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性能水性聚氨酯阻尼隔声复合材料的制备
1
作者 高东山 赵艺翔 +2 位作者 方亮 陆春华 许仲梓 《涂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7-42,55,共7页
【目的】提升水性涂料的隔声性能。【方法】选择水性聚氨酯(WPU)为基体、受阻酚填料为阻尼基元、无机片状填料为隔音基元,采用物理共混改性方法制备了一种宽温域阻尼隔音复合材料。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填料的分散性进行分析,并通过红... 【目的】提升水性涂料的隔声性能。【方法】选择水性聚氨酯(WPU)为基体、受阻酚填料为阻尼基元、无机片状填料为隔音基元,采用物理共混改性方法制备了一种宽温域阻尼隔音复合材料。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填料的分散性进行分析,并通过红外光谱、动态力学分析和声阻抗测试对制备的复合材料阻尼性能和隔音性能进行分析。【结果】通过球磨后高温搅拌方式成功提高了填料在WPU中的分散性,当WPU中添加60%受阻酚AO-60和30%片状黑云母制备的三元水性隔音阻尼复合材料有效阻尼温域(tanδ>0.3)下限较纯WPU的30℃拓宽至−7℃,降噪效果达到了30 dB。【结论】双填料体系为开发多功能环保隔声涂料提供了新的技术路径,有望在建筑涂料和工业涂料领域取得更广泛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性聚氨酯 受阻酚 黑云母 阻尼 降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气凝胶隔热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郑强 卢文达 +3 位作者 叶静 葛龙辉 宋梓豪 崔升 《精细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895-1908,1916,共15页
为应对全球性能源消耗增加和环境问题日益严峻,推动“双碳”战略的实施及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合理利用储量丰富和环保的生物质资源,是推进传统隔热保温材料转型升级的关键。生物质气凝胶是一种多孔材料,不仅具有传统气凝胶的优良性能,... 为应对全球性能源消耗增加和环境问题日益严峻,推动“双碳”战略的实施及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合理利用储量丰富和环保的生物质资源,是推进传统隔热保温材料转型升级的关键。生物质气凝胶是一种多孔材料,不仅具有传统气凝胶的优良性能,如低密度、高孔隙率和大比表面积等,还凭借其原料可再生性和“固碳”性等独特优势,在隔热保温应用中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该文重点介绍了生物质气凝胶的制备方法与分类,总结了生物质气凝胶复合材料的隔热传热特性,综述了生物质气凝胶复合材料在建筑、汽车工业、包装、海水淡化领域中的应用。最后,提出了生物质气凝胶面临的挑战:要达到经济、环保、高效制备要求;要满足在不同应用领域环境下的使用需求;要拓宽生物质气凝胶隔热复合材料的应用。指出未来的研究方向是设计绿色的可回收再利用的实验体系、简化工艺流程;优化制备工艺、开发适应特定应用的功能化材料;研究开发其他生物质材料、探寻新的应用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气凝胶 复合材料 隔热 双碳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修复功能复合涂层及其在航空领域应用前景
3
作者 李明玮 方亮 +1 位作者 陆春华 许仲梓 《航空制造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8期88-102,共15页
随着航空航天装备对轻量化、智能化和长寿命需求的提升,自修复功能复合涂层(Self-healing functional composite coatings,SHFCs)因其动态损伤修复机制与多功能协同特性,成为应对极端环境挑战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系统综述了自修复涂层... 随着航空航天装备对轻量化、智能化和长寿命需求的提升,自修复功能复合涂层(Self-healing functional composite coatings,SHFCs)因其动态损伤修复机制与多功能协同特性,成为应对极端环境挑战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系统综述了自修复涂层的分类、修复机理及其在航空领域的功能化应用。