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36篇文章
< 1 2 7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同轴式动力总成机电耦合振动特性分析与求解
1
作者 徐劲力 司马立萱 +1 位作者 崔玥 王新强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4-120,共7页
为解决纯电动汽车的由于传动系统NVH性能导致的啸叫问题,这里以同轴式动力总成为研究对象,考虑在转速的外部激励作用下,探求同轴式动力总成的振动特性。综合考虑时变啮合刚度、动态传递误差以及齿侧间隙和啮合误差等内部激励,建立六自... 为解决纯电动汽车的由于传动系统NVH性能导致的啸叫问题,这里以同轴式动力总成为研究对象,考虑在转速的外部激励作用下,探求同轴式动力总成的振动特性。综合考虑时变啮合刚度、动态传递误差以及齿侧间隙和啮合误差等内部激励,建立六自由斜齿圆柱齿轮的弯-扭-轴动力学方程,引入机电耦合动力学模型,通过同轴式动力总成的机械部分与电机部分之间的耦合关系,推导出同轴式动力总成的机电耦合数学模型,并采用变步长Runge-Kutta算法对机电耦合方程进行求解。结果表明,在7000rpm和10000rpm时一级齿轮出现单边冲击现象,是同轴式动力总成振动特性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轴式动力总成 机电耦合 振动特性 转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型工程车轮径向接触压力分布模型的构建与研究
2
作者 叶昊哲 吴超华 +2 位作者 全勇智 史晓亮 罗威 《机械强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8-116,共9页
针对重型工程车轮在径向载荷工况下有限元分析(Finite Element Analysis,FEA)的不准确问题,基于车轮-轮胎接触压力测试结果,构建了一种新的仿真分析模型。首先,测试车轮仅在充气压力工况下的应力数据,并以4阶高斯函数拟合充气压力加载模... 针对重型工程车轮在径向载荷工况下有限元分析(Finite Element Analysis,FEA)的不准确问题,基于车轮-轮胎接触压力测试结果,构建了一种新的仿真分析模型。首先,测试车轮仅在充气压力工况下的应力数据,并以4阶高斯函数拟合充气压力加载模型;然后,测试车轮在充气压力和径向载荷共同作用下的应力数据,消去充气压力的影响,并以4阶傅里叶函数和4阶正弦和函数分别拟合径向载荷周向加载模型和轴向加载模型;最后,通过Ansys软件仿真验证加载模型。结果显示,与实测数据相比,关键校核点的计算误差仅为1.943%。此外,应力分布也显示出高度的一致性,证明了径向接触压力分布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制车轮 径向载荷 接触压力分布 有限元分析 仿真计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可模态分离的高分辨率频率-波数法及其工程应用
3
作者 周晓 岳子冲 +4 位作者 刘宏岳 郑金伙 化希瑞 刘铁 牟新刚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84-502,共19页
高分辨率频率-波数法是通过计算F-K谱从能量角度获取主导表面波频散信息的一种常用方法。然而,由于高模态瑞利波的能量通常低于基阶波的能量,因此难以分离多模态频散信息。本文通过建立多模态瑞利波模型,并讨论其相速度、波数和能量特性... 高分辨率频率-波数法是通过计算F-K谱从能量角度获取主导表面波频散信息的一种常用方法。然而,由于高模态瑞利波的能量通常低于基阶波的能量,因此难以分离多模态频散信息。本文通过建立多模态瑞利波模型,并讨论其相速度、波数和能量特性,提出一种可模态分离的高分辨率频率-波数法。通过增强F-K谱上的高模态能量,提取其多模态能量的局部极值,进而得到相速度点,对所有相速度点进行概率分布并拟合,得到多模态频散曲线。工程应用表明,改进的高分辨率频率-波数法能够较好地还原多模态瑞利波信息,通过对提取的多模态频散曲线进行联合反演,可以得到与工程钻孔结果匹配较好的剪切波速度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率-波数法 微动勘探 频散曲线 多模态面波 工程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系统辨识和改进多目标粒子群算法的水泥原料配比优化
4
作者 秦红斌 陈龙 +1 位作者 唐红涛 张峰 《控制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60-1270,共11页
