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稻机械直播的土壤表层泥浆离散元参数标定 被引量:5
1
作者 王甜 陈雄飞 +4 位作者 刘俊安 刘木华 余佳佳 蔡金平 陶中岩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2-240,共9页
【目的】针对水稻机械直播稻田播前土壤与触土部件的相互作用机理不明确等问题,可利用离散元分析法研究影响水稻精量穴直播质量的因素。由于播前土壤的结构复杂,其表层泥浆与耕层存在一定差异,因此,需分层构建复合土壤模型。为获取精确... 【目的】针对水稻机械直播稻田播前土壤与触土部件的相互作用机理不明确等问题,可利用离散元分析法研究影响水稻精量穴直播质量的因素。由于播前土壤的结构复杂,其表层泥浆与耕层存在一定差异,因此,需分层构建复合土壤模型。为获取精确的水稻机械直播的表层泥浆离散元参数,开展试验研究和仿真分析,并标定表层泥浆的离散元仿真参数。【方法】按照水稻精量穴直播的整地要求处理,并在播种前去田间获取表层泥浆,采用漏斗法进行泥浆堆积角试验,利用数显倾角仪多次测量泥浆堆积角并取平均值。选择EDEM离散元软件中Hertz-Mindlin with JKR接触模型,开展泥浆堆积角仿真试验。以堆积角为响应值,通过Plackett-Burman试验筛选出对堆积角影响显著的3个参数,进一步开展最陡爬坡试验缩小显著性参数的取值范围。采用Box-Behnken试验建立表层泥浆堆积角与筛选的显著性参数的回归模型,并以物理试验测得的泥浆堆积角为目标值,对显著性参数寻优得到最佳参数组合。将最优参数代入仿真软件验证表层泥浆颗粒离散元参数的准确性。【结果】泥浆堆积角物理试验获取表层泥浆堆积角为40.20°。Plackett-Burman试验结果表明,泥浆剪切模量、泥浆-泥浆表面能和泥浆-钢表面能对表层泥浆堆积角有显著性影响,其余试验因素对堆积角的影响均不显著。最陡爬坡试验将显著性参数的最优区间缩小为:泥浆剪切模量1.6~4.6 MPa、泥浆-泥浆表面能0.25~0.35 J/m^(2)、泥浆-钢表面能0.02~0.04 J/m^(2)。通过堆积角回归模型,获取最优解为:泥浆剪切模量1.839 MPa、泥浆-泥浆表面能0.25 J/m^(2)、泥浆-钢表面能0.029 J/m^(2)。将最优参数仿真软件验证的结果为39.10°,与泥浆堆积角物理试验结果的相对误差为2.74%。【结论】基于Hertz-Mindlin with JKR接触模型标定的水稻机械直播的表层泥浆颗粒离散元参数准确可靠,可为构建水稻机械直播稻田土壤的离散元模型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机械直播 土壤 表层泥浆 离散元 参数标定 堆积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茶果分层采摘机构花苞损伤有限元分析及试验 被引量:2
2
作者 李庆松 康丽春 +2 位作者 饶洪辉 周华茂 刘木华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41,共8页
针对目前油茶果采摘机花苞损伤率高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油茶果分层采摘机构。利用Adams软件对油茶果与胶辊的接触碰撞进行仿真分析,得到油茶果的临界脱落速度为105mm/s;根据油茶花苞的生长特性,建立花苞与胶辊相互作用的有限元模型,在ANSY... 针对目前油茶果采摘机花苞损伤率高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油茶果分层采摘机构。利用Adams软件对油茶果与胶辊的接触碰撞进行仿真分析,得到油茶果的临界脱落速度为105mm/s;根据油茶花苞的生长特性,建立花苞与胶辊相互作用的有限元模型,在ANSYS Workbench软件中仿真分析了花苞与胶辊的碰撞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在油茶果临界脱离速度条件下,花苞与胶辊发生碰撞接触后等效应力和等效应变的值随着胶辊速度和胶辊直径的增加而增加,随着胶辊间距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小,且花苞均未与果柄发生分离;分层采摘机构室内试验结果与仿真结果基本吻合,研究结果可为油茶果采摘装置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果 花苞 有限元分析方法 碰撞 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同步荧光光谱的鸡肉中磺胺二甲基嘧啶和氧氟沙星残留的快速检测
