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腺原发性黏液性囊腺癌1例病理特征并文献复习
1
作者 刘丹 顾学文 +5 位作者 王媛媛 田秀春 王翠梅 徐清 汪成成 肖芹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333-1336,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原发性黏液性囊腺癌(mucinous cystadenocarcinoma,MCA)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分子遗传学特征及其预后。方法收集1例乳腺原发性MCA临床资料,采用HE、免疫组化EnVision法染色和Illumina肿瘤高通量测序检测,观察组织学... 目的探讨乳腺原发性黏液性囊腺癌(mucinous cystadenocarcinoma,MCA)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分子遗传学特征及其预后。方法收集1例乳腺原发性MCA临床资料,采用HE、免疫组化EnVision法染色和Illumina肿瘤高通量测序检测,观察组织学形态、临床病理特征和基因测序结果。结果肿瘤剖开可见囊腔形成,切面半透明状、有光泽,灶区呈黏冻样;囊腔内衬胞质富含黏液的高柱状细胞,瘤细胞中-重度异型性,囊腔内含丰富黏液。免疫表型:肿瘤细胞CK7、E-cadherin弥漫阳性,TRPS1呈高表达,CK5/6呈局灶阳性,Ki67增殖指数约30%,ER、PR和HER2均阴性。Illumina肿瘤高通量测序PIK3CA基因存在点突变,exon10的碱基发生c.1633G>A变异,exon8的碱基发生c.1357G>A变异;TP53基因存在点突变,exon7的碱基发生c.731G>A变异。患者随访30个月,无复发、转移。结论乳腺原发性MCA临床罕见,大部分为三阴型乳腺癌,但预后良好;高通量NGS技术基因突变检测提示PI3K/AKT/mTOR信号通路过度激活与TP53抑癌基因突变可能在肿瘤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黏液性囊腺癌 突变 PIK3CA TP5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酸性空泡状肾肿瘤2例临床病理分析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2
作者 董双双 田秀春 +4 位作者 蒋记心 王翠梅 徐清 顾学文 肖芹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92-1094,1098,共4页
目的探讨嗜酸性空泡状肾肿瘤(eosinophilic vacuolated tumor of the kidney,EV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和分子遗传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EVT的临床病理资料,行免疫组化EnVision法染色、高通量DNA测序及随访,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患... 目的探讨嗜酸性空泡状肾肿瘤(eosinophilic vacuolated tumor of the kidney,EV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和分子遗传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EVT的临床病理资料,行免疫组化EnVision法染色、高通量DNA测序及随访,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分别为60岁和79岁。肿块最大径分别为3.5 cm和5.5 cm。肿瘤边界清楚、无包膜,呈实性生长,切面呈棕褐色及红褐色。镜下见肿瘤细胞呈器官样、巢状分布,局灶可见管囊状区域。肿瘤细胞胞质丰富、嗜酸性,部分胞质内见大小不一的空泡。肿瘤细胞核明显,呈圆形、卵圆形,部分细胞可见大核仁。肿瘤内及周围见厚壁血管。免疫表型:2例肿瘤细胞CD117均弥漫阳性,RCC、TFE3、CK7和vimentin均阴性,CD10均灶区阳性,1例CKpan和SDHB弥漫阳性,而Ki67增殖指数<1%,另1例EMA、E-cadherin和PAX8阳性,而CA-9阴性。高通量DNA测序证实1例存在PTEN基因突变。平均随访7个月,患者无瘤生存。结论EVT是一种罕见的嗜酸细胞性肾肿瘤,具有独特的形态学、免疫表型和分子学特征,生物学行为惰性,识别这种新的罕见的具有独特特征的实体肿瘤将更好的分类肾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嗜酸性 空泡状 临床病理学特征 分子生物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浸润性乳腺癌中Hepsin和c-Met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 被引量:6
3
作者 肖芹 范钦和 顾学文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7-39,共3页