自修复涂层分为外援型与本征型,其中,外援型通过微胶囊或中空纤维储存修复剂,实现损伤的物理填充或化学修复;本征型基于动态共价键(如Diels-Alder键、二硫键)或非共价键(如氢键、金属配位),通过分子链重组实现多次自愈。在此基础上,重点探讨了功能化自修复涂层的协同设计策略,包括防腐-自修复涂层、超疏水-自修复涂层、导电/电磁屏蔽-自修复涂层。未来研究需进一步优化动态化学键响应效率、解决大规模制备工艺瓶颈,并拓展其在极端温度、辐射等复杂场景的应用,为航空航天装备的可靠性与智能化发展提供革新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修复功能复合涂层(SHFCs) 航空航天 防腐蚀 超疏水 润滑 导电 电磁屏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菌用壳聚糖及其金属粒子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4
作者 崔升 袁美玉 +2 位作者 付俊杰 刘学宁 邰菊香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757-1764,1778,共9页
由细菌、真菌等微生物感染引起的疾病一直是公共卫生中存在的问题,可高效杀死病菌且没有副作用的抗菌材料的开发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和重点之一。但微生物对现有抗生素广泛出现耐药性,成为微生物感染治疗的难点。近年来,壳聚糖作为抗菌... 由细菌、真菌等微生物感染引起的疾病一直是公共卫生中存在的问题,可高效杀死病菌且没有副作用的抗菌材料的开发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和重点之一。但微生物对现有抗生素广泛出现耐药性,成为微生物感染治疗的难点。近年来,壳聚糖作为抗菌活性高、生物相容性好和来源广的绿色材料一直备受关注。壳聚糖与Ag、Au和Zn等金属纳米粒子复合后会产生协同抗菌效果,且微生物很难对其产生耐受性,可用于伤口敷料薄膜、敷料抗菌添加剂等领域。该文结合壳聚糖的抗菌性质,总结其抗菌机制和抗菌活性的影响因素,综述了壳聚糖与Ag、Au和Zn等纳米粒子复合后的生物抗菌材料的研究现状,展望此类材料在抗菌领域的发展趋势,为进一步研究生物抗菌材料提供信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金属纳米粒子 复合材料 抗菌活性 抗菌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G/石墨烯气凝胶相变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黄舜天 安文然 +2 位作者 沈晓冬 吴晓栋 崔升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85-492,共8页
以聚乙二醇(PEG)为相变材料,石墨烯气凝胶(GA)为基体,分别采用水热法和热熔渗法两种方法制备PEG/GA相变复合材料。利用X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热重差示扫描量热仪(TG-DSC)等对相变复合材... 以聚乙二醇(PEG)为相变材料,石墨烯气凝胶(GA)为基体,分别采用水热法和热熔渗法两种方法制备PEG/GA相变复合材料。利用X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热重差示扫描量热仪(TG-DSC)等对相变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化学组成和热物性参数进行表征,同时采用液相泄漏和表面温度测试实验表征材料的防泄漏和隔热性能。结果表明:水热法的最优水热反应温度为180℃,而最优反应时间为12 h,PEG与GA为物理混合且复合良好,无高温液相泄漏发生,相变复合材料的熔化焓为139.4 J/g,结晶焓为175.7 J/g,而50次热循环后的熔化焓降低到139.4 J/g,结晶焓减小到149.0 J/g。热熔渗法中最优热熔渗温度为90℃,而最优浸渍时间为45 min,PEG与GA为物理混合且PEG分子链以特定方向排布于石墨烯片层中间,同时该复合材料也无液相泄漏发生,相变复合材料的熔化焓为205.2 J/g,结晶焓为223.4 J/g,而50次热循环后相变焓基本没有变化,热熔渗法PEG/GA相变复合材料具有更优异的结构和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材料 聚乙二醇(PEG) 石墨烯气凝胶 隔热性能 水热法 热熔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聚合氧化石墨烯/聚氨酯复合材料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董军 方亮 +2 位作者 倪亚茹 谭伟民 陆春华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32-36,共5页
