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2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枯草芽孢杆菌对桑椹采后致腐微生物的抑菌作用 被引量:19
1
作者 陈成 方银 +4 位作者 金超 李少辉 陈会娟 贾俊强 桂仲争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8-123,共6页
基于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spp.)能产生对致腐菌有明显抑制作用,而对人畜安全无毒无害的活性物质,探究将一株分离自桑枝条的枯草芽孢杆菌开发为桑椹鲜果生物防腐保鲜剂的可行性。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供试枯草芽孢杆菌菌悬液... 基于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spp.)能产生对致腐菌有明显抑制作用,而对人畜安全无毒无害的活性物质,探究将一株分离自桑枝条的枯草芽孢杆菌开发为桑椹鲜果生物防腐保鲜剂的可行性。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供试枯草芽孢杆菌菌悬液、发酵上清液、发酵滤液对桑椹鲜果采后的主要致腐菌核盘菌属霉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GA)和链格孢属霉菌(Alternaria sp.GE)的体外抑菌效果,结果表明:菌悬液的抑菌效果最好,发酵上清液次之,发酵滤液较弱,且呈现浓度(剂量)效应;枯草芽孢杆菌菌悬液与发酵上清液对GA的最高生长抑制率分别达77.88%和81.00%,对GE的生长抑制率最高可达80.61%和81.72%。桑椹采后防腐保鲜的试验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菌悬液对采后桑椹的腐败变质有较好的抑制效果,用浓度为3.5×10~5CFU/m L的菌悬液处理的桑椹鲜果,在25℃条件下贮藏72 h,腐烂率仅为58.75%,而对照组已达88.75%。试验结果证实,用供试枯草芽孢杆菌处理桑椹鲜果可以抑制其霉变,并且枯草芽孢杆菌细胞浓度的变化会影响保鲜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草芽孢杆菌 核盘菌霉菌 链格孢霉菌 桑椹鲜果 生物保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槲寄生生物碱的系统分离及抑菌活性初探 被引量:8
2
作者 王俊 吴福安 +2 位作者 王加力 陶士强 董世楠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3-66,共4页
用超声辅助萃取技术从槲寄生中提取总生物碱,经系统分离获得酚性弱碱性生物碱、非酚性弱碱性生物碱、酚性叔胺生物碱、非酚性叔胺生物碱、水溶性生物碱等五种生物碱组分,并测试了各生物碱组分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五种槲寄生生物碱组... 用超声辅助萃取技术从槲寄生中提取总生物碱,经系统分离获得酚性弱碱性生物碱、非酚性弱碱性生物碱、酚性叔胺生物碱、非酚性叔胺生物碱、水溶性生物碱等五种生物碱组分,并测试了各生物碱组分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五种槲寄生生物碱组分对金色葡萄球菌的抑菌作用不明显,对大肠杆菌的抑菌作用明显,其中非酚性叔胺性生物碱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槲寄生 生物碱 系统分离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酵抑制物和环境因子对游离及固定化酵母发酵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王杏文 邱兴天 +2 位作者 季更生 勇强 余世袁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33-836,共4页
研究固定化酵母和游离酵母在耐受副产物及产物乙醇抑制方面的表现,结果表明,固定化酵母耐受各种发酵抑制物能力均好于游离酵母,无论固定化酵母还是游离酵母发酵,其外源性添加发酵抑制物的临界浓度为甲酸4 g/L,乙酸4 g/L,乳酸15 g/L,乙醇... 研究固定化酵母和游离酵母在耐受副产物及产物乙醇抑制方面的表现,结果表明,固定化酵母耐受各种发酵抑制物能力均好于游离酵母,无论固定化酵母还是游离酵母发酵,其外源性添加发酵抑制物的临界浓度为甲酸4 g/L,乙酸4 g/L,乳酸15 g/L,乙醇40 g/L。另外固定化酵母耐受环境高糖渗透压及温度变化的能力同样强于游离酵母,在发酵初始糖浓达到100 g/L时,经36 h发酵,其发酵醪液中乙醇浓度为30.37 g/L,而游离酵母发酵乙醇浓度仅为23.65 g/L。在环境温度升至50℃时,游离酵母几乎不发酵,醪液中乙醇浓度仅为0.07 g/L,而固定化酵母发酵最终乙醇浓度为3.75 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酵母 固定化酵母 发酵抑制物 乙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二氧化铈对蛋白核小球藻的生物学效应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邓祥元 胡小丽 +2 位作者 成婕 马志欣 高坤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1-116,共6页
