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教研室”模式在高职药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中的探索 被引量:3
1
作者 刘元芬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9年第28期91-94,102,共5页
课程体系改革是专业建设的核心。围绕医药产业的发展,构建合适的课程体系对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然而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在实施时却遇到了师资有限、资源条件有限等困难。为了推进课程体系改革,本文通过探索... 课程体系改革是专业建设的核心。围绕医药产业的发展,构建合适的课程体系对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然而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在实施时却遇到了师资有限、资源条件有限等困难。为了推进课程体系改革,本文通过探索实施学校与企业(医院)“双教研室”的设立,落实了构建的课程体系,并归纳总结了保障实施“双教研室”的相关机制。实践证明“双教研室”的设立促进了课程体系中岗位实践技能强的课程开设、课程校企合作教材的编写、企业(医院)合作的积极性、兼职教师的管理,以及课程教学改革项目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体系 双教研室 药学 专业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院药房改革背景下高职高专药学专业人才发展的延展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元芬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0年第13期81-84,共4页
近年来,从药房自管到实施药房托管再到各省份支持药房剥离,医院药房尝试了多次改革。这些改革给高职高专药学专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可能将会促进药房从业人员的人力资源分配更趋合理,促使高职高专药学专业学生的大量就业、提升专... 近年来,从药房自管到实施药房托管再到各省份支持药房剥离,医院药房尝试了多次改革。这些改革给高职高专药学专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可能将会促进药房从业人员的人力资源分配更趋合理,促使高职高专药学专业学生的大量就业、提升专业培养的精准定位。为了抓住药房改革发展的机遇,高职高专院校应加强医改政策的宣传、转变观念,精准定位药学技术人员,调整课程体系的设置,重视人才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使培养的人才更加适应社会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房托管 药房剥离 高职高专 人才培养 新医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藿香水提物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肠屏障的影响
3
作者 晋欣 张楠 +3 位作者 梅晓亮 孙世豪 赵丽雯 严宝飞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319-327,共9页
目的:基于肠屏障研究广藿香水提物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小鼠改善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美沙拉嗪组、广藿香水提物低、高剂量组;自由饮用2.5%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odium sulfate,DSS)10 ... 目的:基于肠屏障研究广藿香水提物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小鼠改善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美沙拉嗪组、广藿香水提物低、高剂量组;自由饮用2.5%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odium sulfate,DSS)10 d诱导小鼠UC模型,造模同时灌胃干预;检测血清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水平;苏木素-伊红和高碘酸-席夫染色观察结肠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结肠紧密连接蛋白1(znula ocludens-1,ZO-1)、闭合连接蛋白1(occludin-1)和粘蛋白2(mucin 2,MUC2)蛋白表达;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结肠内容物肠道菌群变化。结果:DSS诱导的小鼠经广藿香水提物干预后,血清IL-6、IL-1β和TNF-α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结肠炎性浸润、上皮细胞结构破坏和杯状细胞数量减少等病理得到改善;结肠ZO-1、occludin-1和MUC2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P<0.01);肠道菌群α多样性sobs、Shannon和heip指数明显升高(P<0.05,P<0.01);肠道菌群β多样性主成分分析、主坐标分析和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趋于健康小鼠;肠道菌群属水平优势物种隆布茨菌属(Romboutsia)、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布劳提菌属(Blautia)和unclassified_f__Lachnospiraceae丰度明显纠正(P<0.05,P<0.01)。结论:广藿香水提物对于DSS诱导的UC小鼠具有明确的改善作用,可能是其通过改善肠屏障而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广藿香水提物 肠屏障 肠上皮屏障 肠道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指纹图谱和化学计量学的白芍产地溯源和质量评价 被引量:13
