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卵巢上皮-间质肿瘤中B7-H3、B7-H4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 被引量:2
1
作者 廖林虹 于晓红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775-779,共5页
目的探讨B7-H3、B7-H4在卵巢上皮-间质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用RT-PCR技术及免疫组化PV9000两步法研究86例卵巢恶性上皮-间质肿瘤(恶性组),40例卵巢交界性上皮-间质肿瘤(交界组)和40例卵巢良性上皮-间质肿瘤(良性组)B7-H3... 目的探讨B7-H3、B7-H4在卵巢上皮-间质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用RT-PCR技术及免疫组化PV9000两步法研究86例卵巢恶性上皮-间质肿瘤(恶性组),40例卵巢交界性上皮-间质肿瘤(交界组)和40例卵巢良性上皮-间质肿瘤(良性组)B7-H3与B7-H4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病理参数进行分析。结果 B7-H3、B7-H4mRNA在3组卵巢肿瘤组织中均有表达,且各自的3组卵巢肿瘤组织的mRNA光密度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7-H3与B7-H4蛋白在恶性组中均呈细胞质和(或)细胞膜表达,其中B7-H3阳性率为81.4%(70/86),明显高于交界组22.5%(9/40)和良性组5.0%(2/40)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7-H4阳性率为77.9%(67/86),明显高于交界组35.0%(14/40)和良性组5.0%(2/40)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的卵巢癌组织中B7-H3蛋白在非黏液性卵巢癌中较黏液性卵巢癌高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1),与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患者年龄、腹水细胞学和淋巴结转移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7-H4蛋白表达与组织病理学类型、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患者年龄、腹水细胞学和淋巴结转移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7-H3与B7-H4在卵巢恶性上皮-间质肿瘤表达提示其可能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可为卵巢恶性肿瘤的诊断及治疗提供新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上皮-间质 B7-H3 B7-H4 mRNA 蛋白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素替代疗法治疗更年期综合征患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2
2
作者 周林菊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2期88-90,共3页
目的分析更年期综合征患者接受激素替代疗法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选取赣州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绝经后存在更年期综合征症状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参照组(n=30,常规对症治疗)与试验组(n=30,激素替代疗法),... 目的分析更年期综合征患者接受激素替代疗法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选取赣州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绝经后存在更年期综合征症状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参照组(n=30,常规对症治疗)与试验组(n=30,激素替代疗法),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的Kupperman评分、激素水平、子宫内膜厚度、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后Kupperman评分低于参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血清雌二醇水平高于参照组,促卵泡激素、促黄体生成素水平低于参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雌二醇水平高于治疗前,促卵泡激素、促黄体生成素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均高于治疗前(P<0.05),试验组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高于参照组(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7%(2/30)〕低于参照组〔16.7%(5/30)〕(χ^(2)=2.963,P=0.085)。结论在更年期综合征患者治疗中,运用激素替代疗法,能够使治疗效果进一步提升,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更年期综合征 激素替代疗法 治疗结果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切除与阴式子宫切除在非脱垂子宫切除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7
3
