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古代水文题刻的类型、分布及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李云鹏 谭徐明 邓俊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79-284,292,共7页
古水文题刻对历史典型场次水旱灾害水文复原、长时序水文规律研究具有重要而独特的资料价值。本文提 出了中国古代水文题刻的分类体系,基于初步调查总结分析了中国古代水文题刻的分布特征。分析认为,中国古 代水文题刻类型丰富、数量较... 古水文题刻对历史典型场次水旱灾害水文复原、长时序水文规律研究具有重要而独特的资料价值。本文提 出了中国古代水文题刻的分类体系,基于初步调查总结分析了中国古代水文题刻的分布特征。分析认为,中国古 代水文题刻类型丰富、数量较多、有一定的序列性,以记录极端水旱灾害情况为主要特征,对长时序水文规律研 究具有重要的资料价值,也是重要的水利遗产。建议加强基于水利遗产的古代水文题刻保护修复与展示技术研 究,以及基于古代水文题刻的长时序水文序列、研究长时序水文规律特征分析技术方法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题刻 水利遗产 水利史 水文 水文考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东运河闸坝控制工程及其技术特征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李云鹏 杨晓维 王力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63-269,共7页
浙东运河是中国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内河水运网络与海运联接的纽带。与大运河其他河段相比,浙东运河水系水文、控制工程有其鲜明特点。本文基于水利工程科技史的视角,对浙东运河水系构成及分段特点、浙东运河控制工程分布、闸坝工... 浙东运河是中国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内河水运网络与海运联接的纽带。与大运河其他河段相比,浙东运河水系水文、控制工程有其鲜明特点。本文基于水利工程科技史的视角,对浙东运河水系构成及分段特点、浙东运河控制工程分布、闸坝工程型式与功能特征及其原因进行了系统分析,对浙东运河宁波段极具特色的闸坝功能划分特征、闸坝结合的工程型式产生及其技术特点进行了考证、分析,从中国大运河整体视角审视浙东运河水利工程遗产的特点及其科技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运河 浙东运河 水利工程 闸坝 工程技术特征 水利遗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2000年鲁西南地区河湖水系水环境变迁脉络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李云鹏 郭姝姝 朱正强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81-389,共9页
鲁西南地区是历史时期黄河、淮河、海河三大流域的“交汇”区,在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区域水系水环境发生了沧海桑田的剧变。本文基于历史文献,分析了几个典型历史时期区域河湖水系格局及湖泊数量、积水面积等指标,试图... 鲁西南地区是历史时期黄河、淮河、海河三大流域的“交汇”区,在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区域水系水环境发生了沧海桑田的剧变。本文基于历史文献,分析了几个典型历史时期区域河湖水系格局及湖泊数量、积水面积等指标,试图复原区域水环境变迁的大体脉络,并基于水利史的视角分析区域环境演变的动因。研究认为,黄河1128年南徙夺淮、元代京杭运河的营建及1855年铜瓦厢改道是区域水系演变的三个重要节点,不同阶段区域湖泊数量及积水面积逐渐减少,黄河变迁成为区域水环境演变的重要影响因素,而人类活动对其演变历程也产生重要影响,尤其是在元明清时期,会通河的开凿和经营塑造了区域相对稳定的水系格局及水环境。认知区域水环境的历史背景,总结变迁规律和蜕化原因,为当前修复区域水环境、改善生态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淮海 大运河 水利史 环境史 水系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