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阴性乳腺癌患者miR-155表达水平及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段卫明 姚利 +1 位作者 陶敏 陈子兴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2期2763-2767,共5页
目的探讨三阴性乳腺癌(TNBC)患者miR-155的表达水平及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06年6月—2008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病理科存档的10%甲醛溶液固定和石蜡包埋的TNBC术后标本72例。收集患者病理资料和随访数据,采用实时定量聚... 目的探讨三阴性乳腺癌(TNBC)患者miR-155的表达水平及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06年6月—2008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病理科存档的10%甲醛溶液固定和石蜡包埋的TNBC术后标本72例。收集患者病理资料和随访数据,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测定miR-155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测定Ki-67表达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miR-155、Ki-67对TNBC患者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 72例患者的中位miR-155相对表达量为0.899(1.236)。以该中位数为截断值,将患者分为miR-155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不同年龄、肿瘤分级、临床分期、Ki-67表达水平及是否绝经、是否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的miR-155表达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年复发患者25例(34.7%),复发患者miR-155表达水平高于未复发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155、Ki-67预测TNBC患者术后复发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77、0.636,miR-155和Ki-67联合预测TNBC患者术后复发的AUC为0.829。结论术后复发TNBC患者的miR-155表达水平高于未复发患者,miR-155可能是预测TNBC术后复发的有效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三阴性乳腺癌 MIR-155 KI-67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chtner综合征的非肌性肌球蛋白重链IIA的表达与功能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杨海燕 王兆钺 +3 位作者 曹丽娟 赵小娟 白霞 阮长耿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4期871-874,共4页
本研究探讨对非肌性肌球蛋白IIA的表达和功能,以阐明MYH9综合征肾脏病变和中性粒细胞包涵体形成的机制。采用半定量Western-blot检测中性粒细胞非肌性肌球蛋白IIA的表达;以胚肾细胞(HEK-293)为研究对象对IIA、IIB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探... 本研究探讨对非肌性肌球蛋白IIA的表达和功能,以阐明MYH9综合征肾脏病变和中性粒细胞包涵体形成的机制。采用半定量Western-blot检测中性粒细胞非肌性肌球蛋白IIA的表达;以胚肾细胞(HEK-293)为研究对象对IIA、IIB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探讨;RT-PCR法检测HEK-293细胞中非肌性肌球蛋白IIA、IIB的表达,并对其进行了免疫共沉淀的研究。结果显示:先证者中性粒细胞IIA/β-actin比值为(0.35±0.12),较正常对照中性粒细胞IIA/β-actin的比值(0.87±0.18)明显减少(p<0.01)。非肌性肌球蛋白IIA、非肌性肌球蛋白IIB在HEK-293细胞中均有较高的表达;免疫共沉淀分析表明,非肌性肌球蛋白IIA和非肌性肌球蛋白IIB均有表达,而阴性对照两者均无表达。结论:非肌性肌球蛋白IIA的负显性效应导致了中性粒细胞包涵体的产生。IIA和IIB有明显的相互作用,IIB至少是部分补偿了Fechtner综合征突变的IIA蛋白的作用并延缓了组织的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肌性肌球蛋白ⅡA MYH9综合征 Fechtner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氯化铁损伤小鼠颈动脉血栓模型的影响因素
3
作者 杜佳豪 赵丽丽 +1 位作者 杨标 戴克胜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3-197,共5页
