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构建新时期江苏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监测体系的思考 被引量:6
1
作者 张皓 刘留 +1 位作者 赵亚芳 田玉根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共5页
系统梳理了农村环境监测工作现状,分析了江苏省农村环境监测工作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在监测网络不完善、技术体系不完备、体制机制不健全、基础能力待加强、信息化水平须提升等方面。立足管理视角,以客观反映农村生态环境质量为目标,以... 系统梳理了农村环境监测工作现状,分析了江苏省农村环境监测工作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在监测网络不完善、技术体系不完备、体制机制不健全、基础能力待加强、信息化水平须提升等方面。立足管理视角,以客观反映农村生态环境质量为目标,以有效服务和支撑农业农村环境监管为重点,从业务、责任、技术、保障4个方面提出了新时期江苏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监测体系的建设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农村治理 生态环境监测体系 乡村振兴 江苏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达国家和地区生态环境监测发展经历对中国的启示 被引量:12
2
作者 张皓 赵岑 +3 位作者 陈传忠 胡天洋 付强 张利飞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4-39,共6页
新形势下,中国生态环境监测面临新任务和新挑战,迫切需要明确发展思路和方向。因此,从环境监测管理体系、业务体系、标准方法体系等方面,举例浅析了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环境监测业务的发展现状,并从法律制度、业务体系、方法标... 新形势下,中国生态环境监测面临新任务和新挑战,迫切需要明确发展思路和方向。因此,从环境监测管理体系、业务体系、标准方法体系等方面,举例浅析了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环境监测业务的发展现状,并从法律制度、业务体系、方法标准等方面对比分析了中国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差异及不足,总结归纳了适用于中国国情的先进经验与启示。在此基础上,初步研判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中国生态环境监测的发展方向,并提出了相关建议,为加快推动实现中国生态环境监测的跨越式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监测 发达国家和地区 发展方向 环境监测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淡水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监测数据质量的风险管理 被引量:1
3
作者 赵越 高欣 +4 位作者 李曌 张翔 郑彪 田爽 孙冰皎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共5页
基于风险管理方法,从质量管理体系和监测过程两个角度,梳理识别影响淡水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监测数据质量的风险事件。通过专家问卷调查对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度评级,建立风险矩阵开展风险综合评价,并制定防控对策。结果共识别出2... 基于风险管理方法,从质量管理体系和监测过程两个角度,梳理识别影响淡水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监测数据质量的风险事件。通过专家问卷调查对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度评级,建立风险矩阵开展风险综合评价,并制定防控对策。结果共识别出24个风险事件,5个高风险事件,主要与专业技能有关;18个中风险事件,主要与标准规范执行力度和工作经验有关;1个低风险事件,与实验室标准化建设有关。从风险分布上看,高、中风险事件集中在样品采集过程,其次为样品鉴定过程。对此,提出应重点提升监测人员专业技能,全面完善质量管理体系,严格开展样品采集和样品鉴定质控检查,持续改进风险管理方法,形成识别与防控的良性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测数据质量 风险识别 风险防控 水生态 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十四五”地表水监测网优化调整思路与实践 被引量:1
4
作者 张皓 张然 +2 位作者 于勇 董圆媛 尤佳艺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CSCD 2022年第4期6-9,共4页
