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赋值法对长江中下游地区再生稻品种筛选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束爱萍 熊丽 +4 位作者 何隆鑫 邵彩虹 刘增兵 袁福生 孙刚 《江西农业学报》 2025年第3期9-14,29,共7页
通过筛选41个具备再生稻生产潜力的品种,考察其生育期的适应性、产量、最终再生率,并采用算术平均法对各项指标进行赋值,综合评价参选品种作为再生稻的生产潜力。结果显示:参选品种生育期均适合长江中下游地区再生稻种植的要求,其中,桃... 通过筛选41个具备再生稻生产潜力的品种,考察其生育期的适应性、产量、最终再生率,并采用算术平均法对各项指标进行赋值,综合评价参选品种作为再生稻的生产潜力。结果显示:参选品种生育期均适合长江中下游地区再生稻种植的要求,其中,桃优77、桃优香占在10月初成熟,为三熟制提供了较好的条件;基于赋值量化数据,筛选出筑两优慧占、华浙优1号、悦两优钰占、珂两优1019、玮两优8612等12个品种,作为长江中下游地区再生稻后续验证的品种;再生稻的最终再生率与再生季产量、总产量、总产量赋值、总赋值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说明该量化评价方法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和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稻 品种筛选 赋值法 长江中下游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云英长期还田对稻田土壤DOM和Cd形态影响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谢杰 陈院华 +3 位作者 徐昌旭 杨涛 李建国 董爱琴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96-1106,共11页
长期种植和翻压紫云英能够显著提高土壤中有机质(SOM)和水溶性有机物(DOM)的含量,影响土壤颗粒对重金属镉(Cd)的吸附行为和Cd在土壤中的形态,了解该条件下Cd在不同土层中的特征对紫云英的进一步推广种植具有重要意义。以余江区(YJ)、南... 长期种植和翻压紫云英能够显著提高土壤中有机质(SOM)和水溶性有机物(DOM)的含量,影响土壤颗粒对重金属镉(Cd)的吸附行为和Cd在土壤中的形态,了解该条件下Cd在不同土层中的特征对紫云英的进一步推广种植具有重要意义。以余江区(YJ)、南昌县(NC)、丰城市(FC)3地长期种植和翻压紫云英处理(F+M)和化肥处理(F)的定位试验点为研究对象,测试了不同层次土壤中SOM、水溶性有机碳(DOC)含量、Cd总量和形态、DOM三维荧光,以期探明紫云英长期还田模式下不同土层中DOM成分的差异及其对Cd含量和形态影响。结果显示,NC和FC试验点F+M处理耕作层土壤(0-20 cm)中SOM的含量显著高于F处理,分别提高16.8%和10.5%。同一土层中土壤Cd活性呈现F+M处理>F处理的趋势。紫云英DOM主要在耕作层和中层(20-40cm)土壤中迁移,YJ、NC、FC试验点中,F+M处理耕作层土壤中DOC含量比F处理分别提高17.0%、58.1%和33.7%,中层土壤中DOC含量分别提高43.0%、36.7%和11.2%。种植和翻压紫云英降低了DOM中类蛋白质组分的占比,增加了类腐殖质组分的占比,耕作层、中层和深层土壤(40-60 cm)中,3个试验点F处理DOM中类蛋白质的平均占比分别为7.34%、16.7%、23.9%,占比分别是F+M处理的1.26、1.92和1.54倍。类蛋白质组分的深层迁移能力大于类腐殖质组分。逐步回归分析表明,有生物活性的Cd形态占比与土壤SOM、类色氨酸含量存在负相关关系,与类富里酸含量存在正相关关系,其系数分别为-2.170、-0.760和0.239。常年种植和翻压紫云英通过影响土壤SOM总量以及DOM组分对土壤Cd表现出一定的活化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云英 长期还田 水溶性有机物 三维荧光光谱 CD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基质配比对地稔扦插苗生长的影响研究
3
作者 邱才飞 邵彩虹 陈霞 《江西农业学报》 2025年第2期7-12,共6页
为了筛选出适合地稔扦插苗生长的基质,提高地稔育苗的效率和成苗的质量,比较分析了不同基质理化性状和地稔扦插苗的成活率、茎叶生长量、叶片SPAD值、根系发生、根系活力、干物质量等指标,研究了不同基质配比对地稔扦插苗生长及成苗质... 为了筛选出适合地稔扦插苗生长的基质,提高地稔育苗的效率和成苗的质量,比较分析了不同基质理化性状和地稔扦插苗的成活率、茎叶生长量、叶片SPAD值、根系发生、根系活力、干物质量等指标,研究了不同基质配比对地稔扦插苗生长及成苗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从不同基质的理化性质显示,废白土调配基质(PF_(4)处理)的pH值、容重与田土(CK_(1))、肥∶土∶沙=1∶2∶2(PF_(1)处理)、肥∶土∶沙=2∶2∶1(PF_(2)处理)、肥∶土∶沙=1∶3∶1(PF_(3)处理)相比更低,但有机质、氮磷钾钙镁硅的含量较高,与商品扦插土(CK_(2))相比,各项指标较为接近;地稔扦插苗的生长情况表明,成苗率由大到小依次为PF_(4)>PF_(2)>CK_(2)>PF_(1)>PF_(3)>CK_(1),茎叶生长量中茎长、茎粗、分枝数、SPAD值、单叶面积、LAI、根系活力和干物质量均表现为PF_(4)>PF_(2)>CK_(2)>PF_(1)>PF_(3)>CK_(1)。综上,使用废白土调配基质的扦插苗成苗率高、根系质量好、生长迅速且较健壮,可作为地稔规模化育苗的专用基质,而有机肥∶田土∶河沙=2∶2∶1可作为一种方便、快捷、低成本的地稔育苗基质并加以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稔 生长年限 养分需求 药效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黄壤土壤结构改良剂应用效果研究 被引量:17
