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指向能动学习的教师培训方案设计 |
徐伯钧
|
《江苏教育》
|
2022 |
2
|
|
2
|
专业锻造彰显领航标向 实践创新促生远航担当--教育部中小学名校长领航工程江苏基地领航行动的回望与反思 |
季春梅
回俊松
|
《江苏教育》
|
2021 |
0 |
|
3
|
清源逐梦:创新驱动“四有”好教师培养与团队构建 |
韩益凤
|
《江苏教育》
|
2025 |
0 |
|
4
|
新时代中小学教育家型教师的专业特征 |
徐伯钧
|
《江苏教育》
|
2023 |
0 |
|
5
|
以“四有”好教师团队坚定教师理想 |
韩益凤
|
《江苏教育》
|
2024 |
0 |
|
6
|
文化摆渡人:“四有”好教师培养的校本化追求——苏州市吴中区越溪实验小学教师团队建设评析 |
徐伯钧
|
《江苏教育》
|
2020 |
2
|
|
7
|
追求本真教育的集体行动创新——南京市科利华中学“六环节”备课模式意义探寻 |
徐伯钧
|
《江苏教育》
|
2020 |
0 |
|
8
|
梦想 思想 构想——我看于大伟校长的教育原创 |
严华银
|
《教育家》
|
2018 |
0 |
|
9
|
建构教育哲学是教育家型校长的不懈追求 |
严华银
|
《教育家》
|
2017 |
0 |
|
10
|
有“仁智”之人,方有“仁智”教育 |
严华银
|
《教育家》
|
2018 |
0 |
|
11
|
校本研修:本质、类别及实施保障 |
徐伯钧
|
《江苏教育》
|
2018 |
3
|
|
12
|
从“无我之局”走向“有我之境”——课堂转型的现实思考 |
严华银
|
《江苏教育》
|
2017 |
1
|
|
13
|
重塑国家课程的刚性 |
严华银
|
《江苏教育》
|
2018 |
0 |
|
14
|
从“文化建构”到“课程领导” |
严华银
|
《教育家》
|
2018 |
0 |
|
15
|
杨刚:富于“理性精神”的感性校长 |
严华银
|
《教育家》
|
2017 |
0 |
|
16
|
创新设计 精心实施 不负使命 |
严华银
|
《教育家》
|
2017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