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iR-199a-5p在肝脏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作用的初步研究
1
作者 潘锦堃 李超普 +3 位作者 张许 季学涛 薛瑶 李仲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510-1516,共7页
目的:探究不同营养状态下miR-199a-5p在肝脏中的表达水平,以及其对肝细胞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AG)含量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方法:RT-qPCR检测高脂饮食小鼠肝脏组织中miR-199a-5p的表达;分别使用miR-199a-5p模拟物、抑制剂、阴性对照... 目的:探究不同营养状态下miR-199a-5p在肝脏中的表达水平,以及其对肝细胞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AG)含量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方法:RT-qPCR检测高脂饮食小鼠肝脏组织中miR-199a-5p的表达;分别使用miR-199a-5p模拟物、抑制剂、阴性对照和pcDH-CD36-flag质粒转染Hepa1-6和AML12细胞,通过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脂代谢相关标志物表达变化,采用试剂盒检测TAG含量;通过miRDB(microRNA Target Prediction Database)预测miR-199a-5p的靶基因并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进行验证。结果:高脂饮食和饥饿状态下C57BL/6J小鼠肝脏中miR-199a-5p的表达水平升高;过表达miR-199a-5p能够降低肝细胞内TAG,而miR-199a-5p抑制剂会增加细胞内TAG含量;miR-199a-5p通过作用于脂肪酸转位酶CD36基因的3′非翻译区(3′untranslated region,3′UTR)降低其蛋白表达。结论:在肝脏脂质积累过程中,miR-199a-5p的表达水平增加,并且miR-199a-5p可能通过靶向CD36降低肝细胞内TAG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199a-5p 肝脏 甘油三酯 CD3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甲醚-黄芩素对绒癌耐药细胞株多药耐药性的逆转作用研究 被引量:20
2
作者 徐珊 罗莉 +4 位作者 朱利群 李卓 仇黎丽 陈琪 徐昌芬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061-1073,共13页
为探讨马鞭草中4′-甲醚-黄芩素对人绒癌JAR/VP16耐药细胞株的多药耐药逆转作用及可能的逆转机制,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透射电镜观察、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流式细胞术、基因芯片以及实时定量PCR等方法,检测到4'-甲醚-黄芩素对... 为探讨马鞭草中4′-甲醚-黄芩素对人绒癌JAR/VP16耐药细胞株的多药耐药逆转作用及可能的逆转机制,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透射电镜观察、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流式细胞术、基因芯片以及实时定量PCR等方法,检测到4'-甲醚-黄芩素对化疗药物具有协同增效作用,显著逆转耐药细胞对鬼臼乙叉甙(VP16)、甲氨蝶呤(MTX)及更生霉素(KSM)的耐药性,该药物作用后,耐药细胞超微结构呈现凋亡样改变,细胞凋亡率增高并出现明显凋亡峰.此外,耐药细胞中MDR1、MRP1、MRP2、MRP6、AHR、COMT、FGF2等耐药相关基因以及Bcl-2、BFL1、NAIP、p63等凋亡抑制基因表达降低,而Apaf-1、ASC、ATM、Bad、Bak、Bax、BimL等凋亡促进基因表达升高.上述实验结果表明:4′-甲醚-黄芩素对绒毛膜癌耐药细胞具有显著的耐药逆转作用,这种逆转作用可能是通过降低耐药基因表达、促进细胞凋亡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甲醚-黄芩素 绒毛膜癌 多药耐药 耐药逆转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氧胆酸通过NF-κB调节人胆管癌细胞系QBC939增殖和凋亡的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朱淼 赵翰林 +1 位作者 孙玉洁 韩晓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571-575,共5页
目的:研究脱氧胆酸对人胆管癌细胞凋亡和增殖的影响;以及该影响的细胞内信号转导途径。方法:用四甲基偶氮唑蓝[3鄄(4,5鄄dimethylthiazole鄄2yl)鄄2,5鄄diphenylte鄄trazoliumbromid,MTT法]比色法和流式细胞仪技术(flowcytometry)检测... 目的:研究脱氧胆酸对人胆管癌细胞凋亡和增殖的影响;以及该影响的细胞内信号转导途径。方法:用四甲基偶氮唑蓝[3鄄(4,5鄄dimethylthiazole鄄2yl)鄄2,5鄄diphenylte鄄trazoliumbromid,MTT法]比色法和流式细胞仪技术(flowcytometry)检测脱氧胆酸对QBC939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用荧光素酶报道基因技术检测在脱氧胆酸作用前后核转录因子(nuclearfactorkappaB,NF鄄κB)活性的改变。再将NF鄄κB的天然抑制因子IκB转染人胆管癌细胞系QBC939,观察用IκB抑制NF鄄κB后肿瘤细胞的增殖和凋亡的情况。结果:脱氧胆酸能抑制胆管癌细胞的增殖、促进其凋亡,这一抑制作用的机制是通过抑制NF鄄κB实现的,用NF鄄κB的抑制因子IκB作用于QBC939细胞,所起的作用与脱氧胆酸相似。结论:脱氧胆酸能通过抑制NF鄄κB的活性,抑制QBC939细胞的增殖,并促进其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氧胆酸 胆管癌 核转录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腺相关病毒介导的TIMP-1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被引量:2
