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病理生理学实验课的几点体会 被引量:1
1
作者 师海蓉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913-1913,共1页
病理生理学的学科性质决定了病生教学在注重知识传授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的创新思维、主动学习精神及科研素质的培养等,为后续的临床课程学习及学术探讨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提高病理生理学实验的教学质量,进一步推进教学改革,是每位教... 病理生理学的学科性质决定了病生教学在注重知识传授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的创新思维、主动学习精神及科研素质的培养等,为后续的临床课程学习及学术探讨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提高病理生理学实验的教学质量,进一步推进教学改革,是每位教师的努力方向,也是反映教师授课质量的直观指标。在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中,不断吸取借鉴其他院校经验和改革成果,也注重自己的教学积累,在教学中有以下几点体会:注重和相关学科及其他院校及临床的交流,纳百川而取其精华;关注最新科研动态,密切联系大学生科研,在思想和实践两个方面提升教学效果;淡化"教",强化"学",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淡化"教",并非不教,而是更加注重传授"渔",强化"学",除了强调自学书本上的知识,更意味着学习的主动性和在现有知识上的扩展,形成有效的学习方式。总之,在教学中既注重传统教学中好经验的保留,也注重思想的创新,使病理生理学教学既有沉淀又有革新,不断促进病生教学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生理学 临床医学 基础医学 疾病发生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尼古丁暴露对阿尔茨海默病小鼠病理改变的影响
2
作者 杨潮清 龚晓康 +4 位作者 梁征 黄甜甜 赵阳 赵艳娜 包建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41-750,共10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慢性尼古丁暴露对小鼠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病理改变的影响,明确尼古丁对AD模型小鼠认知功能改变的影响,为AD的临床预防和干预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本课题选取9月龄的三转基因(3×Tg)小鼠(APPswe,PS...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慢性尼古丁暴露对小鼠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病理改变的影响,明确尼古丁对AD模型小鼠认知功能改变的影响,为AD的临床预防和干预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本课题选取9月龄的三转基因(3×Tg)小鼠(APPswe,PS1M146V和Tau P301L转基因),给予低(5%即50μg/mL)、中(10%即100μg/mL)和高(20%即200μg/mL)剂量的尼古丁慢性暴露3个月;利用蛋白免疫印迹和免疫荧光、qPCR技术分别检测不同组别小鼠大脑β-淀粉样蛋白(Aβ)斑块沉积、Tau蛋白磷酸化、突触损伤与大脑神经炎症;通过小胶质细胞与Aβ共染,初步观测小胶质细胞对斑块的吞噬情况;行为学实验检测小鼠的认知功能。结果连续3个月的高剂量尼古丁慢性暴露会加剧Aβ的沉积,而低剂量尼古丁缓解Aβ的沉积,并显著减轻海马体的突触损伤。此外,高剂量尼古丁慢性暴露加重了3×Tg小鼠大脑中的小胶质细胞活化和神经炎症及星形胶质细胞增生,而给予低剂量尼古丁则没有明显改变。不同剂量尼古丁慢性暴露对Tau蛋白磷酸化和小鼠认知行为学表现无明显影响。结论低剂量尼古丁慢性暴露缓解AD模型小鼠的Aβ沉积和大脑突触损伤;高剂量尼古丁慢性暴露加重Aβ沉积和神经炎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尼古丁 Β淀粉样蛋白 神经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α36和miR-143介导胃癌细胞的侵袭 被引量:9
3
作者 邹丰 王绪明 刘丽江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167-2171,共5页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α36(ER-α36)与胃癌细胞侵袭之间的关联及其作用机制。方法:用高浓度和低浓度17β-雌二醇作用人胃癌细胞SGC7901,检测细胞侵袭能力和ER-α36蛋白表达变化;构建稳定转染低表达ER-α36和高表达ER-α36的SGC7901细胞系...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α36(ER-α36)与胃癌细胞侵袭之间的关联及其作用机制。方法:用高浓度和低浓度17β-雌二醇作用人胃癌细胞SGC7901,检测细胞侵袭能力和ER-α36蛋白表达变化;构建稳定转染低表达ER-α36和高表达ER-α36的SGC7901细胞系,在检测其侵袭能力的变化同时进行microRNA测序。