目的:探究构建三氯化铁(FeCl_(3))损伤小鼠颈动脉血栓模型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FeCl_(3)损伤颈总动脉后,将损伤后血管取下进行固定、包埋、冷冻切片和HE染色,并统计血栓面积比。FeCl_(3)浓度分5%、10%和15%3组,FeCl_(3)损伤时间选取2、... 目的:探究构建三氯化铁(FeCl_(3))损伤小鼠颈动脉血栓模型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FeCl_(3)损伤颈总动脉后,将损伤后血管取下进行固定、包埋、冷冻切片和HE染色,并统计血栓面积比。FeCl_(3)浓度分5%、10%和15%3组,FeCl_(3)损伤时间选取2、4和6 min 3组,小鼠的周龄分4-5、6-8和10周3组。0.075μg/g和0.1μg/g剂量R300注入小鼠眼球后静脉丛,4 h后进行血小板计数,探究血小板数量对FeCl_(3)诱导血栓模型的影响,验证构建的血栓模型的准确性。结果:HE染色观察显示,与5%FeCl_(3)诱导的血栓相比,10%和15%FeCl_(3)氧化损伤血管诱导形成的血栓块更稳定,致密且更大。10%FeCl_(3)损伤血管内皮4 min和6 min后诱导形成致密和大的血栓块,而损伤2 min时诱导形成的血栓更松散且血栓面积小。选取的4-5、6-8和10周龄的小鼠在对10%FeCl_(3)损伤诱导形成的致密血栓和血栓面积差异上并不明显。结论:FeCl_(3)损伤的小鼠血栓模型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10%FeCl_(3)、损伤时间4 min、6-8周龄小鼠作为最佳的实验条件,对于构建稳定的颈动脉血栓模型是合适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 颈动脉 三氯化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例t(8;21)复杂变异易位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夏晶 陈苏宁 +7 位作者 潘金兰 王琴荣 吴亚芳 王勇 张俊 沈娟 薛永权 阮长耿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15-820,共6页
本研究总结分析t(8;21)复杂变异易位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形态学、免疫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MICM)分型,酪氨酸激酶相关基因突变和临床特点。对我院收治的20例初诊t(8;21)复杂变异易位AML进行了总结分析和随访,了解临床一般情况、形... 本研究总结分析t(8;21)复杂变异易位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形态学、免疫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MICM)分型,酪氨酸激酶相关基因突变和临床特点。对我院收治的20例初诊t(8;21)复杂变异易位AML进行了总结分析和随访,了解临床一般情况、形态学、免疫分型、染色体核型及治疗、生存情况,分析这一类疾病的基本特征。采用基因组DNA聚合酶链反应后桑格测序,对13例患者进行了酪氨酸激酶相关基因突变(C-KIT、FLT3-ITD、FLT3-TKD、JAK2V617F)的检测。结果表明:①本组20例t(8;21)复杂变异易位AML占同期t(8;21)AML的2.4%,其中M1 1例、M2 17例、M4 2例。13例行流式细胞术检测分析发现,10例为髓系表达,3例为髓系伴淋系表达。细胞遗传学检测显示额外受累的染色体断裂位点有16种:(lp22、1p32、2q35、2q14、3p25、5q13、6p22、7q21、llq11、1lql3、12q14、12q24、12p12、14q32、15p13、20q12)。②13例患者中4例检测出C-KIT基因突变,且均为17号外显子突变,1例检测出JAK2V617F基因突变,13例均未检测出FLT3基因突变。突变组患者经1个疗程诱导化疗后仅1例获得完全缓解(CR),CR率为20%,中位无复发生存时间(RFS)为6.5个月,中位总生存期(OS)为8.9个月;未突变组患者经1个疗程诱导化疗后6例获得CR,CR率为75%,中位RFS为26.6个月,中位OS为27.7个月。结论:t(8;21)复杂变异易位AML与典型t(8;21)AML的临床和实验室特点是相似的,但酪氨酸激酶相关基因突变的存在对患者的诱导化疗缓解率和长期生存具有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易位 变异性 DNA突变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治疗新靶点
5
作者 段昊良 茹煜华 陈佳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34-640,共7页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是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根治性手段,其疗效取决于预处理过程中对原发肿瘤的清除效果及移植物抗白血病(GVL)效应。然而,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 GVHD)是allo-HSCT后的主要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和生...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是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根治性手段,其疗效取决于预处理过程中对原发肿瘤的清除效果及移植物抗白血病(GVL)效应。然而,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 GVHD)是allo-HSCT后的主要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目前的临床前研究重点在于探索如何在减少aGVHD的同时保留足够的GVL效应以提高移植疗效。对此,我们归纳总结了近年来该领域的临床前研究成果,重点阐述了a GVHD中关于T细胞、抗原提呈细胞、髓源性抑制细胞及间充质干细胞相关的调控及其具体分子机制,分析了临床前研究中aGVHD的最新治疗策略,以期开发更多的治疗靶点与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 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移植物抗白血病效应 T细胞 抗原提呈细胞 髓源性抑制细胞 间充质干细胞 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WF前导肽对D1区VWF突变体的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虞秀群 马珍妮 +4 位作者 凌婧 赵赟霄 殷杰 余自强 阮长耿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541-1548,共8页