3
作者 陈健 刘木华 +5 位作者 袁海超 黄双根 赵进辉 徐宁 王婷 胡围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21-732,共12页
采用同步荧光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实现了鸡肉中磺胺二甲基嘧啶(Sulfamethazine,SM2)和氧氟沙星(Ofloxacin,OFL)残留的快速检测。分析了SM2标准溶液、OFL标准溶液、空白鸡肉提取液和含SM2和OFL的鸡肉提取液的三维同步荧光光谱,确定了鸡肉... 采用同步荧光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实现了鸡肉中磺胺二甲基嘧啶(Sulfamethazine,SM2)和氧氟沙星(Ofloxacin,OFL)残留的快速检测。分析了SM2标准溶液、OFL标准溶液、空白鸡肉提取液和含SM2和OFL的鸡肉提取液的三维同步荧光光谱,确定了鸡肉中SM2和OFL残留检测的波长差(Δλ)分别为150 nm和210 nm,荧光激发峰分别为292.5nm和295 nm。采用单因素实验考察了β-巯基乙醇和邻苯二甲醛溶液加入量及时间对荧光强度的影响,确定了最佳检测条件为:β-巯基乙醇溶液300μL、邻苯二甲醛溶液25μL和采集时间44 min。最后,利用峰高法和峰面积法分别建立了预测模型。实验结果表明,与基于峰面积法的预测模型相比,基于峰高法的预测模型的综合评价更好。基于峰高法的SM2和OFL残留预测模型的预测集决定系数(RP2)分别为0.8973和0.9973,预测集均方根误差(RMSEP)分别为6.0605 mg/kg和0.5392 mg/kg,回收率分别处于76.1%~115.2%和96.7%~110.1%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处于2.7%~7.0%和2.8%~10.0%之间。本方法快速、简便,可用于鸡肉中SM2和OFL残留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检测 同步荧光光谱法 鸡肉 磺胺二甲基嘧啶 氧氟沙星 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NSYS Workbench的齿梳拨刀式油茶果采摘机拨果及花苞损伤仿真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饶洪辉 罗时挺 +2 位作者 余佳佳 张立勇 刘木华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134-2141,共8页
油茶果机械采摘中花苞损伤已成为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在ANSYS Workbench里建立了拨刀装置和油茶果及油茶花苞相互作用的三维模型,仿真分析了拨刀装置与油茶果及油茶花苞的相互作用情况,旨在揭示齿梳拨刀式油茶果机械采摘中花苞损... 油茶果机械采摘中花苞损伤已成为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在ANSYS Workbench里建立了拨刀装置和油茶果及油茶花苞相互作用的三维模型,仿真分析了拨刀装置与油茶果及油茶花苞的相互作用情况,旨在揭示齿梳拨刀式油茶果机械采摘中花苞损伤机理,获得采摘中较优的拨刀参数。通过仿真分析,得到油茶果脱落的临界条件为拨刀初速度5 m·s^(-1)、加速度2 m·s^(-2),而油茶花苞脱落的临界条件为拨刀初速度3 m·s^(-1)、加速度2 m·s^(-2)。其次分析在不同初速度和加速度状态下拨刀装置对油茶花苞的损伤情况,油茶花苞受拨刀击打后的最大等效应力和应变随加速度的增加呈略微减小的趋势,油茶花苞X方向的最大应变随加速度的增加呈略微增加的趋势,Y、Z两个方向的最大应变随加速度的增加呈略微减小的趋势。当拨刀厚度变为原来的1.5倍、2.0倍、2.5倍和3.0倍时,油茶果脱落的临界拨刀初速度分别为3.4、2.5、2.0和1.7 m·s^(-1);油茶果脱落的临界加速度分别为1.3、1.0、0.8和0.7 m·s^(-2)。仿真结果表明,随着拨刀厚度增加,油茶果脱落的临界速度和加速度降低,实用性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果 拨刀 仿真分析 损伤 花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aster-RCNN的自然环境下油茶果检测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陈斌 饶洪辉 +3 位作者 王玉龙 李庆松 王保阳 刘木华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1年第1期67-70,共4页
