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GF-1R基因通过调控BMP2表达影响SMMC7721细胞的增殖和凋亡 被引量:1
1
作者 傅敬忠 黄龙璋 +3 位作者 于强 储节胜 匡美波 徐冠军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97-302,共6页
背景与目的:胰岛素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是一种重要的肽类激素,通过与其受体(IGF-1 receptor,IGF-1R)和胰岛素受体(insulin receptor,IR)结合并激活下游信号通路发挥生物学作用,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 背景与目的:胰岛素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是一种重要的肽类激素,通过与其受体(IGF-1 receptor,IGF-1R)和胰岛素受体(insulin receptor,IR)结合并激活下游信号通路发挥生物学作用,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s,BMPs)因可促进多种肿瘤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而日益成为肿瘤分子研究领域的热点。该研究通过RNA干扰(RNAi)技术沉默IGF-1R基因,探讨其对肝癌SMMC7721细胞中BMP2表达的影响以及对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构建靶向IGF-1R基因的RNAi真核表达质粒,转染至肝癌SMMC7721细胞,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IGF-1R和BMP2基因表达抑制效应,MTT实验检测IGF-1R基因沉默后细胞生长曲线,流式细胞术检测IGF-1R基因沉默后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成功构建靶向IGF-1R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IGF-1R-si RNA-1和IGF-1R-si RNA-2转染至肝癌SMMC7721细胞后,对IGF-1R基因的m RNA抑制效率分别达到68.9%和80.7%(P<0.05),对BMP2基因的m RNA抑制效率分别达到79.5%和83.3%(P<0.05),对IGF-1R蛋白表达抑制率分别为46.1%和62.1%,对BMP2蛋白表达抑制率分别为42.5%和60.9%(P<0.05)。根据MTT实验结果,绘制的生长曲线显示,IGF-1R基因沉默后SMMC7721细胞增殖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细胞凋亡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IGF-1R基因沉默表达能介导BMP2基因不同水平下调表达,抑制SMMC7721细胞增殖,并促进细胞发生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F-1R基因 BMP2基因 肝癌SMMC7721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大肝脏转移性间质瘤1例
2
作者 徐冠军 黄龙璋 +2 位作者 傅敬忠 邓泽锋 胡志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201-1201,共1页
患者男.49岁,患者于2003年5月因出现解黑便在本院行胃镜检查发现胃部占位,即行胃大部切除术.术后病理示:胃间质瘤。免疫组化:CD117(++).CD34(+++),ACT(-).S-100(+-)(图1、2)、术后未行其他辅助治疗。
关键词 胃间质瘤 巨大肝脏 转移性 胃大部切除术 术后病理 胃镜检查 免疫组化 辅助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间质瘤肝转移1例
3
作者 徐冠军 黄龙璋 胡志平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01-301,共1页
胃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起源于胃肠道原始间叶组织,多见于中老年男性,有报道发病率为(1—2)/100万。本院2012年6月收治l例胃间质瘤肝转移患者,自发现至今已生存9年多。患者男,49岁。患者于2003年5月... 胃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起源于胃肠道原始间叶组织,多见于中老年男性,有报道发病率为(1—2)/100万。本院2012年6月收治l例胃间质瘤肝转移患者,自发现至今已生存9年多。患者男,49岁。患者于2003年5月因黑便发现胃部占位,即行胃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示:胃间质瘤。免疫组化:CD34(+++),CDll7(++),S-100(±)。2004年发现肝转移并行4次介入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间质瘤 肝转移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