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西耕读文化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何发甦 《农业考古》 2015年第1期293-300,共8页
江西区域的农业文化是源远流长的,这一区域农业文化蕴育出的耕读文化既有与全国具有共性的地方,也有有其特色的地方。江西耕读文化表现在文学创作中(大致有四种类型:自愿归隐型耕读文化,入仕前或致仕后耕读文化,壮志未酬型耕读文化,遗... 江西区域的农业文化是源远流长的,这一区域农业文化蕴育出的耕读文化既有与全国具有共性的地方,也有有其特色的地方。江西耕读文化表现在文学创作中(大致有四种类型:自愿归隐型耕读文化,入仕前或致仕后耕读文化,壮志未酬型耕读文化,遗民型耕读文化),也表现在士人(士大夫)的农书著作与劝农文中,前者是对中国农业历史知识经验的总结,后者是一种导向性政策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西耕读文化 耕读文学 农书与劝农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构与认同:区域红色旅游形象数字传播研究
2
作者 郑永涛 《湖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8-84,共7页
红色旅游作为一种以革命精神为内涵的主题性旅游活动,是传承与弘扬红色文化的重要载体。基于红色旅游产生的旅游形象传播,有利于坚定文化自信,助力经济建设,发扬文化魅力。结合数字时代突破性的技术革新,数字媒介对于区域红色旅游形象... 红色旅游作为一种以革命精神为内涵的主题性旅游活动,是传承与弘扬红色文化的重要载体。基于红色旅游产生的旅游形象传播,有利于坚定文化自信,助力经济建设,发扬文化魅力。结合数字时代突破性的技术革新,数字媒介对于区域红色旅游形象的形塑呈现出传播主体全民化、内容供给精准化、实时性与场景性并行,以及多向交互与“圈层化”等特征。在区域红色旅游形象的建构中,差异性意义符号的找寻与数字化呈现是关键,区域红色旅游基地开发是基础,媒介建构是重要手段,构建区域红色旅游信息传播的“数字共同体”是保障。公众通过对红色旅游景观的凝视,体验红色文化,感受特定的政治文化情感,进而强化文化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旅游 旅游形象 数字传播 文化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电影内容生产与传播:概念演变、技术影响及创新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李翔 俞智星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7-51,共5页
生成式人工智能是一种基于深度学习技术的创新型大模型,正凭借其强大的多媒体内容生成能力,对电影内容的生产与传播带来前所未有的变革。生成式人工智能对电影生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提高电影内容生产效率、构建“人机协同”的生产关系以... 生成式人工智能是一种基于深度学习技术的创新型大模型,正凭借其强大的多媒体内容生成能力,对电影内容的生产与传播带来前所未有的变革。生成式人工智能对电影生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提高电影内容生产效率、构建“人机协同”的生产关系以及赋能电影生产全链路信息化建设三个层面,逐渐成为科技赋力电影行业创新发展的新质生产力。在电影内容策划阶段,通过大数据分析为电影选题、剧本创作、资源评估等方面提供科学市场定位和高效创作辅助,实现降本增效。在电影内容拍摄和制作过程中,辅助进行角色塑造、场景生成以及特效呈现,有效提升电影作品的视觉传达效果。在电影内容传播阶段,通过宣传材料生产、智能精准传播、预测市场表现等方式增强市场传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电影内容生产 电影传播 电影行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南方方言中两类与事标记的再考察
4
作者 黄婷婷 《汉语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0-111,共12页
目前学界对于南方方言中普遍使用的持拿义与事标记(“把”“拿”“拨”“俾”等)和获得义与事标记(“得”)的来源仍存在争议。根据前人提出的双及物结构的演变规律,这两类与事标记是方言中通用给予义双及物结构的主要动词和与事标记结... 目前学界对于南方方言中普遍使用的持拿义与事标记(“把”“拿”“拨”“俾”等)和获得义与事标记(“得”)的来源仍存在争议。根据前人提出的双及物结构的演变规律,这两类与事标记是方言中通用给予义双及物结构的主要动词和与事标记结合的复合词省略与事标记的结果,不能等同于给予动词的语法化。根据共时和历时的方言语料,早期南方方言(非闽语)表达通用给予事件时,双及物结构的主要动词可构拟为持拿义动词或获得义动词。汉语方言中用做与事标记的“等”应该是“得”阳声化的结果。本文的讨论希望能深化对汉语方言与事标记的类型,以及对汉语方言给予事件的编码策略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与事标记 持拿义动词 获得义动词 “等”构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茶文化“以茶养廉”思想的历史脉络与现代思考
