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鄱阳湖平原区土地整治项目生态效益评价——以江西省鄱阳县为例 被引量:9
1
作者 欧阳真程 赵小敏 +3 位作者 张晗 郭熙 叶英聪 匡丽花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8年第2期123-128,共6页
以鄱阳县土地整治项目为例,基于层次分析法和理想值法,针对鄱阳县环湖河网平原特征选取了土地平整度、农田防护林密度、钉螺治理度等10个生态效益评价指标,对研究区土地整理项目实施后的生态效益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土地整治项目... 以鄱阳县土地整治项目为例,基于层次分析法和理想值法,针对鄱阳县环湖河网平原特征选取了土地平整度、农田防护林密度、钉螺治理度等10个生态效益评价指标,对研究区土地整理项目实施后的生态效益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土地整治项目的实施增加了项目区防护林种植量,增强了自然灾害防洪涝能力,提升了土壤肥力,促进了生态环境的保护,其土地整治的生态效益得到了显著改善,为土地整治综合效益评价提供了科学的评价标准和定量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治 层次分析法 生态效益评价 鄱阳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省油菜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学空间变异性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1
2
作者 张晗 欧阳真程 +3 位作者 赵小敏 何炬 匡丽花 叶英聪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69-277,301,共10页
运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分析方法,探讨了江西省油菜种植区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空间变异性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江西省油菜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和全磷(TP)平均含量分别为16.99,1.44,0.50g/kg,土壤C∶N、C∶P和N∶P平... 运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分析方法,探讨了江西省油菜种植区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空间变异性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江西省油菜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和全磷(TP)平均含量分别为16.99,1.44,0.50g/kg,土壤C∶N、C∶P和N∶P平均值分别为12.28,38.31和3.27,土壤总体C∶N∶P为33.86∶2.88∶1,整体处于相对较低水平,表现出中等程度的变异性和空间自相关性,其空间变异特征受到结构性因素和随机性因素的共同影响,但受结构性因素影响更大。从空间分布规律看,土壤SOC、TN和TP含量均表现出东北高西南低的空间分布格局。土壤C∶N高值区主要分布在赣北地区,分布面积较小,低值区主要分布在赣西、赣西北、赣西南以及赣东等地区。土壤C∶P与N∶P高值区零星分布在赣西南、赣东北等区域;低值区主要分布在赣西北及赣南地区。回归分析表明,成土母质、土壤类型、地形因子、气候条件、种植制度和氮肥施用量对研究区土壤C∶N、C∶P和N∶P空间变异特征有极显著影响(P<0.01);成土母质对土壤C∶N、C∶P和N∶P空间变异的独立解释能力分别为16.6%,3.7%和7.0%,地形因子的独立解释能力分别为3.5%,2.9%和4.2%,种植制度的独立解释能力分别为9.7%,4.4%和7.6%,氮肥施用量的独立解释能力分别为3.9%,4.4%和7.6%,土壤类型和气候条件独立解释能力最高,分别为16.8%,5.1%,9.0%和13.4%,9.8%,15.2%,是调控江西省油菜土壤C∶N、C∶P和N∶P空间变异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碳、氮、磷 生态化学计量 空间变异 影响因素 油菜种植区 江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导生态功能的江西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分区研究 被引量:32
3
作者 蔡海生 查东平 +4 位作者 张学玲 陈艺 曾珩 邵晖 洪土林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5-69,共15页
