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十年连云港市霾变化特征及其气象条件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刘瑞翔 刘端阳 +2 位作者 姚雷 朱云凤 颜佳任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959-970,共12页
利用连云港市气象和环境监测数据,分析2008—2018年该地区霾的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要素的关系,中-重度霾发生的天气背景和污染物源地特征。主要得到以下结论:连云港主城区霾日数从2011年起逐年显著增加,2013—2015年达峰值,之后逐年减少... 利用连云港市气象和环境监测数据,分析2008—2018年该地区霾的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要素的关系,中-重度霾发生的天气背景和污染物源地特征。主要得到以下结论:连云港主城区霾日数从2011年起逐年显著增加,2013—2015年达峰值,之后逐年减少;冬季霾出现最为频繁,其中1月重度霾日数最多;1~2 m·s^-1风速最利于该地区霾的形成;WNW、WSW和SSW三个风向下连云港主城区霾出现的频率最高,受地形和工业布局等因素影响,在自海上来的偏东风下该地区霾出现的频率也较高。相对湿度在70%~80%时,霾出现频率最高,但更高相对湿度更利于中-重度霾形成。PM 2.5浓度与能见度、风速和相对湿度等气象要素的相关性均大于PM 10。根据地面环流形势,可将连云港地区霾的天气背景分为低压倒槽型、锋前型、高压前部型、高压后部型和均压场型5种,其中均压场型占比最大,达35.8%。逆温层结对中-重度霾的形成有较好指示作用,08时和20时逆温出现的频次和强度均大于14时。轨迹聚类分析表明,不同天气型下中-重度霾对应气团的源地、路径和移动距离均有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计特征 气象条件 PM2.5 后向轨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江苏省冬小麦气象产量客观区划及歉年预测 被引量:3
2
作者 郝玲 张佩 +3 位作者 史逸民 刘瑞翔 王伟健 朱云凤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62-168,共7页
利用江苏省统计局提供的全省75个县(市、区)1981—2018年的冬小麦产量,基于灰色系统滑动模型得到各县(市、区)冬小麦气象产量。采用K-means算法对全省各县(市、区)冬小麦气象产量进行聚类分析,将全省客观划分为南、北2个冬小麦种植区,... 利用江苏省统计局提供的全省75个县(市、区)1981—2018年的冬小麦产量,基于灰色系统滑动模型得到各县(市、区)冬小麦气象产量。采用K-means算法对全省各县(市、区)冬小麦气象产量进行聚类分析,将全省客观划分为南、北2个冬小麦种植区,区域连续且相互独立。通过C4.5决策树算法,基于130项前期春季气候因子对2个种植区的冬小麦气象产量“是否歉年”分别建立决策树预测模型。在北种植区冬小麦是否歉年的预测中,决策树模型的自学习准确率为82.0%,测试准确率为90.9%;在南种植区冬小麦是否歉年的预测中,决策树模型的自学习准确率为92.5%,测试准确率为91.67%。结果表明,K-means算法和C4.5算法对江苏省冬小麦气象产量区划和预测具有良好效果,可为江苏省冬小麦产量预测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气象产量 种植区划 K-MEANS算法 C4.5算法 决策树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云港市霜冻变化趋势分析 被引量:13
3
作者 任曙霞 朱敏华 +2 位作者 时敦伦 王根求 多海伟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92-494,共3页
利用连云港市新浦站1971—2008年的逐年最低气温资料,采用现代气候诊断分析方法,分析了连云港市初霜、终霜和无霜期变化特征。结果表明:38年来连云港地区呈初霜冻日推迟、终霜冻日提早、无霜期延长的变化趋势,初霜期变化趋势显著,终霜... 利用连云港市新浦站1971—2008年的逐年最低气温资料,采用现代气候诊断分析方法,分析了连云港市初霜、终霜和无霜期变化特征。结果表明:38年来连云港地区呈初霜冻日推迟、终霜冻日提早、无霜期延长的变化趋势,初霜期变化趋势显著,终霜期变化趋势、无霜期延长趋势异常显著。初霜、终霜冻日和无霜期线性倾向率分别为5.4 d/10年、-6.6 d/10年、12.5 d/10年。连云港市极早初霜发生频率为1次,极晚终霜频数为2次,极短无霜期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极长无霜期发生在21世纪。连云港市20世纪90年代初是无霜期的一个突变点,从1993年开始无霜期从一个相对偏短期跃变为一个相对偏长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终霜冻 无霜冻期 年代际变化 气候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云港市小麦拔节期冻害灾损判别指标和风险分布 被引量:8
4
作者 任曙霞 郝玲 +2 位作者 李中林 董京铭 胡冬莉 《江苏农业科学》 2020年第20期270-275,共6页
