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西省乐平市水系沉积物重金属风险评价及源解析 被引量:1
1
作者 贺玲 赖书雅 +2 位作者 蒋起保 饶建锋 吴美仁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7-94,共8页
为了识别江西省乐平市土壤重金属污染来源问题,科学制定土壤重金属源-汇高效诊断技术方案,对20世纪该地区水系沉积物中重金属Cd、Cr、Pb、Zn、Cu和Ni的污染状况、生态风险和来源情况进行研究,揭示历史时期重金属含量及来源特征。运用地... 为了识别江西省乐平市土壤重金属污染来源问题,科学制定土壤重金属源-汇高效诊断技术方案,对20世纪该地区水系沉积物中重金属Cd、Cr、Pb、Zn、Cu和Ni的污染状况、生态风险和来源情况进行研究,揭示历史时期重金属含量及来源特征。运用地累积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和潜在生物毒性效应协同评估水系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采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PMF模型进行源解析。结果表明:①重金属Cd、Cr、Pb、Zn、Cu和Ni浓度平均值分别为0.15,68.07,25.35,66.84,23.98,25.59 mg/kg;除Zn外,其余元素含量均值均超过中国水系沉积物背景值;除Pb和Zn外,其余元素含量平均值均超过江西省土壤背景值。6种重金属含量高值区分布基本吻合,主要分布在研究区东北部。②地累积指数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结果均表明Cd和Cu的贡献较大。潜在生物毒性评价结果显示Ni的贡献较大。主成分和PMF模型分析结果具有一致性,结果显示6种重金属主要来源于自然源,受当地成土母质控制。Cd和Cu是引起环境风险的主要因子,需要加强关注。研究成果可为该地区重金属污染防治、水环境和土壤科学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系沉积物 重金属 生态风险评价 来源分析 江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省贵溪市水系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及其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10
2
作者 蒋起保 欧阳永棚 +3 位作者 章敬若 饶建锋 吴美仁 张伟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26-334,共9页
为了解江西省贵溪市水系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及污染程度,笔者收集了该地区600个1∶20万水系沉积物测量数据。对水系沉积物中各重金属含量进行统计分析,结合研究区地质体分布特征,笔者认为重金属高值区的形成与地质背景密切相关。地积累... 为了解江西省贵溪市水系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及污染程度,笔者收集了该地区600个1∶20万水系沉积物测量数据。对水系沉积物中各重金属含量进行统计分析,结合研究区地质体分布特征,笔者认为重金属高值区的形成与地质背景密切相关。地积累指数显示贵溪南部水系沉积物中Pb重金属污染程度较高,分析认为该区Pb污染主要由燕山期火山岩富含Pb元素引起。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显示研究区Hg、Cd 2种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较高。研究结果对该区域的环境污染治理和土地规划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系沉积物 重金属污染 地积累指数 潜在生态危害指数 贵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朱溪钨铜矿床深部石英脉型黑钨矿成因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3
3
作者 欧阳永棚 曾闰灵 +3 位作者 舒立旻 邓友国 饶建锋 魏锦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84-192,共9页
