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0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苏省近岸海域鳗苗网兼捕对渔业资源损害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张虎 黄昕 +6 位作者 胡海生 贲成恺 吉红九 于雯雯 袁健美 汤晓鸿 高继先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9-125,共7页
为了探明江苏省近岸海域鳗苗定置网兼捕对早期渔业资源的损害,于2016年2—5月,在东台、如东、启东和海门4个监测区域采用鳗苗定置网取样调查方法,进行了鳗苗网兼捕对渔业资源损害性研究。结果表明:144网次调查共捕获游泳生物幼体14 861... 为了探明江苏省近岸海域鳗苗定置网兼捕对早期渔业资源的损害,于2016年2—5月,在东台、如东、启东和海门4个监测区域采用鳗苗定置网取样调查方法,进行了鳗苗网兼捕对渔业资源损害性研究。结果表明:144网次调查共捕获游泳生物幼体14 861尾共75种,隶属64属45科18目,其中鱼类51种,隶属29科,甲壳类21种,隶属13科,头足类3种,隶属3科;优势种为细螯虾Leptochela gracilis、葛氏长臂虾Palaemon gravieri和日本鼓虾Alpheus japonicus;兼捕渔获物中经济种有34种,占全部种类的45.33%;各月和各区域之间,种类数差异不大,平均密度差异较大,月平均密度以5月份最多(146.27尾/网),2月份最少(46.38尾/网),各区域的平均密度以东台最高(205.85尾/网),海门最少(31.33尾/网);各地区的优势种存在一定的差异,东台的优势种为大银鱼Protosalanx hyalocranius,如东为葛氏长臂虾Palaemon gravieri,启东为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海门的为凤鲚Coilia mystus;计算鳗苗捕捞兼捕渔业资源损伤率为158.10,各月份中3月和5月的损伤率尤其高,各区域中如东和东台海域损伤率尤其高,根据鳗苗定置网兼捕幼体的经济损失额计算得到每捕获一条鳗苗损失幼体经济价值40.60元。研究表明,鳗苗定置网兼捕对江苏近岸海域的早期渔业资源造成了一定的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近岸海域 鳗苗网 早期渔业资源 损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禁捕前江苏海域刀鲚(Coilia nasus)时空分布及环境因子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子东 汤建华 +6 位作者 吴磊 闫欣 葛慧 施金金 王燕平 朱海晨 王储庆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41-450,共10页
为掌握江苏全海域刀鲚资源状况,为后期长江禁捕效果评估提供支撑资料,2017年5月、8月、11月与2018年2月在江苏海域(31°45′~35°00′N,119°30′~125°00′E)分别进行了4次渔业资源调查,并绘制了尾数资源密度与重量资... 为掌握江苏全海域刀鲚资源状况,为后期长江禁捕效果评估提供支撑资料,2017年5月、8月、11月与2018年2月在江苏海域(31°45′~35°00′N,119°30′~125°00′E)分别进行了4次渔业资源调查,并绘制了尾数资源密度与重量资源密度分布图,利用SPSS26软件对当年的刀鲚资源状况进行评估,积累长江禁渔前刀鲚鱼种系统数据。结果表明:(1)刀鲚除秋季(11月)与冬季(2月)存在部分群体分布于“机轮拖网渔业禁渔区线”(以下简称“禁渔区线”)外侧之外,其余时间均在江苏近岸海域(江苏境内“禁渔区线”到海岸线之间的水域)栖息洄游,江苏近岸海域是刀鲚主要栖息索饵水域;(2)春季(5月)影响江苏海域刀鲚分布的环境因子较多,主要有水温、盐度、溶氧、深度、透明度等,这可能与刀鲚正处于产卵旺期,对环境因子变化敏感有关;夏季(8月)影响江苏海域刀鲚分布的环境因子是透明度,此时刀鲚刚结束产卵不久,返回近海后急需补充能量,丰富的营养物质成为影响其分布的主要因素,此时为北半球夏季,江苏省境内60余条入海河流正值汛期,入海河水携带大量的营养物质,成为返海刀鲚优良的索饵场;秋季水温降低,刀鲚开始越冬洄游,水温成为影响刀鲚分布的重要因素;冬季,随着刀鲚性腺再次发育成熟,新一轮的生殖洄游开始,刀鲚栖息水层上升,水深成为影响冬季刀鲚分布的关键因素;(3)与长江禁捕后其他研究者在长江口收集到的刀鲚规格、全长-体重拟合方程综合对比,发现自“长江十年禁捕”逐步实施后,刀鲚种群渔获规格逐渐增大,全长、体重开始逐渐增长,长江刀鲚种群呈现资源恢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刀鲚 江苏海域 时空分布 环境因子 禁捕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微塑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杨国祥 沈卫新 +3 位作者 汤建华 吴磊 汤承诺 于雯雯 《水产养殖》 CAS 2024年第2期8-16,22,共10页