4
作者 朱剑 武晓泓 +3 位作者 吕京澴 茅晓东 韩晓 刘超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468-471,F002,共5页
目的:构建及鉴定载入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鄄1)的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方法:应用基因重组的方法构建含全长TIMP鄄1的重组腺相关病毒骨架质粒(pAAV鄄TIMP鄄1),利用磷酸钙沉淀法将腺相关病毒载体质粒共转染入HEK293细胞中,分别装... 目的:构建及鉴定载入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鄄1)的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方法:应用基因重组的方法构建含全长TIMP鄄1的重组腺相关病毒骨架质粒(pAAV鄄TIMP鄄1),利用磷酸钙沉淀法将腺相关病毒载体质粒共转染入HEK293细胞中,分别装配成rAAV鄄TIMP鄄1和rAAV鄄hrGFP,将rAAV鄄hrGFP转导HT1080细胞测定重组病毒的滴度,Westernblot方法检测rAAV鄄TIMP鄄1在HT1080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成功构建rAAV鄄TIMP鄄1,病毒滴度达到109TU/ml,转导细胞后,转导组TIMP鄄1的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结论:构建的rAAV鄄TIMP鄄1,为基因修饰胰岛移植提供了新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 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 腺相关病毒 转导单位(TU)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ts-1重组腺病毒的构建与活性鉴定
5
作者 徐辰 韩晓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436-1440,共5页
目的:构建小鼠成红细胞白血病病毒E26癌基因同系物1(V-Ets avian erythroblastosis virus E26 oncogene homolog1,Ets-1)重组腺病毒,并验证其对小鼠原代胰岛及胰岛β细胞系INS-1的感染活性和Ets-1蛋白表达活性。方法:以小鼠胰岛β细胞系... 目的:构建小鼠成红细胞白血病病毒E26癌基因同系物1(V-Ets avian erythroblastosis virus E26 oncogene homolog1,Ets-1)重组腺病毒,并验证其对小鼠原代胰岛及胰岛β细胞系INS-1的感染活性和Ets-1蛋白表达活性。方法:以小鼠胰岛β细胞系MIN6的cDNA为模板,PCR扩增Ets-1基因的编码区序列(coding sequence,CDS)区,纯化后经限制性内切酶切割和连接反应插入到pAdTrack-CMV穿梭质粒上,构建成pAdTrack-CMV-Ets-1质粒。将该质粒与腺病毒骨架质粒pAdEasy-1在大肠杆菌BJ5183中进行同源重组,鉴定出阳性克隆。扩增并抽提阳性克隆质粒,用PacⅠ酶切线性化后转染293A细胞,经包装得到AdV-Ets-1重组腺病毒。相应对照病毒AdV-GFP由相同方法构建。腺病毒经纯化后,感染小鼠原代胰岛及INS-1细胞,并用Western blot检测Ets-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腺病毒构建成功,并具有高感染率及高蛋白表达能力。结论:成功构建了小鼠Ets-1腺病毒,为进一步研究Ets-1基因在原代胰岛中的功能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TS-1 腺病毒 胰岛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br-FPGS高效表达质粒增强Jurkat细胞对甲氨蝶呤的敏感性 被引量:3
6
作者 胡文佳 孙玉洁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05-710,共6页
叶酰多聚谷氨酸盐合成酶(Folylpolyglutamate synthetase,FPGS)是将化疗药物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转化成甲氨蝶呤多聚谷氨酸盐(MTXPG)的关键酶,其表达水平直接影响肿瘤细胞对MTX敏感性。与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相比,T... 叶酰多聚谷氨酸盐合成酶(Folylpolyglutamate synthetase,FPGS)是将化疗药物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转化成甲氨蝶呤多聚谷氨酸盐(MTXPG)的关键酶,其表达水平直接影响肿瘤细胞对MTX敏感性。与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相比,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细胞中FPGS表达水平低,因此对MTX不敏感。本实验室前期研究证实,位于BCL2基因3′-UTR区的一段长279 bp的DNA序列mbr具有显著的增强子效应。文章构建了含有mbr增强子样序列的FPGS表达质粒,用其转染Jurkat细胞后,分别以Westernblotting和MTT法检测FPGS表达水平及MTX对肿瘤细胞的抑制率。结果表明mbr能够显著提高FPGS表达质粒的表达水平,并有效增强Jurkat细胞对MTX的敏感性。这一结果为将基础研究结果应用于临床、提高MTX对T-ALL细胞的化疗疗效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PGS基因 MBR 过表达 MTX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组织中自噬影响肥胖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7