4
作者 陈先茂 章发根 +3 位作者 邓国强 关贤交 唐先干 陈斌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3年第12期86-88,92,共4页
为探明红黄壤土壤结构改良剂在红壤旱地上应用的改土培肥效果及其不同用量的产量效应,在典型红壤丘陵区选取3个不同试验点,设计不同用量处理并以花生、红薯、烟草为供试作物进行田间试验,2年定位试验的结果表明:在红壤旱地上施用红... 为探明红黄壤土壤结构改良剂在红壤旱地上应用的改土培肥效果及其不同用量的产量效应,在典型红壤丘陵区选取3个不同试验点,设计不同用量处理并以花生、红薯、烟草为供试作物进行田间试验,2年定位试验的结果表明:在红壤旱地上施用红黄壤土壤结构改良剂可有效调节土壤酸性、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养分及有机质含量,具有较好的改土培肥效果,其中土壤pH值提高了0.15~0.19、土壤容重降低了5~6个百分点、土壤有机质提高了2.2~2.8g/kg;在花生、红薯、烟草上应用,其适宜施用量分别为1500~2000、2250—3000、1500~1800kg/hm。,与对照(不施改良剂量)相比分别增产8%~11%、9%~14%、6%~9%,效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旱地 改良剂 改土培肥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壤旱地广薯87号和泉薯9号的生长及养分吸收特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王芳东 张杰 +5 位作者 秦文婧 刘佳 谢杰 徐昌旭 肖林长 熊春晖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6年第6期27-30,共4页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广薯87号和泉薯9号在江西东乡红壤旱地上的生长及养分吸收特性。结果表明:泉薯9号的薯块生物量及产量均高于广薯87号的,其薯块生物量高速累积期更长,蔓藤长度和分枝长度更长,但广薯87号的分枝数和叶片数较多;广...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广薯87号和泉薯9号在江西东乡红壤旱地上的生长及养分吸收特性。结果表明:泉薯9号的薯块生物量及产量均高于广薯87号的,其薯块生物量高速累积期更长,蔓藤长度和分枝长度更长,但广薯87号的分枝数和叶片数较多;广薯87号各器官的氮素含量显著高于泉薯9号的,其蔓、薯块中的钾素含量也明显高于泉薯9号的,但在两个品种间各器官磷素含量差异不大;施肥对泉薯9号的增产效果更加明显,但广薯87号对养分的转化能力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薯87号 泉薯9号 生长 养分吸收 红壤旱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省循环农业发展现状及建议 被引量:4
6
作者 王萍 李瑶 +2 位作者 夏文建 陈先茂 罗奇祥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第2期258-261,共4页
本文简要阐述了循环农业的概念及遵循的4项技术原则,进而对江西省循环农业的四大模式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就今后促进循环农业发展提出了9条建议:1加强循环农业重要性、必要性教育,引导广大农民和基层干... 本文简要阐述了循环农业的概念及遵循的4项技术原则,进而对江西省循环农业的四大模式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就今后促进循环农业发展提出了9条建议:1加强循环农业重要性、必要性教育,引导广大农民和基层干部自觉践行循环农业;2大力扶持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及各种类型专业合作社,提高循环农业发展水平;3充分利用江西省丰富的光、温、水、土资源,挖掘种植潜力,调整种植模式,提高种植效益;4充分利用森林资源,发展林下经济,实现林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再生、协调发展;5大力推进秸秆直接还田,或通过沼气发酵、食用菌生产、加工有机肥再还田,实现农田有机质良性循环;6进一步完善以沼气为纽带的循环农业模式,实现农牧良性结合、种养殖业双赢;7大力扶持牧草种植,促进草食畜禽产业发展;8以循环理念带动生态旅游、庭院经济发展;9健全服务网络,加强科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农业 发展现状 问题 建议 江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酸培肥技术对井冈蜜柚果园土壤及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梁喜欢 李秀秀 +11 位作者 黎鑫林 伍亮 曾天宝 陈先茂 谢江 邓国强 关贤交 邹雪兰 旷允慧 戴星照 彭春瑞 陈金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9-135,共7页
