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有机凹凸棒土/SBR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孙传金 丁永红 +2 位作者 姚超 李效棠 刘建平 《非金属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4-26,共3页
采用预水解的方法,用硅烷偶联剂KH-845-4对凹凸棒土进行有机表面改性,并制备有机凹凸棒土/SBR复合材料,研究该复合材料的物理性能和结构。研究结果表明:由于硅烷偶联剂KH-845-4成功地包裹到了凹凸棒土的表面并且提高了凹凸棒土和SBR分... 采用预水解的方法,用硅烷偶联剂KH-845-4对凹凸棒土进行有机表面改性,并制备有机凹凸棒土/SBR复合材料,研究该复合材料的物理性能和结构。研究结果表明:由于硅烷偶联剂KH-845-4成功地包裹到了凹凸棒土的表面并且提高了凹凸棒土和SBR分子之间的结合力,制得的有机凹凸棒土/SBR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凹凸棒石 有机表面改性 复合材料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推进剂用铝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9
2
作者 刘晶如 罗运军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45-548,598,共5页
采用机械合金化法制备了一种新型铝基复合材料,并用X射线衍射、差示扫描量热和扫描电镜等技术对样品进行了表征,比较了铝基复合材料与铝粉在燃烧热、密度、耗氧量及对HTPB/AP推进剂能量贡献方面的差别,运用差示扫描量热法研究了铝基复... 采用机械合金化法制备了一种新型铝基复合材料,并用X射线衍射、差示扫描量热和扫描电镜等技术对样品进行了表征,比较了铝基复合材料与铝粉在燃烧热、密度、耗氧量及对HTPB/AP推进剂能量贡献方面的差别,运用差示扫描量热法研究了铝基复合材料对氧化剂AP分解的催化作用。结果表明,铝基复合材料形态规整,其主要组成相为单质Al和MgH2,真密度为2.4763 g/cm3,耗氧量为0.890 8 g(O2)/g,实际燃烧热大于30 000 kJ/kg,燃烧效率达到94%,远高于同粒度的超细铝粉;用铝基复合材料代替丁羟推进剂中的铝粉后,推进剂的理论能量水平大大提高;铝基复合材料对AP的热分解有很好的催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基复合材料 固体推进剂 铝粉 能量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芳纶浆粕增强摩擦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李锦春 吕梦瑶 +1 位作者 尤秀兰 杨永兵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72-74,共3页
针对摩擦材料无石棉化的发展趋势,以改性酚醛树脂及丁腈橡胶粉末为基体树脂粘结剂,芳纶浆粕为增强纤维制得摩擦材料。利用D-MS摩擦试验机研究了芳纶浆粕增强摩擦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摩擦材料的摩擦系数随着芳纶浆粕含量的增... 针对摩擦材料无石棉化的发展趋势,以改性酚醛树脂及丁腈橡胶粉末为基体树脂粘结剂,芳纶浆粕为增强纤维制得摩擦材料。利用D-MS摩擦试验机研究了芳纶浆粕增强摩擦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摩擦材料的摩擦系数随着芳纶浆粕含量的增加而增加,磨损率随着芳纶浆粕含量的增加而减小,芳纶浆粕的质量分数不宜超过5%。SEM分析表明,其摩擦磨损机理也与芳纶浆粕含量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材料 酚醛树脂 芳纶浆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DPE/SiO_2杂化材料的结晶行为
4
作者 郁加华 王树平 龚方红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76-79,共4页
通过熔融接枝反应将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A-171)接枝到高密度聚乙烯(HDPE)分子链上,以四乙氧基硅烷(TEOS)为前驱体,加入接枝的HDPE中,通过溶胶-凝胶法(Sol-Gel)制备了HDPE/SiO2杂化材料。采用DSC分析,研究了SiO2对HDPE结晶行为的影响。... 通过熔融接枝反应将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A-171)接枝到高密度聚乙烯(HDPE)分子链上,以四乙氧基硅烷(TEOS)为前驱体,加入接枝的HDPE中,通过溶胶-凝胶法(Sol-Gel)制备了HDPE/SiO2杂化材料。采用DSC分析,研究了SiO2对HDPE结晶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SiO2在HDPE中起到异相成核的作用,使HDPE的结晶温度提高、微晶尺寸分布减小。随降温速率增大,结晶峰变宽,结晶温度Tp向低温方向移动。非等温结晶动力学研究表明,在冷却速率范围5℃/min^20℃/min内,杂化材料异相成核,近似一维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聚乙烯 二氧化硅 杂化材料 非等温结晶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路易斯酸用量对POE/PS间Friedel-Crafts烷基化反应及共混物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3
