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热-流-固多场耦合的厚截面复合材料凝胶前后固化均匀性优化
1
作者 黄顺枫 刘文博 +3 位作者 王培培 杨帆 王荣国 胡可军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47-54,共8页
为解决厚截面复合材料固化过程中由于凝胶点前后温度场和固化度场不均匀而产生的质量缺陷问题,基于热-流-固多物理场耦合有限元模型,结合优化拉丁超立方抽样(OLHS),建立径向基神经网络(RBF)代理模型的固化均匀性多目标优化方法,实现对... 为解决厚截面复合材料固化过程中由于凝胶点前后温度场和固化度场不均匀而产生的质量缺陷问题,基于热-流-固多物理场耦合有限元模型,结合优化拉丁超立方抽样(OLHS),建立径向基神经网络(RBF)代理模型的固化均匀性多目标优化方法,实现对凝胶前后温度梯度和固化度梯度均匀性优化。优化结果与原设计相比,在总固化时长仅增加6.7%的情况下,凝胶点前后的温度梯度分别下降了51.7%和66.5%,固化度梯度分别下降了33.3%和63.6%,整个固化过程最大温度峰值下降了8.8%。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能够显著提升凝胶前后的固化均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截面复合材料 多场耦合 固化均匀性 凝胶点 多目标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TiC颗粒增强铝锂基复合材料的耐腐蚀性能研究
2
作者 张晨 王明 +3 位作者 周东帅 徐旭 百志好 王健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116-122,共7页
采用中间合金法制备了不同含量纳米TiC颗粒增强铝锂基复合材料,通过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以及电化学腐蚀、晶间腐蚀等分析测试方法 ,对该复合材料进行了微观形貌和耐腐蚀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纳米TiC颗粒添加能... 采用中间合金法制备了不同含量纳米TiC颗粒增强铝锂基复合材料,通过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以及电化学腐蚀、晶间腐蚀等分析测试方法 ,对该复合材料进行了微观形貌和耐腐蚀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纳米TiC颗粒添加能够促进晶粒再结晶,细化晶粒,并促进基体中θ'(A_(l2)Cu)相和T1(A_(l2)CuLi)相的析出。与铝锂基体合金相比,该复合材料的耐腐蚀性能得到了显著提高。随着纳米TiC颗粒含量的增加,该复合材料的自腐蚀电位逐渐升高,电荷转移电阻增大,自腐蚀电流密度减小,晶间腐蚀深度降低,耐腐蚀性能逐渐提高。当纳米TiC颗粒含量增加到1 wt%时,复合材料的耐腐蚀性能达到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基复合材料 纳米TiC颗粒 耐腐蚀性能 腐蚀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纤维复合材料超声辅助磨削制孔的轴向力实验研究
3
作者 张怀伟 朱福先 +1 位作者 胡可军 张振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3-39,共7页
为研究碳纤维复合材料(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s,CFRP)层合板在超声辅助下磨削制孔的出口质量,采用电镀金刚石套料钻进行CFRP层合板超声辅助制孔加工实验。通过Kistler测力仪采集的轴向力原始数据,采用HIROX RH-2000三维视频... 为研究碳纤维复合材料(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s,CFRP)层合板在超声辅助下磨削制孔的出口质量,采用电镀金刚石套料钻进行CFRP层合板超声辅助制孔加工实验。通过Kistler测力仪采集的轴向力原始数据,采用HIROX RH-2000三维视频显微镜观测孔出口表面加工质量,讨论了工艺参数与峰值轴向力、临界轴向力之间的关系,研究了工艺参数对孔出口质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峰值轴向力与转速呈反比,与进给速度呈正比,临界轴向力和峰值轴向力变化趋势基本一致。CFRP层合板孔出口处出现分层损伤,表现为毛刺和撕裂缺陷,且主轴转速越高,出口处缺陷越少,进给速度越高,出口处缺陷越多。研究结果为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合板高效高质量制孔工艺的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RP层合板 超声辅助 临界轴向力 出口质量 分层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体积分数比金属颗粒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弹性模量预测
4
