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苏省宿迁市气象条件对空气污染的影响 被引量:12
1
作者 姚海涛 唐迪 +3 位作者 董钰春 赵燕华 张莹 多蓝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399-405,共7页
利用江苏省宿迁市空气污染指数(API)、空气质量指数(AQI)数据分析宿迁市大气污染不同时间尺度的变化特征,结合同时期的气象观测资料,对大气污染与气象要素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宿迁市空气质量为良的频次最高(78.3%),优次之(10.6... 利用江苏省宿迁市空气污染指数(API)、空气质量指数(AQI)数据分析宿迁市大气污染不同时间尺度的变化特征,结合同时期的气象观测资料,对大气污染与气象要素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宿迁市空气质量为良的频次最高(78.3%),优次之(10.6%),首要污染物为PM2.5(66.6%),其次为PM10(25.3%);宿迁市夏季空气质量最优,明显好于其他季节,秋冬季空气质量最差,其中6月、10—11月的空气质量明显偏差,大概与农田的秸秆焚烧有一定的关系;气温、降水量、风速、湿度对空气质量均有显著的正效应作用,而气温日较差则表现出较强的负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污染 API AQI 气象要素 农业影响 江苏省宿迁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气象为农业服务效益评估模型 被引量:10
2
作者 于庚康 秦铭荣 +2 位作者 季润生 钱余根 张长湘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9-31,38,共4页
气象为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服务的效益 ,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对效益如何表征和估算 ,则是广大气象工作者一直关注的课题。通过对江苏省近三年来气象部门为农业服务所产生效益的评价与估算 ,寻求一种较为客观定量的评估方法 。
关键词 气象 服务效益 评估模型 江苏 数学模型 农业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暖背景下江苏省农业干旱演变特征 被引量:13
3
作者 张旭晖 徐萌 +2 位作者 居为民 高苹 孔一江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57-360,共4页
利用江苏省35个代表站点1961~2007年气象观测资料,根据农田水分平衡原理,确定适合江苏省的农业干旱指数计算方法,诊断江苏省各地区四季干旱情况,分析其不同年代际的变化特征,并以季干旱指数累计值探讨江苏省农业干旱对全球气候变暖的... 利用江苏省35个代表站点1961~2007年气象观测资料,根据农田水分平衡原理,确定适合江苏省的农业干旱指数计算方法,诊断江苏省各地区四季干旱情况,分析其不同年代际的变化特征,并以季干旱指数累计值探讨江苏省农业干旱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响应特点:47年来全省干旱指数累计值在冬季呈显著减少趋势,即冬季全省农田趋于湿润;秋季淮河以南地区呈显著增加趋势,即该地区农田在秋季趋于干燥;全省春夏二季及淮北秋季无明显变化趋势。按1961~1985年、1986~2007年两个时段统计农业干旱频率,重点对比分析了1986年暖冬前后干旱频率变化,结果显示,暖冬后,冬季干旱发生频率明显下降,淮北地区南部、江淮的北部及西部地区减少20%~35%,淮北北部及江淮、苏南的东南部减少了10%~20%。秋季全省干旱发生频率普遍增加,沿淮地区、淮安周边地区增幅最多,在20%以上,其次是宁、镇、扬地区及常州、无锡一带;春夏二季全省大部分地区干旱发生频率无明显变化,局部地区有较大的差异,春季江淮南部地区和夏季江淮西南部、苏南西部的干旱发生频率都减少了10%~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省 农业干旱 演变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特色农业气象服务初探 被引量:22
4
作者 张旭晖 商兆堂 +3 位作者 蒯志敏 王俊 谢洪芳 付云燕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0期13332-13333,13373,共3页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江苏农业生产重点逐渐由产量型向效益型转移,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江苏省气象局坚持"以人为本、无所不在、无微不至"的服务理念,加强与农业生产部门的合作,以市场为导向,开展了名特优产品的...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江苏农业生产重点逐渐由产量型向效益型转移,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江苏省气象局坚持"以人为本、无所不在、无微不至"的服务理念,加强与农业生产部门的合作,以市场为导向,开展了名特优产品的农业气象服务。为了进一步深化特色农业气象,江苏省气象局根据该省气候资源特点、农业生产现状、农业生产部门及农户的需求,制订切实可行的江苏特色农业气象服务技术方案。将全省分为4个特色农业气象服务区,初步明确各区特色农业的服务方向,研制特色作物周年服务方案,形成特色农业日常服务流程,从而保证及时制作和提供针对性强、质量高的气象服务产品,提高特色农业服务水平和质量,增强农村气象防灾减灾决策服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色农业 气象服务 江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宿迁地区水稻暴雨洪涝灾害灾损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沈伟 姚海涛 +2 位作者 王文清 张莹 吴新胜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89-93,共5页