目的探讨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Hepsin和c-Met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PV-6000方法检测106例浸润性乳腺癌中Hepsin和c-Met的表达。结果106例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Hepsin的阳性表达率为66.0%,c-Met的阳性表达率为58.5%,Hepsin... 目的探讨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Hepsin和c-Met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PV-6000方法检测106例浸润性乳腺癌中Hepsin和c-Met的表达。结果106例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Hepsin的阳性表达率为66.0%,c-Met的阳性表达率为58.5%,Hepsin与c-Met的表达呈正相关(rs=0.192,P<0.05);Hepsin和c-Met的表达与浸润性乳腺癌的病理分级呈正相关(rs=0.31,P<0.01;rs=0.245,P<0.01),与淋巴结转移亦呈正相关(rs=0.29,P<0.01;rs=0.26,P<0.01)。结论Hepsin和c-Met与提示浸润性乳腺癌的不良预后因素有关,可作为预测浸润性乳腺癌预后的参考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HEPSIN c—Met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颗粒细胞瘤3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子兰 顾学文 +1 位作者 肖芹 王翠梅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2期1112-1112,共1页
患者男性,66岁,发现食管隆起性病变2个月余入院,患者2个月余前查胃镜示中度慢性浅表性胃炎,食管小隆起,现复查胃镜:距门齿36cm见0.5cm×0.5cm黏膜下隆起,表面黏膜光滑,行内镜切除并送病理检查。患者女性,59岁,发现食管... 患者男性,66岁,发现食管隆起性病变2个月余入院,患者2个月余前查胃镜示中度慢性浅表性胃炎,食管小隆起,现复查胃镜:距门齿36cm见0.5cm×0.5cm黏膜下隆起,表面黏膜光滑,行内镜切除并送病理检查。患者女性,59岁,发现食管隆起1天入院,患者中上腹部不适查胃镜提示食管距门齿约30cm可见一处小隆起,约0.7cm×0.8cm,表面光滑,行内镜切除并送病理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细胞瘤 免疫组化 鉴别诊断 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坏死因子样弱凋亡诱导因子在关节松动假体周围界膜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7
5
作者 张志强 方永超 +4 位作者 曹丽 王强 袁涛 王北岳 赵建宁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66-169,共4页
目的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松动一直是关节外科的难题。文中通过探讨肿瘤坏死因子样弱凋亡诱导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like weak inducer of apoptosis,TWEAK)在松动假体周围界膜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进一步了解假体松动的发生机制。... 目的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松动一直是关节外科的难题。文中通过探讨肿瘤坏死因子样弱凋亡诱导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like weak inducer of apoptosis,TWEAK)在松动假体周围界膜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进一步了解假体松动的发生机制。方法收集7例髋关节翻修的界膜组织标本为界膜组,同时收集7例因股骨颈骨折行关节置换的髋关节滑膜组织标本为骨折滑膜组,7例因骨性关节炎行关节置换的髋关节滑膜组织标本为关节炎滑膜组。通过形态学观察并采用逆转录PCR(reverse transcription-PCR,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TWEAK mRNA及TWEAK蛋白在标本中的表达。结果界膜组HE染色可见细胞增生明显并伴有局灶性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免疫组化染色见大量TWEAK染色阳性细胞。RT-PCR检测TWEAK mRNA的表达:骨折滑膜组为0.216±0.016,关节炎滑膜组为0.318±0.021,界膜组为0.437±0.008;Western blot检测TWEAK蛋白的表达:骨折滑膜组为0.298±0.014,关节炎滑膜组为0.537±0.033,界膜组为0.715±0.062;TWEAK mRNA和TWEAK蛋白表达,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WEAK可能是炎性骨溶解的启动因素之一,进一步探索TWEAK在骨溶解中的作用机制,对临床防治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样弱凋亡诱导因子 骨溶解 炎性因子 界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肠癌组织中MICA和ADAM10的表达及其相关性 被引量:3
