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实践 被引量:1
1
作者 王亚琴 肖建富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29期10345-10346,10351,共3页
结合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十年来的建设与管理实践,主要对本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工作做一总结,以期为高校实验室的建设和仪器设备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 国家重点实验室 仪器设备 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放基金管理对国家重点实验室发展的重要作用——以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王亚琴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9期246-248,共3页
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是重点实验室推动学科基础研究与发展,开展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秉承"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方针,自2006年起设立开放基金,在资助对象、资助形式、评审制度、经费... 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是重点实验室推动学科基础研究与发展,开展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秉承"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方针,自2006年起设立开放基金,在资助对象、资助形式、评审制度、经费与考核管理等方面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运作和管理方式。"十二五"以来,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共资助34个开放课题,重点资助水稻生理、抗逆、育种利用等方面的研究,有效地扩大了实验室的影响力,集聚了水稻生物学研究的力量,推动了水稻生物学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 开放基金 运作 成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带一路”倡议下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国际化交流与合作 被引量:1
3
作者 王亚琴 肖建富 《浙江农业科学》 2019年第7期1263-1266,共4页
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利用自身优势,切实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际合作,重点推广杂交水稻育种、水稻高产栽培和病虫害防控等技术以及水稻种质资源服务,开展人才培养和技术培训,助力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对有关国家在... 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利用自身优势,切实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际合作,重点推广杂交水稻育种、水稻高产栽培和病虫害防控等技术以及水稻种质资源服务,开展人才培养和技术培训,助力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对有关国家在落实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发展、保障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实现了合作共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 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交流与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成生物学在水稻基因工程及遗传改良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4
作者 王爽 何勇 +3 位作者 童晓红 应杰政 田志宏 王以锋 《南方农业》 2021年第16期1-6,共6页
合成生物学是融合了生命科学和工程学的新兴学科,近年来在水稻中已经取得了一系列进展。利用合成生物学的手段不仅可以将水稻改造成高价值的天然产物生产工厂,还可以对水稻的产量、营养品质进行改良和优化。概述了利用合成生物学在水稻... 合成生物学是融合了生命科学和工程学的新兴学科,近年来在水稻中已经取得了一系列进展。利用合成生物学的手段不仅可以将水稻改造成高价值的天然产物生产工厂,还可以对水稻的产量、营养品质进行改良和优化。概述了利用合成生物学在水稻中合成药用蛋白、疫苗和天然代谢产物,以及改良农艺性状、提高水稻产量几个方面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生物学 药用蛋白 疫苗 天然代谢产物 水稻 作物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化螟生理生化与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徐刚 叶恭银 《浙江农业科学》 2018年第12期2161-2166,2170,共7页