4
作者 许晨新 毛艺蓓 +2 位作者 刘圣金 刘嘉 严宝飞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849-1858,共10页
目的建立白芍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指纹图谱,并结合化学计量学进行分析与评价。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31批不同产地白芍中没食子酸、儿茶素、氧化芍药苷、芍药内酯苷、芍药苷、五没食子酰葡萄糖、苯... 目的建立白芍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指纹图谱,并结合化学计量学进行分析与评价。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31批不同产地白芍中没食子酸、儿茶素、氧化芍药苷、芍药内酯苷、芍药苷、五没食子酰葡萄糖、苯甲酰芍药苷和丹皮酚8种成分含量,并用中药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进行相似度评价。结合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分析化学计量学方法,对其进行质量评价。结果所建立的白芍HPLC指纹图谱共标定了11个色谱峰,经对照品比对鉴定出8个色谱峰并进行含量测定;相似度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不同产地白芍质量存在差异;含量测定结果显示不同产地白芍中8个成分种类并无差异,但含量差异较大,其中山西产地芍药苷、芍药内酯苷平均含量较高,四川产地五没食子酰葡萄糖和丹皮酚平均含量较低;进一步用主成分分析进行综合评价,发现山西和浙江产地白芍质量较优;利用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分析得出白芍总苷、芍药内酯苷和芍药苷为主要差异成分。结论本研究建立的白芍HPLC指纹图谱结合化学计量学的方法能够快速、科学、准确地应用到白芍的产地溯源和质量评价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芍 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 化学计量学 产地溯源 质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雨花茶茶多酚提取工艺及其化学模式识别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许晨新 杨海东 +4 位作者 张思访 毛贤贤 严宝飞 刘嘉 张海江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3-41,共9页
目的:优化雨花茶茶多酚提取工艺,并通过HPLC技术和化学模式识别等方法对其质量进行评价。方法:基于单因素实验,以茶多酚提取量为指标,运用响应面法优化雨花茶茶多酚的提取工艺;建立4个产地12批雨花茶HPLC指纹图谱,采用相似度评价和化学... 目的:优化雨花茶茶多酚提取工艺,并通过HPLC技术和化学模式识别等方法对其质量进行评价。方法:基于单因素实验,以茶多酚提取量为指标,运用响应面法优化雨花茶茶多酚的提取工艺;建立4个产地12批雨花茶HPLC指纹图谱,采用相似度评价和化学模式识别的方法,对其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优化雨花茶茶多酚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55%,料液比1∶30(g·mL^(-1)),提取时间90 min,提取温度40℃;建立了雨花茶HPLC指纹图谱,共标定13个指纹峰,其相似度均大于0.990;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分析结果一致,可将12批雨花茶分为3类;综合评价结果显示,高淳所产雨花茶质量较好。结论:本研究结果可为雨花茶的质量评价提供理论依据,并为其后续资源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花茶 茶多酚 提取工艺 指纹图谱 化学模式识别 质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玫瑰花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1
6
作者 刘嘉 赵庆年 曾庆琪 《食品与药品》 CAS 2019年第4期328-332,共5页
玫瑰花除观赏价值外,还有药用和保健价值。因此,有必要对其历史记载、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开发工艺进行阐述,旨在推动玫瑰花的开发与利用。
关键词 玫瑰花 药食同源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保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芩茎叶总黄酮对高甘油三酯血症大鼠脂代谢及氧化应激水平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王锦淳 王蕾 +2 位作者 嵇月娥 闵学文 陈朱井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76-481,共6页
