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多分类高斯SVM的光纤信号的模式识别方法
1
作者 吴明埝 沈一春 +5 位作者 陈青青 王道根 李松林 谢书鸿 尹建华 徐拥军 《激光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8-134,共7页
为了有效提升光纤信号识别精度,采用了一种基于多分类的高斯支持向量机(SVM)的信号事件类型判别方法,先通过汉宁窗卷积的方法以及95%能量的原则来识别事件发生始末段信息,再从时域、频域以及尺度域等角度出发,对归一化后的多种特征参数... 为了有效提升光纤信号识别精度,采用了一种基于多分类的高斯支持向量机(SVM)的信号事件类型判别方法,先通过汉宁窗卷积的方法以及95%能量的原则来识别事件发生始末段信息,再从时域、频域以及尺度域等角度出发,对归一化后的多种特征参数的均值与离散性进行分析,并选取合适的主要特征参数,最后采用基于多分类高斯SVM算法对3组不同事件类型进行了分类识别,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取得了不同类型光纤事件信号的数据。结果表明,对30组实验数据的事件类型进行模式识别,正确率在96%以上。该方法流程满足了光纤传感的事件信号高精度识别要求,对光纤传感器应用具有较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感器技术 多分类高斯支持向量机 模式识别 事件信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大型风电安装船液压升降系统结构件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李毓洲 仇明 +3 位作者 张永康 张笛 郑和辉 薛驰 《船海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7-81,85,共6页
针对安装平台液压升降系统的单腿的结构形式中焊接结构件力学安全性能问题,如上部导向及铰接梁(yoke),其结构较为复杂,是主要的承力构件,必须要进行设计有限元力学计算以确保结构的安全性。利用有限元分析的方法对液压升降系统的单腿结... 针对安装平台液压升降系统的单腿的结构形式中焊接结构件力学安全性能问题,如上部导向及铰接梁(yoke),其结构较为复杂,是主要的承力构件,必须要进行设计有限元力学计算以确保结构的安全性。利用有限元分析的方法对液压升降系统的单腿结构的上部导向和铰接梁在风电安装船或平台上升、桩腿下降和预压载工况下进行应力及变形分析计算。结果表明,设计符合材料和规范要求,该结构的力学强度满足要求,不会由于应力集中而带来安全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机安装船舶(平台) 中上部导向部件 铰接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布里渊效应的海缆埋深监测技术研究(特邀)
3
作者 吴坤 吴明埝 +4 位作者 陈青青 吴正明 谢书鸿 王道根 李松林 《光通信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8-64,共7页
【目的】传统依赖外部设备离散式测量海缆埋深的模式,存在监测成本高昂、空间覆盖离散和时效性滞后,难以实时获取海缆线路埋深状态的痛点,以及基于热传导方程的物理建模方法受限于海底多相介质耦合传热的难题,文章旨在开发一种基于布里... 【目的】传统依赖外部设备离散式测量海缆埋深的模式,存在监测成本高昂、空间覆盖离散和时效性滞后,难以实时获取海缆线路埋深状态的痛点,以及基于热传导方程的物理建模方法受限于海底多相介质耦合传热的难题,文章旨在开发一种基于布里渊光时域分析(BOTDA)的海底电缆埋深分析与计算方法,以实现更高效和便捷的海缆埋深状态监测。【方法】文章提出了一种融合BOTDA与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NN)的智能化监测方法,研究将海底电缆内置通信光纤重构为分布式温度传感器阵列,结合机器学习技术突破传统技术框架。利用BOTDA设备采集24 km海缆的布里渊散射中心频率偏移量数据,经频移-温度/应变耦合方程转换获得全线路温度分布数据并建立标准化数据集,以此构建一个BPNN模型,通过机器学习自动挖掘温度分布特征以实现海缆温度与埋深状态之间的映射关系。该模型以实测温度数据作为输入,通过现场实验和历史数据校准模型参数,经过训练和优化后,输出预测的埋深状态。【结果】文章所提BPNN模型能够有效捕捉海底电缆温度变化与埋深之间的非线性关系,获取线路海缆的埋深状态随距离变化的关系,以此来实现海缆埋深状态的预测。【结论】研究表明,基于分布式光纤温度应变传感技术和BPNN的埋深测量方法可以实现海底电缆埋深状态的精准监测,其中检测的准确率可达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光纤温度应变传感 布里渊光时域分析 海缆埋深 非线性关系 反向传播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布式声学传感在海缆锚害监测中的应用(特邀)
