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麻醉护士在快速康复外科模式下急性疼痛服务中的作用 被引量:19
1
作者 王宜庭 邹圣强 +3 位作者 蒋鹏 江志伟 王婷 陈吉祥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麻醉护士在快速康复外科(ERAS)模式下急性疼痛服务(APS)中的作用。方法根据入院时间将患者分为两组,2016年3~9月收治的80例胃肠手术患者(对照组)按照ERAS模式及APS进行围手术期管理,2016年10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73例患者(观察组... 目的探讨麻醉护士在快速康复外科(ERAS)模式下急性疼痛服务(APS)中的作用。方法根据入院时间将患者分为两组,2016年3~9月收治的80例胃肠手术患者(对照组)按照ERAS模式及APS进行围手术期管理,2016年10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73例患者(观察组)在对照组管理基础上增设麻醉护士岗位并使其参与术后疼痛管理,包括APS小组构建、患者疼痛管理档案的建立及APS活动沟通平台的运行。结果两组术后各时间点VAS疼痛评分及术后首次下床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多模式镇痛及自控镇痛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麻醉护士在ERAS模式下APS中有重要作用,有利于麻醉护士专科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护士 快速康复外科 急性疼痛服务 自控镇痛 麻醉护理 术后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肝切除术围手术期应用的Meta分析 被引量:12
2
作者 任龙 张淼 张云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73-578,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肝切除术围手术期的应用价值。方法检索Pub 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Sinomed,万方、维普、中国知网等数据库,文献检索起止时间均从建库至2017年7月。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数据提取,应用Revman ... 目的系统评价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肝切除术围手术期的应用价值。方法检索Pub 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Sinomed,万方、维普、中国知网等数据库,文献检索起止时间均从建库至2017年7月。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数据提取,应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7篇文献,其中随机对照试验14篇,半随机对照试验3篇。共收集2220例患者,其中加速康复组1002例,对照组1218例。相比于对照组,加速康复组术后住院时间[加权均数差(WMD)=-2.58,95%置信区间(95%CI):-3.47^-1.70,P<0.05]、功能康复时间(WMD=-3.39,95%CI:-4.32^-2.45,P<0.05)、首次排气时间[标准化均数差(SMD)=-1.56,95%CI:-2.15^-0.97,P<0.05]均缩短;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比值比(OR)=0.64,95%CI:0.52~0.78,P<0.05];住院费用明显减少(SMD=-0.85,95%CI:-1.23^-0.47,P<0.05)。而再入院率(OR=1.28,95%CI:0.69~2.69,P>0.05)、手术时间(WMD=-11.36,95%CI:-23.25~0.53,P>0.05)和术中出血(WMD=-22.62,95%CI:-38.89^-6.34,P>0.05)并没有明显差异。结论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应用于肝切除术围手术期是安全有效的,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康复外科 肝切除术 手术期间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黄联合早期空肠营养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万兵 符海燕 +1 位作者 尹江涛 张德厚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1-64,共4页
目的:观察大黄联合早期肠内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的疗效及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74例SAP患者随机分成3组:全肠外营养组(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早期肠内营养组(early enteral nutrition,... 目的:观察大黄联合早期肠内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的疗效及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74例SAP患者随机分成3组:全肠外营养组(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早期肠内营养组(early enteral nutrition,EEN)及大黄联合早期肠内营养组(rhubarb with EEN,Rhubarb)。入院后第1、3、7、14天检测血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和淀粉酶(amylase,AMY)并记录APACHEⅡ评分;记录腹痛缓解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体温恢复时间、ICU住院日及平均住院日。