为了得到高品质、低成本的水泥生料,对原料配比优化问题进行了研究。首先,针对原料氧化物含量波动和立磨工况变化的问题,提出了原料氧化物含量等效值的概念,将其作为水泥生料氧化物含量和原料配比之间的关系参数,并利用系统辨识方法对... 为了得到高品质、低成本的水泥生料,对原料配比优化问题进行了研究。首先,针对原料氧化物含量波动和立磨工况变化的问题,提出了原料氧化物含量等效值的概念,将其作为水泥生料氧化物含量和原料配比之间的关系参数,并利用系统辨识方法对其进行求解;然后,建立了以最小化原料成本和原料配比调整量为目标的原料配比多目标优化模型,将各项生料质量控制指标加入约束条件以保证解的可行性,并提出了改进多目标粒子群优化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II(non-dominated sorting genetic algorithm II,NSGA-II)和人工配比,采用所提算法优化原料配比,不仅将各项生料质量控制指标较好地控制在目标范围内,还降低了原料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原料配比 原料氧化物含量等效值 系统辨识 改进多目标粒子群优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候鸟算法求解可重入混流车间批量流调度
5
作者 罗亚波 喻少龙 +1 位作者 张峰 李存荣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598-1607,共10页
鉴于阵列车间手工排产难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生产需求,构建可重入混合流水车间批量流调度问题(RHFSP-LS)模型,提出改进多目标候鸟优化算法进行求解.设计基于非支配排序、加权总和与外部档案集的多目标候鸟优化算法.利用Logistic混沌映射和... 鉴于阵列车间手工排产难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生产需求,构建可重入混合流水车间批量流调度问题(RHFSP-LS)模型,提出改进多目标候鸟优化算法进行求解.设计基于非支配排序、加权总和与外部档案集的多目标候鸟优化算法.利用Logistic混沌映射和NEH算法,提高了初始种群的质量.提出“子批优先”+“批次优先”的解码策略,提升了算法对于特殊问题的求解能力.提出基于个体年龄的邻域搜索,优化了种群的邻域搜索方向.提出结合外部档案集的逃逸机制,提升了算法的全局搜索能力.通过实验验证了所提策略及算法在解决RHFSP-LS上的有效性与优越性,保证了整体生产周期与各工艺批次交货期限的有效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重入混合流水车间 批量流 候鸟优化算法 多目标优化 生产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果蝇协同算法求解双目标混装柔性作业车间分批调度问题
6
作者 郭晨 曾嘉怡 杨志杰 《计算机应用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072-2079,共8页
对于多产品混装柔性生产模式,研究生产、运输、库存、装配各环节密切联系的混装柔性作业车间分批调度问题。以最小化最大完工时间和总成本为目标建立模型,提出双层联动的多目标混合算法:多目标粒子群算法联动果蝇协同搜索算法,外层使用... 对于多产品混装柔性生产模式,研究生产、运输、库存、装配各环节密切联系的混装柔性作业车间分批调度问题。以最小化最大完工时间和总成本为目标建立模型,提出双层联动的多目标混合算法:多目标粒子群算法联动果蝇协同搜索算法,外层使用计算最佳分批策略,内层计算策略下的最优调度方案并转换为适应度值反馈给外层,以此兼顾算法优势提高解的性能。其中果蝇协同搜索算法改进传统果蝇算法,加入协同搜索过程增强优化,采用改进的优先操作交叉和多点保存交叉,分别实现作业顺序搜索和机器分配。最后结合医疗器械企业实际生成10组算例进行广泛实验,与多种相关已有算法对比,果蝇协同搜索算法收敛速度快,前沿解分布均匀,表现更为突出。该研究为解决混装柔性作业车间分批调度问题提供新的有效方案极具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装柔性作业车间 双层联动 分批策略 果蝇协同搜索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峰值功率受限约束的柔性作业车间调度研究
7
作者 李益兵 曹岩 +3 位作者 郭钧 王磊 李西兴 孙利波 《中国机械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0-293,共14页
