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苄基缩水甘油醚改性环氧类玻璃高分子材料的自修复与再加工性能
1
作者 黎靖康 黄亮 +3 位作者 陈诗诗 毕曙光 冉建华 唐加功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0-28,共9页
针对环氧类玻璃高分子材料自修复时间长和再加工温度高的问题,通过引入小分子活性稀释剂苄基缩水甘油醚(BGE)调控网络结构,增加聚合物链段迁移率,提高酯交换反应速率。进一步通过分子结构分析,揭示了其固化机制和动态键交换机制。结果表... 针对环氧类玻璃高分子材料自修复时间长和再加工温度高的问题,通过引入小分子活性稀释剂苄基缩水甘油醚(BGE)调控网络结构,增加聚合物链段迁移率,提高酯交换反应速率。进一步通过分子结构分析,揭示了其固化机制和动态键交换机制。结果表明:当双酚F型环氧树脂(BPF-170)与BGE的环氧当量比例为7∶3时,改性环氧类玻璃高分子TEPV-BGE3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从87.2℃降至60.4℃;拓扑网络冻结转变温度从80℃降至52℃;在120℃下,自修复时间从132.3 min缩短至25.3 min;碳纤维层压板在180℃、60 min内可再加工;该材料热稳定性高,热失重5%所对应的温度为270℃,拉伸强度达(17.81±1.05)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类玻璃高分子材料 碳纤维复合材料 动态酯键 自修复 苄基缩水甘油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聚乳酸材料的性能对比
2
作者 乔思杰 邢桐贺 +5 位作者 童爱心 史芷丞 潘恒 刘可帅 余豪 陈凤翔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7-33,共7页
为进一步揭示国内外产聚乳酸(PLA)性能间的差异,选用国内外某公司生产的聚乳酸粒料和有益母粒为研究对象,借助凝胶渗透色谱仪、光学显微镜、自动旋光仪、X射线衍射仪、黏度仪、流变仪、热重分析仪、熔融指数仪表征2种粒料的分子量、表... 为进一步揭示国内外产聚乳酸(PLA)性能间的差异,选用国内外某公司生产的聚乳酸粒料和有益母粒为研究对象,借助凝胶渗透色谱仪、光学显微镜、自动旋光仪、X射线衍射仪、黏度仪、流变仪、热重分析仪、熔融指数仪表征2种粒料的分子量、表面形貌及光学纯度、结晶度、熔体流变性能及热稳定性间的差异。结果显示:国外某公司生产的聚乳酸平均分子量及其分布、结晶度、光学纯度优于国内某公司产品,其热稳定性略优于国内某公司产品,且国外某公司聚乳酸产品表现出更高的储能模量、损耗模量和复数黏度和更优异的加工性能。该研究结果可为我国的PLA加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结晶结构 母粒 结晶程度 流变性能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电场协同构象羽绒/二氧化硅气凝胶保暖材料
3
作者 张莎莎 蔡牧航 +5 位作者 吕晓静 胡丹 刘娟 吉星照 曹根阳 王浩娜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18,共9页
针对传统防寒服装厚重臃肿的缺点,且为有效解决气凝胶粉末填充材料易团聚、掉粉的问题,基于羽绒和气凝胶粉末2种经典保暖材料,巧妙利用羽绒易静电和气凝胶粉末质轻的特点,开发保暖性能更优的复合保暖材料。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织物保... 针对传统防寒服装厚重臃肿的缺点,且为有效解决气凝胶粉末填充材料易团聚、掉粉的问题,基于羽绒和气凝胶粉末2种经典保暖材料,巧妙利用羽绒易静电和气凝胶粉末质轻的特点,开发保暖性能更优的复合保暖材料。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织物保温仪和全自动缩水率实验机等研究了静电场下羽绒与气凝胶粉末的分散机制和保暖效率。结果表明:在静电场的作用下,样品内SiO_(2)气凝胶粉末均匀分散并吸附在绒丝上,相比于单一羽绒填充样品,气凝胶粉末替换部分羽绒后样品厚度由18 mm减少至11 mm,单位厚度克罗值提升了105.23%,证实羽绒与气凝胶粉末具有协同保暖效应。