将氧化石墨烯(GO)通过超声破碎的方法分散在丙二醇甲醚醋酸酯(PMA)中,采用逐步原位聚合的方法将GO参与聚氨酯(PU)的合成反应。将GO片层状态接枝到PU链段当中,制得PU/GO复合材料,并对复合材料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GO与PU进行... 将氧化石墨烯(GO)通过超声破碎的方法分散在丙二醇甲醚醋酸酯(PMA)中,采用逐步原位聚合的方法将GO参与聚氨酯(PU)的合成反应。将GO片层状态接枝到PU链段当中,制得PU/GO复合材料,并对复合材料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GO与PU进行交联反应并且在基体内分散均匀,在GO添加量为7份条件下,制得的PU/GO复合材料的断裂伸长率达到49.0%,拉伸强度达到28.0MPa,储能模量达到5.08MPa(在130℃条件下),交联密度达到5.05×10^(-4) mol/cm^3,300℃时失重率达到60%,48h吸水率仅为0.3%,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热稳定性能和耐水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聚合 氧化石墨烯 聚氨酯 热学性能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凝胶建筑保温节能材料的应用研究进展
7
作者 马浩然 崔升 宋梓豪 《中国材料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835-845,共11页
保温隔热材料作为建筑节能的关键因素,对减少建筑能耗和维持室内环境舒适至关重要。然而,传统保温隔热材料在建筑领域的应用却存在材料密度大、使用厚重、制备原料有毒等不足,且保温阻燃性能难以满足新一代绿色建筑的需求。作为一种新... 保温隔热材料作为建筑节能的关键因素,对减少建筑能耗和维持室内环境舒适至关重要。然而,传统保温隔热材料在建筑领域的应用却存在材料密度大、使用厚重、制备原料有毒等不足,且保温阻燃性能难以满足新一代绿色建筑的需求。作为一种新型轻质多孔材料,气凝胶凭借其三维纳米多孔结构、高比表面积和孔隙率等特性,展现出优异的隔热性能,被视为理想的建筑保温隔热材料。在此基础上,围绕近年来建筑用气凝胶的性能、种类及其在建筑保温领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探讨了气凝胶材料在建筑保温中实际应用及节能效果,并分析了应用中面临的潜在问题,提出了优化制备工艺、开发低成本原材料、加强资源化回收技术的研发等解决思路。以助力气凝胶材料在技术、经济与环境协同发展等方向上取得突破,为绿色建筑与全球节能减排目标提供高效且创新的实现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建筑 气凝胶 隔热性能 保温材料 节能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基纳米材料的放疗增敏研究进展
8
作者 车丽敏 唐祥龙 崔升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21,共12页
放射治疗是癌症的主要治疗策略之一,放疗增敏剂会增强肿瘤细胞对辐射的吸收。直接受到高能辐射或生成局部活性氧会导致细胞DNA损伤,进而诱导肿瘤细胞死亡。随着纳米技术的快速发展,纳米材料实现了对肿瘤细胞的辐射吸收增强与辐射抗性克... 放射治疗是癌症的主要治疗策略之一,放疗增敏剂会增强肿瘤细胞对辐射的吸收。直接受到高能辐射或生成局部活性氧会导致细胞DNA损伤,进而诱导肿瘤细胞死亡。随着纳米技术的快速发展,纳米材料实现了对肿瘤细胞的辐射吸收增强与辐射抗性克服。同时,通过合理的设计可以使纳米放疗增敏剂实现精准递送至靶区、改善血液循环时间或增加肿瘤部位的积累量。目前,金属基纳米材料是放疗增敏研究的热点材料之一,同时也是临床推进的主要放疗增敏剂,并在放射治疗的放疗增敏以及与化学动力学疗法、光热治疗等的协同治疗中发挥作用。本文综述了金属基纳米材料的放疗增敏研究进展,特别关注不同金属基纳米材料的功能特征,挖掘其在成像诊断、联合治疗与协同诊疗方面的潜力,希望能给金属基纳米材料在放疗增敏领域的研发与临床推动起到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放射治疗 放疗增敏 纳米技术 金属基纳米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衍生ZrC粉体制备与表征
9
作者 高东山 耿必超 +1 位作者 顾坚 余磊 《中国陶瓷》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47-53,共7页
