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形势下江西防雷社会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分析
1
作者 杜强 吕振东 蒋欣 《农业灾害研究》 2025年第1期277-279,共3页
《江西省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提出,要着力推动气象服务深度融入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规范气象社会化服务,激发气象市场主体活力,为气象社会化服务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气象部门企业应主动适应市场、主动变革,谋求发展... 《江西省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提出,要着力推动气象服务深度融入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规范气象社会化服务,激发气象市场主体活力,为气象社会化服务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气象部门企业应主动适应市场、主动变革,谋求发展,做强做优,为行业进步、市场主体发展发挥关键作用、支撑作用和引领作用。基于此,分析了防雷社会化服务市场存在的问题和制约气象部门企业发展的问题,提出了防雷社会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对策,旨在促进江西防雷社会化服务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雷社会化服务 高质量发展 气象部门企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江西省农业气候资源小网格推算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蔡哲 刘冬梅 +1 位作者 辜晓青 殷剑敏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42-846,共5页
利用江西省84个气象台站1971—2000年的气候观测资料和站点地理信息资料,建立江西省温度、日照和降水等气候资源的数学推算模型。并在GIS支持下,对模型进行小网格推算和残差订正,保证每个网格点上的气候资源值是比较准确的。同时绘制气... 利用江西省84个气象台站1971—2000年的气候观测资料和站点地理信息资料,建立江西省温度、日照和降水等气候资源的数学推算模型。并在GIS支持下,对模型进行小网格推算和残差订正,保证每个网格点上的气候资源值是比较准确的。同时绘制气候资源分布图,将其与江西省气候资源实际分布情况进行初步分析和比较,发现两者的空间分布趋势具有一致性,而且更加细腻、真实。说明推算模型能够反映江西省气候资源的分布规律,具有良好的统计意义和实际意义,可为气候区划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 气候资源 模型 网格 江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OF的江西台风暴雨分布环境场分析
3
作者 朱星球 李婕 +1 位作者 尹小飞 马锋敏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14-724,共11页
基于1961—2019年影响江西的179个台风暴雨过程降雨资料和ECMWF再分析0.125°×0.125°资料,结合台风暴雨分布的EOF分型和登陆地点分类分析得出江西的台风强降水主要有5种分布类型,构建台风暴雨的预报模型,以期提高台风暴... 基于1961—2019年影响江西的179个台风暴雨过程降雨资料和ECMWF再分析0.125°×0.125°资料,结合台风暴雨分布的EOF分型和登陆地点分类分析得出江西的台风强降水主要有5种分布类型,构建台风暴雨的预报模型,以期提高台风暴雨的预报准确率。所有台风强降雨个例中台风环流与副高之间存在明显的急流,进入江西时仍有螺旋雨带,除了台风路径和强度,暴雨落区主要与高层辐散、环流内低层辐合、地形、西风带系统、西南季风等有关。全省型:200 hPa上江西中北部处南亚高压中,台风登陆福建在副高西侧西北行穿过江西,环流四周的低层急流和气旋性切变造成暴雨、大暴雨;台风登陆广东在两环副高之间北上,与西风带系统结合造成江西大范围强降雨和远距离暴雨;台风登陆浙江在副高南侧西行进入江西北部,螺旋雨带造成大范围强降雨。中南型:配合200 hPa上江西北部有辐合区、南部为辐散区,台风登陆福建西行穿过江西中南部,对流层中层急流位于江西北部限制了雨区向北发展,强降雨出现在台风西侧、东侧的急流前部或南侧气旋性切变中;台风登陆广东东行,东侧东南急流与地形、西风带系统结合,造成江西中南部强降雨。东北型:台风登陆福建北上穿过赣东北,受西南季风影响,环流四周低空急流和气旋性切变配合高层辐散造成江西东北部强降雨。台风登陆浙江西行在安徽境内徘徊,螺旋雨带造成赣东北强降雨。东南型:200 hPa上有高空槽东移影响江西,台风登陆福建从副高西侧北上,台风长轴转为东北-西南向,环流东侧偏南急流、南侧气旋性切变造成江西东部、南部强降雨。中部型:台风登陆福建西北行穿过江西中部,对流层中层急流位于江西北部,台风南侧辐合区配合200 hPa上江西中部有辐散区造成强降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暴雨 EOF 环境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干测风激光雷达对城市风场典型过程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董保华 夏小维 +4 位作者 庄鹏 谢晨波 周月凌 孔现涛 罗红艳 《红外与激光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0-107,共18页
