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卤阻燃ABS/TPU复合材料阻燃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李磊 周健 +3 位作者 吴承旭 董观秀 杨润苗 杨雁玲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53-56,共4页
采用了微胶囊红磷(MRP)、氢氧化镁(MH)、聚硅氧烷组成复合阻燃剂,对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热塑性聚氨酯(TPU)合金进行改性,获得了环保型阻燃ABS/TPU复合材料。对该复合材料进行了阻燃性能、热稳定性测试和炭层形貌分析。结果表明,... 采用了微胶囊红磷(MRP)、氢氧化镁(MH)、聚硅氧烷组成复合阻燃剂,对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热塑性聚氨酯(TPU)合金进行改性,获得了环保型阻燃ABS/TPU复合材料。对该复合材料进行了阻燃性能、热稳定性测试和炭层形貌分析。结果表明,当复合阻燃剂MRP/MH质量比为1/1且添加量为16份时,复合材料的极限氧指数(LOI)为25.7%,垂直燃烧性能通过FV-0级;TPU结构中因含氧,有利于MRP/MH阻燃体系阻燃;添加6份聚硅氧烷,复合材料垂直燃烧级别达到FV-0级,聚硅氧烷燃烧过程中通过改变炭层形貌,提高阻燃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 热塑性聚氨酯 成炭 阻燃性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金属抗应力腐蚀开裂的激光喷丸技术 被引量:1
2
作者 陈菊芳 李兴成 +2 位作者 李仁兴 申来娣 张永康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9-42,共4页
介绍了激光喷丸技术的工作原理;阐述了激光喷丸表面改性层微观组织的变化与残余压应力的形成机理和分布规律;分析了激光喷丸技术对提高金属抗应力腐蚀开裂性能的效果和机理;与机械喷丸进行比较,总结了激光喷丸技术提高金属抗应力腐蚀开... 介绍了激光喷丸技术的工作原理;阐述了激光喷丸表面改性层微观组织的变化与残余压应力的形成机理和分布规律;分析了激光喷丸技术对提高金属抗应力腐蚀开裂性能的效果和机理;与机械喷丸进行比较,总结了激光喷丸技术提高金属抗应力腐蚀开裂性能的技术优势;并展望了激光喷丸技术在抗应力腐蚀方面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技术 激光喷丸 组织 残余压应力 应力腐蚀开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稀土氧化物复合材料性能与微观结构 被引量:1
3
作者 李珂 周健 +1 位作者 盛积飞 董观秀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7,共4页
以稀土氧化镧(La2O3)和氧化铈(CeO2)为改性剂,聚丙烯(PP)为基体,通过熔融混合挤出制得PP/稀土氧化物复合材料。对该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耐热性、流动性进行了测试和分析,采用扫描电镜对其微观结构进行观察,对稀土氧化物改性PP机理进行... 以稀土氧化镧(La2O3)和氧化铈(CeO2)为改性剂,聚丙烯(PP)为基体,通过熔融混合挤出制得PP/稀土氧化物复合材料。对该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耐热性、流动性进行了测试和分析,采用扫描电镜对其微观结构进行观察,对稀土氧化物改性PP机理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La2O3改性PP比PP基体力学性能、耐热性、流动性均有提升,CeO2对PP基体增韧效果明显。稀土氧化物粒子在复合材料中分散均匀、与PP相容性良好,稀土氧化物使PP得到有效增强增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氧化镧 氧化铈 力学性能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皂乳液聚合法制备单分散聚苯乙烯微球 被引量:18
4
作者 朱雯 黄芳婷 +1 位作者 董观秀 张明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75-778,共4页
以苯乙烯(St)为单体,过硫酸钾(KPS)为引发剂,采用无皂乳液聚合法制备了聚苯乙烯微球。研究了单体、引发剂的浓度,引发剂加入方式,聚合温度对制备PS微球粒径的影响。运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场发射扫描电镜(FE-... 以苯乙烯(St)为单体,过硫酸钾(KPS)为引发剂,采用无皂乳液聚合法制备了聚苯乙烯微球。研究了单体、引发剂的浓度,引发剂加入方式,聚合温度对制备PS微球粒径的影响。运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电势与纳米粒径分析仪等手段,对微球的组成成分、表面形态、粒径及其分布、表面电势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微球粒径均匀,在100~200nm范围内,球形度良好且呈单分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皂乳液聚合 单分散 微球 聚苯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阻燃体系在阻燃聚碳酸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合金中的应用机理 被引量:6
5