目的:探讨野生型VWFpp与前导肽D1区VWF突变体共转染是否能纠正D1区突变引起的VWF缺陷。方法:将4个定点诱变的VWF D1区突变体质粒单独瞬时转染HEK 293细胞;VWF D1区突变体质粒与VWFpp质粒共同瞬时转染HEK 293细胞,通过ELISA、垂直多聚体... 目的:探讨野生型VWFpp与前导肽D1区VWF突变体共转染是否能纠正D1区突变引起的VWF缺陷。方法:将4个定点诱变的VWF D1区突变体质粒单独瞬时转染HEK 293细胞;VWF D1区突变体质粒与VWFpp质粒共同瞬时转染HEK 293细胞,通过ELISA、垂直多聚体电泳分析细胞上清液及裂解液中的VWF,免疫荧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内质网中VWF的滞留。结果:在垂直多聚体分析中,VWF突变体和VWFpp共表达后VWF多聚体条带消失。共表达后,无论是细胞上清液还是裂解液中VWF抗原含量均减少。在免疫荧光共聚焦显微镜下,共表达后,虽然细胞内VWF含量减少,但VWF在内质网滞留比率下降。结论:VWFpp虽然能减少D1区VWF突变体在内质网的滞留,促进了VWF在亚细胞器间的转运,但进一步抑制了D1区突变体VWF的合成及分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前导肽 突变 生物合成 分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泌体在心血管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5
7
作者 路芳芳 翁震 何杨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9年第2期198-201,共4页
外泌体为大小在30~100 nm之间,是由分泌前细胞内的多泡体反向出芽而产生的纳米级囊泡。从功能上看,外泌体能够封装和传送各种生物活性分子并释放到细胞外空间,通过细胞间通讯从而影响邻近及远处的细胞功能。不仅如此,外泌体组成成分和... 外泌体为大小在30~100 nm之间,是由分泌前细胞内的多泡体反向出芽而产生的纳米级囊泡。从功能上看,外泌体能够封装和传送各种生物活性分子并释放到细胞外空间,通过细胞间通讯从而影响邻近及远处的细胞功能。不仅如此,外泌体组成成分和生物含量也会随之变化,因此其还可作为细胞功能变化或疾病的指示子。近年多项研究表明,外泌体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可能成为心血管疾病诊断和治疗的重要切入点。本文将从外泌体的产生和对心血管疾病诊断及治疗的潜力等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泌体 心血管疾病 机制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苯达唑对小鼠动脉血管狭窄的干预效果及机制研究
8
作者 路芳芳 姚佳璐 +2 位作者 钮晓音 翁震 何杨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98-603,共6页
目的·探讨阿苯达唑(albendazole,ABZ)对小鼠股动脉血管再狭窄的干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0.5和1 μmol/L ABZ处理体外培养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后,分别通过MTT法、Transwell分析及Annex... 目的·探讨阿苯达唑(albendazole,ABZ)对小鼠股动脉血管再狭窄的干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0.5和1 μmol/L ABZ处理体外培养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后,分别通过MTT法、Transwell分析及Annexin V-PI染色流式分析评价其对细胞增殖、迁移及凋亡的影响;同时通过蛋白质印迹法进行丝切蛋白(cofilin,CFL)和肌球蛋白轻链(myosin light chain,MLC)的磷酸化机制分析。取10周龄野生型雄性C57BL/6小鼠行股动脉外周套管手术及高脂饲料喂养,建立血管狭窄模型。建模成功后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等体积溶剂)和ABZ组(1.5 mg/d)进行灌胃干预,4周后收集股动脉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分析内膜面积、中膜面积及内膜/中膜(I/M)比值,评价血管再狭窄严重程度。结果·0.5和1 μmol/L ABZ均能够显著抑制VSMCs的增殖和迁移(均P<0.05),而0.5 μmol/L对VSMCs的凋亡无明显影响。ABZ灌胃在小鼠再狭窄模型中能够显著减小新生内膜面积及降低I/M比值,但是对中膜面积并无显著效应。0.5和1 μmol/L ABZ处理均显著抑制CFL去磷酸化和MLC的磷酸化,且呈现浓度依赖的趋势(均P<0.05)。结论·ABZ通过影响细胞骨架蛋白上CFL和MLC的磷酸化,抑制VSMCs迁移和内膜增生,从而对小鼠动脉血管再狭窄发挥治疗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苯达唑 血管平滑肌细胞 内膜增生 血管阻塞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氧对血小板活化和凋亡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1
9
作者 杨标 赵丽丽 +2 位作者 杜佳豪 闫妍 戴克胜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03-1508,共6页
