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ccuLearning自动勾画临床靶区和危及器官用于宫颈癌术后放疗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陈飞 龚筱钦 +4 位作者 余云鹏 游涛 王旭 戴春华 胡静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3-157,共5页
目的从几何学和剂量学探讨AccuLearning(AL)建立宫颈癌术后临床靶区(CTV)和危及器官(OARs)自动勾画模型应用于临床的可行性。方法选取75例宫颈癌术后手动勾画CT数据,60例应用AL训练生成自动勾画模型,并对剩余15例进行自动勾画,同时将自... 目的从几何学和剂量学探讨AccuLearning(AL)建立宫颈癌术后临床靶区(CTV)和危及器官(OARs)自动勾画模型应用于临床的可行性。方法选取75例宫颈癌术后手动勾画CT数据,60例应用AL训练生成自动勾画模型,并对剩余15例进行自动勾画,同时将自动勾画图像上的放疗计划导入到手动勾画结构上,比较两种勾画方式的效率、戴斯相似系数(DSC)、豪斯多夫距离(HD)和剂量学差异。结果自动勾画时间明显小于手动勾画(P<0.05);各结构DSC值≥0.87;肠袋和直肠的HD值在10 mm左右,其余结构小于5 mm;剂量学评估CTV(D98、V90%、V95%、Dmean、HI)、肠袋(V50)和膀胱(V50)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基于AL形成的宫颈癌术后自动勾画模型提高了放疗效率,OARs具有直接应用于临床的可能性,CTV仍需进一步修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勾画 宫颈癌 临床靶区 危及器官 剂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表监测系统在胸部肿瘤调强放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陈莹 陈飞 +5 位作者 龚筱钦 黄建 杨武阳 游涛 戴春华 胡静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2435-2439,共5页
目的 探讨体表监测系统(ExacTracDynamic, ETD)辅助摆位和体表监测功能在胸部肿瘤患者调强放疗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进行放疗的胸部肿瘤患者,入组患者交替行常规十字标记线摆位(对照组)和体表监测系统辅助摆位(观察组)。治疗前均用... 目的 探讨体表监测系统(ExacTracDynamic, ETD)辅助摆位和体表监测功能在胸部肿瘤患者调强放疗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进行放疗的胸部肿瘤患者,入组患者交替行常规十字标记线摆位(对照组)和体表监测系统辅助摆位(观察组)。治疗前均用ETD的X线影像行摆位校准,在胸骨上勾画感兴趣区并实时体表监测患者治疗中的位置变化,治疗结束后再行X线影像验证。记录左右(X)、头脚(Y)、腹背(Z)、俯仰(Pitch)、横滚(Roll)、旋转(Yaw)方向上的数据并比较分析。结果 入组60例患者,对照组放疗754次,观察组718次。观察组在X和Z方向的摆位误差小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在X≤0.50 cm、Y≤0.50 cm、Z≤0.50 cm和Roll≤1.00°方向的摆位误差次数均大于对照组(P <0.05);体表监测和治疗后的位置偏差在Y和Z方向上存在差异性(P <0.05),但均值在亚毫米级。结论 体表监测系统辅助摆位可提高胸部肿瘤患者放疗摆位的精度,尤其在X和Z方向。感兴趣区设置在胸骨上时,体表监测能较好地反映患者靶区内部位置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表监测系统 胸部肿瘤 调强放疗 摆位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动勾画临床靶区和危及器官用于制定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计划 被引量:1
3
作者 龚筱钦 陈飞 +4 位作者 胡静 杨灵杰 戴春华 张开军 游涛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075-1079,共5页
目的观察自动勾画临床靶区(CTV)和危及器官(OAR)用于制定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计划的可行性。方法选取52例女性早期右侧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由医师于胸部CT图像中手动勾画CTV和OAR。采用AccuLearning^(TM)软件对其中40例(训练集)CT图像进... 目的观察自动勾画临床靶区(CTV)和危及器官(OAR)用于制定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计划的可行性。方法选取52例女性早期右侧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由医师于胸部CT图像中手动勾画CTV和OAR。采用AccuLearning^(TM)软件对其中40例(训练集)CT图像进行训练,生成自动勾画模型,并以之对其余12例(测试集)CT图像进行自动勾画,辅以手动修改获得CTV及OAR;分别根据手动和自动勾画的CTV和OAR制定放疗计划,即Plan-RS和Plan-DL,对比其CTV及OAR剂量学参数及勾画时间。