针对车间峰值功率受限约束下的柔性作业车间调度面临的作业周期增加、机器负荷增大的问题,建立以最小化最大完工时间和最小化机器最大负载为优化目标、考虑车间峰值功率约束的柔性作业车间调度问题(PPCFJSP)模型。为更好地调度决策,首... 针对车间峰值功率受限约束下的柔性作业车间调度面临的作业周期增加、机器负荷增大的问题,建立以最小化最大完工时间和最小化机器最大负载为优化目标、考虑车间峰值功率约束的柔性作业车间调度问题(PPCFJSP)模型。为更好地调度决策,首先将该问题转化为马尔可夫决策过程,基于此设计了一个结合离线训练与在线调度的用于求解PPCFJSP的调度框架。然后设计了一种基于优先级经验重放的双重决斗深度Q网络(D3QNPER)算法,并设计了一种引入噪声的ε-贪婪递减策略,提高了算法收敛速度,进一步提高了求解能力和求解结果的稳定性。最后开展实验与算法对比研究,验证了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作业车间调度 马尔可夫决策过程 深度强化学习 峰值功率受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lendMask与改进Super4PCS的物体位姿估计方法
8
作者 郑银环 张帅彬 +1 位作者 吴飞 陈恩杰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18,58,共10页
针对工业上常见的散乱堆叠工件的位姿估计和无序分拣问题,文章提出一种基于BlendMask实例分割算法与改进Super 4PCS(super 4-points congruent sets)点云配准算法的物体位姿估计方法。利用BlendMask实例分割算法分割目标工件并构建工件... 针对工业上常见的散乱堆叠工件的位姿估计和无序分拣问题,文章提出一种基于BlendMask实例分割算法与改进Super 4PCS(super 4-points congruent sets)点云配准算法的物体位姿估计方法。利用BlendMask实例分割算法分割目标工件并构建工件表面点云;定义抓取分数选择最上层工件作为抓取对象,实现机器人自上而下抓取;针对不同形状的目标工件,基于相似匹配度函数选择模板点云;融合Super 4PCS与正态分布转换(normal distributions transform,NDT)算法完成目标点云和模板点云在低重合率情况下的精确配准,获取目标工件的抓取位姿;并针对Super 4PCS算法粗配准时速度较慢的问题,通过对体素滤波后的目标点云和模板点云提取3D内部形状描述子(intrinsic shape signatures,ISS)作为点云配准算法的输入点集来提高算法的配准速度。点云配准实验和机器人无序分拣实验结果表明,文章提出的物体位姿估计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完成目标工件的位姿估计和无序分拣任务,配准算法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小于3.8 mm,位姿估计所需时间小于5.8 s,性能满足实际应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乱堆叠工件 位姿估计 无序分拣 BlendMask实例分割算法 Super 4PCS算法 点云配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泡沫FeSiB/316L复合材料制备及压缩吸能特性
9
作者 余金桂 韩春柳 章桥新 《材料科学与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2-33,共12页
为了制备高强度、轻质泡沫钢材料,并提高其在吸能方面的性能。本文以FeSiB为第二相增强相,以316L不锈钢粉与不同质量分数(0%、5%、10%、15%)FeSiB粉的混合粉末作为原料、无水CaCl颗粒为造孔剂,采用粉末冶金烧结-溶解法制备泡沫FeSiB/316... 为了制备高强度、轻质泡沫钢材料,并提高其在吸能方面的性能。本文以FeSiB为第二相增强相,以316L不锈钢粉与不同质量分数(0%、5%、10%、15%)FeSiB粉的混合粉末作为原料、无水CaCl颗粒为造孔剂,采用粉末冶金烧结-溶解法制备泡沫FeSiB/316L复合材料。