结果:高浓度17β-雌二醇刺激SGC7901细胞后,细胞的侵袭能力减弱,ER-α36的蛋白减少;低浓度17β-雌二醇刺激细胞后的效应相反;高表达ER-α36的SGC7901细胞的侵袭能力要明显高于低表达ER-α36和对照组的SGC7901细胞;高表达ER-α36的SGC7901细胞miR-143的表达显著下降,低表达ER-α36的SGC7901细胞miR-143的表达显著上升。结论:ER-α36的表达与胃癌的侵袭相关,此机制可能与miR-143的调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雌激素受体α36 肿瘤侵袭 MIR-14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介导的缺血性卒中大鼠模型的神经保护作用和机制探讨 被引量:6
4
作者 柳威 陈晓青 +5 位作者 孙磊 胡强 董朝霞 王博 张梦莹 舒细记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87-192,共6页
目的探讨在缺血性卒中模型中,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GPER)介导的神经保护作用和机制。方法采用双侧卵巢切除术(OVX)建立成年SPF级雌性SD大鼠去势模型,术后4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清雌激素水平,采用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法制作... 目的探讨在缺血性卒中模型中,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GPER)介导的神经保护作用和机制。方法采用双侧卵巢切除术(OVX)建立成年SPF级雌性SD大鼠去势模型,术后4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清雌激素水平,采用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法制作卒中模型,并将大鼠完全随机分为假手术组(6只)、MCAO组(MCAO)组(7只)、MCAO+雌激素组(MCAO+E2,8只)、MCAO+GPER激动剂组(MCAO+G1,8只)和MCAO+GPER拮抗剂组(MCAO+G15,7只)。通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SS)、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测定的脑梗死体积以评定不同干预效果;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缺血半暗带脑组织中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及Caspase-3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1)雌激素水平:OVX术后,大鼠血清雌激素水平较去势前显著降低[(20±9)ng/L比(73±21)ng/L,P<0.01]。(2)NSS:MCAO各组NSS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MCAO+G1组明显低于MCAO组和MCAO+G15组[(6.0±1.8)分比(11.9±2.0)、(10.0±2.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脑梗死体积:假手术组脑梗死体积与其他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与MCAO组和MCAO+G15组比较,MCAO+E2组和MCAO+G1组的脑梗死体积明显减小[(19.8±4.0)%、(14.0±2.9)%比(29.7±5.8)%、(27.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4)Western Blot结果:MCAO组和MCAO+G1 5组HIF-1α、JNK和Caspase-3的相对吸光度值均高于MCAO+G1组(均P<0.0 1)。结论 GPER介导了缺血性卒中模型雌激素的神经保护作用,该作用与调控HIF-1α、JNK和Caspase-3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雌激素 缺血性卒中 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7)-他克林对慢性脑缺血老龄鼠海马胶质细胞可塑性及学习记忆功能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2
5
作者 舒细记 柳威 +5 位作者 杨荣 沙佩林 刘宇炜 陈莹 陈晓青 艾永循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0-82,共3页
