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6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媒体背景下医药创新信息人才培养及平台建设研究——评《全媒体时代的医学信息素养与信息检索》
1
作者 刘毅 《中国电化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I0013-I0013,共1页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医疗健康领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从最初的医疗信息查询,到如今的在线诊疗、药品配送等,互联网与医疗健康的融合已经步入了全新的阶段,这一趋势不仅极大地提升了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还推动了医疗...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医疗健康领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从最初的医疗信息查询,到如今的在线诊疗、药品配送等,互联网与医疗健康的融合已经步入了全新的阶段,这一趋势不仅极大地提升了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还推动了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使得更多患者能够享受到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在这一背景下,医药创新信息人才的培养成为当前教育面临的重要任务。由于医疗行业的现代化技术及市场供需要求不断变化,传统的医学教育理念和方式已经难以满足当前的需求。因此,必须探索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适应社会需求。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平台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检索 人工智能 云计算 大数据 信息查询 医药创新 全媒体时代 医疗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来源拟盾壳霉属真菌Paraconiothyrium sp.ACC31771的次级代谢产物研究
2
作者 郑圣䶮 何立铭 +3 位作者 王聪 陶韦新 张克勇 蔡由生 《中国抗生素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16-421,共6页
目的从中国新疆布尔津县喀纳斯湖土壤分离出拟盾壳霉属真菌Paraconiothyrium sp.ACC31771,对其次级代谢产物及活性进行研究。方法采用马铃薯葡萄糖肉汤培养基(PDB)对菌株进行发酵,发酵液和菌丝体经过滤分离,菌丝体使用丙酮超声萃取,减... 目的从中国新疆布尔津县喀纳斯湖土壤分离出拟盾壳霉属真菌Paraconiothyrium sp.ACC31771,对其次级代谢产物及活性进行研究。方法采用马铃薯葡萄糖肉汤培养基(PDB)对菌株进行发酵,发酵液和菌丝体经过滤分离,菌丝体使用丙酮超声萃取,减压浓缩后得到粗提物。利用HP20大孔树脂吸附提取发酵产物,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和半制备液相法等技术进行化合物的分离纯化。结果从来自新疆布尔津县喀纳斯湖土壤的拟盾壳霉属真菌Paraconiothyrium sp.ACC31771次级代谢产物中分离鉴定了7种已知化合物,包括3个oxalicine型生物碱decaturin B(1)、15-hydroxydecaturin A(2)和oxalicine B(3)以及4个蒽醌类化合物1,8-dihydroxy-3-methyl-9,10-anthracenedione(4)、1,3,8-trihydroxy-6-methyl-9,10-anthracenedione(5)、citreorosein(6)和(+)-2'S-isorhodoptilometrin(7)。其中化合物5和7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MIC值均为64μ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真菌 拟盾壳霉属 结构鉴定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抗褐飞虱相关蛋白研究
3
作者 张海康 董长江 《种子科技》 2025年第5期187-190,218,共5页
水稻(Oryza sativa L.)是全球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和品质受到多种病虫害的威胁,特别是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该害虫不仅会直接啃食水稻植株,还会传播病毒,导致水稻严重减产。因此,深入研究水稻抗褐飞虱相关蛋白,识别其功能... 水稻(Oryza sativa L.)是全球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和品质受到多种病虫害的威胁,特别是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该害虫不仅会直接啃食水稻植株,还会传播病毒,导致水稻严重减产。因此,深入研究水稻抗褐飞虱相关蛋白,识别其功能及机制,对于推广抗虫品种、提高水稻抗病虫害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技术的发展,对水稻抗褐飞虱的研究逐渐深入。研究发现,水稻体内的抗虫蛋白主要包括类香豆素类、胰蛋白酶抑制剂和许多转录因子等。这些蛋白在水稻遭受褐飞虱侵袭时,会迅速表达,参与植物的防御反应。基于此,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关于水稻抗褐飞虱相关蛋白的研究进展,包括水稻抗褐飞虱相关蛋白的调控机制,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抗褐飞虱 蛋白 调控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针在促伤口愈合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陈雅婷 吴玥 +3 位作者 邓子贤 张云晴 武世勋 沈秉正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57-564,共8页