近年来赣东北地区发现的朱溪大型钨(铜)矿床,以发育矽卡岩型、蚀变花岗岩型、云英岩(石英)脉型和似层状白钨矿体为主,最近在ZK4213钻孔深部花岗岩体中首次发现石英脉型黑钨矿体。在野外编录和岩矿鉴定基础上,对该石英脉型黑钨矿进行了... 近年来赣东北地区发现的朱溪大型钨(铜)矿床,以发育矽卡岩型、蚀变花岗岩型、云英岩(石英)脉型和似层状白钨矿体为主,最近在ZK4213钻孔深部花岗岩体中首次发现石英脉型黑钨矿体。在野外编录和岩矿鉴定基础上,对该石英脉型黑钨矿进行了电子探针分析,其中WO_(3)含量为74.3%~76.7%(平均75.7%),MnO为12.8%~13.8%(平均13.2%),FeO为10.3%~11.6%(平均11.1%),FeO/MnO值为0.75~0.90(平均0.85),晶体化学式为(Fe_(0.43-0.49)Mn_(0.54-0.59))_(1.01-1.05)W_(0.98-0.99)O_(4),属于铁钨锰矿系列。黑钨矿相对富锰的特征指示其可能形成于相对高温、偏还原的弱酸性环境。结合矿区成岩成矿作用研究,初步认为朱溪地区可能经历了多期成岩成矿作用,即在晚侏罗世主成岩成矿期之后,可能又经历过新的成岩成矿事件。朱溪矿区深部新发现的石英脉型黑钨矿体也极有可能为该新一期成矿事件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钨矿 花岗岩 石英脉型 成岩成矿作用 朱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赣西蒙山岩体东侧矿化蚀变带成矿地质条件及找矿潜力 被引量:2
4
作者 邹静 孟德磊 +5 位作者 唐炜 魏锦 陈祺 欧阳永棚 蒋起保 邹其峰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78-387,共10页
蒙山岩体东侧矿化蚀变带是钦-杭成矿带江西段新发现的铜多金属矿化蚀变带。将该蚀变带的区域地质特征、矿化蚀变、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异常等与世界著名的钨铜矿床——朱溪钨铜多金属矿进行综合对比发现,二者在控矿层位、控矿构造和成岩... 蒙山岩体东侧矿化蚀变带是钦-杭成矿带江西段新发现的铜多金属矿化蚀变带。将该蚀变带的区域地质特征、矿化蚀变、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异常等与世界著名的钨铜矿床——朱溪钨铜多金属矿进行综合对比发现,二者在控矿层位、控矿构造和成岩成矿时代等方面十分相似。此外,蒙山岩体东侧的浅表矿化蚀变、物化探异常特征及岩脉分布情况表明,其深部可能存在隐伏岩体。结合岩体与碳酸盐岩接触带、层间破碎带和断裂破碎带接触部位地质特征推测,花岗质岩浆侵入至碳酸盐岩中发生接触交代形成矽卡岩型矿床。蒙山岩体东侧岩体与碳酸盐岩接触带、层间破碎带和断裂破碎带接触部位具有铜多金属矿良好找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地质条件 矿化蚀变 找矿潜力 蒙山岩体 赣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浓度-面积分形模型和模糊证据权的铜矿资源潜力评价:以江西九瑞地区为例 被引量:2
5
作者 林俞亨 王立立 +4 位作者 欧阳永棚 李增华 曾闰灵 陈祺 邓友国 《西北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5-178,共14页
中国江西省的九瑞地区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中最重要的铜矿产地之一,其中花岗闪长斑岩与铜成矿关系密切。基于水系沉积物与矿化相关的信息,采用因子分析(FA)、浓度-面积分形法(C-A)和模糊证据权方法(FWofE)相结合建立成矿潜力预测模型。... 中国江西省的九瑞地区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中最重要的铜矿产地之一,其中花岗闪长斑岩与铜成矿关系密切。基于水系沉积物与矿化相关的信息,采用因子分析(FA)、浓度-面积分形法(C-A)和模糊证据权方法(FWofE)相结合建立成矿潜力预测模型。使用因子分析处理包含32个元素的255份水系沉积物样本数据,找到能够指示铜矿化的组合元素(即主因子)。采用多重分形反距离加权插值法(MIDW)创建主因子得分栅格图并用C-A分形模型提取与铜矿化相关的地化异常。将得到和铜矿化相关的地球化学异常图与地质、遥感解译数据相结合,应用模糊证据权方法建立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已知铜矿床位于圈定预测概率高值区,且受花岗闪长斑岩和断裂的分布共同控制;除已知铜矿床区域外,圈定的3个一级远景区域内也具有较高的概率,值得进一步铜勘查找矿工作的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产资源评价 铜矿 模糊证据权 C-A分形模型 九瑞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北武夷地区老虎洞铅锌矿床成因研究——硫化物原位微量元素及硫同位素证据