以氯氧化锆(ZrOCl_(2)·8H_(2)O)和均苯四甲酸(PMA)为原料,乙酸为调制剂,乙醇为溶剂,采用金属有机凝胶法制备了UiO-66-(COOH)_(2)前驱体,开展了ZrC粉体的合成研究,在1500℃裂解制得ZrC粉体。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对UiO-66-(COOH... 以氯氧化锆(ZrOCl_(2)·8H_(2)O)和均苯四甲酸(PMA)为原料,乙酸为调制剂,乙醇为溶剂,采用金属有机凝胶法制备了UiO-66-(COOH)_(2)前驱体,开展了ZrC粉体的合成研究,在1500℃裂解制得ZrC粉体。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对UiO-66-(COOH)_(2)前驱体的化学组成进行分析,并通过X射线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镜(SEM)和能谱仪(EDS)对合成的ZrC粉体进行了分析表征。结果表明:ZrOCl_(2)·8H_(2)O和PMA的摩尔比为1.2∶1时,制备出均匀分布、氧含量低、粒径小的UiO-66-(COOH)_(2)衍生球形ZrC陶瓷粉体,尺寸为20~50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凝胶法 UiO-66-(COOH)2 ZRC 纳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NO_3-NaNO_3-Ca(NO_3)_2/膨胀石墨复合相变储热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蒙蒙 沈岳松 祝社民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8-32,共5页
采用未饱和水溶液法并利用超声波的震荡与分散的原理制备了[KNO_3-NaNO_3-Ca(NO_3)_2]/膨胀石墨复合相变储热材料,对样品做了导热系数、DSC、XRD和SEM等表征分析。通过添加不同质量分数的膨胀石墨(EG),研究了添加量对复合相变储热材料... 采用未饱和水溶液法并利用超声波的震荡与分散的原理制备了[KNO_3-NaNO_3-Ca(NO_3)_2]/膨胀石墨复合相变储热材料,对样品做了导热系数、DSC、XRD和SEM等表征分析。通过添加不同质量分数的膨胀石墨(EG),研究了添加量对复合相变储热材料热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未饱和水溶液法并利用超声波的震荡与分散的原理制备的复合相变材料的微观结构均一、稳定,导热系数增加更为明显,30%(质量分数)EG的复合相变材料导热系数可达24.29 W/(m·K),比纯共晶盐导热系数提高了67倍;EG质量分数小于10%时,共晶盐不能完全浸透到膨胀石墨空隙中,有明显的相分离,不能形成稳定的复合相;另外,EG含量越多,复合相变材料的导热系数就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储热 复合相变材料 KNO3-NaNO3-Ca(NO3)2 膨胀石墨 导热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兼具紫外屏蔽功能的自修复聚氨酯涂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赵赟煜 李明玮 +5 位作者 高雯莉 杨柯 倪亚茹 方亮 陆春华 许仲梓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6-22,共7页
在聚氨酯主链中引入芳香族二硫键,制备了一种兼具高自修复率和高紫外吸收的自修复聚氨酯涂层。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动态力学分析、力学测试及修复测试结果表明,R值为4时聚氨酯拥有优异的自修复效果,样条在120℃下加热15 min后断裂... 在聚氨酯主链中引入芳香族二硫键,制备了一种兼具高自修复率和高紫外吸收的自修复聚氨酯涂层。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动态力学分析、力学测试及修复测试结果表明,R值为4时聚氨酯拥有优异的自修复效果,样条在120℃下加热15 min后断裂伸长率的修复率可达98.8%,涂层在120℃下加热5 min划痕完全修复。同时该聚氨酯涂层(膜厚100μm)对穿透力较强的UVA波段(320~400 nm)有着很强的屏蔽性能,透过率仅为0.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 自修复 紫外屏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凝胶薄膜材料的制备与应用研究进展
12