目的探讨双(7)-他克林(B7T)对持续性低血流灌注脑缺血老年大鼠学习记忆损害及海马胶质细胞可塑性的干预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缺血组、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10只。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估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 目的探讨双(7)-他克林(B7T)对持续性低血流灌注脑缺血老年大鼠学习记忆损害及海马胶质细胞可塑性的干预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缺血组、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10只。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估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图像分析技术检测海马CA1区胶质细胞的数量、胞质突起长度等可塑性变化。结果缺血组海马CA1区锥体细胞排列稀疏紊乱,凋亡多见;对照组和干预组锥体细胞排列整齐而密集,凋亡细胞少见。缺血组海马CA1区胶质细胞酸性蛋白(GFAP)阳性细胞和胞质突起长度明显少于对照组和干预组。缺血组逃逸时间明显多于对照组和干预组;缺血组在平台象限停留时间和跨越平台区域的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和干预组(P<0.05.P<0.01)。缺血组、对照组及干预组海马CA1区GFAP阳性细胞的数量、胞质突起长度与空间记忆改善呈正相关。结论 B7T可通过促进海马胶质细胞的可塑性改变,改善慢性脑缺血所致的学习记忆认知障碍。胶质细胞的可塑性变化是学习记忆功能改善的重要病理修复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海马 记忆 受体 N-甲基-D天冬氨酸 认知障碍 神经胶质 干预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RP78在胃癌生长中的作用 被引量:3
6
作者 付政祺 镇鸿燕 刘丽江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25-628,共4页
目的:探讨内质网分子伴侣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参与胃癌细胞生长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胃癌及34例癌旁组织,利用组织微阵列技术,构建组织阵列,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检测该阵列中GRP78蛋白在胃癌及其癌旁组织中表达情况。利... 目的:探讨内质网分子伴侣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参与胃癌细胞生长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胃癌及34例癌旁组织,利用组织微阵列技术,构建组织阵列,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检测该阵列中GRP78蛋白在胃癌及其癌旁组织中表达情况。利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人体胃癌组织、癌旁组织(肿瘤旁1cm处)和正常组织(远离肿瘤≥10 cm处)中GRP78蛋白的表达情况。利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人胃癌细胞SGC7901和过表达GRP78的SGC7901-H78细胞(稳定转染GRP78)中GRP78和生长相关蛋白cyclin D1的表达情况。结果:(1)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发现:人体胃癌组织中GRP78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且与性别、分化程度相关(P<0.05);(2)Western blotting检测发现:胃癌组织中GRP78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3)Western blotting检测发现:相对于SGC7901细胞,SGC7901-H78细胞中GRP78蛋白的表达明显升高,同时检测生长相关蛋白cyclin D1的表达发现,随着GRP78表达的上调,cyclin D1蛋白表达增加。结论:GRP78蛋白的高表达可能参与了胃癌细胞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葡萄糖调节蛋白78 细胞周期蛋白D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生性筋膜炎和增生性肌炎的诊断陷阱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黄萱 王绪明 +3 位作者 李艳 陈琼霞 陈莹 刘丽江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67-569,共3页
