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杜甫与道家及道教关系再探讨——兼与钟来茵先生商榷 被引量:10
1
作者 徐希平 《杜甫研究学刊》 1999年第2期1-8,12,共9页
关键词 李白与杜甫 郭沫若 求仙访道 道家 道教 再探讨 唐玄宗 太清宫 吴道子 杜甫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地区民族院校大学汉语文课程设置探讨 被引量:1
2
作者 李萨如拉 《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 2014年第6期87-90,共4页
民族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是民族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融入主流社会的重要途径。文章以呼和浩特民族学院为例针对蒙古族学生的大学汉语文课程设置问题进行探究,并从民族教育的重要性、大学汉语文课程... 民族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是民族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融入主流社会的重要途径。文章以呼和浩特民族学院为例针对蒙古族学生的大学汉语文课程设置问题进行探究,并从民族教育的重要性、大学汉语文课程设置的依据和培养目标、和大学汉语文课程设置改进等几个方面来论述。以大学汉语文为核心,进一步加强本课程的建设,力求能够带动民族学院大学语文的整体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和浩特民族学院 大学汉语文 课程设置 人文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图书馆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 被引量:35
3
作者 王岩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18-20,共3页
阐述了新形势下开展图书馆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的主要内容及方式。
关键词 图书馆专业培训 继续教育 图书馆工作人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苏联”≠“苏联” ──兼议“前、原”的词义补正 被引量:5
4
作者 朱文雄 《汉语学习》 CSSCI 1997年第6期60-61,共2页
“前苏联”≠“苏联”兼议“前、原”的词义补正朱文雄《汉语学习》1997年第2期《“前苏联”的提法不正确》一文(以下简称“提法”)判定“前苏联”为不正确称谓,应删掉“前”,说成“苏联”。细读全文,觉得其论证缺少说服力,... “前苏联”≠“苏联”兼议“前、原”的词义补正朱文雄《汉语学习》1997年第2期《“前苏联”的提法不正确》一文(以下简称“提法”)判定“前苏联”为不正确称谓,应删掉“前”,说成“苏联”。细读全文,觉得其论证缺少说服力,特提出来商榷,兼及“前、原”的词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苏联” 《现代汉语词典》 苏联解体 《现代汉语八百词》 广西壮族自治区 词义 国家实体 “原” 察哈尔 “过去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鲁迅对《二心集》型批评文体的反拨 被引量:3
5
作者 张直心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32-38,共7页
论鲁迅对《二心集》型批评文体的反拨●张直心本文拟从重新审视《二心集》型批评文体入手,深入描述鲁迅对苏式文论形式认同、模拟、扬弃的过程。文体并非纯粹的形式,乃是沉积着思想的“有意味的形式”。故以下研究不局限于单纯的语言... 论鲁迅对《二心集》型批评文体的反拨●张直心本文拟从重新审视《二心集》型批评文体入手,深入描述鲁迅对苏式文论形式认同、模拟、扬弃的过程。文体并非纯粹的形式,乃是沉积着思想的“有意味的形式”。故以下研究不局限于单纯的语言表达式,将不可避免地不时折射形式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文艺思想 批评文体 语言形式 文学批评 阶级斗争 人本主义 陀思妥耶夫斯基 克尔凯郭尔 生命体验 尼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该让古代文论走出象牙塔 被引量:4
6
作者 阮国华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91-93,共3页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论 文革 文学 历程 研究领域 学科 应该 科学 中国 国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翁制:风俗习惯,还是神话传说? 被引量:6
7
作者 谢国先 《民族艺术研究》 2002年第2期44-51,共8页