作者 孙静 刘一鸣 +3 位作者 仲亚 沈伟民 崔升 沈晓冬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7-41,共5页
概述了用溶胶-凝胶法制备气凝胶薄膜的过程,重点介绍了各种薄膜成型工艺,如旋涂法、浸渍提拉法、喷涂法、浇铸法等。根据国内外相关研究报道,综述了近年来各类气凝胶薄膜在制备及应用方面所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同时指出,气凝胶薄膜材料的... 概述了用溶胶-凝胶法制备气凝胶薄膜的过程,重点介绍了各种薄膜成型工艺,如旋涂法、浸渍提拉法、喷涂法、浇铸法等。根据国内外相关研究报道,综述了近年来各类气凝胶薄膜在制备及应用方面所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同时指出,气凝胶薄膜材料的功能化基础研究体系还不够完善,在规模化实际应用方面亟待寻找成本低廉、便于生产的制备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凝胶薄膜 溶胶-凝胶 制膜工艺 电极材料 隔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凝胶纳米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13
作者 沈晓冬 吴晓栋 +1 位作者 孔勇 崔升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671-680,共10页
气凝胶材料是一种具有低密度、高孔隙率、高比表面积、低折射率、低介电常数等特性的纳米多孔材料,在航空航天、石油化工、环境处理、建筑保温、能量储存与转化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重点介绍了国内外二氧化硅基气凝胶和有机气凝... 气凝胶材料是一种具有低密度、高孔隙率、高比表面积、低折射率、低介电常数等特性的纳米多孔材料,在航空航天、石油化工、环境处理、建筑保温、能量储存与转化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重点介绍了国内外二氧化硅基气凝胶和有机气凝胶的组成、结构、制备和性能方面所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其中二氧化硅基气凝胶主要从耐高温气凝胶、疏水气凝胶和低成本气凝胶3方面进行论述,有机气凝胶主要包括聚合物基有机气凝胶和生物质基有机气凝胶。综述了气凝胶材料在绝热和吸附领域的最新研究和应用,最后对气凝胶材料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凝胶 隔热材料 建筑材料 CO2吸附 纳米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凝胶纳米材料 被引量:20
14
作者 孔勇 沈晓冬 崔升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569-576,568,共8页
作为一种纳米多孔材料,气凝胶具有纳米颗粒构成的连续三维纳米多孔网络结构,赋予其低密度、高孔隙率、高比表面积、大孔体积等特性。独特的结构特性使气凝胶在隔热、气体吸附分离、水处理、催化等方面具有良好性能,在航空航天、石油化... 作为一种纳米多孔材料,气凝胶具有纳米颗粒构成的连续三维纳米多孔网络结构,赋予其低密度、高孔隙率、高比表面积、大孔体积等特性。独特的结构特性使气凝胶在隔热、气体吸附分离、水处理、催化等方面具有良好性能,在航空航天、石油化工、新能源、科学研究、节能建筑、环保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在众多气凝胶中,传统的氧化硅和炭气凝胶被大量研究。最近,新型碳化硅气凝胶和表面改性氧化硅气凝胶获得广泛关注。碳化硅气凝胶隔热材料在有氧环境下的耐温性可达1200℃以上。疏水和氨基改性氧化硅气凝胶分别在水处理和气体吸附方面性能优异。综述了气凝胶的基本概念、结构特征和代表性研究工作,并重点介绍新型碳化物气凝胶和表面改性氧化硅气凝胶的最新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气凝胶 氧化硅气凝胶 碳化硅气凝胶 隔热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掺入对CeMoO_x/Al_2O_3协同催化NO、CO和C_3H_8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眭国荣 金奇杰 +2 位作者 王红 沈岳松 祝社民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6,31,共7页