近年来,极端天气频发,对社会、经济及公共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影响,亟需实时、高时空分辨率的气象观测手段。为应对气象的变化,利用多普勒效应,结合最大似然离散谱峰估计(ML DSP),寻找能量峰值最大值频谱位置,进行风数据的反演,进而研制一... 近年来,极端天气频发,对社会、经济及公共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影响,亟需实时、高时空分辨率的气象观测手段。为应对气象的变化,利用多普勒效应,结合最大似然离散谱峰估计(ML DSP),寻找能量峰值最大值频谱位置,进行风数据的反演,进而研制一款相干测风激光雷达系统,该系统探测距离为50~4000 m范围内,时间分辨率达到10 s,垂直分辨率30 m。该系统与探空气球比对结果,风速相关性为0.962,风向相关性为0.96,风速标准偏差为0.93 m/s,风向标准偏差为6.52°。通过该雷达系统进一步在平阴县及北京市的进行长期监测,根据监测数据发现受地形及近地面温度影响,城市近地空1 km高度以内风场变化较大,1 km高度以上的风场变化较小。同时对平阴县及北京市典型过程进行分析,发现相干测风激光雷达能够有效地监测到城市降雨及冷暖空气交汇过程,具有良好的风场连续观测能力及典型天气现象的监测和分析能力。该雷达可用于对城市风场监测,为极端天气变化提供实时、高分辨率的数据,进而为气象监测和极端天气预警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雷达 相干测风 风场比对 城市风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省干旱洪涝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42
5
作者 蔡哲 章毅之 +2 位作者 何拥凤 胡菊芳 姜智怀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44-149,共6页
根据1981-2010年江西省83个气象观测站的降水统计资料,采用Z指数作为旱涝等级评价的划分标准,分析了江西省旱涝灾害出现的频率,并采用趋势分析、Mann-Kendall检验、小波分析等方法,探讨了江西省旱涝灾害发生的空间、时间变化趋势。结果... 根据1981-2010年江西省83个气象观测站的降水统计资料,采用Z指数作为旱涝等级评价的划分标准,分析了江西省旱涝灾害出现的频率,并采用趋势分析、Mann-Kendall检验、小波分析等方法,探讨了江西省旱涝灾害发生的空间、时间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江西省近30年旱涝灾害较为严重,整体上表现为增趋势,且存在涝-旱的交替循环转换,年代际变化比较明显。旱涝事件的周期振荡规律显著,洪涝灾害具有16年、9年和5年的周期,干旱灾害具有18年和5年的周期。从旱涝灾害频次的空间分布上来看,干旱主要发生在江西省和福建省交界的武夷山西侧和赣南,而洪涝主要发生在赣北沿九江一带和吉泰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洪涝 Z指数 空间特征 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省域蒸发皿蒸发量变化特征及其成因 被引量:9
6
作者 孙善磊 周锁铨 +3 位作者 宋洁 石建红 顾人颖 马锋敏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59-65,共7页
为了探讨气候变化对陆面水文过程的影响,该文利用江西省79个气象站1960-2005年的常规观测资料为基础,结合修正的Penman公式,得出了日照百分率、风速、实际水汽压、最低温度、最高温度变化对蒸发皿年蒸发量变化的贡献。结果表明:在过去46... 为了探讨气候变化对陆面水文过程的影响,该文利用江西省79个气象站1960-2005年的常规观测资料为基础,结合修正的Penman公式,得出了日照百分率、风速、实际水汽压、最低温度、最高温度变化对蒸发皿年蒸发量变化的贡献。结果表明:在过去46a中,全流域的平均蒸发皿年蒸发量呈显著下降趋势,其速率为-4.57mm/a;日照百分率和风速的减小是导致流域平均蒸发皿年蒸发量下降的主要因子,其贡献分别为-2.06、-2.58mm/a,实际水汽压的减小、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的升高导致流域平均蒸发皿年蒸发量上升,但作用相对较小,分别为0.12、0.50、0.30mm/a,各占观测的蒸发皿年蒸发量变化趋势的45.08%、56.46%、-2.63%、-10.94%、-6.57%。因此,影响江西省蒸发皿年蒸发量变化的气候因子的主次关系为:风速>日照百分率>最低温度>最高温度>实际水汽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发量 能量平衡 空气动力学 Penman公式 江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省干旱遥感监测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黄淑娥 聂秋生 +1 位作者 祝必琴 王怀清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944-948,共5页
