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TCL:教育技术学研究的新范式(3)——基础、命题与应用 被引量:19
1
作者 董玉琦 王靖 +4 位作者 伊亮亮 边家胜 王珏 胡航 杨宁 《远程教育杂志》 CSSCI 2014年第3期23-32,共10页
CTCL教育技术研究新范式的提出,是对"中国教育技术学派"创立的一种大胆追求与勇敢尝试。文中关于CTCL的基本命题是在重新审视学习的基础上提出的。考量近年来在学习领域发生的一些重大变化,我们对学习的认识基础是:学习者处... CTCL教育技术研究新范式的提出,是对"中国教育技术学派"创立的一种大胆追求与勇敢尝试。文中关于CTCL的基本命题是在重新审视学习的基础上提出的。考量近年来在学习领域发生的一些重大变化,我们对学习的认识基础是:学习者处在学习生态系统中心,学习是信息向知识转化的过程,学习反馈是学习系统动态平衡的前提条件。由此,CTCL范式下的基本命题由学习的要素、过程、资源、方式、价值和目标等几个主要维度构成,其研究应用围绕着基础教育、教师教育和高等教育进行了分析并例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 基本命题 研究范式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远程教育的社会意义分析
2
作者 张红英 傅明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31-33,共3页
本文论述了网络远程教育的社会意义 ,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即为建立学习化社会提供物质基础 ;为教育平等提供条件 ;为社会培养新型人才 ;
关键词 网络远程教育 社会意义 教育平等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价值教育视域下“灰色学生”逆反心理探究 被引量:1
3
作者 侯加慧 沈贵鹏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7-29,共3页
一、价值教育背景 1.价值教育的内涵 香港大学设有价值教育文学硕士课程。近几年来频繁开设价值教育系列讲座等等迹象标明,发端于20世纪90年代的价值教育思潮方兴未艾。“价值教育日益成为学术研究和发展的热点,在当今流行话语和... 一、价值教育背景 1.价值教育的内涵 香港大学设有价值教育文学硕士课程。近几年来频繁开设价值教育系列讲座等等迹象标明,发端于20世纪90年代的价值教育思潮方兴未艾。“价值教育日益成为学术研究和发展的热点,在当今流行话语和学术著述中得到越来越多的使用。”价值教育,是一种所有人都能接受的实践活动,而非抽象的过程或某个研究性学科。它不局限于正式的教育组织中,在任何公共组织和机构中均可开展。而价值教育的促进者(facilitator)可以是学校教师、管理者、领导官员,甚至是高年级的学生。价值教育涵盖了精神关怀、宗教教育、个人与社会教育、公民教育、道德教育及环境教育等领域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教育 逆反心理 学生 20世纪90年代 灰色 视域 教育背景 硕士课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证据启发的学习设计:让教师教学站在理解教育规律的基础上--访国际知名教育心理学和学习科学专家保罗·基尔希纳教授 被引量:14
4
作者 蔡慧英 卢琳萌 董海霞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1-19,共9页
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将使教师职能从完成常规教学任务转向促进学习者高阶认知能力发展,这对教师的学习设计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基于证据启发的学习设计倡导教师以科学证据而非感受、经验或直觉为基础进行学习设计,有助... 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将使教师职能从完成常规教学任务转向促进学习者高阶认知能力发展,这对教师的学习设计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基于证据启发的学习设计倡导教师以科学证据而非感受、经验或直觉为基础进行学习设计,有助于学习者实现有效、高效和有趣的学习体验。作为国际知名教育心理学和学习科学专家的保罗·基尔希纳教授指出,教师在实施基于证据启发的学习设计时,首先要理解人的认知架构的工作机制、认知负荷理论等有关“人是如何学习”的基本教育规律,从而构建起实践性教学知识体系。在此基础上,教师要为学习者精心创设催生学习生成的活动,并在活动中根据学习情境设计和整合适宜的支架,帮助学习者减轻认知负荷并引导其进行深度认知加工。此外,他还特别强调,为有效实施基于证据启发的学习设计,需要培养教师的批判性思维和研究意识,使其能对教学主张的正确性做出理性判断,并能通过有意义的质疑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证据启发的学习设计 教师教学 认知负荷 支架 学术访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研究中的三种图像学取向及其本体论转换——兼论通向生命成长的教育视频图像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孙丽丽 屈博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68-178,共11页
