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3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湖南省暴雨灾害气象防灾减灾服务效益评估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邓玲 李学敏 +2 位作者 谭姗姗 张思远 谭诗琪 《湖北农业科学》 2021年第8期176-179,189,共5页
针对暴雨灾害气象防灾减灾服务,重点考虑决策服务效益、公众服务效益、社会服务效益指标及不可避免损失因子,基于逆推法建立湖南省暴雨灾害气象防灾减灾服务效益评估模型。利用该模型对湖南省2011—2015年6次典型暴雨天气过程的气象防... 针对暴雨灾害气象防灾减灾服务,重点考虑决策服务效益、公众服务效益、社会服务效益指标及不可避免损失因子,基于逆推法建立湖南省暴雨灾害气象防灾减灾服务效益评估模型。利用该模型对湖南省2011—2015年6次典型暴雨天气过程的气象防灾减灾服务效益进行评估。结果表明,近年来湖南省暴雨灾害决策服务效益、社会服务效益基本呈上升趋势,公众服务效益波动性较大;暴雨灾害气象防灾减灾服务效益占灾害直接经济损失的38.6%~57.0%,单次暴雨过程气象防灾减灾服务效益值最高达13.66亿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灾害 逆推法 气象防灾减灾服务效益评估 气象服务效益值 湖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大气污染特征及气象影响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杨云芸 唐杰 +2 位作者 王璐 王晓雷 李蔚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9-86,共8页
为深入探究湖南省大气污染过程变化特征及气象条件对不同首要污染物的影响,利用2015—2021年湖南省14个市州的大气环境监测数据及气象观测数据,分析研究了68次污染过程的持续时长、分布特征等,并根据污染来源分析结果、传输路径分析结果... 为深入探究湖南省大气污染过程变化特征及气象条件对不同首要污染物的影响,利用2015—2021年湖南省14个市州的大气环境监测数据及气象观测数据,分析研究了68次污染过程的持续时长、分布特征等,并根据污染来源分析结果、传输路径分析结果,结合地形特征,进行了污染影响区域划分,对不同首要污染物的气象因子反馈机制进行了细致剖析。结果表明:湖南省大气污染过程以颗粒物污染为主,年变化特征呈现为单峰形,单次污染过程持续时长一般不超过3 d;3条主要的污染物传播路径均是由湘北地区进入长株潭城市群;污染来源以本地积累为主,外来输送与本地污染叠加次之;颗粒物污染主要受边界层稳定程度、逆温情况和近地面空气湿度的影响,臭氧污染则主要受紫外辐射、前体物浓度和扩散条件等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过程 气象因子 变化特征 区域划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源卫星资料的湖南林火时空特征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周碧 闫如柳 +4 位作者 陈磊士 罗伯良 隋兵 高霞霞 杜东升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13-720,共8页
为深入研究林火时空分布规律,减少森林火灾对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的不利影响,利用中外8颗气象卫星资料,基于经典的上下文方法,建立了多源卫星火点判识关键参数和动态阈值。采用卫星监测缓冲区半径核查法,对多源卫星反演的林地热点进行真... 为深入研究林火时空分布规律,减少森林火灾对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的不利影响,利用中外8颗气象卫星资料,基于经典的上下文方法,建立了多源卫星火点判识关键参数和动态阈值。采用卫星监测缓冲区半径核查法,对多源卫星反演的林地热点进行真实性检验,并利用2021—2022年防火期真实林地热点数据进行林火时空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卫星火点监测准确率为84.42%,火点分类准确性为89.90%,建立的反演方法合理可靠。湖南林火空间分布“西南多,东北少”,高发区主要分布于湘南,次高发区为湘西区域;秋防期林火风险远大于春防期。2022年极端高温干旱过程,林火主要分布在湘南地区、衡邵盆地;从过程分布看,林火分布可分为4个阶段,前3个阶段林火数量呈显著增加趋势,第3阶段森林火险风险最严重。第4阶段受降水和全省禁火令的双重影响,林地热点数目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火灾 卫星遥感 真实性检验 火点判识 时空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风“暹芭”对湖南影响的分阶段对比分析
4
作者 唐明晖 陈龙 +2 位作者 赵恩榕 王强 陈紫妍 《灾害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2-109,共8页
