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3年3月江苏省禽流感职业暴露人群H5N1抗体水平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秦圆方 许可 +8 位作者 祁贤 邓斐 余慧燕 田华 付建光 李志锋 王慎骄 单军 汤奋扬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39-843,共5页
目的:调查H7N9流行初始江苏省职业暴露人群H5N1禽流感抗体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分别使用香港株、广东株与安徽株抗原,用血清凝集抑制法(hemagglutination inhibition,HI)测定血清样本抗体滴度,计算几何平均滴度(geometric mean titer... 目的:调查H7N9流行初始江苏省职业暴露人群H5N1禽流感抗体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分别使用香港株、广东株与安徽株抗原,用血清凝集抑制法(hemagglutination inhibition,HI)测定血清样本抗体滴度,计算几何平均滴度(geometric mean titer,GMT),统计分析影响抗体水平的因素。结果:检测职业暴露人群血清标本416份,性别与抗原株对职业暴露人群抗体滴度有显著影响。结论:江苏省职业暴露人群H5N1禽流感抗体滴度普遍较低。男性抗体滴度低于女性,广东株抗原与禽流感病毒现有流行株较为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流感病毒 职业暴露人群 血清凝集抑制试验 流行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2年江苏部分地区动物中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携带状况调查 被引量:3
2
作者 彭海燕 崔岚 +7 位作者 崔仑标 胡建利 鲍倡俊 李燕 焦永军 卞倩 史智扬 周明浩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35-238,共4页
目的了解江苏部分地区动物中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FTSV)携带状况,探讨其可能的传播媒介和自然宿主。方法 2012年3月-12月在江苏省发现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的7个市/县,采集鼠、牛、羊、刺猬、鸟类和蜱等动物标本,提取... 目的了解江苏部分地区动物中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FTSV)携带状况,探讨其可能的传播媒介和自然宿主。方法 2012年3月-12月在江苏省发现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的7个市/县,采集鼠、牛、羊、刺猬、鸟类和蜱等动物标本,提取总核酸后,应用实时荧光RT-PCR法对标本进行布尼亚病毒S基因核酸的检测,阳性标本采用Vero细胞进行病毒分离。结果采集761只(管)动物,43只(管)检出SFTSV核酸阳性,阳性率为5.65%。采集3 728份标本,阳性49份,阳性率为1.31%。鼠的病毒携带率最高(6.84%),蜱标本阳性率最高(4.94%)。除蜱标本外的3 647份标本中检出阳性45份,阳性率为1.23%,不同器官阳性率分别为淋巴结(50.00%)、血清(2.34%)、脾(1.64%)、心(1.64%)、肝(1.28%)、肺(1.09%)、脑(0.94%)、肾(0.73%)、血块(0.41%)。5月标本阳性率最高(4.01%)。从1份羊血清及其体表1份蜱标本中各分离出1株SFTSV病毒。结论鼠、牛、羊和蜱均可携带SFTSV,可能是其自然宿主或传播媒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FTSV) 实时荧光RT-PCR 宿主 媒介 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NASBA技术的新型快速肠道病毒检测方法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唐震 李显 +2 位作者 郭喜玲 吴涛 史智扬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729-1731,1759,共4页
目的:基于核酸等温扩增技术(nucleic acid sequence-based amplification,NASBA)荧光分子信标探针检测技术,进行肠道病毒的快速检测与辅助诊断。方法:根据Genebank上肠道病毒5′端非编码区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与捕获探针,应用纳米技术... 目的:基于核酸等温扩增技术(nucleic acid sequence-based amplification,NASBA)荧光分子信标探针检测技术,进行肠道病毒的快速检测与辅助诊断。方法:根据Genebank上肠道病毒5′端非编码区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与捕获探针,应用纳米技术对商品化磁珠进行偶联,NASBA方法进行扩增,NucliSens读数仪检测,荧光定量RT-PCR方法进行验证,同时验证NASBA方法的特异性、灵敏度和重复性。结果:该方法对肠道病毒具有高度特异性,与RSV等呼吸道相关病毒均无交叉反应,反应体系具有很高的稳定性。结论:本研究应用的肠道病毒NASBA检测方法特异、灵敏、快速简便,适用于肠道病毒的日常监测和爆发疫情的应急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SBA 磁珠 捕获探针 肠道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5N1型禽流感病毒广谱中和单克隆抗体的筛选及其中和机制初步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张晓 曾晓燕 +4 位作者 刘哲 金秋 徐言 冯振卿 焦永军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19-527,共9页