结果测试集Plan-RS与Plan-DL的CTV剂量学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二者间健侧肺、心脏及健侧乳腺的平均放疗剂量(D_(mea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余OAR剂量学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手动勾画和自动勾画CTV平均用时分别为1006 s和239 s,前者长于后者(P<0.05);除脊髓外,自动勾画其他OAR用时较手动勾画缩短(P均<0.001)。结论自动勾画CTV和OAR可用于制定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计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放射治疗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自动勾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癌同步放化疗急性放射性肠炎的剂量学参数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胡静 王旭 +5 位作者 龚筱钦 凌锐 游涛 戴春华 田野 陈飞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72-676,共5页
目的 探索宫颈癌放疗患者肠道剂量与急性放射性肠炎(ARE)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2019年间158例宫颈癌同步放化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CTCAE 5.0将ARE≥2级的患者归为ARE≥2级组,否则归为ARE <2级组。从剂量体积直方图中提取... 目的 探索宫颈癌放疗患者肠道剂量与急性放射性肠炎(ARE)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2019年间158例宫颈癌同步放化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CTCAE 5.0将ARE≥2级的患者归为ARE≥2级组,否则归为ARE <2级组。从剂量体积直方图中提取患者肠道剂量参数,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RE≥2级与肠道剂量学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26例(16.46%)患者发生≥2级ARE。营养不良、三维适形放疗的患者ARE≥2级的发生率高于营养良好、调强放疗的患者(P <0.05);发生ARE≥2级的患者肠袋V5、V40和直肠V50高于ARE <2级的患者(P <0.05);ROC曲线显示肠袋V5和V40是ARE≥2级的显著预测因子(AUC> 0.7,P <0.05)。结论 宫颈癌同步放化疗的患者应考虑肠袋V5和V40剂量,合理优化放疗计划,以期降低ARE≥2级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同步放化疗 急性放射性肠炎 剂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 被引量:6
5
作者 刘俊 张开军 +2 位作者 翟志刚 游涛 戴东方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12期1733-1735,1738,共4页
目的:观察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疗效,并探讨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0年8月期间100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所采取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同步放化疗组54例,放射治疗(放疗)组46例,比较其近期疗... 目的:观察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疗效,并探讨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0年8月期间100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所采取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同步放化疗组54例,放射治疗(放疗)组46例,比较其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和3年生存率(OS);根据3年后是否存活,将同步放化疗组分为存活组38例和死亡组16例,探讨预后影响因素。结果:同步放化疗组与放疗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步放化疗组骨髓抑制发生率明显高于放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步放化疗组3年OS明显高于放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表明,存活组与死亡组之间病理分型、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情况以及是否贫血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病理分型、是否有淋巴结转移以及是否贫血是3年O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或P〈0.01)。结论:同步放化疗可有效提高中晚期宫颈癌的近期疗效和远期生存率,病理分型、淋巴结转移情况以及是否贫血是预后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同步放化疗 骨髓抑制 病理分型 淋巴结转移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残差U-net与先验知识协同模型自动勾画宫颈癌术后临床靶区和危及器官 被引量:4