作者 赵金峰 朱福先 +2 位作者 庄百亮 杨皓清 周勇权 《机械强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32-140,共9页
为研究高金属颗粒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基于细观力学理论和细观有限元法预测了该复合材料的弹性模量。首先,制备了复合材料的标准试样,通过单轴拉伸试验测试了其宏观弹性模量,并观测了试样的微观特性。其次,采用基于细观力学... 为研究高金属颗粒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基于细观力学理论和细观有限元法预测了该复合材料的弹性模量。首先,制备了复合材料的标准试样,通过单轴拉伸试验测试了其宏观弹性模量,并观测了试样的微观特性。其次,采用基于细观力学理论的Voigt、Reuss、Mori-Tanaka和广义均值法预测了复合材料的弹性模量。然后,根据试样微观的粒径统计结果,采用高斯分布规律确定了金属颗粒粒径的级配及其数量,采用Python语言编写了颗粒随机投放程序,基于Abaqus平台构建了由颗粒、树脂基体以及界面组成的二维代表性体积单元(Representative Volume Element,RVE)有限元模型。最后,通过理论计算和有限元数值模拟预测了高金属颗粒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弹性模量。分析结果表明,广义均值模型和有限元模型预测的弹性模量与试验测试结果误差较小,复合材料弹性模量随金属颗粒的增大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体积分数比 颗粒增强复合材料 弹性模量 随机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单元级损伤指标的复合材料层合板分步正则化损伤识别方法研究
5
作者 王昊 石庆贺 +3 位作者 杨颖 胡可军 段刘阳 马雨嘉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15,共9页
针对复合材料层合板结构进行损伤识别,传统的损伤识别指标在描述其损伤时过于粗糙,而材料级损伤参数数量巨大难以识别,故引入了能反映层合板面内和面外损伤的单元级损伤指标。为提高损伤识别求解效率,提出了针对单元级损伤指标的两步正... 针对复合材料层合板结构进行损伤识别,传统的损伤识别指标在描述其损伤时过于粗糙,而材料级损伤参数数量巨大难以识别,故引入了能反映层合板面内和面外损伤的单元级损伤指标。为提高损伤识别求解效率,提出了针对单元级损伤指标的两步正则化损伤识别方法。通过对复合材料层合板结构进行渐进失效分析,基于刚度退化进行单元级损伤指标与材料级损伤指标等效,构建基于组合刚度系数的单元级损伤指标,并对其进行相关性分析,为后续损伤识别提供先验信息。再用分步正则化方法对损伤参数进行定量分析,即第一步利用L2正则化和相关性提供的先验信息提供初步的损伤识别结果,第二步在第一步的基础上利用L1正则化方法求解损伤变量,从而获得更精细的识别结果。数值模拟和试验结果表明,所提的分步正则化方法能够有效实现复合材料层合板损伤识别,同时探究了噪声污染、模态阶次对识别结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指标 正则化 损伤识别 复合材料层合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钨含量对氟聚物基含能材料放热反应与燃烧性能的影响
6
作者 王明智 刘金旭 +3 位作者 贺川 庄治华 方澳翔 李树奎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61-467,I0005,共8页
为了探索钨对氟聚物基含能材料放热反应与燃烧性能的影响,采用双重球磨混料工艺制备了不同钨含量的氟聚物基含能材料,借助SEM和XRD表征了含能材料燃烧反应前后的微观结构;用氧弹量热仪和同步热分析仪(TG-DSC)分析了含能材料放热反应的... 为了探索钨对氟聚物基含能材料放热反应与燃烧性能的影响,采用双重球磨混料工艺制备了不同钨含量的氟聚物基含能材料,借助SEM和XRD表征了含能材料燃烧反应前后的微观结构;用氧弹量热仪和同步热分析仪(TG-DSC)分析了含能材料放热反应的释能密度和反应机理,并利用高速热成像相机对含能材料的燃烧特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随着钨质量分数由0增至30%,氟聚物基含能材料的放热反应释能密度由3690 J/g降至2695 J/g,燃烧速率从40.5 mm/s降至19.6 mm/s;不加钨时,含能材料燃烧火焰的温度最低;随着钨含量增加,火焰温度先显著升高然后缓慢降低;这是由于钨的加入减缓了Al与PTFE放热反应的热量传递,推迟了Al与Fe_(2)O_(3)的放热反应进程。加入钨后生成W_(2)C的反应造成了更多放热反应累积叠加,使氟聚物基含能材料产生更剧烈的燃烧反应过程和更高的火焰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化学 氟聚物 含能材料 Al粉 PTFE 放热反应 燃烧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工科视域下材料成型专业立德树人培养的价值维度及实践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江涛 何明涛 +3 位作者 谢利 卢雅琳 孙凌燕 王明智 《南方农机》 2024年第9期180-183,共4页
