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乙烯醇对生物酶的固定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
作者 熊丽 陈红 谢浩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77-80,共4页
聚乙烯醇(PVA)是一种常用的酶固定化载体材料,通过一定的工艺手段对其进行改性后能满足不同性质酶的固定化需要。主要介绍了通过物理或化学改性的手段制备聚乙烯醇基酶固定化载体材料,即聚乙烯醇凝胶胶囊、聚乙烯醇冻凝胶、聚乙烯醇网... 聚乙烯醇(PVA)是一种常用的酶固定化载体材料,通过一定的工艺手段对其进行改性后能满足不同性质酶的固定化需要。主要介绍了通过物理或化学改性的手段制备聚乙烯醇基酶固定化载体材料,即聚乙烯醇凝胶胶囊、聚乙烯醇冻凝胶、聚乙烯醇网络结构材料、聚乙烯醇基复合材料薄膜、聚乙烯醇电纺丝材料等,并简要评述了这些材料对相应的固定化酶活性和使用稳定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醇 固定化 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泥鳅黏液防生物污损作用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潘高 刘念 +4 位作者 许云 彭俊讲 程钰蓉 郭萍 熊燕飞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8-101,共4页
研究了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体表黏液对微生物结构蛋白与多糖的降解作用和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采用考马斯亮蓝法和DNS法检测泥鳅黏液与微生物结构大分子混合作用,及黏液上清液中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和还原糖量。并将泥鳅黏液... 研究了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体表黏液对微生物结构蛋白与多糖的降解作用和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采用考马斯亮蓝法和DNS法检测泥鳅黏液与微生物结构大分子混合作用,及黏液上清液中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和还原糖量。并将泥鳅黏液分别与酵母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江内船体污损菌FB-a和绿藻混合作用,比较活性黏液和灭活黏液对它们的影响。结果显示,泥鳅黏液对酵母和大肠杆菌的结构蛋白和多糖没有显示出可常规检测到的降解作用;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江内船体污损菌FB-a也没有显示出生长抑制或杀菌作用,两种细菌和FB-a菌株与泥鳅黏液作用后生长正常,甚至生长更旺盛,且菌细胞发生聚集,不易分散;但对遍生绿藻产生明显的生长抑制,与泥鳅粘液作用后,绿藻吸附黏液蛋白成分而发生聚集,贴壁生长明显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鳅( 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黏液 细菌 绿藻 生物防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淡水生物污损群落中细菌的分离鉴定及观察
3
作者 刘念 熊燕飞 +4 位作者 彭俊讲 许瀚之 廖立菁 蔡小雨 许云 《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第12期2882-2886,共5页
水下固形物表面微生物的黏附生长是生物污损层形成的初级阶段。从长江水体分离得到3株淡水黏附菌,并对其形态特征、生长黏附特性、16S r DNA基因序列和量子点标记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显示,3个菌株在玻片上迅速黏附,实验室培养生长旺盛... 水下固形物表面微生物的黏附生长是生物污损层形成的初级阶段。从长江水体分离得到3株淡水黏附菌,并对其形态特征、生长黏附特性、16S r DNA基因序列和量子点标记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显示,3个菌株在玻片上迅速黏附,实验室培养生长旺盛。菌落和菌细胞均具有相似的形态特征,菌落球形突起,厚实,圆润光滑,边缘清晰,颜色有差异,且随培养基成分而有所改变。胞体呈短杆状,天然水体培养基上生长较缓慢,菌落形态有所不同,但仍能很好生长。天然流动水体完全可提供这些菌株生长所需养分,在固形物表面迅速黏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水黏附菌 形态特征 细菌生长 量子点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四湖沼泽化现状及其驱动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4