利用连云港站1986—2016年的逐年最低气温资料,采用现代气候诊断分析方法,分析连云港市初、终霜和无霜期变化特征。通过时间序列分析等数学方法拟合趋势产量,用实际产量与趋势产量的偏差率引入灾损率,统计出连云港小麦主要灾害年和丰产... 利用连云港站1986—2016年的逐年最低气温资料,采用现代气候诊断分析方法,分析连云港市初、终霜和无霜期变化特征。通过时间序列分析等数学方法拟合趋势产量,用实际产量与趋势产量的偏差率引入灾损率,统计出连云港小麦主要灾害年和丰产年,找出决定连云港小麦产量的主要气象因子。结果表明,连云港地区春季小麦返青拔节孕穗期最低气温气象要素对产量减少的影响程度大。依据风险分析理论对连云港小麦基地进行春霜冻风险分析,确定小麦拔节期间冻害指标,按照不同权重将春霜冻气候区划因子叠加,绘制连云港霜冻风险分布图,得出其风险的空间分布特点,结论可为指导小麦生产提供气象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灾损率 灾损指标 霜冻风险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云港市沿海大雾多发期的特征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朱云凤 刘杰 +3 位作者 解晓虹 多海伟 杨红梅 刘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5510-5511,5562,共3页
利用1973~2003年大雾气象资料,分析了连云港市沿海大雾的气候特征及大雾多发期的特征。结果表明,连云港市沿海大雾存在明显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大雾呈现逐年增长趋势,且20世纪70年代大雾最少,90年代最多;大雾月变化呈双峰曲线,主要集中... 利用1973~2003年大雾气象资料,分析了连云港市沿海大雾的气候特征及大雾多发期的特征。结果表明,连云港市沿海大雾存在明显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大雾呈现逐年增长趋势,且20世纪70年代大雾最少,90年代最多;大雾月变化呈双峰曲线,主要集中在3~6月和11月~次年1月;一天中大雾多发生20:00~次日08:00,其中以04:00~08:00发生频率最高,消散时间主要集中在12:00以前,其中以08:00~10:00最多;大雾持续的时间有长有短,大多数大雾都在8 h以内散尽消失,其中大雾持续2 h的比例最高;从连续性特征看,无论哪个多发期,持续2 d的连续性大雾最多,3 d次之;不同季节出现大雾时的风向风速也有所不同,11月~次年1月大雾时的风速90%以上均在3 m/s以下,风向以静风最多,占30.3%,其次是第3象限风向(SSW-W);而3~6月份,大雾时的风速明显偏大,且第1象限风向(NNE-E)最多,占5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海大雾 多发期 年代际 连续性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云港市霜冻客观预报方法 被引量:1
6
作者 任曙霞 张利华 +1 位作者 贾忆红 刘丰收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24期8279-8282,共4页
利用连云港市1971~2010年的逐年最低气温、最低地面、云量、气压、风速等资料以及相关站点探空位势高度、风向、露点、温度等资料,采用探空、地面观测资料相结合,运用数学逐步回归方法,利用SPSS统计软件,建立测站的日最低气温和日最低... 利用连云港市1971~2010年的逐年最低气温、最低地面、云量、气压、风速等资料以及相关站点探空位势高度、风向、露点、温度等资料,采用探空、地面观测资料相结合,运用数学逐步回归方法,利用SPSS统计软件,建立测站的日最低气温和日最低地温的短期预报方程;根据霜冻与气温和地温的关系,通过当地预报霜冻的标准,用短期预报方程判断连云港市有无霜冻发生.通过天气实时监测、准确及精细预报和预警,建立连云港市霜冻短期客观预报业务系统,并进行全方位传播渠道的有效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霜冻 客观预报 预报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数据与数值模式的浒苔漂移输运预报:以江苏近海为例
7
作者 林连杰 董昌明 +7 位作者 嵇宇翔 LIM KAM SIAN Kenny Thiam Choy 李兆鑫 蒋星亮 曹玉晗 高慧 王胜强 曹茜 《海洋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9-82,共14页
浒苔暴发是影响全球近岸海域最为严重的海洋灾害之一,引起了社会各方的重视。该研究基于大气-波浪-海洋集合模式,根据卫星遥感数据提取浒苔位置,采用拉格朗日漂流模式对浒苔进行追踪并预报其漂移路径。与卫星观测结果对比表明,该集合模... 浒苔暴发是影响全球近岸海域最为严重的海洋灾害之一,引起了社会各方的重视。该研究基于大气-波浪-海洋集合模式,根据卫星遥感数据提取浒苔位置,采用拉格朗日漂流模式对浒苔进行追踪并预报其漂移路径。与卫星观测结果对比表明,该集合模式能够较好地预报浒苔的位置、分布及其漂移路径。此外,该研究还讨论了Stokes漂流对于模式预报的影响,结果表明考虑Stokes漂流可以修正浒苔漂移路径,有效提高预报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浒苔 模式预报 Stokes漂流 江苏近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气象核应急保障系统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1