简述了海洋微塑料的来源及分布;介绍了海洋微塑料分析方法,包括海洋微塑料的提取方法和海洋微塑料的检测技术;分析了海洋微塑料的摄入和转移、生理毒性和复合毒性。提出,未来海洋微塑料相关研究重点,应对海域中微塑料来源、归宿和影响... 简述了海洋微塑料的来源及分布;介绍了海洋微塑料分析方法,包括海洋微塑料的提取方法和海洋微塑料的检测技术;分析了海洋微塑料的摄入和转移、生理毒性和复合毒性。提出,未来海洋微塑料相关研究重点,应对海域中微塑料来源、归宿和影响进行评估;研究建立海洋微塑料的检测技术和方法;评估微塑料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毒性效应,有助于认识微塑料污染对海洋生态系统影响和人类健康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微塑料 来源 分布 分析方法 毒性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统计数据的江苏省海洋捕捞量结构及投入要素变化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葛慧 施金金 +5 位作者 王储庆 王燕平 闫欣 吴磊 朱海晨 汤建华 《渔业信息与战略》 2022年第3期157-167,共11页
依据《中国渔业统计年鉴》中2010—2020年江苏省海洋捕捞相关生产数据,结合灰色关联理论,对江苏省“十二五”“十三五”时期海洋捕捞量结构和投入要素变化进行分析。研究结果为:(1)2010—2020年,江苏省海洋捕捞总产量呈下降趋势;(2)江... 依据《中国渔业统计年鉴》中2010—2020年江苏省海洋捕捞相关生产数据,结合灰色关联理论,对江苏省“十二五”“十三五”时期海洋捕捞量结构和投入要素变化进行分析。研究结果为:(1)2010—2020年,江苏省海洋捕捞总产量呈下降趋势;(2)江苏省海洋捕捞渔获物产量以鱼类和甲壳类为主;(3)江苏省海洋捕捞机动渔船和专业劳动力人口数量减少,海洋捕捞机动渔船总吨位整体趋于增长,主机功率则波动变化;(4)江苏省海洋捕捞产量与投入要素的关联度顺序为“海洋捕捞专业劳动力数量>海洋捕捞机动渔船主机总功率>海洋捕捞机动渔船数量>海洋捕捞机动渔船总吨位”。江苏省海洋发展空间有所缩减,海洋资源状况发展后劲不足,海洋渔业发展管控力度有所加强,海洋渔业发展存在挑战,“十四五”时期,江苏省需要不断规范海洋渔业行为,努力恢复渔业发展生态,实现海洋渔业转型升级,开创绿色向海经济新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省 海洋捕捞 投入要素 关联度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南部沿海养殖池塘水温时空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张志勇 张志伟 +3 位作者 张曹进 吴国均 陈玉生 刘海林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74-677,共4页
根据2008年4月至2009年3月逐月的水文实测资料,利用统计方法,详细分析了江苏南部沿海养殖池塘水温变化规律。(1)水温的季节变化分析表明:高温期出现在七月中下旬,最高水温为32℃,30℃以上高温持续15d;低温期出现在一月中下旬,最低水温为... 根据2008年4月至2009年3月逐月的水文实测资料,利用统计方法,详细分析了江苏南部沿海养殖池塘水温变化规律。(1)水温的季节变化分析表明:高温期出现在七月中下旬,最高水温为32℃,30℃以上高温持续15d;低温期出现在一月中下旬,最低水温为0.5℃,2℃以下低温持续15d。(2)池塘水温昼夜变化分析表明:夏季晴朗天气日温差较明显,每天最高温出现在16时前后,最低温出现在上午8时前后,冬季昼夜温差较小,但每日最高温、最低温出现时刻与夏季基本一致,均较最高、最低气温出现时刻滞后2~4h,水位越深,滞后时间越长。(3)水温垂直变化分析表明:不同水位温度月平均日振幅随深度增加而变小,即表层温度变化幅度较大,底层水温更趋于稳定。以上结果对该地区适合养殖品种的选择、养殖池塘的建设、不同季节水位调节等养殖生产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南部沿海 养殖池塘 水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近岸海域鮸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仲霞铭 汤建华 +4 位作者 张虎 钟非 钟俊生 吴磊 高银生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95-106,共12页