纳米二氧化铈(CeO_2)在被广泛使用的同时,其潜在的环境效应也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以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为实验材料,研究纳米CeO_2的生物学效应,为探索纳米材料对微藻的生物学效应提供理论基础和数据支持。研究结... 纳米二氧化铈(CeO_2)在被广泛使用的同时,其潜在的环境效应也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以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为实验材料,研究纳米CeO_2的生物学效应,为探索纳米材料对微藻的生物学效应提供理论基础和数据支持。研究结果显示:1)纳米CeO_2在低浓度(≤80 mg·L^(-1))时可促进蛋白核小球藻的生长及色素、可溶性蛋白等的合成,但在高浓度(>80 mg·L^(-1))下具有毒性效应;2)低浓度纳米CeO_2可诱导藻细胞合成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等可溶性蛋白,以抵御纳米CeO_2的胁迫;但在高浓度时又会降低SOD活力;3)随着纳米CeO_2浓度的升高,藻细胞中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显著增加,说明藻细胞中活性氧自由基(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过量积累,这将破坏藻细胞的膜结构与功能,使细胞遭受严重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二氧化铈 蛋白核小球藻 生物学效应 色素 可溶性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茅山地区蝉花菌株的分离及其多糖生物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16
5
作者 陈成 许佳伟 +2 位作者 孙细涓 贾俊强 桂仲争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47-352,共6页
对采自江苏句容茅山地区的蝉花进行组织分离,获得1株组织分离菌株,运用r NDA ITS区段对分离菌株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该菌株为虫草属类的被孢霉属菌株,命名为JR_cds1。蝉花中虫草素含量显著高于蚕蛹虫草和冬虫夏草。通过水提... 对采自江苏句容茅山地区的蝉花进行组织分离,获得1株组织分离菌株,运用r NDA ITS区段对分离菌株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该菌株为虫草属类的被孢霉属菌株,命名为JR_cds1。蝉花中虫草素含量显著高于蚕蛹虫草和冬虫夏草。通过水提醇沉以及Sevage法除蛋白等方法提取蝉花多糖,研究其生物学活性及抑菌作用,结果显示,该蝉花多糖具有较高的清除DPPH自由基活性,高的Fe2+螯合能力,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的活性;对大肠杆菌(G-)和枯草芽孢杆菌(G+)以及链格孢属真菌显示较好的抑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蝉花 菌株分离 分子鉴定 多糖 抗氧化 抑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菌素生物合成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6
作者 梁垚 王俊 +7 位作者 陈明胜 张生杰 潘飞 吕荣宾 方水琴 孙国霞 姜星 吴福安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5-29,共5页
