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9.3.23东京成田机场坠机的气象条件分析与数值模拟 被引量:5
1
作者 史丹妮 周东旭 +1 位作者 胡荣章 李秀连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9-13,共5页
2009年3月23日美国联邦快递公司的一架飞机在东京成田机场坠毁,事故发生的原因与当时的气象条件密切相关。利用美国新一代非静力平衡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WRF V2.2)对该次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着重分析事故发生前后各种物理量的水平分布和... 2009年3月23日美国联邦快递公司的一架飞机在东京成田机场坠毁,事故发生的原因与当时的气象条件密切相关。利用美国新一代非静力平衡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WRF V2.2)对该次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着重分析事故发生前后各种物理量的水平分布和垂直配置,并诊断分析了该时段内位温平流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强风发生在位温平流梯度区。强冷空气影响下形成的低空水平风的垂直切变、低层强下沉速度引起的侧风切变和地面强风是造成此次事故的主要气象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空风切变 数值模拟 垂直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旋发展中平流层空气干侵入现象分析 被引量:15
2
作者 张伟 陶祖钰 +2 位作者 胡永云 王洪庆 黄炜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1-67,共7页
以一次黄海气旋发展过程作为研究对象,利用MM5数值模式对此个例数值模拟结果,使用五维大型可视化系统LiveView这一新的可视化手段,力图较详细的揭示此事件中发生的平流层空气干侵入现象,探讨其发生原因及在这次气旋快速发展中所起的作... 以一次黄海气旋发展过程作为研究对象,利用MM5数值模式对此个例数值模拟结果,使用五维大型可视化系统LiveView这一新的可视化手段,力图较详细的揭示此事件中发生的平流层空气干侵入现象,探讨其发生原因及在这次气旋快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文中给出“干侵入”的各种水平剖面和垂直剖面以揭示其三维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结构。并采用轨迹分析方法,较完整地揭示了“干侵入”过程中空气块的运动。探讨了发生“干侵入”的机制和它与气旋发展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干侵入是影响气旋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旋发展 干侵入 数值模拟 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低空风切变观测分析和数值模拟 被引量:20
3
作者 马敏劲 林超 +3 位作者 赵素蓉 张博凯 申红喜 王式功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54-360,共7页
利用2007-2008年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气象观测资料和低空风切变的航空记录资料,统计分析了首都国际机场背景风特征和发生低空风切变时的风特征,并针对影响航空飞行安全的低空风切变个例分析了高空形势场,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模拟了低空风切... 利用2007-2008年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气象观测资料和低空风切变的航空记录资料,统计分析了首都国际机场背景风特征和发生低空风切变时的风特征,并针对影响航空飞行安全的低空风切变个例分析了高空形势场,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模拟了低空风切变的发展过程.主要结论有:两年间首都国际机场平均风速冬春季较大,风向主要为西北和东南方向,出现大风的频率也较夏秋季高;低空风切变主要发生在冬春两季,发生时近地面风速在11~15 m/s,风向为西北方向,主要由大气运动本身的变化造成,环流分析更加明确大尺度运动系统过境对低空风切变诱发的影响;数值模式不仅模拟出首都国际机场的低空风切变,还模拟出低空风切变自西北向东南方向的发展过程,其中,高空动量下传可能是诱发机场低空风切变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空风切变 高空形势场 航空安全 北京首都机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04.12.21”飞机积冰天气过程数值特征分析 被引量:25
4