目的探讨增生性筋膜炎(proliferative fasciitis,PF)和增生性肌炎(proliferative myositis,PM)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误诊原因。方法收集2例PF及4例PM,行常规HE及免疫组化SP法染色,回顾性分析两种病变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等,并... 目的探讨增生性筋膜炎(proliferative fasciitis,PF)和增生性肌炎(proliferative myositis,PM)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误诊原因。方法收集2例PF及4例PM,行常规HE及免疫组化SP法染色,回顾性分析两种病变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等,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该类病变病理学特征表现为增生的短梭形纤维母细胞及肌纤维母细胞,其间夹杂成簇的神经节样细胞。免疫表型:短梭形细胞中vimentin、STAT6、p53均阳性;CD68在梭形细胞中散在阳性,在神经节样细胞中阴性;Ki-67增殖指数约5%。4例患者随访 1~ 49个月,均未复发,2例失访。结论 PF和PM是一类少见的良性增生性病变,神经节样细胞是重要的形态学特点,其细胞数量占比较多,是造成误诊的原因之一。p53基因突变可能参与这类疾病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性筋膜炎 增生性肌炎 神经节样细胞 P53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芯片技术的应用及质量控制 被引量:2
8
作者 陈琼霞 陈莹 刘丽江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030-1031,共2页
组织芯片技术是一项重要的生物芯片技术,应用于石蜡包埋的组织中,现越来越受到临床的关注和重视。在方便应用的同时,合理的质量控制是提高质量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 组织芯片技术 石蜡包埋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淋巴结制片的优化方案 被引量:2
9
作者 陈莹 陈琼霞 刘丽江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944-945,共2页
淋巴结制片是常规石蜡切片石蜡制片技术的难点之一。由于淋巴结具有完整的被膜,阻碍固定液、脱水计、透明削及蜡液的渗透,且细胞丰富、致密而间质成分少,这些特点均影响淋巴结制作出优质石蜡切片。高质量的淋巴结切片应具备以下条件... 淋巴结制片是常规石蜡切片石蜡制片技术的难点之一。由于淋巴结具有完整的被膜,阻碍固定液、脱水计、透明削及蜡液的渗透,且细胞丰富、致密而间质成分少,这些特点均影响淋巴结制作出优质石蜡切片。高质量的淋巴结切片应具备以下条件:(1)淋巴结包膜完整,无挤压;(2)皮、髓质充分展现;(3)切片厚薄均匀,染色适中,细胞核微细结构清晰。在实际工作中的常见问题有组织收缩、变脆和硬化;切片厚、裂隙多;HE染色结构不清;免疫组化染色定位不准确,出现假阴性或假阳性等。本文主要探讨淋巴结制片的优化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结 制片 优化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ER-α36的vshRNA真核表达慢病毒载体的构建、鉴定及其对胃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绪明 黄萱 +4 位作者 付政祺 邹丰 张尚昆 王兆一 刘丽江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113-2119,共7页
目的:针对雌激素受体(ER)-α36基因的特异性靶序列,构建并鉴定靶向ER-α36基因RNAi慢病毒载体,研究ER-α36沉默后对胃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筛选确定的ER-α36基因RNAi有效靶序列,合成靶序列的Oligo DNA,与慢病毒载体(GV307)连接,测... 目的:针对雌激素受体(ER)-α36基因的特异性靶序列,构建并鉴定靶向ER-α36基因RNAi慢病毒载体,研究ER-α36沉默后对胃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筛选确定的ER-α36基因RNAi有效靶序列,合成靶序列的Oligo DNA,与慢病毒载体(GV307)连接,测序鉴定。转染293T细胞,包装产生慢病毒,感染胃癌SGC7901细胞株。荧光显微镜下观察SGC7901感染后荧光表达情况,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ER-α36的表达变化。用1×10-10mol/L的17β-雌二醇处理沉默ER-α36的SGC7901细胞,用细胞计数法观察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及检测相关下游信号通路分子Src、ERK1/2、cyclin D1表达的变化。结果:阳性克隆PCR及测序证明成功构建慢病毒载体LV-ER-α36-RNAi,倒置显微镜下观察LV-ER-α36-RNAi慢病毒载体感染率达80%以上。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证实四环素(Te T)诱导下LV-ER-α36-RNAi明显抑制SGC7901细胞内ER-α36 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沉默ER-α36的SGC7901细胞增殖能力减弱,Src、ERK1/2、cyclin D1蛋白表达明显降低,Src蛋白活化能力减弱(P<0.05)。结论:我们构建的Te T诱导靶向ER-α36的vshRNA慢病毒载体LVER-α36-RNAi,可明显沉默ER-α36的表达,为研究ER-α36蛋白的作用机理提供实验依据,ER-α36与胃癌细胞等肿瘤细胞的增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GC7901细胞 雌激素受体α36 慢病毒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裸鼠组织切片的制作技巧与质量控制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莹 黄萱 刘丽江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179-1180,共2页