4
作者 张鸿 吴明埝 +5 位作者 王道根 穆章健 谢书鸿 吴正明 李松林 陈青青 《光通信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5-70,共6页
【目的】文章提供了一种使用光纤和分布式声学传感(DAS)技术来监测海缆锚害事件的算法,用于在缺乏数据的场景中基于特征阈值识别锚害事件,避免了高成本的锚害数据获取,同时增强了算法的广泛适用性。【方法】文章所提算法基于锚害事件的... 【目的】文章提供了一种使用光纤和分布式声学传感(DAS)技术来监测海缆锚害事件的算法,用于在缺乏数据的场景中基于特征阈值识别锚害事件,避免了高成本的锚害数据获取,同时增强了算法的广泛适用性。【方法】文章所提算法基于锚害事件的高强度、长距离和长时间作用特性,采用DAS测量海缆光纤得到的二维时空振动数据,基于平均功率特征掩模得到事件数据的轮廓,并计算轮廓面积和锚害置信度用于过滤轮廓,然后在等间隔时间段上计算轮廓形态学特征曲线,通过形态学特征曲线的强度和时间分布来识别锚害入侵事件。【结果】锚害模拟实验结果表明,文章所提算法计算出的形态学特征曲线在正常干扰和模拟锚害事件中差别明显,不同特征曲线的组合计算值可区分出事件轮廓的缺陷等特点,通过设定形态学特征阈值可快速识别出锚害事件。在模拟的1组锚害数据和两组非锚害数据中,算法通过对特征曲线强度和持续时间的过滤以及基于特征曲线的轮廓缺陷排查,成功识别出了锚害数据。【结论】文章所提海缆锚害监测算法在实现时主要采用OpenCV计算机视觉计算框架,计算速度快,准确率高,能满足海缆锚害监测的实时监测要求。形态学特征曲线在算法中能很好地表现出事件轮廓在时间上的分布情况,作为锚害算法的核心特征,扩展了形态学特征的应用场景,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电缆 锚害监测 分布式声学传感 形态学特征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因素耦合的超大型风电安装船设计参数有限元计算与实船参数验证 被引量:2
5
作者 李荣 李毓洲 +5 位作者 张笛 颜建军 薛驰 高航 郑和辉 张永康 《船海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0-65,共6页
针对超大型深水海上风机安装平台受到海洋等环境载荷的作用出现应力集中、应力周期性变化等特性,进而导致海上风机安装平台强度失效的问题,需要研究超大型深水海上风机安装平台结构强度各项参数有限元法优化设计方法。提出耦合5因素正... 针对超大型深水海上风机安装平台受到海洋等环境载荷的作用出现应力集中、应力周期性变化等特性,进而导致海上风机安装平台强度失效的问题,需要研究超大型深水海上风机安装平台结构强度各项参数有限元法优化设计方法。提出耦合5因素正交优化的有限元法分析方法,解析自升状态下的船位置点位移与时间变化的关系和结构中薄弱点应力与时间变化,并利用多因素耦合多因素正交优化方法优化超大型风安装船全船结构设计获取参数值,与超大型自升式风电安装船的实际参数进行对比。计算结果表明,参数优化后的自升式风机安装平台作业位置点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程度和结构弱点的应力时程变化得到改善。研究提出的方法,对于造价昂贵、建造周期长的超大型海上风机安装平台而言,可以有效减少成本,提高船体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航自升式海上风机安装平台 耦合五因素正交优化 有限元计算 实船参数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碳化硅与硅器件混合型三电平有源中点钳位零电压转换软开关变流器 被引量:4
6
作者 李锦 党恩帅 +2 位作者 范雨顺 董航飞 刘进军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496-2510,共15页