作者 胡莉琴 李梅 杨晶珍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1年第4期342-343,346,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全切与阴式子宫全切在非脱垂子宫切除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2月~2010年3月171例采用以上2种方式子宫切除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93例(腹腔镜组),腹腔镜监视下断离子宫圆...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全切与阴式子宫全切在非脱垂子宫切除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2月~2010年3月171例采用以上2种方式子宫切除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93例(腹腔镜组),腹腔镜监视下断离子宫圆韧带及附件后,经阴道切除子宫;阴式子宫切除78例(阴式组),经阴道切开宫颈筋膜,打开前后腹膜,断离骶、主韧带及子宫血管,断离双侧附件,取出子宫。结果阴式组4例子宫周围粘连转腹腔镜辅助下手术。腹腔镜组手术时间(123±34)min,阴式组(80±30)min;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125±35)ml,阴式组(85±30)ml;术后住院时间腹腔镜组(6.2±1.3)d,阴式组(6.7±2.1)d;腹腔镜组住院费用(4635±980)元,阴式组(3320±305)元。腹腔镜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3.2%(3/93),阴式组5.4%(4/74)。阴式组随访6~48个月,平均36个月,1例术后1个月检查发现阴道上段部分粘连,经粘连松解痊愈。腹腔镜组随访6~50个月,平均37个月,未发现并发症。结论腹腔镜辅助下子宫切除与阴式子宫切除两者各有其优势,但腹腔镜辅助下子宫切除较阴式子宫切除适应证广,手术较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脱垂子宫 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 阴式子宫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流产后即服优思明妇女60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9
4
作者 李梅 胡莉琴 曾丽英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6期2722-2723,共2页
目的:探讨优思明用于人工流产术后妇女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门诊自愿要求人工流产的患者1 200例进行随机分为两组,术后立即口服优思明者为观察组600例,连续口服3个周期;术后未服优思明者为对照组600例。两组患者均于术后口服同类、... 目的:探讨优思明用于人工流产术后妇女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门诊自愿要求人工流产的患者1 200例进行随机分为两组,术后立即口服优思明者为观察组600例,连续口服3个周期;术后未服优思明者为对照组600例。两组患者均于术后口服同类、同剂量的抗生素及活血化瘀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阴道流血时间、宫内残留、颈管粘连、盆腔感染、月经紊乱、重复流产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阴道流血平均时间、宫内残留、颈管粘连、盆腔感染、月经失调、重复流产的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流产术后即口服优思明可减少阴道流血时间,降低人流并发症的发生,降低重复流产率,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流产术后 优思明 应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监视下水压灌肠治疗小儿急性肠套叠10年总结 被引量:9
5
作者 刘传荣 刘辉 +6 位作者 钟斌 吴书清 徐建兵 李伟俊 黄秀明 李彦 舒芳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4年第6期560-561,共2页
目的探讨在超声监测下水压灌肠复位治疗小儿肠套叠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本院2003年9月至2014年1月利用超声监测下水压灌肠复位治疗的1202例小儿肠套叠病例资料,并和 X 线空气灌肠复位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202例中,1150例复位成功... 目的探讨在超声监测下水压灌肠复位治疗小儿肠套叠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本院2003年9月至2014年1月利用超声监测下水压灌肠复位治疗的1202例小儿肠套叠病例资料,并和 X 线空气灌肠复位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202例中,1150例复位成功,复位成功率达95.67%,无一例出现并发症;复位成功后口服活性炭0.3-0.5 g,经6-8 h 肛门排出黑色炭未。结论超声监测下水压灌肠复位治疗小儿肠套叠具有复位成功率高、安全性大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灌肠 肠套叠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下幽门环肌切开术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62例 被引量:6
6
作者 刘辉 钟斌 +3 位作者 刘红芳 吴书清 刘传荣 赖永锋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4年第6期519-520,共2页
目的总结腹腔镜下幽门环肌切开术治疗小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临床经验,探讨其手术技巧和相关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4年7月本院经腹腔镜行幽门环肌切开治疗的62例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患儿临床资料。结果62例... 目的总结腹腔镜下幽门环肌切开术治疗小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临床经验,探讨其手术技巧和相关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4年7月本院经腹腔镜行幽门环肌切开治疗的62例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患儿临床资料。结果62例中,59例顺利完成手术,术中3例幽门黏膜损伤中转开腹手术,术后1例并发脐部戳孔疝,经修补治愈,1例术后仍有呕吐,行开放手术证实为肌层切开厚度不够所致。所有病例均无呕吐及肠粘连、肠梗阻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下行幽门环肌切开术治疗小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疗效确切,术中损伤小,术后瘢痕小,但需要较高的腹腔镜操作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幽门狭窄 肥厚性 治疗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急性阑尾炎诊治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刘传荣 骆福裕 +7 位作者 钟斌 刘辉 吴书清 徐建兵 黄秀明 李伟俊 袁淦峰 舒芳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7年第1期98-100,共3页