作者 刘开宇 申红喜 +1 位作者 李秀连 梁爱民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23-27,共5页
通过对2004年12月21日发生在民航太原机场附近的飞机积冰过程分析认为: 华北地面高压和河套地区高空槽形成的“回流+倒槽”形势是此次积冰的天气背景, 在具备暖湿环境的条件下,在冷暖空气交汇区域靠近冷空气一侧易发生积冰;除去飞机动... 通过对2004年12月21日发生在民航太原机场附近的飞机积冰过程分析认为: 华北地面高压和河套地区高空槽形成的“回流+倒槽”形势是此次积冰的天气背景, 在具备暖湿环境的条件下,在冷暖空气交汇区域靠近冷空气一侧易发生积冰;除去飞机动力增温影响后,强积冰所需环境温度大致在-6--10℃之间;弱上升气流和冷平流已经侵入的区域内有利于积冰的形成;WAFS数值预报产品可较有效地描述天气系统发展的动力结构和机制,具有较好的积冰形势预报能力,而在国际民航组织向成员国推荐的积冰指数基础上重新构造的积冰指数可以更好地预报积冰天气的发生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机积冰 WAFS 数值预报 积冰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及周边地区雷暴阵风锋特征统计分析 被引量:15
5
作者 何娜 丁青兰 +5 位作者 俞小鼎 付宗钰 周璇 刘璐 李桑 柳克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50-259,共10页
为全面和系统研究北京及周边地区阵风锋各方面特征,使用2006-2015年暖季(5-9月)北京多普勒雷达探测资料及北京、河北、天津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对北京及周边地区的阵风锋过程进行综合统计分析。结果表明,346次阵风锋过程有232次触发了对... 为全面和系统研究北京及周边地区阵风锋各方面特征,使用2006-2015年暖季(5-9月)北京多普勒雷达探测资料及北京、河北、天津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对北京及周边地区的阵风锋过程进行综合统计分析。结果表明,346次阵风锋过程有232次触发了对流,占总数的67%,表明阵风锋对雷暴具有较强的抬升触发能力。阵风锋在6-8月出现的日数占5-9月阵风锋总日数的85%;出现的时段主要是午后至傍晚(12-21时,北京时),维持时间0.5-3 h;阵风锋在北京东南方向生成的数量最多,且触发对流的次数也最多;其次为偏东和东北方向;偏南和西南方向生成阵风锋数量居中,而偏北、偏西和西北地区阵风锋个例相对较少,触发对流的比例也相对较低。产生阵风锋的母风暴中48%为孤立雷暴(包括孤立多单体和超级单体风暴),31%为雷暴群,21%为飑线;97%的母风暴最强回波在50 dBz以上,阵风锋的回波强度为10-25 dBz。91%的阵风锋移动速度集中在10-60 km/h,84%的阵风锋与母风暴的最大距离为1-60 km;在母风暴回波强度减弱到30 dBz以下时,80%的阵风锋能够继续维持的时间不超过2 h。阵风锋母风暴向东南方向移动的个例最多,从阵风锋和母风暴移动方向的关系来看,阵风锋与母风暴移向一致的情况占比最高,为32%,其次为母风暴无移动及阵风锋弧形扩散情况,各占17%;阵风锋与母风暴移向相反情况所占比例最低,只有3%。最后统计了阵风锋经过地面自动气象站时,自动观测量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阵风锋在经过地面自动气象站时会造成风速增大、温度降低、相对湿度增大、气压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风锋 统计 多普勒雷达 雷暴触发 临近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地区一次平流雾过程的分析和数值模拟 被引量:14
6
作者 梁爱民 张庆红 +3 位作者 申红喜 刘开宇 李秀连 冯建碧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12-621,共10页
2007年2月21日北京地区发生了一次严重的平流雾,对广大群众的出行和交通影响甚大,属高影响天气事件。该文利用首都机场地面观测、北京市自动气象站观测以及NCEP分析场等资料对该过程进行分析,同时利用MM5模式对该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 2007年2月21日北京地区发生了一次严重的平流雾,对广大群众的出行和交通影响甚大,属高影响天气事件。该文利用首都机场地面观测、北京市自动气象站观测以及NCEP分析场等资料对该过程进行分析,同时利用MM5模式对该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分析表明:造成北京地区此次平流雾的主要天气形势是弱低压辐合型。平流雾发生前,北京地区没有明显冷空气侵入,大气层结相对稳定,地面观测到中尺度辐合线,其南侧的东南气流向北京地区输送了水汽,为夜间雾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模拟结果表明:模拟的雾区范围及其移动基本与实况吻合,显示了中尺度模式预报平流雾的潜在能力。进一步分析表明:雾区的边缘具有明显的水平温度梯度;在贴地面层东南气流被雾区阻挡偏向西,在雾区前沿辐合;雾区的逆温区前沿930 hPa以下存在一个明显的垂直热力环流,雾区下沉,雾区前沿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流雾 辐射冷却 逆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湿Q矢量分解方法诊断分析“圣帕”(2007)台风暴雨 被引量:5
