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西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类型区划分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蔡海生 赵建宁 +1 位作者 曾珩 陈美球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8-44,51,共8页
研究目的:探讨江西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类型区划分,为编制《江西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服务。研究方法:综合分析法与文献资料法。研究结果:将江西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类型区划分为鄱阳湖平原岗丘类型区、赣中丘陵盆地类型区、赣周... 研究目的:探讨江西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类型区划分,为编制《江西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服务。研究方法:综合分析法与文献资料法。研究结果:将江西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类型区划分为鄱阳湖平原岗丘类型区、赣中丘陵盆地类型区、赣周边丘陵山地类型区等3个工程类型区,环湖圩田平原、河网平原、河谷盆地、岗地低丘、红砂岩类丘陵、丘陵低山等6种工程模式。研究结论:江西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类型区的空间布局、土地利用主导限制因素和土地开发整理目标的确定,为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编制提供基础,为规范江西省土地开发整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开发整理 工程类型区 工程模式 江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省城市化过程中土地利用问题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曾珩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85-88,共4页
首先分析城市化造成江西省土地资源压力日趋增大的原因,即江西省土地资源短缺,且利用效率低。然后分析11个城市的土地利用集约化度,并据此将江西省11个城市分为4类。最后提出江西省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关键词 城市化 土地利用 江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类型区划分的概念与方法探讨 被引量:40
3
作者 蔡海生 陈美球 +2 位作者 赵建宁 曾珩 张学玲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90-295,共6页
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类型区的划分是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的重要内容,该文着重就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类型区内涵、划分层次及主要特征,划分的理论依据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类型区划分的研究方法、基本方案和研究趋势,认为类... 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类型区的划分是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的重要内容,该文着重就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类型区内涵、划分层次及主要特征,划分的理论依据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类型区划分的研究方法、基本方案和研究趋势,认为类型区划分应该从地形地貌、气候水文、土壤类型、农业耕作制度、土地利用限制因素等方面进行分区指标的构建,以实现对土地开发整理活动的空间合理安排和分区分类指导;加强类型区工程模式标准化建设、农田景观生态工程建设、实现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信息化管理等是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类型区划分的主要趋向。该研究对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的编制及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的分类、分区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整理 标准 工程类型区 概念 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县域耕地地力评价研究--以江西省乐平市为例 被引量:20
4
作者 龙惠芳 郭熙 +2 位作者 赵小敏 夏昆 郭大千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59-363,共5页
在充分利用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取得的数据,收集整理相关图件和其它资料的基础上,以江西省乐平市为试点,将G IS技术、特尔斐法、层次分析法、累加法等引入到耕地资源管理中,通过探讨1∶50 000县域耕地资源数据库的建立方法,建立县域土壤资... 在充分利用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取得的数据,收集整理相关图件和其它资料的基础上,以江西省乐平市为试点,将G IS技术、特尔斐法、层次分析法、累加法等引入到耕地资源管理中,通过探讨1∶50 000县域耕地资源数据库的建立方法,建立县域土壤资源的空间数据库,属性数据库,对县域耕地地力状况进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地力评价 地理信息系统(GIS) 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地丘陵耕地土壤养分最优插值方法研究---以江西省渝水区水北镇为例 被引量:6
5
作者 郭熙 黄俊 +3 位作者 谢文 陶丹丹 鲁敏 赵小敏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76-80,共5页
以江西省渝水区水北镇为研究区,利用823个采样点的耕地土壤养分数据,分析区内耕地土壤养分含量与海拔、坡度的相关性,采用协同克里格插值方法,结合海拔、坡度进行插值,并把经交叉检验后的结果与逆距离权重法、普通克里格法的结果进行比... 以江西省渝水区水北镇为研究区,利用823个采样点的耕地土壤养分数据,分析区内耕地土壤养分含量与海拔、坡度的相关性,采用协同克里格插值方法,结合海拔、坡度进行插值,并把经交叉检验后的结果与逆距离权重法、普通克里格法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结合海拔、坡度进行插值后,精度有明显提高。插值精度排序为协同克里格法>普通克里格法>逆距离权重法,在3种插值方法中,协同克里格法为最优插值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养分 空间插值 逆距离权重法 普通克里格法 协同克里格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社会共同责任视角的耕地质量提升对策探讨--以江西省为例 被引量:2