8
作者 王鹏 葛余同 +2 位作者 王桂臣 焦圣明 周笑天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4期15157-15160,共4页
采用最新的HYSPLIT污染物扩散模式,通过本地化的WRFV3.1模式数值预报场为背景场及GIS软件建立了气象核应急保障系统。该系统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利用面向对象的TatukGIS作为开发平台,并采用Delphi语言作为主要的开发工具。通过该系... 采用最新的HYSPLIT污染物扩散模式,通过本地化的WRFV3.1模式数值预报场为背景场及GIS软件建立了气象核应急保障系统。该系统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利用面向对象的TatukGIS作为开发平台,并采用Delphi语言作为主要的开发工具。通过该系统的建立为省、市应急指挥中心提供连云港及其周边地区风向、风速、降水和温度等探测资料,进一步完善各核电站运行和应急期间的气象信息采集、分析、处理平台,并为事故提供应急指挥、危害评估、公众保护等决策服务的气象核应急保障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核应急 气象保障 系统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云港夏季短期气候预测方法探讨 被引量:1
9
作者 多海伟 张银意 +3 位作者 王桂臣 朱云凤 任曙霞 解晓虹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5942-5944,共3页
通过对连云港市2010年夏季(6~8月)气候预测的回顾,总结了该季的气候特征,并将预测与实况进行对比分析后,得到一些对连云港市2010年夏季气候预测效果较好的方法,以期将这些方法逐步加以验证和优化,最终建立连云港市夏季气候预测的模型。
关键词 气候预测 气候特征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EMS诱变育种研究进展及其在连云港的应用 被引量:5
10
作者 任立凯 王龙 +3 位作者 李强 孙中伟 王康君 刘艳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80-82,共3页
简述了EMS(甲基磺酸乙酯)诱变育种技术的原理、特点及在小麦诱变育种上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小麦EMS诱变育种技术在连云港地区的应用成果。
关键词 EMS 化学诱变 小麦育种 研究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风凤凰对江苏农业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茆海云 张佩 +1 位作者 韩照全 郭文刚 《现代农业科技》 2008年第19期363-364,共2页
介绍了台风凤凰的概况和受"凤凰"影响时江苏的天气概况,分析了"凤凰"对江苏农业的影响,并把"凤凰"与江苏省所遭受的其他台风相比较,以期为灾后江苏农业生产提供指导。
关键词 台风凤凰 农业 影响 江苏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坛为农气象服务现状和分析
12
作者 黄玲玲 王伟健 +3 位作者 任义方 孙雨 徐杰 陆琳 《农业灾害研究》 2020年第7期112-114,共3页
常州市金坛区是首批中央财政“三农”气象服务专项示范县(区),通过多年的努力,专项气象服务在传统大农业、特色农业服务方面效果明显,指导农户防灾减灾的能力也明显提高。农业生产、农村发展、农户生活对气象服务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需... 常州市金坛区是首批中央财政“三农”气象服务专项示范县(区),通过多年的努力,专项气象服务在传统大农业、特色农业服务方面效果明显,指导农户防灾减灾的能力也明显提高。农业生产、农村发展、农户生活对气象服务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需要分析金坛区当前的气象服务现状。通过调查、调研等方法了解合作社、农户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对气象为农服务的新需求,在此基础上,梳理为农气象服务的着重点,有效开展精准服务,积极利用本地气候资源,力争将因气象灾害造成的农业损失降到最低,达到农业高产优质的目的,充分发挥气象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科技支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为农服务 气象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烈雹暴三体散射的多普勒天气雷达分析 被引量:43
13
作者 朱敏华 俞小鼎 +2 位作者 夏峰 周红根 王锰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15-223,共9页