井冈蜜柚是江西省果业三大品牌之一,生产中不合理的肥料施用导致的土壤酸化是柚园土壤退化的重要表现之一,也是制约蜜柚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关键因素。选取江西省吉安市6年树龄金沙柚,在2020-2022年开展田间定位试验,试验设置农民习惯施肥... 井冈蜜柚是江西省果业三大品牌之一,生产中不合理的肥料施用导致的土壤酸化是柚园土壤退化的重要表现之一,也是制约蜜柚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关键因素。选取江西省吉安市6年树龄金沙柚,在2020-2022年开展田间定位试验,试验设置农民习惯施肥技术和调酸培肥技术(有机肥替代30%化肥+石灰+硅钙钾镁肥+绿肥周年间作)2个处理,研究调酸培肥技术对土壤及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农民习惯施肥技术相比,采用调酸培肥技术3年,土壤pH平均提高了0.93(P<0.05),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提高了19.17%(P<0.05),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交换性镁、交换性钙含量显著增加,土壤质量指数显著提高了0.25(P<0.05),蜜柚叶片氮、钾、镁和钙含量均随之显著提高。同时,施用调酸培肥技术蜜柚产量显著提高了25.99%(P<0.05),果实维生素C含量和糖酸比分别提高了5.85%和23.60%(P<0.05),可滴定酸含量显著降低。此外,采用调酸培肥技术3年,产值平均增加了3.41万元·hm^(-2),经济效益平均增加了2.28万元·hm^(-2)。综上,调酸培肥技术能够降低红壤区蜜柚果园土壤酸度,提高土壤和叶片养分含量,改善树体营养,提升果实产量和品质,提高果园经济效益,是改善土壤质量、实现井冈蜜柚果园提质增效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 调酸培肥 井冈蜜柚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预设SPAD阈值的花生氮肥施用效果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邱才飞 邵彩虹 +4 位作者 彭春瑞 钱银飞 陈金 关贤交 谢江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53-158,共6页
为利用花生叶片SPAD值进行实时、无损诊断花生生长过程中的氮素丰缺,指导花生合理施用氮肥,试验通过设定花生出苗后30、45、60、75 d和90 d倒3叶的SPAD值,分别将SPAD值按各时间段在30~33、38~41、42~45、44~47和43~46每隔1个点值... 为利用花生叶片SPAD值进行实时、无损诊断花生生长过程中的氮素丰缺,指导花生合理施用氮肥,试验通过设定花生出苗后30、45、60、75 d和90 d倒3叶的SPAD值,分别将SPAD值按各时间段在30~33、38~41、42~45、44~47和43~46每隔1个点值预设一种施氮方案,共3种方案(分别以SN-1、SN-2和SN-3表示),探究不同氮素管理方案对花生的自身固氮力、氮素利用效率和产量的影响效果。研究结果显示,3种方案中,SN-3阈值设定过高,不利于花生的生长,SN-1和SN-2的阈值设定方案较合理,均可促进花生根瘤生长,提高氮素利用效率和产量。其中,SN-1的阈值设定最佳,与常规施肥比较,SN-1的花生单株根瘤量和单个根瘤重分别增加17.65%和4.35%,氮素利用效率和氮素农学利用效率分别提高19.36和3.99个百分点,花生产量增加12.95%。因此,SN-1方案的SPAD预设值可以作为花生栽培过程中各生育时段的氮素丰缺阈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AD阈值 花生 氮肥 根瘤 氮素利用效率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粪沼渣用作育苗基质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伍梦起 秦文婧 +5 位作者 陈晓芬 万里平 龚贵金 陈静蕊 徐昌旭 刘佳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19-125,共7页