严重机械性创伤以及慢性疾病所导致的皮肤损伤(如糖尿病足溃疡)的愈合过程,常伴随着组织损害、微生物感染、强烈的炎症反应和增生性瘢痕形成等挑战。近年来,微针在促进伤口愈合方面应用广泛。根据作用方式不同,微针制剂分为以下5类:实... 严重机械性创伤以及慢性疾病所导致的皮肤损伤(如糖尿病足溃疡)的愈合过程,常伴随着组织损害、微生物感染、强烈的炎症反应和增生性瘢痕形成等挑战。近年来,微针在促进伤口愈合方面应用广泛。根据作用方式不同,微针制剂分为以下5类:实心微针、空心微针、包衣微针、可溶性微针和水凝胶微针。本文综述了不同类型微针的制备方法和特点,并总结了其在止血、抑菌、抗炎、胶原蛋白沉积增强和血管新生等关键愈合环节发挥作用的方式,以期为未来的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针 药物递送 伤口愈合 抗菌 抗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萜类化合物的非常规生物合成研究进展 被引量:4
5
作者 程晓雷 刘天罡 陶慧 《合成生物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50-1071,共22页
萜类化合物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一类具有重要生理功能和显著生物活性的天然产物,在食品、医疗及日化行业有着广泛的应用。在萜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途径中,萜类合酶往往决定了萜类碳骨架的种类和结构新颖性,细胞色素P450酶等后修饰酶则... 萜类化合物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一类具有重要生理功能和显著生物活性的天然产物,在食品、医疗及日化行业有着广泛的应用。在萜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途径中,萜类合酶往往决定了萜类碳骨架的种类和结构新颖性,细胞色素P450酶等后修饰酶则可对碳骨架进行多种修饰,最终形成结构和功能都具有丰富多样性的萜类化合物。近年来,随着基因测序技术与合成生物学的发展,大量植物和微生物来源的萜类生物合成酶被表征,令人兴奋的是,其中包含一些与经典萜类合酶不同的非常规萜类合酶,它们亦可催化生成独特的环化萜类骨架。与此同时,利用组合生物合成等策略,人们创造了许多新颖的非天然萜类化合物,进一步丰富了萜类资源库。本文综述了近5年在非常规萜类环化酶与组合生物合成途径等方面取得的最新研究进展,以期为未来新型萜类化合物的发现和生物合成提供启示。本文首先综述了新发现的具有萜类环化功能的新酶,包含Ⅰ型萜类合酶新亚族、非角鲨烯来源三萜合酶、UbiA型萜类环化酶、细胞色素P450氧化酶、甲基转移酶、钒依赖卤素过氧化物酶、卤代酸脱卤酶等,同时还对其序列、功能和可能的环化机制进行了介绍,有助于理解自然界中萜类生物合成酶的进化起源和发现新颖萜类化合物。然后,本文介绍了非常规萜类衍生物的组合生物合成,通过将萜类合酶与甲基转移酶、天然或人工细胞色素P450氧化酶进行组合,产生了一系列包含非常规C_(11)、C_(16)骨架以及具有不同氧化形式的非天然萜类化合物,可为往后萜类化合物的结构创新研究带来启发。这些新颖酶元件的挖掘与新型组合生物合成途径的构建,将进一步拓宽萜类化合物的结构多样性和化学空间,有望为临床萜类药物研发提供更多的潜在小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萜类化合物 非常规萜类合酶 细胞色素P450酶 组合生物合成 C16萜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组深度挖掘驱动微生物萜类化合物高效发现 被引量:3
6
作者 雷茹 陶慧 刘天罡 《合成生物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07-526,共20页
萜类天然产物广泛分布于动物(包括海洋无脊椎动物)、植物、微生物中,具有复杂的化学结构和丰富的生物活性。人们通过从植物和微生物中直接分离提取的方式获得了大量萜类天然产物,然而随着越来越多化合物被发现,使用基于自然筛选的传统... 萜类天然产物广泛分布于动物(包括海洋无脊椎动物)、植物、微生物中,具有复杂的化学结构和丰富的生物活性。人们通过从植物和微生物中直接分离提取的方式获得了大量萜类天然产物,然而随着越来越多化合物被发现,使用基于自然筛选的传统挖掘方式很难获得新的萜类天然产物。随着基因组测序技术和合成生物学使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进入了基因组挖掘驱动天然产物发现的时代,萜类天然产物的挖掘也进入了“井喷式”发现新阶段。针对基因组挖掘在微生物萜类天然产物发现方面的应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使用的主要研究策略和最新研究进展,介绍了多种高效微生物底盘、基因组深度挖掘策略、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平台等驱动的萜类化合物挖掘的最新研究进展,讨论了基因组挖掘萜类天然产物面临的挑战,展望了未来萜类化合物创新发现的发展趋势。通过在多种微生物中强化前体供应途径,人们打造了多个萜类化合物合成底盘,突破了异源合成萜类天然产物时“产量低”和“产物难获取”的瓶颈;针对萜类天然产物生物合成基因簇或萜类合酶进行深度挖掘,可以有效地解决“重复发现”和“集中度低”的难题;随着人工智能和自动化技术在合成生物学领域的发展和应用,萜类化合物的发现也进入了高通量智能发现时期,显著地改善了“研究通量低”的现状,高效获得了大量新结构萜类天然产物。在未来,更多萜类化合物将开发成药物、进入工业化生产应用,更多萜类“暗物质”会走进我们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萜类天然产物 萜类合酶 微生物底盘 基因组挖掘 人工智能 自动化高通量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香酚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神经保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5