在世界民俗学界 ,产翁制是一个很有争议的话题 ,争议的焦点在于这种习俗产生的原因以及它的功能。本文介绍了古代世界中一些作家对产翁制的典型描述 ,并着重分析了古代作家所描述的中国壮族和傣族的“产翁制”的情形。本文的结论是 :男... 在世界民俗学界 ,产翁制是一个很有争议的话题 ,争议的焦点在于这种习俗产生的原因以及它的功能。本文介绍了古代世界中一些作家对产翁制的典型描述 ,并着重分析了古代作家所描述的中国壮族和傣族的“产翁制”的情形。本文的结论是 :男子坐褥、父佯为母这一意义上的产翁制仅仅是一种神话传说而不是真正的风俗习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翁制 风俗习惯 神话传说 民俗学 傣族 壮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意境”结构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王阳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55-62,共8页
中国传统诗论对“意境”的把握主要依靠直觉 ,但与意境把握密切相关的“诗人”概念含混不清 ,不能成为分析的依据。通过严格的辨识 ,可以看到诗歌文本中有多个主体的潜在代换。特定文本的潜在主体分布情况被固定在文字组合形态之中 ,永... 中国传统诗论对“意境”的把握主要依靠直觉 ,但与意境把握密切相关的“诗人”概念含混不清 ,不能成为分析的依据。通过严格的辨识 ,可以看到诗歌文本中有多个主体的潜在代换。特定文本的潜在主体分布情况被固定在文字组合形态之中 ,永远不变。因此依据诗人和抒情主体的区别对意境的主体结构进行分析 ,可以为意境把握提供客观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境 结构分析 直觉 诗歌 诗人 抒情主体 主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鲁迅的文学史研究方法和价值取向 被引量:5
9
作者 汪文学 《贵州文史丛刊》 2003年第2期48-53,共6页
鲁迅的文学史研究方法是以“史识”为核心、以揭示文学史之内在演进逻辑为目的的 ,他对当时出版的各种文学史都不满意 ,认为要么是“奴才家法” ,要么是“资料长编” ,打算编撰一部“简明可靠”而又有“史识”的文学史。他的文学史没有... 鲁迅的文学史研究方法是以“史识”为核心、以揭示文学史之内在演进逻辑为目的的 ,他对当时出版的各种文学史都不满意 ,认为要么是“奴才家法” ,要么是“资料长编” ,打算编撰一部“简明可靠”而又有“史识”的文学史。他的文学史没有编成 ,但他留下的文学史编撰提纲 ,体现了一位思想家的深刻见解和革命家的现实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概论 国民性 民族精神 鲁迅 文学史 价值取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乾嘉朴学与乾嘉诗派的递变 被引量:2
10
作者 吴明刚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5-39,共5页
任何诗歌流派的形成与发展,有其自身的渊源,但其契机的深沉因素无不源于特定时代的特定学术文化背景。乾嘉朴学形成的同时,正是清代诗学发生蜕变的时期。乾嘉朴学有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受其影响,乾嘉诗坛的"格调"说、"肌... 任何诗歌流派的形成与发展,有其自身的渊源,但其契机的深沉因素无不源于特定时代的特定学术文化背景。乾嘉朴学形成的同时,正是清代诗学发生蜕变的时期。乾嘉朴学有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受其影响,乾嘉诗坛的"格调"说、"肌理"说和"性灵"说,先后入主诗坛,它们随着乾嘉朴学的历史轨迹的演进而递变,体现出各自的独特追求和审美理想。学术研讨与文学流派的互动是这时期的一大文化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乾嘉朴学 “格调” “肌理” 说“性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部人生的精神资源——论刘亮程的小说 被引量:1
11
作者 郭小东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7-60,共4页
关键词 文学潮流 刘亮程 民间 小说 叙述 文学创作 智性 人生 象人 眼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战时期外省过客眼中的贵阳和贵州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华年 《贵州文史丛刊》 CSSCI 2008年第3期57-66,共10页
本文辑录抗日战争时期途经贵州的文教界人士对贵阳和贵州重要交通线上的城镇之观感。以综论、市政、交通、市场、服务业、物价、文教、民风人情、名胜、地方政治、政治人物、货币等门类(各类内以年份为次)分别编录。
关键词 抗日战争时期 贵阳 贵州 社会状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杜诗的人本境界(上)——一场历时八十年而尚未完结的争论 被引量:2
13
作者 祁和晖 《杜甫研究学刊》 2000年第3期15-27,共13页
关键词 杜诗 中唐 白话文运动 诗圣 杜甫 “诗史” “五四”新文化运动 境界 明清 口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变迁中的贵州傩戏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玉平 《民族艺术研究》 2001年第5期31-35,共5页