对于教育研究而言,视频图像带来了新方法、艺术和新知识类型,为教育研究贡献了三种图像学取向:方法论的图像学取向、艺术论的图像学取向、知识论的图像学取向。“图像时代”的教育变革和“图像转向”引发的学术转型,呼唤已有图像学取向... 对于教育研究而言,视频图像带来了新方法、艺术和新知识类型,为教育研究贡献了三种图像学取向:方法论的图像学取向、艺术论的图像学取向、知识论的图像学取向。“图像时代”的教育变革和“图像转向”引发的学术转型,呼唤已有图像学取向的本体论转换。秉持本体论的图像学取向,核心在于探讨教育视频图像研究的原点问题,尝试从三方面展开:一是以“图像人”的学习状态作为实践性原点,转变仅有视频图像、没有人的研究风格;二是以本体价值审视工具价值作为关系性原点,丰富仅用图像证实、忽略图像内在逻辑的研究取向;三是警惕图像的消极价值,以此作为过程性原点,形成对图像的全面解读。贯穿本体论取向的基本问题是:图像与人是如何互释互构的?什么样的视频图像研究能够展示并促进生命成长?实现本体论转向需要从方法论层面控制视频图像的多义性、廓清图像自身的构成场域、明确视频图像背后的知识类型及价值取向,并以此构建本体论转向的行动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研究 图像学 视频图像 本体论转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德国教育人类学的三大基础性问题及其思想来源 被引量:4
6
作者 孙丽丽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2-29,共8页
当代德国教育人类学在发展中形成了三大基础性问题:一是人类为何需要教育人类学?二是教育学为何需要教育人类学?三是教育人类学如何实现自身使命?在对三大问题的回答中,德国教育人类学形成了独特的学科发展路径:本体性追问、原点式思考... 当代德国教育人类学在发展中形成了三大基础性问题:一是人类为何需要教育人类学?二是教育学为何需要教育人类学?三是教育人类学如何实现自身使命?在对三大问题的回答中,德国教育人类学形成了独特的学科发展路径:本体性追问、原点式思考和适切性选择。早期民俗学、"大陆人类学"、人类学与教育学的关系演变等思想资源,共同孕育着德国教育人类学的三大基础性问题及其研究路径,并由此塑造着德国教育人类学独特的认识论与方法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教育人类学 基础性问题 思想来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人工智能变革的基本逻辑与发展进路 被引量:4
7
作者 于书娟 卢小雪 赵磊磊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0-49,共10页
教育人工智能的发展经历了萌芽、起步与发展三个阶段,其中蕴含着四个基本的变革逻辑:在技术上,它体现为底层技术与应用技术的叠加效应;在理论上,它表现为学习理论与人工智能理论彼此支撑;在应用上,它从辅助教学不断向人智协同拓展;在制... 教育人工智能的发展经历了萌芽、起步与发展三个阶段,其中蕴含着四个基本的变革逻辑:在技术上,它体现为底层技术与应用技术的叠加效应;在理论上,它表现为学习理论与人工智能理论彼此支撑;在应用上,它从辅助教学不断向人智协同拓展;在制度上,它呈现出积极发展与风险防范的两难平衡。这就意味着,未来的教育人工智能发展面临诸多困境:依托底层技术的突破方向模糊不清;教育人工智能的基础理论供给不足;指向人的发展的实践应用缺乏边界;存在利益博弈的教育政策易于摇摆。因此,实现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技术突破,注重聚焦智慧教育的基础理论创新,恪守确保人机协同的技术善用边界,不断加强防范风险的政策制度保障,是教育人工智能发展的未来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人工智能 变革逻辑 发展进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情绪性时间知觉:具身化视角 被引量:15
8
作者 贾丽娜 王丽丽 +2 位作者 臧学莲 冯文锋 张志杰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331-1339,共9页
具身化情绪是指感受情绪不仅包括知觉,也包括躯体状态和运动的重新体验(Niedenthal,2007)。在时间知觉领域,研究者通过操纵情绪刺激的行动特征、对刺激行动的熟悉性、身体的物理和意识状态、以及身体与环境的交互性等因素揭示了具身化(... 具身化情绪是指感受情绪不仅包括知觉,也包括躯体状态和运动的重新体验(Niedenthal,2007)。在时间知觉领域,研究者通过操纵情绪刺激的行动特征、对刺激行动的熟悉性、身体的物理和意识状态、以及身体与环境的交互性等因素揭示了具身化(模拟和行为应对)在情绪性时间判断中的重要作用。情绪具身化的时间效应包括时距的主观延长或缩短以及时间顺序判断中的通道注意偏见等。目前的理论解释主要有内部时钟模型、意识模型和编码效率假设,但这些理论缺乏具身化调节时间加工的直接机制。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情绪具身化的跨通道时间调节、具身化的动态时间效应以及时间感知如何影响具身化体验,同时采用认知神经科学技术揭示情绪、具身化和时间加工连接的神经机制以完善和发展有关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绪 具身化 时间知觉 模拟 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外混合式学习研究热点及趋势分析——基于2005~2015年SSCI和CSSCI期刊论文比较 被引量:68
9
作者 马志强 孔丽丽 曾宁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CSSCI 2016年第4期49-57,102,共10页