作者 周健 吴承旭 +3 位作者 王国军 李磊 董观秀 杨润苗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06-109,共4页
采用磷酸酯(PX-220)作为阻燃剂,聚四氟乙烯(PTFE)、硼酸锌(ZB)作为阻燃协同剂,聚碳酸酯(PC)和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为基体,通过熔融挤出混合,获得阻燃PC/PBT合金。研究了磷酸酯/PTFE和磷酸酯/ZB复合阻燃剂对PC/PBT合金阻燃性能、... 采用磷酸酯(PX-220)作为阻燃剂,聚四氟乙烯(PTFE)、硼酸锌(ZB)作为阻燃协同剂,聚碳酸酯(PC)和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为基体,通过熔融挤出混合,获得阻燃PC/PBT合金。研究了磷酸酯/PTFE和磷酸酯/ZB复合阻燃剂对PC/PBT合金阻燃性能、热分解行为的影响,分析了磷酸酯、PTFE和ZB在阻燃PC/PBT合金中的阻燃机理,采用扫描电镜(SEM)观察阻燃PC/PBT合金的燃烧物表面形态。研究结果表明,磷酸酯/PTFE和磷酸酯/ZB复合阻燃剂在PC/PBT合金中具有优良的阻燃协同作用,使该阻燃材料的氧指数达到30以上;垂直燃烧达到V-0级。TG曲线表明,磷酸酯的加入提高了PC/PBT合金的热分解温度,延缓了PC/PBT合金燃烧速度。合金材料燃烧炭层形貌扫描电镜(SEM)说明,复合阻燃剂能增加炭层密度,提高阻燃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燃机理 复合阻燃剂 协同效应 热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T/PC合金塑料的性能与微观结构 被引量:10
6
作者 吴承旭 周健 +1 位作者 李雪飞 李磊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571-1576,共6页
分别以丙烯酸酯与缩水甘油酯双官能化的乙烯类弹性体KT-22与具有'核-壳'结构的S-2001作为增韧剂,以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与聚碳酸酯(PC)作为基体材料,通过熔融共混挤出工艺,制得高韧性的PBT/PC合金。研究了增韧剂含量对合... 分别以丙烯酸酯与缩水甘油酯双官能化的乙烯类弹性体KT-22与具有'核-壳'结构的S-2001作为增韧剂,以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与聚碳酸酯(PC)作为基体材料,通过熔融共混挤出工艺,制得高韧性的PBT/PC合金。研究了增韧剂含量对合金的力学性能、流动速率、维卡软化温度的影响;用SEM对PBT/PC合金塑料的断面形貌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增韧剂KT-22和S-2001对PBT/PC合金塑料具有良好的增韧作用,但弹性体S-2001的增韧效果优于弹性体KT-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聚碳酸酯 合金 增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冲击强化对镁合金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陈菊芳 叶霞 +1 位作者 申来娣 李兴成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82-585,647,共5页
为了研究激光冲击对镁合金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采用Nd:glass脉冲激光对AM50镁合金表面进行冲击强化处理,对强化区的表面形貌、粗糙度、微观组织、显微硬度、摩擦磨损性能进行了测试与分析。可知激光冲击强化后,试样表面粗糙度略有增加,... 为了研究激光冲击对镁合金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采用Nd:glass脉冲激光对AM50镁合金表面进行冲击强化处理,对强化区的表面形貌、粗糙度、微观组织、显微硬度、摩擦磨损性能进行了测试与分析。可知激光冲击强化后,试样表面粗糙度略有增加,强化层内含有大量位错与孪晶,强化层显微硬度明显提高,表面的显微硬度值(约67HV)明显高于基体(约40HV),强化层厚约0.8mm。采用球-平面方式进行了干摩擦磨损实验。结果表明,磨损的主要机制为磨粒磨损,激光冲击强化试样的摩擦系数曲线与未处理试样相似,磨损体积略大于未处理试样;激光冲击镁合金的强化效果明显,而对镁合金的摩擦磨损性能影响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技术 激光冲击 镁合金 摩擦磨损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冲击AM50镁合金残余应力场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申来娣 陈菊芳 +1 位作者 李兴成 李仁兴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5-49,共5页