结果:3组相比,Rhubarb组腹痛缓解时间最短、肠鸣音恢复最快、体温恢复时间最快、ICU住院日和平均住院日更短,有统计学差异(P<0.05)。第3天,Rhubarb组CRP表达下降,与TPN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第7天,Rhubarb组数值最低,3组表达有统计学差异(P<0.05)。3组IL-18在第7、14天时,Rhubarb组下降均最明显,3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第14天时,Rhubarb组与EEN组比较也有意义(P<0.05)。结论:大黄结合肠内营养能改善急性胰腺炎炎症反应,加速恢复早期肠道功能,降低治疗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 重症急性胰腺炎 肠内营养 白细胞介素-18 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扰素调节因子5(IRF5)调控小鼠骨髓源性巨噬细胞的极化 被引量:7
4
作者 孙康 瞿建国 +6 位作者 陈吉祥 党胜春 何宋兵 张进 谢嵘 王韵 张建新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68-173,共6页
目的诱导小鼠骨髓来源的巨噬细胞极化为M1型巨噬细胞和M2型巨噬细胞,检测干扰素调节因子5(IRF5)在M1型和M2型巨噬细胞中的表达差异,并用IRF5小干扰RNA(IRF5 siRNA)沉默巨噬细胞中IRF5基因表达,观察其极化状态的改变。方法用γ干扰素(IFN... 目的诱导小鼠骨髓来源的巨噬细胞极化为M1型巨噬细胞和M2型巨噬细胞,检测干扰素调节因子5(IRF5)在M1型和M2型巨噬细胞中的表达差异,并用IRF5小干扰RNA(IRF5 siRNA)沉默巨噬细胞中IRF5基因表达,观察其极化状态的改变。方法用γ干扰素(IFN-γ)和脂多糖(LPS)诱导小鼠骨髓来源的巨噬细胞向M1型巨噬细胞分化,白细胞介素4(IL-4)诱导其向M2型巨噬细胞分化,实时定量PCR检测IRF5、IL-1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 NOS)、精氨酸酶1(Arg1)和巨噬细胞甘露糖受体(MMR)mRNA在M1型和M2型巨噬细胞中的表达。用IRF5 siRNA转染巨噬细胞,实时定量PCR检测M1型巨噬细胞标志物IRF5、IL-12、TNF-α、i NOS和M2型巨噬细胞标志物Arg1、MMR mRNA的表达,评估其极化状态的改变。结果流式细胞术检测巨噬细胞分化率达81.7%,实时定量PCR检测显示M1型巨噬细胞中IRF5、IL-12、i NOS mRNA的表达量明显高于M2型巨噬细胞,TNF-α亦高于M2型巨噬细胞;M2型巨噬细胞中Arg1、MMR mRNA表达量同M1型巨噬细胞比较显著增高。IRF5 siRNA转染巨噬细胞后,IRF5、IL-12、TNF-α、i NOS mRNA的表达量显著降低,Arg1、MMR mRNA的表达量明显增加。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显示IRF5、IL-12、TNF-α、i NOS蛋白的表达量显著降低,Arg1、MMR蛋白的表达量明显增加,极化状态向M2型巨噬细胞偏移。结论 IRF5对巨噬细胞的极化调控有重要作用,可作为鉴别M1型巨噬细胞和M2型巨噬细胞的重要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调节因子5(IRF5) 小干扰RNA M1型巨噬细胞 M2型巨噬细胞 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胜任力为导向的护理床旁教学模式实践 被引量:12
5
作者 徐剑鸥 曹松梅 +4 位作者 罗彩凤 何莉云 解红锋 吕书红 阎蕾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7年第2期198-201,共4页
目的 :研究以胜任力为导向的护理床旁教学模式在护理学生见习教学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 :选取2013级60名护理本科学生为研究对象,对照组29名护生采用传统床旁教学,实验组31名护生采用以胜任力为导向的护理床旁教学模式,见习结束后测评... 目的 :研究以胜任力为导向的护理床旁教学模式在护理学生见习教学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 :选取2013级60名护理本科学生为研究对象,对照组29名护生采用传统床旁教学,实验组31名护生采用以胜任力为导向的护理床旁教学模式,见习结束后测评两组护生床旁教学效果。结果 :实验组护生对床旁教学过程及效果评价各条目得分高于对照组,其中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见习后总结、反馈,对患者尊重、关怀,护理评估水平,健康促进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合作意识条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生见习报告成绩、案例分析成绩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以胜任力为导向的护理床旁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临床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护理职业胜任力,为未来的临床工作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 学生 胜任力 床旁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间质瘤26例临床诊治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谭玉林 严国度 +3 位作者 法镇中 耿宏 张伟元 闵震宇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536-539,共4页