5
作者 徐建平 承民联 +2 位作者 龚方红 刘建忠 陈建定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45-148,共4页
用IR,DSC,GPC研究了聚苯乙烯(PS)与聚烯烃弹性体(POE)大分子之间的F riede l-crafts烷基化反应。结果表明:在无水A lC l3催化作用下,PS与POE间可发生质子取代反应生成接枝共聚物POE-g-PS,其接枝百分比随A lC l3用量增加先上升后下降;过... 用IR,DSC,GPC研究了聚苯乙烯(PS)与聚烯烃弹性体(POE)大分子之间的F riede l-crafts烷基化反应。结果表明:在无水A lC l3催化作用下,PS与POE间可发生质子取代反应生成接枝共聚物POE-g-PS,其接枝百分比随A lC l3用量增加先上升后下降;过量的催化剂会导致聚合物降解;接枝共聚物对POE/PS共混物具有明显的就地增容作用,对于POE/PS/A lC l3=50/50/0.2(质量比)共混物,其拉伸强度与简单共混体系相比,提高了4倍,断裂伸长率提高了10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烯烃弹性体(POE) 聚苯乙烯(PS) Friedel—crafts烷基化反应 就地增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化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合成与结构表征 被引量:5
6
作者 黄文艳 杨宏军 +5 位作者 龚海丹 刘春林 张东亮 杨扬 叶颖 蒋必彪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11,共3页
以α溴代异丁酸叔丁酯(t-BBiB)为引发剂,二乙烯苯(DVB)为支化单体,经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合成支化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用核磁共振(^1H—NMR)、凝胶渗透色谱-多角激光散射(GPC-MALLS)和黏度测试方法对聚合反应过程... 以α溴代异丁酸叔丁酯(t-BBiB)为引发剂,二乙烯苯(DVB)为支化单体,经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合成支化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用核磁共振(^1H—NMR)、凝胶渗透色谱-多角激光散射(GPC-MALLS)和黏度测试方法对聚合反应过程和聚合物进行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反应初期生成带有悬垂双键的初级链,在单体转化率达到40%后悬垂双键参加反应生成支化聚合物;随着单体转化率的提高,支化结构更为完善,聚合产物Zimm支化因子变小;同一聚合物样品中,分子质量较高的组分具有相对较高的支化程度,表现出相对更小的Zimm支化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化共聚物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二乙烯苯 苯乙烯 丙烯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LDPE/SEBS-g-MAH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 被引量:5
7
作者 熊煦 龚方红 +3 位作者 蒋必彪 施海华 陶国良 刘春林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7-31,共5页
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结合Avrami方程研究了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LLDPE/SEBS及不同接枝率的LLDPE/SEBS-g-MAH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通过Gupta法、Jeziorny法和莫志深法分别对非等温结晶过程进行处理,结果显示,热塑性弹性体SEBS及其接... 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结合Avrami方程研究了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LLDPE/SEBS及不同接枝率的LLDPE/SEBS-g-MAH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通过Gupta法、Jeziorny法和莫志深法分别对非等温结晶过程进行处理,结果显示,热塑性弹性体SEBS及其接枝物的加入阻碍了LLDPE分子链的规则排列,影响了链段在结晶扩散迁移规整排列的速度,使得结晶速率变慢,对LLDPE晶体生长起了抑制作用。但在所有结晶速率下,样品的Avrami指数n值均在1.1~1.5之间,说明LLDPE的结晶成核机理和生长方式没有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等温结晶动力学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 接枝 马来酸酐 线性低密度聚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TRP一步法合成支化聚苯乙烯 被引量:7