目的黄芩茎叶总黄酮(SSTF)应用于高甘油三酯血症方面的研究很少,文中以高甘油三酯血症模型大鼠为对象,探讨黄芩茎叶总黄酮对高甘油三酯血症大鼠脂代谢及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非诺贝特(10... 目的黄芩茎叶总黄酮(SSTF)应用于高甘油三酯血症方面的研究很少,文中以高甘油三酯血症模型大鼠为对象,探讨黄芩茎叶总黄酮对高甘油三酯血症大鼠脂代谢及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非诺贝特(100 mg/kg)组以及SSTF低(50 mg/kg)、中(100 mg/kg)、高(200 mg/kg)剂量组。除正常组外,其他5组均喂食高脂饲料建立高甘油三酯血症大鼠模型,并同时给予相应药物干预6周,测量大鼠体重、肝湿重计算肝指数,测定血清TG、TC、HDL-C、LDL-C,肝组织匀浆测定TG、TC、丙二醇、SOD、GSH-PX,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2、4、6周体重、6周肝指数增加(P<0.05),血清TG、TC、LDL-C水平升高(P<0.05),HDL-C水平降低(P<0.05),模型组大鼠肝组织TG[(1.60±0.15)mmol/L]较正常组[(0.55±0.12)mmol/L]升高(P<0.05)、TC[(3.47±0.36)mmol/L]水平较正常组[(1.36±0.18)mmol/L]升高(P<0.05),丙二醇[(10.29±1.98)nmol/mg]较正常组[(4.81±1.12)nmol/mg]表达增加(P<0.05);SOD[(106.84±24.01)U/mg]、GSH-PX[(9.28±2.08)U/mg]较正常组[(206.72±29.40)、(15.58±1.56)U/mg]表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非诺贝特组、SST各剂量组大鼠2、4、6周体重及6周肝指数减少(P<0.05),血清TG、TC、LDL-C水平降低(P<0.05),HDL-C水平升高(P<0.05),肝组织TG、TC水平降低(P<0.05),丙二醇表达减少(P<0.05),SOD、GSH-PX表达增加(P<0.05)。与非诺贝特组相比,SSTF高剂量组大鼠4、6周体重降低(P<0.05)、6周肝指数减少(P<0.05),血清TG、LDL-C水平降低(P<0.05),HDL-C水平升高(P<0.05);SSTF高剂量组肝组织TG[(0.72±0.14)mmol/L]水平较非诺贝特组(0.86±0.14)mmol/L降低(P<0.05),丙二醇[(5.07±1.31)nmol/mg]较非诺贝特组[(6.21±1.06)nmol/mg]表达减少(P<0.05),SOD[(172.21±30.21)U/mg]、GSH-PX[(14.62±2.42)U/mg]表达较非诺贝特组[(142.45±32.02)、(12.52±1.74)U/mg]增加(P<0.05)。结论黄芩茎叶总黄酮具有调节高甘油三酯血症大鼠脂代谢,改善肝病理性损伤的作用,该作用可能与抑制脂质过氧化、减少氧化应激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茎叶总黄酮 高甘油三酯血症 大鼠 脂代谢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牛蒡子功能因子及其潜在机制 被引量:7
8
作者 严宝飞 朱晓钗 +5 位作者 刘嘉 秦昆明 张宁 杨海军 张景正 曾庆琪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0年第7期2057-2065,共9页
目的基于生物信息数据挖掘技术探讨药食同源牛蒡子的功能因子及其潜在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SP)和STRING数据库平... 目的基于生物信息数据挖掘技术探讨药食同源牛蒡子的功能因子及其潜在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SP)和STRING数据库平台过滤牛蒡子的有效功能因子及对应作用靶点;运用Cytoscape 3.7.0软件建立并分析牛蒡子有效功能因子-作用靶点网络;利用STRING数据库平台和Cytoscape 3.7.0软件建立并分析牛蒡子有效功能因子作用靶点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 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利用Bioconductor对作用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功能和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通路富集分析。结果牛蒡子8个有效功能因子通过128条通路作用于80个靶点发挥其保健功能。牛蒡子中的新牛蒡素甲、牛蒡子苷、β-谷甾醇、山奈酚、角鲨烯、β-胡萝卜素、β-二氢紫罗兰酮、洋蓟素等有效功能因子可能通过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osylation end products,AGE)-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eceptor of AGEs,RAGE)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信号通路、甲状腺激素信号通路、C型凝集素受体信号通路等通路作用于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酶2(PTGS2)、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3)、转录因子AP-1(JUN)、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α1-B肾上腺素受体(ADRA1B)、核受体辅激活因子2(NCOA2)等作用靶点发挥其抗氧化、清咽、降糖、降脂等保健功能和抗肿瘤、抗炎、舒张血管平滑肌等药理作用。