背景与目的:胃间质瘤(gastric stromal tumor,GST)是起源于间叶组织的肿瘤,胃是消化道间质瘤的最常见的发生部位,以往外科手术是唯一的治疗手段,随着酪氨酸激酶受体CD117在肿瘤中的表达的发现,胃间质瘤的诊治出现了重大的进展。本研究... 背景与目的:胃间质瘤(gastric stromal tumor,GST)是起源于间叶组织的肿瘤,胃是消化道间质瘤的最常见的发生部位,以往外科手术是唯一的治疗手段,随着酪氨酸激酶受体CD117在肿瘤中的表达的发现,胃间质瘤的诊治出现了重大的进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6例胃间质瘤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胃间质瘤的病理特点、治疗方式以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8年12月期间本院普外科收治的26例胃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手术治疗,其中3例术后口服甲磺酸伊马替尼,剂量为400mg/d。分析全部病例的临床病理结果及随访资料。结果:全部患者肿瘤切除率100%,发现肝转移3例,一并手术切除转移灶。复发转移6例,其中低度危险组1例,中度危险组1例,高度危险组4例。肿瘤大小从2~15cm(中位数5.5cm)。术后病理以及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CD117阳性24例(92.3%)、CD34阳性21例(80.8%),Vimentin阳性25例(96.2%)。术后3例口服甲磺酸伊马替尼6个月以上,1例目前无瘤生存,1例肝脏带瘤生存,1例6个月后死亡。本组随访时间4~36个月,术后失访4例(15.3%),平均随访时间28个月;全组病例1、3生存率分别为96.2%和84.6%。结论:肿瘤大小、核分裂相、免疫组织化学指标是判断胃间质瘤预后的重要指标,发生转移者预后差。手术仍是胃间质瘤的首选方式,靶向治疗可改善其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间质瘤 外科手术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2
7
作者 史卫海 戎亚雄 +2 位作者 姜丹乾 徐学忠 孙亚伟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8年第4期368-369,共2页
目的探讨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可行性。方法2006年4月~2007年4月,对364例急、慢性胆囊良性疾病行三孔法LC。结果均痊愈出院,三孔法LC完成357例,成功率98%。7例因胆囊萎缩、三角区冰冻样变化,致使... 目的探讨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可行性。方法2006年4月~2007年4月,对364例急、慢性胆囊良性疾病行三孔法LC。结果均痊愈出院,三孔法LC完成357例,成功率98%。7例因胆囊萎缩、三角区冰冻样变化,致使显露及解剖困难,转为四孔法完成。平均手术时间55min(30~80min)。全组无胆管损伤、胆漏、出血等严重并发症。250例三孔法LC术后随访1~13个月,平均5个月,无胆管狭窄及残余小胆囊,无胆总管残余结石。结论在熟练掌握四孔法LC的基础上,采用正确的手术操作方法,开展三孔法LC是安全、有效、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三孔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床旁交接班流程的优化与实践 被引量:42
8
作者 刁庆庆 徐剑鸥 +2 位作者 陈丽 方小萍 顾则娟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3年第1期79-81,共3页
目的:探讨床旁护理交接流程的优化及实施效果。方法:成立床旁交接流程管理小组,评估原有交接流程,对交接形式、内容、要求等进行优化;进行组织培训,使护士熟练掌握优化后的新交接流程;将新流程应用于临床实践,对交接流程优化前、后的相... 目的:探讨床旁护理交接流程的优化及实施效果。方法:成立床旁交接流程管理小组,评估原有交接流程,对交接形式、内容、要求等进行优化;进行组织培训,使护士熟练掌握优化后的新交接流程;将新流程应用于临床实践,对交接流程优化前、后的相关护理质量指标进行评价。结果:床旁交接流程优化后,患者对交接环节中部分项目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交接工作的满意度评分由(4.42±0.50)分提高到(4.76±0.43)分(P<0.05);责任护士对患者健康状况掌握程度评分由(87.14±3.66)分提高到(91.29±1.86)分(P<0.01),流程优化后每名责任护士平均节省了32min的交接和评估时间。结论:床旁交接流程的优化,提高了交接的质量、效率、患者满意度,增加了护士对于患者健康状况的了解程度,体现了优质护理服务的专业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床旁交接 流程优化 优质护理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人阑尾炎行腹腔镜与开腹切除术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王一波 孙亚伟 +2 位作者 薛文波 奚诚 谭玉林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704-1705,共2页
目的 :探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paroscopic appendectomy,LA)与开腹阑尾切除术(open appendectomy,OA)对于老年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6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45例老年阑尾炎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组)与48例行... 目的 :探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paroscopic appendectomy,LA)与开腹阑尾切除术(open appendectomy,OA)对于老年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6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45例老年阑尾炎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组)与48例行开腹阑尾切除术(OA组)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相关参数方面的差异。