该文提出一种碳化硅与硅(SiC&Si)器件混合型三电平有源中点钳位零电压转换(3L-ANPC ZVT)变流器拓扑。该拓扑中每相主电路采用两个SiC MOSFET器件工作在高频,其余主电路开关为Si器件工作在低频,通过辅助电路使得SiC器件工作在ZVT软... 该文提出一种碳化硅与硅(SiC&Si)器件混合型三电平有源中点钳位零电压转换(3L-ANPC ZVT)变流器拓扑。该拓扑中每相主电路采用两个SiC MOSFET器件工作在高频,其余主电路开关为Si器件工作在低频,通过辅助电路使得SiC器件工作在ZVT软开关条件下,进一步降低SiC MOSFET高频开关损耗和开关应力。拓扑中辅助电路开关采用Si器件且仅在主器件换相过程工作,具有额定电流小且无开关损耗的特点。该文首先介绍该软开关变流器的电路拓扑结构和工作原理,并给出辅助电路参数的优化设计过程。然后基于双脉冲测试数据对变流器进行损耗建模,分析对比不同开关频率下硬开关和软开关有源中点钳位三电平变流器的损耗分布和效率变化,揭示所提出的软开关变流器拓扑在高开关频率下可以有效改善变流器的效率。最后通过搭建的单相变流器实验平台验证上述分析结论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耗建模 逆变器 软开关 零电压转换 多电平变流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网系统并网/孤岛运行模式无缝切换控制策略 被引量:103
7
作者 陈杰 陈新 +2 位作者 冯志阳 龚春英 严仰光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3089-3097,共9页
对于采用主从控制策略的微网系统,如何实现并网/孤岛工作模式之间的无缝切换是一项亟待克服的技术难点。首先介绍微网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工作模式,结合微网系统并网/孤岛工作模式切换时的工作特征,提出一种改进的电压环调节器结构。即根... 对于采用主从控制策略的微网系统,如何实现并网/孤岛工作模式之间的无缝切换是一项亟待克服的技术难点。首先介绍微网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工作模式,结合微网系统并网/孤岛工作模式切换时的工作特征,提出一种改进的电压环调节器结构。即根据能量守恒原则,在工作模式切换前预先估算并设置调节器的输出需求,可较好地解决切换过程中微网母线电压的震荡和电流冲击等问题。其次,提出一种适合微网的软件锁相方法,保证各种切换条件下微网母线电压相位的连续性和平顺性,为不同工作模式间的无缝切换奠定基础,并对储能变流器的控制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最后,建立微网系统的仿真模型和完善的实验验证平台,仿真和实验结果共同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和锁相方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网 主从控制 并网运行 孤岛运行 无缝切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20 kV分裂电抗型超导限流器的仿真与优化设计 被引量:15
8
作者 张志丰 邱清泉 +3 位作者 张国民 许熙 徐小飞 施飞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129-1136,共8页
输电网的短路故障电流大、危害范围广,实现高压电网的短路故障限流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了降低超导限流器的制造成本和提高其限流能力,提出了一种分裂电抗型超导限流器拓扑,进行了限流原理理论分析和建模方法的研究。针对220 k V输电网... 输电网的短路故障电流大、危害范围广,实现高压电网的短路故障限流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了降低超导限流器的制造成本和提高其限流能力,提出了一种分裂电抗型超导限流器拓扑,进行了限流原理理论分析和建模方法的研究。针对220 k V输电网,建立了系统仿真模型,开展了限流器的参数优化方法研究和限流特性分析。并进行了电阻型超导限流单元和分裂电抗器的优化设计。研究结果表明:分裂电抗型超导限流器能够降低超导带材的使用量,提高超导限流器的限流能力和运行可靠性,为220 k V/1.5 k A示范样机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BCO带材 超导限流器 失超 短路故障电流 分裂电抗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在锂离子电池和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展望 被引量:12