采用挤出成型法将Co掺入CeMo_(0.15)O_x/Al_2O_3制备系列催化剂CeMo_(0.15)Co_(0.15)O_x/Al_2O_3,研究Co掺入对协同催化脱除CO、NO和C_3H_8的影响。采用X线衍射仪(XRD)、N2吸附/脱附法、NH3程序升温脱附法(NH_3-TPD)、NO程序升温脱附法(... 采用挤出成型法将Co掺入CeMo_(0.15)O_x/Al_2O_3制备系列催化剂CeMo_(0.15)Co_(0.15)O_x/Al_2O_3,研究Co掺入对协同催化脱除CO、NO和C_3H_8的影响。采用X线衍射仪(XRD)、N2吸附/脱附法、NH3程序升温脱附法(NH_3-TPD)、NO程序升温脱附法(NO-TPD)、H_2程序升温还原法(H_2-TPR)和X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Co掺入有利于CeMo_(0.15)O_x/Al_2O_3氧化CO和C_3H_8,CeMo_(0.15)Co_(0.15)O_x/Al_2O_3在空速7 200 h^(-1)条件下,NO的转化率为98.85%,CO的转化率为79.41%,C_3H_8的转化率为81.33%。催化剂中Co的掺入会提高氧化-还原性能、酸量、NO吸附-脱附能力、Ce^(3+)浓度以及化学吸附氧浓度。这些结果均有利于提高协同催化脱除CO、NO和C_3H_8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O2/Al2O3 柴油机尾气 NO 催化脱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素基气凝胶材料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6
作者 张鑫 崔升 +4 位作者 唐祥龙 林本兰 吴琪 张鑫 沈晓冬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512-520,共9页
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石油基聚合物过度消耗引发了非可再生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双重危机,同时也激发人类利用天然高分子材料创造绿色新材料。纤维素作为地球上当今自然界中储量最大的天然高分子原材料,由于其极强的可再生性,广泛的应用,... 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石油基聚合物过度消耗引发了非可再生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双重危机,同时也激发人类利用天然高分子材料创造绿色新材料。纤维素作为地球上当今自然界中储量最大的天然高分子原材料,由于其极强的可再生性,广泛的应用,低廉的成本,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易降解性备受关注。与此同时,纤维素气凝胶作为继无机气凝胶及杂化聚合物气凝胶之后逐渐兴起的第三代气凝胶材料,在兼具传统气凝胶高比表面积、高孔隙率、低密度性质基础上融入纤维素材料可重复再生、易降解、相容性好等特性,同时还具备了良好的机械性能和延展性,在隔热、吸附、催化、电磁、生物医药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成为了新材料研究的热点之一。从纤维素的溶解及纤维素基气凝胶材料的制备与改性入手,介绍了纤维素基气凝胶的性能提升及功能性开发最新研究结果,综述了纤维素基气凝胶材料在不同领域应用进展,并对纤维素基气凝胶材料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 气凝胶 功能化 材料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凝胶吸油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7
作者 刘伟 崔升 +4 位作者 李建平 叶欣 尚思思 杨照军 沈晓冬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9-27,共9页
油类污染给水质带来了严重的破坏,其治理方式一直是国内外的研究热点。燃烧、微生物降解、吸附法等常被用在油类污染的治理中,其中吸附法在吸附油类时因成本低、效率高、易于回收处理,同时对环境没有负面影响,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 油类污染给水质带来了严重的破坏,其治理方式一直是国内外的研究热点。燃烧、微生物降解、吸附法等常被用在油类污染的治理中,其中吸附法在吸附油类时因成本低、效率高、易于回收处理,同时对环境没有负面影响,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对于传统的吸附材料,如木棉纤维、谷物秸秆等天然有机吸附剂吸油能力低、亲水性差;硅藻土和沸石等无机吸附剂表现出较差的可浮性和缓慢的动力学;吸油树脂、聚丙烯纤维等合成有机吸附剂是非生物降解的。