作者 兰书斌 吴丽 +1 位作者 张德禄 胡春香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55-560,共6页
为了解南四湖近几年沼泽化加剧的现状及其根源,2008年8月,2009年6月,2009年8月,2010年6月和2010年8月先后多次对南四湖全湖,及21条主要入湖河道河口区进行调查和采样分析.结果表明:调查的25个样点中除微山岛保护区附近和船舶密集的界河... 为了解南四湖近几年沼泽化加剧的现状及其根源,2008年8月,2009年6月,2009年8月,2010年6月和2010年8月先后多次对南四湖全湖,及21条主要入湖河道河口区进行调查和采样分析.结果表明:调查的25个样点中除微山岛保护区附近和船舶密集的界河口附近4个样点无沼泽化表征,运输繁忙的老万福河入湖口和南阳湖敞水区2个样点为轻度沼泽化外,其它样点中6个中度沼泽化,12个重度沼泽化,1个极重度沼泽化;沼泽化程度与植被类型、淤泥深度和淤泥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pH和溶解氧呈显著负相关;而植被丰度与水深、pH和溶解氧呈显著负相关;淤积程度与TN、TP、淤泥有机质呈显著正相关,与COD呈显著负相关.因此,局部表征上是外源污染物的输入和湖泊营养水平的提高导致了沼泽化,但整体上是流域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进一步加剧了沼泽化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四湖 沼泽化现状 驱动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肽融合标签的移除策略 被引量:7
5
作者 谢浩 杨程 陈丽娥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364-1369,共6页
多肽融合标签能够赋予目标蛋白新的特性,便于目标蛋白的定位、追踪、纯化以及结构和相互作用研究.但在很多情况下,尤其是研究蛋白质结构或分离纯化药用蛋白时,需要将多肽融合标签从融合蛋白上切除,以降低和消除多肽融合标签对目标蛋白... 多肽融合标签能够赋予目标蛋白新的特性,便于目标蛋白的定位、追踪、纯化以及结构和相互作用研究.但在很多情况下,尤其是研究蛋白质结构或分离纯化药用蛋白时,需要将多肽融合标签从融合蛋白上切除,以降低和消除多肽融合标签对目标蛋白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可用来切除多肽融合标签的方法主要有4种,即化学法、内切蛋白酶法、外切蛋白酶法以及自我剪切法.介绍和比较了每种方法的基本原理、应用以及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蛋白 多肽融合标签 标签移除 内含肽 蛋白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树黄酮的提取及体外抗氧化作用 被引量:21
6
作者 熊燕飞 赵元昊 +3 位作者 杨亚宁 杨程 丁志超 夏志成 《林业科技开发》 2009年第1期42-45,共4页
我国构树资源丰富,且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本研究利用超声波辅助有机溶剂浸提从构树根中提取分离构树黄酮,并进行体外抗氧化作用研究。结果显示:构树黄酮具有良好的清除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能力,在0.4mg/mL的浓度条件下,构树黄酮对羟... 我国构树资源丰富,且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本研究利用超声波辅助有机溶剂浸提从构树根中提取分离构树黄酮,并进行体外抗氧化作用研究。结果显示:构树黄酮具有良好的清除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能力,在0.4mg/mL的浓度条件下,构树黄酮对羟自由基的清除率达96.20%;0.5mg/mL浓度下、0.5 min内构树黄酮对超氧阴离子的清除率达73.33%,但清除率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而下降;其抗动物油脂过氧化能力与芦丁和抗坏血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构树黄酮对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的有效清除作用表明其具有潜在的抗细胞氧化损伤和细胞衰老及相关疾病的功能,在综合利用构树资源过程中值得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树黄酮 抗氧化作用 羟自由基 超氧阴离子 脂质过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斑马鱼脑细胞凋亡基因对束丝藻毒素致毒的响应 被引量:2