6
作者 洪土林 王艳华 +2 位作者 阮月远 叶琴丽 左腾云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7年第5期117-121,共5页
以江西省为例,采用文献资料法,探讨了耕地质量提升社会共同责任履行存在的问题,并从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政府共同责任推进机制、强化社会化扶持力度、调动农民积极性及营造社会公众参与氛围5个方面,提出了耕地质量提升社会共同责任履行对... 以江西省为例,采用文献资料法,探讨了耕地质量提升社会共同责任履行存在的问题,并从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政府共同责任推进机制、强化社会化扶持力度、调动农民积极性及营造社会公众参与氛围5个方面,提出了耕地质量提升社会共同责任履行对策,形成了"资源共享、责任共担"的良好氛围,为有效提升耕地质量、促进耕地资源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质量 社会共同责任 提升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群体农民耕地流出意愿的实证分析——基于江西省42个县市64个乡镇74个行政村的抽样调查 被引量:2
7
作者 曾珩 陈美球 周丙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12409-12411,12414,共4页
以江西省为例,在对42个县市64个乡镇74个行政村抽样调查的基础上,对不同经济收入水平、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教育背景等各类群体农民的耕地流出意愿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对于高、中收入群体,外出打工是影响农民耕地流出的最主要的因素,而... 以江西省为例,在对42个县市64个乡镇74个行政村抽样调查的基础上,对不同经济收入水平、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教育背景等各类群体农民的耕地流出意愿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对于高、中收入群体,外出打工是影响农民耕地流出的最主要的因素,而低收入群体,农产品价格偏低是影响农民耕种耕地的一个重要因素;城镇户口已不再是吸引农民转移的主要因素,农民对耕地的放弃已开始趋于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流出 不同群体农民 意愿 江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省耕地质量提升的体制性障碍及优化路径 被引量:4
8
作者 洪土林 阮月远 +3 位作者 吕添贵 叶琴丽 左腾云 王艳华 《浙江农业科学》 2016年第11期1800-1805,共6页
耕地质量提升是解决耕地后备资源枯竭、提升耕地产能及改善耕地生境的有效途径。在分析江西耕地质量现状和耕地质量提升主要做法的基础上,着重分析耕地质量提升的体制性障碍因素;(1)耕地质量提升法制建设滞后,耕地质量管理资金不足;(2)... 耕地质量提升是解决耕地后备资源枯竭、提升耕地产能及改善耕地生境的有效途径。在分析江西耕地质量现状和耕地质量提升主要做法的基础上,着重分析耕地质量提升的体制性障碍因素;(1)耕地质量提升法制建设滞后,耕地质量管理资金不足;(2)管理机制有待完善,提升结构不合理,以及责任主体意识不强等。在此基础上,从责任主体、资金支持、产能提升、动态监测与基础科技研究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优化路径,为粮食主产区的耕地资源保护提供借鉴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质量提升 体制性障碍 优化路径 江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导生态功能的江西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分区研究 被引量:32
9
作者 蔡海生 查东平 +4 位作者 张学玲 陈艺 曾珩 邵晖 洪土林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5-69,共15页
以地域分异特征、主导生态功能、典型生态问题为基础依据,探讨江西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分区,为江西省编制和实施生态修复规划、实现国土空间管控提供科技支撑。在研究方法上,以“生命共同体理论”“三生协调理论”“适宜性管理”等理论... 以地域分异特征、主导生态功能、典型生态问题为基础依据,探讨江西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分区,为江西省编制和实施生态修复规划、实现国土空间管控提供科技支撑。在研究方法上,以“生命共同体理论”“三生协调理论”“适宜性管理”等理论为指导,基于主体功能区划和生态功能区划,综合“三生”空间实际生态问题及综合整治需求,采用多因素综合空间分析法,“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实现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三级分区。研究结果表明,可将江西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区域划为赣北平原湖泊生态修复区、赣中丘陵盆地生态修复区、赣西山地丘陵生态修复区、赣南山地丘陵生态修复区、赣东丘陵山地生态修复区5个大区及24个亚区和42个修复小区。通过江西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三级分区,摸清国土空间地域特征,明确生态主导功能,确定生态修复重点区域,承上启下,为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和国土空间管治提供决策依据,为实现国土空间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提供科技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修复分区 主导生态功能 生态功能区 江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层AHP-FCE评价模型的土地整治重大工程效益评价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曾涛 吕婧 +3 位作者 史佳良 韩晓亮 赵森 孙妍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234-1243,共10页