以地域分异特征、主导生态功能、典型生态问题为基础依据,探讨江西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分区,为江西省编制和实施生态修复规划、实现国土空间管控提供科技支撑。在研究方法上,以“生命共同体理论”“三生协调理论”“适宜性管理”等理论... 以地域分异特征、主导生态功能、典型生态问题为基础依据,探讨江西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分区,为江西省编制和实施生态修复规划、实现国土空间管控提供科技支撑。在研究方法上,以“生命共同体理论”“三生协调理论”“适宜性管理”等理论为指导,基于主体功能区划和生态功能区划,综合“三生”空间实际生态问题及综合整治需求,采用多因素综合空间分析法,“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实现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三级分区。研究结果表明,可将江西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区域划为赣北平原湖泊生态修复区、赣中丘陵盆地生态修复区、赣西山地丘陵生态修复区、赣南山地丘陵生态修复区、赣东丘陵山地生态修复区5个大区及24个亚区和42个修复小区。通过江西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三级分区,摸清国土空间地域特征,明确生态主导功能,确定生态修复重点区域,承上启下,为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和国土空间管治提供决策依据,为实现国土空间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提供科技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修复分区 主导生态功能 生态功能区 江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RP模型的多尺度生态脆弱性动态评价——以江西省鄱阳县为例 被引量:22
4
作者 常溢华 蔡海生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45-260,共16页
【目的】为科学认知、评价鄱阳县生态环境脆弱性,合理调控保护生态环境,顺利开展生态修复分区和国土空间规划工作。【方法】基于生态敏感性—生态恢复力-生态压力度(SRP)概念模型,分别选取高程、坡度、地形起幅度、景观多样性指数等15... 【目的】为科学认知、评价鄱阳县生态环境脆弱性,合理调控保护生态环境,顺利开展生态修复分区和国土空间规划工作。【方法】基于生态敏感性—生态恢复力-生态压力度(SRP)概念模型,分别选取高程、坡度、地形起幅度、景观多样性指数等15个指标,采用熵权法对层次分析法修正确定指标权重,结合全局Moran’s I指数和LISA聚类图、变异系数,从县域整体生态脆弱性表征、县域整体生态脆弱性空间格局、乡镇尺度生态脆弱性、不同地类尺度生态脆弱性、生态脆弱性时空演变5个方面,对鄱阳县生态脆弱性进行了探讨。【结果】(1)从县域整体生态脆弱性特征来看,2005年整体为微度脆弱,2010年和2015年为中度脆弱,生态脆弱性有所加剧,由微度脆弱转变为中度脆弱,加剧的幅度先大后小。(2)从县域整体生态脆弱性空间格局看,空间格局逐渐趋于均衡。县域生态脆弱性呈现西南高,东北低的态势。生态脆弱性指数由西南向东北逐渐降低。生态脆弱性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高高聚集区主要分布在西南部地区,低低聚集区主要分布在东北部地区。(3)从乡镇尺度生态脆弱性来看,研究期间微度脆弱、轻度脆弱的乡镇数量显著减少,中度脆弱和重度脆弱的乡镇数量显著增加。(4)从不同地类尺度生态脆弱性特征来看,2005年和2010年,生态脆弱性程度由高到低依次表现为:水域、建设用地、草地、耕地、未利用地、林地。2015年,林地跃居第二,这表明林地生态环境遭受了一定的破坏。耕地和林地和水域的脆弱性指数持续增加。(5)从生态脆弱性时空演变特征来看,2005年,以微度脆弱和轻度脆弱为主,到2010年转变为以轻度脆弱和中度脆弱为主,到2015年,转变为以中度和重度脆弱为主。从空间上来看,生态脆弱性高值区呈现从西南向东北蔓延的趋势。【结论】研究结果将为鄱阳县的国土空间规划、国土整治和生态修复、生态建设等工作提供基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脆弱性 动态评价 SRP概念模型 多尺度 鄱阳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省农户生态耕种采纳意愿与行为悖离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刘艳婷 陈美球 谢贤鑫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18-123,共6页
利用Tobit-ISM模型分析江西省农户生态耕种采纳意愿与行为悖离度影响因素,进一步解析各影响因素间的层次结构。结果表明:70%的农户具有生态耕种意愿,但仅部分农户发生了采纳行为,证实了农户生态耕种采纳意愿与行为发生悖离。通过Tobit... 利用Tobit-ISM模型分析江西省农户生态耕种采纳意愿与行为悖离度影响因素,进一步解析各影响因素间的层次结构。结果表明:70%的农户具有生态耕种意愿,但仅部分农户发生了采纳行为,证实了农户生态耕种采纳意愿与行为发生悖离。通过Tobit回归模型分析文化程度、生态耕种培训、农户态度、耕地面积、生态环境污染认知、环保法规认知、风险认知、相互交流和自然资源状况对悖离度的发生表现出负向作用,而非农收入比重则具有正向影响;通过ISM模型分析农户态度、耕地面积、自然资源状况是表层因素,生态耕种污染认知、环保法规认知、风险认知是中间层因素,文化程度、生态耕种培训、非农收入比重、相互交流是深层次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耕种 意愿 行为 悖离度 江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状态空间模型的耕地生态安全评价--以江西省鄱阳县为例 被引量:18