7
作者 傅灵艳 岳彩军 +1 位作者 黄亿 寿绍文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98-605,共8页
利用WRF中尺度模式模拟了台风"圣帕"(2007)登陆后,减弱成热带低压造成湘赣地区大暴雨的过程,并借助非地转湿Q矢量(Q*)及其分解对这次暴雨过程做了详细的诊断分析。结果表明:800 hPa的Q*矢量散度场的辐合区范围及其辐合强度对... 利用WRF中尺度模式模拟了台风"圣帕"(2007)登陆后,减弱成热带低压造成湘赣地区大暴雨的过程,并借助非地转湿Q矢量(Q*)及其分解对这次暴雨过程做了详细的诊断分析。结果表明:800 hPa的Q*矢量散度场的辐合区范围及其辐合强度对降水落区位置及降水强度有非常好的指示作用。将"总"Q*矢量分解成平行和垂直于等位温线两部分后,揭示出了不同尺度的Q矢量散度辐合强迫的不同作用:在暴雨强盛时期,大气以中尺度运动为主,在暴雨发生前、后时期,大气以大尺度运动为主。此外,非地转湿Q矢量散度辐合强迫产生的次级环流也有助于本次暴雨发展与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气学 台风暴雨 湿Q矢量分解 诊断分析 次级环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雨雪冰冻灾害过程的冻雨天气及积雪监测 被引量:9
8
作者 李小龙 付翔 金山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8-95,共8页
2008年初,我国南方出现了罕见的大范围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灾害。在整理灾害过程期间南方地区冻雨天气探空曲线后,发现我国东部低海拔地区冻雨天气的发生机制与高海拔的贵州中西部冻雨天气的发生机制有所不同。我国南方地区由于处于低纬度... 2008年初,我国南方出现了罕见的大范围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灾害。在整理灾害过程期间南方地区冻雨天气探空曲线后,发现我国东部低海拔地区冻雨天气的发生机制与高海拔的贵州中西部冻雨天气的发生机制有所不同。我国南方地区由于处于低纬度地区,地面积雪多为湿雪、薄雪。雪内少量液态水就能导致微波亮温值急剧上升,大大改变雪层观测辐射信号。利用南方地区积雪冻融变化时微波亮温昼夜之间的差异变化,使用被动微波数据(SSM/I)建立了一种针对低纬度南方地区积雪监测的补充方法,从而可以获得更加完整的低纬度地区积雪覆盖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雨雪冰冻灾害 被动微波遥感 湿雪 冻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都机场寒潮强风极值出现条件的分析 被引量:19
9
作者 李秀连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42-44,54,共4页
对首都机场寒潮强风极值出现条件进行了初步分析 :当低层到中高层的槽线上下位置呈垂直或前倾的条件下 ,强风的风速大小与锋区强度和层结曲线平行于干绝热线的厚度成正相关。
关键词 寒潮强风 动量下传 飞机 层结曲线 极大风速预报 飞行质量 槽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带西太平洋潜热通量异常影响华南6月降水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沈晗 李江南 +1 位作者 温之平 蔡榕硕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57-763,共7页
通过统计分析和区域气候模式RegCM3的模拟试验,对热带西太平洋关键区潜热通量异常影响华南6月旱涝的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华南6月的降水与热带西太平洋5月和6月的潜热通量都存在负相关关系,特别是与5月热带西太平洋关键区的潜热... 通过统计分析和区域气候模式RegCM3的模拟试验,对热带西太平洋关键区潜热通量异常影响华南6月旱涝的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华南6月的降水与热带西太平洋5月和6月的潜热通量都存在负相关关系,特别是与5月热带西太平洋关键区的潜热通量存在更为显著的滞后负相关。(2)热带西太平洋关键区潜热通量异常是影响华南6月旱涝的重要因子,其概念模型是:5月和6月热带西太平洋潜热通量异常增高,在其西北侧对流层低层出现一个异常的气旋性环流,华南地区位于气旋性环流西侧,为东北风异常,不利于西南季风进入我国华南地区,水汽减少。同时,形成一个潜热通量异常区上升、而在华南地区下沉的垂直环流,华南降水减少,导致干旱发生。当5月和6月热带西太平洋潜热通量异常减少,在其北侧出现异常反气旋式环流,华南地区处于环流西侧,西南气流加强,有利于水汽输送。同时,出现一个热带西太平洋潜热通量区下沉、而华南地区上升的距平垂直环流,造成华南地区洪涝多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旱涝 热带西太平洋 潜热通量异常 气候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暴雨模拟分析及地形影响数值试验 被引量:4