利用Faster-RCNN卷积神经网络模型检测了自然环境中的油茶果图像。首先对3820副油茶果图像进行标注,然后通过VGG16网络提取油茶果的特征,送入RPN层进行分类和校准,最后对油茶果进行分类回归。对100幅含有696个油茶果的图像进行检测验证... 利用Faster-RCNN卷积神经网络模型检测了自然环境中的油茶果图像。首先对3820副油茶果图像进行标注,然后通过VGG16网络提取油茶果的特征,送入RPN层进行分类和校准,最后对油茶果进行分类回归。对100幅含有696个油茶果的图像进行检测验证,检测结果表明:平均识别率为92.39%,准确率为98.92%,召回率为93.32%,F1值为96.04%;平均每幅图像的识别时间为0.21 s,能满足油茶果实时检测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ster—RCNN 油茶果 检测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物联网的果园药水肥一体化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14
6
作者 熊钦 肖丽萍 +3 位作者 蔡金平 董伟 张鸿 陶中岩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3-81,共9页
针对山地丘陵果园生产作业中,病虫害防治和灌溉工作量大,人工成本上升,同时我国当前施肥模式粗犷、水肥浪费量大、肥液浓度不好控制等问题,结合物联网技术和互联网技术设计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果园药水肥一体化控制系统。该套系统以基于CC2... 针对山地丘陵果园生产作业中,病虫害防治和灌溉工作量大,人工成本上升,同时我国当前施肥模式粗犷、水肥浪费量大、肥液浓度不好控制等问题,结合物联网技术和互联网技术设计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果园药水肥一体化控制系统。该套系统以基于CC2530的ZigBee节点为基础,结合MCU单片机及各类传感器,通过ZigBee网络实现远程监测和控制执行模块执行各种功能,同时采用模糊控制对水泵进行精准控制,实现对果树的精准施药、施肥和灌溉,并进行试验验证。结果显示,ZigBee网络的丢包率与距离没有明显关系,与上位机软件发包频率有一定关系;系统能够实现远程监测与自动控制,实时显示空气和土壤湿度、EC值和pH值等监测数据;混合药池的EC值经过系统调节690 s左右,达到设定值1.5 ms/cm,土壤EC值经过系统调节810 s左右,达到设定值1.2 ms/cm附近;同时系统根据不同的土壤EC值与混合药池EC值执行不同的灌溉方案与混肥、施肥方案,精准控制灌溉施肥,有较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果园 药水肥一体化 ZIGBEE 控制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钵苗移栽机构的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6
7
作者 蔡金平 刘木华 +5 位作者 林金龙 肖丽萍 蔡翰 梅宇 邓方迁 梁永安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06-213,共8页
【目的】相较于毯状苗移栽,钵苗移栽能够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移栽装置作为水稻钵苗移栽机的核心部件,其质量直接决定整机工作性能。结合钵苗移栽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曲柄摇杆夹持式水稻钵苗移栽装置,为水稻钵苗移栽机的研制提供... 【目的】相较于毯状苗移栽,钵苗移栽能够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移栽装置作为水稻钵苗移栽机的核心部件,其质量直接决定整机工作性能。结合钵苗移栽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曲柄摇杆夹持式水稻钵苗移栽装置,为水稻钵苗移栽机的研制提供设计依据。【方法】设计了取秧机构、横向移箱机构和纵向送秧机构,通过SoildWorks建立了相应的虚拟模型,利用ADAMS软件对取秧机构的运动特性进行了仿真分析。