为探究猪粪厌氧发酵沼气工程沼渣用作育苗基质原材料的可行性,以玉米、黄瓜、水稻为供试作物,将沼渣与草炭、蛭石按一定体积比混配为不同配方的育苗基质,布置穴盘育苗试验研究不同配方基质对作物幼苗生长的影响,通过综合评价得出不同作... 为探究猪粪厌氧发酵沼气工程沼渣用作育苗基质原材料的可行性,以玉米、黄瓜、水稻为供试作物,将沼渣与草炭、蛭石按一定体积比混配为不同配方的育苗基质,布置穴盘育苗试验研究不同配方基质对作物幼苗生长的影响,通过综合评价得出不同作物育苗基质的沼渣适宜施用比例。试验以传统育苗基质(草炭∶蛭石=60∶40)为对照(CK),用沼渣代替不同比例草炭,设置BR15(草炭∶蛭石∶沼渣=45∶40∶15)、BR30(草炭∶蛭石∶沼渣=30∶40∶30)、BR45(草炭∶蛭石∶沼渣=15∶40∶45)、BR60(草炭∶蛭石∶沼渣=0∶40∶60)4个处理。结果发现:相比传统育苗基质,添加沼渣可改善育苗基质的容重、pH、速效氮磷钾养分等理化性质。施用适宜比例(玉米、黄瓜为15%和30%、水稻为15%)的沼渣可显著促进作物幼苗生长及生物量积累,也有利于提高作物的相对发芽率、壮苗指数和活力指数,但沼渣施用比例过大则会产生负面影响。通过回归分析综合评价得出,玉米、黄瓜、水稻育苗基质的沼渣适宜施用比例分别为22.3%~32.4%、20.0%~24.0%、10.2%~19.2%。综上,猪粪沼渣可用作育苗基质原材料并有良好效果,但对于不同作物应针对性研究其适宜的施用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育苗基质 猪粪沼渣 幼苗生长 施用比例 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木薯北移的成功实践与未来展望 被引量:1
10
作者 林洪鑫 袁展汽 《热带农业科学》 2025年第2期140-145,共6页
木薯是世界三大薯类作物之一,素有“地下粮仓”和“淀粉之王”的美誉,是中国酒精加工和淀粉生产的重要原料。文章简述了木薯北移的广义和狭义定义,阐述了木薯北移对于提升木薯产能、土地利用和农民增收等方面的重要意义,分析了木薯北移... 木薯是世界三大薯类作物之一,素有“地下粮仓”和“淀粉之王”的美誉,是中国酒精加工和淀粉生产的重要原料。文章简述了木薯北移的广义和狭义定义,阐述了木薯北移对于提升木薯产能、土地利用和农民增收等方面的重要意义,分析了木薯北移存在的关键技术问题,概述了木薯北移在高产品种筛选、种茎越冬贮藏技术、间作套种种植模式、加工利用方式和配套栽培技术等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和成功实践,总结了木薯北移的发展概况和未来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 北移 酒精加工 淀粉生产 木薯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脲酶抑制剂与硝化抑制剂对稻田土壤氮素转化的影响 被引量:44
11
作者 张文学 杨成春 +4 位作者 王少先 孙刚 刘增兵 李祖章 刘光荣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17-424,共8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阐明脲酶抑制剂(urease inhibitor,UI)和硝化抑制剂(nitrification inhibitor,NI)对稻田土壤氮素转化的影响,探讨抑制剂提高稻谷产量以及氮肥利用率的机理。【方法】本试验设在我国南方红壤稻田,共5个处理:1)不施氮肥... 【目的】本研究旨在阐明脲酶抑制剂(urease inhibitor,UI)和硝化抑制剂(nitrification inhibitor,NI)对稻田土壤氮素转化的影响,探讨抑制剂提高稻谷产量以及氮肥利用率的机理。【方法】本试验设在我国南方红壤稻田,共5个处理:1)不施氮肥(CK);2)尿素(U);3)尿素+脲酶抑制剂(U+UI);4)尿素+硝化抑制剂(U+NI);5)尿素+脲酶抑制剂+硝化抑制剂(U+UI+NI);脲酶抑制剂采用N-丁基硫代磷酰三胺(NBPT),硝化抑制剂采用3,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DMPP)。在水稻分蘖期和孕穗期测定土壤脲酶活性、硝酸还原酶活性、土壤铵态氮含量、硝态氮含量以及微生物碳、氮的含量,分析NBPT与DMPP对水稻两个主要生育期土壤氮素供应的影响,比较各处理的产量以及氮肥利用率,通过逐步回归分析研究以上各指标对产量的影响,探明脲酶抑制剂NBPT与硝化抑制剂DMPP在稻田的增效机理。【结果】1)与单施尿素相比,添加NBPT以及NBPT与DMPP配施均显著提高稻谷产量与地上部氮素回收率,两个处理分别增产6.56%与8.24%,氮素回收率提高幅度为19.4%与23.7%。2)与单施尿素相比,添加NBPT以及NBPT与DMPP配施,显著降低水稻分蘖期的土壤脲酶活性和铵态氮含量,显著提高孕穗期的铵态氮含量,而对此时期的脲酶活性无显著影响,所有处理对两个时期的硝态氮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均无显著影响;因此,NBPT对于抑制脲酶活性以及提高铵态氮含量的作用主要在孕穗期之前,而单施DMPP没有显著效应。3)从各项土壤指标与水稻产量相关性的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来看,水稻分蘖期与孕穗期稻田土壤中铵态氮含量对水稻产量影响显著,而且孕穗期的影响大于分蘖期,其余指标则对产量无显著影响。【结论】脲酶抑制剂NBPT以及NBPT与硝化抑制剂DMPP配施显著提高孕穗期土壤中的铵态氮含量,显著提高稻谷产量以及地上部氮素回收率,证明了生产上氮肥后移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脲酶抑制剂 硝化抑制剂 稻田 产量 氮素回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无机氮肥比例对稻田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的短期效应 被引量:23