8
作者 杨宏军 时晓晓 +3 位作者 龚方红 张东亮 任强 蒋必彪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3,共3页
以α-溴代异丁酸叔丁酯为引发剂,CuBr/2,2′-联二吡啶为催化体系,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为支化单体,在80℃经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反应合成了支化聚苯乙烯。用1H-NMR、GC、GPC、MALLS和DSC分别对聚合反应过程及聚合物进行了表征和分析。研... 以α-溴代异丁酸叔丁酯为引发剂,CuBr/2,2′-联二吡啶为催化体系,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为支化单体,在80℃经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反应合成了支化聚苯乙烯。用1H-NMR、GC、GPC、MALLS和DSC分别对聚合反应过程及聚合物进行了表征和分析。研究表明,聚合反应初期主要生成带有悬垂双键的线型齐聚物,支化结构主要在反应中后期通过悬垂双键的聚合偶联形成;在单体转化率高达87%的情况下合成了质均分子量高达7.9×105的支化聚苯乙烯,其玻璃化转变温度在100℃左右,略低于线型聚苯乙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化聚苯乙烯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化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的合成 被引量:8
9
作者 龚海丹 杨文志 +3 位作者 李丹 任强 杨扬 蒋必彪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6-29,共4页
以α-溴代异丁酸叔丁酯(BIBTB)为引发剂,二乙烯苯(DVB)为支化单体,苯乙烯(St)和丙烯腈(AN)为共聚单体,CuBr/2,2′-联二吡啶(Bpy)为催化体系,对60℃经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原位生成自引发单体合成支化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进行了研究... 以α-溴代异丁酸叔丁酯(BIBTB)为引发剂,二乙烯苯(DVB)为支化单体,苯乙烯(St)和丙烯腈(AN)为共聚单体,CuBr/2,2′-联二吡啶(Bpy)为催化体系,对60℃经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原位生成自引发单体合成支化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进行了研究。用1H-NMR、GPC、MALLS、FT-IR分别对聚合反应过程和聚合物进行了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可以由二乙烯苯为支化单体合成支化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以多角激光散射法测定的聚合物绝对分子质量-Mw.MALLS达10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化共聚物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二乙烯苯 苯乙烯 丙烯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等温DSC研究超支化聚醚/PEG/IPDI体系的固化反应动力学 被引量:6
10
作者 刘晶如 朱梦冰 +1 位作者 俞强 朱琰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8-111,共4页
