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麦品种纹枯病抗性遗传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刘朝晖 张旭 +1 位作者 李浩兵 姚景侠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5-8,共4页
以病级为指标, 对 4 个杂交组合正反交 F1 进行了抗病性调查, 发现正反交 F1 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表明纹枯病抗性遗传属于核遗传。同时调查 5 对杂交组合 F2 群体的纹枯病抗性, F2 植株比例都不符合质量性状的遗传特... 以病级为指标, 对 4 个杂交组合正反交 F1 进行了抗病性调查, 发现正反交 F1 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表明纹枯病抗性遗传属于核遗传。同时调查 5 对杂交组合 F2 群体的纹枯病抗性, F2 植株比例都不符合质量性状的遗传特征。运用王建康和盖钧镒设计的主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离世代分析方法, 以及亲本、 F1 和 F2 方差分析方法, 分析 5 个杂交组合的纹枯病抗性遗传, 结果其至少受 10~13 对主基因和一些微效多基因的共同控制, 且遗传率在 3169% ~5709%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纹枯病抗性 遗传 核遗传 数量性状 小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二体附加系92Ⅰ 1096附加染色体的遗传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戚存扣 高冠军 +2 位作者 浦惠明 傅寿仲 仲裕泉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5,共5页
应用细胞学方法研究了甘蓝型油菜二体附加系 92 1 0 96( Brassica napus-carinata2 n=4 0 )和甘蓝型油菜整倍体品种宁油 1 0号 ( B.napus L.2 n=3 8)及其杂种的体细胞染色体数及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配对行为。结果 ,甘蓝... 应用细胞学方法研究了甘蓝型油菜二体附加系 92 1 0 96( Brassica napus-carinata2 n=4 0 )和甘蓝型油菜整倍体品种宁油 1 0号 ( B.napus L.2 n=3 8)及其杂种的体细胞染色体数及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配对行为。结果 ,甘蓝型油菜二体附加系 92 1 0 96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稳定在 2 n=4 0条。它与宁油1 0号间的正反交杂种体细胞染色体数为 2 n=3 9条。表明二体附加系 92 1 0 96的两条外源的同源附加染色体通过雌雄配子的传递机会相等。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 ( MI) ,杂种的 3 9条染色体配对成 1 9 +1 I,少数细胞出现了多价体 ,但在观察的所有花粉母细胞中均携有一个单价体。 92 1 0 96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晚后期( AI) ,二分体细胞的染色体构型为 2 0 +2 0的细胞占 93 .54%。表明该二体附加系的附加染色体能在杂种后代中稳定传递 ,不易因遗传排斥而丢失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二体附加系 遗传 附加染色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氧化和遮荫条件下水稻的光合生理特性的品种差异 被引量:60
3
作者 李霞 严建民 +1 位作者 季本华 焦德茂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301-308,共8页
用简易的人工光氧化和遮荫条件对35个水稻种质进行筛选,鉴定出既耐光氧化又耐荫等4种品种类型,并用耐光氧化又耐荫的品种武育粳3号和对光氧化和遮荫均敏感的品种香籼进行光合特性测定.结果表明,以香籼为对照,在光氧化条件下,武育粳3号... 用简易的人工光氧化和遮荫条件对35个水稻种质进行筛选,鉴定出既耐光氧化又耐荫等4种品种类型,并用耐光氧化又耐荫的品种武育粳3号和对光氧化和遮荫均敏感的品种香籼进行光合特性测定.结果表明,以香籼为对照,在光氧化条件下,武育粳3号的PSⅡ光化学效率和光合酶Rubisco 活性较稳定,C_4光合酶PEPC活性诱导增加,因而光合抑制和叶绿素衰减较少;在遮荫条件下,武育粳3号的Rubisico活性和Rubisco BP的含量也相对稳定,这与光合、光合生产力和产量的稳定有关.上述研究为水稻育种提供了配套技术和生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氧化 遮荫 水稻 光合生理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育PEPC基因的杂交水稻的光合生理特性 被引量:45
4
作者 李霞 焦德茂 +3 位作者 戴传超 王守海 吴爽 李成荃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37-143,共7页