针对江西省干旱大面积发生和丘陵地形与植被覆盖的特点,以极轨气象卫星资料为信息源,对干旱遥感监测方法进行研究。结合江西省干旱发生特点、天气条件和遥感信息源等分析,并对多种干旱遥感方法比较,认为采用植被供水指数法最适合本区域... 针对江西省干旱大面积发生和丘陵地形与植被覆盖的特点,以极轨气象卫星资料为信息源,对干旱遥感监测方法进行研究。结合江西省干旱发生特点、天气条件和遥感信息源等分析,并对多种干旱遥感方法比较,认为采用植被供水指数法最适合本区域的干旱遥感监测应用。通过对2003年江西省特大干旱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干旱发生期,植被供水指数主要分布在6-15,这个指数范围主要是针对有植被覆盖的下垫面发生的干旱,对于裸地或没有植被覆盖的下垫面不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遥感研究 植被供水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对江西省森林生产力的影响特征 被引量:10
8
作者 柳艺博 王怀清 居为民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7-77,共11页
利用MODIS遥感数据等驱动生态过程模型,模拟分析了2000-2011年江西省森林总初级生产力(GPP)、净初级生产力(NPP)和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EP)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气象干旱的响应。结果表明,2000-2011年江西省受旱程度较之前的30 a有所加剧,... 利用MODIS遥感数据等驱动生态过程模型,模拟分析了2000-2011年江西省森林总初级生产力(GPP)、净初级生产力(NPP)和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EP)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气象干旱的响应。结果表明,2000-2011年江西省受旱程度较之前的30 a有所加剧,2003,2004,2007,2009和2011等年份的干旱较为严重,其中,2003,2007和2011年遭受中度干旱以上地区分别占全省总面积的56.5%,73.3%和87.2%。2000-2011年间全省森林的平均年GPP的年际波动明显,略有下降;平均年NPP和NEP呈明显下降趋势(p=0.02,p=0.06)。森林生产力变化受干旱严重程度、干旱发生和持续时间等共同影响,轻度干旱不会导致森林生产力下降(2004年)、春旱(2011年)和夏旱(2003年)以及多季节干旱(2007年春旱和秋旱)则导致森林生产力降低。干旱对江西省森林生产力影响的时间效应较短,大部分地区的干旱会影响当月的NPP和NEP,仅在江西省东部和南部地区,干旱对森林NPP的滞后影响会达到3个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森林生产力 生态过程模型 总初级生产力 净初级生产力 净生态系统生产力 标准化降水指数 江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赣州地区脐橙冻害精细化气候风险区划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蔡哲 刘芳 +1 位作者 李迎春 谢远玉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1年第3期123-125,共3页
通过对江西省赣州地区17个气象台站的经纬度、海拔高度与赣州地区20年一遇的极端最低气温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建立了地理因子对极端最低气温影响的模拟模型;使用G IS制作了赣州地区极端最低气温的分布图,并通过脐橙冻害等级标准,绘制了赣... 通过对江西省赣州地区17个气象台站的经纬度、海拔高度与赣州地区20年一遇的极端最低气温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建立了地理因子对极端最低气温影响的模拟模型;使用G IS制作了赣州地区极端最低气温的分布图,并通过脐橙冻害等级标准,绘制了赣州地区脐橙冻害区划图,得出了不同地区无冻害、轻度冻害、中度冻害、重度冻害四个等级的分区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赣州 脐橙 冻害 气候 区划 地理信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对江西5月降水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章毅之 马锋敏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59-565,共7页