结论牛蒡子发挥保健功能与药理作用具有多组分、多靶点、多途径的特点,研究结果可为牛蒡子食用及药用价值的进一步研究与开发提供理论基础与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食同源 牛蒡子 潜在作用机制 功能因子 作用靶点 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苦参碱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作用及转录组学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张景正 叶子昊 +2 位作者 祝可欣 严宝飞 富莹雪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229-238,共10页
目的研究氧化苦参碱(oxymatrine,Oxy)的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作用及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白藜芦醇组(50 mg/kg)和Oxy低、高剂量组(50 mg/kg和100 mg/kg);采用高脂饮食(hi... 目的研究氧化苦参碱(oxymatrine,Oxy)的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作用及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白藜芦醇组(50 mg/kg)和Oxy低、高剂量组(50 mg/kg和100 mg/kg);采用高脂饮食(high-fat diet,HFD)饲喂16周诱导NAFLD大鼠模型,从第8周开始按分组对应灌胃给药;测定各组大鼠体重、肝脏重量和肝脏指数;采用试剂盒检测大鼠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和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水平;采用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油红O和Masson染色检查大鼠肝脏病理变化;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大鼠肝脏基因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重、肝脏重量及肝脏指数显著增加(P<0.01);血清中AST、ALT、LDL-c、TC和TG水平显著升高,HDL-c水平显著降低(P<0.01);肝脏肝小叶结构出现损伤,呈现弥漫性小泡、大泡脂肪变性及气球样变;肝脏中脂滴和蓝色胶原纤维显著增多(P<0.01)。与模型组比较,Oxy高剂量组大鼠体重、肝脏重量及肝脏指数显著降低(P<0.01);血清中肝损伤及脂代谢相关指标水平显著恢复(P<0.01);肝脏结构趋于正常,肝脏仅有轻微的小泡脂肪变性;肝脏中脂滴和蓝色胶原纤维显著减少(P<0.01)。转录组结果显示,正常组、模型组和Oxy组样本各自聚集在一起;正常组与模型组间有499个差异基因,模型组与Oxy组间有434个差异基因,共有差异基因218个,集中于环磷酸鸟苷(cyclic guanosine monophosphate,cGMP)/蛋白激酶G(protein kinase G,PKG)、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环磷酸腺苷(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cAMP)、松弛素、胰岛素抵抗、Rap1和Hippo信号通路。结论Oxy具有明确的抗NAFLD作用,具体表现为对HFD诱导的NAFLD大鼠的肥胖的缓解以及肝功能、脂代谢紊乱、肝脂肪变性和肝纤维化的改善,机制可能与调控cGMP/PKG、PI3K/Akt、cAMP、松弛素、胰岛素抵抗、Rap1和Hippo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 氧化苦参碱 转录组学 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炭纤维布对重金属Ni^(2+)的吸附性能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炜祺 孙亚威 +2 位作者 缪玲玲 薛雯蔚 陈昌云 《印染》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7-23,共7页
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拉曼光谱和比表面积测试法表征活性炭纤维布(ACFC)结构;通过单因素吸附模拟试验,探究吸附时间、温度、pH及干扰离子浓度对ACFC吸附重金属Ni^(2+)特性的影响,并进行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研究。结果表明:ACFC上碳点分... 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拉曼光谱和比表面积测试法表征活性炭纤维布(ACFC)结构;通过单因素吸附模拟试验,探究吸附时间、温度、pH及干扰离子浓度对ACFC吸附重金属Ni^(2+)特性的影响,并进行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研究。结果表明:ACFC上碳点分布均匀,粒径约为5 nm,比表面积为641.4 m^(2)/g,体积吸附量为350 cm^(3)/g;对Ni^(2+)的吸附时间约为600 min,受pH变化影响明显,最佳pH为7.0,吸附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离子浓度增大可以促进吸附作用;拟二级动力学模型与Freundlich吸附等温模型能较好描述吸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 重金属 Ni^(2+) 活性炭纤维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理论的药物先导化合物自主感知及优化策略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罗佳 许小青 +1 位作者 王炜祺 张威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3年第22期86-89,共4页