【目的】应对当前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对人才需求的新变化,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升级与革新。【方法】江苏理工学院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依托机械、材料、计算机等多个学科开展人才培养,分别对2019、2020、2021级材料成型专业进行了... 【目的】应对当前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对人才需求的新变化,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升级与革新。【方法】江苏理工学院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依托机械、材料、计算机等多个学科开展人才培养,分别对2019、2020、2021级材料成型专业进行了三次培养方案的调整,并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定期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完善培养体系,重构实践教学体系,建立产教融合机制、优化考核评价方法。【结果】江苏理工学院材料成型专业的产教深度融合机制夯实了专业基础,强化了实践体系,近三年学生在国家级竞赛中获得各类奖项50余项。【结论】材料成型类专业立德树人培养新模式坚持育人为本,重视实践育人,强化育人主体,对培养出新工科背景下符合产业行业转型需求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均衡发展、创新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立德树人 价值维度 人才培养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TiC/LA123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及显微组织研究
8
作者 王开明 张扬 +1 位作者 康豪 张宁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6-39,共4页
强度不足是限制镁锂合金材料研究和应用的难题之一,复合化是提高金属材料强度的一条有效途径。本文采用搅拌铸造法制备了颗粒增强xTiC/LA123复合材料,并对其进行轧制变形。通过XRD、SEM和力学性能测试,研究TiC颗粒对铸态及轧制态xTiC/LA... 强度不足是限制镁锂合金材料研究和应用的难题之一,复合化是提高金属材料强度的一条有效途径。本文采用搅拌铸造法制备了颗粒增强xTiC/LA123复合材料,并对其进行轧制变形。通过XRD、SEM和力学性能测试,研究TiC颗粒对铸态及轧制态xTiC/LA123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及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TiC含量的升高,铸态复合材料晶粒尺寸降低,强度先升后降,在TiC的质量分数为6%时强度最高,屈服强度及抗拉强度为152、156 MPa。轧制后TiC颗粒沿轧制方向呈流线状分布,且强度变化规律与铸态复合材料规律一致,随TiC含量升高先升后降,屈服强度及抗拉强度升至237、252 MPa,比铸态分别提高了43%和4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锂基复合材料 TIC颗粒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螺栓连接结构参数化有限元建模方法
9
作者 王浩达 朱福先 +1 位作者 胡可军 徐先宜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3-61,共9页
有限元建模方法是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螺栓连接结构强度分析的有效手段,为提高有限元建模效率,基于ABAQUS分析平台,对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螺栓连接结构参数化有限元建模方法进行了研究。根据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螺栓连接结构特征和强度分析的需求... 有限元建模方法是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螺栓连接结构强度分析的有效手段,为提高有限元建模效率,基于ABAQUS分析平台,对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螺栓连接结构参数化有限元建模方法进行了研究。根据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螺栓连接结构特征和强度分析的需求,采用GUI插件开发了专用的GUI图形参数输入界面,采用Python语言编写了连接结构有限元建模内核脚本程序,采用Fortran语言编写了损伤失效判定准则和刚度退化方法的用户子程序,搭建了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螺栓连接结构参数化有限元建模与强度分析平台。