用高表达的转 PEPC基因水稻 HPTER- 0 1作父本 ,与水稻不育系培矮 6 4 S、 2 9130 S、 70 0 1S以及恢复系 512 9、 4 37进行杂交 ,获得 50 5株后代材料 ,鉴定出 4 2株高 PEPC活性和高光合效率的植株。与其母本相比 ,这些材料的 PEPC活... 用高表达的转 PEPC基因水稻 HPTER- 0 1作父本 ,与水稻不育系培矮 6 4 S、 2 9130 S、 70 0 1S以及恢复系 512 9、 4 37进行杂交 ,获得 50 5株后代材料 ,鉴定出 4 2株高 PEPC活性和高光合效率的植株。与其母本相比 ,这些材料的 PEPC活性和净光合速率 (Pn)提高 ,CO2 补偿点降低 ,且 Pn 和 PEPC活性呈正相关 ,r=0 .6 6 6 0 * *。从光合日变化上看 ,转育水稻一天中不同时间的光合速率均显著高于其母本 ,特别中午光合光抑制较轻。从光—光合曲线看 ,其量子效率和饱和光合速率亦显著高于其母本。证明通过杂交可以将转 PEPC基因水稻的高光效特性传递到杂种稻的不育系和恢复系中去 ,为常规育种和生物技术相结合的高光效杂种稻的选育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PEPC基因 高光效育种 光合生理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梭条花叶病抗性遗传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任丽娟 张旭 +2 位作者 周淼平 陈庆标 马鸿翔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54-159,共6页
为给抗小麦梭条花叶病育种提供参考依据,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冬小麦品种C112633(抗病亲本)与扬麦158(感病亲本)杂交组合的RIL群体进行了小麦梭条花叶病的抗性遗传分析。结果表明,C112633×扬麦158... 为给抗小麦梭条花叶病育种提供参考依据,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冬小麦品种C112633(抗病亲本)与扬麦158(感病亲本)杂交组合的RIL群体进行了小麦梭条花叶病的抗性遗传分析。结果表明,C112633×扬麦158的小麦梭条花叶病抗性受3对主基因+多基因控制(G2模型),主基因遗传率为91%,多基因效应很小,其遗传率几乎为零。因此小麦梭条花叶病抗性主要为主基因遗传,但3对主基因的基因效应不等,第1对主基因的基因效应分别为3.38和4.49;第2对主基因的两个重复基因效应分别为8.23和7.41;第3对主基因的两个重复基因效应分别为14.12和13.63,是第1对主基因效应的3~4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梭条花叶病 抗性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PEPC基因水稻种质的稳定光合生理特性 被引量:15
6
作者 凌丽俐 林宏辉 焦德茂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27-531,共5页
本文运用稳定和放射性碳同位素研究了第8代转PEPC基因水稻,并测定其光合速率和荧光特性。结果表明,该种质为C3植物,但C4原初光合产物增多,表现出C4光合特性有所改善;转PEPC基因水稻种质已稳定,为我国的高光效育种提供了一个新的种质资源。
关键词 转PEPC基因水稻 稳定碳同位素 放射性碳同位索 光合特性 种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Bt基因棉Bt毒蛋白的ELISA检测方法的研究(英文) 被引量:32
7
作者 陈松 吴敬音 +2 位作者 程德荣 张荣铣 黄骏麒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259-267,共9页
利用纯化的Bt毒素蛋白(67kDa)作为标准蛋白和免疫抗原,建立了检测转基因抗虫棉植株内Bt毒蛋白含量的抗体夹心ELISA方法。检测极限1μg·L- 1,线性范围1- 15μg·L- 1,板内误差C.V.< 5%... 利用纯化的Bt毒素蛋白(67kDa)作为标准蛋白和免疫抗原,建立了检测转基因抗虫棉植株内Bt毒蛋白含量的抗体夹心ELISA方法。检测极限1μg·L- 1,线性范围1- 15μg·L- 1,板内误差C.V.< 5% ,板间误差C.V.< 5% ,平均样品回收率94.94% 。经稀释度试验等质量控制试验,表明所建立的ELISA方法是可靠的,可用于转基因棉花植株中Bt毒素蛋白含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T毒蛋白 ELISA 检测 转基因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品种望水白的抗赤霉病性遗传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高力 陈飞 +1 位作者 周立人 陆维忠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9,共5页