结果:性别、年龄以及术前存在的基础疾病、手术时间、病理类型,两组间没有显著差异。LA组与OA组比较在术后排气时间[(20.8±7.6)h vs.(35.2±5.9)h,P=0.001]、住院时间[(3.7±1.9)d vs.(7.5±2.2)d,P=0.001]、术后镇痛剂使用率(5/45 vs.14/48,P=0.001)、并发症发生率(4/45 vs.17/45,P=0.0167)和伤口感染(1/45 vs.8/48,P=0.031)均显著降低。结论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是老年患者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可以有效的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 阑尾炎 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cl-3表达对结直肠癌组织和HCT 116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胡永伟 朱荣 +2 位作者 曹方 丁厚中 韩玮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68-173,共6页
目的:探讨Bcl-3蛋白在人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以及沉默Bcl-3基因后对结肠癌HCT 116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江苏大学附属昆山医院行结直肠癌根治术的86例患者结直肠癌组织及相对应的癌旁组织标本,应用... 目的:探讨Bcl-3蛋白在人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以及沉默Bcl-3基因后对结肠癌HCT 116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江苏大学附属昆山医院行结直肠癌根治术的86例患者结直肠癌组织及相对应的癌旁组织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结直肠癌组织中Bcl-3蛋白的表达。将HCT 116细胞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Control siRNA组和Bcl-3 siRNA组,按分组转染Bcl-3 siRNA和Control siRNA,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Bcl-3表达量以鉴定转染效率;MTT法、平板克隆实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各组增殖能力、克隆形成能力、细胞周期分布及细胞凋亡率的变化。结果:Bcl-3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明显高于相应癌旁组织阳性表达率(72.09%vs 48.84%,P<0.05)。结直肠癌组织中Bcl-3蛋白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及Dukes分期有关(P<0.05)。转染48 h后,空白对照组、Control siRNA组Bcl-3相对蛋白量表达水平明显高于Bcl-3 siRNA组(P<0.05)。MTT实验中可见Bcl-3 siRNA组光密度(D)值在转染24、48、72、96 h时均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和Control siRNA组(P<0.05),Bcl-3 siRNA组克隆形成率明显低于其他2组(P<0.05)。流式细胞术显示,Bcl-3 siRNA组G2期细胞比例及凋亡率高于空白对照组和Control siRNA组(P<0.05)。结论:结直肠癌组织中Bcl-3蛋白的高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及Dukes分期有关;沉默Bcl-3可能导致结肠癌HCT 116细胞的细胞周期停滞在G2期,抑制细胞增殖能力及克隆形成能力,并促进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cl-3 免疫组化 结直肠癌 增殖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AS相关结构家族基因1克隆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崇高 陈吉祥 +2 位作者 胡升庠 赵新潮 卢明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9年第9期944-946,950,共4页
目的:RASSF1家族与癌变的发生密切相关。为探究RASSF1家族与癌变发生生理机制的相关性,分析该家族中RASSF1B的生物学功能。方法:应用RT-PCR的方法结合生物信息学,初步探索基因RASSF1B的生物学功能。结果:该基因在所测试的几种肿瘤细胞... 目的:RASSF1家族与癌变的发生密切相关。为探究RASSF1家族与癌变发生生理机制的相关性,分析该家族中RASSF1B的生物学功能。方法:应用RT-PCR的方法结合生物信息学,初步探索基因RASSF1B的生物学功能。结果:该基因在所测试的几种肿瘤细胞中均有表达,但表达量有差异。通过生物信息学得知,该基因含有1个Ras结合区域和1个SARAH区域。结论:RASSF1B基因的编码产物功能结构域在肿瘤的发生过程中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隆 癌变 RAS相关结构家族基因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的治疗策略 被引量:5
12
作者 朱健 陈吉祥 郭大乔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4年第11期1005-1007,共3页
