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enton试剂催化氧化——混凝法处理焦化废水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3
1
作者 刘红 周志辉 吴克明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04年第2期71-73,共3页
用Fenton试剂结合自制聚硅硫酸铝对焦化废水进行了催化氧化—混凝试验研究 ,选择了最佳的工作条件。结果表明 ,经氧化—混凝处理后废水的COD从 1 1 73mg/L降至 38.2mg/L ,去除率达 96 .7%。研究中还发现 ,Fenton试剂具有将废水的 pH值... 用Fenton试剂结合自制聚硅硫酸铝对焦化废水进行了催化氧化—混凝试验研究 ,选择了最佳的工作条件。结果表明 ,经氧化—混凝处理后废水的COD从 1 1 73mg/L降至 38.2mg/L ,去除率达 96 .7%。研究中还发现 ,Fenton试剂具有将废水的 pH值调节为 2 .5~ 3的特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NTON试剂 化学氧化 混凝沉降 焦化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附-氧化法处理焦化废水的研究 被引量:32
2
作者 刘红 张林霞 吴克明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2003年第5期35-37,共3页
以活性炭作为吸附剂处理焦化废水中的难降解有机物 ,COD去除率只有 70 %左右 ,与催化氧化法联合后 ,去除率大幅度提高。正交实验结果表明 ,H2 O2 - Fe2 + (Fenton试剂 )的催化氧化效果比 H2 O2 - Cu2 + 好 ,最佳处理条件为 :H2 O2 1 .5 ... 以活性炭作为吸附剂处理焦化废水中的难降解有机物 ,COD去除率只有 70 %左右 ,与催化氧化法联合后 ,去除率大幅度提高。正交实验结果表明 ,H2 O2 - Fe2 + (Fenton试剂 )的催化氧化效果比 H2 O2 - Cu2 + 好 ,最佳处理条件为 :H2 O2 1 .5 g/ L,Fe2 + 0 .4 g/ L,反应温度 80℃。经活性炭吸附 - Fenton试剂催化氧化处理后 ,焦化废水的COD从 1 1 73mg/ L 降至 4 3.2 m g/ L,去除率达 96 .3%。同时 ,H2 O2 作氧化剂对活性炭进行再生 ,再生率达到 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氧化法 废水处理 焦化废水 活性炭 吸附剂 有机物 FENTON试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硅酸金属盐复合絮凝剂的形貌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刘红 梁晶 +1 位作者 方月梅 邵俊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8-30,共3页
用扫描电镜(SEM)对聚硅酸金属盐复合絮凝剂进行了形貌观察,并用能谱仪(EDS)测定其组成,发现硼、铝和铁元素的加入能改变聚硅酸的形貌,提高其稳定性,并且增大了聚合物的聚合度;聚硅酸金属盐复合絮凝剂是其中各种元素之间相互作用所形成... 用扫描电镜(SEM)对聚硅酸金属盐复合絮凝剂进行了形貌观察,并用能谱仪(EDS)测定其组成,发现硼、铝和铁元素的加入能改变聚硅酸的形貌,提高其稳定性,并且增大了聚合物的聚合度;聚硅酸金属盐复合絮凝剂是其中各种元素之间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结构、形貌均一的聚合物,而不是各自均聚物的混合物;硼、铝、硅和铁四种元素靠吸附、键合、配位等作用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硅酸金属盐复合絮凝剂 形貌 扫描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镁橄榄石在铁矿球团中的应用试验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陈铁军 张一敏 +1 位作者 王昌安 胡承凡 《烧结球团》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5-8,共4页
应用镁橄榄石粉末,并配以膨润土或新型wkd粘结剂,对大冶铁精矿进行了实验室球团试验。试验研究表明:镁橄榄石粉的添加对生球质量的提高可以起到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而且对造球工艺参数不会造成影响;适当提高焙烧温度是保证球团各项指标... 应用镁橄榄石粉末,并配以膨润土或新型wkd粘结剂,对大冶铁精矿进行了实验室球团试验。试验研究表明:镁橄榄石粉的添加对生球质量的提高可以起到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而且对造球工艺参数不会造成影响;适当提高焙烧温度是保证球团各项指标合格的关键,其中抗压强度、FeO含量等主要与焙烧温度有关,与镁橄榄石配比无明显关系。另外,冶金性能研究也表明:随着镁橄榄石用量的增加,球团还原度有一定提高,低温还原粉化率、膨胀性能和软熔性能显著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试验研究 铁矿球团 应用 低温还原粉化率 焙烧温度 镁橄榄石粉 FEO含量 球团试验 生球质量 工艺参数 抗压强度 性能研究 软熔性能 膨胀性能 粘结剂 膨润土 实验室 还原度 造球 冶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显微镜分析聚硅酸金属盐复合絮凝剂的形貌 被引量:9