目的:探讨活性氧(ROS)如何调控血小板活化和凋亡信号转导,并探明血小板活化和凋亡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凝血酶直接刺激血小板或用ROS抑制剂NAC预处理血小板后再加入凝血酶刺激血小板,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凝血酶和NAC对血小板P-selectin... 目的:探讨活性氧(ROS)如何调控血小板活化和凋亡信号转导,并探明血小板活化和凋亡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凝血酶直接刺激血小板或用ROS抑制剂NAC预处理血小板后再加入凝血酶刺激血小板,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凝血酶和NAC对血小板P-selectin表达、αⅡbβ3活化、线粒体膜电位去极化、PS外翻、ROS表达水平和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结果:凝血酶能够诱导血小板内ROS产生,并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0.01 U凝血酶会诱导血小板出现ROS依赖性的高程度的整合素αⅡbβ3活化、P-selectin表达和血小板聚集。用不同浓度梯度的凝血酶诱导血小板,均会出现ROS依赖性的线粒体膜电位去极化变化和PS外翻。血小板受凝血酶诱导30 min后整合素αⅡbβ3活化达到最大值,60 min后血小板内线粒体膜电位去极化达到最大值。而经ROS抑制剂NAC预处理后再加入凝血酶进行诱导,血小板P-selectin表达、线粒体膜电位去极化、血小板聚集功能均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结论:凝血酶诱导血小板时,ROS先调控血小板发生活化,而后调控血小板发生凋亡现象,血小板活化和凋亡现象都依赖于血小板ROS的产生,且活化和凋亡信号有序发生,而抑制血小板内ROS信号可以有效抑制血小板的活化和凋亡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氧 血小板 活化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aji细胞系特异性Fab噬菌体抗体库的构建及筛选 被引量:5
10
作者 谢小芳 申咏梅 +3 位作者 杨晓春 董宁征 白霞 石怡珍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60-163,167,共5页
目的构建针对B细胞淋巴瘤Raji细胞系噬菌体抗体库并从中筛选出特异性的抗体。方法以Raji细胞免疫BALB/c小鼠,RT-PCR法从脾淋巴细胞中扩增抗体轻链к和重链Fd基因。经SacI/XbaI和XhoI/SpeI双酶切,依次克隆入噬菌体载体pComb3H-SS中,并电... 目的构建针对B细胞淋巴瘤Raji细胞系噬菌体抗体库并从中筛选出特异性的抗体。方法以Raji细胞免疫BALB/c小鼠,RT-PCR法从脾淋巴细胞中扩增抗体轻链к和重链Fd基因。经SacI/XbaI和XhoI/SpeI双酶切,依次克隆入噬菌体载体pComb3H-SS中,并电转化大肠杆菌XL1-Blue,以辅助噬菌体VCSM13进行超感染,构建B细胞淋巴瘤Raji细胞系特异性Fab噬菌体抗体库。以Raji细胞为抗原进行筛选,获得抗Raji细胞的抗体,通过ELISA法进行抗原结合活性的测定,并对所得阳性克隆进行基因测序分析。结果构建了容量为2.18×107的抗人B细胞淋巴瘤Raji细胞系的Fab噬菌体抗体库,并筛选获得了与Raji细胞系特异性识别结合的8株阳性克隆。对其中两个阳性克隆进行基因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其重链可变区、轻链可变区分别与免疫球蛋白基因库中已注册的鼠源性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区和轻链可变区序列具有高度同源性。结论成功地构建Fab噬菌体抗体库并筛选出针对Raji细胞系膜抗原的抗体,为进一步研究B细胞淋巴瘤的免疫治疗提供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细胞淋巴瘤 FAB 噬菌体抗体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甲基化药物联合Venetoclax与半量预激类方案治疗老年初诊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4
11
作者 徐明珠 乔曼 +3 位作者 孙爱宁 吴德沛 薛胜利 周海侠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631-1636,共6页
目的:比较去甲基化药物(HMA)联合Venetoclax(VEN)方案与HMA联合半量预激类(CAG-like)方案治疗不适合接受强化疗的老年初诊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9年4月至2020年10月43例初诊不... 目的:比较去甲基化药物(HMA)联合Venetoclax(VEN)方案与HMA联合半量预激类(CAG-like)方案治疗不适合接受强化疗的老年初诊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9年4月至2020年10月43例初诊不适合接受强化疗的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16例接受HMA-VEN方案治疗,27例接受HMA-CAG-like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缓解率、早期死亡率及生存情况,并根据HCT-CI评分分组,比较不同分组中两种不同方案对患者疗效及生存的影响,进一步对患者预后进行分析。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HMA-VEN组和HMA-CAG-like组的总缓解率分别为81.3%(13/16)和51.9%(14/27),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650,P=0.045)。