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液相剥离石墨烯的可见-近红外光隐身锦纶织物
1
作者 赵登 张燚 +2 位作者 郑梦杰 毕曙光 冉建华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3-160,共8页
为赋予锦纶织物近红外光隐身功能,在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的辅助下,以纤维素纳米晶须(CeNW)作为分散剂,液相剥离石墨粉制备稳定的石墨烯水分散液(SCG),协同酸性染料上染锦纶织物。对所制备织物热稳定性、Zeta电位、电导率、微观形貌... 为赋予锦纶织物近红外光隐身功能,在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的辅助下,以纤维素纳米晶须(CeNW)作为分散剂,液相剥离石墨粉制备稳定的石墨烯水分散液(SCG),协同酸性染料上染锦纶织物。对所制备织物热稳定性、Zeta电位、电导率、微观形貌、反射率、颜色特征及色牢度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SDBS质量浓度为0.5 mg/mL,且石墨粉与CeNW质量比为1∶2时,SCG分散性最佳,石墨烯质量分数达18.5%;上染后的锦纶织物在可见光范围内K/S值高,显示了良好的染色效果;近红外光范围内的反射率从33%降到29%,实现了锦纶织物的近红外光隐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隐身 纤维素纳米晶须 石墨烯 酸性染料 锦纶织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捻纺的嵌入式低扭矩复合纱性能分析
2
作者 张瑞成 张文清 +3 位作者 吕哲 许多 刘可帅 徐卫林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8-85,共8页
为解决复合纱捻度高、残余扭矩大、扭结较多的问题,采用羊毛纤维、锦纶长丝为原料,结合自捻纺纱与低扭矩纺纱技术,制备了嵌入式同相自捻纱和异相自捻纱,对同相自捻纱进行受力分析,探究了嵌入长丝的角度/间距对复合自捻纱自捻扭矩的影响... 为解决复合纱捻度高、残余扭矩大、扭结较多的问题,采用羊毛纤维、锦纶长丝为原料,结合自捻纺纱与低扭矩纺纱技术,制备了嵌入式同相自捻纱和异相自捻纱,对同相自捻纱进行受力分析,探究了嵌入长丝的角度/间距对复合自捻纱自捻扭矩的影响,分析了长丝与粗纱在不同间距下对2种自捻纱成纱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嵌入式异相自捻纱性能普遍优于同相自捻纱;随着长丝与粗纱间距增大,长丝包缠角度变大,对短纤维的束缚作用增强,提高了纤维强度利用率和成纱均匀度;当长丝与粗纱间距过大时,长丝对短纤维内外转移的调控作用减弱,纤维间抱合力减小,条干均匀度恶化;在2 mm间距时嵌入式自捻纱综合性能更优,异相自捻纱与同相自捻纱的断裂强度分别为9.79和6.63 cN/tex,条干CV值分别为19.16%和20.93%,3 mm毛羽数量分别为119根/(10 m)和102根/(10 m);嵌入式自捻纱充分利用长丝连续性和受力均匀性平衡退捻力矩,有效降低了复合纱线的残余扭矩(≤1个扭结/(25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捻纺 嵌入式复合纱 低扭矩 纱线结构模型 纱线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