5
作者 刘红 方月梅 +1 位作者 王光辉 向慧敏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5-49,共5页
向聚硅酸中分别引入铝盐、铁盐和硼砂,制得聚硅酸金属盐复合絮凝剂,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分析它们的形貌.结果发现:聚硅酸金属盐复合絮凝剂的形貌均为枝杈状聚集态,并带有分形特征,完全不同于聚硅酸的球形或椭圆形.与聚铝、聚合铝铁相比,聚... 向聚硅酸中分别引入铝盐、铁盐和硼砂,制得聚硅酸金属盐复合絮凝剂,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分析它们的形貌.结果发现:聚硅酸金属盐复合絮凝剂的形貌均为枝杈状聚集态,并带有分形特征,完全不同于聚硅酸的球形或椭圆形.与聚铝、聚合铝铁相比,聚集体的枝杈变粗,枝杈密度变高,同时沿中心核分形密度改变.这说明向聚硅酸中引入铝盐、铁盐及硼砂后,带正电的铝离子、铁离子及其水解产物与聚硅酸、硼酸分子相互作用和影响,改变了硅酸的聚合速度及聚合物的形貌,生成了新的聚合度更大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显微镜 聚硅酸金属盐复合絮凝剂 形貌 分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凝聚法处理造纸中段废水的研究 被引量:18
6
作者 幸福堂 刘成焱 刘红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0-43,共4页
采用电凝聚法处理造纸中段废水,探讨了影响CODCr去除率的各种因素,得出了最佳工艺条件。研究结果表明:该法可使造纸中段废水的CODCr从1264mg/L降至112mg/L,CODCr去除率达91.7%。此外,还发现电凝聚法的处理效果优于药剂絮凝法。
关键词 造纸中段废水 电凝聚 化学耗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超强酸纳米光催化剂SO_4^(2-)TiO_2的制备及Ag改性 被引量:3
7
作者 刘红 刘潘 +2 位作者 辜孔良 李晶 孙旋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11-414,419,共5页
以钛酸丁酯为原料,通过在TiO2溶胶中添加质量分数为49%的硫酸,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固体超强酸纳米光催化剂SO42?-TiO2,并在此基础上用硝酸银进行了改性。用XRD、IR、UV-vis、BET等手段对所制得的试样进行了表征,同时以甲基橙及苯酚的... 以钛酸丁酯为原料,通过在TiO2溶胶中添加质量分数为49%的硫酸,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固体超强酸纳米光催化剂SO42?-TiO2,并在此基础上用硝酸银进行了改性。用XRD、IR、UV-vis、BET等手段对所制得的试样进行了表征,同时以甲基橙及苯酚的水溶液为模拟污染物,评价了样品的光催化性能,发现SO42--TiO2的光催化活性最高可达单一TiO2的10倍,SO 42?/Ag-TiO2的液相光催化活性超过P-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4^2-TiO2 改性 固体超强酸 光催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云技术的管理类实验室四维三层开放体系 被引量:4
8
作者 张瑞军 林彩燕 +2 位作者 刘苹 任延华 盛阳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278-281,307,共5页
管理类实验室传统的集中式管理模式难以满足学生实践的碎片化、移动化和个性化需求。通过问卷的方式,对武汉科技大学管理学院大四120名学生,从实验教学、赛事训练、项目实践、实验室开放4个方面进行了调研。在分析结果的基础上,基于云... 管理类实验室传统的集中式管理模式难以满足学生实践的碎片化、移动化和个性化需求。通过问卷的方式,对武汉科技大学管理学院大四120名学生,从实验教学、赛事训练、项目实践、实验室开放4个方面进行了调研。在分析结果的基础上,基于云技术建立了"时间、空间、内容、层次"四维开放模型:时间维从课内实验、单独实验课向课外自主实验扩展;空间维从固定场所的实验室向以云平台为支撑的移动Web端延伸;内容维从技术验证型、分析设计型向研究创新型提升;层次维细分实验、赛事和项目。武汉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实验中心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构建了实验验证-赛事模拟-项目实践三层逐层渗入式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最终形成一个校企合作、资源共享、提升管理类学生实践能力的创新云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理学科 云技术 四维开放模型 三层渗透式 实践教学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矾-聚丙烯酸破乳除油机理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刘红 方月梅 +1 位作者 向慧敏 李笑原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7-28,39,共3页