土地整治重大工程的实施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就湖北省南水北调汉江沿线土地开发整理重大工程为例,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 土地整治重大工程的实施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就湖北省南水北调汉江沿线土地开发整理重大工程为例,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个方面提取出准则层9项、方案层34项的效益评价指标体系。针对效益评价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分别确定不同的指标权重,用多层模糊综合评价法(Multi-FCE)对3大效益分别进行评分,提出指标贡献度的概念,并应用该成果对效益评价进行分析,建立对土地整治重大工程效益的AHP-FCE量化评价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土地整治重大工程的实施能够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有效控制水土流失,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及提高农民生活水平;AHP-FCE模型的评价体系能够较为全面的覆盖土地整治重大工程的各个效益点,客观反映重大工程项目效益实际情况,评价更具科学合理、系统与可靠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具有相互促进或相互牵制的特点。研究对土地整治重大工程效益评价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生产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治重大工程 效益评价 层次分析法 多层模糊综合评价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土地整治公众参与现状分析 被引量:24
11
作者 赵建宁 洪土林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0年第4期204-206,共3页
土地整治是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土地整治公众参与现状,对我国土地整治公众参与缺失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完善我国土地整治公众参与的思路和建议。
关键词 土地 土地整治 公众参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红壤丘陵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响应及驱动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邹金浪 王金政 +1 位作者 王鹏 乐文年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5195-5198,共4页
运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差贡献率分析了1996~2005年兴国县各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的影响,应用灰色综合关联度探讨了总人口数、城镇化水平、第一产业比重和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等指标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贡献测度,并进行... 运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差贡献率分析了1996~2005年兴国县各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的影响,应用灰色综合关联度探讨了总人口数、城镇化水平、第一产业比重和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等指标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贡献测度,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996~2005年兴国县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以林地为主,林地面积减小是导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持续降低的最主要原因;随着市场需求的进一步增大和当地政府鼓励政策的实施,2001~2005年园地面积快速增加,园地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的影响程度仅次于林地,居第2位;4项社会经济指标在不同研究期间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关联程度不一样,总人口数、城镇化水平和第一产业比重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关联度较高,但各社会经济指标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影响程度日益相当;城镇化水平、固定资产投资额和总人口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之间显著负相关,第一产业比重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土地利用变化 灰色关联度分析 驱动因子 红壤丘陵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地球化学特征影响下的土地利用规划研究——以信丰县为例 被引量:3
13
作者 黄晶 邵晖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18期247-249,270,共4页
土地利用规划是在一定地球化学特征下开展和实施的,应重视地球化学调查评估成果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应用,综合考虑地球化学特征对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和实施过程中的影响,提高规划的科学合理性。该研究探索了土壤地球化学调查评估成果在土... 土地利用规划是在一定地球化学特征下开展和实施的,应重视地球化学调查评估成果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应用,综合考虑地球化学特征对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和实施过程中的影响,提高规划的科学合理性。该研究探索了土壤地球化学调查评估成果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应用,体现了其必要性和可行性。并以信丰县为例,简析该区地球化学特征背景因素,提出将土壤地球化学特征运用于土地利用规划的思路,有助于完善土地利用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地球化学特征 土地利用规划 信丰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县级土地整治规划实施效益评价——以袁州区为例 被引量:2
14
作者 洪土林 王艳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28期9945-9947,9951,共4页