作者 季学涛 张许 +1 位作者 刘谨 李仲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75-282,共8页
肥胖是由于脂肪细胞体积增大和数量增生而引起的脂肪组织异常或过度堆积导致的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由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共同决定。近年来,自噬在调控脂肪细胞数量、脂肪生成和白色脂肪棕色化等过程中的作用引起了广泛关注。文章就脂肪... 肥胖是由于脂肪细胞体积增大和数量增生而引起的脂肪组织异常或过度堆积导致的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由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共同决定。近年来,自噬在调控脂肪细胞数量、脂肪生成和白色脂肪棕色化等过程中的作用引起了广泛关注。文章就脂肪组织中3种不同类型的自噬对脂肪生成、白色脂肪棕色化和脂肪代谢等过程的影响进行系统性总结回顾,旨在阐明自噬对脂肪组织功能及肥胖的影响,进而为肥胖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脂肪组织 自噬 线粒体自噬 脂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NPLA7在脂肪组织中的表达及调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蔡丽娥 张许 +3 位作者 季学涛 潘锦堃 厉璐帆 李仲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9,共6页
目的:明确PNPLA7在小鼠不同组织及营养状态下的表达水平;探索不同因素对PNPLA7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初步分析PNPLA7在正常组织器官及细胞系中的表达,荧光定量PCR的方法进一步验证PNPLA7在小鼠不同组织及不同营养状态下... 目的:明确PNPLA7在小鼠不同组织及营养状态下的表达水平;探索不同因素对PNPLA7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初步分析PNPLA7在正常组织器官及细胞系中的表达,荧光定量PCR的方法进一步验证PNPLA7在小鼠不同组织及不同营养状态下的表达情况。免疫印迹法及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和脂肪细胞在胰岛素及脂肪酸处理下PNPLA7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PNPLA7主要表达于代谢旺盛的组织或细胞中。在饥饿条件下,小鼠脂肪组织PNPLA7的表达水平比正常饮食条件下高,但小鼠饥饿后又喂食,其脂肪组织PNPLA7的表达水平又降低。脂肪细胞中PNPLA7表达在胰岛素处理时下调,油酸处理时上调。且在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PNPLA7表达前期下降,后期逐渐升高。结论:PNPLA7在脂肪组织中的表达水平较高,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其表达水平先下降后升高,且受胰岛素及不饱和脂肪酸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NPLA7 脂代谢 脂肪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棕榈酰化转移酶9调控非小细胞肺癌增殖、迁移、侵袭及相关机制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周容 高琛梓 +2 位作者 赵廷枫 顾遥 王倩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061-1067,共7页
目的:探讨棕榈酰化转移酶9(zinc finger DHHC-type containing 9,ZDHHC9)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的表达及预后,及ZDHHC9对NSCLC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通过NCBI GEC数据库和基于... 目的:探讨棕榈酰化转移酶9(zinc finger DHHC-type containing 9,ZDHHC9)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的表达及预后,及ZDHHC9对NSCLC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通过NCBI GEC数据库和基于基因表达水平值的交互式分析平台(gene expression profiling interactive analysis,GEPIA)数据库分析ZDHHC9在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利用实时定量PCR(Real-time qPCR)检测正常支气管上皮细胞系(16HBE)及NSCLC细胞系(A549、H1299、H1703)的表达情况。在H1703和A549细胞系中敲降ZDHHC9,利用CCK-8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Transwell和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检测相关蛋白水平变化。结果:GEO和GEPIA数据库生物信息技术分析结果显示,ZDHHC9在NSCLC组织中较癌旁组织显著升高,并且ZDHHC9表达量与患者的无病生存率相关(P<0.01)。敲降ZDHHC9后,H1703和A549细胞增殖活力显著下降,同时侵袭和迁移能力受到抑制,并且敲降ZDHHC9降低NSCLC细胞脂肪酸合成关键酶的表达水平。结论:ZDHHC9可能通过调控NSCLC细胞脂肪酸合成促进NSCLC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榈酰化转移酶9 非小细胞肺癌 增殖 迁移 侵袭 脂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熟SVFs细胞与Hepa1-6细胞共培养模型的建立及对肝细胞脂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雨竹 张许 李仲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03-609,共7页