6
作者 范诗妮 朱云 +2 位作者 李桂贤 石得凤 贾梦洁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56-972,共17页
江西北武夷地区处于钦杭成矿带上的萍乡-广丰结合带南侧,多期构造事件和岩浆活动在该区形成了复杂的地质构造格局,铜铅锌多金属矿床成矿潜力巨大。但由于江西北武夷地区铅锌矿床普遍规模较小,研究程度不足,缺乏物质来源、成矿条件、矿... 江西北武夷地区处于钦杭成矿带上的萍乡-广丰结合带南侧,多期构造事件和岩浆活动在该区形成了复杂的地质构造格局,铜铅锌多金属矿床成矿潜力巨大。但由于江西北武夷地区铅锌矿床普遍规模较小,研究程度不足,缺乏物质来源、成矿条件、矿床成因等问题的深入认识。本文以铅山老虎洞铅锌矿床为研究对象,通过原位主量、微量元素和硫同位素分析技术,揭示主要硫化物的主量、微量元素和硫同位素组成特征,以此探讨成矿温度、物质来源和矿床成因。EPMA测试显示闪锌矿内Fe含量(质量分数)在7.58%~8.27%之间,结合LA-ICP-MS微量元素测试结果,闪锌矿富集Fe、Mn、Cu、Cd元素,Co、Ni、Ag、In、Pb元素含量次之,Ga、Ge、As、Se、Sn、Bi元素含量相对较低。其中,Mn、Fe、Cd、In、Co主要以类质同象的形式赋存于闪锌矿中,Cu、Ag、Pb以类质同象和显微包体两种形式赋存于闪锌矿中。闪锌矿的Fe元素含量、Ga/In值(0.001~0.129)、Zn/Cd值(262~312)及相关公式计算结果均指示闪锌矿形成于中高温条件(327~337℃)。闪锌矿和黄铁矿的δ34S值分别集中在2.07‰~4.16‰和0.82‰~3.19‰之间,指示矿床硫源为岩浆硫。与国内多个典型矿床相比,老虎洞铅锌矿床内闪锌矿微量元素组成与典型矽卡岩型矿床的闪锌矿相吻合。老虎洞铅锌矿床与葛仙山花岗岩杂岩体具有密切的成因联系,矿区附近黑云母花岗斑岩和二长花岗岩的成岩时代(153.9±2.7 Ma和162.8±1.2 Ma)可代表成矿时间的下限,与北武夷地区主要多金属铅锌矿床成矿时代范围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锌矿 微量元素 硫同位素 原位分析 矽卡岩型矿床 老虎洞铅锌矿床 江西北武夷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花岗岩山区滑坡灾害形成机制与防治措施研究
7
作者 杜少辉 《农业灾害研究》 2024年第11期317-319,共3页
通过地质调查、物理模拟和数值分析等方法,详细分析滑坡的主要触发因素和内部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系列具体的防治技术和策略。研究结果显示,合理的地形地貌调整、水文管理和生态修复是有效防控滑坡灾害的关键措施。
关键词 江西花岗岩山区 滑坡灾害 形成机制 防治措施 地质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赣东北朱溪超大型矽卡岩钨矿床脉冲式成矿作用:来自两类共生符山石的约束
8
作者 黄远明 宋世伟 +4 位作者 刘敏 简伟 陈蕾 欧阳永棚 李宗汶 《岩石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941-1959,共19页
超大型矿床的形成往往与多期次成矿作用叠加和(或)脉冲式成矿作用相关。朱溪矽卡岩型钨矿床是全球规模最大的钨矿床,位于江南钨矿带。前人已经厘定了朱溪矿床存在早白垩世成矿作用叠加于晚侏罗世成矿作用的多期成矿;但该矿床是否经历过... 超大型矿床的形成往往与多期次成矿作用叠加和(或)脉冲式成矿作用相关。朱溪矽卡岩型钨矿床是全球规模最大的钨矿床,位于江南钨矿带。前人已经厘定了朱溪矿床存在早白垩世成矿作用叠加于晚侏罗世成矿作用的多期成矿;但该矿床是否经历过脉冲式成矿作用并不明确。本研究发现未经历退化蚀变过程的石榴子石矽卡岩直接被脉状石榴子石矽卡岩穿插的现象在朱溪矿床中十分普遍,该现象很可能是岩浆热液流体脉冲式出溶的产物。