HMA-VEN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尚未达到,HMA-CAG-like组中位生存时间为11.2个月,HMA-VEN组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有较长的总生存期(OS)(P=0.055)。两组患者均无肿瘤溶解综合征发生,其主要不良反应为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和感染。HMA-VEN组粒细胞缺乏性感染、肺部感染、血小板输注量显著低于HMA-CAG-like组(P<0.05),而两组粒细胞缺乏时间、红细胞输注量相当(P>0.05)。HMA-VEN组早期死亡1例,HMA-CAG-like组因肺部感染、呼吸衰竭、脑出血、肺泡出血等早期死亡8例,死亡率显著高于HMA-VEN组(P=0.043)。在全部患者中,HCT评分0-2分组和≥3分组的OS比较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33)。将HMA-CAG-like组患者以HCT评分分组,评分≥3分组有着更差的预后(P=0.01),而HMA-VEN组以HCT评分分组的两组间预后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681)。在0-2分组中,接受HMA-VEN方案的患者9例、HMA-CAG-like方案的患者22例,两者OS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281);而在≥3分组中,接受HMA-VEN方案的患者7例、HMA-CAG-like方案的患者5例,接受HMA-VEN方案的患者有着更长的OS(P=0.015)。结论:Venetoclax联合HMA能够获得更高的治疗反应率、更低的早期死亡率以及更长的总生存期,尤其是在患者合并症多、耐受性差的情况之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Venetoclax 预激方案 去甲基化药物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GFBP7基因慢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在K562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2
12
作者 吴水燕 胡绍燕 +1 位作者 岑建农 陈子兴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64-167,共4页
本研究构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IGFBP7)基因的慢病毒载体,为研究该基因在白血病中的作用提供基础。采用限制性内切酶酶切获得目的基因,基因重组构建慢病毒载体质粒venus-IGFBP7,用293T细胞包装慢病毒颗粒,感染K562细胞,并采用多... 本研究构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IGFBP7)基因的慢病毒载体,为研究该基因在白血病中的作用提供基础。采用限制性内切酶酶切获得目的基因,基因重组构建慢病毒载体质粒venus-IGFBP7,用293T细胞包装慢病毒颗粒,感染K562细胞,并采用多种方法鉴定。结果表明,所获IGFBP7基因经测序与GenBank比对序列一致,慢病毒载体质粒venus-IGFBP7经BamHⅠ酶切鉴定片段大小正确,荧光显微镜及流式细胞术检测到绿色荧光蛋白在293T及K562细胞中表达,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到IGFBP7 mRNA和蛋白在K562细胞表达。结论:成功构建带有IGFBP7基因的慢病毒载体,为研究IGFBP7基因在K562细胞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基因 慢病毒载体 293T细胞 K562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细胞的粘附分子 被引量:18
13
作者 阮长耿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1-5,共5页
在机体内 ,血细胞间或血细胞与血管内皮间的相互作用主要由粘附分子介导来实现。粘附分子的作用广泛 ,涉及细胞的粘附、迁移、分化和信号传导等 ,它们维持血细胞的正常结构并协助血细胞发挥其各种生理功能。但是 ,粘附分子功能的异常或... 在机体内 ,血细胞间或血细胞与血管内皮间的相互作用主要由粘附分子介导来实现。粘附分子的作用广泛 ,涉及细胞的粘附、迁移、分化和信号传导等 ,它们维持血细胞的正常结构并协助血细胞发挥其各种生理功能。但是 ,粘附分子功能的异常或缺陷则会影响正常生理功能导致疾病发生。本文介绍了多种粘附分子 ,包括整合蛋白、选择蛋白、免疫球蛋白超家族等 ,并探讨了一些与粘附分子相关的病理生理过程 ,如炎症、止血、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和干细胞归巢等。因此了解血细胞粘附分子的结构与功能有助于人们深入认识疾病的发病机理 ,寻找疾病诊断和治疗的新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细胞 粘附分子 炎症 止血、血栓形成 动脉粥样硬化 干细胞归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audi细胞系特异性Fab噬菌体抗体库的构建、筛选与初步鉴定 被引量:2
14
作者 申咏梅 杨晓春 +1 位作者 董宁征 白霞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50-154,共5页