在轻薄型样品中,单一羽绒样品单位厚度克罗值为0.0434 clo/mm,加入4.0 g的SiO_(2)气凝胶粉末后,保暖材料的单位厚度克罗值最高达0.0561 clo/mm,提升了29.26%;在极寒型样品中,单一羽绒样品单位厚度克罗值为0.0286 clo/mm,加入12.0 g SiO_(2)气凝胶粉末后,复合保暖材料的单位厚度克罗值高达0.0397 clo/mm,提升了38.86%;复合保暖材料在水洗5次后质量损失仅有0.01 g,克罗值降低了0.02 clo,表现出优良的耐水洗性能。综合而言,与单一羽绒材料相比,羽绒/SiO_(2)气凝胶复合保暖材料可在保证同等保暖效果的情况下有效降低材料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羽绒 二氧化硅气凝胶粉末 保暖材料 单位厚度克罗值 静电场 填充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纶颜色构建方法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林科 胡万锦 +3 位作者 王小凤 周思婕 夏良君 徐卫林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36-244,共9页
丙纶因质轻、耐磨和成本低等优良特性被广泛应用在纺织服装等行业领域中,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然而,丙纶因其表面强惰性基团导致难以染色。为拓展丙纶的应用领域,促进其制品在不同领域的发展,满足其多样化的需求,综述了国... 丙纶因质轻、耐磨和成本低等优良特性被广泛应用在纺织服装等行业领域中,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然而,丙纶因其表面强惰性基团导致难以染色。为拓展丙纶的应用领域,促进其制品在不同领域的发展,满足其多样化的需求,综述了国内外丙纶的颜色构建方法和技术进展。重点阐述了丙纶在原液着色、非水介质染色、专用染料染色和改性染色等颜色构建方法的技术创新、基本原理和发展趋势。讨论了丙纶在颜色构建中面临的各种问题,如颜色单一和成本难以控制等,并对后续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通过对丙纶及其制品颜色构建方法进行综述,旨在为丙纶颜色构建技术的提升提供坚实的理论依据与应用指导,助力其在纺织领域实现更优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纶 颜色构建 原液着色 改性丙纶 染色 专用染料染色 非水介质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液相剥离石墨烯的可见-近红外光隐身锦纶织物
5
作者 赵登 张燚 +2 位作者 郑梦杰 毕曙光 冉建华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3-160,共8页
为赋予锦纶织物近红外光隐身功能,在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的辅助下,以纤维素纳米晶须(CeNW)作为分散剂,液相剥离石墨粉制备稳定的石墨烯水分散液(SCG),协同酸性染料上染锦纶织物。对所制备织物热稳定性、Zeta电位、电导率、微观形貌... 为赋予锦纶织物近红外光隐身功能,在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的辅助下,以纤维素纳米晶须(CeNW)作为分散剂,液相剥离石墨粉制备稳定的石墨烯水分散液(SCG),协同酸性染料上染锦纶织物。对所制备织物热稳定性、Zeta电位、电导率、微观形貌、反射率、颜色特征及色牢度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SDBS质量浓度为0.5 mg/mL,且石墨粉与CeNW质量比为1∶2时,SCG分散性最佳,石墨烯质量分数达18.5%;上染后的锦纶织物在可见光范围内K/S值高,显示了良好的染色效果;近红外光范围内的反射率从33%降到29%,实现了锦纶织物的近红外光隐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隐身 纤维素纳米晶须 石墨烯 酸性染料 锦纶织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捻纺的嵌入式低扭矩复合纱性能分析
6
作者 张瑞成 张文清 +3 位作者 吕哲 许多 刘可帅 徐卫林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8-85,共8页
