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纤维蛋白原水平在恶性肿瘤诊治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9
1
作者 林懿 林英城 +4 位作者 林文照 王鸿彪 林穗玲 曾德 霍霞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6期521-522,526,共3页
目的 :检测恶性肿瘤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 (FIB)含量 ,评价其在恶性肿瘤患者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BE凝血仪对 16 6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后的血浆进行FIB测定。结果 :晚期恶性肿瘤患者FIB水平[(3.6 5± 1.11) g/L]显著高... 目的 :检测恶性肿瘤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 (FIB)含量 ,评价其在恶性肿瘤患者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BE凝血仪对 16 6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后的血浆进行FIB测定。结果 :晚期恶性肿瘤患者FIB水平[(3.6 5± 1.11) g/L]显著高于早期恶性肿瘤患者FIB水平 [(2 .98± 0 .81)g/L];化疗好转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FIB水平 [(2 .5 9± 0 .6 5 ) g/L]较治疗前下降 ;而复发转移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FIB水平 [(3.97± 1.10 ) g/L]再次升高。结论 :FIB在诊断监测晚期恶性肿瘤化疗疗效及评估预后方面对临床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血浆纤维蛋白原 诊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F加5-FU持续滴注联合DDP治疗晚期食管癌 被引量:20
2
作者 江艺 杨钰贤 +3 位作者 许香华 邱希辉 徐绮腻 张盛奇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55-156,159,共3页
目的 :评价大剂量醛氢叶酸 (CF)加氟尿嘧啶 (5 FU)持续 4 8小时滴注联合顺铂 (DDP)方案治疗晚期食管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 ,探索晚期食管癌较合理治疗方案。方法 :对入选的 30例晚期食管癌病人采用大剂量CF(2 0 0mg m2 ) +5 FU(3.0g m2 ... 目的 :评价大剂量醛氢叶酸 (CF)加氟尿嘧啶 (5 FU)持续 4 8小时滴注联合顺铂 (DDP)方案治疗晚期食管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 ,探索晚期食管癌较合理治疗方案。方法 :对入选的 30例晚期食管癌病人采用大剂量CF(2 0 0mg m2 ) +5 FU(3.0g m2 )持续 4 8小时滴注联合顺铂方案进行治疗 ,平均 2 .5 3个疗程。结果 :完全缓解 (CR) 2例 ,部份缓解 (PR) 14例 ,稳定 (NC) 13例 ,进展 (PD) 1例 ,有效率为 5 3.33%。主要的毒副反应为恶心呕吐、口腔粘膜炎、骨髓抑制及脱发。上述毒副作用除恶心呕吐较明显外 ,其余绝大多数均为Ⅰ~Ⅱ度反应 ,且发生率不高 ,经常规对症治疗后见好转。结论 :大剂量CF +5FU持续 4 8小时滴注联合顺铂方案治疗晚期食管癌疗效好 ,毒副反应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滴注 DDP 晚期食管癌 醛氢叶酸 顺铂 氟尿嘧啶 联合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鳞癌catenin、E-cadherin和cyclinD1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4
3
作者 林英城 吴名耀 +2 位作者 李德锐 吴贤英 郑瑞明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5期493-495,共3页
目的 :研究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细胞周期素D1 (cyclinD1 )、钙粘附蛋白 (E cadherin ,E cad)、连接蛋白 (cat)α、β、γ的表达及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 62例食管癌手术标本的cyclinD1、E cad、α cat、β cat、γ ... 目的 :研究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细胞周期素D1 (cyclinD1 )、钙粘附蛋白 (E cadherin ,E cad)、连接蛋白 (cat)α、β、γ的表达及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 62例食管癌手术标本的cyclinD1、E cad、α cat、β cat、γ cat蛋白表达 ,并结合临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cyclinD1、E cad、α cat、β cat、γ cat阳性病例分别为 35例 (56 5 % )、39例 (62 9% )、49例(79% )、59例 (95 2 % )和 47例 (75 8% )。其中α cat与 β cat、E cad蛋白表达呈正相关性 ,其相关系数分别为 0 2 74和 0 2 79(P <0 0 5)。γ cat蛋白缺失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显著相关性 (P <0 0 5) ;E cad、γ cat蛋白缺失与保留表达和肿瘤分化程度、术后生存期长短 ,在统计学上有差异 (P <0 0 5)。结论 :E cad、γ cat缺失表达是食管癌预后差的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癌 CATENIN E-CADHERIN CYCLIND1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VB加DDP联合化疗治疗48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观察 被引量:3