简要介绍近年来二化螟生理生化与分子生物学领域的研究进展,综述二化螟基因组及功能基因、抗药性、对Bt抗性的分子机制、神经受体、嗅觉相关基因、miRNA、热休克蛋白,以及被寄生蜂调控等相关研究,旨在为二化螟的绿色防控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二化螟 抗药性神经受体 嗅觉 MIRNA 热休克蛋白 二化螟盘绒茧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飞虱生物学、生态学及其防控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6
作者 蒯鹏 娄永根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92-700,共9页
稻飞虱是制约我国水稻生产的一类最主要害虫,主要包括褐飞虱、白背飞虱和灰飞虱。本文重点就稻飞虱重要遗传特性(翅型分化、繁殖力、抗药性)分子基础、水稻-稻飞虱-天敌-其他生物种间互作关系、稻飞虱灾变机制及其防控技术等方面的最新... 稻飞虱是制约我国水稻生产的一类最主要害虫,主要包括褐飞虱、白背飞虱和灰飞虱。本文重点就稻飞虱重要遗传特性(翅型分化、繁殖力、抗药性)分子基础、水稻-稻飞虱-天敌-其他生物种间互作关系、稻飞虱灾变机制及其防控技术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并提出今后应进一步深入剖析稻飞虱灾变的生物学与生态学分子基础,明确集约农业与稻田生态系统抗性在微观层面的协调机制,以在集约农业背景下维持或提高稻田生态系统抗性,实现稻飞虱的可持续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飞虱 生物学特性 种间互作关系 灾变机制 可持续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种微生物杀虫剂对3种水稻主要害虫的室内毒力比较及致死表型观察 被引量:7
7
作者 魏琪 朱旭晖 +2 位作者 何佳春 万品俊 傅强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65-174,共10页
为发展水稻害虫的绿色防控技术,本研究采用浸渍法比较了5种微生物杀虫剂(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短稳杆菌Empedobacter brevis、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 CQMa421和甘蓝夜蛾M... 为发展水稻害虫的绿色防控技术,本研究采用浸渍法比较了5种微生物杀虫剂(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短稳杆菌Empedobacter brevis、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 CQMa421和甘蓝夜蛾Mamestra brassicae核型多角体病毒)对3种水稻主要害虫(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和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的室内毒力及致死表型。结果表明,在田间推荐中剂量处理条件下,5种药剂对稻纵卷叶螟幼虫均具有较好的速效性,处理后第2天幼虫的校正死亡率(46.7%~86.7%)就显著高于对照组(0%),第5天稻纵卷叶螟幼虫校正死亡率可达到85.7%~100%,均极显著高于二化螟的校正死亡率(4.76%~23.81%),二化螟第6天时的校正死亡率为25.0%~55.0%。对褐飞虱若虫,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的速效性和毒力均优于球孢白僵菌,经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处理后2 d的存活率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且在第6天时的校正死亡率(76.9%)显著高于球孢白僵菌处理(53.9%)。此外,本试验还对各药剂处理后害虫的致死表型进行了观察与描述。上述结果可为稻田微生物杀虫剂的选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杀虫剂 水稻害虫 毒力测定 致死表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肥用量和施用方式对水稻“甬优6号”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1
8
作者 谢黎虹 叶定池 +4 位作者 胡培松 陈能 唐绍清 罗炬 焦桂爱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89-794,共6页