9
作者 崔超婕 田佳瑞 +8 位作者 杨周飞 金鹰 董卓娅 谢青 张刚 叶珍珍 王瑾 刘莎 骞伟中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9,共9页
由于独特的结构和优异的性质,石墨烯在锂离子电池和超级电容器领域展现出潜在的应用前景,受到了科学界和产业界的广泛关注,涌现出大量的研究工作。就石墨烯在储能领域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同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预判,以期加强对石墨烯... 由于独特的结构和优异的性质,石墨烯在锂离子电池和超级电容器领域展现出潜在的应用前景,受到了科学界和产业界的广泛关注,涌现出大量的研究工作。就石墨烯在储能领域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同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预判,以期加强对石墨烯结构-性能关系的理解。首先就石墨烯在锂离子电池的正极和负极中的应用,以及石墨烯在双电层电容器和赝电容电容器中的应用进行了介绍,其次,针对石墨烯应用于双电层电容器中存在的挑战进行了论述,同时针对性地提出了应用于双电层电容器的石墨烯结构。最后,提出了实现石墨烯基双电层电容器的商业化应用的"三步走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锂离子电池 超级电容器 双电层电容器 能量转化与储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TS电力技术应用中的液氮高电压绝缘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周微微 张京业 +6 位作者 戴少涛 施飞 赵连岐 朱志芹 滕玉平 王邦柱 许熙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2-15,共4页
针对超导电力装置的低温高电压绝缘问题,通过低温高电压实验装置系统地研究了液氮的绝缘与击穿特性,重点研究了电极形状、电极间距和液体压力等因素对液氮击穿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电极间距越大击穿电压越高;击穿电压随气体压力线... 针对超导电力装置的低温高电压绝缘问题,通过低温高电压实验装置系统地研究了液氮的绝缘与击穿特性,重点研究了电极形状、电极间距和液体压力等因素对液氮击穿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电极间距越大击穿电压越高;击穿电压随气体压力线性增加;电极形状对室温液氮的击穿电压影响显著,电极间隙的电场越均匀击穿电压越高;电极距离的增大引发电极间隙电场均匀性变差,单位长度的耐压强度随长度的增加而降低;液体压力的增高,不同电极的耐压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超导 击穿特性 液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TS电力技术应用中低温氮气的绝缘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京业 戴少涛 +6 位作者 施飞 赵连岐 朱志芹 滕玉平 周微微 王邦柱 许熙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3-16,38,共5页