新药研发产业链具有高度密集的可用数据集,深度学习理论具有强大的密集数据集隐性特征自感知属性,为人工智能在新药研发领域的应用提供先天优势。先导化合物(Lead Compound,LC)是现代新药研究的出发点,先导化合物的发现及结构优化策略... 新药研发产业链具有高度密集的可用数据集,深度学习理论具有强大的密集数据集隐性特征自感知属性,为人工智能在新药研发领域的应用提供先天优势。先导化合物(Lead Compound,LC)是现代新药研究的出发点,先导化合物的发现及结构优化策略具有显著的大数据挖掘特征,利用具有强大感知能力的深度学习理论构建药物先导化合物自主感知及优化策略模型,实现具有某种生物活性和特定化学结构的先导化合物自主感知及优化策略生成,具有显著的经济及社会效益。在深度调研基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精准药物设计技术在国内外的最新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从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研究方法、技术路线等方面开展基于深度学习理论的药物先导化合物自主感知及优化策略研究,为人工智能药物研发领域提供系统性研究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理论 药物先导化合物 自主感知 优化策略模型 药物研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院校“分析化学”课程教学改革及模式探索——以人工智能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为背景 被引量:3
12
作者 罗佳 许小青 王炜祺 《职业技术》 2022年第4期97-102,共6页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高等职业教育领域的迅速发展,学科教学的特征和理念都发生了变革,人工智能与学科教学逐渐呈现深度融合态势。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及新模式构建势在必行。以高职院校“分析化学”课程教学为实证分析载体,多维...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高等职业教育领域的迅速发展,学科教学的特征和理念都发生了变革,人工智能与学科教学逐渐呈现深度融合态势。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及新模式构建势在必行。以高职院校“分析化学”课程教学为实证分析载体,多维度剖析了高职院校“分析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现实诉求及当前存在的困境,深度挖掘了高职院校“分析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若干新特征,构建了高职院校“分析化学”课程教学改革新模式。研究选取江苏卫生健康职业学院2020级五年制药学1班、2020级五年制药学2班两个平行班级进行教学效果实证分析,其中2020级五年制药学1班采用传统教学模式,2020级五年制药学2班采用新模式。从课堂教学中学生知识接受程度、学生内在学习动力、课堂师生民主化等维度论证了新模式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学科教学深度融合 高职院校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 改革及模式探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黄芩汤配伍前后化学成分变化 被引量:1
13
作者 许晨新 张景正 +1 位作者 严宝飞 刘嘉 《中南农业科技》 2023年第9期46-50,共5页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技术建立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汤配伍前后的指纹图谱及其中没食子酸、芍药苷、野黄芩苷、黄芩苷、黄芩素和汉黄芩素6种化学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并分析其配伍前后物质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技术建立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汤配伍前后的指纹图谱及其中没食子酸、芍药苷、野黄芩苷、黄芩苷、黄芩素和汉黄芩素6种化学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并分析其配伍前后物质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所建立的黄芩汤配伍前后HPLC指纹图谱特征明显,黄芩汤配伍后,野黄芩苷含量升高,黄芩苷、黄芩素和汉黄芩素3种成分含量降低,研究结果可为黄芩汤的配伍作用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汤 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 配伍 化学成分含量 指纹图谱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