以籼粳杂交水稻甬优6号为试材,于2006和2007年分别研究了施氮量和施用方式对其产量与品质的影响,以明确该品种在温州种植点适宜的施氮量及方式,达到高产与优质协调。结果表明,随施氮量递增,稻谷产量基本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以施N139 kg/hm... 以籼粳杂交水稻甬优6号为试材,于2006和2007年分别研究了施氮量和施用方式对其产量与品质的影响,以明确该品种在温州种植点适宜的施氮量及方式,达到高产与优质协调。结果表明,随施氮量递增,稻谷产量基本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以施N139 kg/hm2时,采用以基肥∶分蘖肥∶促花肥∶保花肥为6∶2∶1∶1(处理Ⅱ)的施肥方式产量最高。施氮处理稻米的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垩白度、胶稠度、蛋白质及其谷蛋白等品质指标均明显高于不施氮处理,但施氮处理间差异不显著。随施氮量增加,峰值粘度、崩解值和回复值依次递减,消减值依次递增。不同施用方式处理峰值粘度差异显著;施氮量和施用方式处理间米饭的硬度和粘性均达显著差异水平。施用方式处理Ⅲ的硬度与处理Ⅱ差异不显著,但粘性显著高于后者。考虑产量和品质两因素,本试验中甬优6号在温州地区可以选择施N139 kg/hm2,并采用基肥∶分蘖肥∶促花肥∶保花肥为6∶2∶1∶1的施用方式,以实现高产和优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甬优6号 氮肥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供水条件下水稻叶绿素含量的QTL分析 被引量:15
9
作者 沈波 庄杰云 +2 位作者 樊叶杨 蒋靓 郑康乐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00-406,共7页
在水分胁迫和非水分胁迫条件下分别种植水稻亲本和重组自交系(RIL)群体,在苗期生长阶段和开花后采用漆标定位方法分别考察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变化,进行不同水分环境下叶绿素含量和胁迫敏感指数的遗传分析.在两种不同水分供应条件下... 在水分胁迫和非水分胁迫条件下分别种植水稻亲本和重组自交系(RIL)群体,在苗期生长阶段和开花后采用漆标定位方法分别考察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变化,进行不同水分环境下叶绿素含量和胁迫敏感指数的遗传分析.在两种不同水分供应条件下,在不同生育期共定位到13个控制叶绿素含量的具有加性效应的QTL,其中干旱环境中检测到6个,贡献率为4.74%~19.86%;水田环境中检测到7个,贡献率为4.92%~14.02%;未检测到两种环境下共同表达的QTL.检测到7个影响胁迫敏感指数的QTL,其中在苗期和开花期第1次测定时分别检测到的影响胁迫敏感指数的QTL(qkhChl-ga和qkhChl-6)贡献率高达25.29%和38.70%,增效等位基因均来自母本珍汕97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重组自交系 数量性状座位 叶绿素含量 干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时期水分胁迫对水稻生长特性和产量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49
10
作者 张玉屏 朱德峰 +1 位作者 林贤青 陈惠哲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48-53,共6页
通过网室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时期水分胁迫对杂交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中优6号各生育期不同程度水分胁迫都会影响水稻产量,减产最大的时期是穗分化期和开花期,产量比对照下降49.4%和30.7%。水稻分蘖期受水分胁迫对穗数影响最... 通过网室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时期水分胁迫对杂交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中优6号各生育期不同程度水分胁迫都会影响水稻产量,减产最大的时期是穗分化期和开花期,产量比对照下降49.4%和30.7%。水稻分蘖期受水分胁迫对穗数影响最大。穗分化期水分胁迫对总粒数和结实率影响最大,开花期水分胁迫对千粒重影响最大,结实率与穗抽出率存在正相关,相关系数达到0.9211。穗分化期和开花期重度水分胁迫,穗抽出率明显下降。在水分胁迫条件下,光合速率下降主要发生在下午。讨论了水分胁迫对水稻产量和生长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胁迫 穗分化期 开花期 水稻产量 产量形成 结实率 生长特性 影响 下降 减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草不同还田方式对双季水稻产量及稻米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5
11
作者 曾研华 吴建富 +2 位作者 潘晓华 石庆华 朱德峰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34-542,共9页