为了研究镁合金在激光冲击载荷作用下残余应力场的特征,采用实验测试和有限元分析的方法对激光冲击区的残余应力进行了研究。试验中使用Nd∶glass脉冲激光对AM50镁合金表面进行冲击强化处理,当激光功率密度为3GW/cm2时,表面的残余压应... 为了研究镁合金在激光冲击载荷作用下残余应力场的特征,采用实验测试和有限元分析的方法对激光冲击区的残余应力进行了研究。试验中使用Nd∶glass脉冲激光对AM50镁合金表面进行冲击强化处理,当激光功率密度为3GW/cm2时,表面的残余压应力值高达-146MPa,残余压应力层深约0.8mm;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对残余应力场进行数值计算,得到激光功率密度大于0.49GW/cm2时,将产生残余压应力,随着功率密度的增加,残余压应力值增加并趋于饱和;激光功率密度在1.95GW/cm2~3.06GW/cm2之间时,残余压应力值达到饱和。结果表明,实验测试数据与数值计算结果一致性较好,该结果可为激光冲击参量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技术 激光冲击 镁合金 残余应力场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韧改性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聚碳酸酯共混物非等温结晶动力学与力学性能 被引量:5
9
作者 周健 吴承旭 +3 位作者 王国军 李磊 杨润苗 董观秀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3588-3594,共7页
引言 聚对苯二甲酸二丁酯(PBT)是一种结晶速度快的热塑性工程材料,具有优异的耐溶剂性和加工流动性,但其玻璃化转变温度低(约为45℃)、制品成型收缩率较大,存在着缺口冲击强度低、高温下刚性不足等缺点。
关键词 共混物 增韧剂 非等温结晶动力学 增韧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散聚合法制备粒径可控的单分散聚苯乙烯微球 被引量:9
10
作者 朱雯 黄芳婷 +1 位作者 杨润苗 张明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95-599,共5页
以苯乙烯(St)为单体,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分散剂,乙醇/水为分散介质,采用分散聚合法制备了聚苯乙烯(PS)微球。研究了单体、引发剂、分散剂的浓度,分散介质中乙醇与水的比例对制备PS微球粒径及粒径分布的... 以苯乙烯(St)为单体,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分散剂,乙醇/水为分散介质,采用分散聚合法制备了聚苯乙烯(PS)微球。研究了单体、引发剂、分散剂的浓度,分散介质中乙醇与水的比例对制备PS微球粒径及粒径分布的影响。采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动态光散射(DLS)等手段,对微球的组成成分、表面形貌、粒径及其分布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合适条件下,分散聚合法可以制备粒径200~1000nm范围内可控、球形度良好、表面光滑、互不粘连的单分散PS微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散聚合 单分散 聚苯乙烯微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BS/TPU合金性能与微观结构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磊 周健 +3 位作者 吴承旭 董观秀 杨润苗 杨雁玲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21-24,共4页
以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为增韧改性剂,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为主体材料,通过采用熔融混合制得ABS/TPU合金,对该合金的力学性能、热性能进行测试,观察了TPU用量对ABS/TPU合金的力学性能、热性能和微观形态结构的影响,并采... 以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为增韧改性剂,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为主体材料,通过采用熔融混合制得ABS/TPU合金,对该合金的力学性能、热性能进行测试,观察了TPU用量对ABS/TPU合金的力学性能、热性能和微观形态结构的影响,并采用红外光谱对该合金的相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聚酯型TPU和ABS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容性;随着TPU含量的增加,该合金缺口冲击强度和熔体流动速率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 热塑性聚氨酯 共混 增韧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间模型结构非概率可靠性度量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马景槐 朱福先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8-52,共5页
在掌握的不确定信息较少时,可运用非概率可靠性分析方法进行结构可靠性分析。对基于区间模型的非概率可靠性分析方法进行对比分析,探讨非概率可靠性指标、非概率集合可靠度和非概率安全可能度等非概率可靠性度量之间的关系,研究非概率... 在掌握的不确定信息较少时,可运用非概率可靠性分析方法进行结构可靠性分析。对基于区间模型的非概率可靠性分析方法进行对比分析,探讨非概率可靠性指标、非概率集合可靠度和非概率安全可能度等非概率可靠性度量之间的关系,研究非概率集合可靠度的性质和计算方法。在结构应力—强度发生干涉时,建议采用非概率集合可靠度进行可靠性分析,并给出几种常见的应力—强度组合时非概率集合可靠度的计算方法。最后通过算例验证分析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间模型 非概率可靠性 非概率集合可靠度 结构可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层理论和连接关系的装配结构树自动快速生成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王江涛 戴国洪 朱林立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5-19,共5页