11
作者 金山 刘开宇 +1 位作者 李腊平 张庆红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7期15103-15107,共5页
利用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MM5,对贵州省2005年6月25~26日一次由中尺度对流系统(MCS)引起的暴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并在MM5很好地模拟了此次MCS过程及伴随的云物理过程基础上,通过分别降低云贵高原的地势及削平云贵高原中东部以东地区模拟... 利用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MM5,对贵州省2005年6月25~26日一次由中尺度对流系统(MCS)引起的暴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并在MM5很好地模拟了此次MCS过程及伴随的云物理过程基础上,通过分别降低云贵高原的地势及削平云贵高原中东部以东地区模拟试验,研究了云贵高原西部阶梯型地形对贵州地区暴雨的影响。结果表明,云贵高原的第2阶梯地形仅对该地形下游地区对流云系的发展有影响,对上游地区降水影响不大,而云贵高原对高原西侧迎风坡降水有显著影响,对高原中东部地区暴雨的分布、强度和对流云系的持续时间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CS MM5模式 数值模拟 阶梯型地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暖切初雷天气的特征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柳贵钧 王飞 +2 位作者 付强 沈晗 纪鹏飞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71-580,共10页
针对近两年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的两次暖切初雷进行研究,总结预报经验,探讨预报的可行性,结果表明:1)两次暖切初雷中,500 h Pa高度层均有浅槽存在,且500 h Pa高度层的正涡度区到达本场附近的时间与雷雨发生时间一致,同时低层有较强的辐... 针对近两年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的两次暖切初雷进行研究,总结预报经验,探讨预报的可行性,结果表明:1)两次暖切初雷中,500 h Pa高度层均有浅槽存在,且500 h Pa高度层的正涡度区到达本场附近的时间与雷雨发生时间一致,同时低层有较强的辐合抬升;2)从雷达图像来看,两次雷雨发生时,本场附近均存在明显的速度辐合,雷雨回波为局地生成;3)相当黑体温度(Black Body Temperature,TBB)越低,对流越旺盛,所以TBB等值线图可以用来推断对流的发展趋势;4)在雷雨发生时段,基于风云2号气象卫星的雷暴云指数值介于0-0.5之间,雷暴云指数的变化趋势可以较准确表征雷雨发生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暖切初雷 相当黑体温度 雷暴云指数 双偏振雷达 风云2号气象卫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地区雷暴阵风锋触发对流新生的环境场特征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何娜 俞小鼎 +3 位作者 丁青兰 肖现 邢楠 柳克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85-1297,共13页
为了加强对雷暴阵风锋触发对流新生环境场特征的认识,利用北京地区常规探空观测资料、地面加密自动站、 S波段多普勒天气雷达及多种新型探测资料对北京地区雷暴阵风锋触发对流新生的两种典型个例的环境场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Ⅰ... 为了加强对雷暴阵风锋触发对流新生环境场特征的认识,利用北京地区常规探空观测资料、地面加密自动站、 S波段多普勒天气雷达及多种新型探测资料对北京地区雷暴阵风锋触发对流新生的两种典型个例的环境场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Ⅰ型为多条阵风锋相遇或阵风锋与其他边界层辐合线相遇,在高对流有效位能CAPE和高湿区域触发对流(即碰撞型触发)。此类型中,两条阵风锋相遇时产生了比单条阵风锋大得多的垂直速度,强烈的上升运动为对流触发提供了良好的抬升条件。(2)Ⅱ型为阵风锋移动至高CAPE区域触发对流(即非碰撞型触发)。此类型阵风锋在移动方向上与环境风有强辐合,同时,垂直于阵风锋剖面内的风分布有利于触发对流的上升气流倾向于竖直。(3)阵风锋触发对流新生的环境场中,用CAPE表示的深厚湿对流潜势普遍较未触发对流的个例高,对流抑制能量CIN低;大部分个例高层有干冷平流、低层有暖湿平流,垂直方向上的静力不稳定较强;大部分新生的对流出现在低层风向切变或风速辐合以及高CAPE地区。(4)未触发对流的个例中,环境场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不利于对流的新生和发展,阵风锋经过的地区为辐散区或低CAPE高CIN的地区,动力和热力条件配合不理想,不利于对流触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风锋 对流新生 环境场 临近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5年7月大气环流和天气分析 被引量:13
