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角膜碱烧伤的免疫学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
作者 幸正茂 刘菲 袁进 《眼科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796-800,共5页
角膜碱烧伤是眼科临床常见的致盲性眼病,一旦发生,治疗相当棘手,预后极差,其损伤机制的研究一直受到众多学者的重视。许多研究表明,角膜碱烧伤后免疫系统的参与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角膜碱烧伤后角膜免疫微环境的变化致使各种效应细胞... 角膜碱烧伤是眼科临床常见的致盲性眼病,一旦发生,治疗相当棘手,预后极差,其损伤机制的研究一直受到众多学者的重视。许多研究表明,角膜碱烧伤后免疫系统的参与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角膜碱烧伤后角膜免疫微环境的变化致使各种效应细胞和炎性细胞出现规律性变化,另外各种炎性因子也参与角膜碱烧伤的病理损伤过程。就角膜碱烧伤的免疫学机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 碱烧伤 免疫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胎儿外耳正常超声测值 被引量:9
2
作者 陈星明 樊月多 +1 位作者 钟艳 钟宇梅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69-1071,共3页
目的探讨胎儿外耳正常超声测值。方法随机选取孕龄17~41周的孕妇632名、1052只胎耳进行超声显像,测量其长、宽径,计算不同孕周胎耳长、宽及长×宽的均数、标准差、95%双侧可信区间。结果17~38周的超声测值既满足t分布条件又满足U... 目的探讨胎儿外耳正常超声测值。方法随机选取孕龄17~41周的孕妇632名、1052只胎耳进行超声显像,测量其长、宽径,计算不同孕周胎耳长、宽及长×宽的均数、标准差、95%双侧可信区间。结果17~38周的超声测值既满足t分布条件又满足U分布条件,39~41周只满足t分布条件。结论本研究初步建立了胎儿外耳正常超声测值,为诊断胎儿耳异常提供了参考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 外耳 超声检查 产前 正常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腰段骨折术后后凸畸形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4
3
作者 黄国忠 鲁林峰 +4 位作者 朱铭香 丁龙生 黄爱珍 宁锋 陈满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605-608,共4页
目的:观察胸腰段骨折术后后凸畸形患者的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2001年1月~2008年11月对27例胸腰段骨折术后后凸畸形患者采用后路经椎弓根椎体“V”形截骨加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横突间植骨融合术治疗,共截椎体29个。男20例,女7... 目的:观察胸腰段骨折术后后凸畸形患者的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2001年1月~2008年11月对27例胸腰段骨折术后后凸畸形患者采用后路经椎弓根椎体“V”形截骨加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横突间植骨融合术治疗,共截椎体29个。男20例,女7例;年龄22-56岁,平均32.5岁;距初次手术时间22~130个月,平均36.4个月。均存在后凸畸形及脊髓前方压迫,后凸Cobb角35°~86°,平均42°;脊髓功能按Frankel分级A级2例,B级6例,C级11例,D级8例。结果:手术时间150~240min,平均180min;术中出血800~1800ml,平均1000ml。3例患者出现原有神经功能障碍加重,经脱水、激素(甲强龙)治疗,均在术后1~3周恢复到再手术前水平;无大血管损伤。术后即刻后凸Cobb角平均0°,矫正率100%。随访6~58个月,平均14个月,X线片示截骨处骨性愈合,横突间植骨融合良好,内固定无松动、断裂,末次随访时后凸Cobb角0°~12°,平均4°,矫正率为95.2%。末次随访时Frankel分级A级2例未恢复,B级6例恢复到C级5例、D级1例,C级11例恢复到D级8例、E级3例,D级8例均恢复到E级。结论:采取彻底减压、截骨矫形、规范合理使用内固定和良好的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段骨折术后后凸畸形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段骨折 后凸畸形 再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GF-1R基因通过调控BMP2表达影响SMMC7721细胞的增殖和凋亡 被引量:1
4
作者 傅敬忠 黄龙璋 +3 位作者 于强 储节胜 匡美波 徐冠军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97-302,共6页
背景与目的:胰岛素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是一种重要的肽类激素,通过与其受体(IGF-1 receptor,IGF-1R)和胰岛素受体(insulin receptor,IR)结合并激活下游信号通路发挥生物学作用,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 背景与目的:胰岛素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是一种重要的肽类激素,通过与其受体(IGF-1 receptor,IGF-1R)和胰岛素受体(insulin receptor,IR)结合并激活下游信号通路发挥生物学作用,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s,BMPs)因可促进多种肿瘤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而日益成为肿瘤分子研究领域的热点。该研究通过RNA干扰(RNAi)技术沉默IGF-1R基因,探讨其对肝癌SMMC7721细胞中BMP2表达的影响以及对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构建靶向IGF-1R基因的RNAi真核表达质粒,转染至肝癌SMMC7721细胞,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IGF-1R和BMP2基因表达抑制效应,MTT实验检测IGF-1R基因沉默后细胞生长曲线,流式细胞术检测IGF-1R基因沉默后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成功构建靶向IGF-1R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IGF-1R-si RNA-1和IGF-1R-si RNA-2转染至肝癌SMMC7721细胞后,对IGF-1R基因的m RNA抑制效率分别达到68.9%和80.7%(P<0.05),对BMP2基因的m RNA抑制效率分别达到79.5%和83.3%(P<0.05),对IGF-1R蛋白表达抑制率分别为46.1%和62.1%,对BMP2蛋白表达抑制率分别为42.5%和60.9%(P<0.05)。根据MTT实验结果,绘制的生长曲线显示,IGF-1R基因沉默后SMMC7721细胞增殖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细胞凋亡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IGF-1R基因沉默表达能介导BMP2基因不同水平下调表达,抑制SMMC7721细胞增殖,并促进细胞发生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F-1R基因 BMP2基因 肝癌SMMC7721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