利用常规观测、再分析和双偏振雷达资料,结合拉格朗日混合单粒子轨迹模式(HYSPLIT),对比分析了2022年台风“暹芭”影响湖南的三个阶段(台前飑线、台风倒槽、台风低压)水汽来源、双偏振特征,并探讨降水特征。结果表明:①台前飑线阶段,水... 利用常规观测、再分析和双偏振雷达资料,结合拉格朗日混合单粒子轨迹模式(HYSPLIT),对比分析了2022年台风“暹芭”影响湖南的三个阶段(台前飑线、台风倒槽、台风低压)水汽来源、双偏振特征,并探讨降水特征。结果表明:①台前飑线阶段,水汽主要源自西太平洋、鄱阳湖,沿东风输送至湘北,与东北风形成辐合;回波表现为积云降水特征,呈带状、质心偏低;Z_(DR)和K_(DP)值高,CC值大,以数浓度高扁平大雨滴为主。②台风倒槽阶段,水汽源自南海和西太平洋,沿槽前偏东南气流向湘中输送;回波表现为层云降水特征,低层Z_(H)、K_(DP)、Z_(DR)偏低,CC偏大,以数浓度低的小雨滴为主;5 km高度出现CC亮带,导致“列车效应”暴雨。③台风低压阶段,水汽源自中南半岛、北部湾和南海,沿低压向湘东南、湘东北输送;回波呈积层混合降水特征,中低层K_(DP)有大值(≥1.7°/km)区,Z_(DR)强度偏弱,以数浓度高小雨滴为主。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台风影响下的降水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暹芭” 分阶段分析 水汽输送 台前飑线 雷达双偏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暴雨灾害气象防灾减灾服务效益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邓玲 李学敏 张思远 《湖北农业科学》 2021年第17期188-193,共6页
针对暴雨灾害气象防灾减灾服务,通过开展专家问卷调查,基于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研究建立了暴雨灾害气象防灾减灾服务效益评估指标体系,并确定了各评估指标的权重。根据湖南省近年暴雨气象服务典型案例分析评价数据,遵循可量化易获取原... 针对暴雨灾害气象防灾减灾服务,通过开展专家问卷调查,基于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研究建立了暴雨灾害气象防灾减灾服务效益评估指标体系,并确定了各评估指标的权重。根据湖南省近年暴雨气象服务典型案例分析评价数据,遵循可量化易获取原则,研究提出了各指标具体的评价方法。综合运用评估指标体系和各指标的评价方法,对2015年6月30日至7月5日湖南省1次典型暴雨过程进行了气象防灾减灾服务效益试评估,得出该次暴雨气象防灾减灾综合服务效益为0.88,说明气象防灾减灾服务效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灾害 气象防灾减灾服务效益评估 层析分析法 德尔菲法 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长短期记忆网络的湖南网格气温预报模型
6
作者 卢姝 陈鹤 +2 位作者 陈静静 赵琳娜 郭田韵 《气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31-445,共15页
基于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高分辨率模式预报产品以及中国气象局陆面数据同化系统逐1 h气温实况,构建了一种改进的长短期记忆网络ED-LSTM-FCNN模型,模型中加入嵌入层模块以处理高维空间、时间特征,并通过全连接神经网络融合不同类型特征... 基于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高分辨率模式预报产品以及中国气象局陆面数据同化系统逐1 h气温实况,构建了一种改进的长短期记忆网络ED-LSTM-FCNN模型,模型中加入嵌入层模块以处理高维空间、时间特征,并通过全连接神经网络融合不同类型特征实现气温的回归预测,生成0.05°×0.05°格点逐1 h气温预报产品。针对湖南省2022年预报检验表明:ED-LSTM-FCNN模型能显著降低数值模式的预报误差,提高预报稳定性,1~24 h时效预报均方根误差较模式预报与中央气象台指导预报分别降低了25.4%~37.7%和15.8%~40.0%;模型明显改善了数值模式在空间上(尤其是复杂地形)的预报效果,大部分地区气温均方根误差介于1.2~1.6℃;该模型在不同季节2℃误差以内的预报准确率达83.0%以上,明显高于模式预报与中央气象台指导预报,在平稳性极端高温天气中的优势更加明显,可有效应用于智能网格预报业务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格预报 长短期记忆网络 气温预报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度学习在湖南次季节气温预测业务中的应用
7
作者 黄超 李巧萍 谭楚岩 《大气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38-448,共11页