6
作者 郑媛媛 余敦 +2 位作者 孙聪康 王检萍 张田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18-224,237,共8页
耕地生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关乎国计民生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国家战略问题,为促进区域耕地生态系统健康发展以及为缓解人地矛盾提供一定的科学参考。从自然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3个方面选取18个指标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变异系数... 耕地生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关乎国计民生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国家战略问题,为促进区域耕地生态系统健康发展以及为缓解人地矛盾提供一定的科学参考。从自然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3个方面选取18个指标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变异系数法和熵值法确定权重,运用状态空间模型对江西省鄱阳县2008-2017年耕地生态安全进行了定量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2008-2017年鄱阳县耕地生态安全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耕地生态安全情况逐渐改善。就各子系统而言,自然因素子系统2008-2011年呈波动下降趋势,在2011年达到谷底,2012-2017年呈上升趋势,在2015年达到峰值;经济因素子系统连续波动,呈大"V"形势,在2010年达到峰值并在2012年达到谷底;社会因素子系统处于持续波动状态,呈稳步上升趋势。构建的状态空间模型能准确地评价当地耕地生态安全等级,说明该模型在耕地生态安全评价中有一定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生态安全 评价 状态空间模型 鄱阳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能值生态足迹的丘陵区生态安全变化态势分析——以江西省九江市为例 被引量:7
7
作者 徐玥 黄宏胜 袁刚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4期6081-6088,共8页
准确测度区域生态安全态势对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生态文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江西省九江市为例,采用能值生态模型计算了九江市2007—2018年的能值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结果表明,九江市人均能值生态足迹从2007年的5.00 hm2/... 准确测度区域生态安全态势对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生态文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江西省九江市为例,采用能值生态模型计算了九江市2007—2018年的能值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结果表明,九江市人均能值生态足迹从2007年的5.00 hm2/cap上升到2018年的7.27 hm2/cap,且生态赤字呈上升趋势;采用灰色模型预测九江市2023年的人均生态赤字将达到8.31 hm2/cap,持续存在的生态赤字表明九江市生态压力处于超负荷状态。为实现区域生态安全,迫切需要落实生态文明,发展清洁能源,提升资源利用效率,保护生物多样性,践行区域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 能值生态足迹 资源环境承载力 灰色模型 九江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30年南方丘陵山区耕地土壤养分时空演变特征--以江西省为例 被引量:29
8
作者 张晗 赵小敏 +7 位作者 朱美青 欧阳真程 郭熙 匡丽花 叶英聪 黄聪 汪晓燕 李伟峰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8-65,71,共9页