目前混合式学习不仅被广泛应用于学校教育和E-Learning培训领域中,而且是未来几年促进高等教育变革的重要趋势之一,因此受到国际研究机构的重视。从国际视角系统梳理混合式学习研究的基本脉络、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有助于发现新的研究问... 目前混合式学习不仅被广泛应用于学校教育和E-Learning培训领域中,而且是未来几年促进高等教育变革的重要趋势之一,因此受到国际研究机构的重视。从国际视角系统梳理混合式学习研究的基本脉络、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有助于发现新的研究问题,推进重要主题的深入研究,以及比较和借鉴国际同行研究的差异和经验。通过对2005~2015年间刊发于SSCI和CSSCI期刊中关于混合式学习研究的论文进行多维分析发现:在研究主题上,国内外混合式学习研究均与在线学习、远程学习及高等教育领域联系紧密,但对于混合式学习教学设计研究的切入点有所不同:国内研究倾向于先从理论上构建混合式学习模式,然后再进行实证研究;国外研究更倾向于针对具体的教学情境,从微观角度提出并验证混合式教学的策略与方法。在研究方法上,国内外研究在实证与理论构建研究的比例、混合式研究方法运用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国内研究倾向于采用实证与非实证混合的方法,国外研究则倾向于采用多种实证分析法的混合。在理论框架的构建上,国内外的理论模型构建研究都较多关注设计性研究,而较少关注探索性研究和解释性研究。未来混合式学习研究的重要趋势可能是混合式学习与翻转课堂相结合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式学习 研究热点 趋势分析 国际比较 文献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情绪自动化加工的证据与争议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丽丽 贾丽娜 罗跃嘉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185-1197,共13页
情绪信息对人类的生存非常重要,研究者一直在探讨情绪产生的本质问题:情绪的产生是"自动"的吗?已有的大量实验证据表明,情绪可以被快速识别,甚至在非注意条件下或者无意识条件下,情绪信息也可以被大脑(尤其是杏仁核)识别。大... 情绪信息对人类的生存非常重要,研究者一直在探讨情绪产生的本质问题:情绪的产生是"自动"的吗?已有的大量实验证据表明,情绪可以被快速识别,甚至在非注意条件下或者无意识条件下,情绪信息也可以被大脑(尤其是杏仁核)识别。大量实验结果分析了情绪自动化加工的表现,并探讨了情绪自动化加工的大脑机制:皮层下通路。视觉信息在视网膜接受后,经上丘脑与枕核传递至杏仁核,这条通路被称为皮层下通路,负责情绪信息的快速化加工。但是新的研究对已有的实验范式与技术手段进行了质疑,反驳情绪的自动化加工,并质疑皮层下通路存在的可能性。为了进一步理清情绪加工的本质与大脑机制,今后的研究应当采用更为严格地控制意识、注意资源的实验范式,以及采用更精确、更高时间与空间分辨率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绪 自动 杏仁核 皮层下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背景下农民工创业成长的过程机制 被引量:8
11
作者 韦雪艳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97-207,共11页
农民工创业研究伴随着寻找创业沃土的渴求而兴起,有创业意向,选择正确商业概念来采取行动策略并发展有价值的商业机会使企业成长对任何一个创业者至关重要,也与国家目前弘扬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时代主题一致。相比国外创业研究的盛行,国内... 农民工创业研究伴随着寻找创业沃土的渴求而兴起,有创业意向,选择正确商业概念来采取行动策略并发展有价值的商业机会使企业成长对任何一个创业者至关重要,也与国家目前弘扬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时代主题一致。相比国外创业研究的盛行,国内对该主题的本土化实证研究尚待加强。经过对以往研究的总结分析,结合本土化研究取向,本研究拟采用半结构化访谈、配对成组问卷的现场研究和实验室模拟研究方法,以行动策略与社会网络理论为基础,探索变革背景下中国农民工创业成功成长的过程机制,具体包括三方面研究:(1)从特质因素探讨农民工创业主动性、动态能力和创业效能感对创业意向、机会识别和行动策略的影响;(2)从社会网络和社会资本因素探讨农民工社会资本特征对设定目标、采取行动策略、识别机会的影响,即,社会资本如何影响农民工的创业成长;(3)农民工创业行动策略对创业绩效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 创业成长 社会网络 行动理论 本土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生态课堂视角论课堂教学中“边缘人”的转化 被引量:14
12
作者 张淼 郑友训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61-64,共4页
生态课堂是指一种生态状态下的课堂,其实现需要我们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重视课堂的整体特性和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不仅强调大多数的和谐多样,还需关注少数课堂教学中的"边缘人"。通过透析"边缘人"的成因,可以从关注学... 生态课堂是指一种生态状态下的课堂,其实现需要我们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重视课堂的整体特性和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不仅强调大多数的和谐多样,还需关注少数课堂教学中的"边缘人"。通过透析"边缘人"的成因,可以从关注学生的心理及需求、构建"我-你"新型师生观、实行切块拼接法教学、采用小班化教学等方面来促进边缘学生融入主流群体,在失衡与平衡的动态统一中,使课堂整体走向应然状态下的生态课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缘人”转化 生态课堂 “我-你”师生观 切块拼接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暖认知理念下教学环境的改造 被引量:3