为解决复合纱捻度高、残余扭矩大、扭结较多的问题,采用羊毛纤维、锦纶长丝为原料,结合自捻纺纱与低扭矩纺纱技术,制备了嵌入式同相自捻纱和异相自捻纱,对同相自捻纱进行受力分析,探究了嵌入长丝的角度/间距对复合自捻纱自捻扭矩的影响... 为解决复合纱捻度高、残余扭矩大、扭结较多的问题,采用羊毛纤维、锦纶长丝为原料,结合自捻纺纱与低扭矩纺纱技术,制备了嵌入式同相自捻纱和异相自捻纱,对同相自捻纱进行受力分析,探究了嵌入长丝的角度/间距对复合自捻纱自捻扭矩的影响,分析了长丝与粗纱在不同间距下对2种自捻纱成纱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嵌入式异相自捻纱性能普遍优于同相自捻纱;随着长丝与粗纱间距增大,长丝包缠角度变大,对短纤维的束缚作用增强,提高了纤维强度利用率和成纱均匀度;当长丝与粗纱间距过大时,长丝对短纤维内外转移的调控作用减弱,纤维间抱合力减小,条干均匀度恶化;在2 mm间距时嵌入式自捻纱综合性能更优,异相自捻纱与同相自捻纱的断裂强度分别为9.79和6.63 cN/tex,条干CV值分别为19.16%和20.93%,3 mm毛羽数量分别为119根/(10 m)和102根/(10 m);嵌入式自捻纱充分利用长丝连续性和受力均匀性平衡退捻力矩,有效降低了复合纱线的残余扭矩(≤1个扭结/(25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捻纺 嵌入式复合纱 低扭矩 纱线结构模型 纱线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乙烯/还原氧化石墨烯微球传感电热织物的自组装法制备
7
作者 张金芹 李晶 +2 位作者 肖明 毕曙光 冉建华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02-213,共12页
织物作为柔性传感器的基底因其可穿戴性和舒适性好而备受关注,但其存在灵敏度低、应变范围窄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采用层层静电自组装法,利用阳离子改性剂对聚苯乙烯(PS)微球进行表面改性,负载带负电荷的氧化石墨烯(GO),制备了聚苯乙烯... 织物作为柔性传感器的基底因其可穿戴性和舒适性好而备受关注,但其存在灵敏度低、应变范围窄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采用层层静电自组装法,利用阳离子改性剂对聚苯乙烯(PS)微球进行表面改性,负载带负电荷的氧化石墨烯(GO),制备了聚苯乙烯/还原氧化石墨烯(PS/rGO)微球复合织物。通过优化PS微球和rGO纳米片的二元结构,显著提高复合织物的应变传感和电热性能。采用线性伏安循环曲线和热成像技术对复合织物的电学性能和电热性能进行测试,同时借助数码精密万用表评估其传感性能。结果表明:该PS/rGO微球复合织物在0%~90%应变范围内的灵敏度高达10.44,且在不同应变、拉伸速度和百次循环测试中相对电阻变化率稳定,展现优异的传感循环稳定性;此外,该织物在20 V电压下87 s内能从19℃升温至64.2℃,显示出优异的电热性能,这些特性使得该复合织物在人体运动监测、热敷治疗和人机交互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乙烯微球 氧化石墨烯 柔性传感器 电热性能 传感性能 涤纶/氨纶织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成形康复训练裤的结构设计与实现
8
作者 沙莎 戴佳丽 +3 位作者 褚国伟 付康怡 刘雅婷 邓中民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1-178,共8页
为满足下肢功能障碍人群的康复训练需求,稳定肌肉与关节、缓解肌肉疲劳并提升康复训练效果,设计一款全成形康复训练裤。首先,分析人体下肢特征及康复训练活动的肌肉动态,对人体下肢结构与主要肌群进行分区设计;然后,使用全成形针织技术... 为满足下肢功能障碍人群的康复训练需求,稳定肌肉与关节、缓解肌肉疲劳并提升康复训练效果,设计一款全成形康复训练裤。首先,分析人体下肢特征及康复训练活动的肌肉动态,对人体下肢结构与主要肌群进行分区设计;然后,使用全成形针织技术,选用锦纶与氨纶作为纱线材料,通过不同花型组织结构进行分区施压,实现了具有下肢康复训练功能的全成形康复训练裤;之后,对康复训练裤进行静态与动态的压力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训练裤能够适应康复训练中不同动作和压力的需求,且处于舒适的压力范围。