为了掌握南方丘陵山区耕作土壤养分的时空演变规律,以江西省为例,利用1985年江西省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和2012年测土配方施肥项目采集的大量耕层(0—25cm)土壤样点数据,借助SPSS经典统计方法、ArcGIS地统计学和半方差分析技术,运用全局... 为了掌握南方丘陵山区耕作土壤养分的时空演变规律,以江西省为例,利用1985年江西省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和2012年测土配方施肥项目采集的大量耕层(0—25cm)土壤样点数据,借助SPSS经典统计方法、ArcGIS地统计学和半方差分析技术,运用全局空间自相关(Global Moran′s I)和普通克里金(Ordinary Kriging)插值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比分析了近30年耕地土壤全氮(TN)、全磷(TP)、全钾(TK)、有机质(SOM)和酸碱度(pH值)5种养分要素的时空变异特征。结果表明:1985—2012年,江西省耕地土壤养分存在较大的时空差异,2012年土壤养分Moran′s I指数和块金系数较1985年表现为具有较强的空间正相关集聚特性。1985年除土壤pH值符合球状模型外,其余4种养分要素属于指数模型,2012年土壤TN,TP和SOM符合球状模型,TK和pH值符合指数模型,两个时期交叉验证结果均达到显著水平。30年来,研究区耕作土壤养分有升有降,以升为主。土壤TN和SOM处于丰富级水平,其含量显著上升,平均级别分别提升了0.41,0.44个单位;TP处于中等水平,全磷水平上升较为显著,平均级别提升了0.39个单位;TK处于低量级水平,全钾含量急剧下降,平均级别降低了0.89个单位;土壤pH值处于酸性水平,pH值下降较为明显,平均级别降低了0.66个单位。近年来,由于受到人为耕作方式、施肥结构、秸秆还田、工业污染及酸性沉降物等的影响,江西省耕地土壤TN,SOM和TP含量有所提升,TK含量急剧降低,土壤严重酸化。研究结果为江西省土壤养分分区管理、精准高效施肥、土壤养分可持续利用和提升耕地质量提供基础理论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 土壤养分 空间自相关 克里金插值 时空变异 江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30年江西省耕地土壤全氮含量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34
9
作者 赵小敏 邵华 +1 位作者 石庆华 张佳佳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23-730,共8页
以第二次土壤普查和测土配方施肥项目采集的大量土壤样品为基础,以GIS为技术工具,对江西省耕地土壤全氮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985年和2012年江西省耕地土壤全氮含量在各设区市以及不同土壤类型之间均存在有较大的空间... 以第二次土壤普查和测土配方施肥项目采集的大量土壤样品为基础,以GIS为技术工具,对江西省耕地土壤全氮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985年和2012年江西省耕地土壤全氮含量在各设区市以及不同土壤类型之间均存在有较大的空间差异。1985年耕地土壤全氮含量最高的为萍乡市,最低的为九江市,空间变异最大为赣州市;2012年耕地土壤全氮含量较1985年整体提高了1个等级,全氮含量最高的为新余市,最低的为九江市,空间变异最大的为九江市。2012年水稻土全氮平均含量较1985年提高了7.24%;无论是在1985年还是2012年,水稻土全氮含量最高的为萍乡市,1985年水稻土全氮含量较低的三个设区市分别为吉安、赣州和九江,2012年则分别为九江、鹰潭和赣州。2012年旱地土壤全氮平均含量较1985年增加了43.88%,其中丰富级水平的土壤面积比例由1985年的7.38%提高至2012年的88.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土壤 全氮 时空变化 江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空间自相关的耕地质量空间差异特征及耕地保护分区——以江西省上高县为例 被引量:32
10
作者 张晗 赵小敏 +3 位作者 欧阳真程 郭熙 匡丽花 李伟峰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04-312,共9页
为了掌握与分析耕地质量空间分布格局,切实提高耕地质量水平与加强耕地保护建设,选取耕地质量等别监测试点县上高县为研究区,运用加权平均法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法,以国家级耕地质量指数为空间变量,从县级、乡镇级和村级等尺度上探讨了耕... 为了掌握与分析耕地质量空间分布格局,切实提高耕地质量水平与加强耕地保护建设,选取耕地质量等别监测试点县上高县为研究区,运用加权平均法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法,以国家级耕地质量指数为空间变量,从县级、乡镇级和村级等尺度上探讨了耕地质量的空间分异规律,最终基于耕地质量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提出了耕地保护分区方案。结果表明:(1)上高县耕地质量呈现出西南低东北高的空间分布规律,耕地质量等指数Moran′s I值表现为利用等指数>自然等指数>经济等指数,三者均呈显著的空间正自相关集聚态势。(2)随着空间尺度的不同,耕地质量指数具有不同的空间关联度,利用等指数受空间尺度影响较大,经济等指数其次,自然等指数最小。(3)正相关HH型和LL型耕地以组团形式聚集分布,负相关HL型和LH型耕地无明显的集中区域,多以零星状分布。(4)综合考虑上高县耕地质量3个层次的空间自相关类型及顺序组合,将耕地划分为6个耕地保护分区,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措施。研究结果可为区域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耕地质量监测和耕地保护与管理分区提供借鉴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质量 空间分布 空间自相关 耕地保护分区 上高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尺度下的南方山地丘陵区耕地质量空间自相关分析——以江西省黎川县为例 被引量:34