目的总结新生儿阑尾炎的临床特点及发病原因,探讨新生儿急性阑尾炎的诊治方法。方法对2007年3月至2012年12月作者收治的10例新生儿急性阑尾炎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临床症状、查体以及辅助检查结果、手术结果与后期的病理检查结果,进... 目的总结新生儿阑尾炎的临床特点及发病原因,探讨新生儿急性阑尾炎的诊治方法。方法对2007年3月至2012年12月作者收治的10例新生儿急性阑尾炎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临床症状、查体以及辅助检查结果、手术结果与后期的病理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10例术中及病理检查均证实为新生儿阑尾炎,均行阑尾切除+盆腔引流术或阑尾切除术,均痊愈出院,无一例死亡或发生并发症。结论新生儿阑尾炎发病率极低,无典型临床表现及体征,误诊率和病死率高。结合临床表现、B超、X线及CT检查等有助于明确诊断,疑为本病时应及早手术探查,是减少误诊及降低病死率的有效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阑尾炎 急性 诊断 治疗 婴儿 新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切口胸腔镜辅助Nuss手术治疗26例儿童漏斗胸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钟斌 刘辉 +5 位作者 吴金华 刘传荣 吴书清 黄秀明 李伟俊 徐建兵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7年第5期506-509,共4页
目的探讨单切口胸腔镜辅助Nuss手术治疗儿童漏斗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6年7月我们收治的26例漏斗胸患儿临床资料,均行单切口胸腔镜辅助Nuss术,其中男性22例,女性4例。年龄最小3岁,最大12岁,平均年龄5.5岁。Haller... 目的探讨单切口胸腔镜辅助Nuss手术治疗儿童漏斗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6年7月我们收治的26例漏斗胸患儿临床资料,均行单切口胸腔镜辅助Nuss术,其中男性22例,女性4例。年龄最小3岁,最大12岁,平均年龄5.5岁。Haller指数>3.25。结果26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65.3±14.2)min,术中出血量(2.5±1.3)mL,住院时间(5.8±1.2)d。术中无心脏穿孔和大血管损伤。术后2例出现右侧少量气胸,无胸腔积液及伤口感染。26例随访6~36个月,按Croitoru漏斗胸评价标准分均为优,其中16例术后2年取出钢板,无钢板移位及复发。结论单切口胸腔镜辅助Nuss手术治疗儿童漏斗胸安全有效,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并发症少,美容效果佳,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检查 漏斗胸 NUSS手术 治疗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1例小儿腹腔镜手术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2
9
作者 何凤莲 黄岚 张连英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0年第10期959-960,共2页
关键词 整体护理理论 小儿腹腔镜手术 腹腔镜技术 术后并发症 术中出血 术后疼痛 住院时间 小儿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内膜肉瘤:低级别与未分化肿瘤的免疫组化和JAZF1重排
10
作者 Jakate K Azimi F +2 位作者 Ali R H 廖林虹(摘译) 刘勇(审校)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68-268,共1页
世界卫生组织(WHO)把子宫内膜肉瘤划分为低级别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和未分化子宫内膜肉瘤,低级别子宫内膜问质肉瘤由形态一致的增生性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组成,部分低级别子宫内膜间质肉瘤伴有染色体易位,t(7;17)(p15;q21)常见的... 世界卫生组织(WHO)把子宫内膜肉瘤划分为低级别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和未分化子宫内膜肉瘤,低级别子宫内膜问质肉瘤由形态一致的增生性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组成,部分低级别子宫内膜间质肉瘤伴有染色体易位,t(7;17)(p15;q21)常见的是锌指基因JAZF1和SUZ1重排。未分化子宫内膜肉瘤肿瘤细胞非典型性明显,子宫内膜间质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肉瘤 肿瘤细胞 低级别 未分化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 免疫组化 重排 世界卫生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重耐药草绿色链球菌脑膜炎合并菌血症抗感染用药分析
11
作者 刘丽英 雷宏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5期592-596,共5页
目的探讨多重耐药草绿色链球菌脑膜炎合并菌血症的抗感染治疗方案。方法通过临床药师参与1例多重耐药草绿色链球菌脑膜炎合并菌血症的抗感染治疗,探讨细菌耐药机制,总结治疗方案。结果对于多重耐药草绿色链球菌脑膜炎合并菌血症,尽早获... 目的探讨多重耐药草绿色链球菌脑膜炎合并菌血症的抗感染治疗方案。方法通过临床药师参与1例多重耐药草绿色链球菌脑膜炎合并菌血症的抗感染治疗,探讨细菌耐药机制,总结治疗方案。结果对于多重耐药草绿色链球菌脑膜炎合并菌血症,尽早获得脑脊液培养和血液培养结果,并结合脑脊液涂片、常规、生化是诊断草绿色链球菌脑膜炎的金标准。根据药敏试验及时开始针对病原菌的治疗很关键。结论多重耐药草绿色链球菌引起的脑膜炎发病率虽低,也不可忽视,如合并菌血症可能与血行播散有关。获得明确病原学依据后推荐使用以万古霉素为基础的联用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耐药 草绿色链球菌脑膜炎 用药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