6
作者 刘丹 田秀春 +2 位作者 肖芹 王翠梅 顾学文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52-654,共3页
目的研究MHC I类相关分子A(MHC classⅠchain-related A,MICA)及ADAM10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学参数之间的关系,并探讨两者的相关性,为结肠癌细胞表面MICA蛋白脱落机制的研究提供组织学依据。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采用SP... 目的研究MHC I类相关分子A(MHC classⅠchain-related A,MICA)及ADAM10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学参数之间的关系,并探讨两者的相关性,为结肠癌细胞表面MICA蛋白脱落机制的研究提供组织学依据。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采用SP法检测有完整资料的90例结肠癌组织及30例癌旁组织中MICA和ADAM10的表达差异。结果在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MICA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7.8%和7.1%,ADAM10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2.2%和20%,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并且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MICA与ADAM10表达呈负相关性(r=-0.258,P<0.05)。结论 MICA的表达降低与AD-AM10的表达升高,可能共同参与了肿瘤的免疫逃逸及肿瘤的转移;且ADAM10在膜型MICA的脱落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MHCI类相关分子A ADAM10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皮样胶质母细胞瘤1例 被引量:4
7
作者 张子兰 顾学文 +2 位作者 肖芹 刘丹 徐清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04-705,共2页
患儿男性,12岁。反复头痛2个月余,加重3周伴呕吐入院。头颅MRI示右侧侧脑室三角区胶质肿瘤(图1)。镜下行肿瘤分块切除术,肿瘤血供异常丰富,共切除肿瘤大小5cm×5cm×5cm。
关键词 胶质母细胞瘤 上皮样 鉴别诊断 病例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部异位错构瘤性胸腺瘤1例 被引量:3
8
作者 张荣君 章佳新 +3 位作者 石静 刘利 顾学文 曹丽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29-230,共2页
患者女性,61岁。因发现左侧颈前下部肿块3年入院,发病以来肿块无明显变化,既往体健,无恶性肿瘤及相关疾病家族史。专科体检:气管居中,颈前下部稍偏左侧可扪及-4cm×3cm大小肿块,不随吞咽移动,质软,边界尚清,活动度可,无... 患者女性,61岁。因发现左侧颈前下部肿块3年入院,发病以来肿块无明显变化,既往体健,无恶性肿瘤及相关疾病家族史。专科体检:气管居中,颈前下部稍偏左侧可扪及-4cm×3cm大小肿块,不随吞咽移动,质软,边界尚清,活动度可,无压痛及压迫感,表面皮肤颜色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瘤 异位 错构瘤 病例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脏黏膜相关淋巴瘤2例报道并文献回顾 被引量:2
9
作者 田秀春 邱梁 +1 位作者 张炜明 李百周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7期539-541,共3页
背景与目的:原发肾脏的黏膜相关组织淋巴瘤十分罕见,目前世界报道不足50例。本文介绍2例肾脏黏膜相关淋巴瘤的形态学特点和免疫表型特征,旨在使临床和病理对这种低度恶性的B细胞肿瘤的特点有所了解。方法:收集病史资料,形态学评价根据H... 背景与目的:原发肾脏的黏膜相关组织淋巴瘤十分罕见,目前世界报道不足50例。本文介绍2例肾脏黏膜相关淋巴瘤的形态学特点和免疫表型特征,旨在使临床和病理对这种低度恶性的B细胞肿瘤的特点有所了解。方法:收集病史资料,形态学评价根据HE切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细胞的表型,使用的抗体包括CD20、CD79、CD5、CD10、CD43、CD23、BCL10和Cyc linD1。结果:2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分别为48岁和55岁,临床上均有慢性肾盂肾炎病史。B超和CT检查发现肾脏肿块,行全肾切除。大体检查可见肿块位于肾髓质,呈境界不清的暗红色;镜检见肾盂至肾实质弥漫淋巴样细胞浸润,以小淋巴细胞、中心细胞样细胞、淋巴浆细胞和浆细胞浸润为主,可见肿瘤细胞浸润肾小管和肾球囊形成淋巴上皮病变和反应性淋巴滤泡,但没有显著滤泡殖入;免疫组化显示增生细胞以B淋巴细胞为主,散在分布反应性T细胞,肿瘤细胞CD20、CD79 a阳性,CD43弱阳性,CD5、CD10、BCL10、CD23和Cyc linD1均为阴性。