针对超导电力装置的低温高电压绝缘问题,通过低温高电压实验装置,系统地研究了液氮液面以上低温氮气的绝缘与击穿特性,重点研究了高压电极的形状、电极之间的间距和气体压力等因素对低温氮气击穿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液氮液面以... 针对超导电力装置的低温高电压绝缘问题,通过低温高电压实验装置,系统地研究了液氮液面以上低温氮气的绝缘与击穿特性,重点研究了高压电极的形状、电极之间的间距和气体压力等因素对低温氮气击穿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液氮液面以上固定的位置(确保低温氮气的温度一致),电极间距越大击穿电压越高;击穿电压随气体压力近似线性增加;电极形状对低温氮气的击穿电压影响显著,电极间隙的电场越均匀,击穿电压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申定律 氮气 高温超导 击穿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湿环境对光纤动态疲劳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陆云清 陆懿 +2 位作者 王瑾 张驰 蒋新力 《光通信研究》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9-31,66,共4页
为了探究高湿环境对光纤动态疲劳的影响,实验选取多组光纤,分别在高湿和一般环境下采用两点弯曲法测量光纤的动态疲劳。通过对动态疲劳曲线和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在高湿环境下,光纤所能承受的断裂应力会下降,且测试时的应力速率越高,... 为了探究高湿环境对光纤动态疲劳的影响,实验选取多组光纤,分别在高湿和一般环境下采用两点弯曲法测量光纤的动态疲劳。通过对动态疲劳曲线和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在高湿环境下,光纤所能承受的断裂应力会下降,且测试时的应力速率越高,断裂应力下降越明显,进而影响光纤动态疲劳参数Nd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湿度 动态疲劳 光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DSS光缆盐雾试验室建立与试验 被引量:1
13
作者 缪小明 《光通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93-295,共3页
文章着重介绍检验 ADSS光缆耐电蚀性能的盐雾试验方法和盐雾试验室的建立 ;对 ADSS光缆试样在 10 0 k V电场强度下进行 10 0 0 h盐雾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ADSS光缆 盐雾试验 电蚀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光纤级联缓锥的M-Z干涉仪研究
14
作者 吕正兵 董兴法 +2 位作者 丁祥霞 姜莉 吴婧 《光通信技术》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3-55,共3页
研究了基于光纤级联缓锥的马赫-曾德尔(M-Z)干涉仪。通过改变包层外介质折射率,实现了输出谱调制特性的变化。该干涉仪具有插入损耗低、性能稳定、兼容性好等优点,可应用于光纤通信及光纤传感领域。
关键词 光纤光学 干涉仪 级联缓锥 可调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厦门柔直工程±320kV直流电缆绝缘及外护层结构选型与论证 被引量:20
15
作者 张洪亮 谢书鸿 +3 位作者 尹毅 张建民 胡明 薛建林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3139-3146,共8页
为了验证厦门柔直工程±320 kV直流电缆绝缘结构和外护层设计选型是否合理,对选用的直流电缆绝缘料进行了30、50、70℃下的高场电导特性和室温、70℃下的负极性直流击穿电场强度测试,并利用有限元多场耦合软件分析±320 kV直流... 为了验证厦门柔直工程±320 kV直流电缆绝缘结构和外护层设计选型是否合理,对选用的直流电缆绝缘料进行了30、50、70℃下的高场电导特性和室温、70℃下的负极性直流击穿电场强度测试,并利用有限元多场耦合软件分析±320 kV直流电缆在绝缘厚度为26.0 mm时的电场及热场分布情况,最后参照GB/T 18380.35—2008中C类成束燃烧试验方法验证电缆外护层的阻燃特性是否满足工程要求。结果表明,选用的直流电缆绝缘料电导电流在同一电场强度作用下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大,在测试温度下材料的电老化阈值大于允许工作电场强度20 MV/m,室温和70℃下负极性直流击穿电场强度的Weibull分布结果分别为223.38 MV/m和162.81 MV/m。