介绍了冠菌素生物合成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冠菌素合成研究的3个阶段。介绍了近年来发酵生产冠菌素菌株的选育及诱变,重点总结了发酵生产冠菌素过程中培养条件优化,指出了目前冠菌素的生物合成仍然存在产量低、发酵条件苛刻等不足,在新菌... 介绍了冠菌素生物合成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冠菌素合成研究的3个阶段。介绍了近年来发酵生产冠菌素菌株的选育及诱变,重点总结了发酵生产冠菌素过程中培养条件优化,指出了目前冠菌素的生物合成仍然存在产量低、发酵条件苛刻等不足,在新菌株的选育、分子手段的应用以及培养基优化是今后生物合成冠菌素研究的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菌素 生物合成 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生植物分解过程中生物质及氮磷释放规律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王新刚 吕锡武 张圣菊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2-85,共4页
用分解袋法对生长于某氧化塘的自然干枯的芦苇茎(PS)、芦苇叶(PL)、菖蒲(叶,AL)、水葱(叶,SL)、美人蕉茎(CS)和美人蕉叶(CL)进行120 d自然分解,研究该过程中生物质及氮磷释放规律。结果表明,在受试植物中水葱的分解周期最短,芦苇茎的分... 用分解袋法对生长于某氧化塘的自然干枯的芦苇茎(PS)、芦苇叶(PL)、菖蒲(叶,AL)、水葱(叶,SL)、美人蕉茎(CS)和美人蕉叶(CL)进行120 d自然分解,研究该过程中生物质及氮磷释放规律。结果表明,在受试植物中水葱的分解周期最短,芦苇茎的分解周期最长。水葱、芦苇叶和菖蒲至试验末生物质分别损失77 7%、76.9%和74.2%,它们可以在1 a内完全分解,而芦苇茎和美人蕉的茎、叶则不能,其年分解率分别为87%、91%和94%。植物的叶较茎容易分解。分解过程中,植物生物质的释放与氮磷的释放并不是同步进行,氮的释放略快于生物质的释放,但二者较为接近。磷的释放最快,30%的磷会在腐烂的前20 d内释放,而60 d内,植物体50%的磷会损失。水葱氮磷释放强度最高,芦苇茎释放强度最低,只有水葱的一半左右。如果在水生植物枯萎后不进行收割,植物腐烂会使次年出水中磷的质量浓度增加0.10~0.15 mg/L。另外,水生植物在自然干枯后,其氮磷干重含量较其未枯萎时氮磷干重含量低15%~25%,因此,植物收割宜在11月底植物刚开始枯萎时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水生植物 分解 生物质 氮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壳聚糖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8
作者 季更生 陈爱春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97-301,共5页
壳聚糖酶是一种催化壳聚糖降解为壳寡糖的糖苷水解酶。基于近年来国内外壳聚糖酶的研究成果,本文概述了壳聚糖酶的微生物来源、理化性质、分子特征及研究现状,并对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关键词 壳聚糖酶 糖苷水解酶 酶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合成冠菌素的桑丁香假单孢菌发酵条件 被引量:4
9
作者 张生杰 梁垚 +3 位作者 潘飞 吕荣宾 王俊 吴福安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240-243,共4页
对自筛桑丁香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yringaepv.moriM4-13)生物合成冠菌素的发酵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菌株M4-13采用变温模式发酵(在32℃培养3 d,18℃培养7 d)时,最佳培养基配方为:固定氮源为KNO3(0.3 g/L),红糖为碳源(20g/L),FeCl3(4... 对自筛桑丁香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yringaepv.moriM4-13)生物合成冠菌素的发酵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菌株M4-13采用变温模式发酵(在32℃培养3 d,18℃培养7 d)时,最佳培养基配方为:固定氮源为KNO3(0.3 g/L),红糖为碳源(20g/L),FeCl3(4μmol/L),KH2PO4(1 g/L),K2HPO4(3.6 g/L),MgSO4.7H2O(0.2 g/L),生物合成冠菌素的产量可由原来的40mg/L提高到149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丁香假单孢菌(Pseudomonas Syringaepv.moriM4-13) 冠菌素 发酵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微孢子虫海藻糖酶(Trehalase)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原核表达和多克隆抗体制备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孝良 彭祥然 +4 位作者 陈功 戴卫江 唐旭东 徐莉 沈中元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26-1034,共9页