为了研究小麦品种抗赤霉病性的遗传规律,以病小穗率为评价指标,运用单花滴注对安农8455/望水白重组自交系(R IL)群体的2001年F6代、2003年F8代、2004年F9代进行了赤霉病抗性评价,采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离分析法,... 为了研究小麦品种抗赤霉病性的遗传规律,以病小穗率为评价指标,运用单花滴注对安农8455/望水白重组自交系(R IL)群体的2001年F6代、2003年F8代、2004年F9代进行了赤霉病抗性评价,采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离分析法,研究了该群体抗赤霉病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安农8455/望水白重组自交系群体3年的抗赤霉病性分别符合E-2-6模型(两对主基因+多基因的加性-加性模型)、E-1-8模型(两对主基因+多基因,主基因间为重叠作用)、E-1-8模型(两对主基因+多基因,主基因间为重叠作用)。主基因的遗传率较高,分别为63.8%、69.02%、73.66%,多基因的遗传率分别为21.80%、21.38%、16.80%。说明望水白的抗赤霉病性由2对主基因控制,且符合两对主基因+多基因模型。还对望水白与另一感病品种A londra构成的重组自交系的抗性进行了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望水白 赤霉病 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 重组自交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腈水解酶基因bxn的结构与功能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张锐 王清路 +1 位作者 倪万潮 郭三堆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2005年第2期37-43,共7页
前期研究发现腈水解酶基因bxnRD127表达产物无功能,测序证明该基因结构中存在4处突变。本文对4处突变逐点进行结构与功能回复突变研究,发现其中2处突变能使基因表达产物丧失功能,1处使基因表达产物活性降低,1处对基因表达产物活性基本... 前期研究发现腈水解酶基因bxnRD127表达产物无功能,测序证明该基因结构中存在4处突变。本文对4处突变逐点进行结构与功能回复突变研究,发现其中2处突变能使基因表达产物丧失功能,1处使基因表达产物活性降低,1处对基因表达产物活性基本无影响。进一步将完全回复突变的bxn基因转化烟草,获得的转基因烟草具有抗溴苯腈除草剂特性,结果证明结构中的3处突变与活性中心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基因 功能研究 水解 基因表达产物 回复突变 结构与功能 转基因烟草 前期研究 基因结构 基因转化 抗溴苯腈 活性基 除草剂 心功能 证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茎大麦在大麦育种上的应用研究 Ⅱ.球茎大麦向栽培大麦的种质转移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浩兵 张德玉 +4 位作者 仲裕泉 黄友圣 许如根 吕超 黄志仁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418-423,共6页
本文介绍栽培大麦(2x)与球茎大麦(4x)种间杂种的产生及其细胞学鉴定结果。二者杂交成胚率平均可达48.43%,胚培成苗率平均可达25.64%。杂种F_1染色体数为21,通过C-带鉴定表明,7条为母本栽培大麦染色体、14条为父本球茎大麦染色体。... 本文介绍栽培大麦(2x)与球茎大麦(4x)种间杂种的产生及其细胞学鉴定结果。二者杂交成胚率平均可达48.43%,胚培成苗率平均可达25.64%。杂种F_1染色体数为21,通过C-带鉴定表明,7条为母本栽培大麦染色体、14条为父本球茎大麦染色体。F_1花粉母细胞中染色体构型:单价体4~7个、三价体l~3个,其余为二价体。杂种植株形态为父本球茎大麦型,冬性强、发育慢、分蘖多。以杂种F_1胚培苗花粉能育单株为父本,以苏啤1号为母本进行回交,得到7个回交一代株系BC_1—1~BC_1—7,将 BC_1F_2种子播种在大麦黄花叶病病圃中进行抗病鉴定,结果 BC_1—2F_2的2个株系和BC_1—5F_2的2个株系高抗黄花叶病。对BC_1—2F_3的同功酶分析和C-带鉴定,表明抗病株系中确有来自球茎大麦的遗传物质,对抗病株系的抗性基因的遗传规律的研究表明,抗性由一对显性基因控制,并与栽培大麦中已知的抗性基因不等位,可能为一种新的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大麦 球茎大麦 种间杂种 种质 大麦 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结球白菜OguC MS下胚轴原生质体的核失活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侯喜林 曹寿椿 +1 位作者 佘建明 陆维忠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16-117,共2页
关键词 不结球白菜 OGUCMS 胚轴原生质体 核失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根棉渐渗到陆地棉的黄花瓣性状的遗传及对其它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沈新莲 张香桂 +3 位作者 张保龙 杨郁文 姚姝 倪万潮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8-80,共3页
关键词 陆地棉 遗传性状 花瓣 辣根 江苏 农业科学院 特异种质 优质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螟染色体C带核型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方继朝 杜正文 张德玉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1993年第4期26-30,共5页