利用实时的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MJO)指数和江西省83个台站降水资料,通过位相合成方法分析了MJO对江西5月降水的影响。(1)在强MJO第4—5位相(MJO活动中心位于赤道印度洋东部印尼群岛附近)江西降水为正异常,在第6~8位相(MJO活... 利用实时的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MJO)指数和江西省83个台站降水资料,通过位相合成方法分析了MJO对江西5月降水的影响。(1)在强MJO第4—5位相(MJO活动中心位于赤道印度洋东部印尼群岛附近)江西降水为正异常,在第6~8位相(MJO活动中心位于西太平洋以东)和第1—3位相(MJO活动中心位于赤道印度洋)为负异常,其中以第4位相的正异常和第7位相的负异常最明显。(2)当MJO对流中心位于印尼群岛附近时,副高西伸脊点偏西,处于异常西南风控制,从西太平洋副热带地区向江西输送的水汽加强,位于水汽辐合区内,受上升运动控制,有利于江西出现降水。当MJO传播至西太平洋地区时,江西转为受异常偏北风控制,水汽输送减弱,为水汽辐散区,受下沉运动控制,不利于江西出现降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学 降水异常 位相合成 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 江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省森林活动的时空变化及其对干旱的响应 被引量:1
11
作者 贺巧宁 王怀清 +3 位作者 孔萍 戴声佩 杨琳 居为民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6年第2期78-84,共7页
基于江西省87个气象站1960~2014年实测资料计算的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和2000~2014年MODIS NDVI数据,结合线性趋势分析、最大相关系数等方法,分析了江西省近50年干旱和近10年来森林活动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江西省森林活动对不同... 基于江西省87个气象站1960~2014年实测资料计算的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和2000~2014年MODIS NDVI数据,结合线性趋势分析、最大相关系数等方法,分析了江西省近50年干旱和近10年来森林活动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江西省森林活动对不同时间尺度干旱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进入21世纪后,江西省受旱程度较以前有所增加,从2009年开始,干旱与湿润年份交替存在;2000~2014年江西省森林NDVI在波动中呈微弱增加的趋势,自2008年以来森林NDVI明显增加,增速为0.03/10 a(P〈0.01)。森林年均NDVI的年际变化主要取决于春季平均NDVI的变化,两者间的相关系数高达0.92;在春季和秋季,干旱导致对应季节森林NDVI下降,而在夏季,轻度干旱会使森林NDVI呈现增加趋势;在海拔较高地区,干旱对森林NDVI的滞后影响多持续在6个月以上,而在其他地区一般少于3个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活动 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 干旱响应 时空分布 江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风降水对江西水资源与水稻生产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怀清 彭静 赵冠男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54-60,共7页
为了掌握江西省台风降水的分布情况及其降水资源的贡献程度,定量评估其对水资源的影响及时空分布规律,采用1951—2005年影响江西的台风的资料,利用空间插值、趋势分析、个例分析等方法,揭示了江西台风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结果表明... 为了掌握江西省台风降水的分布情况及其降水资源的贡献程度,定量评估其对水资源的影响及时空分布规律,采用1951—2005年影响江西的台风的资料,利用空间插值、趋势分析、个例分析等方法,揭示了江西台风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结果表明:(1)江西台风降水量基本上遵循从南到北递减分布,但赣北的庐山附近有一高值区;(2)台风降水量占年总降水量比例仅为1,9%-9.0%,但对局部地区的降水资源的贡献较大,弥补了部分地区降水量的不足;(3)台风强降水对局地河段、水库有很大影响,局地河段水位一般都有一个快速、大幅度的涨落过程,但水库经调控,水位涨落幅度可调;(4)7—8月份台风降水最为丰富,此时全省易受副高控制,高温少雨,晚稻、中稻需水量仍较大,台风降水适时补充了水资源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降水 影响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肥料综合优化对油菜-水稻复种田土壤养分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13