利用1981—2023年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NOAA逐日向外长波辐射资料、湖南省97个站点逐日气温及NCEP、CMA两家次季节-季节(sub-seasonal to seasonal,S2S)预测业务模式预报产品,使用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 利用1981—2023年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NOAA逐日向外长波辐射资料、湖南省97个站点逐日气温及NCEP、CMA两家次季节-季节(sub-seasonal to seasonal,S2S)预测业务模式预报产品,使用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和迁移学习方法,建立了湖南次季节尺度气温预测模型,并与动力模式预报技巧进行对比评估。结果表明:CNN模型在不同起报时间(提前1~10 d)对月气温距平预测的空间相关系数相比两家动力模式具有显著优势,同时时间相关系数、符号一致率和均方根误差也得到一定的提高。可解释性分析显示,热带印度洋地区在深度学习模型中关注度最高,这些区域的预测因子可能是气温预测的重要可预报性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预测 深度学习 迁移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降水因子的湖南省财货险理赔风险指数模型
8
作者 彭玮莹 黎跃勇 +5 位作者 谭诗琪 李好 官建文 廖春花 周威 谢睿恒 《应用气象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23,共10页
基于2016—2020年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湖南省分公司因降水致灾的财货险理赔案例数据和湖南省降水数据,分析财货险中工程险、家财险和企财险的理赔案例与降水量间的关系,应用优势分析法构建湖南省不同财货险基于降水的理赔风险... 基于2016—2020年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湖南省分公司因降水致灾的财货险理赔案例数据和湖南省降水数据,分析财货险中工程险、家财险和企财险的理赔案例与降水量间的关系,应用优势分析法构建湖南省不同财货险基于降水的理赔风险指数模型,计算风险指数等级阈值,输出理赔风险预警产品,并利用2021—2022年202个理赔案例进行模型检验。结果表明:降水因子中,24 h累积降水量、48 h累积降水量、72 h累积降水量和出险前1 d最大小时降水强度对理赔风险影响较大;各降水致灾因子对不同险种理赔风险的权重影响不同,48 h累积降水量影响最大,72 h累积降水量次之;202个案例中有146个案例检验准确,平均准确率达72.3%,轻度理赔风险等级准确率最高;个例检验表明未达到气象上的暴雨标准时,指数模型可以很好地对理赔风险进行预警。目前该指数模型已应用于湖南保险气象灾害风控服务平台中,基于智能网格预报数据生成分险种降水风险影响预报产品,对降水导致的财货险理赔风险进行预警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 财产保险 理赔风险 指数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保险气象灾害风控服务平台建设与功能设计
9
作者 李好 黎跃勇 +2 位作者 廖春花 彭玮莹 张永锋 《农业灾害研究》 2024年第10期106-108,共3页
保险与气象关系密切,在保障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防灾减灾、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与社会和谐稳定中责任重大。湖南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多发、气象灾害重发,给保险公司带来了巨大的赔付经济压力。为进一步提高财产保险业防灾减损的能力与水平,... 保险与气象关系密切,在保障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防灾减灾、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与社会和谐稳定中责任重大。湖南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多发、气象灾害重发,给保险公司带来了巨大的赔付经济压力。为进一步提高财产保险业防灾减损的能力与水平,切实保护生命财产安全和保障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湖南省气象服务中心自主研发了湖南保险气象灾害风控服务平台V2.0版本作为保险机构气象灾害风险减量服务的重要工具。介绍了湖南保险气象灾害风控服务平台V2.0版本基本情况、功能模块设计,并探讨了其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险 气象灾害 风险防控 智慧预警 平台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偏振雷达和FY-4A卫星资料的一次湖南秋季强冰雹预警特征分析