装配结构树是数字化装配中装配序列规划的起点,质量的优劣直接决定装配序列优化的时间和效率。为提高装配序列规划的效率,提出建立综合零部件基本属性信息、产品层次信息、关系信息和连接信息的集成装配模型,并把基础件作为装配结构树... 装配结构树是数字化装配中装配序列规划的起点,质量的优劣直接决定装配序列优化的时间和效率。为提高装配序列规划的效率,提出建立综合零部件基本属性信息、产品层次信息、关系信息和连接信息的集成装配模型,并把基础件作为装配结构树中子装配体的产生载体,结合分层理论来研究装配结构树的生成算法。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开发了原型系统,进行多个大型、复杂产品的装配序列规划验证,不仅结果正确、可靠,而且装配结构树产生的效率大大提高。如减速器装配结构树的产生只需3 min。因此,该模型和算法能实现复杂产品装配结构树的计算机自动规划,可广泛应用于汽车、机器人等多零件产品的装配顺序规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结构树 连接关系 分层理论 基础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LC的喷射成形管坯设备控制系统设计 被引量:3
14
作者 史先传 涂建平 +1 位作者 李小平 廖威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40-142,共3页
喷射成形技术是一种提高材料性能、降低成本的新型金属成形技术。研制了基于三菱FX3U系列PLC的管坯设备控制系统,对喷射成形过程进行监测和控制。介绍了喷射成形管坯设备结构及工作原理、控制系统的硬件组成、PLC程序设计和触摸屏界面... 喷射成形技术是一种提高材料性能、降低成本的新型金属成形技术。研制了基于三菱FX3U系列PLC的管坯设备控制系统,对喷射成形过程进行监测和控制。介绍了喷射成形管坯设备结构及工作原理、控制系统的硬件组成、PLC程序设计和触摸屏界面设计。试验结果表明:该控制系统运行稳定可靠,能够满足管坯的自动化加工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射成形 可编程控制器(PLC) 管坯 控制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铸法复制疏水植物表面微结构的方法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泽 周明 +2 位作者 谈衡 叶霞 戴国洪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6-8,共3页
功能表面要实现超疏水性,其微结构具有重要的作用,制备微结构的模具成为研究的关键。现以具有定向超疏水性的梭鱼草、结缕草为研究对象,先用扫描电镜观察其表面形貌;然后进行电铸镍前处理,通过磁控溅射进行表面镀银;最后,电铸镍完成后... 功能表面要实现超疏水性,其微结构具有重要的作用,制备微结构的模具成为研究的关键。现以具有定向超疏水性的梭鱼草、结缕草为研究对象,先用扫描电镜观察其表面形貌;然后进行电铸镍前处理,通过磁控溅射进行表面镀银;最后,电铸镍完成后剥离镍层。实验结果表明,电铸的镍层与样品纹理相反,结构对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铸工艺 梭鱼草 结缕草 超疏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微球的制备及其性能表征 被引量:1
16
作者 朱雯 黄芳婷 +1 位作者 张明 周健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418-1420,1424,共4页
以苯乙烯(St)为单体,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单体,采用无皂乳液聚合方法制备了聚(苯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微球。运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电势与纳米粒径分析仪等手段,对微球的组成成... 以苯乙烯(St)为单体,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单体,采用无皂乳液聚合方法制备了聚(苯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微球。运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电势与纳米粒径分析仪等手段,对微球的组成成分、表面形貌、粒径及其分布、表面电势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微球粒径均匀,在100~200nm之间,球形度良好且呈单分散性,poly(St-MAA)共聚微球zeta电势为-37.2mV,MAA的亲水性基团和引发剂KPS的残基共同作用提高了共聚微球乳液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皂乳液聚合 单分散 共聚微球 表面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车轮钢材疲劳性能试验及疲劳可靠性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韩文钦 周金宇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8-10,18,共4页