以碳/玻混杂复合材料三钉连接结构和T800碳纤维复合材料十钉连接结构为算例,模拟分析了连接结构的破坏载荷和破坏模式,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破坏载荷误差在3%左右,破坏模式一致。研究结果表明,该参数化有限元建模与分析平台可实现各类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螺栓连接结构的快速自动建模,分析结果准确可靠,为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螺栓连接结构快速强度分析和工程优化设计提供了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机械连接 有限元 参数化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型本科材料力学新形态教材建设探索与实践
10
作者 陈菊芳 胡可军 段刘阳 《南方农机》 2024年第S01期184-187,共4页
随着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和普及化,应用型本科高校逐渐成为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阵地。“材料力学”作为机械、土木、航空航天等工科专业重要的技术基础课程,其教材建设对于提升学生的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和价值素养至关重要。文章从... 随着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和普及化,应用型本科高校逐渐成为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阵地。“材料力学”作为机械、土木、航空航天等工科专业重要的技术基础课程,其教材建设对于提升学生的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和价值素养至关重要。文章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特点和要求出发,探索应用型本科材料力学新形态教材篇章体系的编排、思政元素的融入、应用能力的培养和数字资源的嵌入等方法,旨在为应用型本科教育提供一种符合时代需求、具有鲜明特色的材料力学教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 材料力学 教材建设 新形态教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选区熔化GH3536高温合金的静态再结晶行为及力学性能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记 张云龙 +5 位作者 朱彬 程亮 李赛 王亚松 白洁 马瑞 《材料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2-151,共10页
为了研究激光增材制造高温合金的静态再结晶行为及其对力学性能的影响。以固溶强化型镍基高温合金GH3536为研究对象,采用激光选区熔化(SLM)制备试块和试棒,对其在1175℃进行不同时间的固溶处理,基于EBSD分析研究其在热处理过程中的静态... 为了研究激光增材制造高温合金的静态再结晶行为及其对力学性能的影响。以固溶强化型镍基高温合金GH3536为研究对象,采用激光选区熔化(SLM)制备试块和试棒,对其在1175℃进行不同时间的固溶处理,基于EBSD分析研究其在热处理过程中的静态再结晶行为,探讨其对拉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沉积态组织以沿建造方向生长的柱状晶为主,具有〈001〉丝织构。1175℃保温1 h的再结晶分数为61.8%,孪晶是再结晶形核的主要方式,再结晶程度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逐渐提高。根据Avirami方程拟合得到再结晶动力学曲线,与实验结果匹配良好。静态再结晶可以显著减弱力学性能的各向异性。保温时间超过1 h之后,力学性能变化幅度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选区熔化 GH3536 固溶处理 静态再结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偶氮苯的超分子凝胶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2
作者 杨润苗 董观秀 +2 位作者 赵德建 杨雁玲 刘玉海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661-1671,共11页
