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烯效唑生物学效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1
作者 陆艳 李佳 +3 位作者 孙健 马代夫 李宗芸 徐涛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17年第1期6-10,共5页
烯效唑是一种高效低毒的三唑类植物生长延缓剂,兼有良好的杀菌作用。它通过降低贝壳杉烯氧化酶活性,阻碍GA的生物合成从而抑制植物生长。烯效唑使植株体内产生一系列的生理效应,对促进植株矮健、抗倒伏和防衰老等都具有明显效果,尤其是... 烯效唑是一种高效低毒的三唑类植物生长延缓剂,兼有良好的杀菌作用。它通过降低贝壳杉烯氧化酶活性,阻碍GA的生物合成从而抑制植物生长。烯效唑使植株体内产生一系列的生理效应,对促进植株矮健、抗倒伏和防衰老等都具有明显效果,尤其是在作物面对逆境(如干旱、高温、低温、盐害、内涝和病害等)的胁迫时,烯效唑能显著增强作物对逆境的抵抗能力,从而达到增产目的。本文对国内外有关烯效唑的作用机理、应用效果及抗逆性表现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烯效唑 应用效果 抗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中减数分裂过程相关调控基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勾晓婉 周巧玲 +3 位作者 于书冉 文心月 陈仕月 吴方瑜 《现代农业科技》 2021年第21期7-10,13,共5页
减数分裂过程是真核生物进行有性生殖的基础,是细胞维持稳定的染色体数目、实现遗传多样性的重要方式,占据真核生物生命周期的中心地位。在植物中,减数分裂异常会产生染色体片段、单价体、多价体等,失常的减数分裂行为通常会导致植物不... 减数分裂过程是真核生物进行有性生殖的基础,是细胞维持稳定的染色体数目、实现遗传多样性的重要方式,占据真核生物生命周期的中心地位。在植物中,减数分裂异常会产生染色体片段、单价体、多价体等,失常的减数分裂行为通常会导致植物不育。减数分裂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其有序进行需要一系列相关基因的协调参与。本文主要从调控减数分裂的基因出发,重点讨论了参与第1次减数分裂前期中几个标志性事件的基因作用,以期为从减数分裂角度进行作物品种改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减数分裂 同源重组 联会复合体 交叉互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薯茎线虫病复合抗性遗传分析与QTL定位
3
作者 闫会 马居奎 +5 位作者 李臣 马猛 张艾岑 张成玲 张允刚 李强 《核农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07-915,共9页
为高效挖掘甘薯茎线虫病复合抗性基因并创制甘薯抗病种质,以包含274个甘薯F1子代的分离群体为材料,利用大田自然诱发鉴定法对F1群体的复合抗性进行连续两个生长周期的抗性鉴定,通过高精度连锁分析检测与复合抗性显著相关的数量性状基因... 为高效挖掘甘薯茎线虫病复合抗性基因并创制甘薯抗病种质,以包含274个甘薯F1子代的分离群体为材料,利用大田自然诱发鉴定法对F1群体的复合抗性进行连续两个生长周期的抗性鉴定,通过高精度连锁分析检测与复合抗性显著相关的数量性状基因座(QTL),并利用基因本体(GO)和直系同源基因簇(COG)数据库注释和筛选候选基因。结果表明,甘薯茎线虫病复合抗性不符合正态分布,F1群体存在丰富遗传变异且存在超亲遗传,其中高抗和高感抗性性状遗传稳定,可指导甘薯茎线虫病复合抗性育种。通过连锁分析在LG03、LG05、LG07和LG08连锁群定位到与复合抗性紧密连锁的9个QTL,可解释6.1%~7.3%的表型变异。根据两个生长周期QTL定位结果,获得1个共定位QTL和10个共定位基因。本研究为甘薯茎线虫病复合抗病基因挖掘和复合抗性种质创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茎线虫病 复合抗性 QTL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对植物减数分裂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周巧玲 郭恒琳 勾晓婉 《农业灾害研究》 2021年第11期71-73,共3页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高温天气变得更加频繁,导致温度变化敏感的作物产量大幅度下降。植物减数分裂过程对温度变化更为敏感,仅次于开花期。减数分裂期间的高温可能导致粗线期染色体配对中断、纺锤体形成有缺陷、交叉频率下降等,最终导致植...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高温天气变得更加频繁,导致温度变化敏感的作物产量大幅度下降。植物减数分裂过程对温度变化更为敏感,仅次于开花期。减数分裂期间的高温可能导致粗线期染色体配对中断、纺锤体形成有缺陷、交叉频率下降等,最终导致植物的育性下降。因此,研究极端温度对作物的影响至关重要,将有助于培育作物的抗逆性。基于此,主要综述了植物减数分裂期间高温造成的同源染色体配对缺陷、激素水平以及绒毡层发育等异常情况,以期进一步促进相关领域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胁迫 减数分裂 小孢子母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栽培种甘薯及其近缘野生种nrDNA ITS序列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俞立璇 刘美艳 +5 位作者 曹清河 余益成 谢逸萍 罗永海 韩永华 李宗芸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0-49,共10页
采用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nrDNAITS)序列比较分析了甘薯及其近缘野生种的遗传多样性及系统进化关系,首次报道了栽培种甘薯‘徐薯18’(Ipomoea batatas‘Xushu 18’)及其近缘野生种I.triloba(DOM),I.cordatotriloba(MEX),... 采用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nrDNAITS)序列比较分析了甘薯及其近缘野生种的遗传多样性及系统进化关系,首次报道了栽培种甘薯‘徐薯18’(Ipomoea batatas‘Xushu 18’)及其近缘野生种I.triloba(DOM),I.cordatotriloba(MEX),I.nil(PER)。I.nil(JPN)。I.hederacea Jacq.(USA),f.hederacea Jacq.(HK)和种间杂交种67-1(I.batatas‘Xushu18’×I.hederacea Jacq.)及回交种(67-1×I.batatas‘Xushu18’)的nrDNAITS序列。序列分析表明,栽培种甘薯及其近缘野生种nrDNAITS序列长度为570-600bp。其中,ITS1序列为185~209bp,GC含量为53.11%~61.83%;ITS2序列为214-226bp,GC含量为61.21%-72.89%;5.8S序列均为165bp,GC含量为54.55%-55.76%。此外,栽培种甘薯及其近缘野生种ITS序列信息位点均集中在ITS1和ITS2区;与其他甘薯属植物相比,I.wrightii ITS2的末端缺失了6~8个碱基。系统进化分析表明,栽培种甘薯‘徐薯18’(I.batatas‘Xushu18’)和野生种I.triloba、I.cordatotriloba、I.ecunosa、I.trifida的亲缘关系较近,与I.wrightii、I.pes-tigridis、I.grandifolia、I.nil、I.hederaceaJacq.、I.pur-purea的亲缘关系较远;杂交后代与栽培种甘薯‘徐薯18’(I.batatas‘Xushu18’)亲缘关系较近,与野生种父本I.hederaceaJacq.的亲缘关系较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NRDNA ITS BLAST 遗传距离 系统发育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