6
作者 陈飞 胡静 +4 位作者 龚筱钦 张开军 华晔 戴春华 游涛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380-1384,共5页
目的搭建残差U-net(RU)网络与先验知识协同(RPKC)自动勾画模型,评估其自动勾画宫颈癌术后患者临床靶区(CTV)和危及器官(OAR)的准确性。方法基于48例(训练集)宫颈癌术后定位CT训练RPKC模型。以临床医师勾画的CTV及OAR为标准,采用戴斯相... 目的搭建残差U-net(RU)网络与先验知识协同(RPKC)自动勾画模型,评估其自动勾画宫颈癌术后患者临床靶区(CTV)和危及器官(OAR)的准确性。方法基于48例(训练集)宫颈癌术后定位CT训练RPKC模型。以临床医师勾画的CTV及OAR为标准,采用戴斯相似系数(DSC)和第95百分位豪斯多夫距离(HD95)评估RPKC模型与RU模型勾画另20例宫颈癌术后患者(测试集)CTV及OAR(包括肠袋、直肠、膀胱、骨盆及双侧股骨头)的准确性。结果RPKC模型自动勾画上述结构的DSC均高于RU模型,其中CTV及肠袋勾画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除直肠外,RPKC模型自动勾画的HD95均低于RU模型,二者勾画CTV效果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PKC模型能更准确地勾画宫颈癌术后CTV和OAR,有助于提高深度学习自动勾画的临床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临床靶区 危及器官 残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步放化疗对食管癌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自然杀伤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陈传生 游涛 +1 位作者 林纲 戴春华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12期1711-1713,共3页
目的:观察同步放化疗对食管癌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自然杀伤(NK)细胞的影响。方法:选取85例食管癌患者设为食管癌组,并随机分为单纯放疗组(单放组)40例和同步放化疗组45例,另随机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设为对照组。单放组采用单纯放射治... 目的:观察同步放化疗对食管癌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自然杀伤(NK)细胞的影响。方法:选取85例食管癌患者设为食管癌组,并随机分为单纯放疗组(单放组)40例和同步放化疗组45例,另随机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设为对照组。单放组采用单纯放射治疗,同步放化疗组加用顺铂20mg·m-2·d-1+紫杉醇40mg·m-2·d-1。结果:食管癌组T淋巴细胞总量(T总)、辅助性T细胞(Th)、抑制性T细胞(Ts)比例及Th/Ts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NK细胞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步放化疗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单放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T总、Th比例及Th/Ts均明显升高,Ts比例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NK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同步放化疗组T总、Th比例及Th/Ts均明显高于单放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食管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同步放化疗较单纯放疗能明显提高其T总、Th比例及Th/Ts值,改善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放射治疗 化疗 T淋巴细胞 自然杀伤细胞 顺铂 紫杉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与食管癌同期放化疗预后关系 被引量:2
8
作者 陈德玉 张琴 +3 位作者 刘俊 陈传生 李君荣 闻平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4期287-289,共3页