5
作者 邱欣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2-36,共5页
传统茶文化中蕴含着“以茶养廉”的理念,经历了萌芽、形成、发展、深化和弘扬五个阶段,逐渐融入人们日常生活,并在文人雅士中传播。随着时间推移,文人雅士开始赋予茶文化更多内涵和道德意义,认为茶具备清正廉洁、勤俭节约以及艰苦奋斗... 传统茶文化中蕴含着“以茶养廉”的理念,经历了萌芽、形成、发展、深化和弘扬五个阶段,逐渐融入人们日常生活,并在文人雅士中传播。随着时间推移,文人雅士开始赋予茶文化更多内涵和道德意义,认为茶具备清正廉洁、勤俭节约以及艰苦奋斗的核心思想。从现代思考来看,强化“以茶养廉”思想宣传教育、拓展“以茶养廉”思想建设阵地、丰富“以茶养廉”思想活动载体,可使“明廉”建设筑牢根基,能促进“清廉”建设提档升级,为“敬廉”建设增添活力,对我国营造崇廉尚洁的良好社会氛围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茶养廉”思想 中国茶文化 廉俭节约 清正廉洁 艰苦奋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方言比较看粤语“埋”的语源 被引量:2
6
作者 严修鸿 曾俊敏 余颂辉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22-438,共17页
广州话口语土俗词"埋"mai,有靠近(埋站)、聚拢(埋堆:指物聚拢一堆)、完毕(做埋)等含义,既可作动词,也可作动词词尾和形容词乃至介词。根据对粤、客家、闽等方言同源词的考察及以对历史文献的考证,可以认定:广州话中表示"... 广州话口语土俗词"埋"mai,有靠近(埋站)、聚拢(埋堆:指物聚拢一堆)、完毕(做埋)等含义,既可作动词,也可作动词词尾和形容词乃至介词。根据对粤、客家、闽等方言同源词的考察及以对历史文献的考证,可以认定:广州话中表示"靠近、聚拢、完毕"义的"埋",仅仅是同音替代字,其本字是来自明母戈韵的表"迫近"义的"摩"。这个字分别读[ai][uoi][ua][oi]等韵母是粤、闽、客等方言上古歌部字读音在现代方言中白读层的遗存。以此为基础,还可以考证西南官话中一些韵母为[ai]的土俗词的语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语 考本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技高师现代汉语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2
7
作者 查清兰 费丽君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2期59-62,共4页
职技高师教育承担着培养合格的职业教育师资的任务,其培养目标要求凸显为职业教育服务的师范性和职业技能性。"现代汉语"是职技高师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该课程自开设以来,其教学效果一直不尽如人意。为更好... 职技高师教育承担着培养合格的职业教育师资的任务,其培养目标要求凸显为职业教育服务的师范性和职业技能性。"现代汉语"是职技高师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该课程自开设以来,其教学效果一直不尽如人意。为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培养好职教师资,加强"现代汉语"实践教学是学界的共识。文章从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方法、实践教学评价等三方面对职技高师"现代汉语"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技高师 现代汉语 实践教学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鹿原》小说与电影史诗性追求比较 被引量:2
8
作者 吴国如 张玥琦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83-85,共3页
小说《白鹿原》具有史诗性艺术特征已为评论界所普遍认同,电影《白鹿原》显然也在有意追求一种史诗般的叙事风格和艺术表达。在此艺术转换过程中,编导一方面竭力遵循自己对于文学艺术本身发展规律的理解,同时也受到了消费时代的文化环... 小说《白鹿原》具有史诗性艺术特征已为评论界所普遍认同,电影《白鹿原》显然也在有意追求一种史诗般的叙事风格和艺术表达。在此艺术转换过程中,编导一方面竭力遵循自己对于文学艺术本身发展规律的理解,同时也受到了消费时代的文化环境制约,电影的艺术风格因此有别于原著。从作品的历史叙事构成、美学意蕴展现和文化氛围营造等多个层面来看,受多种因素影响,二者在史诗性艺术诉求上各有擅场,但异议也始终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鹿原》 小说 电影 史诗性 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宋谪臣与元末明初“南园五先生”岭南诗比较
9
