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海海气相互作用特点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陈炜 陈礼斌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0期10759-10761,共3页
从南海海气相互作用的角度出发,综述了南海大气和海洋系统的平均特征及其变化特性,同时对南海海气相互作用的特点进行了概述。文章还就尚未解决的科学问题进行探讨,以引起有关学者的关注。
关键词 南海 大气环流 海洋环流 海气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飑线过程分析及其影响——以武汉机场一次飑线发生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晓勤 《宁夏农林科技》 2013年第8期74-75,78,F0003,共4页
利用武汉新一代多普勒雷达、常规天气图和地面观测资料,对2011年7月26日武汉机场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诊断,主要分析了飑线的多普勒基本反射率因子与基本速度特征,并与超极单体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发现这次过程是受高空槽配合弱冷... 利用武汉新一代多普勒雷达、常规天气图和地面观测资料,对2011年7月26日武汉机场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诊断,主要分析了飑线的多普勒基本反射率因子与基本速度特征,并与超极单体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发现这次过程是受高空槽配合弱冷空气东移与南方暖湿空气共同影响;副高的东退形成正不稳定能量区,K指数高,低层水气和能量形成了对流不稳定层,特别是中高层,有弱冷空气入侵,形成了中低层的垂直风切变,前方的斜上升气流,后方的下沉气流使飑线得以维持;正是飑线过境时出现了阵风锋,强下冲气流及地面大风及雷暴高压;与超级单体形成的下击暴流相比,在飑线运动的前方形成的雷雨及地面大风范围更大,强度更强。这次飑线过程对农业、交通及日常生活造成了较大影响,最后提出要提高对灾害天气预警能力及气象服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飑线 特点 阵风锋 雷暴高压 危害 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2011.6.18”梅雨锋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3
作者 王晓勤 《宁夏农林科技》 2013年第10期93-96,115,F0002,共6页
利用常规探空和地面观测资料、NCEP每6小时再分析资料、物理量场对2011年6月18发生在武汉的一次大暴雨过程的环流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暴雨产生期间南压高压稳定,500hPa贝加尔湖附近形成明显的阻塞高压,冷空气从北方侵袭而至,青... 利用常规探空和地面观测资料、NCEP每6小时再分析资料、物理量场对2011年6月18发生在武汉的一次大暴雨过程的环流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暴雨产生期间南压高压稳定,500hPa贝加尔湖附近形成明显的阻塞高压,冷空气从北方侵袭而至,青藏高原南侧的南支槽加深发展,850-700hPa有低涡形成东移;低层低空西南急流向暴雨区输送暖湿空气,中层有来自北方干冷空气的输送,导致梅雨锋上空有冷空气入侵,形成不稳定层结;采用NCEP再分析资料探讨此次暴雨过程发生发展的特征和机理.发现此次暴雨过程从动力学上来看,中低层的正涡度中心与辐合中心随低涡的东移而东移,而武汉的暴雨出现在正负涡度交界处,即涡度平流最大的地方,低层辐合及高层辐散的几乎垂直结构造成了强烈的上升运动。这也是暴雨发生的动力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暴雨 急流 涡度 散度 不稳定能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东地区一次系统性暴雨成因分析及数值检验
4
作者 田霄 《农业灾害研究》 2022年第1期87-89,共3页
2013年4月29日,高空低槽在南下冷空气的配合下,使得湖北地区普降大到暴雨。其中,以荆门附近的雨量最大,给此方向飞行的航班造成了巨大的困扰。利用物理量、卫星云图、天气雷达、数值等资料分析此次暴雨的成因,并结合数值预报对实况进行... 2013年4月29日,高空低槽在南下冷空气的配合下,使得湖北地区普降大到暴雨。其中,以荆门附近的雨量最大,给此方向飞行的航班造成了巨大的困扰。利用物理量、卫星云图、天气雷达、数值等资料分析此次暴雨的成因,并结合数值预报对实况进行合理检验。结果表明,槽前正涡度平流的发展、500 hPa垂直速度和850 hPa假相当位温等对雨量、落区、降水云团移动方向有较好的预报指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诊断分析 数值 鄂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