12
作者 张文学 王少先 +10 位作者 金伟 徐丽萍 唐先干 熊丽 王萍 夏文建 刘增兵 孙刚 李祖章 刘光荣 邵彩虹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300-1312,共13页
【目的】研究短期内(<5年)有机无机氮配施比例对土壤肥力以及水稻产量的影响,以明确提升地力与兼顾产量的养分管理措施。【方法】田间定位试验于2017—2021年在长江中下游的红壤双季稻田进行。共设6个处理:不施肥(CK),单施化肥(CF),... 【目的】研究短期内(<5年)有机无机氮配施比例对土壤肥力以及水稻产量的影响,以明确提升地力与兼顾产量的养分管理措施。【方法】田间定位试验于2017—2021年在长江中下游的红壤双季稻田进行。共设6个处理:不施肥(CK),单施化肥(CF),有机氮比例分别为25%、50%、75%与100%的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25%ON,50%ON,75%ON,100%ON)。2021年,早、晚稻成熟后测产;晚稻收获后采集耕层土壤样品,分析土壤物理性状(容重与大团聚体含量)、化学性状(pH、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有效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效锌、有效硅)与生物学性状(脲酶、酸性磷酸酶、β-葡糖苷酶、微生物生物量碳、微生物生物量氮),采用土壤肥力综合指数(IFI)评价不同比例有机肥料的培肥效果,运用偏最小二乘路径模型(PLS-PM)分析有机无机肥配合比例对IFI以及产量的影响。【结果】随着有机肥比例的提高,有机无机肥配施提升土壤物理、化学、生物学性状的效果也随之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和β-葡糖苷酶活性与其它所有指标的相关关系均达显著水平,有机碳含量与碳循环过程对土壤物理结构、养分以及微生物活性均有较强影响。相对于其他指标,土壤全磷与有效磷的变异系数较大,受有机肥投入的影响较大。施肥显著提高了土壤IFI,有机无机肥配施的肥力指数显著高于单施化肥,且随着有机肥配施比例升高而递增,而双季稻产量则随着有机肥配施比例升高而递减,有机肥配施比例≤50%时,产量与单施化肥持平,>50%时表现为减产。PLS-PM分析结果显示,有机肥和无机肥投入对IFI均有显著影响,有机肥的效应大于无机肥;有机肥对产量无显著影响,而无机肥投入量对产量影响显著。【结论】有机无机肥配施可以全面改善土壤环境,提高土壤肥力,且有机肥配施比例越高效果越好。但如果培肥时间较短(5年以内),化肥氮对产量的贡献占绝对优势,有机氮的投入比例应控制在50%以下,才能兼顾地力提升与产量的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 有机肥氮占比 大团聚体含量 酶活性 土壤肥力综合指数 水稻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施肥对旱地红壤细菌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40
13
作者 刘佳 陈晓芬 +5 位作者 刘明 吴萌 王伯仁 蔡泽江 张桃林 李忠佩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68-478,共11页
为探讨长期不同施肥对旱地红壤细菌群落的影响,以中国农业科学院祁阳红壤实验站的冬小麦—夏玉米定位试验为研究对象,选取不施肥(CK)、单施氮肥(N)、施化学氮磷钾肥(NPK)和化学氮磷钾+有机肥配施(NPKM)4个处理,于试验开展25年(2015年)... 为探讨长期不同施肥对旱地红壤细菌群落的影响,以中国农业科学院祁阳红壤实验站的冬小麦—夏玉米定位试验为研究对象,选取不施肥(CK)、单施氮肥(N)、施化学氮磷钾肥(NPK)和化学氮磷钾+有机肥配施(NPKM)4个处理,于试验开展25年(2015年)小麦收获后采集各处理0~20 cm的土壤样品,利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土壤细菌群落进行测定,并深入揭示影响旱地红壤细菌群落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1)长期不同施肥显著改变了旱地红壤的化学性质,N和NPK处理的土壤pH显著降低至4.02和4.15,而NPKM处理的土壤pH显著上升至5.99。NPK和NPKM处理均显著改善土壤肥力,但后者效果明显优于前者,而N处理对土壤肥力的提升效果微弱。(2)长期不同施肥改变了旱地红壤优势菌的相对丰度,非度量多维度分析(NMDS)和相似性分析(ANOSIM)表明不同处理的土壤细菌群落发生显著变化。(3)与CK相比,N处理的4种多样性指数(物种丰富度、Chao1指数、系统发育多样性和香农指数)显著降低了21.4%~49.4%,而NPKM处理显著增加了7.0%~66.9%,NPK处理也会使系统发育多样性和香农指数显著降低10.3%和13.0%。