作者 谢敏 黄南南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56-160,共5页
北宋谪居岭南的文人与"南园五先生"的岭南诗都描绘、赞美了岭南秀美的风景名胜和风俗民情。处于蛮荒流放之境,环境不适,受仕途自忧心态的影响,北宋谪臣在其诗歌中描写了岭南恶劣的气候、岭地陋俗、重商轻农等习俗,诗中流露出... 北宋谪居岭南的文人与"南园五先生"的岭南诗都描绘、赞美了岭南秀美的风景名胜和风俗民情。处于蛮荒流放之境,环境不适,受仕途自忧心态的影响,北宋谪臣在其诗歌中描写了岭南恶劣的气候、岭地陋俗、重商轻农等习俗,诗中流露出了谪臣远在异乡的思亲之情、不适之感及贬谪之怨,使其诗歌附上一层抑郁之色。"南园五先生"生居岭南,不会产生诸多不适之感,在他们的岭南诗中表现出悠闲、自得之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岭南诗 “南园五先生” 不适 悠闲 谪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影文化批评转型的四个维度论析
10
作者 李云凤 严红兰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9,共6页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国内的电影批评出现向电影文化批评转型的趋势。转型在文化学、文化批判、文化启蒙以及文化分析四个维度上展开。文化学维度侧重对影片文化价值的揭示和阐发。电影文化批判的兴起则与80年代中期以...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国内的电影批评出现向电影文化批评转型的趋势。转型在文化学、文化批判、文化启蒙以及文化分析四个维度上展开。文化学维度侧重对影片文化价值的揭示和阐发。电影文化批判的兴起则与80年代中期以来批评界对待传统文化、封建文化及商业文化的激进态度密切相关。文化启蒙试图通过解决文化问题来解决社会变革中的现实问题,实现国家富强和现代化的目的。文化分析维度注重分析电影文本、电影现象及创作意图与社会文化背景、文化构型、意识形态运作之间的复杂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文化批评 文化学 文化批判 文化启蒙 文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视剧名的用词考察
11
作者 查清兰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70-71,共2页
影视剧名既是人们耳闻目睹的语言形式,又是一种文化载体。一个好的影视剧名可以提升影视剧的影响力。本文通过对706个影视剧名的用词考察,分析了影视剧名在用词上对语音、语义都有讲究,具体体现在叠音、节拍、平仄所形成的韵律特征... 影视剧名既是人们耳闻目睹的语言形式,又是一种文化载体。一个好的影视剧名可以提升影视剧的影响力。本文通过对706个影视剧名的用词考察,分析了影视剧名在用词上对语音、语义都有讲究,具体体现在叠音、节拍、平仄所形成的韵律特征;偏正、主谓结构为主的结构特征;词语含人的情感及行为、颜色、口语化的语义特征等,以期对影视剧名的创作和欣赏提供一定的借鉴,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视剧名 韵律特征 结构特征 语义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刍议《狐侠》对《红玉》的改编与效果
12
作者 周榆华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0期57-58,共2页
电视剧《狐侠》是以蒲松龄的小说《红玉》为蓝本拍摄而成的,鉴于思想认识上的古今差异以及纸质阅读与影视观赏之间的不同期待视野,编剧对原有故事作了适当变动,如:增加冯父代写文书、侠客获悉冯家被欺压等情节,将红玉自言身份从结尾移... 电视剧《狐侠》是以蒲松龄的小说《红玉》为蓝本拍摄而成的,鉴于思想认识上的古今差异以及纸质阅读与影视观赏之间的不同期待视野,编剧对原有故事作了适当变动,如:增加冯父代写文书、侠客获悉冯家被欺压等情节,将红玉自言身份从结尾移到开头,删减冯家家业振兴的描述。这些变动使小说原有的情节发展更加顺畅,故事结构更完整,主题更突出,作者的立意也因此得到深化,从而起到了增强欣赏性和提高思想内蕴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狐侠》 《红玉》 情节变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视觉文化与高职院校审美教育的创新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群 马海丽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5期13-16,共4页