10
作者 杨湘婧 唐明晖 +2 位作者 袁韬 兰明才 彭听听 《气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8-84,共17页
为提升秋季冰雹监测预警能力,基于双偏振雷达和风云四号A星(FY-4A)资料,对2023年11月湖南一次罕见的秋季强冰雹过程进行分析,探讨其预警特征。研究发现:(1)强冰雹由超级单体风暴产生,在降雹阶段,强回波中心(水平反射率因子Z H≥65 dBz)... 为提升秋季冰雹监测预警能力,基于双偏振雷达和风云四号A星(FY-4A)资料,对2023年11月湖南一次罕见的秋季强冰雹过程进行分析,探讨其预警特征。研究发现:(1)强冰雹由超级单体风暴产生,在降雹阶段,强回波中心(水平反射率因子Z H≥65 dBz)底部接近地面,相关系数(CC)<0.9,差分传播相移率(K DP)为空洞,差分反射率因子(Z DR)为-3~0 dB,对应直径≥5 cm的大冰雹降落,与实况吻合。(2)Z DR柱上升和下降可表征上升气流的加强和减弱,Z DR结合CC有助于识别三体散射(TBSS)和旁瓣特征。强回波面积和质心高度对超级单体风暴不同发展阶段有很好的指示作用,结合监测可使冰雹预警提前量达12 min以上。此次过程超级单体造成的TBSS长度达到罕见的73 km,TBSS的出现、风暴顶辐散呈明显减弱趋势较降雹时间提前17 min以上。(3)冰雹、雷暴大风发生区域与冰雹云黑体亮温(TBB)、云顶温度(CTT)、云顶高度(CTH)、云顶气压(CTP)梯度大值区对应较好。结合雷达分析冰雹云发展过程发现,可将TBB≤-58℃,CTT≤-56℃,CTH≥13 km,CTP≤180 hPa且TBB≤-52℃面积持续增大作为FY-4A卫星秋季冰雹云特征参量的监测预警指标。(4)TBB最大递减率发生时间较降雹时间提前11 min以上。13.3μm和10.8μm通道亮温差对冰雹云的发展和减弱反应最为敏感,6.5μm和10.8μm通道亮温差则在单站对流监测指标中对冰雹过境前后较其他亮温差反应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季冰雹 双偏振雷达 FY-4A卫星 预警指标 超级单体 三体散射(TBS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残差网络的气温预报技术在湖南的应用
11
作者 陈鹤 周莉 +2 位作者 卢姝 兰明才 许霖 《大气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99-514,共16页
基于中国气象局陆面数据同化系统(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 Land Data Assimilation System,CLDAS)格点实况资料与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综合预报系统(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Integrated Fore... 基于中国气象局陆面数据同化系统(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 Land Data Assimilation System,CLDAS)格点实况资料与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综合预报系统(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Integrated Forecast System,ECMWF-IFS)模式最优因子集,构建了Res-STS(residual spatio-temporal stacking)网络气温预报订正模型,旨在提高湖南省气温预报的准确性。Res-STS模型在深度学习框架残差网络(residual networks,ResNets)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采用“面-点”结构进行建模,有效保留了环境背景场特征和时序特征,包含ECMWF-IFS特征融合模块(EC feature fusion,ECFF)和降尺度模块(downscaling module,DM),前者利用卷积残差块提取特征,后者通过反卷积层实现分辨率降低,最终生成逐小时气温预报。在湖南省逐小时、日最高、日最低气温预报产品的误差分析中,Res-STS模型平均绝对误差(mean absolute error,MAE)分别为1.21、1.38、1.07℃,相较于ECMWF-IFS和国家气象中心指导预报表现出更低的误差,特别是在最高气温预报中表现尤为优异(误差比国家气象中心指导预报降低23.8%)。在高海拔地区的误差分布对比中,Res-STS模型表现出更高的精度和稳定性,其误差分布更为集中,中位数最低。在寒潮和高温天气过程中,Res-STS模型的最低气温、最高气温、逐1 h气温预报分别高于其他客观产品和人工订正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Res-STS模型 气温预报 预报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关键气象因子的油茶种仁含油率预测模型构建 被引量:1