为此,本文通过对朱溪矿床中两类共存符山石的LA-SF-ICP-MS U-Pb同位素年龄测定,厘定了早阶段自形符山石(Ves1)和充填于早阶段自形符山石-石榴子石颗粒间的他形符山石(Ves2)均为晚侏罗世成矿作用的产物,两者分别形成于155.1±1.5Ma和150.8±3.5Ma。此外,基于两类符山石及与其共生白钨矿原位主微量元素分析,它们具有以下特征:(1)两阶段白钨矿不仅稀土元素配分模式相似,而且均具有高分异岩浆热液流体成因白钨矿所具有的低Sr含量(<24×10^(-6))特征;(2)晚阶段他形符山石相对于早阶段自形符山石,具有显著富集易在富F残余岩浆体系聚集的Nb(Ves1:<1×10^(-6),Ves2:10×10^(-6)~14×10^(-6))、Ta(Ves1:<1×10^(-6),Ves2:2×10^(-6)~3×10^(-6))含量的特征,但却显著亏损在花岗质岩浆出溶流体时、高度富集于岩浆流体的Li元素(Ves1:14×10^(-6)~43×10^(-6),Ves2:1×10^(-6)~4×10^(-6))、Zn(Ves1:513×10^(-6)~606×10^(-6),Ves2:138×10^(-6)~275×10^(-6))。这些数据特征共同说明两类共存的不同产状符山石具有相同成因,是由晚侏罗世成矿岩浆脉冲式出溶的岩浆热液流体所形成,与朱溪矿床深度就位的岩浆房经过连续地结晶作用(“二次沸腾”)和(或)富挥发分幔源岩浆注入所引起的脉冲式流体出溶密切相关。脉冲式出溶的岩浆流体形成的两类符山石中白钨矿大量出现,结合退化蚀变在朱溪矿床中仅局部发育的现象,说明退化蚀变并非矽卡岩型钨矿床形成具有经济价值矿体的必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溪钨矿床 符山石U-Pb定年 白钨矿 二次沸腾 脉冲式流体出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永平铜矿闪锌矿原位微量元素特征与矿床成因 被引量:4
9
作者 石得凤 李桂贤 +3 位作者 朱云 颜青 刘建平 孙琳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53-664,共12页
江西永平铜矿是钦杭成矿带东部重要的大型W-Mo-Cu多金属矿床,针对该矿床的深入细致的元素地球化学研究尚有不足,严重限制了对矿床成因类型及成矿过程的认识。本文采用LA-ICP-MS原位分析技术,对矿体内广泛存在的闪锌矿进行微区原位微量... 江西永平铜矿是钦杭成矿带东部重要的大型W-Mo-Cu多金属矿床,针对该矿床的深入细致的元素地球化学研究尚有不足,严重限制了对矿床成因类型及成矿过程的认识。本文采用LA-ICP-MS原位分析技术,对矿体内广泛存在的闪锌矿进行微区原位微量元素组成分析,为矿床成因类型研究提供新的资料和制约。研究结果表明,永平铜矿内的闪锌矿相对富集Fe、Mn、Cu、Cd元素,In、Co、Ni、Ga含量次之,Ag、Se、Pb、Bi、Te含量较低。其中Fe、Cd、Mn、In、Ag、Ni等元素主要以类质同象形式赋存在闪锌矿内,而Cu、Pb、Bi则有类质同象和微粒包体两种赋存形式。闪锌矿的Cd/Fe值(0.033~0.20)、Cd/Mn值(0.62~4.15)和Zn/Cd值(多数小于250)揭示成矿过程与花岗质岩浆关系密切;闪锌矿的Fe元素含量(1.1%~9.4%)、Ga/Ge值(2.0~340.6)、Ga/In值(0.01~7.00)、Zn/Cd值(135.5~318)均指示闪锌矿形成于中温成矿条件(约208~289℃之间)。与国内多个典型矿床相比,永平铜矿闪锌矿微量元素含量较集中,这一特征明显不同于MVT型矿床;Fe、Cd元素含量明显低于SEDEX型和VMS型矿床,Fe、Mn、Ag、Co、Sb等元素的组成与矽卡岩型矿床高度吻合。永平铜矿应属于矽卡岩型矿床,闪锌矿Fe含量截然不同的2类矿石应该分别形成于石英-硫化物成矿期的早、晚2个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锌矿 微量元素 LA-ICP-MS 成矿条件 矿床成因 永平铜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宜丰同安花岗细晶岩年代学及其成因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曾闰灵 章敬若 +3 位作者 贺玲 欧阳永棚 魏锦 孟德磊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750-3765,共16页