海藻糖是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Nb)成熟孢子的主要糖类物质之一,海藻糖酶作为海藻糖代谢的主要催化酶,在微孢子虫的发芽及侵染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家蚕微孢子虫的海藻糖酶具有4个序列相似度较高的编码... 海藻糖是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Nb)成熟孢子的主要糖类物质之一,海藻糖酶作为海藻糖代谢的主要催化酶,在微孢子虫的发芽及侵染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家蚕微孢子虫的海藻糖酶具有4个序列相似度较高的编码基因拷贝(Nb Tre1、Nb Tre2、Nb Tre3和Nb Tre4),除了Nb Tre4编码蛋白质的N端有18个氨基酸组成的信号肽,其他拷贝的编码蛋白质均没有信号肽结构域,但都具有少数的N-糖基化位点,而没有O-糖基化位点,此外,丝氨酸磷酸化位点的比率也较高,二级结构较为简单,仅有螺旋区和低复杂度区。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设计特异性引物克隆了Nb Tre1基因,该基因片段长933 bp,编码310个氨基酸,预测蛋白质分子质量36.7 k D,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有2个潜在的N-糖基化位点和14个磷酸化位点。通过构建重组表达载体并转化Escherichia coli Rosetta(DE3)感受态细胞,获得Nb Tre1蛋白的表达菌株,利用IPTG诱导获得大量以包涵体形式表达的融合Nb Tre1蛋白,其分子质量与预期值一致。融合Nb Tre1蛋白经亲和层析纯化后免疫新西兰白兔制备多克隆抗体,利用间接ELISA法测定多克隆抗体的效价达1∶25 600。通过Western blot检测验证了该多克隆抗体的特异性,制备的多克隆抗体能够应用于家蚕微孢子虫海藻糖酶的检测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微孢子虫 海藻糖酶 序列特征 基因克隆 原核表达 多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松材线虫的生物效应 被引量:13
11
作者 张建平 蔡新 《四川林业科技》 2007年第5期69-72,共4页
对松材线虫在不同温度下的存活及生长繁殖状况进行了观察。松材线虫在-70℃不能存活,在-20℃可存活约8d,在10℃-35℃的温度范围内,松材线虫的生长繁殖速度随温度上升而加快,生长繁殖数量随温度提高而增加,松材线虫在40℃可存活约7... 对松材线虫在不同温度下的存活及生长繁殖状况进行了观察。松材线虫在-70℃不能存活,在-20℃可存活约8d,在10℃-35℃的温度范围内,松材线虫的生长繁殖速度随温度上升而加快,生长繁殖数量随温度提高而增加,松材线虫在40℃可存活约7d,在45℃可存活约5d,在50℃以上不能存活。松材线虫与松树在不同温度下生长速度的差异提示松树在不同气候条件下发病轻重与此差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材线虫 松材线虫病 温度 生物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种衣剂包衣对桑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肖龙云 程嘉翎 冯明磊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51-855,共5页
将不同质量浓度的黄腐酸(50、200、600 mg/L FA)+高吸水树脂+多菌灵以及不同质量浓度的赤霉素(25、50、100 mg/L GA3)+高吸水树脂+多菌灵制作成6种生物种衣剂,对隔年桑种子进行包衣处理。包衣后的桑种子发芽率以及脂肪酸含量、α-淀粉... 将不同质量浓度的黄腐酸(50、200、600 mg/L FA)+高吸水树脂+多菌灵以及不同质量浓度的赤霉素(25、50、100 mg/L GA3)+高吸水树脂+多菌灵制作成6种生物种衣剂,对隔年桑种子进行包衣处理。包衣后的桑种子发芽率以及脂肪酸含量、α-淀粉酶活力、幼苗根系活力、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出苗率、幼苗根长及幼苗鲜质量均比对照提高,其中赤霉素种衣剂2号(含50 mg/L赤霉素)和黄腐酸种衣剂2号(含200 mg/L黄腐酸)的效果最好:分别使桑种子发芽率提高21%、16%;分别使桑种子萌发时的脂肪酸含量提高79%、63%,α-淀粉酶活力提高34%、30%,根系活力提高82%、55%,可溶性蛋白含量提高5%、12%;分别使出苗率提高27%、29%,幼苗根长提高5%、7%,幼苗鲜质量提高22%、19%。依据试验结果认为,采用生物种衣剂对桑种子进行包衣处理,对桑种子的萌发及幼苗的生长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种衣剂 桑种子 生命活力 发芽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污剂Irgarol 1051在水环境中的生态效应 被引量:2