应用C带技术分析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Walker)、三化螟Tryporyza incertulas (Walker)和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ée)[Lepi-dotera:Pyralidea]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核型及染色体C带特征。结果表明:①三种稻螟均由XX... 应用C带技术分析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Walker)、三化螟Tryporyza incertulas (Walker)和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ée)[Lepi-dotera:Pyralidea]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核型及染色体C带特征。结果表明:①三种稻螟均由XX/XY型性别决定,K染色体为近中着丝点,Y染色体具端着丝点;②二化螟和三化螟的Y染色体均与X染色体长臂部分同源区配对,纵卷叶螟的Y染色体则与X染色体短臂全长配对;③二化螟核型2n=12:5AA+XX(♀)/XY(♂),5对常染色体(5AA)中,有一对中着丝点染色体,其余为端着丝点;④三化螟核型2n=14:6AA+XX(♀)/XY(♂),常染色体均为端着丝点;⑤纵卷叶螟核型2n=10:4AA+XX(♀)/XY(♂),常染色体具端着丝点。从而初步建立了3种稻螟染色体组C带带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化螟 纵卷叶螟 核型 染色体C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优2号育性低温敏感性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和标 刘蔼民 邹江石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1996年第4期53-54,共2页
亚优2号育性低温敏感性的遗传分析1李和标2刘蔼民1邹江石本研究为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收稿日期:1995-09-08(1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南京210014;2江苏省农业科学院遗传生理研究所,南京21... 亚优2号育性低温敏感性的遗传分析1李和标2刘蔼民1邹江石本研究为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收稿日期:1995-09-08(1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南京210014;2江苏省农业科学院遗传生理研究所,南京210014)关键词籼粳杂种;育性;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粳杂种 育性 温度敏感性 遗传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激处理与水稻雄性不育系育性转变关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许仁林 师素云 易琼华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1992年第4期297-304,共8页
本实验对水稻雄性不育系珍汕97A及其保持系在幼苗(2叶或3叶)和孕穗期(抽穗前8天)分别进行一次热激处理,并比较了其同工酶组成、花粉育性以及自交结实性的变化。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热激处理能使不育系与保持系花药的POX和Est的表达发生... 本实验对水稻雄性不育系珍汕97A及其保持系在幼苗(2叶或3叶)和孕穗期(抽穗前8天)分别进行一次热激处理,并比较了其同工酶组成、花粉育性以及自交结实性的变化。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热激处理能使不育系与保持系花药的POX和Est的表达发生不同的改变,导致两系在这两种同工酶组成上的原有差异缩小;育性观察结果显示,在正常温度条件下,热激处理对珍汕97A的育性表达几乎无影响,而在有高温作用(穗分化发育阶段的日平均温度高于30℃)的条件下,3叶期幼苗往后的热激处理似乎能不同程度地提高珍汕97A的育性稳定性。简要讨论了热激处理与不育系育性转变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育性转变 热激 雄性不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细胞突变体HX-3对水稻白叶枯病的抗性遗传 被引量:1
16
作者 高东迎 孙立华 陆作楣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1年第2期41-43,共3页
采用离体筛选技术 ,从感白叶枯病的恢复系明恢 63的体细胞突变后代中获得抗病突变体HX 3。对HX 3的白叶枯病抗性遗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HX 3对水稻白叶枯病的抗性能够稳定遗传 ,且为全生育期抗性 ,其抗性由一对显性单基因控制 ;HX ... 采用离体筛选技术 ,从感白叶枯病的恢复系明恢 63的体细胞突变后代中获得抗病突变体HX 3。对HX 3的白叶枯病抗性遗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HX 3对水稻白叶枯病的抗性能够稳定遗传 ,且为全生育期抗性 ,其抗性由一对显性单基因控制 ;HX 3与具有不同抗病基因的抗白叶枯病近等基因系CBB2 (Xa 2 )、CBB3 (Xa 3)、CBB4 (Xa 4 )、CBB7(Xa 7)、CBB12(Xa 12 )和IRBB2 1(Xa 2 1)间的等位性分析表明 ,HX 3的抗病基因与Xa 2、Xa 3、Xa 4、Xa 7、Xa 12、Xa 2 1不等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细胞突变体 水稻 白叶枯病 抗性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阴水稻种质资源的快速筛选技术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陈以峰 《生态农业研究》 CSCD 1997年第1期37-41,共5页