13
作者 沈贵鹏 杭玉婷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1期55-59,共5页
暖认知是现代社会认知研究的新领域,相较于那些理智的、信息驱动加工的"冷认知",暖认知是更具动机性、更富情感色彩的认知加工。暖认知不仅是一种科学的学习理论,还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它强调在情感浸润、情境交互和协同合... 暖认知是现代社会认知研究的新领域,相较于那些理智的、信息驱动加工的"冷认知",暖认知是更具动机性、更富情感色彩的认知加工。暖认知不仅是一种科学的学习理论,还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它强调在情感浸润、情境交互和协同合作中促进学习者的自我调节和自主建构,为构建新的教学环境提供了崭新的思路。基于暖认知理念的教学环境改造能够塑造积极的动机状态,创生快乐的情感体验,营造温暖的课堂氛围。基于暖认知理念的教学环境的改造要聚焦主题教室、学习共同体和互联网技术在暖认知教学环境中的应用,从教学物质环境和教学社会环境两方面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暖认知 教学环境 教学物质环境 教学社会环境 主题教室 学习共同体 互联网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公共性中的教师人文关怀——课堂教学的视角 被引量:1
14
作者 惠恭健 吕红日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30-32,共3页
课堂教学视角下的教师人文关怀是公开性、利他性等公共性质的课堂教学反映。教师人文关怀表现在两个方面:课堂生命的关爱、课堂文化的开放。前者的价值内核是知识传授者和生命守护者角色的统一,后者则主要体现为教材的开放、教学过程的... 课堂教学视角下的教师人文关怀是公开性、利他性等公共性质的课堂教学反映。教师人文关怀表现在两个方面:课堂生命的关爱、课堂文化的开放。前者的价值内核是知识传授者和生命守护者角色的统一,后者则主要体现为教材的开放、教学过程的开放、教学目标的开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性 教师人文关怀 课堂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范例赏析”是促进知识理解的有效教学方式
15
作者 周丹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 2008年第1期40-41,共2页
在高校教育理论课教学中,许多教师深感学生难以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理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低效。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学生对所学知识没有真正理解,知识转化为能力缺乏“理解”基础。理解是介于知识感知、巩固、应用间的桥梁... 在高校教育理论课教学中,许多教师深感学生难以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理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低效。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学生对所学知识没有真正理解,知识转化为能力缺乏“理解”基础。理解是介于知识感知、巩固、应用间的桥梁。作为教学目标的理解不仅指“明白、懂得”,还指能够创造性地运用知识,是一种能力和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理解 教学方式 教育理论课教学 赏析 知识转化 “理解” 能力 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协作概念图工具在协作学习情境中对个体认知发展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蔡慧英 乔惠 顾小清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CSSCI 2017年第6期93-102,共10页
从学习技术功能的角度来看,协作概念图工具在支持协作学习过程上表现出了潜力,但当前从学习过程干预和协作学习情境的角度探究它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实证研究还较少。通过在加拿大一所中学实施主题为"食物与营养"的整合协... 从学习技术功能的角度来看,协作概念图工具在支持协作学习过程上表现出了潜力,但当前从学习过程干预和协作学习情境的角度探究它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实证研究还较少。通过在加拿大一所中学实施主题为"食物与营养"的整合协作概念图工具的协作学习项目发现,在整合协作概念图工具的学习环境中,个体的认知可以得到发展。其中,个体认知发展主要与学习者的先验知识有关,而与学习者基于协作概念图的学习行为无直接因果关系,这说明概念图这一学习干预对学习者认知发展的直接作用微弱。