根据2006—2007年4个季度拖网专项调查数据,以鮸为目标种,以机轮底拖网禁渔区线内侧及毗邻海域为目标区域,对鮸资源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并探讨形成机制,结果表明:(1)江苏海域的鮸主要分布于34°00′N以南海域,主产卵区位于辐射沙... 根据2006—2007年4个季度拖网专项调查数据,以鮸为目标种,以机轮底拖网禁渔区线内侧及毗邻海域为目标区域,对鮸资源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并探讨形成机制,结果表明:(1)江苏海域的鮸主要分布于34°00′N以南海域,主产卵区位于辐射沙脊群海域及周边近岸海域,春季为主要产卵期;(2)江苏省中南部海域为鮸早期幼体的过渡性索饵场所,幼鱼群体随时间推移呈逐步分散趋势;(3)鮸在江苏海域的栖息时间为春、夏、秋3个季节,冬季呈零星分布;(4)海底地形地貌、潮汐和海流类型、辐射沙脊群等特征要素是影响区域生物生态的重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分布 形成机制 特征海域 江苏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南部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功能群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袁健美 张虎 +7 位作者 汤晓鸿 于雯雯 贲成恺 刘培廷 高继先 胡海生 肖悦悦 杨波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3-52,共10页
为更好了解江苏近岸海域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功能群,2014年5月、8月、10月和2015年3月在江苏南部潮间带5个断面15个站位开展了大型底栖动物调查,布设高潮区、中潮区和低潮区研究了该区域大型底栖动物功能群组成及时空变化。共采集潮间带... 为更好了解江苏近岸海域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功能群,2014年5月、8月、10月和2015年3月在江苏南部潮间带5个断面15个站位开展了大型底栖动物调查,布设高潮区、中潮区和低潮区研究了该区域大型底栖动物功能群组成及时空变化。共采集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64种,以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和甲壳动物为主。根据摄食功能将大型底栖动物分为肉食者、杂食者、浮游生物食者、碎屑食者和植食者5个功能群。各功能群物种数由高到低依次是肉食者、杂食者、浮游生物食者、碎屑食者和植食者。各功能群生物密度由高到低依次是浮游生物食者、肉食者、杂食者、碎屑食者和植食者。大型底栖动物平均密度在季节间和断面间的差异不显著(P> 0. 05),在潮区间的差异显著(P <0. 01)。浮游生物食者平均生物量明显高于其它功能摄食类群,为55. 23 g·m^(-2),占总生物量的83. 41%;其次是杂食者,平均生物量为4. 34 g·m^(-2);碎屑食者最低,平均生物量为0. 20 g·m-2。大型底栖动物平均生物量在季节间和断面间的差异不显著(P> 0. 05),在潮区间的差异显著(P <0. 01)。肉食者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均最高,其次是浮游生物食者。潮区分布上,3种多样性指数均是中潮区最高,高、低潮区较低。以上结果表明:浮游生物食者和肉食者是组成江苏近岸海域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主要功能群,各功能群中浮游生物食者的生物量占比远高于其它几个功能群,其中四角蛤蜊(Mactra veneriformis)和文蛤(Meretrix meretrix)平均生物量超过总生物量10%,分别为17%和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南部 潮间带 大型底栖动物 功能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鱼类种群划分的研究方法及其在小黄鱼上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0
8
作者 熊瑛 郑元甲 +4 位作者 汤建华 仲霞铭 杨健 崔正贺 吴磊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7-128,共12页
综述了标记重捕法、渔获量分析法、寄生虫标记法、形态表型量度特征法、分子生物学法、钙质结构元素指纹法等6种方法在海洋鱼类种群划分上的应用进展,并探讨了这些方法各自的可靠性和局限性。并以我国重要经济鱼类小黄鱼(Larimichthys p... 综述了标记重捕法、渔获量分析法、寄生虫标记法、形态表型量度特征法、分子生物学法、钙质结构元素指纹法等6种方法在海洋鱼类种群划分上的应用进展,并探讨了这些方法各自的可靠性和局限性。并以我国重要经济鱼类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为例,归纳了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应用上述方法开展小黄鱼种群研究的脉络,剖析了我国近海小黄鱼种群(特别是黄海南部种群)划分存在较大分歧的现状。通过比较分析各种方法的研究效果,指出基于钙质组织中元素指纹的方法在鱼类种群判别研究中将具有更大优势。最后,展望了海洋鱼类种群研究方向,以及在今后小黄鱼种群划分研究中上述方法的应用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群划分 研究方法 海洋鱼类 小黄鱼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水产用抗菌药物耐药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9