在根据宿迁地区水稻种植品种和地形特征对水稻种植区进行划分的基础上,利用宿迁地区2003—2013年水稻产量资料和2008—2013年水稻遭受暴雨洪涝灾害保险理赔资料,计算出水稻遭受暴雨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率。结果发现,孕灾环境对水稻受暴... 在根据宿迁地区水稻种植品种和地形特征对水稻种植区进行划分的基础上,利用宿迁地区2003—2013年水稻产量资料和2008—2013年水稻遭受暴雨洪涝灾害保险理赔资料,计算出水稻遭受暴雨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率。结果发现,孕灾环境对水稻受暴雨洪涝灾害影响最大,灾损最重的是Ⅲ区,其次是Ⅰ区,Ⅱ区和Ⅳ区比其他6个区重;水稻的易损性(水稻品种)次之,粳稻重于籼稻;暴雨洪涝灾害对水稻种植的主要影响阶段是水稻的孕穗扬花期和灌浆成熟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种植区划分 暴雨洪涝灾害 灾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植被健康指数的2001-2018年间江苏省农业干旱时空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王锦杰 陈昊 +5 位作者 张莹 沈伟 庞礡 周航 程昕 徐恩 《江苏农业科学》 2020年第6期223-231,共9页
利用MODIS多年观测数据计算江苏省2001-2018年间的植被健康指数(VHI),并进一步基于VHI利用阈值法对江苏省2001-2018年间的农业干旱事件进行识别,最后使用干旱频率和干旱面积占比分析江苏省2001-2018年的农业干旱状况。结果表明:(1)2001-... 利用MODIS多年观测数据计算江苏省2001-2018年间的植被健康指数(VHI),并进一步基于VHI利用阈值法对江苏省2001-2018年间的农业干旱事件进行识别,最后使用干旱频率和干旱面积占比分析江苏省2001-2018年的农业干旱状况。结果表明:(1)2001-2018年的平均整体干旱面积为36.08%;(2)江苏省南部地区农业干旱发生频率高于北部地区;(3)夏季是江苏省农业干旱易发季节,不仅发生频率高,而且干旱范围广,需要重点关注,做好农业干旱监测工作,春季和秋季干旱发生频率低且分布范围小,冬季干旱易发性和影响范围高于春秋季,但明显低于夏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健康指数 MODIS 农业干旱 阈值法 江苏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410号台风“麦德姆”引发宿迁市暴雨的特征分析
7
作者 庞礴 程昕 +3 位作者 周航 王睆 李泽宇 张莹 《农业灾害研究》 2016年第10期33-37,共5页
利用MICAPS资料和NCEP 1°×1°再分析资料,从环流特征、水汽条件、冷空气侵入作用及垂直结构等方面对宿迁2014年7月24—25日暴雨-大暴雨过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副高和大陆高压之间的低槽是影响"麦德姆"登... 利用MICAPS资料和NCEP 1°×1°再分析资料,从环流特征、水汽条件、冷空气侵入作用及垂直结构等方面对宿迁2014年7月24—25日暴雨-大暴雨过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副高和大陆高压之间的低槽是影响"麦德姆"登陆后路径改变的主要系统;低空南到东南风急流的维持,为暴雨的产生提供充足的水汽供应和不稳定能量;冷空气的侵入使台风斜压性加强,促使对流快速迅速增强,加之深厚的垂直环流稳定维持,是此次台风暴雨形成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暴雨 水汽输送 低空急流 冷空气 垂直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暖季短时强降水的时空不均匀特征分析 被引量:35
8
作者 沈伟 袁慧玲 +2 位作者 陈曦 王文清 赵燕华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53-462,共10页
