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2例原发性乳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李丹 米粲 +4 位作者 姜清明 叶秀峰 李昱 高敏娜 罗强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50-653,共4页
目的:观察原发性乳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的临床病理、免疫表型特征及治疗情况,探讨该肿瘤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采用SP法对每例行CD20、CD79a、CD3、CD45RO、CD10、Bcl6、MUM1、Ki-67、CK和... 目的:观察原发性乳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的临床病理、免疫表型特征及治疗情况,探讨该肿瘤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采用SP法对每例行CD20、CD79a、CD3、CD45RO、CD10、Bcl6、MUM1、Ki-67、CK和EMA等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按WHO(2008年)淋巴瘤分类标准,收集12例DLBCL并对每例进行详细的病理分型及随访。结果:女性10例,男性2例,中位年龄49岁,右乳7例,左乳5例。12例均为AnnArborⅠE期,1例IPI2分,2例IPI1分,9例IPI0分。单侧乳腺无痛性肿块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6例(50%)获得随访资料,其中4例存活,存活时间11~31个月;2例死亡,存活时间分别7、19个月。5例(41.7%)有淋巴上皮病变(Lymphoepithelial lesions,LEL)。7例(58.3%)为中心母细胞性变型,5例(41.7%)为免疫母细胞性变型。8例(66.7%)Bcl6阳性表达,12例(100%)MUM1阳性表达,12例(100%)CD10阴性表达,免疫套餐分型12例DLBCL(100%)全部为non GCB型。Ki-67指数中位40%,7例(58.3%)≥40%。结论:原发性乳腺DLBCL罕见,表现为non GCB型,病理活检加免疫表型检测有助确诊,治疗以联合化疗为主加放疗等的综合治疗方案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 淋巴瘤 B细胞 淋巴瘤 大细胞 弥漫型 免疫表型分型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癌介入治疗后切除病肝标本4例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2
2
作者 周正平 纪小龙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167-1169,共3页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经介入治疗后切除病肝标本的病理形态学改变。方法对4例介入治疗后切除送检的病肝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结果例1经介入治疗后,肝癌病灶全部发生凝固性坏死。例2、3经介入治疗后,见凝固性...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经介入治疗后切除病肝标本的病理形态学改变。方法对4例介入治疗后切除送检的病肝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结果例1经介入治疗后,肝癌病灶全部发生凝固性坏死。例2、3经介入治疗后,见凝固性坏死灶,同时发现HCC病灶。例4经介入治疗后,肝组织中未找到癌组织。例3、4的坏死灶均为肝硬化的假小叶结构。结论临床医师应高度重视组织病理学诊断在HCC介入治疗中的重要作用,避免漏、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肝细胞癌 介入治疗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炎性假瘤临床与病理学观察分析
3
作者 罗莉 于国 马述仕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0期748-749,共2页
肝炎性假瘤临床与病理学观察分析罗莉,于国,马述仕武警总医院病理科(北京市100039)对24例肝炎性假瘤进行病理学观察,并结合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进行分析研究。1材料和方法1.1手术切除肝炎性假瘤24例,每例标本取材8... 肝炎性假瘤临床与病理学观察分析罗莉,于国,马述仕武警总医院病理科(北京市100039)对24例肝炎性假瘤进行病理学观察,并结合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进行分析研究。1材料和方法1.1手术切除肝炎性假瘤24例,每例标本取材8块以上,常规制片,HE染色,光镜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性假瘤 病理学 鉴别诊断 肝脏肿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脾脏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病理诊断(附6例免疫组化及2例电镜观察)
4
作者 罗莉 马述仕 纪小龙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49-149,共1页
脾脏原发性恶性淋巴瘤较为少见,目前国内脾脏原发性恶性淋巴瘤大多以个案形式报告,但均未经免疫组化或电镜所证实。我们将经免疫组化及电镜证实的脾脏原发性恶性淋巴瘤6例予以报告。 1 材料和方法 收集病理组织学诊断为脾脏原发性恶性... 脾脏原发性恶性淋巴瘤较为少见,目前国内脾脏原发性恶性淋巴瘤大多以个案形式报告,但均未经免疫组化或电镜所证实。我们将经免疫组化及电镜证实的脾脏原发性恶性淋巴瘤6例予以报告。 1 材料和方法 收集病理组织学诊断为脾脏原发性恶性淋巴瘤6例作为分析对象。材料均为手术切除标本,均以10%福尔马林固定,常规病理制片,染色。免疫组化所用抗体LCA、PanB、PanT、ACT均为DoKo公司产品。免疫组化方法为ABC法。其中2例电镜检查的标本,常规电镜制片,H-700透射电镜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脏肿瘤 淋巴瘤 病理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球蛋白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染色在横纹肌肉瘤病理诊断中的价值