目的:探讨颅外段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中山医院血管外科2012年1~6月51例颅外段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16例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35例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 目的:探讨颅外段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中山医院血管外科2012年1~6月51例颅外段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16例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35例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 carotid artery stenting ,CAS)。结果51例手术均获成功,1例CAS术后即刻脑卒中,1例CEA术后第3天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1例CAS术后颈动脉窦压迫。全组术后随访9~15个月,平均13.6月,复查颈动脉B超,无严重再狭窄。结论根据颅外段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的相关医学资料,对于有下列情况之一的患者我们倾向于行CEA:①6个月内1次或多次TIA,且颈动脉狭窄度≥70%;②6个月内1次或多次轻度非致残性卒中发作,症状或体征持续超过24小时且颈动脉狭窄度≥70%;③对于经颈部血管CTA和颈动脉全脑血管造影发现的颈动脉狭窄段≥2 cm。对于有下列情况之一的患者我们倾向于行CAS:①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度≥70%;②有症状性狭窄度范围50%~69%;③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度<70%,但血管造影或其他检查提示狭窄病变处于不稳定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动脉内膜剥脱术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激素对急性肝衰竭大鼠肝细胞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海鸣 徐三荣 +2 位作者 周科军 焦志军 李梅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112-1115,1150,共5页
目的:探讨补充外源性甲状腺激素对急性肝衰竭大鼠肝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将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急性肝衰竭组和治疗组。利用D-半乳糖胺腹腔注射制作大鼠急性肝衰竭模型,观测是否存在正常甲状腺病态综合征;通过腹腔注入10mg/... 目的:探讨补充外源性甲状腺激素对急性肝衰竭大鼠肝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将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急性肝衰竭组和治疗组。利用D-半乳糖胺腹腔注射制作大鼠急性肝衰竭模型,观测是否存在正常甲状腺病态综合征;通过腹腔注入10mg/L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1.5ml/kg,以纠正肝衰竭大鼠的低T3状态,检测血清生化指标并用光镜观察肝细胞的变化和凋亡。结果:急性肝衰竭大鼠模型存在低T3状态,治疗组大鼠肝衰竭表现轻,48h存活率显著高于急性肝衰竭组(P<0.05)。急性肝衰竭组大鼠肝细胞明显变性坏死,而治疗组肝细胞受损程度较轻。结论:急性肝衰竭大鼠存在正常甲状腺病态综合征,补充外源性甲状腺激素可以改善急性肝衰竭预后,并且对急性肝衰竭时肝细胞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激素 急性肝衰竭 肝细胞 正常甲状腺病态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非佐米对套细胞淋巴瘤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蒋国雄 李东亚 +3 位作者 陈敏 刘怡晨 陈吉祥 施小凤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27-832,共6页
目的:探讨卡非佐米或硼替佐米对套细胞淋巴瘤(mantle cell lymphoma,MCL)的治疗作用。方法:用卡非佐米分别处理MCL细胞株Jeko-1及来源于MCL患者的原代淋巴瘤细胞24、48和72h后,应用CCK-8法检测抑制率。以正常人来源细胞为对照,以硼替佐... 目的:探讨卡非佐米或硼替佐米对套细胞淋巴瘤(mantle cell lymphoma,MCL)的治疗作用。方法:用卡非佐米分别处理MCL细胞株Jeko-1及来源于MCL患者的原代淋巴瘤细胞24、48和72h后,应用CCK-8法检测抑制率。以正常人来源细胞为对照,以硼替佐米和环磷酰胺(CTX)作为药物对照,同时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药物处理后的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卡非佐米对Jeko-1细胞、MCL原代细胞的抑制作用具有时间和浓度依赖性(P<0.01,rJ、时间=0.393, r原、时间=0.650, rJ、浓度=0.473, r原、浓度=0.417),对正常人单个核细胞的抑制作用仅有时间依赖性(P<0.01,r=0.928);在相同浓度下卡非佐米对Jeko-1细胞的抑制作用明显高于硼替佐米(P<0.01),但2种药物对MCL和正常人细胞的抑制作用无明显差异(P>0.05)。在各自不同的临床推荐使用浓度下,卡非佐米对原代MCL细胞的抑制作用明显高于硼替佐米(P<0.01)。凋亡实验显示,相对于硼替佐米,在同一浓度下卡非佐米促进细胞凋亡的能力更强(P<0.05)。结论:卡非佐米可抑制MCL细胞的生长,其作用效果明显高于硼替佐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细胞淋巴瘤 卡非佐米 硼替佐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士防治非化疗刺激性药物外渗知识的认知调查 被引量:5
15
作者 薛丽娟 王金兰 +1 位作者 裴维英 王凤华 《护理学杂志》 2011年第16期74-76,共3页