作者 乔毅 万夕和 沈辉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89-395,共7页
抗菌药物在我国水产养殖动物细菌病防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几年国内水产用抗菌药物耐药性问题日益突出。本文从耐药现状、研究方法、耐药基因等方面对我国水产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进行了综述,以期针对耐药近况为采取科学合理的用药提... 抗菌药物在我国水产养殖动物细菌病防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几年国内水产用抗菌药物耐药性问题日益突出。本文从耐药现状、研究方法、耐药基因等方面对我国水产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进行了综述,以期针对耐药近况为采取科学合理的用药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用抗菌药物 耐药性 耐药基因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南部池养脊尾白虾不同组织中重金属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凌云 王李宝 +2 位作者 万夕和 沈辉 黎慧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16-320,共5页
采用原子吸收法和原子荧光法检测和评价了江苏南部沿海池塘养殖的脊尾白虾内脏团、鳃、肌肉、外壳和足中As、Hg、Cd、Pb、Cu、Zn的含量。检测结果显示,脊尾白虾内脏团和鳃中重金属含量明显高于肌肉、外壳和足中,内脏团中重金属含量为0.0... 采用原子吸收法和原子荧光法检测和评价了江苏南部沿海池塘养殖的脊尾白虾内脏团、鳃、肌肉、外壳和足中As、Hg、Cd、Pb、Cu、Zn的含量。检测结果显示,脊尾白虾内脏团和鳃中重金属含量明显高于肌肉、外壳和足中,内脏团中重金属含量为0.0190mg/kg(Hg)~20.9mg/kg(Cu),鳃中含量为0.00636mg/kg(Hg)~26.4mg/kg(Zn);5种组织中Zn和Cu的含量较高,Hg的含量最低;肌肉占全虾的质量比近50%,所含各重金属质量占全虾质量百分含量最高。养殖脊尾白虾中不同组织各种重金属含量均低于国家标准,人体食用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尾白虾 重金属 组织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通市大型海洋排污海区潮间带底栖生物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虎 刘培廷 +1 位作者 汤建华 郭仲仁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409-412,共4页
2008年6月在即将建设的南通市大型海洋排污海区附近区域,设置3个断面进行潮间带底栖生物调查。调查结果表明,该海区共调查发现潮间带生物24种,种类组成以软体动物最高(占37.5%),环节动物次之(占33.3%)。优势种为:托氏虫昌螺、文蛤、四... 2008年6月在即将建设的南通市大型海洋排污海区附近区域,设置3个断面进行潮间带底栖生物调查。调查结果表明,该海区共调查发现潮间带生物24种,种类组成以软体动物最高(占37.5%),环节动物次之(占33.3%)。优势种为:托氏虫昌螺、文蛤、四角蛤蜊、彩虹明樱蛤和泥螺,这5个优势种均为软体动物。该区域潮间带生物的平均生物密度为203.73个/m2,平均生物量为72.42 g/m2,其中以软体动物的平均生物量和生物密度为最高(分别占89.22%和82.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通市 排污海区 潮间带 底栖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研究与应用进展 被引量:10
12
作者 陈校辉 钟立强 +3 位作者 王明华 秦钦 边文冀 蔡永祥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5-8,共4页