裸鼠是目前科研工作中常用的实验动物,裸鼠组织与人体组织相比,具有稚嫩柔软,水分多、纤维成分少等特点[1-3]。在制片过程中不易掌握脱水、透明、浸蜡的时间,容易造成组织收缩变脆,结构不能保持完整,出现人工裂隙等问题,应根据... 裸鼠是目前科研工作中常用的实验动物,裸鼠组织与人体组织相比,具有稚嫩柔软,水分多、纤维成分少等特点[1-3]。在制片过程中不易掌握脱水、透明、浸蜡的时间,容易造成组织收缩变脆,结构不能保持完整,出现人工裂隙等问题,应根据其自身的组织结构特点,不同组织采用不同的处理程序。本文主要探讨裸鼠不同组织切片的制作技巧与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裸鼠 组织切片 制作技巧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CIP2A的shRNA对人胃癌BGC-823细胞增殖、凋亡及侵袭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师海蓉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28-531,536,共5页
目的探讨shRNA介导的蛋白磷酸酶2A的癌性抑制因子(cancerous inhibitor of protein phosphatase 2A,CIP2A)基因表达抑制对人胃癌细胞株BGC-823细胞增殖、凋亡及侵袭的影响。方法用已构建的shRNA-CIP2A重组质粒转染BGC-823细胞,荧光显微... 目的探讨shRNA介导的蛋白磷酸酶2A的癌性抑制因子(cancerous inhibitor of protein phosphatase 2A,CIP2A)基因表达抑制对人胃癌细胞株BGC-823细胞增殖、凋亡及侵袭的影响。方法用已构建的shRNA-CIP2A重组质粒转染BGC-823细胞,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转染效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重组质粒对CIP2A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分别用WST-1法、流式细胞术和Transwell小室法测定重组质粒转染对细胞增殖、凋亡及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 shRNA-CIP2A转染效率达80%。转染shRNA-CIP2A后,可明显抑制BGC-823细胞内CIP2A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P<0.05),与阴性对照组相比,转染shRNA-CIP2A的BGC-823细胞增殖明显受到抑制[(1.880±0.050)vs.(0.794±0.042),P<0.05],侵袭出的细胞数量明显少于对照组[(378.0±5.6)vs.(206.0±15.6),P<0.05],BGC-823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明显下降,凋亡细胞比例增加[(5.33±0.51)%vs.(7.40±0.09)%,P<0.05]。结论 shRNA下调CIP2AmRNA和蛋白的表达,可有效抑制BGC-823细胞的增殖、侵袭,同时诱导细胞发生凋亡,提示CIP2A基因可能成为一个潜在的胃癌治疗靶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P2A 短发卡RNA 胃癌 增殖 凋亡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胰岛素的乳腺癌干细胞培养及雌激素诱导的作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琼霞 李艳 +1 位作者 邓昊 刘丽江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297-2300,共4页
目的:探讨去除胰岛素的乳腺癌干细胞悬浮培养方法以及雌激素诱导的作用。方法:通过使用去除胰岛素的悬浮培养方法获得乳腺癌细胞系MCF7的肿瘤球细胞,并通过形态学观察、CD24-CD44+表达细胞的检测、醛脱氢酶1(ALDHl)蛋白的表达以... 目的:探讨去除胰岛素的乳腺癌干细胞悬浮培养方法以及雌激素诱导的作用。方法:通过使用去除胰岛素的悬浮培养方法获得乳腺癌细胞系MCF7的肿瘤球细胞,并通过形态学观察、CD24-CD44+表达细胞的检测、醛脱氢酶1(ALDHl)蛋白的表达以及细胞多向分化能力对该干细胞模型的可靠性进行鉴定。给予10。。mo]/L17β-雌二醇(E2B)对该干细胞模型处理7d,观察上述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去除胰岛素的悬浮培养方法获得的瘤细胞球呈葡萄状,由30~60个细胞组成。细胞球显示细胞角蛋白18和CD10蛋白均表达阳性,CD44+CD24细胞的含量及ALDHl蛋白表达量均较贴壁细胞明显增高(P〈0.05)。使用10^-10moL/LE,B处理MCF7肿瘤球细胞7d,肿瘤球细胞数及体积增大。使用10^-10mol/LE:p处理MCF7肿瘤球细胞24h,CD44’CD24一细胞数量及ALDHl蛋白表达量较未处理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去除胰岛素的悬浮培养方法可有效建立乳腺癌干细胞体外研究模型,并可用于E:p对乳腺癌干细胞生长调控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干细胞 MCF7细胞 17Β-雌二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病毒介导的shRNA靶向干扰I2PP2A胃癌稳定细胞株的建立