高职院校立足于学生实用技能的培养,在我国的现行教育体制中具有特殊的地位,而高素质的人才培养离不开审美教育。在当代视觉文化的冲击中,现行高职院校的审美教育已经不再适应高职学生的审美心理变化和审美诉求,相关课程难以吸引学生的... 高职院校立足于学生实用技能的培养,在我国的现行教育体制中具有特殊的地位,而高素质的人才培养离不开审美教育。在当代视觉文化的冲击中,现行高职院校的审美教育已经不再适应高职学生的审美心理变化和审美诉求,相关课程难以吸引学生的兴趣。高职院校需要依据自身的办学特点,针对当代视觉文化进入校园的现实语境因势利导,更新审美教育理念、丰富审美教育资源、拓展审美教育手段并融入多元的审美文化元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文化 审美教育 审美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协同育人培养模式研究——以广告学专业“一体两翼”人才培养实践为例 被引量:10
14
作者 黄小琴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28-132,共5页
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向应用型转变已成趋势,校企协同育人通过企业与学校深度合作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成为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创新途径。文章以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广告学专业的人才培养实践为例,提出"一体两翼"校企协... 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向应用型转变已成趋势,校企协同育人通过企业与学校深度合作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成为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创新途径。文章以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广告学专业的人才培养实践为例,提出"一体两翼"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在人才培养目标、理论实践教学及校企师资培养三个方面展开校企协同育人,以创新思维及能力培养目标为"一体",强调实践领先,对理论与实践教学"两翼"进行深入整合,师资动态互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广告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企协同 一体两翼 实践教学 人才培养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验经济下的文化创意产品营销策略——以“国学机”的体验营销为例 被引量:2
15
作者 黄小琴 《企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68-72,共5页
体验经济为企业营销带来新的营销模式。同时,广受关注的文化创意产品是以内容为内核,发挥创意力去设计制作的产品,本质特征在于满足消费者的精神消费体验需要。传统的营销模式已不能满足文化创意产品的营销需要,而文化创意产品的本质特... 体验经济为企业营销带来新的营销模式。同时,广受关注的文化创意产品是以内容为内核,发挥创意力去设计制作的产品,本质特征在于满足消费者的精神消费体验需要。传统的营销模式已不能满足文化创意产品的营销需要,而文化创意产品的本质特征,与体验营销存在内在的一致性。本文以国学机的体验营销为例,从体验营销的5Es理论出发,提出文化创意产品的体验营销策略。研究表明:文化创意产品的体验营销需要观念创新,区分体验对象与文化主题的体验策略;多维度、多样化、多媒体融合的情境与事件营销策略;全方位整体浸入、口碑传播管理的浸入与印象管理策略;并且,各元素之间互相影响,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完整的体验营销策略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验营销 文化创意产品 国学机 营销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韩诗外传》所录音乐史料钩沉及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绪平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9-35,I0003,共8页
《韩诗外传》是汉代今文诗经学的仅存典籍,载录着韩诗学要义,是国家学术的代表性成果,为文史研究者所重。统计发现此书载录音乐史料丰富,凡37条,可分为三个层次:古琴瑟等乐器、古音乐的礼乐文化故事、关乎古音乐的零星理论等。尤其以关... 《韩诗外传》是汉代今文诗经学的仅存典籍,载录着韩诗学要义,是国家学术的代表性成果,为文史研究者所重。统计发现此书载录音乐史料丰富,凡37条,可分为三个层次:古琴瑟等乐器、古音乐的礼乐文化故事、关乎古音乐的零星理论等。尤其以关乎孔子及其弟子的故事最为重要,值得钩沉发微,以彰显这宗资料的音乐史价值。文章并以《外传》为中心,旁及《白虎通》《说苑》等史料,以展示汉代音乐文化的某些侧面。《外传》史料分“知音”“知人”“知政”的记录层次对认识早期音乐文学的政治伦理性多有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诗外传》 汉代音乐史料 钩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电影观众学批评的发展嬗变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云凤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2期15-19,共5页