采用非等温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超支化聚醚对聚乙二醇/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体系(PEG/IPDI)固化反应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PEG/IPDI体系的固化反应表观活化能约为53.278 kJ/mol,反应级数为0.914,指前因子为1.500×105min-1;加... 采用非等温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超支化聚醚对聚乙二醇/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体系(PEG/IPDI)固化反应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PEG/IPDI体系的固化反应表观活化能约为53.278 kJ/mol,反应级数为0.914,指前因子为1.500×105min-1;加入6%的超支化聚醚后,体系的固化峰温升高,表观活化能、反应级数和指前因子分别提高至87.577 kJ/mol、0.960、1.201×1010min-1,机理函数仍遵循Avrami-Erofeev方程G(α)=[-ln(1-α)]n,只是方程中的指数n有所变化。超支化聚醚对PEG/IPDI体系的固化反应有一定的延缓作用,但不改变固化机理。浅析了超支化聚醚影响PEG/IPDI体系固化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支化聚醚 聚乙二醇/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 固化动力学 差示扫描量热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等温DSC研究Al/HTPB/TDI体系的固化反应动力学 被引量:32
11
作者 刘晶如 罗运军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3-86,共4页
采用非等温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铝粉对端羟基聚丁二烯/甲苯二异氰酸酯体系(HTPB/TDI)固化反应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HTPB/TDI体系的固化反应表观活化能约为51.826kJ·mol-1,反应级数为0.926,指前因子为2.412×105min-1... 采用非等温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铝粉对端羟基聚丁二烯/甲苯二异氰酸酯体系(HTPB/TDI)固化反应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HTPB/TDI体系的固化反应表观活化能约为51.826kJ·mol-1,反应级数为0.926,指前因子为2.412×105min-1;加入铝粉后,体系的固化峰温降低,表观活化能、反应级数和指前因子分别提高至76.402kJ·mol-1、0.944、2.53×108min-1,机理函数仍遵循Avrami-Erofeev方程G(α)=[-ln(1-α)]n,只是方程中的指数n有所变化。铝粉对HTPB/TDI固化反应的影响表现为在反应程度18%前起加速作用,18%后起延缓作用。浅析了铝粉影响HTPB/TDI体系固化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子化学 铝粉 HTPB/TDI 差示扫描量热法 固化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生成自引发单体合成超支化聚合物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汤红兰 龚方红 +1 位作者 任强 蒋必彪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3-86,共4页
以α-溴代苯乙烷(BEB)为引发剂,CuBr/2,2’-联二吡啶(BPY)为催化体系,对二乙烯苯(DVB)进行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原位生成自引发单体合成超支化聚合物进行了研究。用^1H—NMR、GPC、MALLS分别对聚合反应过程和聚合物进... 以α-溴代苯乙烷(BEB)为引发剂,CuBr/2,2’-联二吡啶(BPY)为催化体系,对二乙烯苯(DVB)进行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原位生成自引发单体合成超支化聚合物进行了研究。用^1H—NMR、GPC、MALLS分别对聚合反应过程和聚合物进行了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可以由双烯化合物原位生成自引发单体合成超支化聚合物.聚合物分子质量Mn,GPC在10^4以下,分子质量分布为2~4,表现出较宽的分子质量分布.以光散射法测定的聚合物绝对分子质量Mm,MALLS达10^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乙烯苯 α-溴代苯乙烷 原于转移自由基聚合 超支化聚合物 转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PBT共混物的结晶行为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刘春林 陈玲红 +1 位作者 周如东 吴盾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63-64,73,共3页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PC/PBT共混物结晶行为及酯交换反应对共混物结晶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内,PC的引入对PBT的结晶起到促进作用,提高其结晶速率,缩短了结晶时间,但对PBT的成核机理和晶体生长方式没有发生很大的改变...