利用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对试样进行微观组织结构分析,并对试样进行轴向准静态压缩测试,分析讨论了不同质量分数的FeSiB对泡沫钢压缩变形行为和吸能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泡沫FeSiB/316L复合材料孔结构多为不规则形状且分布均匀;当FeSiB添加量在0%~15%时,随着FeSiB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压缩强度从42.61MPa开始逐步提高,最高达到100.26MPa;阐明了材料力学性能的增强机理,主要归因于晶粒细化和第二相析出强化的叠加效应,且第二相析出强化起决定性作用;随着FeSiB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能量吸收值逐步增大,当应变量为10%~40%时,孔隙率为63.32%的15%泡沫FeSiB/316L复合材料,其单位体积的能量吸收值约为泡沫铝的7~8倍,这表明其具有更加优良的吸能特性;随着FeSiB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理想吸能效率逐步提高,最高可达0.77,表明泡沫FeSiB/316L复合材料相较于纯316L泡沫钢更接近于理想的吸能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FeSiB/316L复合材料 粉末冶金 造孔剂 压缩强度 吸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温度下碳纤维复合材料-钢胶接界面黏结性能研究
10
作者 刘伟 杨继 +2 位作者 袁春辉 夏旭 张锦光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9-45,70,共8页
本文针对RN136N/HN136N双组分胶黏剂研究了钢与碳纤维复合材料胶接连接在10~90℃下的力学特性,首先基于内聚力模型对界面力学行为进行了仿真分析,其次开展了不同温度下碳纤维复合材料-钢单搭接样件的拉伸剪切试验,研究了界面的破坏模式... 本文针对RN136N/HN136N双组分胶黏剂研究了钢与碳纤维复合材料胶接连接在10~90℃下的力学特性,首先基于内聚力模型对界面力学行为进行了仿真分析,其次开展了不同温度下碳纤维复合材料-钢单搭接样件的拉伸剪切试验,研究了界面的破坏模式和极限承载力等。结果表明:样件的破坏模式与温度具有较大的相关性。样件在30℃时的极限承载力最高,其极限承载力与界面黏结刚度随温度的升高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仿真的极限承载力与试验结果较为吻合。研究还发现在低应力状态下,接头整体应力分布较为均匀,在较高的应力水平下,接头的中部会承受较大的拉伸应力,两侧会承受较大的剪切应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复合材料 胶接界面 内聚力单元 破坏模式 极限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适应IMM-UKF机动目标跟踪算法
11
作者 周晓 牟新刚 +2 位作者 柯文 苏盈 王丽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686-2695,共10页
针对跟踪复杂机动目标过程中由于目标运动状态发生变化导致的跟踪误差较大的问题,提出一种自适应交互多模型无迹卡尔曼滤波(interacting multiple model unscented Kalman filter,IMM-UKF)算法,使用模型概率后验信息和模型似然函数自适... 针对跟踪复杂机动目标过程中由于目标运动状态发生变化导致的跟踪误差较大的问题,提出一种自适应交互多模型无迹卡尔曼滤波(interacting multiple model unscented Kalman filter,IMM-UKF)算法,使用模型概率后验信息和模型似然函数自适应修正马尔可夫转移概率矩阵(transition probability matrix,TPM)。设计模型概率校正方法和模型转移加速方法,两种方法分别作用于模型稳定阶段和模型转移阶段,提高模型概率准确度和模型转移响应速度,减小状态估计误差。最后,通过两种场景下的实验验证所提算法在目标具有复杂运动状态下的性能,并与传统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在目标做机动运动时,位置精度和速度精度分别提高了15%和26%,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跟踪 交互多模型 自适应 无迹卡尔曼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YOLOv5s的拉挤板缺陷检测
12
作者 徐东亮 赖九衡 杨会兰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2-141,共10页