20世纪80年代前半期,电影观众人数和电影票房的大幅下降使得电影界开始重视电影观众问题,电影观众学批评由此兴起。90年代中后期,由于电影业发展不景气,电影观众学批评出现了一段时间的沉寂。21世纪以后,电影产业的快速发展推动了电影... 20世纪80年代前半期,电影观众人数和电影票房的大幅下降使得电影界开始重视电影观众问题,电影观众学批评由此兴起。90年代中后期,由于电影业发展不景气,电影观众学批评出现了一段时间的沉寂。21世纪以后,电影产业的快速发展推动了电影观众学批评的兴盛,涌现了不少有代表性的批评文章。其批评视角及关注的问题包括:电影观众调查、观众观影的心理机制、观众与电影及电影市场的关系以及电影观众的变迁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观众学 批评范式 发展嬗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西多方言接触地带“有”字声韵调的地理层次差异 被引量:1
18
作者 余颂辉 严修鸿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24-639,共16页
文章考察151个地点的材料并结合已刊方言论述,分析闽西连城及其周边地区方言“有”字在口语中今读的类型,同时画成特征分布地图。研究结果显示,“有”在这一区域的方言中有阴平、上声、阳入三种声调归并类型;韵母有读同侯韵、尤韵、模... 文章考察151个地点的材料并结合已刊方言论述,分析闽西连城及其周边地区方言“有”字在口语中今读的类型,同时画成特征分布地图。研究结果显示,“有”在这一区域的方言中有阴平、上声、阳入三种声调归并类型;韵母有读同侯韵、尤韵、模韵、麦韵等四种类型;声母有云母(v、j)、匣母(h、f、■)等语音层次,其历史层次及地理差异在学界已考察的地域中也不多见。“有”的这些读音表明,在一些方言接触带上的语音演变往往采取不同方言间声、韵、调交互感染的音变模式,这种演变模式不受词汇条件制约,产生音变的部分借入的是上层方言的音系特征而非音类读音的折合。文章还发现了一种语音现象,即有些地点某些音节结构表现出三种接触方言的特征,这在学术界还没有报道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西 “有”字读音 地理分布 语言接触 客家话 闽语 双向扩散音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明禅林诗禅关系的重构与援儒入禅的诗学转向:以吹万广真为中心
19
作者 王廷法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16-226,共11页
吹万广真对明末禅林抄袭模拟之风有着清醒的认知,其诗禅观念立足禅林,提出“诗家法即禅家法”的“以诗喻禅”之说,不但是禅林“借诗解禅”“借诗悟禅”的迭代,也体现了吹万禅师指陈时弊,力图纠正晚明禅林真源渐昧的现状。吹万以“真参... 吹万广真对明末禅林抄袭模拟之风有着清醒的认知,其诗禅观念立足禅林,提出“诗家法即禅家法”的“以诗喻禅”之说,不但是禅林“借诗解禅”“借诗悟禅”的迭代,也体现了吹万禅师指陈时弊,力图纠正晚明禅林真源渐昧的现状。吹万以“真参”“真悟”为“真诗”,将谢榛“四格”诗法导向了“真参实悟”的参禅之法,融参禅之道于诗学,认为古今之道一以贯之,以禅僧的立场道出了诗家的真髓。在动乱频仍的晚明,吹万禅师以忠孝作佛事,展现了自己的忠义菩提心,将禅林缭绕之佛音与诗韵相结合,援儒入禅,体现了禅门的救世情怀。禅门“诗言志”“和声律入佛音”虽有用世之思,但其道最终导归于禅,诗与非诗在于性觉妙明之“真心”,而非艺苑本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明 吹万广真 诗禅关系 援儒入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佛教造像之神圣性建构与崇拜研究的新拓展——评蒋家华《中国佛教瑞像崇拜研究—古代造像艺术的宗教性阐释》
20
作者 王丹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82-184,共3页
蒋家华新著《中国佛教瑞像崇拜研究—古代造像艺术的宗教性阐释》主要是以"瑞像崇拜"为研究对象,以此入手有针对性地深刻揭示了瑞像的神圣性即对瑞像进行了系统的宗教性解读。该书分为六个章节,探讨了瑞像的内涵、生成、兴起... 蒋家华新著《中国佛教瑞像崇拜研究—古代造像艺术的宗教性阐释》主要是以"瑞像崇拜"为研究对象,以此入手有针对性地深刻揭示了瑞像的神圣性即对瑞像进行了系统的宗教性解读。该书分为六个章节,探讨了瑞像的内涵、生成、兴起、流布、灵验,社会影响。作者在对大量既有文献进行搜集、研读、辨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这六个部分进行了相应的研究拓展,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像崇拜 系统解读 学术特色 新拓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