燕山期甘坊复式岩体是宜丰锂铌钽稀有金属矿田重要的赋矿岩体,细晶岩作为甘坊岩体晚阶段岩浆演化的产物,与区内细晶岩型稀有金属成矿作用关系密切,但前人对该类岩石及其成矿作用特征研究较薄弱。本文以甘坊岩体南侧同安矿区内的花岗细... 燕山期甘坊复式岩体是宜丰锂铌钽稀有金属矿田重要的赋矿岩体,细晶岩作为甘坊岩体晚阶段岩浆演化的产物,与区内细晶岩型稀有金属成矿作用关系密切,但前人对该类岩石及其成矿作用特征研究较薄弱。本文以甘坊岩体南侧同安矿区内的花岗细晶岩为研究对象,对其展开系统的岩相学、锡石U-Pb年代学和全岩地球化学分析。锡石U-Pb定年结果表明,同安花岗细晶岩形成时代为138.3 Ma。全岩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该类岩石具高磷铝、富碱钙、贫镁铁钛的特征,且A/CNK值(1.71~1.88)较高,σ值(1.40~1.72)较低,属于典型的强过铝质、高钾钙碱性岩石。全岩微量及稀土元素成分显示,同安花岗细晶岩具有稀土元素强烈亏损,相对富集Rb、U、Nb、Ta、Pb、P、Hf和明显亏损Ba、Th、Sr、Ti等元素的特征。综上所述,同安花岗细晶岩属高分异的S型花岗岩,来源于地壳浅部变沉积岩物质的部分熔融。在演化过程中,经历过早期高度结晶分异过程和晚期的岩浆-热液相互作用,其中早期的高度结晶分异过程对Li成矿起到了初始富集的作用,而演化晚期的岩浆-热液相互作用才是Li元素高度富集并成矿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坊岩体 花岗细晶岩 锡石U-Pb定年 高分异S型花岗岩 稀有金属成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首次发现的樟坞岭玄武岩纤维矿床特征及拉丝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先广 张如鹏 +4 位作者 徐永波 胡正华 梁传林 詹天卫 刘新新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2年第3期201-206,共6页
江西首次在横峰县樟坞岭发现纤维用玄武岩矿床。通过对樟坞岭矿区登山群叶家组玄武岩地质特征、岩石化学、矿物组成和结构特征等分析,共发现8个纤维用玄武岩矿体,矿体总体走向为北东,倾向为北西,倾角为35°~55°,矿体受叶家组... 江西首次在横峰县樟坞岭发现纤维用玄武岩矿床。通过对樟坞岭矿区登山群叶家组玄武岩地质特征、岩石化学、矿物组成和结构特征等分析,共发现8个纤维用玄武岩矿体,矿体总体走向为北东,倾向为北西,倾角为35°~55°,矿体受叶家组玄武岩控制,呈层状、似层状、透镜体状产出于区内3线至17线间;樟坞岭矿区玄武岩可生产玄武岩纤维,单纤维强度达2576 MPa、析晶上限温度约1240~1300℃。玄武岩纤维强度高,质量优良,符合玄武岩纤维工业生产应用品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武岩 纤维 拉丝试验 樟坞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修复重金属镉污染土壤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2
作者 岳聪 黄顺寅 +3 位作者 屠春宝 吴酬飞 何义 王哲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17期129-135,共7页
镉作为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重要污染物之一,对我国的耕地土壤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目前,关于重金属镉污染土壤的修复方法主要有物理、化学、植物修复等,其中植物修复作为一种绿色、安全有效的修复方法,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针对不同... 镉作为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重要污染物之一,对我国的耕地土壤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目前,关于重金属镉污染土壤的修复方法主要有物理、化学、植物修复等,其中植物修复作为一种绿色、安全有效的修复方法,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针对不同类型镉富集植物,即粮食作物、油料作物、药用植物和其他作物,分别描述了其对重金属镉污染土壤的修复能力,以期为重金属镉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推广和种植结构调整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镉污染 耕地土壤 植物修复 种植结构调整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耕地重金属污染与安全利用综述 被引量:4