通过2年田间定位试验,设置施肥区稻草还田(NPK+S)、稻草烧灰还田(NPK+SI)和稻草不还田(NPK)以及相对应的不施肥区对照共6个处理,研究了不同稻草还田方式对双季水稻产量及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用等量氮、磷、钾养分条件下,NPK+... 通过2年田间定位试验,设置施肥区稻草还田(NPK+S)、稻草烧灰还田(NPK+SI)和稻草不还田(NPK)以及相对应的不施肥区对照共6个处理,研究了不同稻草还田方式对双季水稻产量及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用等量氮、磷、钾养分条件下,NPK+S处理具有提高早稻分蘖数及成穗率、中后期叶面积指数及地上部干物质量,增加叶片叶绿素含量(SPAD值),增加水稻单位面积有效穗数的显著作用,但对晚稻的作用不明显;早稻NPK+S处理的产量较其他两个处理两年平均增幅为3.78%~8.77%,晚稻随着稻草还田次数的增加,NPK+S与NPK+SI处理的产量趋于接近,但较NPK处理增产5.66%~7.32%。不施肥条件下,稻草还田(CK+S)处理对早、晚稻生长发育的影响明显大于稻草烧灰还田(CK+SI)和稻草不还田(CK),且其早、晚稻产量也极显著高于后两个处理。研究还发现,稻草还田能提高早、晚稻的稻米食味品质,但降低其外观品质和营养品质以及晚稻稻米的加工品质。以上结果说明,进行稻草全量还田对持续提高双季水稻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草还田 稻草烧灰还田 双季早、晚稻 产量 稻米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磷效率水稻基因型根系形态和生理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20
12
作者 李永夫 罗安程 +1 位作者 黄继德 魏兴华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58-664,共7页
以磷高效水稻基因型连珍11和磷低效水稻基因型嘉948为材料,通过溶液培养试验研究了正常供磷(10 mg P?L-1)和低磷胁迫(0.5 mg P?L-1)条件下的根系形态,根系磷吸收动力学参数和根系分泌酸性磷酸酶特性.结果表明,在两种供磷条件下,连珍11... 以磷高效水稻基因型连珍11和磷低效水稻基因型嘉948为材料,通过溶液培养试验研究了正常供磷(10 mg P?L-1)和低磷胁迫(0.5 mg P?L-1)条件下的根系形态,根系磷吸收动力学参数和根系分泌酸性磷酸酶特性.结果表明,在两种供磷条件下,连珍11的吸磷量均显著高于嘉948.与嘉948相比,连珍11具有较大的根干重,根长,根表面积和侧根数量.低磷胁迫下连珍11的根系磷吸收动力学参数Imax,Km和Cmin均显著低于嘉948;而在正常供磷条件下两个水稻基因型的Imax和Km没有显著差异.低磷处理显著增加两个水稻基因型的Imax,却显著降低Km.正常供磷条件下两个基因型根系分泌酸性磷酸酶活性没有显著差异,而在低磷处理条件下连珍11的根系分泌酸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嘉948.研究表明连珍11的磷效率显著高于嘉948的原因是其具有较庞大的根系以及在磷缺乏条件下具有较高的根系分泌酸性磷酸酶活性和较低的Km和Cmin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基因型 磷效率 根系形态 吸收动力学 酸性磷酸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达细菌阿特拉津氯水解酶基因的转基因烟草对土壤中阿特拉津的生物降解 被引量:6
13
作者 斯华敏 朱丽 +6 位作者 牟仁祥 刘文真 胡国成 付亚萍 陈铭学 蔡宝立 孙宗修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596-601,共6页
植物修复(Phytoremediation)技术是消除或减少土壤环境中有机污染物的重要手段,本研究采用植物转基因技术对土壤中除草剂阿特拉津的降解进行了探索。通过农杆菌介导将阿特拉津氯水解酶基因AD1-atzA转入烟草中,获得了转基因植株。T1代植... 植物修复(Phytoremediation)技术是消除或减少土壤环境中有机污染物的重要手段,本研究采用植物转基因技术对土壤中除草剂阿特拉津的降解进行了探索。通过农杆菌介导将阿特拉津氯水解酶基因AD1-atzA转入烟草中,获得了转基因植株。T1代植株在浇灌了20mg·L-1阿特拉津溶液的模拟污染土壤条件下生长45d,抗性植株的RT-PCR结果证实叶片中阿特拉津氯水解酶基因得到正常转录,液相色谱质谱分析在叶片中检出阿特拉津的水解产物羟基阿特拉津。结果表明,用转基因植物修复阿特拉津污染土壤是值得进一步探索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特拉津 生物降解 阿特拉津氯水解酶基因 转基因烟草 植物修复 环境生物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透水状况对水稻根系生长与氮素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11
14
作者 陈惠哲 朱德峰 +1 位作者 林贤青 张玉屏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5期34-37,共4页
以"II优7954"为材料,盘栽比较了不同透水性土壤(常规淹水无渗漏、渗漏10mm/d、20mm/d、40mm/d和无水层无渗漏)对水稻根系生长与N素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植株根系生长与土壤透水性关系较大,适当的土壤水分渗透能促进根系生... 以"II优7954"为材料,盘栽比较了不同透水性土壤(常规淹水无渗漏、渗漏10mm/d、20mm/d、40mm/d和无水层无渗漏)对水稻根系生长与N素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植株根系生长与土壤透水性关系较大,适当的土壤水分渗透能促进根系生长,提高N素利用。土壤透水量10mm/d有利于水稻早期根系生长,提高根总量和深层根比例,开花期白根比高,N肥吸收利用率达77.05%,远高于常规淹水无渗漏对照,对水稻产量也有促进作用。土壤透水量超过20mm/d时不利于产量提高及后期水稻根系和植株地上部的生长。适当土壤透水能提高籽粒千粒重,但渗漏率超过20mm/d则千粒重有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土壤透水性 根系生长 N素利用 千粒重 盆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湿交替灌溉改善稻田根际氧环境进而促进氮素转化和水稻氮素吸收 被引量:17