试制了移栽装置样机,以漏拔率和伤秧率为指标进行了取秧性能试验。【结果】在ADAMS中对移栽装置进行运动学仿真,得出秧夹夹持点运动轨迹和位移曲线,且取秧机构在相应位置取放秧时,其左右秧夹夹持点之间距离分别为11.7 mm和0.5 mm。取秧性能试验,观测得到秧苗漏拔率(漏栽率)和伤秧率。随着取秧频率的增加略有增加,取秧频率为50次/min时取秧效果较好,移栽装置的伤秧率和漏拔率分别为2.14%和3.57%。【结论】曲柄摇杆夹持式水稻钵苗移栽装置各机构之间运动平稳,其取秧时伤秧率和漏拔率接近行业标准,基本满足移栽要求,后期将依照试验对机构进一步改进和完善,进而获得较好的移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钵苗 移栽机构 运动特性 取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序高光谱的翠冠梨机械损伤的早期无损检测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林思寒 黎静 +4 位作者 薛龙 刘木华 陈金印 陈明 张一帆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35-842,共8页
以翠冠梨表面的机械碰压损伤为研究对象,分别采集良好样本和机械损伤后1~7 d、11 d和14 d的翠冠梨的高光谱图像,并提取其表面损伤区域的光谱信息,光谱范围为500~900 nm。采用中心化方法对采集的光谱进行光谱预处理,分别通过竞争性自适... 以翠冠梨表面的机械碰压损伤为研究对象,分别采集良好样本和机械损伤后1~7 d、11 d和14 d的翠冠梨的高光谱图像,并提取其表面损伤区域的光谱信息,光谱范围为500~900 nm。采用中心化方法对采集的光谱进行光谱预处理,分别通过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算法和连续投影算法提取特征波长,利用线性判别式分析结合通过偏最小二乘法确定的最优主成分个数分别建立全谱和特征波长检测模型,识别翠冠梨碰压伤。通过检测结果分析,基于全谱检测模型和选定的特征波长检测模型,其完好果和机械碰压果的识别率均在90%以上,最优可达97.78%,说明选定的特征波长可有效的代表全谱关键信息。研究结果表明,高光谱成像技术可应用于翠冠梨外观品质的检测,为翠冠梨品质高光谱在线检测系统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光谱成像 无损检测 翠冠梨 线性判别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机械直播同步悬摆式覆土装置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2
9
作者 余佳佳 刘俊安 +3 位作者 舒金贵 陈其涛 陈雄飞 刘木华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250-1259,共10页
【目的】针对南方水稻机械直播后裸露泥面导致全苗难的问题,研制了一种水稻机械直播同步悬摆式覆土装置。【方法】基于水稻机械穴直播及同步覆土农艺要求,设计了一种悬摆式覆土装置,开展了悬摆覆土的运动分析,构建了其数学模型,确定了... 【目的】针对南方水稻机械直播后裸露泥面导致全苗难的问题,研制了一种水稻机械直播同步悬摆式覆土装置。【方法】基于水稻机械穴直播及同步覆土农艺要求,设计了一种悬摆式覆土装置,开展了悬摆覆土的运动分析,构建了其数学模型,确定了悬摆杆长和悬摆装置驱动转速;进而,以覆土板结构(覆土板A、B和C)、前进速度(0.30~1.00 m/s)和土壤含水率(45%、50%、55%)为自变量,覆土厚度和漏覆率为评价指标,全因素台架试验分析研究了悬摆式覆土装置的工作性能;并基于最优参数组合,开展了不同品种机械覆土出苗对照试验。【结果】前进速度、土壤含水率、覆土板结构均显著影响覆土厚度,且覆土板A平均覆土率达86.55%,平均覆土厚度为6.40~6.90 mm,建立了覆土厚度回归方程,拟合度为0.974;当覆土板A在0.5 m/s前进速度、土壤含水率55%条件下,常规稻中嘉早17和杂交稻陵两优722机械覆土处理出苗率比未覆土处理分别提高了37.30%和31.97%,平均增幅为34.64%。【结论】悬摆式覆土装置能实现水稻机械直播同步覆土,满足覆土厚度不超过10 mm的农艺要求,且提高了水稻出苗率。研究可为水稻机械直播同步覆土机具的研制提供关键技术与核心部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机械直播 同步覆土 悬摆式覆土装置 出苗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稻机收碾压稻茬扶正装置的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慧龙 刘兆朋 +4 位作者 刘木华 陈雄飞 余佳佳 张心毅 彭永福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14-320,共7页