作者 张立进 巢思琴 +6 位作者 许彬 董保华 黄国勤 张建标 吴小飞 刘懿枢 朱灵芝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28-1137,共10页
为探究长江中游油菜-水稻复种田肥料综合优化对土壤养分和作物产量的影响,选取常规施肥(CK)、减量施肥(KF)和综合优化施肥(BMP)3个处理,采用生态化学计量方法,探究优化施肥对油菜-水稻轮作田土壤氮、磷、钾含量及其与作物产量的关系。... 为探究长江中游油菜-水稻复种田肥料综合优化对土壤养分和作物产量的影响,选取常规施肥(CK)、减量施肥(KF)和综合优化施肥(BMP)3个处理,采用生态化学计量方法,探究优化施肥对油菜-水稻轮作田土壤氮、磷、钾含量及其与作物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2018—2022年,与CK处理相比,BMP处理土壤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含量分别提高5.77%~16.81%、1.73%~6.36%(除2019年)和6.84%~19.44%(P<0.05)。不同处理下土壤C∶N为10.12~22.21,C∶P为12.47~22.45,N∶P为1.01~1.39;与CK处理相比,BMP处理土壤C∶N有所提高,N∶P有所降低,KF处理降低了土壤C∶N(除2021年)和N∶P(除2018年和2022年);BMP处理的C∶N最高,且随着时间推移其与CK处理的差异呈减小趋势。2018—2022年,与CK处理相比,BMP处理的油菜产量增加4.49%~26.78%,且BMP处理油菜产量随还田年限增加呈增加趋势,CK和KF处理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2018—2022年,CK和BMP处理水稻产量呈增加趋势,2020—2021年KF处理水稻产量出现小幅下降。随着时间推移,各处理油菜和水稻的氮、磷、钾边际产量均呈增加趋势,且油菜增产效果优于水稻。相关性分析表明:油菜和水稻产量与土壤全氮、全磷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土壤养分与化学计量特征大部分呈显著相关,年均气温与土壤养分和化学计量特征呈显著相关。综上所述,有机肥还田提高了土壤保肥、供肥和缓冲能力,可以持续供给作物生长需要的养分,不仅改善了土壤结构,还提高了作物产量,综合优化施肥是优化油菜-水稻轮作农田养分管理的最优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水稻复种 施肥模式 土壤养分 作物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浓度路径(RCP)情景下未来50年鄱阳湖流域气候变化预估 被引量:17
14
作者 占明锦 殷剑敏 +1 位作者 孔萍 巩志宇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4期10107-10115,共9页
基于典型浓度下BCC-CSM1-1全球模式1980~2060年逐日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温度和降水四要素数据,运用双线性插值法将其降尺度到鄱阳湖流域内79个县市级气象站;利用1980~2005年逐日气象观测资料,对模式空间模拟能力和时间趋势模拟... 基于典型浓度下BCC-CSM1-1全球模式1980~2060年逐日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温度和降水四要素数据,运用双线性插值法将其降尺度到鄱阳湖流域内79个县市级气象站;利用1980~2005年逐日气象观测资料,对模式空间模拟能力和时间趋势模拟能力进行分析和评估;再开展鄱阳湖流域未来2011~2060年气温和降水预估分析。结果表明:①模式模拟能力较强,不仅空间分布而且时间趋势都模拟得较好;②2011~2060年,不同碳排放情景下均呈现升温趋势。在RCP4.5和RCP8.5情景下,升温最快的地区恰好正是流域的高温中心,未来流域高温中心可能进一步加强;③未来流域降水总体趋势不明显,年际间波动较大。RCP2.6和RCP4.5情景下平均年降水量相当,RCP8.5情景下年平均年降水量最少,但RCP8.5情景下年代际降水则呈现一个明显的上升趋势,说明在RCP8.5情景下,鄱阳湖流域可能出现一个明显的"热-湿"化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典型浓度路径(RCP)情景 鄱阳湖流域 空间相似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省近60年极端高温变化特征及其对水稻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胡菊芳 占龙飞 谢远玉 《湖北农业科学》 2022年第9期27-32,40,共7页
利用江西省有完整观测资料的80个气象观测站的日最高气温资料,采用算术平均法、线性趋势法和显著性检验等气候统计诊断方法,选取极端最高气温、不同强度高温阈值日数和高温初终日等3个高温特征指标分析江西省近60年极端高温变化特征及... 利用江西省有完整观测资料的80个气象观测站的日最高气温资料,采用算术平均法、线性趋势法和显著性检验等气候统计诊断方法,选取极端最高气温、不同强度高温阈值日数和高温初终日等3个高温特征指标分析江西省近60年极端高温变化特征及其对水稻的影响。结果表明,近60年江西省日最高气温≥35℃的年日数增速显著;日最高气温≥38℃的年日数增速不显著;日最高气温≥40℃的年累积站日在20世纪60—90年代变化不明显,但进入21世纪急剧增多;江西省大部地区3个不同强度高温阈值日数均呈上升趋势;近60年江西省极端最高气温大部分地区呈上升趋势,最高气温历史极值大部分地区出现在21世纪;高温平均初日明显提前、平均终日明显推后,高温日数明显增多;高温对江西省双季早稻和一季稻抽穗扬花、灌浆乳熟影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高温 高温初终日 变化特征 水稻 江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61~2020年中国极端降水指数时空变化特征
