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基于EI及MAC混合算法的斜拉桥传感器优化布置
被引量:33
- 1
-
-
作者
袁爱民
戴航
孙大松
-
机构
河海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江苏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
-
出处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5-59,共5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50378015)
江苏省交通科学计划研究资助项目(编号:03y031)
-
文摘
提出一种传感器优化布置算法,结合有效独立法和模态置信保证准则(Modal Assurance Criterion,简称MAC法)的优点,解决了采用MAC法进行传感器优化布置时所遇到的问题。首先,利用列主元QR分解技术得到MAC法确定传感器位置的初始测点,然后用有效独立法确定侯选添加测点的范围,避免了添加测点的盲目性,从侯选测点中选择满足MAC矩阵非对角元素最小的测点,添加到初始测点中,不断循环直至达到要求,上述算法采用matlab7.0编制程序实现。最后,以五河口大桥为研究对象,运用程序对五河口大桥主梁作了不同数目测点方案的传感器优化布置研究。结果表明,混合算法不仅保证了所测向量的MAC矩阵非对角元素值较小,而且具有较好的线性独立性和空间交角。
-
关键词
有效独立法
模态置信保证准则
QR分解
传感器优化布置
-
Keywords
effective independence method modal assurance criterion QR descomposition optimal sensor location
-
分类号
U466.3
[机械工程—车辆工程]
-
-
题名大面积路堤荷载下带承台桩的荷载传递分析
被引量:7
- 2
-
-
作者
楼晓明
孙晓锋
陈广
-
机构
同济大学
江苏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
-
出处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98-104,共7页
-
文摘
提出用迭代法分析大面积路堤荷载下带承台桩荷载传递特性的计算方法。将大面积路堤桩中的任意一根桩及其代表的桩间土看作一个存在相互作用力的柱杆系统,单个柱杆用荷载传递法分析,柱杆之间的相互影响用迭代法分析。该方法可简便地考虑桩、土、承台和路堤的相互作用,地基土的分层特性和桩身荷载传递函数的非线性。假定传递函数分别为线弹性全塑性和指数曲线的模型时,对双层地基中的路堤桩进行了算例分析,得到荷载分担比、等沉面、中性点、沉降、轴力、摩阻力等结果。讨论桩顶荷载分担比、中性点位置随填土高度、桩长和承台置换率的变化规律。计算桩顶荷载分担比与模型试验的中央桩实测结果大体一致,荷载传递特性与数值模拟结果也大体一致。
-
关键词
路堤
带承台桩
荷载传递函数
桩顶荷载分担比
-
Keywords
embankment
caped pile
load transfer curve
pile efficacy
-
分类号
U416.01
[交通运输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
-
-
题名混凝土K判据及K_(ⅠC)计算公式的探讨
被引量:2
- 3
-
-
作者
邓爱民
王向东
朱为玄
徐道远
苟联盟
-
机构
河海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工程力学系
江苏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
-
出处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188-191,共4页
-
文摘
根据已有的断裂实验测试资料和计算结果 ,对比按经典断裂韧度计算式计算的断裂韧度KⅠC和双K断裂准则中的起裂韧度KiniⅠC和失稳韧度KunⅠC,并计算按经典断裂韧度计算式用临界有效裂缝长度代替预制裂缝长度时的KⅠC值 ,认为工程中通常采用的按经典公式算得的KⅠC并不能全面体现混凝土开裂的真实情况。提出工程中宜采用双K断裂准则 ,并综合考虑安全因数进行设计。由于混凝土断裂试验中CMOD较难准确测定 ,提出通过Δ与CMOD的换算 ,以Δc 代替CMODc 计算临界有效裂缝长度ac,从而降低了实验难度。
-
关键词
混凝土结构
临界有效裂缝长度
断裂韧度
K判据
双K断裂准则
-
Keywords
Concrete structure
Critical effective crack length
Fracture toughness
K criterion
Double-K fracture criterion
-
分类号
TU375
[建筑科学—结构工程]
O346.1
[理学—固体力学]
-
-
题名大桩距搅拌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方法
- 4
-
-
作者
赵宏华
韩选江
颜谳
-
机构
南京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江苏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
-
出处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1期100-102,共3页
-
基金
江苏省兴化设计研究院资助
-
文摘
根据大桩距搅拌桩复合地基的变形机理,在常规复合地基加固区、软弱下卧层沉降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了计算对比,提出复合地基加固区采用复合模量法、下卧层采用应力扩散法计算沉降的方法.阐述了大桩距复合地基沉降计算的基本假定、计算公式和具体计算步骤.结合具体的工程实例,将大桩距复合地基的计算结果与实测的沉降变形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
-
关键词
大桩距
搅拌桩
复合地基
沉降变形
-
Keywords
large pile spacing
mixing pile
composite foundation
settlement deformation
-
分类号
TU472.3
[建筑科学—结构工程]
-
-
题名“达维”台风作用下连云港海域台风浪数值模拟
被引量:6
- 5
-
-
作者
齐庆辉
朱志夏
王志国
熊伟
陈允才
庞亮
-
机构
江苏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连云港港
-
出处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0-66,共7页
-
基金
国家863计划资助项目《开敞海域淤泥质浅滩深水航道建设关键技术研究》(2012AA112509)
江苏交通运输科研项目《江苏沿海建港条件及关键技术集成研究》(2011Y01)
-
文摘
为准确模拟"达维"台风过境期间连云港海域波浪场分布,采用Jelesnianski风场模式模拟的海面10m风速作为波浪模式MIKE-SW的驱动风场,再现1210号"达维"台风登陆连云港海域波浪变化过程。模拟计算结果表明,Jelesnianski风场模式成功复演了"达维"台风过境期间风动力变化过程,1210号"达维"台风与1209号"苏拉"台风形成明显的双台风效应;"达维"台风风暴潮期间,连云港海洋站最大风暴增水1.78m,连云港海域风暴增水现象十分明显;利用三重网格嵌套技术,考虑实时风暴潮增水效应的台风浪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连云港近海波浪成长过程,台风过境期间徐圩海洋站处H1/3波高最大值为3.86m,近岸海域波高等值线分布较为密集,分布趋势与水下地形等深线基本一致,破波带以内水域衰减速度明显加快,与连云港海域属于淤泥质海岸类型的性质相吻合。
-
关键词
Jelesnianski风场模式
MIKE-SW波浪模型
“达维”台风
波浪场
-
Keywords
Jelesnianski atmosphere model
MIKE-SW wave model
typhoon Dawei
wave field
-
分类号
P731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