利用江苏近10 a(2005—2014年)暖季(5—9月)69站逐时降水资料,详细分析了短时强降水的空间分布、年际变化、季节内演变以及日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短时强降水空间分布不均,整体上北部比南部活跃,最活跃区均位于沿淮西部,高强度短时... 利用江苏近10 a(2005—2014年)暖季(5—9月)69站逐时降水资料,详细分析了短时强降水的空间分布、年际变化、季节内演变以及日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短时强降水空间分布不均,整体上北部比南部活跃,最活跃区均位于沿淮西部,高强度短时强降水多发生在淮北东部,且空间分布集中。近10 a来江苏短时强降水整体呈减少趋势,主要表现为北部地区减少最为显著。短时强降水季节内分布不均匀,以7月最为活跃,高强度短时强降水在8月最为频繁;其逐候分布显示,梅期短时强降水骤增,于7月第2候达到峰值,盛夏期间高强度短时强降水增多,8月第3候达到峰值。江苏短时强降水的日变化整体呈双峰结构,主峰和次峰分别出现在傍晚17时(北京时间,下同)和清晨07时,高强度短时强降水多发于午后;短时强降水日变化存在季节内演变的阶段性特征和地域性差异,其中梅期和盛夏两个高发阶段均呈单峰结构,但梅期峰值出现在清晨,盛夏阶段峰值则出现在傍晚;由南向北,日变化特征由单峰向双峰、多峰演变,在淮河以南地区日峰值大多出现在午后至傍晚,而淮河以北地区多出现在夜间至清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时强降水 日变化 时空不均匀 暖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公路施工气象指数的建立 被引量:2
9
作者 刘红亚 蒋翠花 +1 位作者 张永强 吴新胜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0-52,共3页
通过对高速公路施工过程中气象因子影响的分析 ,得到了不同施工阶段和不同材料铺设路面对气象要素的具体要求 ,以温度变化为主导因子 ,综合其他气象影响因子 ,研制了高速公路施工的气象指数。
关键词 高速公路 气象指数 施工 温度 路面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吊装工程施工的气象条件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红亚 蒋翠花 +1 位作者 张永强 吴新胜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56-57,F003,共3页
研究了气象条件对吊装工程施工的影响 ,详细分析了边界层内 5 0 0 m以下风速的变化 ,研制了吊装工程气象指数。
关键词 吊装工程 边界层风速 气象指数 气象条件 高层建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霾与清洁天气的特征及气象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莹 唐迪 +3 位作者 赵燕华 庞礴 周航 吴新胜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44-250,共7页
利用江苏省宿迁市气象观测资料和空气污染物浓度数据,分析了霾与清洁天气的气候变化特征、霾天气过程的污染物特征以及两者的气象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宿迁市2000年之前霾日相对平稳,之后突增,2008—2010年为下降期。10月至翌年1月及... 利用江苏省宿迁市气象观测资料和空气污染物浓度数据,分析了霾与清洁天气的气候变化特征、霾天气过程的污染物特征以及两者的气象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宿迁市2000年之前霾日相对平稳,之后突增,2008—2010年为下降期。10月至翌年1月及6月霾日较多,由于夏收秋收期间秸秆燃烧的影响,导致6月、10—11月霾日和污染事件增多。2006—2009年清洁天气较多,2010年以后清洁天气相对较少。夏季清洁天气最多,冬、秋季次之,春季最少。(2)霾天气过程发生时空气质量良至严重污染,空气质量越差,出现频率越小。10月至翌年3月及6月出现霾天气过程时,空气质量能达到中度污染及以上级别,其他月份出现霾天气过程时,空气质量均为良或轻度污染。霾天气过程首要污染物有PM_(2.5)、PM_(10)、O_3和NO_2,PM_(2.5)贡献最大,其次是PM_(10)和O_3。(3)静风出现霾的频率最高,其次为SE风,NE风出现清洁天气的频率最高,其次为ENE风。风速越小,霾出现频率越高,风速大,清洁天气出现频率高。降水日与霾日的变化基本呈反位相,而与清洁天气日数的变化有较好的一致性。相对湿度<90%时,相对湿度越大,霾出现频率越高,相对湿度大,清洁天气出现频率也高。(4)宿迁地区出现重度霾时,高空多受西北或偏西气流控制,地面处于均压场中。77.3%的重度霾伴有低层逆温,逆温层的高度很低,对污染物的扩散起抑制作用,其他5、6月的重度霾低层多为相对稳定的等温层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洁天气 气候特征 污染物 秸秆燃烧 气象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宿迁一次强飑线过程的综合分析
12
作者 徐恩 庞礴 +3 位作者 程昕 周航 王锦杰 张莹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17期225-228,268,共5页
利用常规探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S波段多普勒雷达资料等,对2019年7月6日发生在宿迁市的一次强飑线天气过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该次强飑线天气过程是在深厚的东北冷涡背景下发生的。飑线回波在移动过程中“弓”状特征愈发明显,... 利用常规探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S波段多普勒雷达资料等,对2019年7月6日发生在宿迁市的一次强飑线天气过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该次强飑线天气过程是在深厚的东北冷涡背景下发生的。飑线回波在移动过程中“弓”状特征愈发明显,后侧入流缺口、中气旋及速度模糊的出现,预示着地面极端大风的发生;回波垂直剖面上存在一个有界弱回波区,中高层有回波悬垂。在飑线发展过程中,近地面层风场垂直梯度增大,风切变迅速增强,有利于对流风暴的组织化和飑线的维持。对流层中低层存在一稳定层结,有利于低层能量的累积,随着冷中心南移,干冷空气叠置于低层暖湿气流之上,引发上升运动,突破了大气稳定层结,强对流暴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飑线 强对流 冰雹 大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青枯的气象因素分析及防御措施