16
作者 占龙飞 董保华 +1 位作者 辛佳洁 占明锦 《气候与环境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59-372,共14页
基于1961~2020年全国699个气象站点逐日降水数据,选取总降水量(PRCPTOT)、最大连续5d降水量(Rx5day)和超过第95百分位数的年总降水量(R95p)3种指数表征极端降水事件,采用Mann-Kendall显著性和突变检验、Morlet小波、Hurst指数趋势预测... 基于1961~2020年全国699个气象站点逐日降水数据,选取总降水量(PRCPTOT)、最大连续5d降水量(Rx5day)和超过第95百分位数的年总降水量(R95p)3种指数表征极端降水事件,采用Mann-Kendall显著性和突变检验、Morlet小波、Hurst指数趋势预测等方法研究中国不同干湿区极端降水事件的时空变化特征及未来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各干湿区极端降水指数整体变化幅度大小关系为干旱区>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各极端降水指数变化幅度为R95p>PRCPTOT>Rx5day,其中R95p和PRCPTOT为增长趋势,Rx5day为减小趋势;湿润区极端降水指数显著性增多的站数最多,各区降水指数显著增大的站点个数明显多于显著减小的站点个数,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极端降水显著增大;湿润区的R95p在2014年前后发生了由少到多的突变,其余区域的极端降水指数未发生突变现象;小波分析结果表明,仅半干旱和湿润区Rx5day存在显著的准6年周期、干旱区R95p存在显著的准2年周期、半湿润区R95p存在显著的准8年周期(P<0.05);除半湿润区PRCPTOT和半干旱区Rx5day外,未来极端降水指数总体将呈现增长趋势。所得结果对理解和预测中国区域极端降水变化及其区域性差异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降水 干湿区 时空变化 趋势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印度洋大气垂直环流与江西6月降水的关系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黎 谭桂容 章毅之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23-432,共10页
使用江西省82站1959-2016年6月降水资料和NCEP/NCAR逐月再分析资料,研究了南印度洋大气垂直环流与江西6月降水的关系,并运用大尺度局地涡度倾向变化方程诊断了年际、年代际变化引起的局地涡度倾向异常对江西6月降水的贡献,解释了南印度... 使用江西省82站1959-2016年6月降水资料和NCEP/NCAR逐月再分析资料,研究了南印度洋大气垂直环流与江西6月降水的关系,并运用大尺度局地涡度倾向变化方程诊断了年际、年代际变化引起的局地涡度倾向异常对江西6月降水的贡献,解释了南印度洋大气垂直环流与江西6月降水年际关系发生年代际改变的原因。结果表明南印度洋大气垂直环流与江西6月降水有密切的关系,且两者的年际关系存在年代际变化:(1)二者关系在1960年代末和1990年代初发生了两次转变,1969年前为显著正相关,1969-1989年相关性不明显,1990年后又转变为显著正相关。(2)江西6月降水偏多年,500 hPa上东亚地区从中高纬到低纬为"+-+"距平符号分布,江西区域异常正涡度,低层南北风距平在江西上空交汇;降水偏少年环流异常则相反。(3)南印度洋大气垂直环流可引起东亚环流异常,使江西区域涡度正异常;但其影响与背景场的变化有关。动力诊断表明,1969-1989年南印度洋大气垂直环流年际异常对江西局地涡度为正贡献,但年代际异常为负贡献,削弱了年际异常的作用;1990-2016年阶段年际异常为正贡献,同时年代际异常也为正贡献,加强了年际异常的作用,使得其与江西6月降水的正相关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印度洋垂直环流 江西6月降水 年代际变化 年际变化 动力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81-2019年鄱阳湖流域潜在蒸散变化特征及气候成因分析 被引量:8
18
作者 秦晓晨 戴志健 +2 位作者 陈兴鹃 李柏贞 占明锦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94-102,共9页