4
作者 林懿 林英城 +4 位作者 林文照 王鸿彪 曾德 林穗玲 霍霞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51-53,共3页
背景与目的 化疗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本研究的目的旨在分析去甲长 春花碱(NVB)加顺铂(DDP)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组共治疗48例ⅢB、Ⅳ 期非小细胞肺癌,采用去甲长春花碱25mg/m2... 背景与目的 化疗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本研究的目的旨在分析去甲长 春花碱(NVB)加顺铂(DDP)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组共治疗48例ⅢB、Ⅳ 期非小细胞肺癌,采用去甲长春花碱25mg/m2,静脉注射,第1、8天,顺铂40mg/m2,静脉滴注,第1、2天。 结果 全组总有效率为48%,中位生存期10个月,1年生存率35%。初治病例有效率55%,中位生存期11 个月,复治病例有效率35%,中位生存期8个月;ⅢB病例有效率54%,中位生存期10个月,Ⅳ病例有效率 41%,中位生存期9个月。主要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恶心、呕吐及静脉炎。结论 去甲长春花碱加顺铂联 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较高,副反应可耐受,可作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一线治疗方案,二线治疗有 一定疗效,仍需临床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甲长春花碱 顺铂 非小细胞肺癌 联合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LF、PFM方案治疗放疗后复发或转移鼻咽癌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江艺 邱希辉 +2 位作者 陈志明 林丹霞 杨钰贤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6年第10期1168-1172,共5页
目的本临床研究采用以铂类加5-氟尿嘧啶(5-FU)为主的PLF、PFM方案治疗放疗后复发或转移鼻咽癌,探讨这两个方案在晚期鼻咽癌治疗中的价值及晚期鼻咽癌的预后因素。方法对入选晚期鼻咽癌进行非随机分组,一组采用PLF方案治疗醛氢叶酸(CF,20... 目的本临床研究采用以铂类加5-氟尿嘧啶(5-FU)为主的PLF、PFM方案治疗放疗后复发或转移鼻咽癌,探讨这两个方案在晚期鼻咽癌治疗中的价值及晚期鼻咽癌的预后因素。方法对入选晚期鼻咽癌进行非随机分组,一组采用PLF方案治疗醛氢叶酸(CF,200mg·m-2,d1)静脉滴注2h加5-FU0.5g静脉推注及5-FU3.0g·m-2持续48h滴注联合DDP(25mg·m-2,d1-3)静脉滴注;另一组采用PFM方案治疗DDP(25mg·m-2,d1-3)静脉滴注加5-FU(0.4g·m-2,d1-5)静脉滴注联合PYM(5mg·m-2,d1、3、5)肌注。结果共有48例病人入选,全组总有效率为63.83%,两组有效率分别为76.92%、47.62%(P=0.066);主要的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脱发、口腔粘膜炎、白细胞下降、血红蛋白下降等,PLF方案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低于PFM方案组(P=0.032);中位随访时间为10个月,全组中位生存期为11个月,两组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2、9个月(P=0.3691);在预后方面,治疗前血红蛋白<10g·L-1、年龄≥65岁是预后不良的相关因素(P值分别为0.001、0.030)。结论PLF方案的近期疗效、生存期有优于PFM方案的趋势,且毒副作用也较轻,可作为晚期鼻咽癌化疗的标准一线治疗。治疗前血红蛋白水平、年龄是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鼻咽癌 醛氢叶酸 DDP 5-FU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铂类联合多西他赛一线治疗晚期食管癌 被引量:1
6
作者 江艺 邱希辉 +1 位作者 林丹霞 林慧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9年第12期1395-1399,共5页
目的:本临床研究采用铂类(顺铂或卡铂)联合多西他赛(docetaxel)一线治疗晚期食管癌,探讨晚期食管癌的一线治疗及预后因素。方法:2006年8月至2008年10月,共有36例患者入选,其中27例采用顺铂(DDP)联合docetaxel(DT)方案进行治疗,9例采用卡... 目的:本临床研究采用铂类(顺铂或卡铂)联合多西他赛(docetaxel)一线治疗晚期食管癌,探讨晚期食管癌的一线治疗及预后因素。方法:2006年8月至2008年10月,共有36例患者入选,其中27例采用顺铂(DDP)联合docetaxel(DT)方案进行治疗,9例采用卡铂(CBP)联合docetaxel(CT)方案进行治疗;DT方案:DDP25mg/m2,第1~3天或第1~4天使用;docetaxel75mg/m2,第1天使用,以上用法3周重复。CT方案:DT方案中把DDP替换为CBPAUC=5。结果:入选36例患者均能进行疗效和毒副反应评价,完全缓解(CR)1例;部分缓解(PR)17例,稳定(NC)10例,进展(PD)7例,总有效率为50.00%;DT、CT方案有效率分别为59.26%及22.22%(P=0.121)。较常见的毒副作用为恶心呕吐,经对症支持治疗后均见好转。中位随访时间为8.70个月,全组36例患者中位生存期为10.50个月,95%的可信区间为7.36~13.64。COX单因素回归分析提示:性别、年龄、体重下降及治疗前血红蛋白对生存的影响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前行为状态对生存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结论:铂类联合多西他赛一线治疗晚期食管癌疗效好,毒副反应可耐受;治疗前行为状态是影响生存的独立因素,行为状态良好治疗后预后也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食管癌 多西他赛 顺铂 卡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磷酰胺、阿霉素、顺铂联合化疗治疗晚期乳腺癌 被引量:1