该文从干冰球和水球的散射特征出发,分析了强烈雹暴三体散射的多普勒天气雷达基本反射率因子的形成机制,讨论了影响三体散射观测的主要因素;利用连云港CINRAD/SA天气雷达资料,对2004年6月26日发生在连云港市境内的一次大冰雹过程的三体... 该文从干冰球和水球的散射特征出发,分析了强烈雹暴三体散射的多普勒天气雷达基本反射率因子的形成机制,讨论了影响三体散射观测的主要因素;利用连云港CINRAD/SA天气雷达资料,对2004年6月26日发生在连云港市境内的一次大冰雹过程的三体散射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对三体散射在业务上的应用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产生三体散射的反射率因子区强度超过60 dBz,三体散射的反射率因子值小于18 dBz,长度通常小于14 km;径向速度整体上为朝向雷达的低值,谱宽很大,可达13 m/s以上;首次观测到三体散射后,可立即预报有大冰雹将降落到下游地区,提前量在20 min以上,这些结果为利用三体散射预报冰雹提供了新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体散射 多普勒天气雷达 基本反射率因子 大冰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INRAD/SA天气雷达伺服系统特殊故障分析 被引量:38
14
作者 周红根 周向军 +3 位作者 祁欣 王尧钧 汤建国 曹德煜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98-101,共4页
CINRAD/SA天气雷达投入业务运行以来,在雷达天伺系统出现了较多的特殊故障。从连云港等多个CINRAD/SA雷达中,选取该型号雷达由天伺系统造成PUP图像产品异常的特殊故障,通过使用RDASOT测试程序、测量电机测速反馈电压、分析雷达基数据等... CINRAD/SA天气雷达投入业务运行以来,在雷达天伺系统出现了较多的特殊故障。从连云港等多个CINRAD/SA雷达中,选取该型号雷达由天伺系统造成PUP图像产品异常的特殊故障,通过使用RDASOT测试程序、测量电机测速反馈电压、分析雷达基数据等方法,分析其故障的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伺服系统 PUP图像 故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INRAD/SA雷达故障分析 被引量:41
15
作者 周红根 朱敏华 +1 位作者 段素莲 史逸民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39-42,共4页
分析连云港站CINRAD/SA天气雷达安装调试及业务运行过程中所出现的故障,通过雷达硬件和软件两方面来剖析各类故障成因,由此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和措施。这些方法和措施在雷达维护和保障实际工作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大大减少CINRAD/SA雷... 分析连云港站CINRAD/SA天气雷达安装调试及业务运行过程中所出现的故障,通过雷达硬件和软件两方面来剖析各类故障成因,由此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和措施。这些方法和措施在雷达维护和保障实际工作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大大减少CINRAD/SA雷达的故障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NRAD/SA 硬件故障 软件故障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合Kalman滤波同化理论及其数值试验 被引量:8
16
作者 张红华 沈桐立 +1 位作者 王桂臣 朱琳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619-627,共9页
集合Kalman滤波用于数值试验有着坚实的理论基础。本文介绍了集合Kalman滤波理论及其技术实现,在此基础上搭建了集合Kalman滤波同化系统,用MM5模式同化了实测探空资料并作了48 h的预报试验,并将预报结果与实测值及4D VAR同化的结果作了... 集合Kalman滤波用于数值试验有着坚实的理论基础。本文介绍了集合Kalman滤波理论及其技术实现,在此基础上搭建了集合Kalman滤波同化系统,用MM5模式同化了实测探空资料并作了48 h的预报试验,并将预报结果与实测值及4D VAR同化的结果作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集合Kalman滤波同化探空资料可以改进MM5模式的预报效果,且集合Kalman滤波同化后模式的预报效果明显优于4D VAR同化后模式的预报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料同化 集合KALMAN滤波 集合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次强对流天气诊断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杰 朱云凤 +2 位作者 朱敏华 多海伟 解晓虹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0期17119-17121,共3页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雷达回波资料及卫星云图等,分析了2009年6月5日连云港市发生的一次全市范围的雷雨大风及局部冰雹天气过程。结果表明,东北低涡后部冷空气入侵激发不稳定能量释放;该过程发生的动力特征并不明显,主要是由热力特征造成...