目的了解护士对非化疗刺激性药物外渗知识的掌握情况,为护理管理者有针对性地加强临床护士药物外渗相关知识培训提供依据。方法自行设计护士防治非化疗刺激性药物外渗知识认知调查表,对临床300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不同学历、职称及工... 目的了解护士对非化疗刺激性药物外渗知识的掌握情况,为护理管理者有针对性地加强临床护士药物外渗相关知识培训提供依据。方法自行设计护士防治非化疗刺激性药物外渗知识认知调查表,对临床300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不同学历、职称及工作年限护士掌握非化疗刺激性药物外渗相关知识途径差异显著(均P<0.01);80.33%护士在工作中遇到非化疗刺激性药物外渗情况;对不典型外渗判断肯定率均低于60.00%;护士对非化疗刺激性药物外渗早期处理措施主要是立即拔针、停止输液(60.33%);对非化疗刺激性药物外渗预防措施重要性的认知率均低于55.00%。结论护士防治非化疗刺激性药物外渗知识认知情况不容乐观,应加强护士对非化疗刺激性药物外渗相关知识的学习,保证患者医疗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 非化疗刺激性药物 外渗知识 护理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散发性结直肠癌中hMLH1、hMSH2、hMSH6的表达及与预后的相关性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良良 宋蒨 +2 位作者 石红建 任景丽 卞晓星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426-1431,共6页
目的探讨老年Ⅱ-Ⅲ期散发性结直肠癌(SCC)中错配修复蛋白(MMR)的表达及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SCC术后石蜡标本232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其中h MLH1、h MSH2、h MSH6的表达情况,分析老年SCC患者MMR表达与其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之... 目的探讨老年Ⅱ-Ⅲ期散发性结直肠癌(SCC)中错配修复蛋白(MMR)的表达及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SCC术后石蜡标本232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其中h MLH1、h MSH2、h MSH6的表达情况,分析老年SCC患者MMR表达与其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老年组、非老年组MMR蛋白表达缺失率分别为17.71%(26/152)、26.25%(21/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0)。对于老年散发性结直肠癌患者,MMR阴性表达在分期、分化程度、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非老年SCC患者,MMR阴性表达在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老年SCC患者,MMR缺失组、正常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84.62%(22/26)、56.35%(71/1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01,P=0.003)。对于非老年SCC患者,MMR缺失组、正常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80.95%(17/21)、49.15%(29/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91,P=0.008)。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MMR状态是影响老年SCC患者生存时间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老年SCC患者MMR表达缺失多见于Ⅱ期、高分化、肿瘤直径≥5 cm的患者,更难发生淋巴结转移;MMR状态为影响老年SCC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MMR表达缺失组较MMR正常组预后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配修复蛋白 结直肠癌 老年 病理特征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性阻断异常Wnt信号通路对肝癌细胞生长及侵袭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江颖 周信达 +7 位作者 刘银坤 黄晓武 孙瑞霞 张春晖 陆维祺 朱隽 罗文杰 张华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46-152,共7页
目的构建T细胞转录因子(Tcf)反义RNA真核表达载体以阻断异常Wnt信号通路,探讨其对肝癌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利用GeneJammer将反义基因转染人肝癌细胞系SMMC-7721,应用RT-PCR及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转染前后细胞mRNA及蛋白表... 目的构建T细胞转录因子(Tcf)反义RNA真核表达载体以阻断异常Wnt信号通路,探讨其对肝癌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利用GeneJammer将反义基因转染人肝癌细胞系SMMC-7721,应用RT-PCR及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转染前后细胞mRNA及蛋白表达差异,通过生长曲线、Transwell小室实验比较转染细胞生长增殖及运动侵袭能力,并进一步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及生长周期的改变。结果反义RNA转染降低了Tcf表达,减慢了肝癌细胞的生长速度并抑止其运动侵袭能力。转染反义RNA的肝癌细胞7721-pTas凋亡比例增加[(26.34±2.07)%],明显高于空载体转染细胞7721-vector[(6.53±1.02)%]和亲本SMMC-7721细胞[(4.33±0.68)%](P<0.001)。