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PC/PBT共混物结晶行为及酯交换反应对共混物结晶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内,PC的引入对PBT的结晶起到促进作用,提高其结晶速率,缩短了结晶时间,但对PBT的成核机理和晶体生长方式没有发生很大的改变。共混时间延长,共混物中PBT的结晶能力增强,结晶度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碳酸酯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结晶 酯交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烷接枝聚乙烯的表征 被引量:5
14
作者 龚方红 蒋必彪 +3 位作者 刘春林 汪信 陆路德 杨绪杰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73-176,共4页
采用红外光谱(IR)测定了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A171)接枝聚乙烯的硅烷特征吸收峰的吸光比,使用电感藕合等离子发射光谱仪(ICP—AES)测得硅炕接枝LLDPE、LDPE和HDPE的接枝率分别为0.671%~0.988%、0.349%~0.972%和0.254%... 采用红外光谱(IR)测定了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A171)接枝聚乙烯的硅烷特征吸收峰的吸光比,使用电感藕合等离子发射光谱仪(ICP—AES)测得硅炕接枝LLDPE、LDPE和HDPE的接枝率分别为0.671%~0.988%、0.349%~0.972%和0.254%~0.750%.与IR谱图结合,得到了吸光比与接枝率的标准工作曲线;采用核磁共振仪(NMR)测定了硅烷接技聚乙烯的^1H和^13C谱图,测算了接枝率和结构变化.验证了IR和ICP—AES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 硅烷 接枝 电感藕合等离子发射光谱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贮氢合金燃烧剂与固体推进剂常用含能组分的相容性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刘晶如 罗运军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133-1136,共4页
贮氢合金是一种能在晶体的空隙中大量贮存氢原子的功能材料,可以制成一种新型燃烧剂以作为固体推进剂的重要组分。利用差示扫描量热(DSC)法研究了贮氢合金燃烧剂与固体推进剂常用含能组分高氯酸铵(AP)、黑索今(RDX)、六硝基六氮杂异伍兹... 贮氢合金是一种能在晶体的空隙中大量贮存氢原子的功能材料,可以制成一种新型燃烧剂以作为固体推进剂的重要组分。利用差示扫描量热(DSC)法研究了贮氢合金燃烧剂与固体推进剂常用含能组分高氯酸铵(AP)、黑索今(RDX)、六硝基六氮杂异伍兹烷(CL-20)、1/1-NG/DEGDN、硝化棉(NC)的相容性。结果表明,贮氢合金燃烧剂与这些含能组分均相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非金属材料 贮氢合金燃烧剂 含能组分 相容性 差示扫描量热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场增强压电悬臂梁震动发电装置 被引量:6
16
作者 韩权威 李坤 +3 位作者 严玲 周金龙 王雨 陈王丽华 《压电与声光》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5-88,92,共5页
在压电悬臂梁的自由端施加非均匀磁力增加梁的振幅,探索研究了磁力对悬臂梁的谐振频率漂移、输出电压和输出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引入非均匀磁场斥力,压电悬臂梁的输出电压和输出功率得到明显提高。当负载电阻为100 kΩ,振动台(LDS)用0... 在压电悬臂梁的自由端施加非均匀磁力增加梁的振幅,探索研究了磁力对悬臂梁的谐振频率漂移、输出电压和输出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引入非均匀磁场斥力,压电悬臂梁的输出电压和输出功率得到明显提高。当负载电阻为100 kΩ,振动台(LDS)用0.200 V正弦电压驱动时,由尺寸75 mm×7.8 mm×0.35 mm的锆钛酸铅镧(PLZT)长压电片和80 mm×7.8 mm×0.10 mm黄铜片构成的压电悬臂梁在谐振频率的电压和功率输出分别为19.02 V和1.8 mJ。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 悬臂梁 振动传感器 压电发电 磁场增强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CeO_2磨料对GaAs晶片的CMP性能研究 被引量:14
17
作者 陈杨 李霞章 陈志刚 《半导体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53-256,267,共5页