采用明矾-聚丙烯酸(PAA)复合配方处理乳化油废水,不仅破乳效果好,而且实现了油水分离,破乳后油珠聚集上浮形成油层,下清液澄清透明。通过电子显微镜、粒度分析仪、Zeta电位仪等测试手段,发现明矾主要起凝聚破乳作用,破乳后的油珠以单体... 采用明矾-聚丙烯酸(PAA)复合配方处理乳化油废水,不仅破乳效果好,而且实现了油水分离,破乳后油珠聚集上浮形成油层,下清液澄清透明。通过电子显微镜、粒度分析仪、Zeta电位仪等测试手段,发现明矾主要起凝聚破乳作用,破乳后的油珠以单体或聚集体被PAA通过吸附架桥作用絮凝成大的油团,一并上浮从而达到除油的目的。明矾的凝聚作用和PAA的吸附架桥作用都满足不了油珠聚并的条件,因此油珠间并不发生聚并成为更大的油滴,而仅仅是相互聚集在一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矾-聚丙烯酸 破乳 除油机理 聚集 聚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波强化内电解对对-硝基苯酚的处理 被引量:9
10
作者 张惠灵 罗明 伊江明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87-89,共3页
讨论了超声波与内电解处理的可行性。优化超声波、内电解和两者联用的条件,利用常用流程处理10mg/L模拟废水对-硝基苯酚的降解率超过96%,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和相关行业标准。分析了超声波对内电解强化作用的动力学过程和机理,提出存在的... 讨论了超声波与内电解处理的可行性。优化超声波、内电解和两者联用的条件,利用常用流程处理10mg/L模拟废水对-硝基苯酚的降解率超过96%,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和相关行业标准。分析了超声波对内电解强化作用的动力学过程和机理,提出存在的问题和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 内电解 对-硝基苯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动阀门发声器特性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白春华 吴建星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677-680,共4页
在对气动阀门发声器的工作过程进行描述基础上,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气动阀门发声器的内部流场和外部声场的特征.得出了在气室压力比大于1.89时,低频声波也是占主要成份的结论.
关键词 气动阀门 气动特性 发声器 数值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凝聚对微污染水杀菌效果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惠灵 赵素芬 丁忠浩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03年第4期11-12,23,共3页
采用电凝聚对微污染地表水进行杀菌处理,结果显示,杀菌率随电流密度和处理时间的增加而增大。在电流密度为4.64mA/cm2,处理时间为15min时,杀菌率达90%以上,并对杀菌机理进行实验研究,初步判定,电解过程中产生的HClO和水体中产生的·... 采用电凝聚对微污染地表水进行杀菌处理,结果显示,杀菌率随电流密度和处理时间的增加而增大。在电流密度为4.64mA/cm2,处理时间为15min时,杀菌率达90%以上,并对杀菌机理进行实验研究,初步判定,电解过程中产生的HClO和水体中产生的·OH为重要杀菌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凝聚 杀菌 机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絮凝剂聚硅硫酸铁的形貌结构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红 方月梅 +1 位作者 梁晶 邵俊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06年第5期12-14,共3页
向聚硅酸中引入铁盐制得聚硅硫酸铁(PFSS)复合絮凝剂,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分析了不同铁硅摩尔比的PFSS的形貌,用红外光谱研究了其中铁离子与聚硅酸的相互作用情况,并对其稳定性和絮凝性进行了考察。结果发现:聚硅硫酸铁的形貌均为长链枝... 向聚硅酸中引入铁盐制得聚硅硫酸铁(PFSS)复合絮凝剂,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分析了不同铁硅摩尔比的PFSS的形貌,用红外光谱研究了其中铁离子与聚硅酸的相互作用情况,并对其稳定性和絮凝性进行了考察。结果发现:聚硅硫酸铁的形貌均为长链枝杈状聚集态,铁硅摩尔比对形貌结构及絮凝性能有较大影响;红外光谱证实PFSS中硅与铁形成了Si-O-Fe键;聚硅硫酸铁的稳定性高于聚硅酸,并且随着n(Fe)∶n(Si)的增大而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硅硫酸铁 复合絮凝剂 形貌结构 絮凝性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絮凝剂对餐饮污水的处理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惠灵 熊瑞林 伊江明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81-84,共4页