14
作者 沈晓琳 张芳华 周博坤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298-1304,共7页
2015年7月环流特征如下:北半球极涡呈多极型,中高纬西风呈5波型分布。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偏强。7月全国平均降水量88.7 mm,较常年同期偏少26.5%,为1951年来历史同期最少;全国平均气温为22.1℃,较常年同期偏高0.2℃。月内共出现7次... 2015年7月环流特征如下:北半球极涡呈多极型,中高纬西风呈5波型分布。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偏强。7月全国平均降水量88.7 mm,较常年同期偏少26.5%,为1951年来历史同期最少;全国平均气温为22.1℃,较常年同期偏高0.2℃。月内共出现7次主要降水过程,多站出现极端日降水量。7月共有5个热带气旋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活动,生成个数与常年同期基本持平,并有2个台风(莲花和灿鸿)在我国登陆。新疆出现持续高温天气;华北、黄淮等地出现气象干旱;全国24个省(区、市)遭受风雹灾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环流 暴雨 高温 热带气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首都机场地区一次雷雨天气过程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朱华东 《农业灾害研究》 2021年第10期91-92,共2页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以及多普勒雷达产品图片资料,对2009年7月22日发生在首都机场地区的雷雨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揭示了此次雷雨过程的产生机制。结果表明:低层暖舌的存在为此次雷雨过程创造了良好的热力不稳定层结;低层850 hPa浅槽的过...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以及多普勒雷达产品图片资料,对2009年7月22日发生在首都机场地区的雷雨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揭示了此次雷雨过程的产生机制。结果表明:低层暖舌的存在为此次雷雨过程创造了良好的热力不稳定层结;低层850 hPa浅槽的过境为此次过程的触发因子;雷达产品图上外流边界、中气旋的识别有助于判断是否会出现大风或冰雹天气。另外,综合分析了各不稳定指数对强对流天气过程的预报有着很好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暴 对流 回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次影响首都机场的雷暴大风过程分析
16
作者 杜沛珩 史辰 许晨璐 《农业灾害研究》 2025年第6期280-283,共4页
利用ERA5再分析资料、北京市地面观测资料、首都机场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首都机场自动观测资料、北京探空资料等对2024年7月19日首都机场雷暴大风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影响首都机场的大风天气可分为两段,第一段大风是由阵风锋... 利用ERA5再分析资料、北京市地面观测资料、首都机场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首都机场自动观测资料、北京探空资料等对2024年7月19日首都机场雷暴大风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影响首都机场的大风天气可分为两段,第一段大风是由阵风锋系统产生,第二段大风是由雷暴下沉气流配合降水拖曳产生;低层1 000 hPa在首都机场附近形成的气旋式切变为雷暴的触发因素;850 hPa首都机场位于西南低空急流的左侧,容易产生较强的上升运动;500 hPa呈现弱的横槽波动,整层偏干,无明显冷空气配合,因此此次雷暴大风天气是一次典型的低层暖平流强迫类过程;首都机场19:30~20:04地面气温的小幅上升也为对流在首都机场增强提供了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暴大风 阵风锋 首都机场 风廓线雷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