利用杆状病毒-昆虫细胞表达H5N1型禽流感病毒的血凝素蛋白(HA),纯化后的重组蛋白HA免疫小鼠并制备杂交瘤单克隆抗体,用H5N1型禽流感病毒的全病毒进行筛选,成功地获得了抗H5N1型禽流感病毒血凝素蛋白HA的单抗.MDCK细胞微量中和试验表明,... 利用杆状病毒-昆虫细胞表达H5N1型禽流感病毒的血凝素蛋白(HA),纯化后的重组蛋白HA免疫小鼠并制备杂交瘤单克隆抗体,用H5N1型禽流感病毒的全病毒进行筛选,成功地获得了抗H5N1型禽流感病毒血凝素蛋白HA的单抗.MDCK细胞微量中和试验表明,单抗8G10D7可对clade2和clade9的H5N1型禽流感病毒起中和作用.Western-blot及血凝抑制实验进一步证明了该单抗的结合位点位于HA蛋白的HA1亚基上.鸡胚感染病毒预防试验结果表明,8G10D7对禽来源的和人来源的H5N1型禽流感病毒均可达到100%的保护率;在治疗试验组中,8G10D7对禽来源的病毒感染具有较高的保护率,可达100%,对人来源的H5N1型禽流感病毒最高也可达87.5%的保护率.该抗体的获得不仅为H5N1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预防和治疗带来了希望,同时其中和位点的发现也为以后亚单位疫苗的研制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5N1型禽流感病毒 杆状病毒.昆虫细胞表达系统 单克隆抗体 微量中和 半数细胞培养物感染量 血凝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克隆抗体S2C4对2型志贺毒素及其亚型毒性的中和作用(英文) 被引量:3
5
作者 焦永军 曾晓燕 +3 位作者 郭喜玲 史智扬 冯振卿 汪华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36-742,共7页
纯化的2型志贺毒素(Shiga toxin2,Stx2)经福尔马林脱毒后免疫BALB/c小鼠制备Stx2单克隆抗体,用体外中和试验对具有中和活性的阳性抗体克隆进行初筛,对所获得的中和抗体的重、轻链同种型及结合特异性进行鉴定,其中和保护作用通过体内、... 纯化的2型志贺毒素(Shiga toxin2,Stx2)经福尔马林脱毒后免疫BALB/c小鼠制备Stx2单克隆抗体,用体外中和试验对具有中和活性的阳性抗体克隆进行初筛,对所获得的中和抗体的重、轻链同种型及结合特异性进行鉴定,其中和保护作用通过体内、体外中和试验加以验证,最后,中和抗体对Stx2亚型Stx2c和Stx2vha的中和谱用体内中和试验验证.结果显示,12株抗Stx2的阳性抗体克隆中,只有1株具有中和活性,命名为S2C4,其重、轻链同种型为G1/κ,其靶分子为Stx2的A亚单位,与Stx2的B亚单位或Stx1不结合.在体外中和试验中S2C4可有效中和Stx2对Vero细胞的杀伤作用,同样,S2C4可中和致死量的Stx2及其亚型Stx2c和Stx2vha对小鼠的毒性作用.该抗体有望成为治疗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感染的候选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克隆抗体S2C4 2型志贺毒素 中和作用 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通量测序H7N9禽流感病毒基因组模板制备方法的优化及应用 被引量:4
6
作者 赵康辰 郭喜玲 +9 位作者 祁贤 葛以跃 朱政 陈银 樊欢 朱叶飞 史智扬 汪华 崔仑标 周明浩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002-1006,共5页
目的:建立一种较优的高通量测序H7N9禽流感病毒基因组模板制备方法,用于H7N9禽流感病毒基因组监测。方法:分别以6碱基随机引物反转录生成单链cDNA,合成双链cDNA;流感病毒通用反转录引物U12反转录生成单链cDNA,6碱基随机引物合成双链cDNA... 目的:建立一种较优的高通量测序H7N9禽流感病毒基因组模板制备方法,用于H7N9禽流感病毒基因组监测。方法:分别以6碱基随机引物反转录生成单链cDNA,合成双链cDNA;流感病毒通用反转录引物U12反转录生成单链cDNA,6碱基随机引物合成双链cDNA;U12引物反转录生成单链cDNA,通用流感病毒全基因扩增引物混合物生成双链cDNA制备高通量测序模板、构建测序文库、测序并分析数据,比较3种方法对高通量测序效率的影响,并与传统Sanger测序方法比较其测序的准确性,选择其中较优的方法用于高通量测序。结果:以U12引物反转录cDNA,通用流感病毒全基因扩增引物混合物生成双链cDNA制备的高通量测序模板,在测序族生成数、覆盖率、单核苷酸多态性及读长等方面均优于另外两种方法。结论:本研究建立的H7N9禽流感病毒基因组模板制备方法用于高通量测序具有准确性高,周期短,成本相对较低,可同时检测多个样本等特点,可用于大规模H7N9禽流感病毒基因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流感病毒 H7N9 模板制备 高通量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源天然Fab噬菌体抗体库的构建及抗c-Met抗体的筛选、鉴定 被引量:4