7
作者 张德禄 胡春香 +4 位作者 王高鸿 刘永定 李敦海 李根宝 沈银武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38-245,共8页
水华束丝藻是淡水湖泊中常见的水华蓝藻,是我国滇池冬春季节常见的优势种群,因其产生麻痹性贝类毒素,损伤人和动物的神经系统而倍受关注。但有关该毒素对动物神经系统损伤的研究较少,特别是对水生脊椎动物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研究尚无报... 水华束丝藻是淡水湖泊中常见的水华蓝藻,是我国滇池冬春季节常见的优势种群,因其产生麻痹性贝类毒素,损伤人和动物的神经系统而倍受关注。但有关该毒素对动物神经系统损伤的研究较少,特别是对水生脊椎动物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研究尚无报道,为此本研究通过腹腔注射5.3μg STXeq/kg bw束丝藻毒素,研究了24h内该藻毒素对斑马鱼脑组织超微结构损伤及脑细胞凋亡基因表达的影响,以揭示该毒素对脑组织的损伤及其脑细胞在基因水平对该毒素的响应机理。研究表明,束丝藻毒素引起斑马鱼脑组织超微结构损伤,出现细胞膜发泡和形成凋亡小体等典型的细胞凋亡结构;从分子水平进一步分析显示,该毒素引起脑细胞p53、bax、caspase-3和c-jun等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上调,其上调量分别是对照组表达上调量的1.92、1.55、1.63和1.55倍,且具有时间-效应关系。这说明该毒素能通过引起脑细胞凋亡基因的表达异常,使脑细胞出现凋亡性形态损伤而导致脑细胞死亡;斑马鱼脑细胞可通过启动p53→bax→caspase-3线粒体径路实现其对该毒素的响应机制;束丝藻毒素具有损伤鱼类脑的神经毒性;这是束丝藻毒素引起脑细胞凋亡基因表达异常及超微结构损伤的直接证据,也是脑细胞在基因水平对束丝藻毒素积极响应分子机理的首次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束丝藻毒素 脑细胞 凋亡基因 响应 神经毒理学 斑马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的组织工程支架材料—蚕丝 被引量:13
8
作者 颜文龙 孙恩杰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04年第2期43-46,共4页
组织工程学是近来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学科,作为其主要部分,支架材料的选择应该满足特定的要求。蚕丝具有生物相容性、优异力学性能、较慢的降解速度,为组织工程支架的构建提供了新的选择。
关键词 蚕丝 工程支架材料 组织工程学 天然生物纤维 生物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垢剂在膜蛋白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谢浩 陈艳可 +1 位作者 孙恩杰 王宏炜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05-212,共8页
去垢剂是同时具有亲水极性基团和疏水非极性基团的双极性分子,能够使脂膜解体释放膜蛋白,并在溶液中为去膜状态下的膜蛋白提供疏水环境,维持和保护膜蛋白的疏水跨膜结构,在膜蛋白的结构和功能研究中有重要的意义。去垢剂的双极性和理化... 去垢剂是同时具有亲水极性基团和疏水非极性基团的双极性分子,能够使脂膜解体释放膜蛋白,并在溶液中为去膜状态下的膜蛋白提供疏水环境,维持和保护膜蛋白的疏水跨膜结构,在膜蛋白的结构和功能研究中有重要的意义。去垢剂的双极性和理化特性,如临界胶束浓度能够极大影响去垢剂和膜蛋白间的相互作用。在膜蛋白研究中,需要充分利用去垢剂的结构和特性:一方面,需要利用去垢剂代替脂质分子支持和稳定去膜状态下膜蛋白的结构和功能;另一方面,需要控制去垢剂和膜蛋白的相互作用,以满足膜蛋白结构研究如蛋白质结晶试验的要求。简要介绍了去垢剂在膜蛋白研究中的最新应用进展,涉及去垢剂在膜蛋白离体表达、分离和纯化、以及结构研究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垢剂 膜蛋白 离体表达 纯化 蛋白质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树黄酮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
10
作者 熊燕飞 吕波 +2 位作者 李政政 舒思敏 郑浩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309-311,共3页