(4)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土壤pH是决定优势菌相对丰度及4种多样性指数的首要因素,多元回归树分析(MRT)探明土壤pH共解释了83.1%的细菌群落变异,不同处理间细菌群落转变均由土壤pH驱动。(5)STAMP分析发现,N、NPK和NPKM处理与CK分别有11、14和8个显著差异细菌属。综上所述,长期施肥后旱地红壤细菌群落主要受土壤pH的影响,而土壤肥力的作用相对较弱,长期施用化学氮肥造成的红壤酸化的负面效应已远超肥力改善的正面效应。因此,旱地红壤施肥应以防治土壤酸化为前提,长期化肥有机肥配施是一项适宜的施肥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施肥 旱地红壤 细菌群落 高通量测序 土壤P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肥替代化肥对双季稻产量和土壤养分的影响 被引量:30
14
作者 刘增兵 束爱萍 +4 位作者 刘光荣 李祖章 张文学 袁福生 胡启锋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8年第11期35-39,共5页
通过商品有机肥不同比例替代化肥的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双季稻产量、土壤养分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早稻、晚稻的稻谷产量分别在有机肥替代比例0.69、0.79下取得最高理论值;有机肥长期高比例替代化肥能有效提升土壤... 通过商品有机肥不同比例替代化肥的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双季稻产量、土壤养分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早稻、晚稻的稻谷产量分别在有机肥替代比例0.69、0.79下取得最高理论值;有机肥长期高比例替代化肥能有效提升土壤中有机质及养分含量;在全量化学肥料的施用条件下增施部分有机肥能够提升土壤养分供应能力;随有机肥配施比例的提高,各土壤酶活性及酶活性综合指数均呈现增加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 化肥 配施 双季稻 产量 土壤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氮和接种根瘤菌对红壤旱地花生生长及氮素累积的影响 被引量:22
15
作者 刘佳 张杰 +5 位作者 秦文婧 谢杰 王芳东 项兴佳 刘光荣 徐昌旭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441-2450,共10页
为探讨南方红壤旱地施氮和接种根瘤菌对花生生长和氮素累积的影响,以花生品种粤油256为材料,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试验,设置9个处理:不施氮肥(N0)、50%施氮量(N_(50%))、75%施氮量(N75%)、100%施氮量(N_(100%),当地习惯施氮量135 kg·hm... 为探讨南方红壤旱地施氮和接种根瘤菌对花生生长和氮素累积的影响,以花生品种粤油256为材料,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试验,设置9个处理:不施氮肥(N0)、50%施氮量(N_(50%))、75%施氮量(N75%)、100%施氮量(N_(100%),当地习惯施氮量135 kg·hm^(-2))、125%施氮量(N_(125%))、150%施氮量(N_(150%))、50%施氮量+接种根瘤菌(N_(50%)+RI)、75%施氮量+接种根瘤菌(N_(75%)+RI)、100%施氮量+接种根瘤菌(N_(100%)+RI),研究花生的生长发育状况、产量提升水平、氮素累积特征及氮肥利用效率。结果表明,在红壤旱地上适量施氮会促进花生生长,过量施氮会产生不利影响。单施氮肥时的增产幅度在9.8%~13.5%之间,以N75%的产量最高,为4 651.0 kg·hm^(-2)。合理施氮配合接种根瘤菌对花生的生长发育促进明显,所有处理中以N75%+RI的产量最高,达到5 169.1 kg·hm^(-2),但施氮不足(N_(50%))时接种根瘤菌的效果微弱。所有处理的花生氮素累积均可用Logistic方程拟合,适量施氮(≤N75%)可以提高花生氮素累积的最大速率vmax,使之出现时间tmax略有提前,但氮素快速累积的持续时间Δt较短;过量施氮(>N100%)会使Δt过长,v_(max)降低、t_(max)推迟;而适量施氮配合接种根瘤菌处理的v_(max)较高,tmax出现时间及Δt时长适中。所有处理中以N75%+RI的氮肥农学利用率和吸收利用率最高,其氮肥偏生产力和生理利用率也较高,因此,本试验条件下以施氮101.25 kg·hm^(-2)(N75%)配合接种根瘤菌的效果最佳。本研究结果为我国南方红壤区花生的高产高效种植、科学合理施肥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施氮量 根瘤菌 生长 氮素累积 LOGISTI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施用猪粪和化肥对稻田土壤Cu、Zn和Cd含量及有效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16