13
作者 金检生 陈丽萍 +3 位作者 吴酬飞 王哲 屠春宝 赖金鹏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11期139-144,157,共7页
耕地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之一,为农作物生长提供必要的养分和物质基础。然而,随着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重金属污染耕地土壤的问题日益严重。重金属污染不仅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还会通过食物链危害人类健康。本文简要... 耕地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之一,为农作物生长提供必要的养分和物质基础。然而,随着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重金属污染耕地土壤的问题日益严重。重金属污染不仅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还会通过食物链危害人类健康。本文简要介绍了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情况,详细阐述了重金属污染对土壤、植物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总结了重金属污染耕地的安全利用措施,以期为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修复和安全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土壤 重金属污染 危害 安全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赣东上水桥萤石矿床萤石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矿床成因的指示 被引量:2
14
作者 万弘 欧阳永棚 +5 位作者 陈祺 蒋起保 曾闰灵 杨立飞 邓腾 李增华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0-96,共17页
赣东黎川上水桥萤石矿床位于华南褶皱系武夷成矿带北端,产于燕山期黑云母花岗岩的断裂破碎带内。笔者对该矿床的地质特征、不同颜色萤石及围岩黑云母花岗岩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萤石整体上呈现Eu正异常和Ce负异... 赣东黎川上水桥萤石矿床位于华南褶皱系武夷成矿带北端,产于燕山期黑云母花岗岩的断裂破碎带内。笔者对该矿床的地质特征、不同颜色萤石及围岩黑云母花岗岩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萤石整体上呈现Eu正异常和Ce负异常,但不同颜色的萤石REE配分模式特征有差异,浅绿色、深绿色和紫色萤石为轻稀土富集型,白色萤石为重稀土富集型。围岩的REE配分模式为轻稀土富集型,整体呈现Eu负异常。Y/Ho-La/Ho关系图和REE配分模式图显示,萤石成矿过程中Y-REE发生了分馏,白色萤石成矿时期最晚。Tb/Ca-Tb/La关系图显示,研究区萤石矿床为热液成因。围岩黑云母花岗岩的微量元素配分曲线变化趋势与萤石基本一致,且围岩和萤石的Sm/Nd值十分接近。越靠近矿体的围岩F含量越高,且近矿围岩发生硅化、绢云母化等蚀变,推测萤石矿中的Ca和F主要来自围岩。矿区内萤石形成于中低温氧化环境,矿床成因类型为多期次的中低温热液充填型萤石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萤石矿床 微量元素 地球化学特征 矿床成因 黎川上水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源黄腐酸钾叶面阻控剂对降低水稻镉富集能力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传奇 张伟 +2 位作者 宋志文 曾建辉 凌志友 《种子科技》 2024年第11期9-11,共3页