此次实验还为后续研究开拓了新思路:第一,在后续学习技术的设计中,可以尝试对视觉元素设置一些明显、有针对性的提示,激发学习者的认知活动,引发学习者的有效学习;第二,在协作学习项目的设计中,学习任务引发的认知负荷须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才可能引发有效的学习行为;第三,可以试图扩展协作学习过程中学习行为数据的评估指标,比如心理指标、情感指标等。全面探究协作学习过程影响学习者认知发展的直接因素和潜在因素,从而实现对协作学习过程的准确分析、诊断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图工具 协作学习 学习情境 认知发展 实证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支持对留守儿童学校适应的影响--基于县域视角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赵磊磊 柳欣源 李凯 《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7-57,共11页
留守儿童的社区支持是其社会支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社区支持促进留守儿童学校适应极具价值意义。基于文献梳理,可以提出留守儿童学校适应与社区支持间的关系假设。通过设计学校适应及其社区支持的测量问卷并开展调研与数据分析,... 留守儿童的社区支持是其社会支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社区支持促进留守儿童学校适应极具价值意义。基于文献梳理,可以提出留守儿童学校适应与社区支持间的关系假设。通过设计学校适应及其社区支持的测量问卷并开展调研与数据分析,对关系假设进行修正,发现社区支持可以影响留守儿童学校适应:行为适应为关系适应作用于学习适应的中介变量;关系适应为社区支持作用于行为适应的中介变量;心理适应为社区支持作用于关系适应的中介变量。留守儿童学校适应的社区支持路径选择需关注三个方面:关系构建为先,塑造利于乡村教化的社区氛围;心理支持为重,构建社区心理疏导及关爱机制;行为引导为辅,打造助力学习的社区联动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守儿童 学校适应 社区支持 影响效应 路径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心理契约理论的特岗教师管理 被引量:3
18
作者 郑友训 赵丹丹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4-16,共3页
特岗教师群体的有效管理对于"特岗计划"的顺利实施和预期目的的达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研究组织与员工之间要求与期待的心理契约为特岗教师管理提供了新的视角。无论从特岗教师的内在发展要求,还是从组织管理的外在实然状况... 特岗教师群体的有效管理对于"特岗计划"的顺利实施和预期目的的达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研究组织与员工之间要求与期待的心理契约为特岗教师管理提供了新的视角。无论从特岗教师的内在发展要求,还是从组织管理的外在实然状况,心理契约的有效构建都是必需的。从交易维度、关系维度和团队成员维度进行较为详细地分析,可以为国家以及学校管理者对特岗教师的管理提供针对性意见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契约 特岗教师 教师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领导型教师:高校学科带头人的角色选择 被引量:1
19
作者 郑友训 黄金煜 《研究生教育研究》 CSSCI 2015年第5期70-74,共5页
高校学科带头人不仅要有深厚的学术造诣,还需承担高校学科建设与发展的领导工作。他们不仅具备战略眼光及独特的人格魅力,更重要的是他们在学科团队中具有无人能及的领导力,学科引领是其重要的特征也是其重要职责所在。因此,"领导... 高校学科带头人不仅要有深厚的学术造诣,还需承担高校学科建设与发展的领导工作。他们不仅具备战略眼光及独特的人格魅力,更重要的是他们在学科团队中具有无人能及的领导力,学科引领是其重要的特征也是其重要职责所在。因此,"领导型教师"应该是高校学科带头人的角色选择。制定明确的学科发展战略规划,强调学科创新,重视学科文化等则是作为"领导型教师"的高校学科带头人引领学科团队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领导型教师 高校学科带头人 学科引领 角色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文件阐释法的视频分析与课堂模仿研究——兼论视频分析的方法论意义 被引量:12
20
作者 孙丽丽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2-86,共15页
作为课堂教学基本行为的"模仿"具有本体性意义,它涉及到身体、表演性、想象力、内在图像等诸多方面。此种意义上的"模仿"不是消极的效仿,而是基于场景布置与展演性的自我更新与表达,它体现并建构着课堂教学规则。... 作为课堂教学基本行为的"模仿"具有本体性意义,它涉及到身体、表演性、想象力、内在图像等诸多方面。此种意义上的"模仿"不是消极的效仿,而是基于场景布置与展演性的自我更新与表达,它体现并建构着课堂教学规则。本文围绕"模仿序列蕴含并建构着怎样的课堂教学逻辑"这一核心问题,运用文件阐释法的视频分析,以序列分析为载体,分析模仿形成的互动惯习。基于文件阐释的视频分析综合情境、身体、实践知识等维度,综合关切本体性与情境性、普遍性与多样性、瞬时性与历时性等,实现了教育实践与理论研究方法论的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仿 视频分析 文件阐释法 方法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