为解决传统拉挤板缺陷检测方法中存在的检测精确度低、检测速度慢等问题,创建了玻璃纤维拉挤板缺陷数据集,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YOLOv5s的拉挤板缺陷检测模型。主要改进为:在特征提取网络部分,添加EvcBlock模块增强小目标特征提取能力,添... 为解决传统拉挤板缺陷检测方法中存在的检测精确度低、检测速度慢等问题,创建了玻璃纤维拉挤板缺陷数据集,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YOLOv5s的拉挤板缺陷检测模型。主要改进为:在特征提取网络部分,添加EvcBlock模块增强小目标特征提取能力,添加CBAM注意力机制提高重要特征的关注度;使用C3-Faster模块优化C3模块,实现了模型轻量化;在检测端引入具有形状损失的新型损失函数ShapeIoU,优化了预测框和真实框的拟合效果,提高了缺陷检测精确度。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YOLOv5s模型对比原YOLOv5s模型,mAP@0.5提升了3.6%,达到了88.7%,参数量降低了2.1%。改进模型检测速度为121.95 f/s,与YOLOv8s等五种模型相比综合性能更优,能够满足拉挤板缺陷检测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挤板 YOLOv5s 缺陷检测 EvcBlock C3-faster ShapeIoU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视觉玻璃纤维束缺陷检测技术的研究
13
作者 徐东亮 薛紫阳 赖九衡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5-150,共6页
玻璃纤维束是由成百上千根细小的玻璃纤维组合而成的整体,这种结构导致在纤维缠绕制品生产工艺过程中的断纱缺陷难以识别。针对此难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机器视觉检测玻璃纤维束是否有缺陷及缺陷位置定位的方法。利用工业相机实时拍摄纱路... 玻璃纤维束是由成百上千根细小的玻璃纤维组合而成的整体,这种结构导致在纤维缠绕制品生产工艺过程中的断纱缺陷难以识别。针对此难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机器视觉检测玻璃纤维束是否有缺陷及缺陷位置定位的方法。利用工业相机实时拍摄纱路上玻璃纤维束的图像,并把图像传输到计算机,由计算机利用OpenCV库对每一帧玻璃纤维束的图像进行处理,得到每根玻璃纤维束的轮廓及缺陷特征,根据缺陷特征通过缺陷检测算法判断玻璃纤维束是否完全断开或部分断开,利用KNN算法判断缺陷所在位置。玻璃纤维束的运动速率为1 m/s,以30 fps的帧率采集600张图像进行实验验证,检测数据表明综合准确率达96.6%,满足玻璃纤维束缺陷检测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视觉 玻璃纤维束 图像处理 缺陷检测 KNN分类算法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ewart-Gough平台的EtherCAT总线控制方法
14
作者 丁毓峰 冉冬东 龚浩岚 《机械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9-178,共10页
力矩控制算法可用于实现SGP(Stewart-Gough平台)的运动控制。为了降低SGP动力学模型参数的测量成本,通过求解各线性作动器的加速度,建立了关节空间内的动力学模型。为解决关节空间的计算力矩控制算法无法实时调整控制增益的问题,设计了... 力矩控制算法可用于实现SGP(Stewart-Gough平台)的运动控制。为了降低SGP动力学模型参数的测量成本,通过求解各线性作动器的加速度,建立了关节空间内的动力学模型。为解决关节空间的计算力矩控制算法无法实时调整控制增益的问题,设计了模糊计算力矩控制器。通过建立SGP虚拟样机,并结合位姿逆解模型与动力学模型建立综合仿真系统,对模糊计算力矩控制器的性能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模糊计算力矩控制器有良好的轨迹跟踪能力。结合EtherCAT工作原理,设计开发了SGP的EtherCAT主从站控制系统,将SGP应用到动感座椅场景中进行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EtherCAT主从站控制系统能够满足SGP控制的实时性与同步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ewart-Gough平台 动力学 模糊计算力矩 虚拟样机 ETHERCA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悬架LQR控制器多目标联合优化设计
15