近年来发生的水产品安全事件,将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推上了风口浪尖,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有效的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对保障消费者权益、维护我国水产行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介绍了可追溯系统和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研究与... 近年来发生的水产品安全事件,将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推上了风口浪尖,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有效的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对保障消费者权益、维护我国水产行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介绍了可追溯系统和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研究与试点现状,讨论了我国建设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需要解决的问题,并提出了建议,以期为建设适合我国国情的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品 质量安全 追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角蛤蜊江苏群体线粒体COI基因片段序列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朱立静 陈淑吟 +2 位作者 许晓风 沈颂东 吉红九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3-35,97,共4页
以采自江苏南通(NT)和连云港(LYG)的四角蛤蜊(Mactra veneriform is)为研究对象,对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I(COI)基因序列片段进行扩增和序列测定,探讨COI作为四角蛤蜊DNA条形码的可行性,并分析四角蛤蜊江苏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 以采自江苏南通(NT)和连云港(LYG)的四角蛤蜊(Mactra veneriform is)为研究对象,对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I(COI)基因序列片段进行扩增和序列测定,探讨COI作为四角蛤蜊DNA条形码的可行性,并分析四角蛤蜊江苏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四角蛤蜊两群体49个序列中共检测到32个单倍型和50个变异位点;两群体单倍型多样性分别为0.978(NT)和0.897(LYG),平均核苷酸差异数分别为4.846(NT)和2.849(LYG),表明两群体均具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且NT群体比LYG群体更丰富。两群体间遗传距离为0.007,与中国蛤蜊间遗传距离为0.16,与形态学分类一致,COI基因作为四角蛤蜊DNA条形码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角蛤蜊 COI 遗传多样性 DNA条形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海岛潮间带底栖生物分布特征 被引量:8
14
作者 张虎 郭仲仁 刘培廷 《南方水产》 2010年第4期49-55,共7页
2007年春、秋2季对江苏北部的东西连岛、车牛山岛、达山岛及平山岛4个海岛设置9条断面进行潮间带底栖生物调查。共发现潮间带生物127种,种类组成以藻类居首位(占35.43%),其次为软体类(占28.35%),甲壳类居第三(占16.54%)。内湾海岛共发... 2007年春、秋2季对江苏北部的东西连岛、车牛山岛、达山岛及平山岛4个海岛设置9条断面进行潮间带底栖生物调查。共发现潮间带生物127种,种类组成以藻类居首位(占35.43%),其次为软体类(占28.35%),甲壳类居第三(占16.54%)。内湾海岛共发现56种,主要种类为软体类;外海海岛92种,主要种类为藻类。优势种主要有白条地藤壶(Chthamalus withersi)、厚壳贻贝(Mytilus coruscus)和褶牡蛎(Alectryonel-la plicatula)。该区域潮间带生物平均生物量4150.42g.m-2,以软体类最高(占81.93%)。平均生物密度17642ind.m-2,以甲壳类最高(占76.91%)。不同生境的生物量分布为外海>内湾;不同潮区的生物量分布为低潮区>中潮区>高潮区;季节分布为秋季>春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间带 底栖生物 生物量 生物密度 江苏省北部海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海域日本鳗鲡苗资源时空分布特征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虎 贲成恺 +5 位作者 吉红九 于雯雯 袁健美 胡海生 汤晓鸿 高继先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11-618,共8页