分析了江苏省“十三五”地表水监测网状况及存在的问题,根据新形势下水环境管理和水生态保护的新要求,提出了该省“十四五”地表水监测网优化调整思路及预期目标。比对评估表明,优化调整后的地表水监测网实现了“三提升,一突破”,河湖... 分析了江苏省“十三五”地表水监测网状况及存在的问题,根据新形势下水环境管理和水生态保护的新要求,提出了该省“十四五”地表水监测网优化调整思路及预期目标。比对评估表明,优化调整后的地表水监测网实现了“三提升,一突破”,河湖覆盖率、跨界水体覆盖率和重点区域监控密度明显提升,农业面源监测有所突破,在助力发现水质薄弱区域、推动重点区域有效截污控源、促进化解跨界地区污染纠纷等方面具有实践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水监测网 优化调整 水环境管理 江苏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直管理改革后地方环境监测能力组建模式与建议
5
作者 周俊 黄文婷 徐圃青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第24期171-171,180,共2页
本文分析了地方环境监测的职能定位和组建模式,提出了对策,即地方环境监测能力发展应强化执法、应急、预警等方面的技术能力,以优化地方环境监测网络构架,有效支撑地方政府对生态环境保护负责的履职要求。
关键词 垂直管理 地方 环境监测 能力建设 模式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太湖流域水生态环境功能区质量评价方法 被引量:6
6
作者 吕学研 陈桥 +5 位作者 蔡琨 李继影 张咏 徐东炯 张翔 徐恒省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02-210,共9页
在太湖流域管理目标转变的背景下,建立一套科学简洁、便于业务化应用的水生态环境功能区质量评价方法尤为重要。文章通过收集整理国内外资料,以生物完整性理论为基础,结合江苏省太湖流域监测业务部门生物监测开展实际,筛选出总分类单元... 在太湖流域管理目标转变的背景下,建立一套科学简洁、便于业务化应用的水生态环境功能区质量评价方法尤为重要。文章通过收集整理国内外资料,以生物完整性理论为基础,结合江苏省太湖流域监测业务部门生物监测开展实际,筛选出总分类单元数、生物密度、前3位优势种优势度构成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完整性指数计算参数,软体动物分类单元数、第1位优势种优势度、BMWP指数构成浮游藻类完整性指数计算参数,叶绿素a、透明度、高锰酸盐指数、总磷、总氮作为湖泊、水库水质评价指标,溶解氧、氨氮、高锰酸盐指数、总磷、总氮作为河流水质评价指标,构建了一套适合流域管理目标转变过程中涵盖水质和生物指标的水生态环境功能区质量评价方法,以服务于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目标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流域 水生态环境功能区 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 浮游藻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太湖流域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完整性业务化评价指数构建 被引量:11
7
作者 陈桥 张翔 +3 位作者 吕学研 蔡琨 张咏 徐东炯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2-102,共11页
为支撑流域水生态目标的业务化管理,提高水生态监测和评价的可操作性,突破物种分类鉴定的技术瓶颈,以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为研究对象,在江苏省太湖流域布设120个采样点,于2013年1—3月、7—8月和10—11月开展3次监测。以最小干扰为参照状... 为支撑流域水生态目标的业务化管理,提高水生态监测和评价的可操作性,突破物种分类鉴定的技术瓶颈,以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为研究对象,在江苏省太湖流域布设120个采样点,于2013年1—3月、7—8月和10—11月开展3次监测。以最小干扰为参照状态,对涉及物种丰度、物种多度组成、耐污能力和摄食类群的72个候选指数进行分布范围、判别能力及相关性分析,结合指数获取的便利性及物种分类的难易程度,最终筛选出3个核心指数构成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完整性业务化评价指数,其中湖荡、河流和水库的指数为软体动物分类单元数、优势分类单元相对多度和BMWP指数,溪流的指数为ETO分类单元数、前三位优势分类单元相对多度和BMWP指数。经验证,业务化指数与环境梯度有较好的响应关系,且可操作性强,具备开展业务化应用的前景。但目前的流域水生态目标管理尚处于摸索阶段,技术体系还须在业务化过程中不断修正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 完整性指数 业务化 水生态健康 江苏省 太湖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江苏省河流湖泊为例探讨基于物种与面积关系确定大型底栖动物最适及高效采样量 被引量:2
8
作者 张翔 沈伟 +1 位作者 陈桥 徐东炯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89-197,共9页