15
作者 曹小闯 刘晓霞 +8 位作者 马超 田仓 朱练峰 吴龙龙 张均华 金千瑜 朱春权 孔亚丽 虞轶俊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4,共14页
【目的】阐明不同水氮管理模式下水稻根际内外氧环境变化特征及其对土壤碳氮转化和水稻氮吸收利用的影响,以期从稻田“根际氧环境”调控角度揭示适宜水氮耦合促进水稻生长和提高氮素利用效率的内在机制。【方法】在长期定位试验基础上,... 【目的】阐明不同水氮管理模式下水稻根际内外氧环境变化特征及其对土壤碳氮转化和水稻氮吸收利用的影响,以期从稻田“根际氧环境”调控角度揭示适宜水氮耦合促进水稻生长和提高氮素利用效率的内在机制。【方法】在长期定位试验基础上,采用根箱模拟培养以及Unisense微电极系统和15N同位素示踪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常规粳稻日本晴和常规籼稻扬稻6号为供试材料,试验设常规淹灌(conventional flood irrigation,CF)、干湿交替(alternate wet and dry irrigation,AWD)两种灌溉模式,以及无氮(0 g/kg,N_(0))、中氮(0.8 g/kg,N_(0.8))、高氮(1.2 g/kg,N_(1.2))3个施氮水平。对比分析了不同水氮耦合下水稻根际内外氧环境、可溶性有机碳、微生物量碳氮和碳氮转化相关酶活性,并分析了水稻生长和氮吸收利用的关系。【结果】(1)与CF相比,AWD显著增加了水稻根际内外溶氧量和氧化还原电位,扬稻6号根际土壤的增加量高于日本晴;(2)与N0相比,在N_(0.8)、N_(1.2)水平下,AWD显著增加了两个水稻品种根际微生物量碳氮和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增加了水稻根际碳氮代谢相关酶活性(脲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和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3)与N_(0)相比,在N_(0.8)、N_(1.2)水平下,AWD显著增加了水稻根际硝化速率和提取态总氮、硝态氮和游离氨基酸含量,但降低了其铵态氮含量;同时,增加了2个水稻品种根系铵态氮吸收速率、干物质重和氮素利用指数,且上述各指标扬稻6号均显著高于日本晴;(4)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水稻生物量和氮素利用指数与根际土壤硝化速率、微生物量碳氮、可溶性碳氮有效性和根系铵态氮/硝态氮吸收速率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AWD管理可通过提高溶解氧含量和氧化还原电位,创造良好的根际环境,进而提高根际可溶性有机碳、微生物量碳氮和碳氮代谢相关酶活性,增强根际硝化速率及根系铵态氮和硝态氮吸收速率,提高水稻干物质累积和氮素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湿交替 根际溶氧量 可溶性有机碳 微生物量碳氮 氮吸收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水稻纹枯病菌菌核形成中5个基因的表达差异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王伟 杨惠 +1 位作者 王政逸 陈卫良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8-25,共8页
以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 AG-1IA)菌株GD118不同生长时期的总RNA为材料,以18SrRNA作为内参基因,根据实验室抑制消减杂交(suppression 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SSH)已获得的立枯丝核菌基因片段的表达序列标签(expressed seq... 以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 AG-1IA)菌株GD118不同生长时期的总RNA为材料,以18SrRNA作为内参基因,根据实验室抑制消减杂交(suppression 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SSH)已获得的立枯丝核菌基因片段的表达序列标签(expressed sequence tags,ESTs)设计引物,采用实时定量RT-PCR检测A、B、C、E、F基因(分别为双组分反应调节子、激活巨噬细胞糖蛋白、胞外金属弹力蛋白酶、亲环蛋白、内质网囊泡蛋白ERV29)的表达,以期找到水稻纹枯病菌菌核形成中的差异表达基因。结果表明:从菌核开始形成到菌核成熟的过程中,这5个基因的表达量逐渐降低,且菌核在成熟时表达量最低,但成熟后这些基因的表达量迅速恢复到之前的水平,之后表达量基本保持不变。提示这5个基因在水稻纹枯病菌菌核形成的不同时期的表达有显著差异,说明这5个基因可能受菌核形成过程中胁迫条件的诱导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纹枯病菌 菌核形成 实时荧光定量RT PCR 基因差异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穗型水稻品种穗部参数及其相互关系 被引量:13
17
作者 张玉屏 朱德峰 +3 位作者 曹卫星 林贤青 陈惠哲 焦桂爱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27-332,共6页