11
作者 张晗 赵小敏 +6 位作者 欧阳真程 郭熙 李伟峰 匡丽花 叶英聪 黄聪 汪晓燕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63-273,共11页
分析不同尺度下的耕地质量空间分布格局,是提高耕地质量与加强耕地保护建设的基础。选取耕地质量等别监测试点县江西省黎川县为研究区,运用加权平均法、变异系数法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法,以国家级耕地质量指数为空间变量,分别从县级、乡镇... 分析不同尺度下的耕地质量空间分布格局,是提高耕地质量与加强耕地保护建设的基础。选取耕地质量等别监测试点县江西省黎川县为研究区,运用加权平均法、变异系数法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法,以国家级耕地质量指数为空间变量,分别从县级、乡镇级和村级尺度上探讨了耕地质量的空间关联程度及其分异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耕地质量呈现出"南北高,东西低"的空间分布规律,耕地质量指数Mora’s I值表现为国家利用等指数>国家经济等指数>国家自然等指数,县级、乡镇级和村级耕地质量指数的Moran’s I值依次降低,三者均呈显著的空间正自相关集聚态势。2)随着空间尺度的不同,耕地质量指数具有不同的空间关联度,自然等指数受空间尺度影响较大,经济等指数其次,利用等指数最小。3)正相关高-高型和低-低型耕地以组团形式聚集分布,负相关高-低型和低-高型耕地无明显的集中区域,多以零星状分布。研究结果显示耕地质量空间差异对空间尺度的变化较为敏感,可为区域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土地综合整治、耕地质量监测和耕地保护与管理分区提供借鉴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丘陵区 耕地质量 空间自相关 空间尺度 黎川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空间自相关的耕地质量空间分布特征研究——以江西省南昌县为例 被引量:12
12
作者 张晗 赵小敏 +6 位作者 匡丽花 郭熙 李伟峰 欧阳真程 黄聪 汪晓燕 叶英聪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365-1374,共10页
为了掌握与分析耕地质量空间分布特征,加强耕地质量建设,完善耕地保护新格局,基于加权平均法、集中度指数、分形维数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法,以耕地质量等别监测试点县——南昌县为研究区,引入国家自然等指数、利用等指数和经济等指数为空... 为了掌握与分析耕地质量空间分布特征,加强耕地质量建设,完善耕地保护新格局,基于加权平均法、集中度指数、分形维数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法,以耕地质量等别监测试点县——南昌县为研究区,引入国家自然等指数、利用等指数和经济等指数为空间变量,以耕地图斑为空间单元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从县级和乡镇级尺度上探讨耕地质量的空间差异特征。结果表明,南昌县耕地质量呈现出西南高东北低的空间分布规律,耕地质量等指数Moran's I值表现为自然等指数>经济等指数>利用等指数。不同空间尺度下,耕地质量指数具有不同的空间关联度,自然等指数受空间尺度的影响最大,经济等指数其次,利用等指数最小。正相关HH型和LL型耕地以组团形式聚集分布,负相关HL型和LH型耕地则多以零星状分布。综合考虑南昌县耕地质量空间自相关类型,将耕地划分为常规监测区、综合监测区和重点监测区3个监测分区。研究结果可为区域耕地质量监测、主导限制型谱序、耕地保护与管理分区和空间优化布局等提供借鉴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质量 空间分布 空间自相关 监测分区 南昌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省耕地土壤氮素空间变异特征及其主控因素 被引量:15
13
作者 张晗 欧阳真程 +4 位作者 赵小敏 郭熙 李伟峰 匡丽花 叶英聪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04-312,共9页
根据江西省采集的16 823个耕层(0—20cm)土壤样点数据,运用实地调查、经典统计学及地统计学等分析方法,对江西省耕地土壤氮素含量的空间变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探讨。结果表明:江西省土壤全氮(TN)含量和碱解氮(AN)平均含量分别... 根据江西省采集的16 823个耕层(0—20cm)土壤样点数据,运用实地调查、经典统计学及地统计学等分析方法,对江西省耕地土壤氮素含量的空间变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探讨。结果表明:江西省土壤全氮(TN)含量和碱解氮(AN)平均含量分别为1.57g/kg和164.13mg/kg,两者均处于丰富级水平。通过半方差函数分析,土壤TN和AN的块金基台比分别为62.03%和78.97%,两者空间变异特征受到结构性因素和随机性因素的共同影响,但受到随机性因素的影响更大;Kriging插值结果显示,研究区土壤AN与TN含量在空间分布上基本一致,均表现出北高南低的空间分布趋势。