12
作者 袁小康 邬定荣 +1 位作者 范嘉智 范雨娴 《湖北林业科技》 2024年第2期18-22,共5页
含油率是油茶重要的经济性状,构建油茶含油率预测模型对于茶油产量预报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普通油茶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油茶种仁含油率与不同气象因子的关系,确定影响油茶种仁含油率的关键气象因子,然后用回归分析法构建基于关键气... 含油率是油茶重要的经济性状,构建油茶含油率预测模型对于茶油产量预报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普通油茶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油茶种仁含油率与不同气象因子的关系,确定影响油茶种仁含油率的关键气象因子,然后用回归分析法构建基于关键气象因子的油茶含油率预测模型,并用独立资料检验预测模型效果。结果表明:8月平均气温、8月最高气温、9月最高气温、油脂转化积累高峰期最高气温与含油率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通过逐步回归分析法拟合得到了3个油茶含油率预测模型,用独立资料检验后,发现基于9月降水量(x_(1))、9月最高气温(x_(2))和油脂转化积累高峰期最长连续无降水天数(x3)的油茶种仁含油率(y)预测模型(y=79.46-0.03x_(1)-0.86x_(2)-0.30x3)效果好,平均相对误差为4.6%,可应用于普通油茶种仁含油率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种仁含油率 气象因子 逐步回归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茶气象灾害普查和风险区划研究——以湖南为例 被引量:6
13
作者 郭凌曜 蒋元华 廖玉芳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5-129,共5页
基于2006—2016年湖南油茶测产数据和同期临近气象站逐日气象观测数据,采用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影响判识、气象灾害指标独立性检验和相关检验等方法筛选构建湖南油茶主要气象灾害指标;采用气象灾害发生概率与油茶减产率乘积之和构建气象灾... 基于2006—2016年湖南油茶测产数据和同期临近气象站逐日气象观测数据,采用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影响判识、气象灾害指标独立性检验和相关检验等方法筛选构建湖南油茶主要气象灾害指标;采用气象灾害发生概率与油茶减产率乘积之和构建气象灾害综合指数,基于1961—1990年、1991—2020年湖南500 m×500 m历史气象资料小网格数据和2021—2050年气候变化预估网格数据,分别统计各网格点气象灾害综合指数,绘制不同气候背景下油茶气象灾害综合区划图和油茶气象灾害综合风险区划图。结果表明:影响湖南油茶的主要气象灾害为春梢萌动期低温多雨、盛花期低温阴雨、幼果期低温、果实膨大高峰期干旱、油脂转化和积累高峰期高温、果实成熟期阴雨,综合影响等级除高山区外,大部地区为气象灾害低影响区,对湖南大力发展油茶有利。通过该研究方法得到的结果较现有研究有了新的发现:(1)气象条件对油茶产量的影响需从当年追溯至上年的春梢萌动期;(2)油茶果实膨大高峰期干旱指标有效降水日数较降水总量更重要;(3)油脂转化和积累高峰期的主要气象灾害是高温;(4)在气候变化大背景下,油茶气象灾害高影响等级在减轻,但中、低风险区范围明显增大,需加大气象灾害减灾措施和抗逆品种的研发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气象灾害 普查 风险 区划 湖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气象综合业务实时监控平台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3
14
作者 冯冼 李熠 《湖北农业科学》 2022年第11期139-144,共6页
为推进湖南省气象业务监控的集约化与智能化,基于云计算、分布式、大数据等技术,设计了省级气象综合业务实时监控平台。该平台包括分层模型和功能结构,具有监控信息采集、数据处理与存储、全流程业务监控、集中告警等关键技术。该平台... 为推进湖南省气象业务监控的集约化与智能化,基于云计算、分布式、大数据等技术,设计了省级气象综合业务实时监控平台。该平台包括分层模型和功能结构,具有监控信息采集、数据处理与存储、全流程业务监控、集中告警等关键技术。该平台打通了气象业务、数据、基础资源一体化运维流程,实现气象业务监控运维上下游联动,初步解决了湖南省省级气象数据中心规模急剧增长带来的运维管理难题,提高了省级气象信息业务运维支撑保障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业务 集约化 综合监控 运维管理 湖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象因子的湖南省柑橘气候品质评价模型研究——以洞口蜜桔为例 被引量:3