此外,主观舒适性测试也验证了该训练裤具有较强舒适性、稳定性,具备良好的缓解肌肉疲劳功能。本文设计的全成形康复训练裤不仅为下肢功能障碍患者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康复训练服装,也为其它康复训练产品提供了新的设计思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成形 针织技术 功能分区 肌肉疲劳 康复训练 服装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日间被动辐射制冷的柔性复合膜研究进展
9
作者 刘洁 郭勇德 +5 位作者 徐畅华 史纳蔓 李思琦 尹思雨 张如全 罗磊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10,共10页
辐射制冷是一种零能耗、零污染的绿色被动制冷技术,对缓解全球气候变暖和能源消耗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柔性复合膜因其轻质、良好的柔韧性和低成本等优点逐渐成为辐射制冷领域的研究热点。首先介绍了柔性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对比了其制... 辐射制冷是一种零能耗、零污染的绿色被动制冷技术,对缓解全球气候变暖和能源消耗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柔性复合膜因其轻质、良好的柔韧性和低成本等优点逐渐成为辐射制冷领域的研究热点。首先介绍了柔性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对比了其制备方法对材料制冷性能的影响。其次根据材料组成,将柔性复合膜分为无机复合膜、聚合物复合膜和多层复合膜,并从材料制冷原理出发,概述了辐射制冷柔性复合膜的设计思路及在多个领域的应用,总结了辐射制冷柔性复合膜的研究现状。最后对复合膜的性能稳定性、耐久性和色彩多样化等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与展望。综述结果可为辐射制冷柔性复合膜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制冷 复合膜 被动冷却 反射 红外辐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织物锂电池电极与器件构筑研究进展
10
作者 姜亚龙 李格格 +2 位作者 薛璐 程宇 杨应奎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7-88,共12页
可穿戴电子设备在医疗健康、运动监测和人机交互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而长效稳定的能源供给是实现其功能的关键。织物锂电池结合了纺织品的结构多样性、可穿戴性、柔韧性和轻便性与锂电池的高能量密度和长服役寿命等优势,且能够与... 可穿戴电子设备在医疗健康、运动监测和人机交互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而长效稳定的能源供给是实现其功能的关键。织物锂电池结合了纺织品的结构多样性、可穿戴性、柔韧性和轻便性与锂电池的高能量密度和长服役寿命等优势,且能够与各类元器件高度集成,因而成为最重要的能源供给装置之一。开发由纤维、纱线和织物制成的高性能锂电池,对于推动高效电子织物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综述了织物锂电池的器件组成与反应机制;基于纺织品基材的特点,深入探讨了织物电极的制造技术、集成方法及其电化学性能;分析了织物电池在柔韧性、伸缩性和可洗性等方面所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解决方案,同时展望了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织物锂电池 柔性储能 锂离子电池 Li-S电池 Li-O 2电池 电子织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制沉降片解决高弹摇粒绒织疵实践
11
作者 戴冬秀 金王保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0-33,共4页