以江苏省河流湖泊为研究对象,选取不同水体代表性点位,运用多生境采样法和形态学鉴定获取淡水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的物种数及对应的采样面积,拟合实际结果的物种数与面积关系对数函数曲线。所研究采样量包括采样面积值、样方及样带数。... 以江苏省河流湖泊为研究对象,选取不同水体代表性点位,运用多生境采样法和形态学鉴定获取淡水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的物种数及对应的采样面积,拟合实际结果的物种数与面积关系对数函数曲线。所研究采样量包括采样面积值、样方及样带数。研究发现,不同水体点位最适采样量面积为1.45~12.75 m^(2),样方及样带总数为6~16个,其要求十分耗时耗力。为解决这一问题,以物种数与面积关系对数函数的一阶导数曲线y≈1值为临界点,提出“高效采样量”概念,并提出3条采样原则供讨论。同时得到江苏地区高效采样量:涉水可过河流采样面积为1.36 m^(2),涉水不可过河流采样面积为1.5 m^(2),不可涉水河流和浅水湖泊采样面积为1.75 m^(2),均需采集4个样方,1个样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与面积关系对数函数曲线 最适采样量 高效采样量 实样分析 多生境采样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监测技术在工业废水监测领域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8
9
作者 朱冰清 姜晟 +4 位作者 蔡琨 张小琼 李旭文 徐东炯 刘佳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0,共10页
生物监测可以系统反映污染物对生物生长的影响及其在生物体内的转化和迁移,在水环境监测与生态健康管理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伴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中国水环境污染问题依然严峻,工业废水治理和排放问题仍旧突出。为进一步保障工业废... 生物监测可以系统反映污染物对生物生长的影响及其在生物体内的转化和迁移,在水环境监测与生态健康管理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伴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中国水环境污染问题依然严峻,工业废水治理和排放问题仍旧突出。为进一步保障工业废水出水及受纳水体水质安全,迫切需要在工业废水监测中引入生物监测技术。对传统微生物群落监测法、水生生物毒性监测法和基于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微生群落监测法等在工业废水监测领域的研究及应用进行了综述,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建议后续进一步完善工业废水生物监测体系时,参考国外成熟经验,制定出符合国内需求及特征的工业废水生物监测方法与评价标准,以便更好地掌握工业区整体环境健康及污染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监测 工业废水 环境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8年常州一次罕见持续性雾-霾天气分析 被引量:12
10
作者 雷正翠 郑媛媛 +5 位作者 刘银峰 孙康远 刘端阳 何涛 吴晶璐 周文君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123-1134,共12页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探空资料、污染物浓度及AQI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等,对2018年11月24日至12月3日夜间常州持续11 d的强浓雾和严重霾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雾-霾过程持续时间长、范围广、强度大、污染重。(2)中纬...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探空资料、污染物浓度及AQI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等,对2018年11月24日至12月3日夜间常州持续11 d的强浓雾和严重霾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雾-霾过程持续时间长、范围广、强度大、污染重。(2)中纬度地区高层持续纬向环流控制、中低层暖脊稳定存在,地面持续受均压场或弱倒槽顶部、弱冷锋前部影响,是这次持续性雾-霾过程的重要天气条件。(3)边界层内弱辐散、负涡度及弱的下沉气流是此次雾-霾天气得以长时间维持、发展的动力因子。近地层长时间水汽饱和且维持小风速利于雾-霾的长时间维持。(4)近地面高强度的贴地逆温长时间维持和持续较低的混合层高度是此次雾-霾形成、发展和长时间维持的重要热力条件。雾比霾的平均混合层高度明显偏低且霾等级越高混合层高度越低,混合层高度的变化先于能见度变化,对雾-霾临近预警有较好的指导作用。(5)弱冷空气渗透、风速适当增加、混合层高度的先期快速下降、负净辐射曝辐量绝对值的明显增大是雾爆发性增强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雾-霾 气象要素 污染物 逆温层 混合层高度 爆发性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污染场地周边土壤无机元素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11
作者 曾俊源 徐奕帆 +1 位作者 段雪梅 季瑜 《安徽农学通报》 2025年第19期53-57,共5页