目的:建立小鼠成熟脂肪细胞血管基质部分(stromal vascular fraction,SVF)与小鼠肝细胞(Hepa1-6)共培养模型,研究成熟脂肪细胞对肝细胞脂质堆积以及代谢的影响。方法:从小鼠皮下脂肪分离提取原代SVF细胞,经体外分化成熟后,以Transwell... 目的:建立小鼠成熟脂肪细胞血管基质部分(stromal vascular fraction,SVF)与小鼠肝细胞(Hepa1-6)共培养模型,研究成熟脂肪细胞对肝细胞脂质堆积以及代谢的影响。方法:从小鼠皮下脂肪分离提取原代SVF细胞,经体外分化成熟后,以Transwell小室建立成熟SVF细胞和Hepa1-6细胞间接共培养48 h体系。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法)检测SVF细胞PPARγ和PGC-1α等分化相关基因及Hepa1-6细胞CD36、FATP2、GPAT1等脂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酶法检测经共培养后的Hepa1-6细胞甘油三酯水平。结果:小鼠原代SVF细胞经诱导成熟后,出现明显较大脂滴;成熟SVF细胞中PPARγ和PGC-1α等分化标志物较未分化SVF细胞显著升高;Hepa1-6细胞甘油三酯水平明显高于未共培养组;Hepa1-6细胞GPAT1、CD36基因表达水平明显升高。结论:已成功建立成熟脂肪细胞与Hepa1-6细胞Transwell共培养模型。肝细胞与成熟脂肪细胞共培养可以诱导其脂质堆积增加,该过程可能通过上调肝细胞中CD36和GPAT1的表达水平增加脂肪酸的吸收和甘油三酯的合成通路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VF 肝细胞 细胞共培养 脂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泛素化酶YOD1调控肝脏脂代谢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子欣 杨旭乐 +1 位作者 张许 李仲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735-1740,共6页
目的:探索去泛素化酶YOD1在肝脏营养代谢中发挥的作用。方法:通过Q-PCR检测高脂饮食C57BL/6小鼠、db/db小鼠肝脏中以及油酸(oleic acid,OA)处理后的Hepa1-6细胞内,YOD1的表达情况。在C57BL/6小鼠中,通过Q-PCR法检测YOD1的组织分布及不... 目的:探索去泛素化酶YOD1在肝脏营养代谢中发挥的作用。方法:通过Q-PCR检测高脂饮食C57BL/6小鼠、db/db小鼠肝脏中以及油酸(oleic acid,OA)处理后的Hepa1-6细胞内,YOD1的表达情况。在C57BL/6小鼠中,通过Q-PCR法检测YOD1的组织分布及不同营养状态下的表达情况。对Hepa1-6细胞中给予OA处理,通过甘油三酯试剂盒检测细胞内甘油三脂含量,并利用油红染色观察细胞内脂滴。经Q-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内相关基因的m RNA及蛋白水平。结果:短期高脂饮食后,肝脏中YOD1的mRNA水平显著下降。而与对照组db/+小鼠相比,db/db小鼠肝脏中YOD1的mRNA水平无变化。但是,经OA处理后,Hepa1-6细胞内的YOD1的mRNA水平明显减少。另外,YOD1主要表达于肝脏中。小鼠禁食后,肝脏YOD1的mRNA水平显著增加,而再喂食后显著下降。此外,过表达YOD1的Hepa1-6细胞中OA诱导的脂质堆积明显减少,且SREBP-1c的剪切被抑制。结论:本研究初步发现,去泛素化酶YOD1的表达水平受营养状态调控,并通过抑制SREBP-1c的剪切影响肝细胞的脂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 YOD1 脂代谢 SREBP-1c剪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PS13A在3T3-L1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表达及调控研究
12
作者 刘瑾 黄昀 +5 位作者 李超普 张桐 潘锦堃 季学涛 张许 李仲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041-1046,共6页
目的:明确囊泡分选蛋白13A(vacuolar protein sorting 13 homolog A,VPS13A)在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ouse embry-onic fibroblast cells,3T3-L1)分化过程中的表达水平;探索VPS13A对3T3-L1细胞的影响。方法:利用Western blot及Q-PCR法检测... 目的:明确囊泡分选蛋白13A(vacuolar protein sorting 13 homolog A,VPS13A)在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ouse embry-onic fibroblast cells,3T3-L1)分化过程中的表达水平;探索VPS13A对3T3-L1细胞的影响。方法:利用Western blot及Q-PCR法检测3T3-L1细胞在分化过程中VPS13A的表达,利用CRISPR/Cas9系统构建VPS13A稳定敲降细胞系,Western blot和油红染色检测VPS13A敲降后对3T3-L1细胞分化的影响。结果:VPS13A的表达在3T3-L1分化过程的早期降低,在分化的后期升高。敲降VPS13A后,3T3-L1细胞中脂滴增多,参与调控脂肪细胞分化基因的表达水平升高。结论:在3T3-L1细胞中VPS13A的表达水平在分化过程中被调控,敲降VPS13A可以促进3T3-L1细胞的分化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PS13A 3T3-L1细胞 脂滴 脂肪细胞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