作者 张丽芳 夏文建 +3 位作者 张文学 刘秀梅 李祖章 刘光荣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944-1954,共11页
为研究有机肥与化肥处理下稻田土壤Cu、Zn、Cd含量之间的差异,并探明关键影响因子,本研究利用持续了35 a的长期定位试验,分析了土壤重金属全量及有效态、土壤理化性质和水稻产量,并利用多种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猪粪组和化肥组土壤Cu、Zn... 为研究有机肥与化肥处理下稻田土壤Cu、Zn、Cd含量之间的差异,并探明关键影响因子,本研究利用持续了35 a的长期定位试验,分析了土壤重金属全量及有效态、土壤理化性质和水稻产量,并利用多种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猪粪组和化肥组土壤Cu、Zn和Cd与土壤理化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与对照(不施肥)相比,长期施用猪粪使土壤Cu、Zn、Cd全量和有效态含量分别提高了134%~239%、57%~124%、58%~171%和191%~380%、285%~811%、61%~184%,并显著提升了土壤有机质(SOM)、阳离子交换量(CEC)及氮磷养分含量;而化肥处理对土壤重金属全量及有效态含量无显著影响,对土壤理化指标的提升相对较小。冗余分析(RDA)发现,猪粪组土壤全氮(TN)、CEC和速效磷(AP)分别解释了重金属方差变异的89.1%、6.4%和2.0%,化肥组土壤pH和全磷(TP)分别解释了方差变异的45.0%和22.2%,达到显著水平。进一步通过偏最小二乘路径模型(PLS-PM)分析发现,猪粪对重金属有效态的贡献远大于化肥,主要通过影响土壤重金属全量和CEC从而影响重金属有效性,其路径系数分别为0.6217和0.2953,均达到显著水平。猪粪组土壤重金属与理化指标之间由于“同源”关系呈显著正相关,而化肥组两者的关系受水稻生长活动等因素影响较大。研究表明,长期施肥可以通过调控土壤理化指标等影响重金属有效性,施用猪粪进行稻田土壤培肥的同时,需要注意土壤重金属的累积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施肥 稻田 有效性 偏最小二乘路径模型(PLS-PM)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施肥对红壤旱地有机碳、氮和磷的影响 被引量:15
17
作者 夏文建 王萍 +9 位作者 刘秀梅 余喜初 冀建华 李大明 刘光荣 李祖章 刘增兵 张丽芳 杨成春 李瑶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7年第12期27-31,共5页
通过长期田间定位实验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红壤旱地土壤养分库累积和养分供给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长期单施氮肥易造成土壤酸化和土壤磷库消耗;不施氮肥土壤的氮库会发生明显耗竭,导致土壤水溶性氮含量下降;施用磷肥土壤的速效磷含量... 通过长期田间定位实验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红壤旱地土壤养分库累积和养分供给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长期单施氮肥易造成土壤酸化和土壤磷库消耗;不施氮肥土壤的氮库会发生明显耗竭,导致土壤水溶性氮含量下降;施用磷肥土壤的速效磷含量有所增加;施用有机肥(猪粪)可以显著增加土壤氮库、磷库和碳库,并缓解土壤酸化;有机肥施用使土壤速效磷含量大幅度增加,可能会导致磷素流失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 旱地 长期施肥 有机碳 有机氮 有机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云英长期还田对稻田土壤Cd含量与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11
18
作者 谢杰 董爱琴 +4 位作者 徐昌旭 苏金平 范芳 胡美蓉 刘佳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084-2094,共11页
为了解中长期时间尺度上紫云英翻压还田对土壤Cd垂直迁移和形态的影响,选择长年种植和翻压紫云英还田的稻田土壤进行调查,分析其对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水溶性有机物(DOM)含量、Cd含量和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常规化肥处理,紫... 为了解中长期时间尺度上紫云英翻压还田对土壤Cd垂直迁移和形态的影响,选择长年种植和翻压紫云英还田的稻田土壤进行调查,分析其对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水溶性有机物(DOM)含量、Cd含量和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常规化肥处理,紫云英长期还田条件下,不同深度土层的pH值、有机质含量升高,土壤表层(0~20 cm)的DOM含量显著(P<0.05)升高,虽未对土壤Cd产生明显的淋洗效果,但各土层中具有生物活性的Cd形态占总Cd的比例明显升高。相较于土壤有机质含量,可溶性有机碳占土壤有机碳的比例和pH与Cd形态有更好的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洗 水溶性有机物 镉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磷、钾肥料用量对泉薯9号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7