作者 徐劲力 黄振亮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8-34,共7页
针对引入轮毂电机使非簧载质量增大,引起电动汽车振动负效应问题,分析了主被动并联式悬架系统中,被动悬架弹簧刚度、减振器阻尼对车辆乘坐舒适性、轮胎接地性、安全性以及主动悬架能耗性能的影响。为实现被动悬架弹簧刚度、减振器阻尼... 针对引入轮毂电机使非簧载质量增大,引起电动汽车振动负效应问题,分析了主被动并联式悬架系统中,被动悬架弹簧刚度、减振器阻尼对车辆乘坐舒适性、轮胎接地性、安全性以及主动悬架能耗性能的影响。为实现被动悬架弹簧刚度、减振器阻尼与主动悬架线性二次调节器(linear quadratic regulator,LQR)相匹配,提出将被动悬架参数与主动悬架LQR控制器参数相结合的联合优化设计方法,基于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on-dominated sorting genetic algorithmsⅡ,NSGA-Ⅱ),求解最优被动悬架参数与主动悬架LQR控制器权重矩阵。结果表明:联合优化后的NSGA-LQR控制器相较于被动悬架系统,车身垂向加速度、悬架动挠度、轮胎动位移的均方根值分别降低22.52%、26.34%和2.30%。联合优化后的NSGA-LQR控制器一定程度上兼顾了车辆乘坐舒适性与安全性,相较于传统LQR控制,改善了轮毂电机电动汽车垂向振动负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悬架 轮毂电机 LQR控制 NSGA-Ⅱ 平顺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驾驶性主客观综合评价方法在起步工况下的应用
16
作者 吴飞 孙现魁 王鹏程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6-76,共11页
为提高驾驶性评价方法的准确性与可靠性,提出一种融合极限梯度提升算法、麻雀搜索算法与沙普利解释算法的主客观综合评价方法。该研究以车辆起步工况为目标,定义车辆起步工况下的9项客观评价指标,完善驾驶性起步工况的评价体系;提出以... 为提高驾驶性评价方法的准确性与可靠性,提出一种融合极限梯度提升算法、麻雀搜索算法与沙普利解释算法的主客观综合评价方法。该研究以车辆起步工况为目标,定义车辆起步工况下的9项客观评价指标,完善驾驶性起步工况的评价体系;提出以极限梯度提升算法双向映射客观评价指标值与主观评分,为避免驾驶性评价模型陷入局部最优解,采用麻雀搜索算法对极限梯度提升算法的核心超参数进行快速寻优,使得驾驶性评价模型在数据集扩充后具有自主迭代能力;最后利用沙普利解释算法对映射模型进行特征归因,量化客观评价指标对驾驶性评价的影响权重,构建兼具预测准确性、稳定性与可解释性的驾驶性综合评价模型。应用该方法,结合国内外主流驾驶性综合评价进行多次道路试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所提出的驾驶性评价模型的平均绝对误差、均方根误差和决定系数均优于BP神经网络、随机森林与极限学习机等主流驾驶性评价算法,映射准确性相较于其他方法明显提升,且该驾驶性综合评价方法具有一定的可解释性,对驾驶性评价中的主客观综合评价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驾驶性 起步工况 评价方法 极限梯度提升算法 沙普利解释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连续螺旋叶片立式搅拌磨结构及其特性研究
17
作者 陈作炳 陈昊 童程光 《机械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9-35,共7页
连续螺旋叶片立式搅拌磨工作过程中,存在研磨介质球间碰撞不强烈、研磨特性弱的问题。文中提出非连续螺旋叶片,采用离散单元法,从研磨介质球整体流动情况、代表性位置速度、压力场、输入功率及能量等多方面,将非连续螺旋叶片立式搅拌磨... 连续螺旋叶片立式搅拌磨工作过程中,存在研磨介质球间碰撞不强烈、研磨特性弱的问题。文中提出非连续螺旋叶片,采用离散单元法,从研磨介质球整体流动情况、代表性位置速度、压力场、输入功率及能量等多方面,将非连续螺旋叶片立式搅拌磨与连续螺旋叶片立式搅拌磨进行对比研究。在同等工况下,非连续结构研磨介质球间速度梯度更大、碰撞更加剧烈,功率输入相对于连续性结构提高15.4%,研磨介质球间碰撞总能量增加24.4%,提高单位时间处理量的同时,能量利用率提高7%,且能量分布优于连续性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立式搅拌磨 离散单元法 非连续螺旋叶片 特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EM的废弃混凝土砂浆剥离性能的研究