基于偶氮苯的光响应型凝胶对光刺激可以保证连续性和精确性感知,并在刺激过程中有显著的响应行为性,是目前研究最多的光响应材料之一。本文将含偶氮苯的凝胶体系分成超分子有机凝胶、超分子水凝胶、超分子凝胶体系和有机无机杂化型体系... 基于偶氮苯的光响应型凝胶对光刺激可以保证连续性和精确性感知,并在刺激过程中有显著的响应行为性,是目前研究最多的光响应材料之一。本文将含偶氮苯的凝胶体系分成超分子有机凝胶、超分子水凝胶、超分子凝胶体系和有机无机杂化型体系,较系统地综述了近三年来基于偶氮苯的光响应型超分子凝胶的结构特点和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凝胶因子的分子大小和形态,涵盖了小分子、树枝状大分子、嵌段共聚物、超支化分子等;分析了发挥自组装驱动力的超分子之间的作用,涵盖了氢键、静电相互作用、π-π作用、疏水效应等;总结了自组装聚集形态的构造,涵盖了胶束、囊泡、纤维束、纳米棒等;最后展望了各类凝胶体系在光控开关、药物释放、生物材料等领域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胶 光响应 偶氮苯 纳米材料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6/稀土氧化物复合材料力学与抗紫外老化性能 被引量:5
13
作者 周健 杨菁菁 +2 位作者 李珂 王国军 徐亚平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01-105,共5页
以稀土氧化物(La2O3和CeO2)为改性剂、聚酰胺(PA)6为基体材料,通过熔融混合挤出,分别制得PA6//La2O3和PA6/CeO2复合材料。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和分析,并采用紫外光谱仪对复合材料的抗紫外老化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复合材... 以稀土氧化物(La2O3和CeO2)为改性剂、聚酰胺(PA)6为基体材料,通过熔融混合挤出,分别制得PA6//La2O3和PA6/CeO2复合材料。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和分析,并采用紫外光谱仪对复合材料的抗紫外老化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拉伸和弯曲强度随La2O3和CeO2含量的增加而逐渐升高,缺口冲击强度则逐渐下降;La2O3和CeO2具有较高的紫外光吸收作用,可明显提升复合材料的紫外光吸收率;在La2O3和CeO2含量相同的情况下,随紫外光照射时间的增加,复合材料的缺口冲击强度和弯曲强度下降,拉伸强度提高;在紫外光照射时间相同的情况下,复合材料的拉伸和弯曲强度随La2O3和CeO2含量变化的趋势与未照射时的变化趋势基本相似;随着紫外光照射时间的延长,复合材料缺口冲击强度随La2O3和CeO2含量变化的曲线逐渐发生改变,最终变为先升高后降低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氧化物 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抗紫外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稳β钛合金三叉晶界α相的变体选择研究
14
作者 张宇 辛仁龙 +1 位作者 黄晓旭 刘庆 《电子显微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71-278,共8页
当钛合金从β相区缓慢冷却时,α相首先在三叉晶界析出,并与相邻的β晶粒之一保持Burgers取向关系(BOR)。三叉晶界α(α_(TJ))的变体选择对随后相变织构的演化有着重要影响,因此理解相关机制对改善合金的力学性能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文... 当钛合金从β相区缓慢冷却时,α相首先在三叉晶界析出,并与相邻的β晶粒之一保持Burgers取向关系(BOR)。三叉晶界α(α_(TJ))的变体选择对随后相变织构的演化有着重要影响,因此理解相关机制对改善合金的力学性能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文以TB8合金为研究对象,利用电子背散射衍射和自编的晶体学计算软件,探究了α_(TJ)的取向择优问题。该软件能自动识别Burgers晶粒,基于偏差角θ_(m)值判断晶界类型,以及分析36种理论变体与non-Burgers晶粒偏离BOR的角度。结果显示,α_(TJ)的取向主要由特殊的大角度晶界决定,且遵循双BOR法则。另外相比于大角度晶界,尽管特殊的小角度晶界能使α相满足双BOR,但其对变体选择的影响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合金 三叉晶界 取向关系 变体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卤阻燃ABS复合材料的制备与阻燃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周健 李磊 +2 位作者 吴成旭 朱雯 杨雁玲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12,共4页