目的:构建针对B细胞淋巴瘤Daudi细胞系噬菌体抗体库,从中筛选特异性抗体,并对所筛选出的阳性克隆进行鉴定。方法:以Daudi细胞免疫BALB/c小鼠,ELISA检测抗血清滴度后,分离抗体阳性的小鼠脾淋巴细胞,提取RNA。利用RT-PCR扩增抗体к轻链和... 目的:构建针对B细胞淋巴瘤Daudi细胞系噬菌体抗体库,从中筛选特异性抗体,并对所筛选出的阳性克隆进行鉴定。方法:以Daudi细胞免疫BALB/c小鼠,ELISA检测抗血清滴度后,分离抗体阳性的小鼠脾淋巴细胞,提取RNA。利用RT-PCR扩增抗体к轻链和重链Fd片段,经SacI/XbaI和XhoI/SpeI双酶切,依次克隆入噬菌体载体pComb3H-SS的相应酶切位点,并电转化大肠杆菌XL1-Blue,以辅助噬菌体VCSM13进行超感染,构建B细胞淋巴瘤Daudi细胞系特异性Fab噬菌体抗体库。以Daudi细胞为抗原对抗体库进行6轮"吸附-洗脱-扩增"筛选,并通过ELISA法对随机挑选的克隆进行抗原结合活性测定,获得的阳性克隆进一步做DNA序列测定、在大肠杆菌XL1-Blue中进行可溶性表达,并用Western blot对表达产物的特异性作了鉴定。结果:构建了容量为3.13×107的抗人B细胞淋巴瘤Daudi细胞系的Fab噬菌体抗体库,并筛选获得了与Daudi细胞系特异性识别结合的4株阳性克隆。氨基酸序列分析结果显示:阳性克隆的重链、轻链可变区序列分别与基因库中已注册的鼠源性免疫球蛋白重链、轻链可变区序列有80%~94%和88%~95%同源性。阳性克隆成功在大肠杆菌细胞中可溶性表达,Western blot结果表明所获得的可溶性表达产物可与Daudi细胞膜抗原特异性结合。结论:成功地构建Fab噬菌体抗体库并筛选出针对Daudi细胞系膜抗原的抗体,为进一步研究B细胞淋巴瘤的免疫治疗提供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细胞淋巴瘤 FAB 噬菌体抗体库 Daudi细胞系 pComb3H—SS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亚家族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在人恶性造血细胞株中的表达谱及其相关性 被引量:1
15
作者 蒋菊香 马珍妮 +4 位作者 胡晓慧 董宁征 白霞 吴士良 阮长耿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574-580,共7页
为探讨不同恶性血液病中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memberane-type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T-MMPs)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的表达差异,用半定量RT-PCR检测了13株不同谱系恶性造血细胞株中MT-MMPs和MMP-2的... 为探讨不同恶性血液病中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memberane-type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T-MMPs)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的表达差异,用半定量RT-PCR检测了13株不同谱系恶性造血细胞株中MT-MMPs和MMP-2的mRNA表达差异.明胶酶谱法分析各细胞株MMP-2的酶活,并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了MT1-MMP蛋白的表达,用SPSS10.0分析了各基因的表达与细胞来源的相关性和各基因相互间表达的相关性.结果提示,各种MT-MMPs和MMP-2在13株细胞中呈现不同的表达谱,其中MT2-、MT4-、MT1-MMP和MMP-2表达较广泛,而MT3-、MT5-、MT6-MMP在检测的细胞株中较少表达.统计分析显示,MT-MMPs和MMP-2的表达与细胞的来源无明显的相关性(P>0.1),而MT1-MMP和MMP-2的表达有相关性(P<0.05).同时也发现,MT3-MMP和MT5-MMP的表达有相关性(P<0.05).MT-MMPs在恶性造血细胞中的表达差异,提示它们在不同类型的血液系统肿瘤发展中发挥各自独特的作用.另外,MT1-MMP和MMP-2,MT3-MMP和MT5-MMP之间表达的相关性提示,它们在功能上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T—MMPs MMP-2 恶性造血细胞株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3例伴有11q23/MLL重排的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常见基因突变 被引量:1
16
作者 白淑潇 公艳蕾 +7 位作者 张静人 吴春晓 张俊 仇惠英 沈红杰 岑建农 陈苏宁 潘金兰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17-723,共7页
结论:11q23/MLL重排AML基因突变发生率较高,但多为单一突变,其中RAS通路基因突变最常见。该类患者预后不良,各种基因突变并不影响该类患者的总生存期,FLT3突变患者初诊时血红蛋白高于FLT3野生型患者,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可使该类患者获得... 结论:11q23/MLL重排AML基因突变发生率较高,但多为单一突变,其中RAS通路基因突变最常见。该类患者预后不良,各种基因突变并不影响该类患者的总生存期,FLT3突变患者初诊时血红蛋白高于FLT3野生型患者,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可使该类患者获得较好预后。摘要目的:了解AML中常见基因突变在11q23/MLL重排的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发生率,探讨伴有基因突变的11q23/MLL重排AML患者的临床特点,评估这些基因突变对该类AML患者的预后影响。方法:53例AML患者的核型均涉及11q23易位,采用FISH和/或多重PCR进行MLL重排检测;采用基因组DNA-PCR技术对该组标本进行AML中11种常见基因突变的检测,这些基因包括:FLT3-ITD、FLT3-TKD、TET2、N-RAS、ASXL1、EZH2、DNMT3、C-Kit、NPM1、WT1、CEBPA等。结果:53例患者均为MLL重排,其中21例(39.6%)同时合并有其它染色体异常,最常见的为+8;23例(43.4%)为突变阳性,均为单一突变。