为探明鄱阳湖流域潜在蒸散的变化特征,揭示不同季节潜在蒸散趋势差异及其气候成因,该研究基于1981-2019年鄱阳湖流域74个气象站点的逐日气象资料,利用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各站点逐日潜在蒸散量( ET_(0)),结合敏感性-贡献率法,分析了... 为探明鄱阳湖流域潜在蒸散的变化特征,揭示不同季节潜在蒸散趋势差异及其气候成因,该研究基于1981-2019年鄱阳湖流域74个气象站点的逐日气象资料,利用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各站点逐日潜在蒸散量( ET_(0)),结合敏感性-贡献率法,分析了1981-2019年鄱阳湖流域 ET_(0)在年、季尺度上的变化趋势及其主导气候因子。结果表明:1)1981-2019年鄱阳湖流域年尺度 ET_(0)具有先降后升的特点,21世纪以前呈下降趋势,进入21世纪后下降趋势减弱,并在21世纪头10年后半段转为上升趋势。整体上,鄱阳湖流域 ET_(0)呈显著增加趋势(1.50 mm/a,P<0.05),其中春季增加速率最快(0.81 mm/a,P<0.05),秋季次之(0.64 mm/a,P<0.05),冬季和夏季分别呈不显著增加和下降趋势(P>0.05);2)最高气温升高是年均 ET_(0)和春、秋季 ET_(0)增加的主导因子,冬季 ET_(0)增加的主导因子为最低气温的升高,而辐射下降是夏季 ET_(0)下降的主导因子;3)不同气象要素贡献率的年代际变化分析表明,鄱阳湖流域年均 ET_(0)由降转升的原因是2000年以后气温增加的正贡献超过风速和辐射下降的负贡献。该研究对鄱阳湖流域农田水分管理和季节性干旱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散 气候 季节 时空变化 贡献率 鄱阳湖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风过程强降水灾害对内陆地区影响预评估技术初步研究——以江西省为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叶战钢 胡菊芳 赵冠男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3年第12期106-110,共5页
为开展内陆地区台风强降水灾害预评估业务,建立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台风强降水灾害预评估模型,该模型根据台风对内陆地区的不利影响主要以强降水形式出现的特点,以江西为例,根据登陆后的台风路径预报结果,利用降水随海拔高度递增原理预测... 为开展内陆地区台风强降水灾害预评估业务,建立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台风强降水灾害预评估模型,该模型根据台风对内陆地区的不利影响主要以强降水形式出现的特点,以江西为例,根据登陆后的台风路径预报结果,利用降水随海拔高度递增原理预测过程降水量级,建立了台风过程强降水量级预评估模型;考虑了孕灾环境、承灾体易损性等因素,通过强降水与灾害损失间的统计关系构建台风灾害预评估模型。结合地形地貌、社会经济等数据,在GIS软件平台下实现精度为1 km的格点灾害损失预测,制作台风强降水灾害预评估业务产品。并利用该技术在2007年第9号台风"圣帕"影响期间进行了业务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强降水 灾害 预评估 内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背景下鄱阳湖南矶湿地子湖泊水位变化对越冬候鸟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郭恢财 胡斌华 +3 位作者 万松贤 万青 孔萍 胡魏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50-558,共9页
为了解在气候变化背景下鄱阳湖南矶湿地子湖泊水位变化对越冬候鸟的影响,本研究于2015年的10月、11月、12月与2016年的1月、2月、3月对鄱阳湖南矶湿地东湖口、白沙湖、战备湖3个子湖泊内水位及越冬候鸟进行监测与分析。结果表明:共记录... 为了解在气候变化背景下鄱阳湖南矶湿地子湖泊水位变化对越冬候鸟的影响,本研究于2015年的10月、11月、12月与2016年的1月、2月、3月对鄱阳湖南矶湿地东湖口、白沙湖、战备湖3个子湖泊内水位及越冬候鸟进行监测与分析。结果表明:共记录到鸟类9目14科32种,其中冬候鸟23种、冬夏鸟和夏候鸟各3种、旅鸟2种、留鸟1种;不同月份不同子湖泊鸟类群落的多样性、均匀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存在一定的动态变化,不同月份的鸟类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为3月>11月>1月>12月>10月>2月,不同子湖泊鸟类多样性指数为战备湖>白沙湖>东湖口;不同月份鸟类种类差异不大、数量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在2月达最大约4万只,以雁鸭类候鸟为主;水位变化、气候特征与越冬候鸟的种类、数量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总体来看,鸟类种类与水位、最高气温、平均气温、降水量呈负相关,白沙湖与战备湖的水位变化与越冬候鸟数量呈负相关。基于子湖泊水位变化对越冬候鸟的群落结构、多样性及种类、数量有着重要影响,文章最后提出了保育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湖泊 水位变化 越冬候鸟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