7
作者 万佳艺 孙慧 +4 位作者 焦永军 朱晓娟 朱进 刘政 冯振卿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97-701,共5页
目的:构建大容量人源天然Fab噬菌体抗体库,筛选抗c-Met特异性抗体并进行初步鉴定。方法:采集20位健康成人的骨髓淋巴细胞,用PCR扩增人Fab片断抗体基因,插入载体pComb3XSS内,构建人源天然Fab抗体库。以固相化的抗原对抗体库进行6轮筛选后... 目的:构建大容量人源天然Fab噬菌体抗体库,筛选抗c-Met特异性抗体并进行初步鉴定。方法:采集20位健康成人的骨髓淋巴细胞,用PCR扩增人Fab片断抗体基因,插入载体pComb3XSS内,构建人源天然Fab抗体库。以固相化的抗原对抗体库进行6轮筛选后,随机挑选60个克隆用Phage ELISA、BstOⅠ酶切片断分析进行检测,阳性克隆作可溶性表达和鉴定。结果:构建的Fab噬菌体抗体库的库容为1.2×109,从中筛选到1株与c-Met特异性结合的人源抗体克隆,命名为AM2-26。DNA序列分析证明为人免疫球蛋白可变区基因,Western blot证实为人源抗c-Met Fab抗体片段,ELISA特异性鉴定阳性。结论:构建了大容量人源天然Fab抗体库,从中获得1株抗c-Met人源Fab抗体片段,有望为抗肿瘤药物的研制提供新的候选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ET 噬菌体抗体库 FAB片段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病毒介导的H7N9禽流感病毒血凝素基因快速真核表达系统的建立 被引量:1
8
作者 张黎 彭海燕 +6 位作者 周明浩 余慧燕 曾晓燕 祁贤 崔仑标 焦永军 史智扬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30-634,共5页
目的利用慢病毒载体构建新型H7N9禽流感病毒血凝素(HA)基因的快速真核表达体系,在人胚肾细胞(HEK293T)中表达并进行功能鉴定。方法提取H7N9禽流感病毒基因组RNA,采用反转录PCR技术扩增HA读码框全长基因,将HA基因连接pMD18-T载体构建pMD1... 目的利用慢病毒载体构建新型H7N9禽流感病毒血凝素(HA)基因的快速真核表达体系,在人胚肾细胞(HEK293T)中表达并进行功能鉴定。方法提取H7N9禽流感病毒基因组RNA,采用反转录PCR技术扩增HA读码框全长基因,将HA基因连接pMD18-T载体构建pMD18-T-HA重组载体。设计含Kozak序列的引物从pMD18-T-HA质粒中扩增出平末端HA基因,采用Topo克隆构建表达载体pLenti-HA-V5。将表达载体转染HEK293T细胞,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法(IFA)和Western blot法鉴定HA蛋白的表达,通过血凝实验鉴定重组蛋白的生物学活性。结果经反转录PCR获得1 683 bp的HA全长基因,完成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并表达出相对分子质量(Mr)为70 000的重组蛋白。IFA和Western blot法结果显示该蛋白与阳性血清具有良好的免疫反应,同时血凝实验证实其具有血凝活性。结论成功利用慢病毒载体建立了HA蛋白的快速真核表达系统,为研制H7N9病毒亚单位疫苗、中和表位研究、假病毒包装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7N9禽流感病毒 血凝素基因 慢病毒载体 真核表达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HBsAg人源抗体Fab片段原核表达的优化
9
作者 焦永军 曾晓燕 +5 位作者 史智扬 汪华 崔仑标 龚希萍 薛蓉 周镇先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47-149,共3页
目的:优化抗HBsAg人源抗体片段hFabHB1在大肠杆菌中功能性表达的条件。方法:通过测定宿主菌培养物A600值观察10g/L的葡萄糖对宿主菌生长的影响;比较诱导前是否更换培养液的2种不同条件hFabHB1的表达产量;比较在37℃和25℃2种诱导温度下... 目的:优化抗HBsAg人源抗体片段hFabHB1在大肠杆菌中功能性表达的条件。方法:通过测定宿主菌培养物A600值观察10g/L的葡萄糖对宿主菌生长的影响;比较诱导前是否更换培养液的2种不同条件hFabHB1的表达产量;比较在37℃和25℃2种诱导温度下功能性hFabHB1分子的表达量以及Fd和轻链表达的平衡性。大量表达的功能性hFab-HB1分子经亲和层析纯化后,用ELISA鉴定其生物活性。结果:在培养液中加入10g/L的葡萄糖可有效抑制重组蛋白的本底表达,增加宿主菌的生长速度;在加入IPTG诱导前更换培养液可明显提高hFabHB1的表达产量;25℃的诱导温度比37℃能表达更多的功能性Fab分子,并且Fd和轻链表达量也更趋于平衡。经亲和层析纯化的hFabHB1分子可与HBsAg特异性结合。结论:实验结果为在原核系统中大量表达该抗体片段提供了技术储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HBsAg人源抗体 hFabHB1 原核表达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