回归分析表明,成土母质、土壤类型、地形因子、土壤侵蚀、秸秆还田方式、农田利用方式和氮肥施用量对土壤TN和AN空间变异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地形因子中高程和河流动能指数与土壤AN与TN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成土母质对TN和AN空间变异具有6.1%和4.1%的独立解释能力,土壤类型对TN和AN的空间变异的独立解释能力分别在4.2%~4.7%和3.1%~4.0%,地形因子对TN和AN空间变异具有4.2%和2.8%的独立解释能力,土壤侵蚀程度对TN和AN空间变异具有6.2%和3.5%的独立解释能力,秸秆还田方式对TN和AN空间变异的具有27.3%和3.3%的独立解释能力,农田利用方式对TN、AN空间变异具有2.9%和2.0%的独立解释能力,氮肥施用量对TN、AN空间变异的独立解释能力分别为18.8%和5.6%。因此,秸秆还田方式和氮肥施用量是引起江西省土壤氮素空间变异性的主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西省 耕地 土壤氮素 地统计学 空间变异 主控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省不同农田利用方式对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 被引量:23
14
作者 张晗 赵小敏 +3 位作者 欧阳真程 郭熙 匡丽花 叶英聪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3-60,共8页
为了全面掌握江西省土壤养分的状况,基于江西省16 823个农田耕层(0—20cm)土壤样点数据,运用实地采样、数理统计与地统计学等分析方法,对研究区不同农田利用方式(水旱轮作、一季旱地、两季旱地、一季水田和两季水田)下土壤养分含量进行... 为了全面掌握江西省土壤养分的状况,基于江西省16 823个农田耕层(0—20cm)土壤样点数据,运用实地采样、数理统计与地统计学等分析方法,对研究区不同农田利用方式(水旱轮作、一季旱地、两季旱地、一季水田和两季水田)下土壤养分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半方差函数研究发现,江西省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主要是由随机因素引起的,耕层(0—20cm)土壤全氮(TN)和碱解氮(AN)含量分别为1.25~1.61g/kg,149.27~169.90mg/kg,全磷和有效磷含量为0.49~0.54g/kg和17.94~21.30mg/kg,全钾(TK)和速效钾含量为11.55~12.19g/kg和72.67~106.41mg/kg,有机质含量和土壤pH值为27.09~31.52g/kg,5.12~5.52;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化学性质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其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土壤pH值>全氮>速效钾>有机质>有效磷>碱解氮>全磷>全钾;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和与全氮、碱解氮、全钾、速效钾、有效磷含量以及pH值有显著(p<0.05)或极显著的相关性(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945,0.359,-0.014,0.033,0.028,0.061,-0.061,说明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其他养分含量关系密切,可以作为指示土壤肥力的敏感因子。研究结果对于江西省采取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施肥方式以及提高土壤养分水平、土地生产力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方式 农田 土壤养分 江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省红壤地区主要土壤类型的高光谱特性研究 被引量:23
15
作者 赵小敏 杨梅花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1-42,共12页
土壤光谱是土壤理化性质的综合反映,研究江西省红壤地区主要土壤类型的高光谱特性,对土壤的精准管理和土壤数字制图有重要意义。选择有代表性的吉安县、余江县、兴国县和湾里区,采集443个土壤表层土样,采用ASD光谱仪测量了其可见-近红... 土壤光谱是土壤理化性质的综合反映,研究江西省红壤地区主要土壤类型的高光谱特性,对土壤的精准管理和土壤数字制图有重要意义。选择有代表性的吉安县、余江县、兴国县和湾里区,采集443个土壤表层土样,采用ASD光谱仪测量了其可见-近红外反射高光谱(350~2 500 nm)。对光谱进行连续统去除和二阶导数处理后,对四种主要红壤亚类及其土属的高光谱特性进行研究。然后选取反映成土母质、氧化铁(针铁矿和赤铁矿)、土壤有机质含量、黏土矿物等的光谱特征表现变量及高光谱反射率等共19个特征变量,对光谱进行Fastclus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红壤地区土壤不同亚类光谱反射率差异明显,620 nm^740 nm的特征吸收面积黄红壤>红壤>棕红壤>红壤性土,420 nm和447 nm的二阶导数差值黄红壤>棕红壤>红壤>红壤性土。