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显著的清除体内自由基、抗氧化、抗衰老等作用。以硬脂酸、卵磷脂为载体,采用乳化蒸发-低温固化法制备构树黄酮固体脂质纳米粒(SLN)。结果表明,采用PEG400作助乳化剂和稳定剂,硬脂酸、卵磷脂配比为75:20时效果最佳。所... 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显著的清除体内自由基、抗氧化、抗衰老等作用。以硬脂酸、卵磷脂为载体,采用乳化蒸发-低温固化法制备构树黄酮固体脂质纳米粒(SLN)。结果表明,采用PEG400作助乳化剂和稳定剂,硬脂酸、卵磷脂配比为75:20时效果最佳。所得SLN的包封率为82.67%,载药量为33.73%,平均粒径为461.3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树黄酮 乳化蒸发低温固化法 固体脂质纳米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树黄酮对小鼠学习记忆的影响(英文)
11
作者 熊燕飞 吕波 +2 位作者 李政政 舒思敏 郑浩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47-753,共7页
Morris水迷宫在啮齿目动物的空间学习与记忆的研究中被广泛使用。研究表明摄食抗氧化剂能够增强空间学习与记忆能力。本文目的在于研究构树黄酮对昆明小鼠的空间学习与记忆能力的影响。用构树黄酮固体脂质纳米粒对小鼠灌胃4周,然后进行M... Morris水迷宫在啮齿目动物的空间学习与记忆的研究中被广泛使用。研究表明摄食抗氧化剂能够增强空间学习与记忆能力。本文目的在于研究构树黄酮对昆明小鼠的空间学习与记忆能力的影响。用构树黄酮固体脂质纳米粒对小鼠灌胃4周,然后进行Morris水迷宫测试。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小鼠的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改善。这表明构树黄酮能显著增强小鼠的空间学习与记忆能力。同时研究还表明构树黄酮对小鼠的生长发育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RRIS水迷宫 构树黄酮固体脂质纳米粒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力胁迫对具鞘微鞘藻结皮光合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徐娟娟 张德禄 +3 位作者 吴国樵 王高鸿 刘永定 胡春香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75-581,共7页
抵抗风力胁迫是荒漠藻类适应干旱区环境的重要生物学机制,也是藻结皮能够拓殖流沙的必要条件之一,但有关藻类对风力胁迫的响应机理国内外尚无研究报道。以具鞘微鞘藻(Microcoleus vaginatus Gom.)人工结皮为实验对象,研究了不同强度风... 抵抗风力胁迫是荒漠藻类适应干旱区环境的重要生物学机制,也是藻结皮能够拓殖流沙的必要条件之一,但有关藻类对风力胁迫的响应机理国内外尚无研究报道。以具鞘微鞘藻(Microcoleus vaginatus Gom.)人工结皮为实验对象,研究了不同强度风力吹蚀对结皮含水量、藻类活力、生物量、及其光合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论低于当地起沙风(3m/s)还是高于起沙风(5m/s和7m/s)的风力吹蚀,结皮中藻类生物量均明显下降,而且结皮生物量的变化与风速大小和吹蚀时间呈线性关系(y=14.78+0.035a-1.48b,a风速,b时间,r2=0.79)。进一步分析发现,风力吹蚀后结皮中藻类活力并没有降低但主要光合色素和天线色素的含量普遍降低,叶绿素荧光(Fv/Fm)、表观电子传递速率(ETR)和净光合速率(Pn)明显下降,并且风速越大,降幅越大。这些结果说明风力胁迫对藻结皮生长和光合活性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光合色素代谢合成和电子传递速率引起的,对其生命力没有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胁迫 具鞘微鞘藻 光合色素 细胞活力 叶绿素荧光 净光合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3种优势微囊藻对不同形态磷的吸收利用 被引量:7
13
作者 岳涛 张德禄 胡春香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79-384,共6页
