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油茶籽油加工安全关键工艺控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陈安 汪志强 徐焱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57-61,共5页
分析了油茶籽油传统生产工艺中对油茶籽油生产及产品安全的影响因素,提出了油茶籽油加工安全新工艺控制技术,详细阐述了新工艺原料预处理采用塔式烘干、低温压榨制油、负压浸出制油、全连续精炼以及冬化自动控制关键工序。并就传统工艺... 分析了油茶籽油传统生产工艺中对油茶籽油生产及产品安全的影响因素,提出了油茶籽油加工安全新工艺控制技术,详细阐述了新工艺原料预处理采用塔式烘干、低温压榨制油、负压浸出制油、全连续精炼以及冬化自动控制关键工序。并就传统工艺与新工艺在控制加工和产品中有害因素、保留营养物质、产品得率和节能方面的效果进行了对比,新工艺比传统工艺产品得率高出15个百分点,VE保留量多出204.5 mg/kg,角鲨烯含量多出13 mg/kg,而反式脂肪酸、苯并(a)芘未检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籽油 加工安全 工艺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糠保鲜技术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陈华文 郑小非 王慧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25-29,共5页
本文在研究米糠酸败机理及保鲜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对利用辐射热空气为介质进行米糠保鲜的工艺装置作了详细介绍。生产性试验结果表明:该项技术能有效地抑制和钝化了米糠中解脂酶的活性,并且具有保鲜期长,工艺设备简单,生产成本低廉和一... 本文在研究米糠酸败机理及保鲜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对利用辐射热空气为介质进行米糠保鲜的工艺装置作了详细介绍。生产性试验结果表明:该项技术能有效地抑制和钝化了米糠中解脂酶的活性,并且具有保鲜期长,工艺设备简单,生产成本低廉和一般的粮食加工厂均可适用等特点,为提高米糠油的产量与质量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加工 副产品 米糠 保鲜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蒸馏分提生产稻米油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兰波 陈安 +1 位作者 周远 吕齐明 《农产品加工》 2015年第11期4-7,共4页
以脱胶后的四级稻米油为原料,在脱色的基础上利用分子蒸馏低温高真空二级分提游离脂肪酸,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选出了最佳的二级分子蒸馏脱酸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蒸馏温度180℃,刮膜器转速420 r/min,物料速度40滴/min为最优的一级脱... 以脱胶后的四级稻米油为原料,在脱色的基础上利用分子蒸馏低温高真空二级分提游离脂肪酸,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选出了最佳的二级分子蒸馏脱酸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蒸馏温度180℃,刮膜器转速420 r/min,物料速度40滴/min为最优的一级脱酸条件;蒸馏温度190℃,刮膜器转速420 r/min,物料速度40滴/min为最优的二级脱酸条件。在此条件下,可使油脂的酸值(KOH)小于0.15 mg/g,生产出的稻米油符合国家一级稻米油质量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蒸馏 二级分提 稻米油 游离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省粮食机械化烘干现状调研及发展建议 被引量:1
4
作者 何胜军 张志明 +3 位作者 易军萍 宋军 程人俊 兰波 《江西农业》 2020年第14期96-97,共2页
针对江西省内稻谷机械烘干产业现状进行调研,分析烘干产业存在的问题,并就晒干和烘干两种作业方式对稻谷品质的影响进行比较,同时提出了相关发展建议,希望能够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 粮食 机械化 烘干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波辅助提取橙皮香精油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刘玉珍 张兆琴 +1 位作者 胡洁芳 张彩凤 《农产品加工》 2018年第7期33-36,共4页
以橙皮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精油。选择料液比、石油醚体积分数、静置时间、超声温度和超声时间进行单因素试验。在此基础上,设计响应面试验对橙皮香精油的提取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20(g∶mL),石油... 以橙皮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精油。选择料液比、石油醚体积分数、静置时间、超声温度和超声时间进行单因素试验。在此基础上,设计响应面试验对橙皮香精油的提取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20(g∶mL),石油醚体积分数99.16%,静置时间15 min,超声温度40℃,超声时间15.77 min,在此条件下橙皮香精油的提取率为2.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橙皮香精油 提取率 超声波 响应曲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象、玉米象及其杂交后代染色体的观察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杨志远 黄培 吴国雄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406-409,共4页