棕红壤光谱在可见光-短波近红外光谱区域土壤反射率较高,位于1 900 nm范围的吸收强度较其他亚类宽浅。红壤性土光谱曲线最为陡峭,在近红外光谱区域土壤反射率最高,在1 400 nm、1 900 nm有较强的尖锐吸收峰,在2 200有超强吸收峰。红壤亚类光谱曲线整体走势与红壤性土亚类相似,但在900 nm、1 400 nm、1 900 nm和2 200 nm的吸收强度较红壤性土弱,反射曲线位置较高。不同亚类水稻土由于水淹时间的不同,其光谱特征差异较为明显,光谱反射率表现为淹育型水稻土>潴育型水稻土>潜育型水稻土,620 nm^740 nm的特征吸收面积潜育型水稻土>潴育型水稻土>淹育性水稻土,420 nm和447 nm的反射率二阶导数差值为淹育型水稻土>潴育性水稻土>潜育型水稻土,但均高于红壤。选取的特征变量对土壤进行亚类分类的准确率为86.23%,分类的准确度较高,而土属的准确率仅为66.37%。可见-近红外土壤光谱特征可以作为江西红壤地区主要土壤亚类划分的定量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类型 可见-近红外 光谱特征 红壤地区 江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赣东北低山丘陵区农村居民点时空演变格局及影响因素研究——以江西省贵溪市为例 被引量:11
16
作者 张晗 赵小敏 欧阳真程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80-393,共14页
科学辨识农村居民点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是研究城乡建设用地合理利用、农村居民点优化布局和村级土地利用规划的基础。选取赣东北低山丘陵区——贵溪市为研究区,综合运用空间自相关、标准距离、标准差椭圆及核密度分析等空间统... 科学辨识农村居民点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是研究城乡建设用地合理利用、农村居民点优化布局和村级土地利用规划的基础。选取赣东北低山丘陵区——贵溪市为研究区,综合运用空间自相关、标准距离、标准差椭圆及核密度分析等空间统计方法,全面分析了贵溪市2005—2015年农村居民点规模结构和空间分布的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2005—2015年贵溪市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模式的全局Moran’s I指数均表现出显著的空间正相关集聚态势;近10年来,农村居民点主要以东南-西北轴为扩展方向,东南、中部、西北3个方向为2005—2015年重点发展方向,西北方向最为突出,新增农村居民点主要集中分布在研究区中部和西北部区域;对比分析2005年和2015年农村居民点核密度分布情况,两个时期贵溪市农村居民点有集中收缩的趋势,均呈现"东南-西北密,西南-东北疏"的空间分布格局,空间形态表现为"大分散、小集聚"的分布特征。2005—2015年研究区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主要集中在海拔低、坡度缓、近河流、沿交通道路、距城镇近、无土壤侵蚀和地质灾害的区域。分析表明,研究区农村居民点是自然环境因素、自然灾害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农村居民点受到高程、坡度、河流、地质灾害、水土流失、交通道路、城镇、政策与规划导向等因素的显著影响,交通道路、城镇、政策与规划导向是影响贵溪市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格局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 空间格局 演变 影响因素 贵溪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省耕地地力评价及养分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黄聪 赵小敏 +3 位作者 郭熙 谢文 余锦鹏 张佳佳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421-425,共5页
在应用GIS软件的基础上,以江西省为研究区域、耕地为评价对象,通过土地利用现状图与土壤图的叠加获取评价单元,结合江西省实际情况,选取立地条件、剖面性状、耕层状况和土壤管理等4个方面的13个指标构建评价体系,遴选土壤样点获取耕地... 在应用GIS软件的基础上,以江西省为研究区域、耕地为评价对象,通过土地利用现状图与土壤图的叠加获取评价单元,结合江西省实际情况,选取立地条件、剖面性状、耕层状况和土壤管理等4个方面的13个指标构建评价体系,遴选土壤样点获取耕地养分数据,在评价单元获取相应属性数据后,结合特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在省级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中构建层次分析模型和隶属度模型,计算耕地地力综合指数,采用累积频率曲线法对江西省耕地进行分等定级,并对耕地等级及其养分含量进行定量分析。此耕地地力评价实现了自动化、批量化和可视化,评价结果对测土配方施肥和今后耕地资源的管理工作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地力评价 地理信息系统 省级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土壤养分 江西省 分等定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30年江西省耕地肥力质量时空演变规律 被引量:4