背景与目的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S-VEGF)在多种实体瘤表达报道较多,然而S-VEGF与放化疗预后关系临床研究甚少。本研究探讨食管癌同期放化疗预后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关系和临床意义。方法70例中上段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35... 背景与目的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S-VEGF)在多种实体瘤表达报道较多,然而S-VEGF与放化疗预后关系临床研究甚少。本研究探讨食管癌同期放化疗预后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关系和临床意义。方法70例中上段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35例接受同期放化疗,对照组35例接受单纯放射治疗。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S-VEGF)水平。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两组生存率,χ2和Log-rank法检测两组观察指标差异,分析其与疗效的关系及临床意义。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S-VEGF水平均有显著降低[治疗组由(548.65±253.94)pg/ml降低为(191.29±159.24)pg/ml(P<0.001)];对照组[由(622.83±231.47)pg/ml降低为(412.26±263.86)pg/ml(P<0.001)]。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治疗后S-VEGF表达水平下降更显著(P<0.001);研究组和对照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9.4%、59.8%、47.6%和54.3%、30.6%、20.1%,治疗组1、2、3年生存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食管癌患者放射治疗后S-VEGF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同期放化疗较单纯放疗后的S-VEGF水平显著降低;同期放化疗能显著提高患者长期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放射疗法 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放化疗同步疗法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射治疗83例宫颈癌预后的相关因素 被引量:4
9
作者 束凯俊 游涛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6期567-570,共4页
目的 :探讨放射治疗宫颈癌预后的相关因素 ,着重从肿瘤大小、疗程、局部控制情况等方面分析其与生存率的关系。方法 :83例Ⅰ、Ⅱ、Ⅲ期的宫颈癌于 1993年 4月~ 2 0 0 1年 4月在本科行首次放射治疗 ,全部病例均用60 Co远距离治疗机行盆... 目的 :探讨放射治疗宫颈癌预后的相关因素 ,着重从肿瘤大小、疗程、局部控制情况等方面分析其与生存率的关系。方法 :83例Ⅰ、Ⅱ、Ⅲ期的宫颈癌于 1993年 4月~ 2 0 0 1年 4月在本科行首次放射治疗 ,全部病例均用60 Co远距离治疗机行盆腔外照射加192 Ir高剂量率后装治疗机行腔内照射。外照射 :中平面剂量DT 2 5~ 2 6Gy/13次后中间挡铅加量至DT 4 8~ 5 0Gy。腔内治疗 :A点的剂量DT 5Gy/次 ,DT 35Gy/ 7次。生存率计算采用Kaplan Meier法 ,差异显著性采用Log rank检验。 结果 :①局部控制情况肿瘤消退的 :一年、二年、三年、五年的生存率分别为 95 87%、77 12 %、73 0 9%、73 0 9% ,肿瘤残留的 :一年、二年、三年、五年的生存率分别为 34 2 9%、0 %、0 %、0 %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χ2 =111 75 36 ,P <0 0 0 0 1)。②疗程疗程 <5 6天 :一年、二年、三年、五年的生存率分别为 93 88%、82 86 %、80 19%、80 19% ;疗程≥ 5 6天 :一年、二年、三年、五年的生存率分别为 78 95 %、30 5 5 %、2 2 91%、2 2 9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χ2 =2 2 4 115 ,P <0 0 0 1)③宫颈肿瘤最大直径 <4cm :一年、二年、三年、五年的生存率分别为 95 12 %、82 86 %、79 6 7%、79 6 7%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放射治疗 预后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23通过无翅基因相关整合位点/β-连环蛋白通路增强舌鳞状细胞癌抗凋亡及耐药能力 被引量:3
10
作者 严嵚 苏玉婷 +3 位作者 周月鹏 朱海涛 杨细虎 许建辉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49-254,共6页
目的检测白细胞介素-23(IL-23)在舌鳞状细胞癌组织中表达水平与临床预后的关系,研究舌鳞状细胞癌细胞系SCC9经IL-23处理后抗凋亡及耐药能力的变化。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28例舌鳞状细胞癌患者组织中IL-23的表达情况;实时定量聚合酶链... 目的检测白细胞介素-23(IL-23)在舌鳞状细胞癌组织中表达水平与临床预后的关系,研究舌鳞状细胞癌细胞系SCC9经IL-23处理后抗凋亡及耐药能力的变化。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28例舌鳞状细胞癌患者组织中IL-23的表达情况;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 RT-PCR)检测不同浓度的IL-23处理后,SCC9中无翅基因相关整合位点(Wnt)1及c-myc的m RNA表达水平;结合小分子干扰RNA(si RNA),Western blot法检测IL-23对SCC9细胞的β-连环蛋白(β-catenin)和B淋巴细胞瘤-2(Bcl-2)、三磷酸腺苷结合转运蛋白G超家族成员2(ABCG2)、P-糖蛋白(P-gp)表达影响及潜在机制;甲基噻唑基四唑法检测SCC9细胞在IL-23作用下对顺铂的抗凋亡能力改变。