本研究观察表明,米象sitophilus oryzac 与玉米象Sitephilus z?m?is 的染色体数目都是22条(2n=22)。它们的第1—10对同源染色体及第①条非同源染色体的相对长度和着丝点类型基本相同。第②条非同源染色体,米象为中部着丝点类型,玉米象... 本研究观察表明,米象sitophilus oryzac 与玉米象Sitephilus z?m?is 的染色体数目都是22条(2n=22)。它们的第1—10对同源染色体及第①条非同源染色体的相对长度和着丝点类型基本相同。第②条非同源染色体,米象为中部着丝点类型,玉米象为端部着丝点类型。米象与玉米象杂交可育型后代的染色体出现杂交Ⅰ杂种及杂交Ⅱ杂种两类染色体。杂交Ⅰ杂种染色体倾向于米象,杂交Ⅱ杂种染色体的第10对同源染色体为端部着丝点类型,与米象及玉米象的都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象 玉米象 杂交后代 染色体组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糠制油生产中酸值升高影响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彭阳生 万光 +1 位作者 谢云生 吕齐明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0-13,共4页
通过对米糠压榨制油、米糠浸出制油工艺中物料酸值的变化及影响因素的试验分析,找出了生产工艺中的酸值升高点,并讨论了引起酸值变化的主导因素———解脂酶的活性及其作用。米糠挤压膨化预处理浸出工艺是米糠制油工艺的最佳选择,也是... 通过对米糠压榨制油、米糠浸出制油工艺中物料酸值的变化及影响因素的试验分析,找出了生产工艺中的酸值升高点,并讨论了引起酸值变化的主导因素———解脂酶的活性及其作用。米糠挤压膨化预处理浸出工艺是米糠制油工艺的最佳选择,也是解决米糠浸出制油过程中毛米糠油酸值升高,提高油脂加工得率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糠油 浸出 酸值 解脂酶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叶籽油理化特性及脂肪酸组成初步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钟红英 徐焱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2-23,共2页
利用索氏抽提法从4种茶叶籽中提取油脂,对茶叶籽油理化特性进行测定,并用气相色谱法测定4种茶叶籽油脂肪酸组成;结果显示,茶叶籽油脂肪酸主要由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等组成,其中油酸60.89%~64.35%、亚油酸14.41%~20.55%,油酸... 利用索氏抽提法从4种茶叶籽中提取油脂,对茶叶籽油理化特性进行测定,并用气相色谱法测定4种茶叶籽油脂肪酸组成;结果显示,茶叶籽油脂肪酸主要由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等组成,其中油酸60.89%~64.35%、亚油酸14.41%~20.55%,油酸和亚油酸之和为75.30%~84.90%,表明茶叶籽油具有较高营养价值,开发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籽油 理化特性 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叶籽油水代提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万小保 周远 +2 位作者 徐焱 张兆琴 蒋文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11,共3页
以茶叶籽仁为原料,进行水代提油研究。通过试验考察了茶叶籽仁粉碎细度、提取温度、水料比、提取时间对提取效果的影响,并对茶叶籽仁提油工艺进行了正交试验优化。得到最佳的茶叶籽油提取工艺条件为:茶叶籽仁粉碎细度60~80目,提取温度9... 以茶叶籽仁为原料,进行水代提油研究。通过试验考察了茶叶籽仁粉碎细度、提取温度、水料比、提取时间对提取效果的影响,并对茶叶籽仁提油工艺进行了正交试验优化。得到最佳的茶叶籽油提取工艺条件为:茶叶籽仁粉碎细度60~80目,提取温度90℃,水料比3.5∶1,提取时间3 h。在最佳条件下,茶叶籽油提取率达9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籽 茶叶籽油 水代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籽油碱异构化合成共轭亚油酸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宋军 徐焱 +2 位作者 凌利 陈安 潘少鹏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3-15,共3页
以棉籽油为原料,研究溶剂选择、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碱与油质量比,溶剂与油质量比对制备共轭亚油酸影响,并通过正交实验确定最优反应条件:即反应时间2 h、反应温度170℃、碱与油质量比0.55∶1、溶剂与油质量比1.6∶1;在此条件下,棉籽... 以棉籽油为原料,研究溶剂选择、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碱与油质量比,溶剂与油质量比对制备共轭亚油酸影响,并通过正交实验确定最优反应条件:即反应时间2 h、反应温度170℃、碱与油质量比0.55∶1、溶剂与油质量比1.6∶1;在此条件下,棉籽油共轭亚油酸转化率为98.2%。该法较简单、产物易处理,且有机溶剂丙二醇无毒性,较适用于CLA功能性食品和保健品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籽油 共轭亚油酸 碱异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精油防治储粮害虫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1