通过大田试验和盆栽试验,研究了矿源黄腐酸钾叶面施用对水稻籽粒镉富集能力及镉在水稻各部位迁移过程的影响,探索了矿源黄腐酸钾作为水稻叶面阻控剂在水稻降镉方面的应用潜力。结果表明,大田环境中,矿源黄腐酸钾可降低镉胁迫下水稻籽粒4... 通过大田试验和盆栽试验,研究了矿源黄腐酸钾叶面施用对水稻籽粒镉富集能力及镉在水稻各部位迁移过程的影响,探索了矿源黄腐酸钾作为水稻叶面阻控剂在水稻降镉方面的应用潜力。结果表明,大田环境中,矿源黄腐酸钾可降低镉胁迫下水稻籽粒44%~52%的镉生物富集系数(BCF);盆栽试验中,处理组镉的土壤-根部生物转移系数(BTF)比空白组低14.3%,而两者的根部-茎叶和茎叶-籽粒的镉生物转移系数均无显著差异,这表明矿源黄腐酸钾被叶面吸收后,在降镉方面的作用主要体现为抑制水稻根部对镉的吸收能力,而对镉由根际至茎叶及籽粒的转移过程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腐酸钾 叶面阻控 镉污染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武夷上水桥萤石矿区黑云母石英二长岩成因:来自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的制约
16
作者 曾祥辉 孟德磊 +2 位作者 曾闰灵 蒋起保 欧阳永棚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59-576,共18页
上水桥萤石矿是北武夷地区近些年来新探明的一处极具开采前景的中型萤石矿床,目前开展的研究工作极为薄弱。该项工作以矿区赋矿岩体黑云母石英二长岩为研究对象,对其展开系统的岩相学、锆石U-Pb年代学和全岩地球化学分析。锆石U-Pb定年... 上水桥萤石矿是北武夷地区近些年来新探明的一处极具开采前景的中型萤石矿床,目前开展的研究工作极为薄弱。该项工作以矿区赋矿岩体黑云母石英二长岩为研究对象,对其展开系统的岩相学、锆石U-Pb年代学和全岩地球化学分析。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上水桥黑云母石英二长岩成岩年龄为235~236 Ma,为印支期岩浆活动的产物。全岩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该岩体具有富碱、贫磷钛的特征,具有较高的σ值(2.59~3.61)和偏低的A/CNK值(0.96~1.16),属钾玄质、准铝质—弱过铝质岩石;微量及稀土元素方面,岩石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U、K)和LREE,亏损Ba、Sr、Nb、Ta、P、Ti、HREE等元素,同时整体具有较高的稀土含量(ΣREE=356×10^(-6)~448×10^(-6))和弱负铕异常(Eu/Eu*=0.61~0.76)。此外,岩石整体具有较高的Zr+Nb+Ce+Y含量(381×10^(-6)~546×10^(-6))和Ga/Al比值(10^(4)×Ga/Al=2.60~3.07),以及较低的Rb/Sr(0.31~0.82)、Rb/Ba(0.11~0.18)和TFeO/MgO比值(2.02~2.22),属后造山型(PA型)铝质A型花岗岩。综合地球化学投图判别结果及区域岩浆活动、沉积作用等特征,文章认为上水桥矿区黑云母石英二长岩可能为多板块汇聚模式下陆内造山作用末期后造山伸展的构造背景下的产物,成矿阶段岩石中黑云母的水解及斜长石的绢云母化作用可能为萤石成矿提供F和Ca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武夷 上水桥萤石矿 印支期 铝质A型花岗岩 岩石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用地土壤镉污染钝化修复及配套技术研究
17
作者 胡平 朱国武 《江西农业》 2022年第16期122-126,129,共6页
江西省是我国重要的水稻种植省份,同时也是矿产资源大省,地下蕴藏了大量的有色金属矿产,其中铜、钨等矿产储量居全国首位。伴随着资源消耗、工业生产和矿产开发,农田重金属污染面积与日俱增,污染事件频发。根据土壤详查等数据显示,江西... 江西省是我国重要的水稻种植省份,同时也是矿产资源大省,地下蕴藏了大量的有色金属矿产,其中铜、钨等矿产储量居全国首位。伴随着资源消耗、工业生产和矿产开发,农田重金属污染面积与日俱增,污染事件频发。根据土壤详查等数据显示,江西省主要工矿集聚区周边农用地受重金属污染威胁较大,其中尤以镉元素污染最为突出。相关资料显示,镉具有较强的生物毒性,主要通过水稻等粮食作物积累到人体内,因此研究农用地土壤镉污染防治技术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钝化修复 镉污染 镉有效态 富集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