采用酚醛树脂、磷酸酯、硼酸锌或聚硅氧烷组成复合阻燃剂,与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树脂通过熔融挤出混合制备无卤阻燃ABS复合材料。分别研究磷酸酯、聚硅氧烷、硼酸锌用量对无卤阻燃ABS复合材料阻燃性能的影响,考察了阻燃ABS复合... 采用酚醛树脂、磷酸酯、硼酸锌或聚硅氧烷组成复合阻燃剂,与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树脂通过熔融挤出混合制备无卤阻燃ABS复合材料。分别研究磷酸酯、聚硅氧烷、硼酸锌用量对无卤阻燃ABS复合材料阻燃性能的影响,考察了阻燃ABS复合材料的热分解行为,观察了无卤阻燃ABS复合材料燃烧产物表面的炭层形貌。实验结果表明,酚醛树脂/磷酸酯复合成炭阻燃体系能有效提高ABS的阻燃性能;硼酸锌和聚硅氧烷对ABS/酚醛树脂/磷酸酯体系阻燃存在阻燃协同效应,提高成炭量;与聚硅氧烷相比,硼酸锌阻燃协同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卤阻燃 复合材料 协同效应 炭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枝大分子偶联剂的合成及其在聚苯乙烯复合材料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周仕龙 张洪文 +2 位作者 周健 杨菁菁 朱圣清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22-228,共7页
为改善二氧化硅(SiO_2)在聚苯乙烯(PS)复合材料中的分散性和获得良好的界面特征,以苯乙烯(St)、甲基丙烯酸丁酯(BMA)和3-甲氧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为单体,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方法合成接枝大分子偶联剂。通过... 为改善二氧化硅(SiO_2)在聚苯乙烯(PS)复合材料中的分散性和获得良好的界面特征,以苯乙烯(St)、甲基丙烯酸丁酯(BMA)和3-甲氧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为单体,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方法合成接枝大分子偶联剂。通过红外光谱(FT-IR)、紫外光谱(UV)、核磁共振(~1H-NMR)、凝胶渗透色谱(GPC)、热失重(TGA)对接枝大分子偶联剂进行表征,并对比研究不同分子量的偶联剂对PS/SiO_2复合材料的性能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大分子偶联剂改性后PS/SiO_2复合材料的界面相容性得到显著改善,冲击强度达到3.92 k J×m^(-2),比未经偶联剂处理过的复合材料提高了198.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枝大分子偶联剂 聚苯乙烯 二氧化硅 复合材料 相容性 冲击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形硅烷大分子偶联剂的合成及其对聚苯乙烯复合材料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洪文 周仕龙 +3 位作者 常舰 任玉荣 姜彦 俞强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4-18,共5页
以季戊四醇和α-溴代异丁酰溴反应产物为星形引发剂,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方法引发苯乙烯(St)、甲基丙烯酸丁酯(BMA)和3-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反应,制备了星形大分子偶联剂。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和凝胶渗透色谱... 以季戊四醇和α-溴代异丁酰溴反应产物为星形引发剂,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方法引发苯乙烯(St)、甲基丙烯酸丁酯(BMA)和3-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反应,制备了星形大分子偶联剂。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和凝胶渗透色谱对大分子偶联剂的结构和组成进行了表征。对比研究了星形大分子偶联剂相对分子质量对聚苯乙烯/二氧化硅(PS/Si O2)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包含星形大分子偶联剂的复合材料的相容性及力学性能得到显著改善,随着星形大分子偶联剂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PS/Si O2复合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逐渐升高,冲击强度比未经偶联剂处理过的复合材料提高了近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乙烯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星形大分子偶联剂 复合材料 冲击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三通管液压成形实时预测
18
作者 郭海晶 孙凌燕 +4 位作者 程亮 张志远 杨超 孙峰 李金山 《塑性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27,共11页