在古代驱鬼逐疫的傩仪式中发展起来的傩戏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 ,产生了一系列变化。主要体现在 :戏剧因素不断增强 ,仪式成分趋于淡化 ;融合了多种文化成分 ;是地方重要的文化资源。从总体上看 ,傩戏正走向衰落 。
关键词 文化资源 走向 融合 过程 社会变迁 体现 仪式 傩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统论”与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的理性光芒 被引量:2
15
作者 杜国景 《贵州文史丛刊》 2003年第3期32-34,共3页
具有儒家思想特色的政治权力合法性理论——“正统论”中的理性光芒和政治智慧,主要体现在“正统论”中的超越合法性上。这种理论与意识形态以想象的方式按照某种惯例引导人去想象自己与自身所处的实际状况之间的关系不同,启发人从现实... 具有儒家思想特色的政治权力合法性理论——“正统论”中的理性光芒和政治智慧,主要体现在“正统论”中的超越合法性上。这种理论与意识形态以想象的方式按照某种惯例引导人去想象自己与自身所处的实际状况之间的关系不同,启发人从现实的角度思考人与历史、现实的关系,从而将“超越合法性”还原于人心。由此,我们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寻找能够重新凝聚民族精神的价值理性时,应提倡“中华主流精神”,使它有助于建构现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结构模式,以参与新的世界史规律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思想 中国 政治文化 理性精神 民族精神 《正统论》 政治权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干语的语法特点 被引量:3
16
作者 林涛 《汉语学报》 2005年第2期40-48,共9页
东干语在中亚多民族语言文化圈里独立发展的同时,由于受到印欧、阿尔泰、闪含等语系语言的影响,在语音、词汇、语法诸要素上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异,形成了一种新的汉语跨境方言。本文从词类划分、词类特点、构词和构形方式、语序差异、特... 东干语在中亚多民族语言文化圈里独立发展的同时,由于受到印欧、阿尔泰、闪含等语系语言的影响,在语音、词汇、语法诸要素上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异,形成了一种新的汉语跨境方言。本文从词类划分、词类特点、构词和构形方式、语序差异、特殊句式等几个方面,探讨东干语的语法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干语 语法 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用预设艺术在广告言语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赵宏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01年第2期60-64,共5页
理解了语用预设,掌握了语用预设的表达方式,可以使广告言语既精练又幽默。
关键词 广告 言语 语用预设 精练 幽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危机·穿越·认同——“阿库乌雾现象”的文化思考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晓峰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0-72,共3页
阿库乌雾通过对汉语与国界的双重穿越,实现彝族母语文学跨语际、跨民族、跨国际、跨文化传播,在世界多元文化空间确立彝族文化的价值。民族-国家双重认同、文学话语权力意识以及多元文化观念,使阿库乌雾能够站在人类文化的高度来思考少... 阿库乌雾通过对汉语与国界的双重穿越,实现彝族母语文学跨语际、跨民族、跨国际、跨文化传播,在世界多元文化空间确立彝族文化的价值。民族-国家双重认同、文学话语权力意识以及多元文化观念,使阿库乌雾能够站在人类文化的高度来思考少数民族文化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库乌雾 母语 跨文化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郭沫若人品与他“经”、“子”研究的评价问题 被引量:1
19
作者 祁和晖 《郭沫若学刊》 1998年第2期1-6,16,共7页
近年来,学界一直或明或隐涌动着一股对历史人物和历史本件进行反思和反传统评价的潮流。在郭沫若评价上一时物议蜂起,本文从政治品行、私人品格、学术品格三方面对照“物议”作了分析,引过朱自清的评郭论见对郭沫若的学术水准作了品鉴。
关键词 郭沫若 人品 经书子书 研究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远游》与屈原的“绝命词”──兼释“与泰初而为邻” 被引量:1
20
作者 罗漫 《云梦学刊》 1995年第1期14-15,40,共3页
关键词 《远游》 屈原 绝命词 《离骚》 王安石 无为而无不为 出土文献 第九交响乐 先秦作品 楚辞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