根据2012~2016年1~5月在东台、如东、启东和海门4个监测区域的捕获数量和渔获规格,研究了江苏海域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苗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2012~2016年,江苏海域鳗苗主汛期为2~4月,各区域监测船在主汛期的2~4月捕捞数... 根据2012~2016年1~5月在东台、如东、启东和海门4个监测区域的捕获数量和渔获规格,研究了江苏海域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苗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2012~2016年,江苏海域鳗苗主汛期为2~4月,各区域监测船在主汛期的2~4月捕捞数量占该年总捕捞数量的比例为61.96%~100.00%,平均为88.18%。东台、如东、启东三地鳗苗逐旬捕捞量分布形态5年均呈单峰型,而海门除2015年和2016年呈双峰型外,其余3年均为单峰型。单网月捕获数量均值最高的年份为2014年,最高的区域为海门,最高的月份为3月;最低的年份为2013年,最低的区域为如东,最低的月份为1月。白天苗量比夜间苗量高出约30%。江苏海域鳗苗全长平均为56.1 mm,体质量为95.14 mg。为实现江苏海域鳗苗资源可持续利用,建议将捕捞期调整为2~3月,在捕捞价值较低的1月以及处于鱼类繁殖季节的4~5月实施禁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鳗鲡 鳗苗 江苏海域 时空分布 捕捞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综合评价法研究江苏吕四渔场生态环境质量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绿叶 刘培廷 +1 位作者 陈玉生 汤建华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3-87,共5页
应用系列综合评价法对吕四渔场生态环境质量进行了试探性分析评价研究。NQI值法分析结果表明,吕四渔场持续处于富营养化状态或中营养化状态下。A值法分析结果表明,渔场有机污染处于轻度和中度污染状态;重金属评价结果表明,部分站位Cu、Z... 应用系列综合评价法对吕四渔场生态环境质量进行了试探性分析评价研究。NQI值法分析结果表明,吕四渔场持续处于富营养化状态或中营养化状态下。A值法分析结果表明,渔场有机污染处于轻度和中度污染状态;重金属评价结果表明,部分站位Cu、Zn和Hg处于污染状态,Pb、Cd和As在自然本底值范围内;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吕四渔场环境质量状况大部分时间处于较差状态。因此,其生态环境质量有待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评价法 生态环境质量 吕四渔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臭氧水处理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6
17
作者 陈淑吟 孙国铭 吉红九 《水产养殖》 CAS 2001年第2期28-30,共3页
实验检测了海水经臭氧处理后COD的变化:随时间的加长,海水的COD逐渐下降,从2.82mg/L降到0.8mg/L约20小时;不同臭氧浓度在海水中的衰减速度不同,且与海水质量有关,水质较好时,臭氧浓度减少速度相对较慢;用两组不同浓度的臭氧处... 实验检测了海水经臭氧处理后COD的变化:随时间的加长,海水的COD逐渐下降,从2.82mg/L降到0.8mg/L约20小时;不同臭氧浓度在海水中的衰减速度不同,且与海水质量有关,水质较好时,臭氧浓度减少速度相对较慢;用两组不同浓度的臭氧处理水培养三种甲壳类幼苗,对幼苗生长、变态有不同的影响,当[O3]=0.82mg/L时放入苗种培养,实验的第二、三组有70%的苗蜕皮、变态,当[O3]=0.47mg/L时放入苗种,则实验结果与对照组一样无变态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水处理 臭氧浓度 化学耗氧量 海水养殖 水质工程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正交试验的沉积物-水界面营养盐交换通量研究——以海州湾海洋牧场为例 被引量:8
18
作者 张硕 方鑫 +2 位作者 黄宏 张虎 张俊波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4266-4276,共11页