因此,迫切需要开发具有优良的选择吸附性、高吸附能力、适当的可回收性的吸附剂。与传统的吸附材料相比,气凝胶用于油类污染物的吸附具有质量轻、吸附量大、高选择吸附性等优点,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具有吸油性能的气凝胶主要包括二氧化硅气凝胶、生物质气凝胶、碳气凝胶和石墨烯气凝胶。上述四种气凝胶吸油材料各有优缺点,二氧化硅气凝胶成本低,但其吸附量远低于其他类别的气凝胶。生物质气凝胶来源广、环境友好,但机械强度低、易碎。碳气凝胶具有化学惰性,不易被污染,但是设备和工艺复杂,且有些原料有毒。石墨烯气凝胶的吸附量最大,但是高成本限制了其大规模使用。研究人员通过不同材料间的复合、原料的选择和工艺的简化,推进了气凝胶在实际油污处理中的应用。本文总结了各类气凝胶在吸油方面的研究进展,介绍了气凝胶的改性制备过程和吸油性能研究,对比了有机/无机硅基气凝胶和石墨烯气凝胶对油类的吸附性能与吸附动力学,并对气凝胶吸油材料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凝胶 制备 吸油 疏水改性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置换法开采天然气水合物用吸附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伟 崔升 +1 位作者 王哲 丁彬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53-57,共5页
介绍了天然气水合物的几种开采方式。综述了置换法开采天然气水合物的可行性和影响因素,重点介绍了兼具CO2和CH4吸附能力材料的研究现状,并展望了吸附材料在置换法中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置换法 二氧化碳 甲烷 吸附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化硅陶瓷牙科修复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9
作者 姜磊 方厦 +4 位作者 尹双 毛栋梁 潘丽梅 汤学华 杨建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23-230,共8页
氮化硅具有比氧化铝、氧化锆等牙科陶瓷修复材料更好的力学性能、化学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已经用于生物骨科修复。近年来陆续有学者将氮化硅陶瓷引入到牙科修复领域,文章在介绍氮化硅陶瓷性能特点的基础上,综述了氮化硅陶瓷牙科种植体... 氮化硅具有比氧化铝、氧化锆等牙科陶瓷修复材料更好的力学性能、化学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已经用于生物骨科修复。近年来陆续有学者将氮化硅陶瓷引入到牙科修复领域,文章在介绍氮化硅陶瓷性能特点的基础上,综述了氮化硅陶瓷牙科种植体、氮化硅桩核冠及氮化硅饰面瓷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氮化硅在牙科修复领域的未来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硅 牙科修复 牙科种植体 桩核冠 饰面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凝胶材料在建筑行业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0
作者 徐良旭 赵明浩 +4 位作者 王啸威 锁浩 唐珂晗 崔升 沈晓冬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1期33-37,44,共6页
气凝胶材料是通过溶胶-凝胶法和特殊的干燥技术制备而得的一种新型材料,是一种具有低密度、低热导率、低折射率、高孔隙率等优良物理性能的纳米多孔材料。气凝胶的耐高温性能十分突出,在建筑材料领域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介绍了气凝胶... 气凝胶材料是通过溶胶-凝胶法和特殊的干燥技术制备而得的一种新型材料,是一种具有低密度、低热导率、低折射率、高孔隙率等优良物理性能的纳米多孔材料。气凝胶的耐高温性能十分突出,在建筑材料领域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介绍了气凝胶的制备过程,并且着重介绍了气凝胶材料在建材方面的研究进展,对其在建材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凝胶 建筑材料 保温隔热 热导率 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