15
作者 邓玲 江涤非 +2 位作者 黎跃勇 董子舟 谭诗琪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2年第8期184-189,共6页
基于2010—2020年湖南省柑橘主产区代表品种洞口蜜桔,以及2015—2020年黔阳冰糖橙、道县脐橙、石门柑橘的品质数据和相应的气象数据,采用相关普查法、逐步回归法等筛选出影响湖南柑橘品质的关键气象因子,并建立了湖南柑橘气候品质评价... 基于2010—2020年湖南省柑橘主产区代表品种洞口蜜桔,以及2015—2020年黔阳冰糖橙、道县脐橙、石门柑橘的品质数据和相应的气象数据,采用相关普查法、逐步回归法等筛选出影响湖南柑橘品质的关键气象因子,并建立了湖南柑橘气候品质评价指标。以洞口蜜桔为例,采用德尔菲法、主成分回归法和加权指数求和法等建立了洞口蜜桔气候品质评价模型,基于该模型对洞口蜜桔近11年的气候品质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在湖南省的9项柑橘品质指标中,受气象因子影响较大的主要有可溶性固形物和VC含量2项指标;影响湖南省柑橘气候品质的关键气象因子主要有果实迅速膨大期—采摘期累计日照时数、果实膨大期降水量、采摘期阴雨日数、主要生长季(4—10月)平均气温、着色期—采摘期平均气温日较差、果实膨大期日最高气温≥35℃的最长持续天数等6项指标;2010—2020年洞口蜜桔气候评价指数介于2.25~3.00,除2016、2020年的气候品质等级为良及以下外,其余年份均为优或特优级别,模型检验结果与实际品质等级的吻合率较高,其中与2项品质指标等级均一致的年份有6 a;与1项品质指标等级一致的年份均为8 a,吻合率为7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柑橘 气候品质 评价指标 洞口蜜桔 评价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气象网公众气象服务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4
16
作者 罗丹 朱宏武 《湖北农业科学》 2022年第8期134-139,共6页
为了提升公众气象服务能力,拓宽气象信息的覆盖面,提升公众气象服务的效果与体验感,湖南省气象局基于互联网技术对湖南气象网进行了改造升级。根据公众的需求,设计多元且个性化的气象服务产品,包括短临及中短期的城市预报、格点化预报... 为了提升公众气象服务能力,拓宽气象信息的覆盖面,提升公众气象服务的效果与体验感,湖南省气象局基于互联网技术对湖南气象网进行了改造升级。根据公众的需求,设计多元且个性化的气象服务产品,包括短临及中短期的城市预报、格点化预报、景点预报等,自动生成基于位置、图形图表化的气象监测、预报、预警产品,有效提升了气象服务在时空上的精度及气象信息的使用率,湖南气象网因此成为湖南公众气象服务的核心平台,对气象防灾减灾有着重要的社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站 公众气象服务 设计 实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6—2020年湖南省气象灾害预警信号时空特征分析与预警信息精准靶向发布策略 被引量:8
17
作者 邓玲 袁伟天 +2 位作者 陈玉贵 朱国强 张永锋 《中南农业科技》 2023年第4期124-128,共5页
利用2016—2020年湖南省发布的气象灾害预警信号数据,运用分类统计法按信号类别、等级、发布区域、发布时间进行统计分析。研究了面向公众的预警信息精准靶向发布策略。结果表明,湖南省发布的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类型占比前5位的分别是雷... 利用2016—2020年湖南省发布的气象灾害预警信号数据,运用分类统计法按信号类别、等级、发布区域、发布时间进行统计分析。研究了面向公众的预警信息精准靶向发布策略。结果表明,湖南省发布的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类型占比前5位的分别是雷电、暴雨、大雾、高温和雷雨大风,占发布总量的91.7%;在湖南省发布的气象灾害预警信号中,黄色预警信号发布次数最多,占发布总量的49.0%,红色最少,仅占4.4%;红色预警信号发布量列前3位的预警类型是暴雨、大雾和冰雹;湖南省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最多的地区是怀化市,其次是邵阳市、岳阳市、湘西自治州,湘潭市发布次数最少,整体呈西多东少的趋势;每年5—8月是湖南省预警发布的高峰期,7月预警信号发布量最多,占全省总量的20.4%,10月最少,占全省总量的1.3%;雷电、雷雨大风预警信号的发布集中在3—8月,暴雨、高温预警集中在5—9月,冰雹预警集中在3—5月,霾、寒潮、道路结冰、暴雪等预警主要在11月至次年3月,大雾、大风预警信号全年都有发布;当发布暴雨红色预警信号及城区暴雨临灾警报、冰雹红色警报、雷雨大风临灾警报、强降雨红色警报时,湖南省启动面向公众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精准靶向发布业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灾害 预警信号 时空分布特征 面向公众 靶向发布 湖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气象业务内网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1
