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社会思潮与国家意识形态安全 |
解松
夏宁
|
《理论探索》
北大核心
|
2008 |
6
|
|
2
|
“国家安全”概念法理分析 |
梁忠前
|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
1995 |
20
|
|
3
|
案例教学法的本质特征及其适用性分析 |
陆俊元
|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
2007 |
98
|
|
4
|
民主政治宪法特征论要——对法治实践问题的宪政理论反思 |
梁忠前
|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
2000 |
4
|
|
5
|
近几年来俄罗斯北极战略举措分析 |
陆俊元
|
《极地研究》
CAS
CSCD
|
2015 |
4
|
|
6
|
北极国家新北极政策的共同取向及对策思考 |
陆俊元
|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CSSCI
|
2011 |
16
|
|
7
|
新地缘政治结构理论探索——解释模式视角 |
陆俊元
|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CSSCI
|
2008 |
5
|
|
8
|
基于大战略考量的我国南极科考站选址区位研究——建设海洋强国视角 |
陆俊元
|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3
|
|
9
|
困境与机遇——美国对华战略中中国和平发展的地缘政治思考 |
陆俊元
|
《太平洋学报》
CSSCI
|
2006 |
2
|
|
10
|
浅论加入WTO后的职业道德教育 |
吴惠国
|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2 |
2
|
|
11
|
地缘政治形态概念及其方法论意义 |
陆俊元
|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1
|
|
12
|
对法与政治关系的文化考察 |
梁忠前
董博芳
|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
1994 |
1
|
|
13
|
论地缘政治中的技术因素 |
陆俊元
|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
2005 |
17
|
|
14
|
论地缘政治的本质 |
陆俊元
|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
2006 |
11
|
|
15
|
从实物到名称——谈测谎技术的引进与名称翻译 |
张卫
|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
2001 |
5
|
|
16
|
学生授课法在大学英语精读课教学中的运用 |
张景燕
|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
2000 |
4
|
|
17
|
学报学术论文摘要探析 |
邓红
|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
2004 |
3
|
|
18
|
教育与培训概念的梳理 |
张卫
|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
2004 |
4
|
|
19
|
非政府组织并非台湾“外交”的新空间 |
张卫
|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
2003 |
4
|
|
20
|
孙子论将帅素质 |
周春
|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
2006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