其中N-RAS突变发生率最高,为8例(15.1%),其次为WT1为4例(7.5%)、FLT3-ITD突变3例、ASXL1突变2例,DNMT3A突变2例,EZH2突变1例,c-Kit17突变1例,FLT3-TKD突变1例,FLT3-ITD和TKD双突变1例,而CEBPA、NPM1、C-KIT8、TET2等基因在本组病例中未发现突变。基因突变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为8.5个月,未突变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为13个月。18例患者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其中位总生存期为22.5个月,仅行化疗患者的OS时间为7.5个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1q23/MLL AML 基因突变 造血干细胞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辛伐他汀对SHI-1细胞株多药耐药基因和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旭辉 张日 +2 位作者 朱子玲 徐数娜 李艳芬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659-1664,共6页
目的:研究辛伐他汀(simvastatin,SIM)及无血清培养液(serum free medium,SFM)对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细胞株SHI-1多药耐药基因(MDR1)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台盼蓝拒染法检测SIM处理及SFM培养后SHI-1细胞的增殖水平及细胞活力变化;... 目的:研究辛伐他汀(simvastatin,SIM)及无血清培养液(serum free medium,SFM)对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细胞株SHI-1多药耐药基因(MDR1)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台盼蓝拒染法检测SIM处理及SFM培养后SHI-1细胞的增殖水平及细胞活力变化;定量PCR法检测SFM培养液及SIM作用对MDR1基因转录本表达水平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SFM培养液及不同浓度SIM作用后SHI-1细胞多药耐药蛋白(p-gp)表达水平的变化;ELISA法检测SFM培养及SIM作用后细胞内胆固醇水平的变化,并进一步检测SIM作用后SHI-1对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变化。结果:SHI-1细胞在SFM中生长速度明显低于正常血清培养组,呈时间依赖性;在SFM培养条件下,同时加入SIM,结果显示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显著增强。SFM培养能够下调SHI-1细胞MDR1基因及p-gp蛋白的表达水平;SIM对MDR1基因及p-gp蛋白表达水平也有抑制作用,呈浓度依赖性;在SFM培养条件下加SIM,细胞MDR1基因及p-gp水平显著下调。在SFM培养条件下细胞内胆固醇水平较有血清培养组上升,当加入SIM作用后,细胞内胆固醇水平则明显下降。经SIM预先处理的SHI-1细胞对柔红霉素更为敏感,细胞死亡率明显高于未处理组。结论:SIM及SFM培养能够显著抑制具有多药耐药表型的SHI-1细胞增殖,并能够下调SHI-1细胞p-gp蛋白及MDR1基因表达水平;SIM能够增加多药耐药细胞SHI-1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伐他汀 多药耐药 SHI-1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33
18
作者 李昕雨 何杨 阮长耿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983-987,共5页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一种由自身免疫机制介导的血液系统疾病。当前,原发ITP的治疗目标是保证患者外周血小板数处于一个安全水平,以防止患者出现严重的出血症状。近两年,新型药物阿伐曲泊帕、福坦替尼已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一种由自身免疫机制介导的血液系统疾病。当前,原发ITP的治疗目标是保证患者外周血小板数处于一个安全水平,以防止患者出现严重的出血症状。近两年,新型药物阿伐曲泊帕、福坦替尼已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成人ITP的治疗,而rozanolixizumab、efgartigimod、PRTX-100、地西他滨以及阿托伐他汀等药物也在早期的临床试验中展现了一定的疗效。本篇综述将就当前用于成年原发ITP患者临床治疗的各类方法进行概述,并讨论近年来各新型疗法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治疗 阿伐曲泊帕 rozanolixizumab 阿托伐他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TAP基因在初诊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mRNA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9
作者 杨露露 赵冉冉 +5 位作者 蒋若雨 刘红 周士源 顾斌 吴小津 吴德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53-660,共8页