18
作者 钟艳雯 尹新怀 +2 位作者 朱亮 冯冼 夏正龙 《湖北农业科学》 2020年第20期155-159,共5页
为了实现业务系统的集约整合,提供一站式数据在线访问和共享服务,建设了湖南省气象业务内网平台。该平台基于通用的J2EE应用架构;使用统一数据源;采用分布式架构,利用大数据技术提升查询统计速度;通过自定义各种组件实现地图图层叠加。... 为了实现业务系统的集约整合,提供一站式数据在线访问和共享服务,建设了湖南省气象业务内网平台。该平台基于通用的J2EE应用架构;使用统一数据源;采用分布式架构,利用大数据技术提升查询统计速度;通过自定义各种组件实现地图图层叠加。该平台为省市县用户提供统一业务数据、产品与信息服务,为气象预报、测报、管理等业务提供有效补充手段和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业务内网 数据 分布式数据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快速循环同化模式在湖南不同环流型下的小时降水预报性能检验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龙 陈静静 +1 位作者 胡媚 陈鹤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34-448,共15页
利用T-mode斜交旋转主成分分析法,对湖南2021年汛期(4—9月)逐小时850 hPa风场进行环流分型,在此基础上开展同期华南快速循环同化模式(CMA-GD-R3)小时降水预报性能检验。结果表明:影响湖南2021年汛期的主要环流型为西南涡切变型、切变... 利用T-mode斜交旋转主成分分析法,对湖南2021年汛期(4—9月)逐小时850 hPa风场进行环流分型,在此基础上开展同期华南快速循环同化模式(CMA-GD-R3)小时降水预报性能检验。结果表明:影响湖南2021年汛期的主要环流型为西南涡切变型、切变型、副热带高压边缘南风型和台风外围东风型4类;模式小时降水预报的晴雨准确率和分级降水TS评分日变化特征明显,晴雨准确率夜间高于白天,分级降水TS评分峰值出现在早晨,各环流型的临近时效降水预报效果较好,短时强降水发生频次最高的西南涡切变型晴雨准确率较低,副热带高压边缘南风型在较大量级降水表现相对较差;SAL(structure amplitude and location)检验显示,西南涡切变型、切变型过程模式位置预报较接近实况,强度预报表现为前弱后强,副热带高压边缘南风型过程预报落区分散,位置预报不稳定,整体强度较实况明显偏弱,台风外围东风型过程在短时预报时效落区接近实况,强度预报显著偏弱,该方法能较客观地反映模式降水预报空间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快速循环同化模式(CMA-GD-R3) 环流分型 小时降水预报 SAL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雨季小时极端降水的特征及其对暴雨贡献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胡燕 陈鹤 +3 位作者 刘红武 刘焕乾 王青霞 高嵩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92-903,共12页
湖南是中国南方典型多雨省份,境内洞庭湖为中国第二大淡水湖。近年极端降水事件不断增多,由于其显著的日变化特征,预报难度大。本文利用2012—2021年湖南1599个区域自动气象站逐小时降水观测资料,开展了湖南省雨季(4—9月)小时极端降水... 湖南是中国南方典型多雨省份,境内洞庭湖为中国第二大淡水湖。近年极端降水事件不断增多,由于其显著的日变化特征,预报难度大。本文利用2012—2021年湖南1599个区域自动气象站逐小时降水观测资料,开展了湖南省雨季(4—9月)小时极端降水与12 h暴雨时空分布特征分析,以及小时极端降水对12 h暴雨的贡献率研究。结果表明:湖南雨季第99.9百分位小时极端降水高频区主要分布在雪峰山脉和南岭山脉一带以及洞庭湖区域,复杂地形和下垫面对小时极端降水频次和强度均有明显增强作用。湖南雨季小时极端降水总频次呈波浪式增长,2021年发生频次最多,5—8月为小时极端降水高发月份,其中6月为第一峰值。小时极端降水频次的日变化呈明显双峰结构,峰值分别出现在傍晚18时和早上07时。12 h暴雨发生频次空间分布与小时极端降水相似,年均频次为夜间2490次,白天2039次,日变化表现为夜间高于白天,5—7月为发生频次最多月份。洞庭湖区域12 h暴雨6、7月发生频次最高,高值区主要在河湖冲积平原。白天小时极端降水对12 h暴雨的降水量贡献比夜间大,高贡献率(70%~90%)的站点也更多,贡献率大值区均集中在湖南南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和洞庭湖区域 小时极端降水 12h暴雨 日变化 贡献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