13
作者 王金强 程玲娟 《现代农业科技》 2012年第6期322-323,共2页
通过对宿迁市近几年气象资料及相关资料综合分析,认为导致水稻生理性青枯的重要原因为寒流突至、气温骤降。提出防御水稻生理性青枯应加强栽培管理促水稻根系活力、关注气温变化适时灌水保温、喷施叶面肥保根促灌浆、完善农业保险等措施。
关键词 水稻 生理性青枯 发生特点 气象因素 防御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墙体材料的日光温室环境变化及其对辣椒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周玲玲 张黎杰 +4 位作者 姜若勇 赵燕华 吉晓芹 黄红英 陈立昶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39-340,共2页
比较了传统土墙及秸秆压块2种墙体材料建造的日光温室内温、湿度差异。结果表明:上午秸秆墙体日光温室温度较土墙体日光温室低,下午较土墙体日光温室高,秸秆墙体日光温室空气湿度低于土墙体日光温室,有利于提高辣椒的品质及产量。
关键词 墙体材料 秸秆 辣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次大气污染物的大气环流输送规律分析与模拟
15
作者 傅云燕 王金强 +2 位作者 蒋翠花 袁志勇 王文清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19-1122,共4页
以2005年1月6日辽宁中部城市群出现的区域污染事件为例,利用NCEP/NCAR全球再分析资料对2005年冬季影响我国北部的大尺度环流系统进行了客观分析,同时采用中尺度数值模式MM5对不同尺度大气边界层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此次污染过... 以2005年1月6日辽宁中部城市群出现的区域污染事件为例,利用NCEP/NCAR全球再分析资料对2005年冬季影响我国北部的大尺度环流系统进行了客观分析,同时采用中尺度数值模式MM5对不同尺度大气边界层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此次污染过程中地形影响形成的气流输送汇是造成区域污染的关键原因,而较强的逆温、逆湿等典型的稳定边界层的特征则加重了局地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环流 冬季 污染物输送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暖背景下淮北冬小麦适宜播期试验分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吴新胜 袁志勇 +2 位作者 贾昕远 陈之政 王炽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4-48,共5页
在宿迁、徐州、淮安观测站人工观测气象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田间试验,研究淮北冬小麦的适宜播期。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淮北冬小麦全生育期总积温增加了120~280℃,越冬前积温增加了50~100℃;越冬期缩短了23 d左右,越冬期平均气温... 在宿迁、徐州、淮安观测站人工观测气象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田间试验,研究淮北冬小麦的适宜播期。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淮北冬小麦全生育期总积温增加了120~280℃,越冬前积温增加了50~100℃;越冬期缩短了23 d左右,越冬期平均气温升高了1.5℃左右。在气候变暖和暖冬背景下,淮北地区冬小麦适宜播期比常年推迟7~10 d,在10月中旬到10月下旬前期播种为宜。10月上旬播种,冬前易出现旺长;11月上旬或以后播种,叶龄偏小,不利于形成壮苗。温度越高,生长1张叶片所需要的能量越多,叶片生长速度越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暖冬 冬小麦 适宜播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小麦不同播种方式对比试验 被引量:5
17
作者 吴新胜 何景瑞 +2 位作者 陈之政 贾昕远 张莹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6-69,共4页