本研究参考GB/T 14506.30—2010《硅酸盐岩石化学分析方法第30部分:44个元素量测定》方法,测定某污染场地的正东、正西、正南、正北、西南5个方位20个点位土壤中的Li、Be等40种无机元素含量,并利用土壤单项污染指数(P_(ip))、地累积指数... 本研究参考GB/T 14506.30—2010《硅酸盐岩石化学分析方法第30部分:44个元素量测定》方法,测定某污染场地的正东、正西、正南、正北、西南5个方位20个点位土壤中的Li、Be等40种无机元素含量,并利用土壤单项污染指数(P_(ip))、地累积指数(I_(geo))和元素变异系数(CV)分析不同点位土壤元素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中As、Cd、Cu、Pb、Ni、Sb、Be、Co、V 9种无机元素含量均值在0.406~101.000 mg/kg,均低于风险筛选值标准,且土壤Pip均<1,评价为无污染。与东部平原土壤背景值相比,Li、Be、Sc等29种元素的I_(geo)≤0,表现为无富集;Cu、Gd、W、Bi 4种元素的I_(geo)在0~1,表现为轻—中度富集;Zn、Ag、Cd、Pb 4种元素的I_(geo)在1~2,表现为中度富集;In、Sb元素的I_(geo)在2~3,表现为中—强度富集;Sn元素的I_(geo)为4.09,表现为强—极强度富集。研究区土壤中Cu、Zn、Ag等11种元素的CV>0.4,为不均匀分布;且不均匀分布元素的浓度最大值多数分布在正东方向,而W浓度最大值在西南0.5 km,Cu、Zn、Mo浓度最大值在正北0.5 km。本研究为土壤环境监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无机元素 分布特征 变异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州市颗粒物湿清除和雨后PM_(2.5)浓度增长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何涛 彭燕 雷正翠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114-1117,1123,共5页
通过2015—2018年常州市逐时的PM_(2.5)、PM_(10)数据及降水资料,研究降水对大气颗粒物的湿清除特征、雨后PM_(2.5)的增长速度及PM_(2.5)低浓度持续时间规律。结果表明:(1)对PM_(2.5)和PM_(10)有正清除作用的降水量占比分别为79.9%和82... 通过2015—2018年常州市逐时的PM_(2.5)、PM_(10)数据及降水资料,研究降水对大气颗粒物的湿清除特征、雨后PM_(2.5)的增长速度及PM_(2.5)低浓度持续时间规律。结果表明:(1)对PM_(2.5)和PM_(10)有正清除作用的降水量占比分别为79.9%和82.7%。降水对PM_(2.5)和PM_(10)的湿清除量分别占PM_(2.5)和PM_(10)年均值的1.6%和1.9%。冬季和春季颗粒物的湿清除总量较大,夏季和秋季较小。(2)降水强度和雨前颗粒物浓度均较低时,降水过程易导致颗粒物浓度不降反升。(3)雨后PM_(2.5)增长速度的月度变化规律呈“U”形分布。1月雨后PM_(2.5)小于75μg/m^(3)的持续时间较短(13.4 h),4—10月则大于30 h。(4)总体上,随着雨后PM_(2.5)升高,PM_(2.5)小于75μg/m^(3)的持续时间缩短,PM_(2.5)增长速度加大。当雨后PM_(2.5)>50μg/m^(3)时,PM_(2.5)增至75μg/m^(3)以上仅需7~11 h。雨后PM_(2.5)>45μg/m^(3)时,PM_(2.5)易快速反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 有效降水 湿清除 雨后PM_(2.5) 增长 降水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州市裸露地面风蚀扬尘排放清单及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杨卫芬 程钟 +3 位作者 张洁 滕加泉 陈心一 蔡继军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CSCD 2020年第2期56-60,共5页
以2014年为基准年,以常州市行政边界为研究区域,利用卫星遥感解译的土地利用类型和裸土面积信息,并通过国土、气象等部门提供的土壤类型、气象因子等相关资料获取本地化因子和参数,估算常州市行政区域内裸露地面土壤扬尘中颗粒物的年排... 以2014年为基准年,以常州市行政边界为研究区域,利用卫星遥感解译的土地利用类型和裸土面积信息,并通过国土、气象等部门提供的土壤类型、气象因子等相关资料获取本地化因子和参数,估算常州市行政区域内裸露地面土壤扬尘中颗粒物的年排放量。结果表明:常州市裸露地面主要分布在金坛市、溧阳市和武进区,市中心区域最少,裸露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为农田、滩涂、裸露山体、荒地及未硬化或未绿化的空地等;2014年常州市行政区域内裸露地面风蚀扬尘中TSP、PM 10、PM 2.5的年排放量分别为62.66 t、5.63 t、0.24 t,其中,金坛市土壤起尘量最大,其次为武进区,再次为新北区、溧阳市,市中心区域土壤扬尘最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扬尘 裸露地面 风蚀扬尘 排放清单 常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8—2020年太湖鱼类群落结构及其环境因子典范对应分析 被引量:12
14
作者 张翔 沈伟 周国栋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74-680,共7页