目的:探讨WTAP基因在初诊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初诊非M3类型的AML患者的骨髓样本74例,以正常供体骨髓样本19例作为对照组。应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骨髓细胞中WTAP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并分... 目的:探讨WTAP基因在初诊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初诊非M3类型的AML患者的骨髓样本74例,以正常供体骨髓样本19例作为对照组。应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骨髓细胞中WTAP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并分析WTAP基因mRNA表达水平与患者疾病亚型、初诊时临床特征和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非M3型的AML组WTAP 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按照法、美、英协作组(FAB)分型,各亚型间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非M3型AML患者中,FLT3-ITD基因突变阳性组的WTAP mRNA表达水平较阴性组显著升高(P=0.016),而CEBPα基因突变阳性组的WTAP mRNA表达水平较阴性组显著降低(P=0.016)。WTAP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与WT1表达量呈正相关(r=0.6866,P<0.01)。WTAP mRNA表达水平与患者年龄、性别、初诊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水平、血小板计数、骨髓原始幼稚细胞比例、染色体核型、是否合并融合基因和NPM1、DNMT3A、ASXL1、NRAS、TET2等5种基因突变状态等临床及生物学预后因素之间无明显相关性(均P>0.05)。WTAP表达水平差异对患者首次治疗能否达到完全缓解无影响,初诊时WTAP表达水平对患者总生存期无影响。结论:WTAP高表达于所有非M3型的AML患者中。WTAP高表达与WT1表达具有相关性,在FLT3-ITD基因突变阳性组表达明显增高,CEBPα基因突变阳性组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WTAP 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临床预后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fh细胞和B细胞在人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中的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3
20
作者 吕康康 徐蜜蜜 +7 位作者 杜园园 何雪峰 陈峰 马骁 韩悦 吴德沛 刘跃均 徐明珠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93-599,共7页
目的:探寻循环滤泡辅助性T细胞(cTfh)、滤泡外辅助性T细胞和B细胞及其亚群在移植后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中的作用。方法:采集2016-2019年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64例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合并发生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目的:探寻循环滤泡辅助性T细胞(cTfh)、滤泡外辅助性T细胞和B细胞及其亚群在移植后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中的作用。方法:采集2016-2019年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64例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合并发生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患者的外周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滤泡辅助性T细胞、滤泡外辅助性T细胞和B细胞及其亚群的比例。采用健康供体作为对照。利用Students’T检验法比较两组间各细胞亚群的百分比。结果:与健康供体相比,cGVHD患者外周血中循环滤泡辅助性T细胞(cTfh,CD4^(+)CXCR5^(+))百分比显著降低(0.53%±0.10%vs3.91%±0.60%,P<0.001)。在cGVHD患者和健康供体外周血中均检测到的滤泡外辅助性T细胞(CD44^(hi)CD62L^(lo)PSGL-1^(lo)CD4^(+)),且该细胞在cGVHD患者中表达明显升高(8.86%±0.45%vs 5.38%±0.7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3)。cGVHD患者的B细胞亚群发现显著性改变,两种经历抗原刺激的CD27^(+)B细胞;pre-GC B细胞(CD19^(+)IgD^(+)CD38^(hi)CD27^(+))和浆母细胞/浆细胞(PB/PC,CD19^(+)IgD-CD38^(hi)CD27^(+))的百分比分别为20.91%±2.70%和41.05%±5.00%,较健康供体显著升高(P=0.005,P=0.014)。cGVHD患者未受到抗原刺激的CD27-B细胞则明显降低,其中以初始B细胞(CD19^(+)IgD^(+)CD38^(lo)CD27-)百分比(12.59%±2.63%)降低显著(P=0.025)。cGVHD患者滤泡外辅助性T细胞百分比与PB/PC百分比呈正相关(r=0.43)。结论:较正常人相比,移植后发生cGVHD患者的外周血中cTfh细胞、滤泡外辅助性T细胞和B细胞亚群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滤泡辅助性T细胞 滤泡外辅助性T细胞 B细胞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