为了研究沉积物-水界面营养盐交换特性,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海州湾海洋牧场2016年5月3个站位沉积物-水界面营养盐交换通量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沉积物类型、温度、DO和pH值对沉积物-水界面营养盐交换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营养盐交换通... 为了研究沉积物-水界面营养盐交换特性,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海州湾海洋牧场2016年5月3个站位沉积物-水界面营养盐交换通量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沉积物类型、温度、DO和pH值对沉积物-水界面营养盐交换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营养盐交换通量的因素间存在主次关系,影响NH_4^+-N交换的因素依次:DO>温度>沉积物类型;影响NO_3^-+NO_2^--N交换的因素依次为:沉积物类型>DO>温度;影响PO_4^(3-)-P交换的因素依次为:DO>沉积物类型>温度;影响SiO_3^(2-)-Si交换的因素依次为:温度>pH值.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对各项营养盐交换通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建立沉积物-水界面营养盐交换模型时,更应着重考虑交互作用的影响效果.本研究实验得出的沉积物类型、温度、溶解氧和pH值这4种因素对海州湾营养盐交换影响的结果与海州湾往年调查研究结果大致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水界面 营养盐 交换通量 正交试验 交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近海辐射沙脊群及邻近海域生态系统营养结构和能量流动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虎 贲成恺 +6 位作者 祖凯伟 宋业晖 薛莹 袁健美 胡海生 肖悦悦 祝超文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0-72,共13页
为了解近海辐射沙脊群的生态功能、营养结构和能量流动特征,根据2018—2019年在江苏近海辐射沙脊群及邻近海域进行的生物资源与栖息环境综合调查数据,通过构建Ecopath生态模型,分析了该海域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混合营养效应、能流途径... 为了解近海辐射沙脊群的生态功能、营养结构和能量流动特征,根据2018—2019年在江苏近海辐射沙脊群及邻近海域进行的生物资源与栖息环境综合调查数据,通过构建Ecopath生态模型,分析了该海域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混合营养效应、能流途径和生态系统总体特征等。研究发现,该海域27个功能群的营养级范围为1.00~4.31,主要渔获种类及优势种的营养级范围在3.0~4.0之间,顶级捕食者如鮸(Miichthys miiuy)和龙头鱼(Harpadon nehereus)等鱼类的营养级在4.0以上。该海域生态系统的总生态转化效率是14.93%,略高于邻近海域,表明该生态系统对能量的总体利用率较高,有利于维持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和较高的生产力。碎屑和浮游植物均是该海域主要的营养来源,其中牧食食物链在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流动均高于碎屑食物链。与其他生态系统相比,该海域生态系统的总流量(TST)较高(8950 t·km^(-2)·a^(-1)),表明该生态系统的总体规模较大,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健康。从生态系统总体特征参数等生态指标来看,该海域生态系统仍处于不稳定状态,易受外界扰动的影响。研究结果将有助于深入解析江苏近海辐射沙脊群及邻近海域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及生态系统总体特征,可为该海域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沙脊群 ECOPATH模型 营养结构 能量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定置张网附着性细菌和大型附着生物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明丰 濮皓农 +1 位作者 汤晓鸿 刘培廷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263-266,共4页
江苏沿海渔场辽阔,沿岸水域生物种类众多,生物量十分丰富。然而,长期以来部分附着性生物给该区定置张网生产带来了影响,增加了诸多不利因素。在历年气温较高的夏季,网线表面作为大型生物附着基质的微生物膜形成迅速,不同种类的大型附着... 江苏沿海渔场辽阔,沿岸水域生物种类众多,生物量十分丰富。然而,长期以来部分附着性生物给该区定置张网生产带来了影响,增加了诸多不利因素。在历年气温较高的夏季,网线表面作为大型生物附着基质的微生物膜形成迅速,不同种类的大型附着生物个体对有限的网衣面积反复占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置网 张网 细菌 生物 附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