作者 程人俊 周远 +1 位作者 兰波 万小宝 《粮油食品科技》 2009年第2期26-28,共3页
总结了近年来关于植物精油对储粮害虫的作用方式及机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简单阐述了目前国内外对其应用所存在的不足。
关键词 植物精油 储粮害虫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条米粉关键工序连续化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周远 潘少鹏 万小兰 《粮油食品科技》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6-18,共3页
针对传统直条米粉生产线的老化时效不连续、搓散、复蒸、干燥等关键工序,进行了连续机械化研究,以提高直条米粉生产自动化水平,大幅提高劳动生产效率,确保生产过程中产品的卫生安全,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
关键词 直条米粉 关键工序 连续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轭亚油酸免疫调节功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徐焱 潘少鹏 +1 位作者 凌利 章达礼 《粮油食品科技》 2005年第2期25-27,共3页
共轭亚油酸免疫调节作用的试验研究。按0.43、0.86、1.29g/kg·bw剂量,采用SPF昆明种小鼠连续给予受试物一个月,与空白组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共轭亚油酸具有显著的免疫调节作用。
关键词 共轭亚油酸 免疫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法改良直条米粉品质的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周远 吕齐明 +2 位作者 万小兰 潘少鹏 万小保 《粮油食品科技》 2011年第4期11-12,16,共3页
以早籼米为原料,采用生物法对传统生产工艺进行改造,以改良直条米粉的品质。结果表明:在传统工艺的大米浸泡环节采用毕氏生香酵母、面包酵母、植物乳酸菌和嗜热乳链球菌按3∶3∶3∶1比例混合种液,按5%~8%的接种量,接入大米中,在37℃温... 以早籼米为原料,采用生物法对传统生产工艺进行改造,以改良直条米粉的品质。结果表明:在传统工艺的大米浸泡环节采用毕氏生香酵母、面包酵母、植物乳酸菌和嗜热乳链球菌按3∶3∶3∶1比例混合种液,按5%~8%的接种量,接入大米中,在37℃温度条件下发酵5 h,可以明显提高直条米粉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条米粉 菌种 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粉工业化生产新技术及设备 被引量:3
15
作者 陈安 《农村实用工程技术(温室园艺)》 2002年第11期31-32,共2页
关键词 工艺 米粉 工业化生产 设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象和玉米象的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志远 《生物灾害科学》 1992年第4期38-38,共1页
米象(Sitophilus oryzae Linnaeus)和玉米象(Sitophilus zeamais Motschulsky)是重要的仓库害虫。两者外形极为相似,对这两个虫种的合分,有较长时期的争论。
关键词 玉米象 仓库害虫 染色体组型 害虫抗性 合分 超微结构 个虫 同工酶酶谱 亲缘关系 杂种后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南方水库底层水养殖虹鳟鱼技术
17
作者 徐焱 《中国水产》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6-27,共2页
关键词 虹鳟鱼 水库养殖 水库底层水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级风味调味油的生产技术
18
作者 彭阳生 《农村百事通》 2002年第18期38-39,共2页
风味调味油是集油脂与调味品于一身的一种食油产品,它营养丰富,风味独特,使用方便。风味调味油的生产是油脂深加工产品的延伸,也是一项新兴产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应用前景。
关键词 调味油 高级风味 生产技术 风味料 油脂深加工 科学技术研究 应用前景 市场前景 混合物 香辛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粉工业化生产新技术及设备
19
作者 陈安 《中国农村小康科技》 2003年第4期34-35,共2页
关键词 米粉 工业化生产 生产技术 生产设备 生产规模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地沟油开发生物柴油——固酸、固碱两步非均相催化 被引量:16
20
作者 陈安 余明 +3 位作者 徐焱 宋军 张志明 万丹丹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0-43,共4页
根据地沟油酸值高的特点,采用固酸、固碱两步非均相催化法开发生物柴油。此法避免了均相酸法耐酸设备价格高,反应时间长,酯化率低,有废水等缺点;克服了均相碱催化酯交换反应对高酸值地沟油易皂化,得率低,产生大量废水等弊病;同时,也克... 根据地沟油酸值高的特点,采用固酸、固碱两步非均相催化法开发生物柴油。此法避免了均相酸法耐酸设备价格高,反应时间长,酯化率低,有废水等缺点;克服了均相碱催化酯交换反应对高酸值地沟油易皂化,得率低,产生大量废水等弊病;同时,也克服了两步均相法产生大量废水,影响环境的不足。在最佳试验条件下,酯化率在96%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沟油 固酸 固碱 生物柴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