为了满足三通管液压成形过程的监测和过程控制的需求,构建了一个基于有限元数据驱动的机器学习框架用于多物理场的实时预测,包括:数据生成模型构建,建立能够准确描述塑性成形过程的有限元模型;数据集生成,结合成形工艺特点和成形设备参... 为了满足三通管液压成形过程的监测和过程控制的需求,构建了一个基于有限元数据驱动的机器学习框架用于多物理场的实时预测,包括:数据生成模型构建,建立能够准确描述塑性成形过程的有限元模型;数据集生成,结合成形工艺特点和成形设备参数范围要求进行实验设计,同时通过有限元模拟创建数据集,用于机器学习模型的训练;模型训练,选择机器学习算法就有限元模拟生成的数据集进行学习,建立边界位移与材料内部位移场的映射;多物理场计算,基于预测位移场推导材料内部应变、应力以及厚度场等的分布。采用该框架构建了基于CPB06屈服准则的纯钛三通管液压成形有限元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加载路径全因子模拟实验生成了机器学习数据集,并采用随机森林和梯度提升算法实现了材料内部位移的实时预测,计算出了等效应变、等效应力和管材壁厚的分布。将上述预测模型用于全新工况的三通管液压成形,结果表明,预测误差不超过5%,说明构建的集成有限元方法的机器学习框架可以解决有限元模型无法在线分析的问题,实现对塑性加工过程中多物理场的实时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通管 有限元 机器学习 随机森林 梯度提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热PE-LD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周健 陈志健 +1 位作者 周仕龙 王国军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17-121,共5页
采用低密度聚乙烯(PE-LD)为基体材料,石墨、Al N为导热填充材料,通过双辊混炼、模压制备了导热复合材料,并对该复合材料的导热性能、力学性能、热行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石墨或Al N含量的增加,PE-LD/石墨复合材料和PE-LD/Al N复... 采用低密度聚乙烯(PE-LD)为基体材料,石墨、Al N为导热填充材料,通过双辊混炼、模压制备了导热复合材料,并对该复合材料的导热性能、力学性能、热行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石墨或Al N含量的增加,PE-LD/石墨复合材料和PE-LD/Al N复合材料的热导率逐渐增大;PE-LD/石墨复合材料的热导率高于PE-LD/Al N复合材料的热导率。当石墨与Al N的总质量分数为50%、石墨与Al N的质量比为4∶1时,PE-LD/石墨/Al N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2.8,17.15 MPa;此时PE-LD/石墨/Al N复合材料的热导率达到最大值,为0.618 W/(m·K),略低于添加质量分数50%的石墨时的PE-LD/石墨复合材料的热导率[0.634 W/(m·K)];当石墨与Al N质量比为1∶4时,PE-LD/石墨/Al N复合材料的热导率为0.488 W/(m·K),高于只添加质量分数50%Al N的PE-LD/Al N复合材料的热导率[0.410 W/(m·K)]。当石墨和Al N总质量分数为50%时,随着Al N含量的增加,PE-LD的结晶度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密度聚乙烯 石墨 氮化铝 热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PB06准则的TA2三通液压成形数值模拟研究
20
作者 孙凌燕 程亮 +4 位作者 郭海晶 李若琳 张志远 杨超 孙峰 《中国材料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778-784,共7页
针对TA2纯钛三通液压成形过程进行有限元数值模拟,分别采用米塞斯各向同性屈服准则和CPB06屈服准则,对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组织分析结果表明,纯钛管材存在明显的倾转基面织构,同时由于本征滑移系数量过少,因此出现拉压不对称、各向异... 针对TA2纯钛三通液压成形过程进行有限元数值模拟,分别采用米塞斯各向同性屈服准则和CPB06屈服准则,对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组织分析结果表明,纯钛管材存在明显的倾转基面织构,同时由于本征滑移系数量过少,因此出现拉压不对称、各向异性强烈、扭曲强化效应显著等力学行为特征,导致常规的米塞斯屈服准则难以适用,模拟结果与实际成形过程相差过大,尤其是出现了不符合工程实际的支管崩溃现象。而CPB06屈服准则由于考虑了拉压不对称和各向异性硬化,因此能够准确描述纯钛在三通成形过程中的材料流动行为,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良好。采用所建立的基于CPB06屈服准则的有限元数值模型,能够对纯钛三通成形过程的物理场演变行为及成形缺陷进行分析预测,为工艺优化和失效分析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钛 三通 液压成形 屈服准则 各向异性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