18
作者 汪晓燕 郭熙 赵小敏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第6期284-288,共5页
以1985年第二次土壤普查和2012年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收集的大量土壤样品为基础,基于GIS技术,选取江西省1985、2012年2期耕地肥力质量评价相关数据,以50 m×50 m栅格为评价基础单元,以综合指数法为评价方法评价江西省2个时期耕地肥力... 以1985年第二次土壤普查和2012年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收集的大量土壤样品为基础,基于GIS技术,选取江西省1985、2012年2期耕地肥力质量评价相关数据,以50 m×50 m栅格为评价基础单元,以综合指数法为评价方法评价江西省2个时期耕地肥力综合质量,分析了从1985年至2012年江西省耕地肥力综合质量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85年耕地肥力质量等级占主要比例的为Ⅳ等地,2012年耕地肥力质量等级占主要比例的为Ⅱ等地;2期耕地质量等级分布规律相似,耕地质量等级都是从中部平原地区到赣南山区逐步降低;从1985年至2012年江西省土壤养分含量普遍提升,使得江西省耕地肥力质量等级普遍提高,较大面积的Ⅲ、Ⅵ等耕地转换为Ⅰ、Ⅱ等耕地,特别是中部地区耕地肥力质量等级提高程度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肥力质量 时空演变 江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维视角下江西省余江县农村居民点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
19
作者 黄聪 赵小敏 +3 位作者 郭熙 谢文 张佳佳 叶英聪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428-1437,共10页
以江西省余江县农村居民点为研究对象,引入VCM曲线、核密度估计法、空间自相关分析、Voronoi图和地形位指数等研究方法,从空间分布特征和布局影响因素出发,综合分析了余江县农村居民点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余江县农村居民点分... 以江西省余江县农村居民点为研究对象,引入VCM曲线、核密度估计法、空间自相关分析、Voronoi图和地形位指数等研究方法,从空间分布特征和布局影响因素出发,综合分析了余江县农村居民点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余江县农村居民点分布特征呈集聚型,居民点高值区集中在中部平原区域。影响居民点分布格局的主要因素为地形位指数、坡向、地质灾害、水土流失、道路、水系、城镇。农村居民点都向地形位指数优势区、坡向优势区、道路发达便捷区、水系优越区、城镇区集中;地质灾害易发区、地形位指数和坡向劣势区对居民点吸引力不强,分布的居民点较少。对居民点集中的优势区域,可作为重点发展型区域,对农村居民点建设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引导;对居民点较少的劣势区域,如画桥镇、黄庄乡和塘潮源林场等,在做好防范措施的同时,建议逐步调整搬迁优化农村居民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 VCM曲线 核密度估计 空间自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空间质量差异的县域耕地质量等别监测样点布局研究——以江西省南昌县为例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晗 郭熙 赵小敏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第2期190-197,共8页
以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为研究区,采用国土资源部最新出台的耕地质量监测方案,参照江西省农用地体系,利用Arc GIS空间叠加法划分监测指标限制区,最终在南昌县划分了5个耕地质量等别变化类型,分别为逐步干旱型、逐步渍涝型、水土流失型、... 以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为研究区,采用国土资源部最新出台的耕地质量监测方案,参照江西省农用地体系,利用Arc GIS空间叠加法划分监测指标限制区,最终在南昌县划分了5个耕地质量等别变化类型,分别为逐步干旱型、逐步渍涝型、水土流失型、肥力提升型、沙化型。考虑到南昌县耕地面积和监测类型分布范围,在渐变类型区内共布设34个理论监测样点,并对样点进行优化调整。研究结果表明,运用Voronoi图对监测样点的南北空间变异特征进行验证,在变化类型的基础上布控监测样点,保证了监测样点基本覆盖南昌县变化类型区内的国家自然等别、国家利用等别和国家经济等别,该方法具有代表性、科学性、创新性,能有效地反映耕地质量空间变异的细部特征,并建立县域尺度耕地质量监测体系,为今后省级和国家级层面的耕地质量监测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质量 等别 监测类型 监测样点 南昌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