在空载和工程的额定负载下的有限元仿真结果表明,±320 kV直流电缆绝缘层中的最大电场强度均小于绝缘材料的允许工作电场强度,外护套形式为中密度PE+阻燃PE的双层护套电缆与单层阻燃护套电缆的C类成束燃烧试验炭化高度分别为1.4 m和0.8 m。因此±320 kV直流电缆绝缘和外护层结构的选型满足厦门柔直工程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20 KV 直流电缆 厦门柔直工程 绝缘结构选型 双层护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极寒温度的特种光纤的结构与弯曲损耗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曹珊珊 郭朝阳 +7 位作者 王震 刘志忠 耿培恒 徐海涛 朱京 邓黎 曹勇 韦玮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90-196,共7页
设计了一种适用于极寒温度(-70℃)条件的耐低温的特种光纤,其结构包括纤芯层、内包层、凹陷包层和外包层.研究了光纤芯层/内包层的相对折射率差与弯曲损耗之间的关系,对比了不同涂覆层模量厚度和对光纤微弯损耗的影响.优化光纤拉丝工艺... 设计了一种适用于极寒温度(-70℃)条件的耐低温的特种光纤,其结构包括纤芯层、内包层、凹陷包层和外包层.研究了光纤芯层/内包层的相对折射率差与弯曲损耗之间的关系,对比了不同涂覆层模量厚度和对光纤微弯损耗的影响.优化光纤拉丝工艺,获得了一种可长期应用于-70℃极寒温度下,在1550 nm、1625 nm波段处附加损耗低于0.01 dB/km的石英光纤.本文研究工作为耐极寒光纤、光纤复合架空地线的制备及产业化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与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光学 弯曲损耗 微弯损耗 极寒 光纤涂覆层 凹陷包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限流器用第二代超导带材大电流冲击过程的物理模型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刘路昕 张京业 +4 位作者 滕玉平 靖立伟 赵连岐 朱志芹 许熙 《电工电能新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76-80,共5页
为研究用于电阻型超导限流器的第二代(2G)超导带材的故障限流特性,本文对在该过程中带材的瞬态物理变化进行分析,结合2G超导带材的物理结构及成分配比,针对短时交流大电流冲击下超导体瞬间从超导态转变为有阻态过程,建立超导带材的物理... 为研究用于电阻型超导限流器的第二代(2G)超导带材的故障限流特性,本文对在该过程中带材的瞬态物理变化进行分析,结合2G超导带材的物理结构及成分配比,针对短时交流大电流冲击下超导体瞬间从超导态转变为有阻态过程,建立超导带材的物理模型。利用Matlab对该过程进行数字建模仿真,获得故障限流过程中超导带材的电流、电阻等系列参量的直观变化规律,并对上述物理模型进行校验,实验验证仿真结果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G带材 电阻型超导限流器 过流冲击 物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挤包绝缘高压直流电缆应用现状与研究展望 被引量:11
18
作者 胡明 刘淑军 +3 位作者 杨建军 谢书鸿 张洪亮 闫志雨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2-55,共14页
挤包绝缘高压直流电缆已成为远距离、大容量输电线路建设的主要装备之一,现阶段广泛应用的挤包绝缘直流电缆以交联聚乙烯(XLPE)绝缘为主。针对XLPE绝缘高压直流电缆研发和应用中的绝缘空间电荷特性、副产物脱气等主要问题进行全面综述,... 挤包绝缘高压直流电缆已成为远距离、大容量输电线路建设的主要装备之一,现阶段广泛应用的挤包绝缘直流电缆以交联聚乙烯(XLPE)绝缘为主。针对XLPE绝缘高压直流电缆研发和应用中的绝缘空间电荷特性、副产物脱气等主要问题进行全面综述,指出在工业化生产方式下,超纯净体系XLPE绝缘材料是目前用来缓解空间电荷问题和实现电缆批量化生产更为可行的技术方案,对于副产物脱气问题的研究需结合小样测试结果,向长距离批量化电缆生产的脱气工艺控制进行扩展。结合现有国内外已投运和正在规划的挤包绝缘高压直流电缆典型工程,指出未来应侧重于在提高绝缘材料电气绝缘水平的基础上,使挤包绝缘直流电缆向更高电压等级发展,并同时通过提高电缆最高允许运行温度实现更大的传输容量。此外,从提高生产效率和利于回收利用的角度考虑,可加强热塑性绝缘材料在挤包绝缘高压直流电缆中的应用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挤包绝缘高压直流电缆 空间电荷 副产物脱气 允许运行温度 热塑性绝缘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首根±525 kV XLPE绝缘直流电缆的设计与试验验证 被引量:25