13
作者 邓祥元 成婕 +1 位作者 高坤 王长海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735-1740,共6页
Irgarol 1051是目前使用最多的海洋防污剂之一,已在世界范围内的自然水体中检测到Irgarol 1051的存在,并在新加坡海域检测到其在水环境中的最高浓度为4.2!g·L-1.它的存在严重影响着非目标生物的生存和生长,且可改变生态群落的种群... Irgarol 1051是目前使用最多的海洋防污剂之一,已在世界范围内的自然水体中检测到Irgarol 1051的存在,并在新加坡海域检测到其在水环境中的最高浓度为4.2!g·L-1.它的存在严重影响着非目标生物的生存和生长,且可改变生态群落的种群组成与丰度,严重威胁水生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安全.本文对Irgarol 1051的主要性质、环境行为及其生态效应进行综述,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污剂 IRGAROL 1051 环境分布 生态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咖啡酸酯类衍生物对桑丁香假单胞菌的抑制活性鉴定 被引量:1
14
作者 宋红志 王方芹 +2 位作者 王俊 盛晟 吴福安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3-60,共8页
咖啡酸是一类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物质,尤其是抑菌活性被应用于农作物病害防治。以天然咖啡酸为先导化合物合成8种咖啡酸酯类衍生物,采用平板扩散法测试咖啡酸及其酯类衍生物对桑疫病病原菌桑丁香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yringae pv.mori... 咖啡酸是一类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物质,尤其是抑菌活性被应用于农作物病害防治。以天然咖啡酸为先导化合物合成8种咖啡酸酯类衍生物,采用平板扩散法测试咖啡酸及其酯类衍生物对桑疫病病原菌桑丁香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yringae pv.mori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咖啡酸、咖啡酸甲酯、咖啡酸乙酯、咖啡酸丙酯和咖啡酸异丙酯对桑丁香假单胞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CK)无抑制作用;而咖啡酸丁酯、咖啡酸戊酯、咖啡酸己酯和咖啡酸苯乙酯对桑丁香假单胞菌与大肠杆菌均有抑制作用,其中咖啡酸丁酯、咖啡酸苯乙酯对桑丁香假单胞菌有较强的抑制活性,抑菌圈直径>1.0 cm。进一步通过分光光度法检测初筛有抑菌活性的4种咖啡酸酯类衍生物对桑丁香假单胞菌的MIC_(50)值和MIC_(90)值,抑菌活性由强到弱依次为咖啡酸戊酯、咖啡酸丁酯、咖啡酸苯乙酯、咖啡酸己酯。试验结果提示,初筛的4种咖啡酸酯类衍生物具有开发为桑疫病防治专用抑菌剂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菌剂 咖啡酸酯类衍生物 桑丁香假单胞菌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就业弱势群体类型研究 被引量:15
15
作者 杨建超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5期170-171,共2页
随着就业竞争的加剧,大学生就业弱势群体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文章从其产生原因、弱势程度和相关特征三个角度归纳了不同的弱势类型,并对每种类型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明确了其对高校教学制度的改革、政府建立就业保障和服务、学生自身... 随着就业竞争的加剧,大学生就业弱势群体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文章从其产生原因、弱势程度和相关特征三个角度归纳了不同的弱势类型,并对每种类型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明确了其对高校教学制度的改革、政府建立就业保障和服务、学生自身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就业弱势群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1型和2型毒株ORF6双重qPCR检测方法的构建