同时,处于G0-G1期的反义转染细胞比相应亲本SMMC-7721细胞和转染空载体的细胞7721-vector分别高20.24%和20.95%,而S期细胞比亲本细胞SMMC-7721和7721-vector细胞分别低11.8%和11.38%。结论反义TcfRNA转染可通过诱导细胞凋亡和阻止细胞周期的进程而抑制肝癌细胞的恶性增殖,提示选择性阻断异常Wnt信号通路有望成为肝癌基因治疗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淋巴细胞 肝细胞癌 反义核糖核酸 转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顺铂诱导的肝癌细胞凋亡与Fas表达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徐三荣 王学浩 张峰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66-367,共2页
探讨顺铂 (CDDP)在人体内诱导肝癌细胞凋亡及其与Fas表达的关系。将 30例肝细胞性肝癌 (HCC)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CDDP治疗组患者在术前行顺铂诱导治疗 (30mg/d ,静脉滴注 ,连续 4天 ) ;对照组则未给予任何化疗药物。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组HC... 探讨顺铂 (CDDP)在人体内诱导肝癌细胞凋亡及其与Fas表达的关系。将 30例肝细胞性肝癌 (HCC)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CDDP治疗组患者在术前行顺铂诱导治疗 (30mg/d ,静脉滴注 ,连续 4天 ) ;对照组则未给予任何化疗药物。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组HCC患者手术标本的细胞凋亡 (APO) ;免疫组化 (SP法 )检测肿瘤组织Fas蛋白及p5 3蛋白的表达 ;并作相关性分析。CDDP组APO为 (7 72± 6 6 6 ) %较对照组明显增高 (t=4 0 9,P <0 0 1) ;CDDP组Fas的表达 (10 / 16 )明显高于对照组 (3/ 14 ,P <0 0 5 ) ;p5 3的表达在两组间无差异 (CDDP组 5 / 16例 ,对照组 4 / 14例 ,P >0 0 5 ) ;CDDP组中Fas与p5 3的表达无相关性 (P >0 0 5 )。CDDP在人体内能够诱导肝癌细胞凋亡而起治疗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DP 对照组 肝癌细胞凋亡 顺铂 FAS表达 诱导 人体内 HCC 连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19
作者 陶政 张海鸣 +1 位作者 朱秋伟 徐三荣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105-1107,1162,共4页
目的:研究外源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30只,体重(300±20)g,随机分为A组(VEGF组)、B组(缺血再灌注组)、C组(手术对照组),其中A、B组建立70%肝... 目的:研究外源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30只,体重(300±20)g,随机分为A组(VEGF组)、B组(缺血再灌注组)、C组(手术对照组),其中A、B组建立70%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A组于缺血前30min经腹腔注射VEGF(50μg/300g体重);B组于缺血前30min经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C组仅麻醉、开腹,不阻断血流。术后6h,分别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HE染色、ELISA法、比色法分别测定血肝功能酶、肝组织病理改变、肝脏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duced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活性、肝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的含量。结果:A组应用重组VEGF后血肝功能酶以及肝组织MPO显著低于B组(P<0.01),肝脏局部iNOS的活性降低,肝组织形态学无明显改变。结论:外源性VEGF能抑制肝脏iNOS的活性,缓解肝功能下降,保护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 缺血 再灌注损伤 外源性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微泡造影剂介导血管生成素-1基因治疗下肢缺血
20
作者 陶政 徐三荣 +1 位作者 刘文新 陈保定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534-1537,共4页
目的:探讨用超声微泡造影剂介导血管生成素-1(Ang-1)基因治疗兔下肢缺血的可行性。方法:将15只新西兰大白兔左侧股动脉及其分支切断结扎后随机分成3组:A组采用局部注射pEGFP/Ang-1质粒与超声微泡造影剂的混合物并用超声照射;B组采用局... 目的:探讨用超声微泡造影剂介导血管生成素-1(Ang-1)基因治疗兔下肢缺血的可行性。方法:将15只新西兰大白兔左侧股动脉及其分支切断结扎后随机分成3组:A组采用局部注射pEGFP/Ang-1质粒与超声微泡造影剂的混合物并用超声照射;B组采用局部注射pEGFP/Ang-1质粒;C组注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治疗4周后进行血管造影,了解新生血管情况,免疫组化方法检测Ang-1的蛋白表达。结果:在侧支循环建立、胞浆棕褐色程度、新生血管方面,A组较多,B组其次,C组较少。结论:用超声微泡介导的Ang-1基因转染,可促进缺血骨骼肌的血管新生和侧支循环建立,为下肢缺血性疾病的基因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微泡造影剂 血管生成素-1 基因治疗 下肢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