7
作者 林英城 林雯 庄晓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1997年第12期814-815,共2页
关键词 乳腺癌 环磷酰胺 阿霉素 顺铂 联合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年轻乳腺癌患者内脏转移模式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林慧 温晓芬 张广林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1期2775-2780,共6页
目的探讨年轻乳腺癌患者复发转移的模式及相关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350例患病年龄≤40岁的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合复发、内脏转移、死亡等预后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中位随访38.5个月,中位无疾病生存时间为33个月,中位无内脏... 目的探讨年轻乳腺癌患者复发转移的模式及相关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350例患病年龄≤40岁的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合复发、内脏转移、死亡等预后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中位随访38.5个月,中位无疾病生存时间为33个月,中位无内脏转移生存时间为38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为38个月。通过生存分析(Kaplan-Meier分析筛选及cox回归分析),与无疾病生存相关的因素包括ER状态(ER+/ER-=0.102,P <0.001)、N分期(N1/N0=1.920,P=0.044;N2/N0=2.546,P=0.004;N3/N0=3.375,P <0.001)及分子分型(Luminal B/Luminal A=1.872,P=0.084;HER2过表达/Luminal A=0.327,P=0.080;三阴性/Luminal A=0.211,P=0.017)。与无内脏转移生存相关的因素包括ER状态(ER+/ER-=0.320,P <0.001)、N分期(N1/N0=2.596,P=0.041;N2/N0=4.079,P=0.004;N3/N0=8.021,P <0.001)及年龄是否<35岁(年龄<35岁/年龄≥35岁=3.337,P <0.001)。与总生存相关的因素包括N分期(N1/N0=1.133,P=0.802;N2/N0=2.114,P=0.122;N3/N0=2.99,P=0.014)、是否需要新辅助化疗(需要/不需要=2.389,P=0.015)及ER状态(ER+/ER-=0.329,P <0.001)。结论年轻乳腺癌患者的内脏转移,与ER状态、N分期及年龄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年轻 内脏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砷酸诱导人鼻咽癌细胞凋亡及其对细胞周期的影响
9
作者 林英城 吴名耀 +5 位作者 李德锐 杜彩文 吴肾英 陈炯玉 洪超群 郑瑞明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09-109,共1页
关键词 亚砷酸 诱导 鼻咽癌 细胞凋亡 细胞周期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砷酸对CNE1细胞株增殖和端粒酶hTRT的影响
10
作者 林英城 吴名耀 +5 位作者 李德锐 杜彩文 吴贤英 陈炯玉 洪超群 郑瑞明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4期464-467,共4页
目的 观察亚砷酸对人鼻咽癌CNE1细胞株增殖的抑制作用及端粒酶逆转录酶 (hTRT)的影响。方法 人鼻咽癌细胞株CNE1用不同浓度亚砷酸处理 ,MTT法观察不同浓度亚砷酸作用不同时间后对CNE1细胞生长的影响 ,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条件作用后CNE... 目的 观察亚砷酸对人鼻咽癌CNE1细胞株增殖的抑制作用及端粒酶逆转录酶 (hTRT)的影响。方法 人鼻咽癌细胞株CNE1用不同浓度亚砷酸处理 ,MTT法观察不同浓度亚砷酸作用不同时间后对CNE1细胞生长的影响 ,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条件作用后CNE1细胞增殖指数和凋亡指数及周期分布改变 ,免疫组化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及端粒酶hTRT表达情况。结果 亚砷酸抑制人鼻咽癌细胞株CNE1细胞的增殖 ,其作用随着亚砷酸浓度增加和作用时间延长而增加 ;一定浓度亚砷酸作用于CNE1细胞后 ,其S期细胞比例及增殖指数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少 ,但凋亡指数逐渐增多。随着亚砷酸浓度增加 ,PCNA及hTRT阳性细胞平均灰度值逐渐下降 (P <0 0 5 )。结论 亚砷酸可抑制人鼻咽癌细胞株CNE1的生长 ,除了诱导凋亡以外 ,调控DNA合成及细胞增殖的PCNA蛋白合成降低 ,抑制端粒酶的活性可能是亚砷酸的部分抗肿瘤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砷酸 CNE1 癌细胞 细胞增殖 端粒酶 HTRT 鼻咽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