16
作者 闫才杰 王聪 +12 位作者 刘纪玉 段连茂 朱光山 孙少辉 王紫荷 万进 马妮妮 戴银娣 胡娟 王天硕 韩峰 罗刚 张振东 《中国猪业》 2025年第3期80-88,共9页
为了实现同时快速检测与鉴别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1型和2型,本研究以PRRSV 1与PRRSV2常见参考毒株的ORF6基因序列为靶序列,分别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以及1条TaqMan MGB探针。通过对各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并开展特异性、重复性以及敏感性试... 为了实现同时快速检测与鉴别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1型和2型,本研究以PRRSV 1与PRRSV2常见参考毒株的ORF6基因序列为靶序列,分别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以及1条TaqMan MGB探针。通过对各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并开展特异性、重复性以及敏感性试验,建立了快速鉴别检测PRRSV 1和PRRSV 2的双重qPCR方法。结果显示,PRRSV 1阳性质粒标准品的最低检出限为10 copies/μL,PRRSV 2阳性质粒标准品的最低检出限为10~2 copies/μL,敏感性较高;该方法组内和组间重复性试验的变异系数(CV)均在1.4%以下,PRRSV 1和PRRSV 2的R2分别为0.936和0.985,重复性较好;该方法能够特异性扩增PRRSV 1和PRRSV 2临床阳性样本,与猪伪狂犬病毒(PRV)等8种常见猪传染性病原以及阴性对照无交叉反应,特异性显著。综上所述,本研究建立的PRRSV 1与PRRSV 2双重qPCR方法可同时对2种病原进行鉴别检测,为猪场PRRSV的快速检测及其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场 疾病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PRRSV 双重TaqMan qPCR 混合感染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来入侵植物意大利苍耳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养分的影响 被引量:18
17
作者 邰凤姣 朱珣之 +2 位作者 韩彩霞 张弛 邵华 《生态科学》 CSCD 2016年第4期71-78,共8页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意大利苍耳水提液(0.025,0.1 g·m L^(–1))对入侵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意大利苍耳水提液处理使土壤中细菌数量显著增加,真菌数量总体上呈增加趋势,而放线菌的数量则一直...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意大利苍耳水提液(0.025,0.1 g·m L^(–1))对入侵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意大利苍耳水提液处理使土壤中细菌数量显著增加,真菌数量总体上呈增加趋势,而放线菌的数量则一直低于对照(蒸馏水处理)。Biolog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处理下土壤的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均显著低于对照;对单一碳源的研究发现,各处理下土壤微生物的主要碳源为聚合物和酚酸。水提液处理显著增加了土壤速效氮和速效钾的含量,并且增加了土壤脲酶和蔗糖酶的活性。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脲酶活性与土壤蔗糖酶活性及细菌数量三者之间呈正相关,而土壤脲酶活性与放线菌数量呈负相关;土壤有机质与土壤脲酶、土壤蔗糖酶和细菌数量呈正相关,速效氮、速效钾与土壤脲酶、土壤蔗糖酶和真菌数量呈正相关。以上研究结果表明,意大利苍耳水提液可以改变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养分,从而使其更加有利于自身的生长和扩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大利苍耳 化感作用 土壤微生物群落 土壤酶 入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胶蛋白的生物活性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8