针对机械收割碾压再生稻导致稻茬损伤倒伏,抑制再生季腋芽萌发和降低产量的问题,设计一种再生稻机收碾压稻茬扶正装置。首先,开展齿爪式扶正器运动分析,构建运动过程速度方程,明确影响扶正性能的关键因素;其次,以装置前进速度、扶正速... 针对机械收割碾压再生稻导致稻茬损伤倒伏,抑制再生季腋芽萌发和降低产量的问题,设计一种再生稻机收碾压稻茬扶正装置。首先,开展齿爪式扶正器运动分析,构建运动过程速度方程,明确影响扶正性能的关键因素;其次,以装置前进速度、扶正速比和齿爪入茬角度为试验因素,扶正成功率为评价指标,开展全因素台架性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装置前进速度和齿爪入茬角度均显著影响稻茬扶正成功率,且随着装置前进速度和齿爪入茬角度的增加,碾压稻茬扶正成功率有增大的趋势;影响碾压稻茬扶正成功率的因素主次顺序为齿爪入茬角度、装置前进速度、扶正速比;扶正装置最优运行参数组合为:齿爪入茬角度=70°、装置前进速度=0.75m·s^(-1)、扶正速比=2,扶正成功率可达91.17%;并建立了碾压稻茬扶正成功率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拟合度为0.85,在最优运行参数组合下,理论扶正成功率与实际试验结果基本一致。试验结果可为研制机械收割碾压稻茬扶正装置提供理论及试验依据,对促进再生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稻 机械收割 碾压稻茬 扶正装置 扶正成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定致腐菌对冷却猪肉的致腐作用机制 被引量:2
11
作者 戴金岳 曾宪文 +3 位作者 方利敏 姚明印 刘木华 黄林 《肉类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50-55,共6页
为研究特定致腐菌在冷却猪肉中的致腐作用机制,将韩国假单胞菌PS1(Pseudomonas koreensis PS1)和梭状芽孢杆菌J4(Bacillus fusiformis J4)分别接种到新鲜冷却猪肉中进行致腐实验,以不接种致腐菌的猪肉为对照,于4℃条件下贮藏,每隔1 d测... 为研究特定致腐菌在冷却猪肉中的致腐作用机制,将韩国假单胞菌PS1(Pseudomonas koreensis PS1)和梭状芽孢杆菌J4(Bacillus fusiformis J4)分别接种到新鲜冷却猪肉中进行致腐实验,以不接种致腐菌的猪肉为对照,于4℃条件下贮藏,每隔1 d测定各组肉样的细菌总数、总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含量、蛋白质含量以及脂肪酶、弹性蛋白酶、胰蛋白酶和胶原蛋白酶活力。结果表明:各组肉样细菌总数均呈现先上升后稳定的趋势,贮藏第5天,接种P.koreensis PS1、B.fusiformis J4的肉样细菌总数均超过8.0(lg(CFU/g)),明显大于对照组;接种特定致腐菌的2组肉样脂肪酶、弹性蛋白酶、胰蛋白酶和胶原蛋白酶活力均高于对照组,且呈现先上升后降低趋势,至贮藏第7天,弹性蛋白酶、胰蛋白酶和胶原蛋白酶活力均达到峰值,而脂肪酶活力在贮藏第5天达到峰值;同时,各组肉样蛋白质含量不断降低,产物TVB-N含量明显增加,贮藏第5天,接种特定致腐菌的2组肉样TVB-N含量均超出15 mg/100 g,明显高于对照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却猪肉 特定致腐菌 酶活力 致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傅里叶描述子和Hu不变矩的油茶果识别 被引量:6
12
作者 陈斌 饶洪辉 刘木华 《浙江农业科学》 2020年第9期1876-1880,共5页
