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杜甫与道家及道教关系再探讨——兼与钟来茵先生商榷 |
徐希平
|
《杜甫研究学刊》
|
1999 |
10
|
|
2
|
内蒙古地区民族院校大学汉语文课程设置探讨 |
李萨如拉
|
《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
|
2014 |
1
|
|
3
|
论图书馆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 |
王岩
|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
2000 |
35
|
|
4
|
“前苏联”≠“苏联” ──兼议“前、原”的词义补正 |
朱文雄
|
《汉语学习》
CSSCI
|
1997 |
5
|
|
5
|
论鲁迅对《二心集》型批评文体的反拨 |
张直心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97 |
3
|
|
6
|
应该让古代文论走出象牙塔 |
阮国华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4
|
|
7
|
产翁制:风俗习惯,还是神话传说? |
谢国先
|
《民族艺术研究》
|
2002 |
6
|
|
8
|
“意境”结构分析 |
王阳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2
|
|
9
|
论鲁迅的文学史研究方法和价值取向 |
汪文学
|
《贵州文史丛刊》
|
2003 |
5
|
|
10
|
乾嘉朴学与乾嘉诗派的递变 |
吴明刚
|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2
|
|
11
|
西部人生的精神资源——论刘亮程的小说 |
郭小东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1
|
|
12
|
抗战时期外省过客眼中的贵阳和贵州 |
李华年
|
《贵州文史丛刊》
CSSCI
|
2008 |
2
|
|
13
|
杜诗的人本境界(上)——一场历时八十年而尚未完结的争论 |
祁和晖
|
《杜甫研究学刊》
|
2000 |
2
|
|
14
|
社会变迁中的贵州傩戏 |
陈玉平
|
《民族艺术研究》
|
2001 |
2
|
|
15
|
“正统论”与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的理性光芒 |
杜国景
|
《贵州文史丛刊》
|
2003 |
2
|
|
16
|
东干语的语法特点 |
林涛
|
《汉语学报》
|
2005 |
3
|
|
17
|
语用预设艺术在广告言语中的应用 |
赵宏
|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
2001 |
2
|
|
18
|
危机·穿越·认同——“阿库乌雾现象”的文化思考 |
李晓峰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1
|
|
19
|
郭沫若人品与他“经”、“子”研究的评价问题 |
祁和晖
|
《郭沫若学刊》
|
1998 |
1
|
|
20
|
《远游》与屈原的“绝命词”──兼释“与泰初而为邻” |
罗漫
|
《云梦学刊》
|
1995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