稻茬冬小麦不同播种方式试验于2009—2010年在江苏省农业科技综合展示基地(宿迁点)进行,共设计7种不同的播种方式。结果表明,播种方式和气象条件对冬小麦田间出苗率、生长发育进程、群体动态、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抗逆性和产量均... 稻茬冬小麦不同播种方式试验于2009—2010年在江苏省农业科技综合展示基地(宿迁点)进行,共设计7种不同的播种方式。结果表明,播种方式和气象条件对冬小麦田间出苗率、生长发育进程、群体动态、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抗逆性和产量均有较大影响。浅旋后播种的田间出苗率明显高于板茬播种和稻田套播,其中浅旋机械均匀撒播田间出苗最高;稻茬浅旋机械均匀撒播各生育阶段群体茎蘖总数和穗数均最多;稻田套播麦冬前抗冻性较强,浅旋后播种比板茬播种和稻田套播更能抗御干旱灾害;稻茬浅旋机条播每穗粒数最多,稻田套播千粒重最大,稻茬浅旋机条播产量最高,稻田套播产量最低,浅旋后播种的最终产量比稻田套播和板茬播种高。机械均匀撒播基本实现了冬小麦均匀播种、播量可控的目标,有利于培育冬前壮苗、构建合理的群体结构,充分利用了温、光、热等自然资源,可在稻茬冬小麦播种中大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播种方式 气象条件 生育进程 产量 抗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间温度变化对双孢蘑菇发菌期和子实体期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蒋翠花 吴新胜 +2 位作者 王文清 傅云燕 王金强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45-347,共3页
双孢蘑菇播种菌丝生长阶段和子实体期的温度条件是影响生长和产量的重要因素。通过研究林间和林外的温度变化对双孢蘑菇菌丝和子实体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菌丝生长阶段(9月1—25日)林外的日较差温度总体比林间观测的日较差温度高0.5... 双孢蘑菇播种菌丝生长阶段和子实体期的温度条件是影响生长和产量的重要因素。通过研究林间和林外的温度变化对双孢蘑菇菌丝和子实体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菌丝生长阶段(9月1—25日)林外的日较差温度总体比林间观测的日较差温度高0.5℃,子实体生长阶段(9月26日—10月15日)林外的日较差温度总体小于林间观测的日交差温度0.1℃;(2)最适宜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时间林间平均每天比林外多2.4%,菌丝生长的不适宜高温时间林间平均每天比林外少出现17%;子实体生长的不适宜高温时间林间平均每天比林外少出现17.2%,子实体生长的适宜温度时间林间比林外少5%;(3)2种双孢蘑菇产量及菌丝生长均表现为林内优于林外趋势,且双孢蘑菇产量、菌丝生长速度与日均温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表明在双孢菇生长温度范围内,保持适当的低温有利于菌丝生长及产量的提高,林间小气候非常适宜栽培双孢蘑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蘑菇生产 林间小气候 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沭阳县人工与自动土壤水分观测资料对比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叶杰 周伟 +1 位作者 叶剑 漆正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7期224-226,263,共4页
[目的]客观评估DZN1型自动土壤水分观测仪的监测能力。[方法]采用对比差值、逐步回归等方法,比较分析了2013年1月1日~7月31日沭阳国家农气一级站的人工与自动土壤体积含水量观测数据。[结果]人工观测值略高于自动站观测值,两者在浅层的... [目的]客观评估DZN1型自动土壤水分观测仪的监测能力。[方法]采用对比差值、逐步回归等方法,比较分析了2013年1月1日~7月31日沭阳国家农气一级站的人工与自动土壤体积含水量观测数据。[结果]人工观测值略高于自动站观测值,两者在浅层的平均差值最小,变化趋势相当一致;在分析了人工与自动观测值相关系数后,为降低DZN1型自动土壤水分观测仪的系统性误差,获得较准确的订正数据,运用逐步回归法建立了沭阳土壤水分自动站观测资料序列订正模型,并利用该站2014年4月1日~5月31日对比观测资料对其订正效果进行了检验,检验结果显著。[结论]该研究为发挥观测资料的应用价值和气象服务效益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观测 自动观测 土壤水分 对比分析 订正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坝州气候资料综合应用平台 被引量:1
20
作者 武敬峰 丘文先 +1 位作者 张明阳 冯寿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30期12100-12103,12110,共5页
为满足阿坝州相关的气象科学研究以及气象服务等工作,采用Microsoft SQL Server 2005远程数据库,通过delphi7语言编写开发了阿坝州气候资料综合应用平台。平台包括观测资料A文件处理、数据库存储及管理、数据应用等主要模块组成,具有界... 为满足阿坝州相关的气象科学研究以及气象服务等工作,采用Microsoft SQL Server 2005远程数据库,通过delphi7语言编写开发了阿坝州气候资料综合应用平台。平台包括观测资料A文件处理、数据库存储及管理、数据应用等主要模块组成,具有界面清晰、实用性强、操作简便的特点,具有较强的实用性,能够及时、准确地为中长期天气、气候等预报预测提供各类气候资料,准确高效地提供决策咨询意见和优质的气象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资料 综合应用 平台 阿坝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