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添加生物炭的水芹湿地对农村低污染水的净化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段婧婧
薛利红
尹爱经
冯彦房
杨林章
机构
江苏 省农业 科学院农业 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江苏滩涂生物农业协同创新中心
出处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53-361,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41501324
41401345)
+1 种基金
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课题(CX(15)1004)
农业部行业科研专项(201503106)~~
文摘
为研究生物炭对湿地处理污水的效果,以种植水芹的湿地系统为对象,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添加1%和5%煅烧温度为500℃和700℃的两种生物炭对低污染水的净化作用及其对水芹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1%煅烧温度为700℃和500℃生物炭的水芹盆中,系统表面水TN浓度均值在4.05~4.18 mg·L^(-1),低于不加生物炭对照组。煅烧温度为500℃,添加量为1%的生物炭处理组的氨挥发损失总量为96.07 kg·hm^(-2),显著提高;而煅烧温度为700℃,添加量为1%的处理组的氨挥发损失总量(43.02 kg·hm^(-2))与对照相当,其植株地上部分生物量和养分累积量较大,且该种生物炭对土壤养分有一定的固持作用,具有较好的正面效应。通过生物炭和水芹湿地系统的耦合,筛选出了较优的生物炭类型,其在净化污水的同时降低了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有效利用了污水中的氮、磷等养分资源,从而为设计农村低污染水的生态修复工程提供了基础数据和技术支撑。
关键词
生物炭
低污染水
水芹
氨挥发
渗漏
Keywords
biochar
low-pollution wastewater
Oenanthe javanica
ammonia volatilization
leaching
分类号
X5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题名 碳氮比对水芹浮床系统去除低污染水氮磷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7
2
作者
段婧婧
薛利红
冯彦房
俞映倞
何世颖
杨林章
机构
江苏 省农业 科学院农业 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江苏滩涂生物农业协同创新中心
出处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84-391,共8页
基金
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课题(CX(14)2050)
农业部行业科研专项(201503106)
江苏省博士后科研资助计划项目(1302033B)资助~~
文摘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加剧了淡水水质恶化的趋势。本研究以浮床水芹(Oenanthe javanica)系统和无植物对照(Control)为对象,研究了其对不同碳氮比农村低污染水[定义为农业生产或农民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富含植物生长所需的氮、磷等养分与多种微量元素且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B要求(GB 18918—2002一级B:TN≤20 mg·L^(-1),TP≤1 mg·L^(-1))的那部分污水]中氮(N)、磷(P)、化学需氧量(COD)的净化效果。试验所用低污染水为生活污水(TWW)和外加碳源生活污水(高碳氮比,TWW-HC)两种。整个试验历时82 d,中间换水一次。试验结果表明水芹浮床系统接纳高碳氮比低污染水对氮磷的去除效果较好。外加碳源能在短时间内快速降低低污染水中N、P的浓度,试验3 d时TWW-HC中总氮(TN)、氨氮(NH4+-N)、总磷(TP)的去除率分别达40.8%、38.4%、62.8%。整个试验周期TWW-HC组对TN的去除率为73.9%~96.0%,高于TWW组(60.6%~85.9%);该组对TP的去除率为68.0%~81.1%,高于TWW组和Control组(TP去除率分别为21.3%~54.9%和19.2%~58.1%)。收获时TWW-HC处理水芹生物量、平均株高和相对生长速率均显著高于TWW处理(P<0.05)。TWW-HC处理通过植物吸收带走的N、P分别占系统对N、P去除量的58.2%和37.6%,明显高于TWW处理(相应比例分别为8.7%和11.0%)。这说明通过外加碳源调节进水C∶N比促进了水芹的生长和对污水中养分的吸收利用,有利于水芹浮床系统对N、P的去除。
关键词
农村低污染水
生活污水
碳氮比
浮床系统
水芹
氮
磷
去除率
Keywords
Rural low pollution wastewater
Domestic sewage
C︰N ratio
Floating-bed system
Oenanthe javanica
Nitrogen
Phosphorus
Removal rate
分类号
X70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题名 生活污水氮磷浓度对水稻生长及氮磷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13