微囊藻(Microcystis)是最常见的淡水水华蓝藻,它们对磷营养盐的竞争力是其成为优势种的最主要影响因素.本文以太湖水华中的3种优势微囊藻(Microcystis flos-aquae,Microcystis wesenbergii和Microcystis aeruginosa)为材料,比较研究了... 微囊藻(Microcystis)是最常见的淡水水华蓝藻,它们对磷营养盐的竞争力是其成为优势种的最主要影响因素.本文以太湖水华中的3种优势微囊藻(Microcystis flos-aquae,Microcystis wesenbergii和Microcystis aeruginosa)为材料,比较研究了它们对正磷酸盐(K2HPO4)、三聚磷酸盐(Na5P3O10)、小分子溶解态有机磷(葡萄糖-6-磷酸,G-6-P)和大分子溶解态有机磷(卵磷脂)的吸收和利用能力.结果发现,3种微囊藻对4种磷形态有明显的嗜好.当磷浓度为0.2 mg/L时,M.flosaquae只在正磷酸盐下生长最快,M.wesenbergii在三聚磷酸盐和大、小分子有机磷下生长最快,M.aeruginosa在所有磷形态下生长都最慢.而当磷浓度为2.0 mg/L时,M.flos-aquae在所有形态磷下生长都最快.在2种磷浓度下M.wesenbergii都表现出最高的溶解态无机磷比例和光合活性Fv/Fm.以上结果说明,3种藻在磷形态利用方面存在明显的互补性差异,即低磷浓度下M.wesenbergii适宜利用的磷形态更多,高磷浓度下M.flos-aquae适宜利用的磷形态更多,而不论磷浓度高低,M.aeruginosa对4种形态磷的适应性最差.由此可知,可利用磷形态的丰富性只是部分优势微囊藻的竞争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囊藻 磷形态 溶解态无机磷 光合活性 太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和鱼精蛋白对淡水污损黏附菌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念 熊燕飞 +4 位作者 彭俊讲 许瀚之 廖立菁 蔡小雨 许云 《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第1期27-30,38,共5页
水下固形物表面微生物的黏附生长是生物污损层形成和生物腐蚀的初级阶段。从长江水体分离得到三株淡水黏附菌,在前期对其形态特征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对其黏附生长进行了初步研究,探讨了壳聚糖和鱼精蛋白两种物质对它们生长、黏附的抑制... 水下固形物表面微生物的黏附生长是生物污损层形成和生物腐蚀的初级阶段。从长江水体分离得到三株淡水黏附菌,在前期对其形态特征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对其黏附生长进行了初步研究,探讨了壳聚糖和鱼精蛋白两种物质对它们生长、黏附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3种菌株在玻璃片上能迅速黏附,壳聚糖与鱼精蛋白处理菌体后能明显改变菌株生长或黏附情况;处理材料表面后能显著改变材料表面能,引起不同的微生物黏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水黏附菌 壳聚糖 鱼精蛋白 细菌生长 黏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转处理对雨生红球藻细胞结构、光合活性、糖及虾青素代谢的影响研究
15
作者 张玉 胡春香 张德禄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93-301,共9页
通过利用二维回转器模拟微重力,对20 d回转条件下雨生红球藻细胞结构、光合活性、初级糖代谢及次生代谢产物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回转作用使得藻细胞体积变小,形状变得不规则.超微结构分析显示,回转处理后,藻细胞的淀粉粒变小,类囊体... 通过利用二维回转器模拟微重力,对20 d回转条件下雨生红球藻细胞结构、光合活性、初级糖代谢及次生代谢产物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回转作用使得藻细胞体积变小,形状变得不规则.超微结构分析显示,回转处理后,藻细胞的淀粉粒变小,类囊体膜结构排列松弛.叶绿素含量在回转前期降低,中后期提高.类胡萝卜素含量及光合系统Ⅱ活性在整个回转过程中均降低.由此得出藻细胞光合活性的下降与叶绿体类囊体膜结构的变化及色素含量下降有关.藻细胞淀粉粒变小、淀粉含量下降与淀粉酶活性的上升有关,说明回转作用通过提高淀粉酶水解活性造成淀粉含量下降.蔗糖和海藻糖的积累在藻细胞对早期回转条件的适应过程中发挥了一定保护作用,同时造成合成此两种糖的单糖底物-葡萄糖和果糖含量下降.在被称作适应期的回转中期,叶绿素、葡萄糖和果糖均出现补偿性合成,而蔗糖和海藻糖的积累相比回转前期出现相应下降.雨生红球藻次生代谢产物虾青素在整个回转过程中均下降,分析认为这是由虾青素的原初合成底物即类胡萝卜素合成的降低所导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转器 雨生红球藻 蔗糖 虾青素 糖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