采用层次分析法对袁州区土地开发整理规划(2001-2010年)实施效益进行量化研究。结果表明,袁州区上轮规划实施取得的经济效益良好,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一般。
关键词 土地整治 规划 实施效益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文明视角的农村土地整治实践路径探讨 被引量:11
15
作者 洪土林 王艳华 +1 位作者 阮月远 叶琴丽 《北方农业学报》 2016年第6期127-130,共4页
文章在阐述生态文明内涵基础上,探讨了生态文明与农村土地整治的内在关系,提出了生态文明视野下的农村土地整治实践路径,即"普及生态文明的理念,科学编制土地整治规划,积极推动生态型土地整治理论、方法、技术研究,以及实施差别化... 文章在阐述生态文明内涵基础上,探讨了生态文明与农村土地整治的内在关系,提出了生态文明视野下的农村土地整治实践路径,即"普及生态文明的理念,科学编制土地整治规划,积极推动生态型土地整治理论、方法、技术研究,以及实施差别化农村土地整治"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路径 农村土地整治 生态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土地伦理与农村土地整治 被引量:4
16
作者 洪土林 王艳华 胡元盛 《宁夏农林科技》 2014年第12期105-106,118,共3页
在对土地伦理概念及其内涵认识的基础上,论述了土地伦理与农村土地整治的关系,并结合我国农村土地整治的实际情况,提出加强土地伦理研究,促进农村土地整治健康发展的主要对策措施。
关键词 土地 伦理 农村土地整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众参与土地整治的必要性 被引量:11
17
作者 洪土林 王艳华 《河北农业科学》 2009年第11期111-112,共2页
通过分析我国当前土地整治及公众参与土地整治的现状,重点从土地整治的内在要求、公众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要求、监督土地整治实施的必然要求3个方面阐述了公众参与土地整治的必要性。研究表明,公众参与土地整治是十分必要,能够维护公众... 通过分析我国当前土地整治及公众参与土地整治的现状,重点从土地整治的内在要求、公众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要求、监督土地整治实施的必然要求3个方面阐述了公众参与土地整治的必要性。研究表明,公众参与土地整治是十分必要,能够维护公众的合法利益,实现土地整治目标的强有力的支持和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治 公众 参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用地整理中农民权益保护现状及其对策探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洪土林 王艳华 +1 位作者 阮月远 杨小平 《甘肃农业科技》 2016年第9期70-73,共4页
农民权益保护是农用地整理的一个重要内容,要解决好农民权益就必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农民的正当权益。分析揭示了当前农用地整理中存在农民主体地位被替代、农民权益表达机制不完善、权益维护主体弱化或缺失、权益维护的随意性等... 农民权益保护是农用地整理的一个重要内容,要解决好农民权益就必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农民的正当权益。分析揭示了当前农用地整理中存在农民主体地位被替代、农民权益表达机制不完善、权益维护主体弱化或缺失、权益维护的随意性等现状。同时,从加强农民自我保护意识、加快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完善农民权益保护机制、加强农民基层组织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用地整理 农民 权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整治对解决“三农”问题的探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洪土林 王艳华 《宁夏农林科技》 2011年第8期35-36,39,共3页
在分析土地整治与"三农"问题关系的基础上,总结了我国当前土地整治对"三农"问题的成效与不足,提出了科学编制土地整治规划、加强部门联动,整合涉农资金、加强土地整治环境建设、尊重民意,加强土地整治宣传等促进&qu... 在分析土地整治与"三农"问题关系的基础上,总结了我国当前土地整治对"三农"问题的成效与不足,提出了科学编制土地整治规划、加强部门联动,整合涉农资金、加强土地整治环境建设、尊重民意,加强土地整治宣传等促进"三农"问题解决的土地整治方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治 三农 方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rkov-FLUS模型的饶河流域土地利用多情景模拟分析 被引量:101
20
作者 陈理庭 蔡海生 +2 位作者 张婷 张学玲 曾珩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947-3958,共12页
流域在不同发展目标定位下的土地利用需求有所不同,科学合理调控土地利用变化是实现流域土地资源高效利用、生态-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基石。以饶河流域为例,基于Markov-FLUS耦合模型综合考虑自然人为两方面,选取12类驱动因子,以200... 流域在不同发展目标定位下的土地利用需求有所不同,科学合理调控土地利用变化是实现流域土地资源高效利用、生态-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基石。以饶河流域为例,基于Markov-FLUS耦合模型综合考虑自然人为两方面,选取12类驱动因子,以2005年土地利用数据为初始值,利用2010、2015年实际土地利用类型数据进行验证改正模型,结合惯性发展、耕地保护、生态优先等情景设置,对2035年饶河流域土地利用进行模拟分析,以满足流域不同发展目标导向下的国土空间优化配置。研究结果表明:(1)该模型在饶河流域的适用性较强,模型总体精度达到98.01%,Kappa系数为0.9627,大于0.80,为今后该区域的土地利用模拟提供了方法借鉴。(2) 3种情景设置基本满足饶河流域不同发展诉求,针对不同发展目标,流域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明显,其中耕地、建设用地变化显著。(3)惯性发展情景、耕地保护情景、生态优先情景下,建设用地扩张趋势分别为39%、16%、12%,表明落实耕地保护、生态优先政策需要加强约束建设用地扩张,进一步调整用地结构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综上所述,基于Markov-FLUS模型对饶河流域土地利用进行多情景模拟,可以为流域未来国土空间规划及社会经济发展决策提供基础支撑和多重视角,对土地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rkov-FLUS模型 土地利用模拟 多情景目标 饶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