5
作者 罗莉 纪小龙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280-281,共2页
近十余年来,免疫组化染色技术在肿瘤起源研究及肿瘤鉴别诊断中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横纹肌肉瘤 免疫诊断 单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子力显微镜下几种癌细胞形态特征的共性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舒清明 李月月 +4 位作者 朱茗 张新武 王晓东 陈辉 纪小龙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05-209,共5页
目的运用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活体不同类型肿瘤细胞膜表面超微结构,并分析它们的共同特点。方法选取正常肝细胞及肝癌细胞、宫颈鳞状细胞及鳞癌细胞、乳腺导管上皮细胞及乳腺癌细胞各60例,利用AFM扫描标本,将细胞膜表面扫描图像数据... 目的运用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活体不同类型肿瘤细胞膜表面超微结构,并分析它们的共同特点。方法选取正常肝细胞及肝癌细胞、宫颈鳞状细胞及鳞癌细胞、乳腺导管上皮细胞及乳腺癌细胞各60例,利用AFM扫描标本,将细胞膜表面扫描图像数据用分析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正常宫颈鳞状上皮从表层细胞到中层细胞、底层细胞再到HPV感染细胞、CIN2-3级细胞及宫颈癌细胞的细胞膜表面平均粗糙度逐渐增大(P<0.05)。正常肝细胞组、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细胞组、肝细胞性肝癌细胞组细胞膜表面平均粗糙度数值逐渐增大(P<0.05)。正常乳腺组、乳腺增生症组、乳腺癌组细胞膜表面平均粗糙度也具有逐渐增大的趋势(P<0.05)。结论细胞种类不同,细胞膜表面结构不同。正常细胞膜与肿瘤细胞膜在形态结构上存在显著差别,特别是正常细胞膜与同种细胞来源的肿瘤细胞膜相比能明确判断出细胞是否恶变,这为临床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力显微镜 活体 癌细胞 膜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AP1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对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2
7
作者 李纯 刘静 +1 位作者 关正元 冯倩倩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35-139,共5页
目的探讨TRAP1表达与食管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TRAP1在60例食管癌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用Kaplan-Meier和Cox回归对食管癌患者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TRAP1在... 目的探讨TRAP1表达与食管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TRAP1在60例食管癌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用Kaplan-Meier和Cox回归对食管癌患者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TRAP1在食管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55.0%,蛋白相对表达量为2.7±1.1;癌旁组织中的阳性率为11.7%,蛋白相对表达量为0.5±0.4,TRAP1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TRAP1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发病部位、分化程度、病理类型无明显相关性(P>0.05),与复发转移及TNM分期相关(P<0.05)。TRAP1阴性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为69.0个月(95%CI:60.2~77.9),TRAP1阳性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为34.2个月(95%CI:24.4~44.1),TRAP1高表达与食管癌术后生存期短相关(P<0.05)。结论 TRAP1在食管癌组织中过表达且与食管癌的进展及预后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TRAP1 预后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闭合性脑损伤后血清和海马的蛋白质表达 被引量:2
8
作者 舒清明 李志强 +3 位作者 李灵芝 杨术旺 战丽 张永亮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2期107-111,共5页