结果舌鳞状细胞癌组织中IL-23表达强度与淋巴结转移、神经侵犯及治疗复发有相关性(P<0.05);IL-23可增强癌细胞抗凋亡蛋白Bcl-2和耐药相关蛋白ABCG2、P-gp的表达,并且与Wnt通路活化程度密切相关;IL-23能够显著加强SCC9细胞对顺铂的抵抗性(P<0.01)。结论 IL-23通过上调舌鳞状细胞癌细胞的Wnt通路增强其抗凋亡及耐药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23 舌鳞状细胞癌 耐药 抗凋亡 无翅基因相关整合位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敲低乙酰辅酶A合成酶短链家族成员2(ACSS2)抑制营养缺乏诱导的宫颈癌细胞迁移和侵袭及机制 被引量:3
11
作者 苏玉婷 凌锐 +1 位作者 周月鹏 陈德玉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926-931,共6页
目的探讨营养缺乏诱导的乙酰辅酶A合成酶短链家族成员2(ACSS2)表达上调对宫颈癌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作用机制.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井比较20对宫颈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ACSS2的表达差异.培养宫颈癌HeLa细胞和HCvEpC宫颈正常上皮细... 目的探讨营养缺乏诱导的乙酰辅酶A合成酶短链家族成员2(ACSS2)表达上调对宫颈癌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作用机制.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井比较20对宫颈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ACSS2的表达差异.培养宫颈癌HeLa细胞和HCvEpC宫颈正常上皮细胞,将培养血清由100 ml/L降至10 mL/L进行营养缺乏处理.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ACSS2及GSK-3β、p-GSK-3β、β-catenin、E-actin、E-cadherin、vimentin的蛋白水平.小干扰RNA(siRNA)靶向下调ACSS2表达,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的改变,Transwell^TM实验观察细胞侵袭能力.结果与癌旁正常组织相比,宫颈癌瘤体组织中ACSS2表达较高;营养缺乏处理可上调宫颈癌HeLa细胞ACSS2蛋白水平,HCvEpC宫颈正常上皮细胞未见明显变化;营养缺乏处理可以促进HeLa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发生,靶向抑制ACSS2可有效逆转这一进程;营养缺乏处理促使HeLa细胞愈合率增加,敲低ACSS2愈合率降低;营养缺乏处理上调宫颈癌细胞的侵袭能力,敲低ACSS2侵袭细胞数减少;营养缺乏处理48 h后,宫颈癌细胞中ACSS2、磷酸化的糖原合成酶激酶-3β(p-GSK-3β)以及核内β-catenin蛋白表达均有升高;敲低ACSS2后,可抑制营养缺乏诱导的Wnt/β-catenin信号活化.结论敲低ACSS2水平可以有效逆转营养缺乏诱导的宫颈癌侵袭和迁移,可能与抑制Wnt/β-catenin信号活化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酰辅酶A合成酶短链家族成员2(ACSS2) 宫颈癌 HELA细胞 营养缺乏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LK1与P53在食管鳞癌细胞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殷力佳 陈德玉 胡琴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24-226,共3页
目的:探讨质粒表达载体介导的RNA干扰抑制PLK1基因表达对人食管鳞癌细胞Eca-109的P53基因的影响。方法:构建靶向人PLK1基因的RNA干扰表达质粒(PLK1-shRNA),将该干扰质粒转染到人食管鳞癌细胞Eca-109中,采用Westernblot技术分析检测RNA... 目的:探讨质粒表达载体介导的RNA干扰抑制PLK1基因表达对人食管鳞癌细胞Eca-109的P53基因的影响。方法:构建靶向人PLK1基因的RNA干扰表达质粒(PLK1-shRNA),将该干扰质粒转染到人食管鳞癌细胞Eca-109中,采用Westernblot技术分析检测RNA干扰后48h、72h各组细胞PLK1基因和P53基因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Westernblot结果显示,转染RNA干扰表达质粒(PLK1-shRNA)后,PLK1-shRNA组Eca-109细胞48h、72h较转染液对照组的PLK1基因蛋白表达分别降低了83.7%和56.0%(P<0.05);PLK1-shRNA组Eca-109细胞48h、72h较转染液对照组的P53基因蛋白表达分别升高了46.0%和70.5%(P<0.05)。结论:RNA干扰PLK1基因能够有效地抑制Eca-109细胞中PLK1基因的表达,从而有效地升高P53基因的表达,说明PLK1基因抑制P53基因在Eca-109细胞中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K1 P53 RNA干扰 ECA-109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