18
作者 陈作炳 黄璜 +1 位作者 杨凯 张伟丽 《混凝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5-61,共7页
合理处理再生利用废弃混凝土已经成为建筑行业和环保部门面临的重要问题。基于废弃混凝土剥离试验的试验数据,应用离散元方法构建废弃混凝土砂浆颗粒破碎模型,同时对基本参数进行试验测试。在HRM400立式辊磨机中对砂浆颗粒模型进行破碎... 合理处理再生利用废弃混凝土已经成为建筑行业和环保部门面临的重要问题。基于废弃混凝土剥离试验的试验数据,应用离散元方法构建废弃混凝土砂浆颗粒破碎模型,同时对基本参数进行试验测试。在HRM400立式辊磨机中对砂浆颗粒模型进行破碎,得到再生砂粉,仿真数据和实际数据误差在合理范围内。通过分别研究磨盘转速、喂料量、磨辊个数、磨盘半径、磨盘磨辊最小间隙(MS),对废弃混凝土的砂浆剥离性能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增大磨盘转速、磨盘磨辊最小间隙(MS)、磨盘半径,废弃混凝土砂浆剥离性能降低;增大喂料量、磨辊个数,废弃混凝土砂浆剥离性能先升高后降低。其计算模型和研究成果对废弃混凝土砂浆剥离性能的研究提供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混凝土 离散元 立式辊磨机 砂浆剥离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锥形光纤布拉格光栅制备工艺及传感特性研究
19
作者 刘明尧 兰永清 李聪 《传感器与微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50-53,58,共5页
通过对电弧放电法和氢氟酸(HF)腐蚀法两种制备锥形光纤布拉格光栅(TFBG)的工艺进行对比,证明HF腐蚀制备的TFBG带宽应变灵敏度更高。区别于以往对裸露TFBG反射谱带宽研究,采用353ND环氧树脂保护封装的方法,将HF腐蚀制备的TFBG和光纤布拉... 通过对电弧放电法和氢氟酸(HF)腐蚀法两种制备锥形光纤布拉格光栅(TFBG)的工艺进行对比,证明HF腐蚀制备的TFBG带宽应变灵敏度更高。区别于以往对裸露TFBG反射谱带宽研究,采用353ND环氧树脂保护封装的方法,将HF腐蚀制备的TFBG和光纤布拉格光栅(FBG)粘贴在等悬臂铝梁上,通过应变加载实验表明:TFBG与FBG应变灵敏度理论值仅相差0.7%;通过温度加载实验表明TFBG与FBG粘贴在铝基板上温度灵敏度理论值仅相差2.8%,应变灵敏度仅相差2.4%,TFBG带宽在25~100℃表现出对温度不敏感,证明了腐蚀后FBG与腐蚀前FBG中心波长应变灵敏度和温度灵敏没有发生改变,以及HF腐蚀制备的TFBG使用环氧树脂封装解决温度-应变交叉敏感在工程应用上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形光纤布拉格光栅 电弧放电法 化学腐蚀法 温度-应变交叉敏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强化学习的考虑运输资源分布式调度问题
20
作者 唐红涛 廖义峰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3-51,共9页
分布式车间调度问题在传统制造业中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各种加工资源通常是有限的,且在以往分布式调度问题中未考虑到。针对分布式工厂运输机器有限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强化学习的RLDE算法。分析并建立RLDE的自学习模型... 分布式车间调度问题在传统制造业中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各种加工资源通常是有限的,且在以往分布式调度问题中未考虑到。针对分布式工厂运输机器有限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强化学习的RLDE算法。分析并建立RLDE的自学习模型,同时设计了3种初始化策略来获得高质量种群。设计基于Q-learning的变异和变邻域策略,使种群能够选择合适的变异和邻域搜索方法。在多个著名的基准实例上对所提RLDE算法进行性能评估,并与4种先进算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RLDE算法在解决分布式车间调度资源约束问题上表现出非凡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作业车间调度 Q-LEARNING 资源约束 多目标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