目的研究大鼠脑损伤后血清和海马中蛋白质表达的差异。方法用雄性SD大鼠制造脑损伤模型,应用弱阳离子交换(WCX2)芯片和铜离子结合(IMAC-Cu)芯片结合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分析大鼠闭合性脑损伤后不同时间血清和海马中... 目的研究大鼠脑损伤后血清和海马中蛋白质表达的差异。方法用雄性SD大鼠制造脑损伤模型,应用弱阳离子交换(WCX2)芯片和铜离子结合(IMAC-Cu)芯片结合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分析大鼠闭合性脑损伤后不同时间血清和海马中蛋白质表达谱的变化。结果 WCX2芯片在血清和海马样本中分别捕获436个和364个蛋白质峰,IMAC-Cu芯片在血清和海马样本中分别捕获229个和345个蛋白质峰。WCX2芯片在血清和海马中都能捕获的蛋白质峰为10个,IMAC-Cu芯片在血清和海马中都能捕获的蛋白质峰为13个。结论闭合性脑损伤可引起血清和海马蛋白质表达谱发生变化,且二者存在显著差异,同种芯片在血清和海马中检测到的差异蛋白质,可能是脑损伤生物标志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遗传学 脑损伤 血清 海马 蛋白质芯片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耳廓神经内分泌癌一例报告
9
作者 屈媛怡 单希征 +2 位作者 舒清明 高云 龙顺波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11年第3期338-338,共1页
患者男性.59岁,主因发现左耳廓肿物三个月于2010年9月就诊。肿物生长迅速。为外生性生长,伴有疼痛。三个月前为小米粒大小.就诊时见左耳廓背侧肿物直径约2.5cm,黑褐色,质硬,圆屋顶状,表面破溃结痂(网1)。左腮腺区可触及肿大... 患者男性.59岁,主因发现左耳廓肿物三个月于2010年9月就诊。肿物生长迅速。为外生性生长,伴有疼痛。三个月前为小米粒大小.就诊时见左耳廓背侧肿物直径约2.5cm,黑褐色,质硬,圆屋顶状,表面破溃结痂(网1)。左腮腺区可触及肿大淋巴结.活动度较差,压痛阳性。外耳道及鼓膜正常。行手术切除,保留3mm安全缘切开皮肤,直达耳廓软骨膜,沿耳廓软骨膜分离肿物基底完整切除肿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分泌癌 耳廓 肿大淋巴结 手术切除 完整切除 骨膜分离 肿物 外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移植术后新发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化疗前后^(18)F-FDG PET/CT显像分析
10
作者 王剑杰 蒲朝煜 +1 位作者 舒清明 梁英魁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818-819,共2页
1病例简介男,54岁,主诉:左髂窝处疼痛6个月,加重2个月。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左髂窝及左下肢过电样刺痛,向左下肢放射,伴左下肢活动受限,无发热、乏力、盗汗等。既往史:因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患者于6.5年前于武警总医院行原位肝移植术+脾... 1病例简介男,54岁,主诉:左髂窝处疼痛6个月,加重2个月。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左髂窝及左下肢过电样刺痛,向左下肢放射,伴左下肢活动受限,无发热、乏力、盗汗等。既往史:因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患者于6.5年前于武警总医院行原位肝移植术+脾切除术;术后恢复好,常规应用他克莫司(FK506)+麦考酚酸酯抗排斥治疗。体格检查:左侧髂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淋巴瘤 B细胞 药物疗法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氟脱氧葡萄糖F18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乳头状癌BRAFV600E基因突变及相关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18
11
作者 董丽儒 杨虎 +1 位作者 李双 宋旭东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51-255,共5页
背景与目的:BRAF V600E基因突变可作为甲状腺乳头状癌靶向治疗的靶点,因此检测患者BRAF基因状态对于能否应用靶向药物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观察BRAF V600E基因突变及突变蛋白VE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 背景与目的:BRAF V600E基因突变可作为甲状腺乳头状癌靶向治疗的靶点,因此检测患者BRAF基因状态对于能否应用靶向药物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观察BRAF V600E基因突变及突变蛋白VE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DNA测序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108例甲状腺乳头状癌、54例甲状腺腺瘤和54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标本中BRAF基因突变及其相关蛋白VE1的表达。结果:108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基因突变率为67.6%,VE1表达率为64.8%,与甲状腺良性病变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临床病理参数间无相关性。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BRAF V600E基因突变率和BRAF V600E蛋白表达水平增高,可以作为鉴别甲状腺良、恶性肿瘤的有效指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甲状腺乳头状癌BRAF V600E蛋白的表达与其基因突变的一致性高,可间接有效地反映BRAF V600E基因突变的状态。BRAF V600E基因突变及突变蛋白的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预后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AF V600E基因 VE1 甲状腺乳头状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