研究不同无机絮凝剂对餐饮污水的处理效果,发现Al/Si摩尔比为3∶1的聚硅硫酸铝(PASS)对餐饮废水处理效果较好,确定其最佳操作条件,包括pH值,加药量,搅拌速度及沉降时间。再将最佳絮凝剂与PAM复配,确定最佳复配条件,以期提高COD的去除率... 研究不同无机絮凝剂对餐饮污水的处理效果,发现Al/Si摩尔比为3∶1的聚硅硫酸铝(PASS)对餐饮废水处理效果较好,确定其最佳操作条件,包括pH值,加药量,搅拌速度及沉降时间。再将最佳絮凝剂与PAM复配,确定最佳复配条件,以期提高COD的去除率。同时通过微电泳仪,倒置显微镜等现代分析仪器对废水和絮凝剂电性特征、絮体的形状进行对比研究,从电中和和吸附桥联角度初步探讨絮凝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絮凝 餐饮污水 絮凝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与煤固定床共碳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浩 韩军 +2 位作者 秦林波 柳龙 杨秀林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0-64,共5页
选取三种不同生物质(松木、花生壳和稻草)与炼焦煤在固定床上进行共碳化实验,生物质质量分数分别为0%,3%,6%,9%和12%.结果表明,当松木、花生壳和稻草质量分数由0%增加到12%,焦炭产率由75.39%分别降低至66.29%,68.40%和67.39%;焦油产率由... 选取三种不同生物质(松木、花生壳和稻草)与炼焦煤在固定床上进行共碳化实验,生物质质量分数分别为0%,3%,6%,9%和12%.结果表明,当松木、花生壳和稻草质量分数由0%增加到12%,焦炭产率由75.39%分别降低至66.29%,68.40%和67.39%;焦油产率由6.88%升高至12.98%,12.16%和11.42%;而气体产率由13.64%升高至15.63%,15.27%和16.97%.共碳化产物产率实验值与理论值存在一定偏差,这说明生物质与煤共碳化过程发生了协同作用.随着生物质掺入量的增加,生物质与煤共碳化气态产物中CO和CO2体积分数升高,而H2和CH4体积分数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固定床 共碳化 协同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硼聚硅氯化铁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16
作者 幸福堂 王培培 +1 位作者 刘红 方月梅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32-34,共3页
以水玻璃、氯化铁和硼砂等为原料制备了一种新型无机高分子絮凝剂——含硼聚硅氯化铁(PFSCB),探讨了其最佳制备条件,试验了其对造纸废水及焦化废水的絮凝和COD去除效果,并与其他几种絮凝剂进行了性能比较。结果表明,最佳制备条件是n(Fe)... 以水玻璃、氯化铁和硼砂等为原料制备了一种新型无机高分子絮凝剂——含硼聚硅氯化铁(PFSCB),探讨了其最佳制备条件,试验了其对造纸废水及焦化废水的絮凝和COD去除效果,并与其他几种絮凝剂进行了性能比较。结果表明,最佳制备条件是n(Fe)∶n(Si)=1.0,n(B)∶n(Si)=0.16,PFSCB具有优良的絮凝性能和除COD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硼聚硅氯化铁 絮凝剂 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及实训管理系统构建 被引量:39
17
作者 骆晶晶 叶义成 +2 位作者 曹楷 胡南燕 刘苹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97-301,共5页
进入实验室之前对学生进行实验安全知识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是预防实验室事故的有效手段之一。采用B/S模式系统架构,构建集学习、考试、实训三位一体的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及实训管理系统结构。在线学习子系统包括学习内容管理、学... 进入实验室之前对学生进行实验安全知识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是预防实验室事故的有效手段之一。采用B/S模式系统架构,构建集学习、考试、实训三位一体的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及实训管理系统结构。在线学习子系统包括学习内容管理、学时管理等,实现学习自主管理与目标管理的统一协调;构建具有考试管理、试卷管理等功能的在线考试子系统,实现模拟考试、在线答疑的分级分类管理;设计具有考核申请、考核安排等功能的实训考核子系统,实现完整的实训考核过程信息化管理。三位一体的实验室安全教育及实训管理系统的实际应用结果能较真实、全面地考查学生的实验室安全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掌握情况,促进学生实验综合能力的提高,达到提升实验室安全管理水平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实验室 安全教育 三位一体 系统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Kinect的地铁乘客不安全行为识别方法与实验 被引量:9