通过均相沉淀法制备了不同粒径的CeO2超细粉体,并配制成不同氧化剂浓度和pH值的抛光液对GaAs晶片进行化学机械抛光。研究了不同粒径CeO2磨料对GaAs晶片的抛光效果,并对GaAs晶片化学机械抛光材料去除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使用超细C... 通过均相沉淀法制备了不同粒径的CeO2超细粉体,并配制成不同氧化剂浓度和pH值的抛光液对GaAs晶片进行化学机械抛光。研究了不同粒径CeO2磨料对GaAs晶片的抛光效果,并对GaAs晶片化学机械抛光材料去除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使用超细CeO2磨料最终在1μm×1μm的范围内达到了微观表面粗糙度Ra值为0.740nm的超光滑表面,而且抛光后表面的微观起伏更趋于平缓。实验证明,超细CeO2磨料对GaAs晶片具有良好的抛光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O2磨料 GAAS晶片 抛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晶片化学机械抛光中的化学作用机理 被引量:12
18
作者 陈志刚 陈杨 陈爱莲 《半导体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2-114,126,共4页
通过分析硅晶片化学机械抛光过程中软质层的形成及其对材料去除过程的影响,研究了使用纳米CeO2磨料进行化学机械抛光中的化学作用机理。分析表明,软质层是抛光液与硅晶片反应形成的一层覆盖在硅基体表面的腐蚀层,其硬度比基材小,厚度大... 通过分析硅晶片化学机械抛光过程中软质层的形成及其对材料去除过程的影响,研究了使用纳米CeO2磨料进行化学机械抛光中的化学作用机理。分析表明,软质层是抛光液与硅晶片反应形成的一层覆盖在硅基体表面的腐蚀层,其硬度比基材小,厚度大约在几个纳米。软质层的存在一方面增大单个磨料所去除材料的体积,增加材料去除速率;另一方面减小了磨料嵌入硅晶片基体的深度,这对于实现塑性磨削,降低抛光表面粗糙度,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机械抛光 软质层 化学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水AlCl3作用下EPDM的交联与接枝性能 被引量:4
19
作者 徐建平 刘涛涛 +1 位作者 承民联 陈建定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0-73,共4页
以无水AlCl3为催化剂,在溶液体系考察了温度、催化剂用量、溶剂品种等因素对乙丙三元橡胶(EPDM)交联与接枝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无水AlCl3可以引发EPDM间产生交联反应;温度较低时,EPDM交联反应困难,但乙丙三元橡胶与聚苯乙烯(PS)间产... 以无水AlCl3为催化剂,在溶液体系考察了温度、催化剂用量、溶剂品种等因素对乙丙三元橡胶(EPDM)交联与接枝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无水AlCl3可以引发EPDM间产生交联反应;温度较低时,EPDM交联反应困难,但乙丙三元橡胶与聚苯乙烯(PS)间产生了接枝反应;在苯与二甲苯溶剂中不易形成活性正碳离子;催化剂用量增大,凝胶含量与交联密度增大;PS进入EPDM凝胶网络,使PS相热稳定性提高,玻璃化温度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丙三元橡胶 聚苯乙烯 FRIEDEL-CRAFTS烷基化反应 路易斯酸 阳离子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EPE推进剂粘合剂网络结构调节研究 被引量:17
20
作者 刘晶如 宋雪晶 杨寅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2-76,共5页
把混合固化剂、扩链剂聚乙二醇200(PEG200)、交联剂三羟甲基丙烷(TMP)、三官能度环氧乙烷四氢呋喃共聚醚(PET)、端异氰酸酯预聚物以及互穿网络的使用作为调整NEPE推进剂粘合剂网络结构的主要措施。采用单向拉伸手段,研究了它们对NEPE推... 把混合固化剂、扩链剂聚乙二醇200(PEG200)、交联剂三羟甲基丙烷(TMP)、三官能度环氧乙烷四氢呋喃共聚醚(PET)、端异氰酸酯预聚物以及互穿网络的使用作为调整NEPE推进剂粘合剂网络结构的主要措施。采用单向拉伸手段,研究了它们对NEPE推进剂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TMP能提高推进剂的拉伸强度,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与PEG200混合使用能提高推进剂的最大延伸率;三官能度PET能使推进剂的强度和延伸率均有所提高,当粘合剂中三官能度PET的质量分数为50%时,推进剂常温下的拉伸强度和最大延伸率分别比空白样提高了16%和161%;端异氰酸酯预聚物能改善推进剂的力学性能,尤其是对提高最大延伸率有明显作用;将新型聚合物P31引入推进剂粘合剂体系形成互穿网络,推进剂在不同温度下的拉伸强度先增大后减小,延伸率一致增大,当P31的含量占粘合剂体系的5%时,拉伸强度达到最大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PE推进剂 力学性能 粘合剂网络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