青色油茶果及其背景色差不大,形状特征差别明显,可用于特征识别。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归一化傅里叶描述子、Hu不变矩形状特征和BP神经网络识别油茶果的方法。首先将油茶果从RGB颜色空间转换到HSV颜色空间,提取H分量后进行二值化;其次通过... 青色油茶果及其背景色差不大,形状特征差别明显,可用于特征识别。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归一化傅里叶描述子、Hu不变矩形状特征和BP神经网络识别油茶果的方法。首先将油茶果从RGB颜色空间转换到HSV颜色空间,提取H分量后进行二值化;其次通过形态学算法去除二值化图像中的噪声;然后提取其前8阶归一化傅里叶描述子作为BP神经网络特征向量进行识别。结果显示,油茶果识别率为85%。为了进一步提高识别率,提取油茶果的7个Hu不变矩特征,利用BP神经网络识别,识别率可达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果 HSV 傅里叶描述子 HU不变矩 BP神经网络 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快速检测脐橙果皮中抑霉唑残留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莎 刘木华 +1 位作者 陈金印 赵进辉 《智慧农业(中英文)》 2021年第4期42-52,共11页
由于采后处理过程中脐橙保鲜剂抑霉唑易通过果皮渗进果肉中残留,不慎食用后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因此,本研究探索一种基于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Surface-Enhanced Raman Spectroscopy,SERS)的脐橙果皮中抑霉唑残留的快速检测方法。首先对S... 由于采后处理过程中脐橙保鲜剂抑霉唑易通过果皮渗进果肉中残留,不慎食用后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因此,本研究探索一种基于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Surface-Enhanced Raman Spectroscopy,SERS)的脐橙果皮中抑霉唑残留的快速检测方法。首先对SERS检测条件进行优化,分别确定了最优的检测条件为反应时间2 min,金胶加入量400μL,NaBr作为电解质溶液且加入量为25μL。基于以上最优检测条件,以自适应迭代惩罚最小二乘法(Adaptive Iterative Reweighted Penalized Least Squares,air PLS)、air PLS+归一化、air PLS+基线校正、air PLS+一阶导数、air PLS+标准正态变量(Standard Normal Distribution,SNV)和air PLS+多元散射校正(Multiplicative Scatter Correction,MSC)处理后的6组光谱数据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这6种光谱预处理法建立支持向量回归(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SVR)模型并对预测性能进行比较后发现,air PLS方法所建立模型的预测集相关系数(Coefficient of the Determinant for the Prediction Set,RP)最大,预测集均方根误差(Root-Mean-Square Error of Prediction,RMSEP)最小。对光谱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特征提取,选择前7个主成分得分作为SVR预测模型的输入值。采用SVR、多元线性回归(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MLR)和偏最小二乘回归(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PLSR)三种建模方法分析比较其对应的预测性能,其中SVR模型的预测集RP可高达0.9156,预测集RMSEP为4.8407 mg/kg,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RPD)为2.3103,表明基于SVR算法对脐橙表面抑霉唑残留的预测值越接近实测值,越能有效提高模型预测准确性。试验结果表明,利用SERS结合PCA及SVR建模,可实现对脐橙果皮中抑霉唑残留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橙 抑霉唑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支持向量回归 多元线性回归 偏最小二乘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