结论:原发肾脏黏膜相关淋巴瘤临床极为罕见,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与肾细胞癌不易鉴别,但组织学特点符合经典黏膜相关淋巴瘤的所有特征,免疫表型有助于病理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肾脏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底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1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子兰 顾学文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11期1106-1106,共1页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FT)是一种间叶性肿瘤,性质可能为纤维母细胞性,好发于胸膜间皮,但除胸膜外SFT同样可发生于躯体其他无间皮的部位,发生在口腔的SFT非常罕见,现将我科一病例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FT)是一种间叶性肿瘤,性质可能为纤维母细胞性,好发于胸膜间皮,但除胸膜外SFT同样可发生于躯体其他无间皮的部位,发生在口腔的SFT非常罕见,现将我科一病例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48岁,20d前无意中发现右颌下肿块,约蚕豆大小,无疼痛及麻木感,近一段时间因肿块明显增大就诊。MRI:右口底沿舌下腺、颌下腺走行区异常信号,肿瘤性病变不排除,诊断:右颌下区及口底肿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底 胸膜外 间叶性肿瘤 肿瘤性病变 间皮 纤维母细胞 fibrous 核分裂像 走行区 颌下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膜瘤中GHR与SSTR1的表达及其意义
11
作者 肖芹 顾学文 +1 位作者 田秀春 王翠梅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880-883,共4页
目的探讨生长激素受体(growth hormone receptor,GHR)和生长抑素受体1(somatostatin receptor 1,SSTR1)在脑膜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PV-6000法检测14例正常脑组织、107例脑膜瘤组织中GHR和SSTR1的免疫表达。结果... 目的探讨生长激素受体(growth hormone receptor,GHR)和生长抑素受体1(somatostatin receptor 1,SSTR1)在脑膜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PV-6000法检测14例正常脑组织、107例脑膜瘤组织中GHR和SSTR1的免疫表达。结果 14例正常脑组织中有5例表达GHR、4例表达SSTR1,阳性率分别为35.7%、28.6%,107例脑膜瘤组织中有75例表达GHR,有70例表达SSTR1,阳性率分别为70.0%、65.4%。GHR、SSTR1在正常脑组织与脑膜瘤中的表达及在脑膜瘤不同的病理分型中的表达有差异(P<0.05);脑膜瘤组织中GHR与SSTR1的表达呈正相关性(P<0.01)。结论 GHR与SSTR1在脑膜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瘤 生长激素受体 生长抑素受体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组织中第Ⅷ因子相关抗原和组织蛋白酶D与癌转移及预后的关系
12
作者 陶小钰 顾学文 崔飞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9年第4期312-314,共3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第Ⅷ因子相关抗原和组织蛋白酶D在其转移、预后中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33例乳腺癌进行第Ⅷ因子相关抗原(F8)和组织蛋白酶D(Cath-D)染色。结果33例乳腺癌微血管F8染色均阳性(10...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第Ⅷ因子相关抗原和组织蛋白酶D在其转移、预后中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33例乳腺癌进行第Ⅷ因子相关抗原(F8)和组织蛋白酶D(Cath-D)染色。结果33例乳腺癌微血管F8染色均阳性(100%)。癌组织内染色阳性在70%以上者7例(21.21%),癌周组织阳性在70%以上者25例(71.67%),两者有明显差异(P<0.01)。F8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P<0.01)。33例乳腺癌Cath-D阳性者30例,占90.09%。结论F8、Cath-D免疫组化染色对判断乳腺癌转移、预后有着重要意义。两项同时检测可起互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F8 相关抗原 组织蛋白酶D 肿瘤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