研究了5个不同穗型的杂交稻品种主要穗部性状参数及其相互关系。分析了穗长、枝梗分布、枝梗颖花数及其结实率、穗部维管束数目和开花期单茎干物重对穗粒数的影响。初步确立大穗型品种所需参数指标。讨论了株型设计中大穗型的培育方向... 研究了5个不同穗型的杂交稻品种主要穗部性状参数及其相互关系。分析了穗长、枝梗分布、枝梗颖花数及其结实率、穗部维管束数目和开花期单茎干物重对穗粒数的影响。初步确立大穗型品种所需参数指标。讨论了株型设计中大穗型的培育方向。结果表明:不同穗型品种的穗长与颖花数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基部和颈部直径与穗粒数呈显著正相关(P<0.05)。培育基部节间粗的品种,并以单位干物重的高颖花数作为选择指标,可以增强抗倒伏能力,也是培育适合当今种植需要的大穗型品种的选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穗部参数 维管束 单茎干物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高赖氨酸蛋白基因脆茎水稻的收获指数及秸秆赖氨酸含量的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吴超 傅亚萍 +3 位作者 朱丽 胡国成 斯华敏 孙宗修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2008年第4期225-230,共6页
采用农杆菌介导法将高赖氨酸基因导入脆茎粳稻诱导的愈伤组织,经潮霉素抗性筛选,得到可育的再生植株,经PCR检测,表明该基因已整合到脆茎粳稻的基因组中。对部分T2代和花药培养TH1代纯合株系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与非转基因对照相比,在生... 采用农杆菌介导法将高赖氨酸基因导入脆茎粳稻诱导的愈伤组织,经潮霉素抗性筛选,得到可育的再生植株,经PCR检测,表明该基因已整合到脆茎粳稻的基因组中。对部分T2代和花药培养TH1代纯合株系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与非转基因对照相比,在生育期相仿条件下,可以选到生物量和穗重无显著差异,收获指数有提高趋势的转基因水稻;转基因水稻秸秆赖氨酸和粗蛋白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最高含量分别为0.350%和7.27%,但转基因水稻秸秆的其他氨基酸含量的变化趋势并不一致。选出了2个株系可能适合作秸秆饲用化的育种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 脆茎水稻 收获指数 赖氨酸 粗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壳颜色标记在杂交水稻制种中的应用初探 被引量:20
19
作者 何立斌 曹立勇 +1 位作者 钱前 程式华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2001年第6期357-360,共4页
通过对褐色稻壳的遗传研究表明 ,颖壳褐色受一对隐性基因控制 ;采用带褐色颖壳标记的籼型广亲和品种Dular与协青早杂交 ,以系谱法选择并利用协青早A测定不育性的保持性 ,从中选育出 1个带褐色颖壳的保持系 ,并进而转育成相应的不育系色... 通过对褐色稻壳的遗传研究表明 ,颖壳褐色受一对隐性基因控制 ;采用带褐色颖壳标记的籼型广亲和品种Dular与协青早杂交 ,以系谱法选择并利用协青早A测定不育性的保持性 ,从中选育出 1个带褐色颖壳的保持系 ,并进而转育成相应的不育系色选A ;用色选A与颖壳颜色正常的恢复系制种后 ,收获杂种种子和恢复系种子 ,然后利用色选机分选杂种种子与恢复系种子 ,可提高杂交水稻制种机械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壳颜色标记 不育系 杂交水稻 制种 褐色颖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水稻品种花期耐旱性评价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松 张玉屏 +3 位作者 朱德峰 林贤青 陈惠哲 向镜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9-47,154,共10页
以我国96个主导水稻品种为材料,于水稻开花期进行水分处理10d,研究水分胁迫下不同水稻品种与水稻产量构成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开花期水分胁迫对水稻每穗粒数影响不显著,结实率和千粒重有着不同程度的下降。根据水分胁迫指数将供试品... 以我国96个主导水稻品种为材料,于水稻开花期进行水分处理10d,研究水分胁迫下不同水稻品种与水稻产量构成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开花期水分胁迫对水稻每穗粒数影响不显著,结实率和千粒重有着不同程度的下降。根据水分胁迫指数将供试品种分为耐旱型(WSI<0.0599)、中间型(0.0600<WSI<0.2599)和敏感型(WSI>0.2600)3类。筛选出9个耐旱型品种,其中粳型常规水稻1个、籼型常规水稻1个、籼型两系杂交水稻2个、籼型三系杂交水稻5个。籼稻品种的耐旱性明显优于粳稻品种,来源于同一母本冈46A的冈优527、冈优188和冈优725在本试验中都表现出良好的耐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开花期 耐旱性 评价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