针对反包毛圈机在生产氨纶高弹摇粒绒时出现露底、氨纶翻丝及线圈不规整等织疵问题,研究发现控制织针轨迹与毛圈纱成圈是关键,织疵产生源于传统沉降片带有片鼻而易引发织针抖动和退圈不顺。文中自制剪掉片鼻的沉降片以减少抖动,并发现... 针对反包毛圈机在生产氨纶高弹摇粒绒时出现露底、氨纶翻丝及线圈不规整等织疵问题,研究发现控制织针轨迹与毛圈纱成圈是关键,织疵产生源于传统沉降片带有片鼻而易引发织针抖动和退圈不顺。文中自制剪掉片鼻的沉降片以减少抖动,并发现沉降片鼻剪切角度及走针轨迹精准度与产品质量密切相关,经反复试验确定以30°斜坡角度的自制无鼻沉降片表现最佳。文章还进一步阐述自制沉降片成圈原理,提出精准纱线配比方案、标准化生产加工工艺流程,以及适配产品染色与后整理技术要求。此技术应用于合作企业及其友商,证实有效解决织疵,并实现同款产品一次合格率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包机 摇粒绒 沉降片 露底 氨纶翻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过渡金属参与的光诱导烯烃的氢膦酰基化反应
12
作者 王志刚 袁佳 +2 位作者 王萱 刘豪 聂洪武 《化学与生物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19,32,共7页
膦酰基化合物在医药、材料、生物化学和金属有机化学等领域应用广泛。以碳酸钠为碱、48 W的410 nm LED为光源,在不使用过渡金属和光催化剂的条件下,实现光诱导二芳基仲膦氧化物和烯烃的氢膦酰基化反应,制备了一系列膦酰基乙烷衍生物,收... 膦酰基化合物在医药、材料、生物化学和金属有机化学等领域应用广泛。以碳酸钠为碱、48 W的410 nm LED为光源,在不使用过渡金属和光催化剂的条件下,实现光诱导二芳基仲膦氧化物和烯烃的氢膦酰基化反应,制备了一系列膦酰基乙烷衍生物,收率为33%~92%,在反应中碱和光源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该方法具有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单、成本低廉的优点,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诱导反应 氢膦酰基化反应 膦酰基化合物 烯烃 碳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CeF(SO_(4))_(2):新型氟化铈硫酸盐合成结构及其粉末非线性光学性能研究
13
作者 陆心宜 王睿曦 +2 位作者 李梦月 吴立明 陈玲 《人工晶体学报》 2025年第10期1772-1779,共8页
本文采用水热法,合成了新型二硫酸氟化铈(Ⅳ)钠(NaCeF(SO_(4))_(2))。该化合物结晶于非中心对称的P212121空间群(No.19),晶胞参数为a=8.2330(2)A,b=8.5910(2)A,c=9.2611(2)A,α=β=γ=90°,V=655.03(3)A^(3),Z=4。其晶体结构以三维... 本文采用水热法,合成了新型二硫酸氟化铈(Ⅳ)钠(NaCeF(SO_(4))_(2))。该化合物结晶于非中心对称的P212121空间群(No.19),晶胞参数为a=8.2330(2)A,b=8.5910(2)A,c=9.2611(2)A,α=β=γ=90°,V=655.03(3)A^(3),Z=4。其晶体结构以三维网格骨架为特征,该骨架由[CeO_(7)F_(2)]多面体链和[NaO_(8)]多面体链交织而成;链间空隙处填充以孤立的(SO_(4))四面体。该材料实验带隙约为2.70 eV,表现出良好非线性光学性能(1064 nm激光下,倍频强度约为KDP的2倍)。相较于中心对称母体Ce(SO_(4))_(2),氟原子作为第二配体诱导结构畸变,促使非中心对称结构NaCeF(SO_(4))_(2)的形成。第一性原理计算研究表明该化合物的带隙主要由Ce-4f、O-2p、S-3p及F-2p所构成的晶体轨道决定;其二阶非线性光学性质主要由[CeO_(7)F_(2)]多面体决定,(SO_(4))四面体仅起次要作用,二阶非线性光学系数(d_(14)=d_(25)=d_(36))计算值为-2.672 pm/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光学材料 氟化铈硫酸盐 晶体结构 第一性原理 NaCeF(SO_(4))_(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