为探究2018-2020年太湖鱼类群落结构现状及其与湖泊环境的关系,采用定制网具在不同湖区设置24个点位,采集40个点位鱼类样品进行鉴定分析。调查共采集鱼类52种4 160尾,隶属6目11科37属,数量优势种为湖鲚(Coilia nasus/Coilia ectenes tai... 为探究2018-2020年太湖鱼类群落结构现状及其与湖泊环境的关系,采用定制网具在不同湖区设置24个点位,采集40个点位鱼类样品进行鉴定分析。调查共采集鱼类52种4 160尾,隶属6目11科37属,数量优势种为湖鲚(Coilia nasus/Coilia ectenes taihuensis),质量优势种为鲤(Cyprinus carpio),鱼类群落呈现出表层小型鱼类占主导、肉食性鱼类比重下降的特点。基于群落数据对点位进行Ward最小方差聚类发现,太湖西北部湖区与东南部湖区可分别聚为不同组。对鱼类群落和环境因子数据进行典范对应分析,结果显示水体透明度、pH值、水温、高锰酸盐指数和鱼类生物完整性指数5个环境参数为关键因子:高锰酸盐指数为影响部分捕食及杂食性鱼类的主要环境因子,透明度为影响■和翘嘴鲌的主要环境因子,pH为影响黄颡鱼的主要环境因子,鱼类生物完整性指数为影响黑鳍鳈的主要环境因子。基于太湖水生态环境现状及现有鱼类生物操纵手段,建议适当增加鲌类等肉食性鱼类数量,利用下行效应控制湖鲚优势度,进而壮大浮游动物种群以抑制浮游藻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 聚类分析 多元数据 环境污染状况 生物操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的常州武南区域水生态健康评价 被引量:11
15
作者 张海燕 沈丽娟 +1 位作者 周崴 徐东炯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CSCD 2021年第4期35-39,52,共6页
通过2018年对常州市武南区域26个点位的水质和底栖动物的调查及分析,并基于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B-IBI)对该区域水生态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武南区域中部及京杭运河以北氮、磷污染严重。该区域共发现底栖动物78种,隶属3门7纲21目3... 通过2018年对常州市武南区域26个点位的水质和底栖动物的调查及分析,并基于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B-IBI)对该区域水生态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武南区域中部及京杭运河以北氮、磷污染严重。该区域共发现底栖动物78种,隶属3门7纲21目36科62属,物种数和个体密度均表现出显著的时空变化性,耐污种霍普水丝蚓(Limnodrilus hoffmeisteri)为优势种。该区域水生态健康评价等级以一般和中为主。B-IBI与TN、TP存在显著相关性,NH 3-N与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显著相关。氮、磷污染是影响底栖动物多样性及水生态健康评价等级提升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底栖动物 群落结构 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 水生态健康评价 常州武南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0—2019年常州市MODIS气溶胶光学厚度时空变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振 李璐 +4 位作者 余益军 杨卫芬 周崴 叶香 赵亚芳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23-230,共8页
利用2000—2019年TERRA和AQUA相结合的气溶胶光学厚度(AOD)产品数据,从时间和空间角度分析了常州市AOD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①2012—2019年常州市PM_(2.5)与AOD年均值的相关系数为0.898,表明AOD产品适用于常州市气溶胶污染年际变化研... 利用2000—2019年TERRA和AQUA相结合的气溶胶光学厚度(AOD)产品数据,从时间和空间角度分析了常州市AOD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①2012—2019年常州市PM_(2.5)与AOD年均值的相关系数为0.898,表明AOD产品适用于常州市气溶胶污染年际变化研究。②2000—2019年常州市AOD年均值范围为0.463~0.688,平均值为0.627。其中,2000—2007年常州市AOD年均值整体呈上升趋势,2011—2019年呈下降趋势。常州市AOD的月变化趋势呈倒“U”形,特征最高值出现在6月,最低值出现在12月。常州市AOD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夏季最高,冬季最低。③常州市AOD高值主要分布在西部的溧阳市金坛区,北部的新北区也存在少量高值分布。④通过Moran指数发现,常州市Moran指数均大于零,表明各年份AOD均呈集聚状态。2000—2010年常州市AOD的空间集聚程度较高,2010年以后的空间集聚效应逐渐减弱。空间热点分析表明,2011—2019年常州市AOD高值集聚区域相比2000—2010年有所减少,冷点集聚区域有所增加,AOD值均一化区域亦有所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溶胶光学厚度 时空分布 空间自相关 集聚效应 空间热点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州市NO2污染特征及一次污染过程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艳萍 何涛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CSCD 2019年第4期68-71,共4页