18
作者 卢颖 吕希凡 +2 位作者 郭良杰 仇乐 路越茗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62-168,共7页
为解决地铁视频监控技术对乘客不安全行为只记录不识别且较少考虑识别精确度的问题,提出1种基于Kinect传感器的高效识别方法。以Pelvis为向量起点和动作活动高频关节为终点构建识别特征向量;运用余弦定理获得标准动作与测试动作关节的... 为解决地铁视频监控技术对乘客不安全行为只记录不识别且较少考虑识别精确度的问题,提出1种基于Kinect传感器的高效识别方法。以Pelvis为向量起点和动作活动高频关节为终点构建识别特征向量;运用余弦定理获得标准动作与测试动作关节的最大角度差序列;以最大角度差为动作特征量建立相似度计算模型,运用动态时间规整算法(DTW)将初始结果转换为动作相似度。以相连关节法为对照组开展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前者在抽烟、挥拳、挥手呼救等行为识别的准确度分别为91.7%,86.9%,89.2%,平均比对照组高4%以上,显著提高了地铁乘客不安全行为的识别率,可为地铁智能安全管控提供理论与技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安全行为识别 特征矢量 关节角度 动态时间规整算法(DTW) 地铁乘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乘客社会脆弱性影响因素调查与统计 被引量:3
19
作者 卢颖 吕希凡 +1 位作者 仇乐 郭良杰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836-843,共8页
为了解决地铁乘客外在社会属性与内在综合不安全性之间影响机理不明确的问题,引入社会脆弱性理论开展调查与统计研究。从乘客行为社会脆弱性(PSV_(B))和心理社会脆弱性(PSV_(P))两方面选取9个因素构建了乘客社会脆弱性(PSV)的表征体系,... 为了解决地铁乘客外在社会属性与内在综合不安全性之间影响机理不明确的问题,引入社会脆弱性理论开展调查与统计研究。从乘客行为社会脆弱性(PSV_(B))和心理社会脆弱性(PSV_(P))两方面选取9个因素构建了乘客社会脆弱性(PSV)的表征体系,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研究性别、学历等6个外在社会属性对PSV的影响,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EFA)确定PSV的潜在因素。结果表明:632位调查对象的PSV、PSV_(B)、PSV_(P)等级皆为中;性别和是否具有突发事件经历对PSV、PSV_(B)、PSV_(P)都具有显著性影响,年龄、职业、学历和乘坐频率则无显著影响;乘客对地铁疏散环境的熟悉度、携带行李的影响度、环境突变的影响度、自我调节能力是影响PSV的4个主要潜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社会工程 社会脆弱性 调查问卷 探索性因子分析(EFA) 方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场中褐煤与玉米芯共热解焦油的特性 被引量:2
20
作者 柯萍 何选明 +3 位作者 秦林波 冯东征 刘靖 李昊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6,21,共7页
采用自行设计的微波热解装置对不同配比下的褐煤-玉米芯混合物进行微波共热解.结果表明:随着玉米芯质量分数的增加,焦油产率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与理论计算值相比,出现焦油产率先被促进后被抑制的相互作用;当玉米芯质量分数为30%时,... 采用自行设计的微波热解装置对不同配比下的褐煤-玉米芯混合物进行微波共热解.结果表明:随着玉米芯质量分数的增加,焦油产率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与理论计算值相比,出现焦油产率先被促进后被抑制的相互作用;当玉米芯质量分数为30%时,焦油产率达到最大值16.31%,比褐煤单独热解时提高了51.16%,与理论计算值的正偏差最大.对热解焦油进行GC-MS检测,发现添加30%玉米芯后,酚类的质量分数由原来的6.31%增至21.47%,酸类和杂原子类的质量分数分别降低了70.91%和68.88%,轻质油的质量分数由原来的16.57%增至41.63%,实现了热解焦油的大幅度轻质化.对比低温加热方式,共热解物料的最佳配比不变,微波加热更有利于高品质焦油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煤 玉米芯 微波共热解 焦油 轻质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