3
作者
尹爱经
薛利红
杨林章
段婧婧
侯朋福
机构
江苏 省农业 科学院农业 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江苏 省食品质量安全重点实验室
江苏滩涂生物农业协同创新中心
出处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68-776,共9页
基金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503106)
江苏省自主创新项目(CX(14)2050)
江苏省博士后科研资助计划项目(1601109C)~~
文摘
通过设置不同N、P浓度的生活污水进行水稻盆栽实验,研究了生活污水灌溉对水稻生长、产量以及氮磷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正常灌溉和不施肥条件下,污水灌溉明显降低了水稻施肥期的田面水氮磷浓度,水稻移栽后70 d左右田面水N、P浓度与不施肥处理田面水N、P浓度趋于一致;污水TN、TP浓度与水稻的生长指标和产量密切相关,生活污水灌溉提高了穗粒数、千粒重和结实率,但穗数明显减少,导致产量下降;当污水中总氮浓度达20~25 mg·L^(-1)、总磷浓度达1.0~1.5 mg·L^(-1)时,不施任何化肥条件下水稻产量即可达到常规化肥处理的95%,差异不显著,此时污水灌溉中带入的氮仅为常规施肥处理氮用量的64.1%和磷肥用量的23.2%。与常规化肥处理相比,污水灌溉提高了水稻的N、P利用效率,水稻对N、P的吸收利用与污水中的N、P浓度成正相关,且污水中的N、P存在着正交互作用,即提高P浓度促进了N的吸收利用,提高N浓度促进了P的吸收利用。在应用生活污水进行稻田灌溉时,需在分蘖期配施一定的化肥从而保证水稻高产。
关键词
生活污水灌溉
氮磷
水稻
产量
Keywords
domestic wastewater irrigation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rice
yield
分类号
S511
[农业科学—作物学]
题名 辣椒品种对盐胁迫的响应
被引量:9
4
作者
郑佳秋
郭军
吴永成
祖艳侠
梅燚
丁莎莎
机构
江苏 省盐土生物 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
江苏滩涂生物农业协同创新中心
江苏 沿海地区农业 科学研究所
出处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908-914,共7页
基金
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资金项目[CX(13)3003]
江苏省盐土生物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项目(JKLBS2013009)
国家星火计划(2014GA690258)
文摘
在土培条件下采用模拟盐胁迫的方法,对16个辣椒(Capsicum annum L.)品种在盐胁迫下萌芽期和幼苗期的生长和生理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盐胁迫下所有供试辣椒品种在萌芽期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苗长、胚根长、苗重和胚根重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幼苗期的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总体表现为增加,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则总体呈现下降趋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不同品种表现不同。多元方差分析表明,相对发芽率、相对发芽指数等14个性状指标表现出显著差异性,以隶属函数值为依据的系统聚类分析将供试的辣椒品种分为3类,其中红艳、剑圣1、万家灯火、长虹361、红秀和北研尖椒3号为耐盐性较强的品种,剑圣2、博辣五号、红圣008、剑圣3和苏椒12号为耐盐性中等品种,利剑1、干鲜三号、长虹366、艳红1和艳红2为耐盐性较弱品种。
关键词
辣椒
盐胁迫
生理响应
聚类分析
Keywords
pepper
salinity stress
physiological response
cluster analysis
分类号
S641.3
[农业科学—蔬菜学]
题名 生活污水灌溉对稻田土壤磷形态和吸附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尹爱经
薛利红
杨林章
段婧婧
机构
江苏 省农业 科学院农业 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农业 部长江下游平原农业 环境重点实验室
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江苏 省食品质量安全重点实验室
江苏滩涂生物农业协同创新中心
出处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434-1442,共9页
基金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503106)
江苏省自主创新项目(CX(14)2050)
+1 种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41501324)
江苏省博士后科研资助计划(1601109C)~~
文摘