利用2013年—2017年常州市NO2数据,分析常州市NO2污染特征,结合混合层高度及水溶性离子组分等数据,重点分析2017年11月1日—3日的大气污染过程及成因。结果表明,秋、冬季NO2呈逐年升高趋势,NO2污染日益凸显,秋、冬季在不利气象条件下,NO... 利用2013年—2017年常州市NO2数据,分析常州市NO2污染特征,结合混合层高度及水溶性离子组分等数据,重点分析2017年11月1日—3日的大气污染过程及成因。结果表明,秋、冬季NO2呈逐年升高趋势,NO2污染日益凸显,秋、冬季在不利气象条件下,NO2质量浓度易在交通晚高峰时间段迅速升高,并形成污染过程。针对NO2污染应加强本地污染源管控,提前削峰减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2 污染特征 混合层高度 水溶性离子 大气 常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州市各人工湿地的浮游生物多样性比较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皓 徐东炯 +1 位作者 陈志宁 汤云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3-56,共4页
选取常州地区具有代表性的3块人工湿地,比较其浮游生物多样性。结果显示:浮游生物的物种总分类单元数从大到小顺序为荆川公园>五星公园>软件园;Shannon-Wienner指数从大到小顺序为软件园>荆川公园>五星公园;物种优势度从大... 选取常州地区具有代表性的3块人工湿地,比较其浮游生物多样性。结果显示:浮游生物的物种总分类单元数从大到小顺序为荆川公园>五星公园>软件园;Shannon-Wienner指数从大到小顺序为软件园>荆川公园>五星公园;物种优势度从大到小顺序为荆川公园>五星公园>软件园。软件园无疑是3块样地中浮游生物多样性最高、生态完整性保持最好的人工湿地。结合现场调查情况发现,这一结果与软件园的设计理念与建筑方法密不可分。针对调查结果,对城市人工湿地的科学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湿地 浮游生物 生物多样性 常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杭运河常州老运河段底栖动物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皓 徐东炯 +1 位作者 张翔 曹志俊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2-28,共7页
为探究常州段底栖动物的多样性状况和变化趋势,进一步开展河道生态监测与水质评价,通过连续多年对京杭运河常州老运河段底栖动物的调查,分析其群落结构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采用Shannon-Wiener指数、BI指数对河段的底栖动物多样性进行评... 为探究常州段底栖动物的多样性状况和变化趋势,进一步开展河道生态监测与水质评价,通过连续多年对京杭运河常州老运河段底栖动物的调查,分析其群落结构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采用Shannon-Wiener指数、BI指数对河段的底栖动物多样性进行评价,并利用污染生物效应指数(BPI)对水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常州段上游的底栖动物种类最多、种群丰富度最高、群落完整性最好、多样性状况最好、生态污染效应最小,中游次之,下游最差,底栖动物多样性正逐年得到恢复;2009-2013年,常州段的污染生物效应指数逐年上升,污染效应逐年下降,污染程度逐年减轻,由此说明该河段的水质正逐年得到改善,生态环境逐步好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栖动物 生物多样性 京杭运河常州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噪声监测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2
20
作者 林麒光 陈一洲 +4 位作者 夏京 向超胜 朱向军 杭福兵 刘小峰 《电子测量技术》 2020年第3期170-174,共5页
城市噪声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为了全面监测城市中的噪声,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及其类别,以便针对性实施治理,研发了一种基于公共移动载体上低成本综合监测终端与监测系统。城市噪声监测终端采用低成本开发板Sed Board为处理... 城市噪声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为了全面监测城市中的噪声,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及其类别,以便针对性实施治理,研发了一种基于公共移动载体上低成本综合监测终端与监测系统。城市噪声监测终端采用低成本开发板Sed Board为处理单元,采用i436噪声传感器,该开发板上有板载的主控芯片Zynq-7000 ALL Programmable SoC集成ARMCortex-A9双核以及最多可达500万多个逻辑门的可编程逻辑单元能够灵活地用于各种目标应用,采用其ALSA音频架构实现噪声数据采集,利用ZedBoard自带网口将音频数据传输到pc端,在pc端通过基于PyTorch框架的声谱分析算法,将采集的噪声识别为载体噪声、交通噪声、商业噪声、生活噪声3类主要噪声,测试集上分类准确率为98.27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噪声 噪声分类 移动监测平台 卷积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