19
作者 张洪亮 张建民 +3 位作者 于洪淼 闫志雨 谢书鸿 薛建林 《南方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6,共6页
介绍了中国首根±525 kV交联聚乙烯绝缘直流电缆的研制与试验情况。采用阻水带作为填充材料设计了3 000 mm^2型线阻水铜导体,通过计算导体填充系数可达95.5%,纵向透水试验结果表明,该导体在2 MPa水压作用下10 d后的透水距离为7.2 m,... 介绍了中国首根±525 kV交联聚乙烯绝缘直流电缆的研制与试验情况。采用阻水带作为填充材料设计了3 000 mm^2型线阻水铜导体,通过计算导体填充系数可达95.5%,纵向透水试验结果表明,该导体在2 MPa水压作用下10 d后的透水距离为7.2 m,在1 m水柱作用下经受10次热循环后的透水距离为0.9 m。该直流电缆选用铜丝绞合作为金属屏蔽层,在铜丝内同时植入两根光纤单元,满足光纤通信和在线测温的要求;铝塑复合带与聚乙烯护套构成综合防水层,电缆整体外径比同规格皱纹铝套结构减小10%。为了验证±525 kV直流电缆的电气性能,进行了交流525 kV下的耐压和局部放电试验,并送国家电线电缆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参照CIGRE TB496—2012和GB/T 31489.1—2015进行全性能型式试验,如复合循环、直流耐压、叠加冲击等并全部通过,负荷循环试验过程中导体最高温度大于70℃、绝缘层最大温差大于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联聚乙烯绝缘 ±525 kV直流电缆 3 000 mm2型线阻水铜导体 铜丝屏蔽 铝塑复合带 全性能型式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直流陆缆及海缆用大截面型线导体纵向阻水方式研究及验证 被引量:16
20
作者 张洪亮 张建民 +3 位作者 谢书鸿 薛建林 叶成 刘利刚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3626-3633,共8页
为了确定最优的阻水填充材料和阻水方式,以开发高压直流陆缆及海缆用大截面纵向阻水型线导体,分别对选用的半导电阻水带和阻水胶进行阻水效果测试,并模拟电缆生产过程中导体受热情况进行了250℃下的热重性能测试(TGA),最后分别在2 MPa... 为了确定最优的阻水填充材料和阻水方式,以开发高压直流陆缆及海缆用大截面纵向阻水型线导体,分别对选用的半导电阻水带和阻水胶进行阻水效果测试,并模拟电缆生产过程中导体受热情况进行了250℃下的热重性能测试(TGA),最后分别在2 MPa水压下作用10 d时间及1 m水柱下进行10次热循环的测试条件下对填充阻水带和阻水胶的3 000 mm2型线导体绝缘线芯开展纵向透水试验。阻水效果测试表明,阻水带膨胀速率和膨胀高度分别为11.5 mm/1 min及15.5 mm/5 min,均满足JB/T 10259—2014的要求;固化阻水胶在不同水压下浸泡一周后形态仍保持稳定。热重性能测试(TGA)结果显示:阻水胶和阻水带在测试条件下均未出现明显的重量损失,热稳定性能均满足电缆的生产需要。纵向透水试验结果表明:阻水带型导体在2 MPa水压作用下10 d时间的测试条件下透水距离为7.2 m,在1 m水柱下进行10次热循环的测试条件下透水距离为0.9 m,而阻水胶型导体在上述2种条件下均发生了全部长度的透水。通过检查样品发现:阻水胶型导体各层单丝外表面虽然附着了阻水胶,但是同样可见较多水珠,最可能的原因为单丝绞合时阻水胶的填充工艺不完善,从而造成阻水胶型导体内存在供水分沿纵向渗透的通道。阻水带型导体铜单丝缝隙中有大量膨胀后的阻水颗粒分布,阻止了水分纵向渗透,因此可以满足高压直流陆缆及200 m及以下水深直流海缆工程的使用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直流电缆 3 000 mm2型线阻水导体 阻水带 阻水胶 热重性能测试 纵向透水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