14
作者 师海蓉 陈莹 +1 位作者 李长雷 邱文洪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52-359,共8页
背景与目的:蛋白磷酸酶2A抑制剂-2(inhibitor 2 of protein phosphatase 2A,I2PP2A)在包括胃癌的多种肿瘤中过度表达,提示其可能在胃癌的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探讨I2PP2A的功能及其在胃癌发生中的作用,建立稳定抑制I2PP2A基因... 背景与目的:蛋白磷酸酶2A抑制剂-2(inhibitor 2 of protein phosphatase 2A,I2PP2A)在包括胃癌的多种肿瘤中过度表达,提示其可能在胃癌的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探讨I2PP2A的功能及其在胃癌发生中的作用,建立稳定抑制I2PP2A基因表达的人胃癌BGC823细胞株。方法:筛选出I2PP2A基因的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有效靶序列,合成靶序列的Oligo DNA并构建p GLV2_sh RNA_I2PP2A慢病毒载体,酶切和测序鉴定正确后,经病毒包装,感染BGC823细胞,经嘌呤霉素筛选稳定表达细胞株,通过实时定量PCR(real-time PCR,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鉴定I2PP2A的表达。结果:重组慢病毒质粒经测序鉴定正确;RT-PCR和Western blot证实干扰I2PP2A后,BGC823细胞株中I2PP2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抑制率约为90%。结论:成功构建了I2PP2A sh RNA慢病毒表达载体,建立了稳定抑制I2PP2A基因表达的人胃癌BGC823细胞株,为进一步研究I2PP2A在胃癌发生中的作用提供了可靠的细胞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磷酸酶2A抑制剂-2 胃癌 慢病毒 稳定细胞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介导的雌激素减轻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神经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探讨 被引量:4
15
作者 范雅倩 梁楚玲 +4 位作者 熊逸潇 裴兰露曦 张子越 柳威 舒细记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6年第10期1086-1089,共4页
目的探讨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GPER)介导的雌激素对缺血性脑卒中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选择雌性SD大鼠40只,双侧卵巢切除建立大鼠去势模型4周后,用线栓法建立缺血性脑卒中模型,将建模成功的26只大鼠分为对照组(7只)、雌激素组(雌激素10... 目的探讨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GPER)介导的雌激素对缺血性脑卒中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选择雌性SD大鼠40只,双侧卵巢切除建立大鼠去势模型4周后,用线栓法建立缺血性脑卒中模型,将建模成功的26只大鼠分为对照组(7只)、雌激素组(雌激素100μg/kg,7只)、激动剂组(G1 100μg/kg,6只)、拮抗剂组(G15 8nmol/kg,6只),另6只为假手术组。采用神经功能缺失评分(NSS)评定行为学损伤程度,采用TTC染色检测脑梗死灶体积,Western blot检测Bax及细胞色素C(Cyt-C)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对照组脑组织中Bax和Cyt-C表达显著升高(P<0.01);与对照组比较,雌激素组和激动剂组NSS评分[(7.29±1.60)分、(6.17±2.13)分vs(12.29±1.98)分]和脑梗死体积降低[(19.57±2.72)%、(13.23±2.65)%vs(30.89±3.87)%,P<0.01],Bax及Cyt-C表达降低,其中Cyt-C有统计学差异(P<0.05);激动剂组脑梗死灶体积和Cyt-C表达均显著低于雌激素组(P<0.05);拮抗剂组脑梗死体积、Bax及Cyt-C蛋白表达与对照组均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 GPER介导雌激素对脑缺血损伤的保护,该作用可能与抑制Bax及Cyt-C介导的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 G-蛋白偶联 雌激素类 卒中 脑梗死 脑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