阴害直接限制了水稻高产潜力发挥。建立快速筛选耐阴水稻种质资源的技术对利用耐阴种质、选育耐阴品种具有重要意义。以中粳02428、南粳35、中籼苏农3037为材料对备种筛选指标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水稻苗期黑暗下保绿能力与弱光驯化... 阴害直接限制了水稻高产潜力发挥。建立快速筛选耐阴水稻种质资源的技术对利用耐阴种质、选育耐阴品种具有重要意义。以中粳02428、南粳35、中籼苏农3037为材料对备种筛选指标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水稻苗期黑暗下保绿能力与弱光驯化下同期的叶片干重、叶绿素含量变化,同分蘖-拔节期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变化以及与瞬时弱光照下的净光合速率下降相一致。此指标鉴定水稻苗期黑暗下保绿能力简单方便,故可用于建立耐阴种质快速筛选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阴 水稻 种质资源 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C_4光合基因水稻特征特性及其在两系杂交稻育种中的应用 被引量:23
18
作者 王德正 迟伟 +6 位作者 王守海 焦德茂 吴爽 李霞 李成荃 张云华 罗彦长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48-252,共5页
对pepc、ppdk和pepc +ppdk三种转基因水稻农艺性状观察表明 ,与原种Kitaake相比单株有效穗有不同程度的增多 ,单株产量相应提高 ,特别是pepc和ppdk基因聚合后 ,单株有效穗和单株产量分别比受体亲本Kitaake提高 2 9.1%和2 7.0 %。三种转... 对pepc、ppdk和pepc +ppdk三种转基因水稻农艺性状观察表明 ,与原种Kitaake相比单株有效穗有不同程度的增多 ,单株产量相应提高 ,特别是pepc和ppdk基因聚合后 ,单株有效穗和单株产量分别比受体亲本Kitaake提高 2 9.1%和2 7.0 %。三种转基因材料作基因供体分别与受体光敏核不育系培矮 6 4S、2 30 4S和 2 30 6S杂交后 ,这些基因在新的遗传背景下不仅稳定遗传和高水平表达 ,而且表现增穗增产 ,特别当pepc和ppdk基因聚合时 ,与受体相比 ,F1的PEPC活性提高 5 .8~ 18.6倍 ,PPDK活性提高 0 .5~ 1.3倍 ,植株饱和光合速率提高 5 0 %左右。转育的转基因材料结实率有所降低 ,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4光合基因 水稻 转基因育种 特征特性 两系杂交稻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 丙酮酸正磷酸二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双价基因小麦的获得和鉴定 被引量:39
19
作者 叶兴国 程红梅 +3 位作者 徐惠君 杜丽璞 陆维忠 黄益洪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83-586,共4页
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几丁质酶基因和β1,3 葡聚糖酶双价基因导入小麦品种扬麦10号和Bobwhite ,共得到了13株T0 代转基因植株,2个小麦品种的转化效率分别为1 .4 %和1. 0 %。T1 代植株赤霉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转基因植株对赤霉病具有一定抗... 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几丁质酶基因和β1,3 葡聚糖酶双价基因导入小麦品种扬麦10号和Bobwhite ,共得到了13株T0 代转基因植株,2个小麦品种的转化效率分别为1 .4 %和1. 0 %。T1 代植株赤霉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转基因植株对赤霉病具有一定抗性,小穗发病率4 .76 %~11. 76 % ,低于抗病对照和感病对照。T1 代植株分子检测结果表明,外源基因分离比例为2. 33∶1,较低的分离比例可能与外源基因的丢失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几丁质酶和β-1 3-葡聚糖酶基因 农杆菌 转基因 赤霉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白菜(Brassica chinensis L.)黄苗突变体的叶绿素荧光特性 被引量:26
20
作者 郭士伟 张云华 +3 位作者 金永庆 师素云 谭秀云 刘蔼民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958-960,共3页
关键词 小白莱 黄苗突变体 叶绿素 荧光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