19
作者 秦文婧 王芳东 +6 位作者 张杰 刘佳 王少先 谢杰 杨成春 陈静蕊 徐昌旭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6年第9期60-63,共4页
研究了氮、磷、钾肥不同用量(N:0、60、120、180kg/hm^2;P2O5:0、45、90、135kg/hm^2;K2O:0、90、180、270kg/hm^2)对泉薯9号在红壤旱地上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对甘薯营养生长和产量有良好的促进作用,甘薯叶片... 研究了氮、磷、钾肥不同用量(N:0、60、120、180kg/hm^2;P2O5:0、45、90、135kg/hm^2;K2O:0、90、180、270kg/hm^2)对泉薯9号在红壤旱地上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对甘薯营养生长和产量有良好的促进作用,甘薯叶片叶绿素含量(SPAD值)、主茎长、一次分枝数、一次分枝长、全株叶片数和甘薯产量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磷肥对甘薯营养生长影响较小,不同用量之间的甘薯营养生长指标差异不显著,但磷肥对甘薯产量有明显的影响,随着磷肥用量的增加,产量呈抛物线形态。施钾在0—180kg/hm^2之间对甘薯营养生长的影响较小,当用量达270kg/hm^2时,则对甘薯营养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钾肥有利于提高产量,随着钾肥用量的增加,甘薯产量呈直线增长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量 泉薯9号 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腐殖酸对花生连作地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魏世平 吴萌 +5 位作者 李朋发 刘佳 李桂龙 刘凯 刘明 李忠佩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46-856,共11页
土传病害的绿色防控是当前农业、生态和环境领域中为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病虫害可持续治理技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来自藓类泥炭和风化煤的腐殖酸添加至两个花生种植年限的土壤中(1年和6年),进行室内恒温培养。对土壤真菌进... 土传病害的绿色防控是当前农业、生态和环境领域中为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病虫害可持续治理技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来自藓类泥炭和风化煤的腐殖酸添加至两个花生种植年限的土壤中(1年和6年),进行室内恒温培养。对土壤真菌进行内部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测序,运用非参数多因素方差分析(PerMANOVA)、相关性分析等方法阐释腐殖酸对土壤真菌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腐殖酸的添加显著影响了培养94 d以后的土壤真菌群落结构,而添加量对4个培养时间点的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均可产生显著影响;同时腐殖酸显著改变了部分真菌属的相对丰度。腐殖酸对土壤真菌功能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显著改变了土壤中真菌功能营养型的组成。其中,随着腐殖酸添加量的增加,土壤植物病原菌的相对丰度均显著降低;相关性分析表明腐殖酸添加量与致病菌镰刀属(Fusarium spp.)和丝核菌属(Rhizoctonia spp.)的相对丰度呈显著负相关,而与拮抗菌青霉属(Penicillium spp.)的相对丰度呈显著正相关。本研究表明,特定腐殖酸在适当添加量下可显著改变花生地的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和功能营养型组成,尤其是降低了土壤中植物病原菌的相对丰度,但影响程度因花生种植年限的长短而异。本研究结果为腐殖酸生态功能应用拓展提供了理论依据,为土传病害绿色防控技术的研发提供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殖酸 土壤真菌群落 Illumina测序 植物病原菌 种植年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