作者 赵玉瑛 江茹兰 +2 位作者 张业顺 方瑷 张国政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59-768,共10页
家蚕丝胶蛋白是一种天然高分子蛋白,资源丰富。丝胶蛋白不仅具有抗氧化、抑菌等一系列独特的生物学性能,还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荧光性,含有大量便于交联和修饰的氨基、羟基、羧基等活性基团,是一种优异的天然生物材料。本文阐述了丝... 家蚕丝胶蛋白是一种天然高分子蛋白,资源丰富。丝胶蛋白不仅具有抗氧化、抑菌等一系列独特的生物学性能,还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荧光性,含有大量便于交联和修饰的氨基、羟基、羧基等活性基团,是一种优异的天然生物材料。本文阐述了丝胶蛋白的组成,系统综述了近年来有关丝胶蛋白生物活性和应用方面的研究成果,对丝胶蛋白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胶蛋白 生物活性 组织工程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物酶法的酰基化桑椹花青素的制备与特性 被引量:7
19
作者 蒋希芝 徐磊 +3 位作者 张蓓 辛向东 Thomas Attaribo 桂仲争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94-301,共8页
为尽可能减少花青素的降解,提高其稳定性,采用生物酶法,对桑椹花青素进行酰基化修饰,并与非酰基化花青素进行对比研究。运用单因素试验筛选脂肪酶、反应溶剂和酰基供体,分析对花青素酰基转化率的影响。确定酰基化反应的优化条件为南极... 为尽可能减少花青素的降解,提高其稳定性,采用生物酶法,对桑椹花青素进行酰基化修饰,并与非酰基化花青素进行对比研究。运用单因素试验筛选脂肪酶、反应溶剂和酰基供体,分析对花青素酰基转化率的影响。确定酰基化反应的优化条件为南极假丝酵母脂肪酶为酰基化催化酶、吡啶为催化反应溶剂、苯甲酸甲酯为酰基供体,酰基化效果最好,转化率最大为13.5%。采用傅里叶红外、高效液相色谱对产物进行分析,经鉴定,酰基化产物为单酰基或多酰基花青素。此外,研究了酰基化对花青素稳定性和抗氧化性的影响。酰基化可提高花青素的热稳定性、光稳定性和耐酸碱稳定性。相同温度下,酰基化花青素保留率提高约5.0%,光照6d后,酰基化花青素的保留率仍高达96.1%。酰基化可以显著增加花青素体外抗氧化性,增强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总还原能力比非酰基化花青素提高30%,金属离子螯合能力高达90%。酰基化花青素肿瘤细胞活性抑制率可达81%,而非酰基化花青素仅为50%。该研究为花青素稳定性提高和性能改善提供参考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性 酰基化 生物酶 花青素 抗氧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大孔径吸附树脂的模拟移动床色谱分离桑叶黄酮及其生物活性测定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长龙 王金正 +4 位作者 刘曦 王丹丹 盛晟 王俊 吴福安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69-576,共8页
为了获得高活性的桑叶黄酮类化合物,建立了基于大孔径吸附树脂的模拟移动床色谱分离工艺,并对制备的桑叶黄酮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抑制酪氨酸酶等生物活性进行测定。根据大孔径树脂的静态和动态的吸附与解吸特性,从5种树脂中选取NKA-9... 为了获得高活性的桑叶黄酮类化合物,建立了基于大孔径吸附树脂的模拟移动床色谱分离工艺,并对制备的桑叶黄酮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抑制酪氨酸酶等生物活性进行测定。根据大孔径树脂的静态和动态的吸附与解吸特性,从5种树脂中选取NKA-9型作为分离填料,上样时的最佳流速为6 BV/h、体积为4 BV,洗脱时的最佳流速为6 BV/h、体积为2.5 BV。在此基础上,构建了4区6柱的模拟移动床色谱分离桑叶黄酮,获得优化工艺条件为上样流速0.6 mL/min、洗脱流速1.2 mL/min、转换周期200 s,在该条件下所得桑叶黄酮的最高质量浓度为1.96 mg/mL,产量为141.12 mg/(BV·h)。生物活性测定结果显示,模拟移动床色谱分离桑叶黄酮的酪氨酸酶抑制率提高了3.3倍,其半抑制浓度(IC50)为0.14 mg/mL;自由基清除率提高了3.1倍,其IC50为0.095 mg/mL。模拟移动床色谱分离所得的桑叶黄酮纯度较高,抗氧化和酪氨酸酶抑制活性均得到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叶 黄酮类化合物 大孔径树脂 模拟移动床 酪氨酸酶抑制活性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