通过设置不同氮、磷浓度的生活污水进行水稻的盆栽实验,采用改进的Hedley法研究了生活污水灌溉后土壤磷形态和吸附特征的变化。结果表明,相对于施用化肥,生活污水灌溉下养分分散进入稻田,而且氮、磷投入量偏低。这导致了种植水稻后土壤总磷(TP)略有下降,土壤有效磷有显著的降低。施化肥促进了土壤易利用态磷的增加,主要是碳酸氢钠提取态无机磷(NaHCO_3-Pi)的增加。水稻种植条件下生活污水灌溉显著降低了土壤易利用态磷,增加了土壤中等活性磷,主要特征是土壤碳酸氢钠提取态有机磷(NaHCO_3-Po)减少,氢氧化钠提取态无机磷(NaOH-Pi)增加。生活污水灌溉能增加土壤对磷的最大吸附量,增强了土壤对磷的吸附和缓冲能力。生活污水中不同氮、磷浓度对土壤磷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高磷污水灌溉显著增加了土壤氢氧化钠提取态有机磷(NaOH-Po)的含量,而高氮污水灌溉促进了水稻生长,提高了土壤溶液磷的平衡浓度,从而促进水稻对磷的吸收并影响土壤的磷形态。生活污水灌溉对土壤有机磷矿化过程影响显著,但其影响机理还需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生活污水
水稻
磷形态
Hedley
磷吸附
Keywords
domestic sewage
rice
phosphorus form
Hedley
phosphorus absorption
分类号
X59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题名 刺参养殖池塘主要生态因子周年变化特征
被引量:9
6
作者
姜森颢
刘双凤
蔡勋
机构
盐城师范学院江苏滩涂生物农业协同创新中心 江苏 省滩涂 生物 资源与环境保护重点建设实验室江苏 省盐土生物 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大连海洋大学辽宁省海洋生物 资源恢复与生境修复重点实验室
哈尔滨市农业 科学院水产研究分院
出处
《渔业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7,17,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440089)
江苏省政策引导类计划(产学研合作)前瞻性联合研究项目(BY2015058-05)
+3 种基金
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面上项目(14KJD240002)
江苏省滩涂生物资源与环境保护重点建设实验室开放课题(JLCBE13002)
盐城市农业科技创新专项引导资金项目(13KJB610056)
江苏海辰科技集团横向课题(2014HC01YTU)
文摘
研究了刺参养殖池塘主要生态因子周年变化规律及养殖关键期重要生态因子的时空变化特点,以期明确参池基础生态学特征,为刺参养殖生产和管理提供科学支持。通过相应的国家标准和规范方法对养殖池塘水温、盐度、pH、溶氧量、透明度、氨氮浓度和化学需氧量等参数进行了全年监测。结果表明:刺参养殖池塘年平均水温为13.69±9.84℃,波动范围为-1.80~26.63℃,水温与初级生产力呈显著正相关性(P〈0.05)。融冰期水温呈由表层至底层逐渐升高的趋势;盐度年平均值为30.95±2.96,冬季较高,夏季较低。融冰期盐度随水深的增加而升高;年平均pH为7.94±0.17,高温期存在昼夜变化现象;氨氮浓度年平均值为47.42±34.87μg/L,高温期存在明显的垂直和昼夜变化现象;透明度、溶氧量和化学需氧量的年平均值分别为1.03±0.48m、8.40±1.34mg/L和17.46±1.75mg/L。所调查池塘刺参养殖环境条件总体较好,这为高产养殖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关键词:刺参
养殖池塘
生态因子
变化特征
Keywords
Apostichopus japonicus Selenka
culture pond
ecological factor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分类号
S913
[农业科学—水产科学]
题名 生活污水尾水灌溉对秸秆还田稻田氨挥发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李梦瑶
王旭刚
徐晓峰
段婧婧
薛利红
杨林章
机构
河南科技大学农学院
农业 农村部长江下游平原农业 环境重点实验室
江苏滩涂生物农业协同创新中心
出处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623-1632,共10页
基金
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2017ZX0720200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877087,41501324)。
文摘
通过土柱模拟实验,研究了生活污水尾水灌溉对秸秆还田稻田田面水氮素转化、氨挥发排放以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生活污水尾水灌溉显著提高了稻田田面水NO3--N浓度和田面水pH,并显著提高了产量、植株吸氮量和土壤脲酶活性。与清水灌溉处理相比,不施氮肥时生活污水尾水灌溉可使秸秆还田稻田氨挥发累积排放量显著降低35%;正常施氮时生活污水尾水灌溉增加了秸秆还田稻田氨挥发排放总量,但由于显著增加了水稻产量,因此单位产量氨挥发排放量有所降低。由此可见,秸秆还田稻田利用生活污水尾水灌溉,不仅可消纳净化生活污水、替代部分氮肥,还可增加水稻产量、降低单位产量稻田氨挥发排放。
关键词
氨挥发
秸秆还田
稻田
氮吸收
生活污水尾水灌溉
PH
Keywords
ammonia volatilization
straw-returning
paddy fields
nitrogen uptake
treated domestic sewage irrigation
pH
分类号
X799.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X7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