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雷达回波资料及卫星云图等,分析了2009年6月5日连云港市发生的一次全市范围的雷雨大风及局部冰雹天气过程。结果表明,东北低涡后部冷空气入侵激发不稳定能量释放;该过程发生的动力特征并不明显,主要是由热力特征造成的;强回波带前沿更有利于产生大风;中尺度辐合线是这次过程的主要触发系统;雷达回波资料和卫星云图很好地反映出雷雨大风天气发生发展的全过程,为人们监测天气变化,提前做出预警服务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对流 雷雨大风 雷达回波 触发机制 热力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越冬期低温寒潮天气分析及其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朱云凤 刘杰 +2 位作者 解晓虹 多海伟 王蓓元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4期16822-16823,16848,共3页
分析了连云港市小麦越冬期间(12月中旬~翌年2月中旬)2次区域性寒潮天气过程。结果表明,2次寒潮过程都属于横槽转竖型,2次寒潮冷空气的强度和爆发速度不同,导致其降温程度也不同;2次寒潮发生前都出现了地面升温现象;欧洲中心数值预报对... 分析了连云港市小麦越冬期间(12月中旬~翌年2月中旬)2次区域性寒潮天气过程。结果表明,2次寒潮过程都属于横槽转竖型,2次寒潮冷空气的强度和爆发速度不同,导致其降温程度也不同;2次寒潮发生前都出现了地面升温现象;欧洲中心数值预报对寒潮初始时间的预报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越冬期 寒潮 数值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季连阴雨对夏收作物产量影响的通径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吴洪颜 高苹 +1 位作者 茆海云 邓华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1期13596-13597,共2页
利用江苏省徐州市1960-2006的气象资料和夏粮产量资料,采用通径分析方法,分析了春季连阴雨的累计雨日、累计雨量以及连阴雨发生的次数对夏粮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累计雨日、雨量以及连阴雨发生次数均与夏粮产量呈显著负相关。其中累计... 利用江苏省徐州市1960-2006的气象资料和夏粮产量资料,采用通径分析方法,分析了春季连阴雨的累计雨日、累计雨量以及连阴雨发生的次数对夏粮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累计雨日、雨量以及连阴雨发生次数均与夏粮产量呈显著负相关。其中累计雨日对夏粮相对气象产量的影响以直接效应为主,累计雨量与连阴雨发生次数对夏粮相对气象产量的影响以间接效应为主。最后,通过总决定系数的计算,得出春季连阴雨对夏粮相对气象产量的影响程度达到40.5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季连阴雨 夏粮产量 通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次引发极端降水事件的江淮气旋发生发展分析 被引量:13
20
作者 沈阳 孙燕 +2 位作者 蔡凝昊 苏翔 史达伟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66-179,共14页
利用NCEP0.25°×0.25°再分析数据和多种观测资料,对2017年6月9—10日在苏皖地区引发区域性大暴雨并在江苏数个观测站造成极端降水事件的江淮气旋过程(简称"0609"过程)进行了分析,从气旋的生成、发展、冷暖锋和... 利用NCEP0.25°×0.25°再分析数据和多种观测资料,对2017年6月9—10日在苏皖地区引发区域性大暴雨并在江苏数个观测站造成极端降水事件的江淮气旋过程(简称"0609"过程)进行了分析,从气旋的生成、发展、冷暖锋和相当正压性等方面与前一次降水较弱的江淮气旋过程(同年6月5日过程,简称"0605"过程)进行了对比,结论如下:(1)对流层高层正涡度平流及出流区引发高空辐散场,继而导致对流层低层动力减压,是"0609"江淮气旋的启动机制,而"0605"过程对流层低层强盛的暖平流引起的上升运动导致了气旋的生成;(2)对锋生函数的计算表明"0609"过程锋生作用较"0605"过程更强,前者暖锋锋区较后者更为陡立且在一定区域内缓慢移动,暖锋附近及暖区一侧上升运动更强且更为深厚,以上因素直接导致了"0609"过程区域性大暴雨的发生;(3)相对涡度和纬向风0值线的垂直分布表明,"0609"过程气旋在700 hPa以下表现为集中的涡度柱形态,强度较大,系统随高度几近垂直分布,相当正压结构十分明显,而"0605"过程气旋涡度柱仅存在于850 hPa以下,强度较弱,相对涡度和纬向风0值线随高度北倾,斜压性明显;(4)"0609"过程强降水引起的潜热释放通过涡度混合加强了气旋,加强的气旋又增强了降水,降水和气旋之间建立了类似于"CISK"机制的正反馈过程,这可能是"0609"过程气旋表现出较强正压性的原因,说明了江淮气旋发展方式的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淮气旋 区域性大暴雨 极端降水 准地转理论 相当正压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