为了获得火车轮钢材的疲劳设计数据,对K型和B型火车轮钢材分别进行了疲劳性能试验,用升降法试验测定了2种钢材的疲劳极限,使用成组法试验对2种车轮钢材在三级应力水平下测试了其疲劳寿命,运用可靠性原理比较了2种不同材质、不同结构对... 为了获得火车轮钢材的疲劳设计数据,对K型和B型火车轮钢材分别进行了疲劳性能试验,用升降法试验测定了2种钢材的疲劳极限,使用成组法试验对2种车轮钢材在三级应力水平下测试了其疲劳寿命,运用可靠性原理比较了2种不同材质、不同结构对车轮疲劳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K型车轮的疲劳寿命分布集中,可靠性高;B型车轮的疲劳寿命分布相对分散。结合升降法所得的疲劳极限值和成组法试验数据,计算了2种车轮钢材的S—N曲线方程;运用概率方法计算了2种车轮钢材的P—S—N方程,为2种车轮制定设计标准和安全寿命评估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车轮 疲劳试验 疲劳可靠性 P—S—N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EC-g-P4VP的pH值诱导胶束化行为
18
作者 杨润苗 董观秀 +3 位作者 赵德建 刘玉海 张纪霞 周健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786-1789,1805,共5页
采用硝酸铈铵(CAN,Ce4+)自由基引发聚合合成了羟乙基纤维素接枝聚4-乙烯基吡啶(HEC-g-P4VP)聚合物。并用FTIR、1H NMR确证了共聚物结构。将这种纤维素接枝改性聚合物溶解在不同pH值的水溶液中,研究了它的胶束化行为。利用扫描电镜(SEM)... 采用硝酸铈铵(CAN,Ce4+)自由基引发聚合合成了羟乙基纤维素接枝聚4-乙烯基吡啶(HEC-g-P4VP)聚合物。并用FTIR、1H NMR确证了共聚物结构。将这种纤维素接枝改性聚合物溶解在不同pH值的水溶液中,研究了它的胶束化行为。利用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相结合,对胶束化行为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HEC-g-P4VP能够形成清晰的核壳结构。在不同pH值条件下,所形成的核壳结构有所变化。说明HEC-g-P4VP在溶液中具有一定的pH值诱导胶束化行为。最后,采用滴体积法对HEC-g-P4VP在水溶液中的表面张力进行了研究,随着接枝率的提高,其表面张力有降低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乙基纤维素 接枝共聚物 4-乙烯基吡啶 透射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光栅和微方柱织构对316L不锈钢减摩性能的影响
19
作者 王泽 周明 +2 位作者 谈衡 陈修祥 戴国洪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59-62,共4页
采用纳秒激光器在316 L不锈钢表面织构不同密度的光栅结构和方柱结构;采用UMT-2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织构表面的摩擦特性;采用TOYOTA显微镜观察摩擦磨损前后织构的表面形貌;分析2种织构摩擦特性变化的机制。结果表明:光栅和方柱2种结构织... 采用纳秒激光器在316 L不锈钢表面织构不同密度的光栅结构和方柱结构;采用UMT-2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织构表面的摩擦特性;采用TOYOTA显微镜观察摩擦磨损前后织构的表面形貌;分析2种织构摩擦特性变化的机制。结果表明:光栅和方柱2种结构织构能起到降低和稳定摩擦阻力及稳定摩擦因数的作用;织构越密集,摩擦阻力越小。2种织构表面均能捕获硬质微粒、储存润滑油,在贫油的条件下能产生二次润滑效应;织构越密集,越有利于产生流体动压效应,从而提高承载能力。光栅结构减摩效果优于方柱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织构 不锈钢 摩擦磨损 二次润滑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机化合物对填充PE薄膜性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俞进见 周健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7-20,共4页
以CaCO3、BaSO4、滑石粉为填料,以低密度聚乙烯(LDPE)为基体,通过共混、挤出工艺制得无机填充母粒,将填充母粒与LDPE、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按一定比例混合,通过吹塑成型获得不同无机填料改性聚乙烯(PE)薄膜,并对其力学性能和光学性... 以CaCO3、BaSO4、滑石粉为填料,以低密度聚乙烯(LDPE)为基体,通过共混、挤出工艺制得无机填充母粒,将填充母粒与LDPE、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按一定比例混合,通过吹塑成型获得不同无机填料改性聚乙烯(PE)薄膜,并对其力学性能和光学性能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CaCO3、BaSO4、滑石粉质量分数低于15%时,能增加PE薄膜的拉伸强度,而且BaSO4、滑石粉改性PE薄膜的光学性能比CaCO3改性PE薄膜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密度聚乙烯 无机填料 透明 改性 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