7
作者 陶莉 望运玲 +6 位作者 武双婵 田辉 王玉婷 岳源 谢剑梅 徐东波 丁虹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146-1150,共5页
目的研究丁香酚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参照Longa报道的方法[1]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MCAO)、丁香酚组(MCAO+丁香酚)。缺血/再灌注后12 h进行行为学... 目的研究丁香酚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参照Longa报道的方法[1]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MCAO)、丁香酚组(MCAO+丁香酚)。缺血/再灌注后12 h进行行为学评分,22 h TTC染色测定梗死面积,72 h HE染色检测脑组织病理变化,并检测大鼠脑组织匀浆中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变化,应用蛋白质印迹检测大鼠脑组织中NF-κB的表达。结果丁香酚能明显改善大鼠的神经行为,缩小梗死面积,使脑组织病理改变减轻,GSH、SOD、CAT活性明显升高,MDA含量明显降低,下调NF-κB的表达。结论丁香酚可能通过抑制氧化损伤和炎症来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性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香酚 脑缺血 再灌注 行为学评分 TTC染色 HE染色 蛋白质印迹 神经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菝葜三种提取物活血化瘀药理作用研究 被引量:31
8
作者 吕永宁 陈东生 +1 位作者 付磊 李玉倩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48-450,共3页
目的 :研究菝葜的活血化瘀药理作用。方法 :菝葜水煎液 ( )、正丁醇萃取物 ( )、正丁醇萃取剩余物 ( )高 ( 1 0 0 g/kg)、低 ( 5 0 g/kg)剂量对小白鼠灌胃给药 7d后 ,眼眶取血 ,采用凝固比浊法测定 APTT、PT,采用 derive法测定 F... 目的 :研究菝葜的活血化瘀药理作用。方法 :菝葜水煎液 ( )、正丁醇萃取物 ( )、正丁醇萃取剩余物 ( )高 ( 1 0 0 g/kg)、低 ( 5 0 g/kg)剂量对小白鼠灌胃给药 7d后 ,眼眶取血 ,采用凝固比浊法测定 APTT、PT,采用 derive法测定 FIB;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测定血小板数 ,采用比浊法体外测定 、 、 对人血小板的聚集功能 Ma、M1 、V1 的影响。结果 :1 0 0 g/kg剂量的 和 能显著延长 APTT( P<0 .0 5 ) ,5 0~ 1 0 0 g/kg剂量的 能使 FIB显著增加 ( P<0 .0 5 ) ,而 5 0 g/kg剂量的 能使 FIB显著减少 ( P<0 .0 5 )。稀释 8倍后的 和 能抑制体外的血小板聚集功能 ,特别是对 V1 的影响更显著 ( P<0 .0 1 ) ,但三者对血小板数无明显影响。结论 :菝葜具有明显活血化瘀的药理作用 ,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血小板聚集和延长内源性凝血时间及影响纤维蛋白原生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菝葜 活血化瘀 药理作用 植物药 中药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脂所致脂肪肝动物模型建立的动态研究 被引量:24
9
作者 刘嵩 卢笑丛 +1 位作者 葛建 王有为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399-1402,共4页
目的 建立大鼠高脂血症及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观察肝脏脂变程度和时间的动态关系,以找到合适的高脂血症和脂肪肝模型造模时间。方法 采用Wiser大鼠50只,饲喂高脂饲料,分别检测2~6wk大鼠血清TG、TC、HDL、LDL、AST、ALT水平,根据... 目的 建立大鼠高脂血症及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观察肝脏脂变程度和时间的动态关系,以找到合适的高脂血症和脂肪肝模型造模时间。方法 采用Wiser大鼠50只,饲喂高脂饲料,分别检测2~6wk大鼠血清TG、TC、HDL、LDL、AST、ALT水平,根据肝脏病理切片分析肝脏脂变情况。结果 在饲喂高脂饲料2wk后,大鼠出现高血脂症状并伴有轻度的脂肪肝,随后的几周血脂水平保持稳定上升,肝系数持续增大,肝脏组织细胞脂变程度随造模时间的延长逐渐加重,3~4wk为中度,5~6wk为重度,第6周时伴有脂肪纤维化症状。结论 经过高脂饲料的喂养,6wk内可形成不同脂变程度的脂肪肝病理模型,可用于相关药理实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肝 高血脂 动物模型 病理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磷对水华束丝藻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5
10
作者 刘永梅 刘永定 +1 位作者 李敦海 沈银武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74-779,共6页
从滇池分离得到水华束丝藻藻株,以BG11为基础培养基,在(25±1)℃,光照强度20μE/m2.s,光/暗周期为16h:8h的培养条件下,水华束丝藻的生长周期约为28d,以光密度(OD665)为指标的生长曲线符合典型的"S"型;在实验浓度范围内,N... 从滇池分离得到水华束丝藻藻株,以BG11为基础培养基,在(25±1)℃,光照强度20μE/m2.s,光/暗周期为16h:8h的培养条件下,水华束丝藻的生长周期约为28d,以光密度(OD665)为指标的生长曲线符合典型的"S"型;在实验浓度范围内,N、P的浓度变化均对水华束丝藻的生长产生影响,在一定范围内([NO3--N]:1.6—245.1 mg/L;[PO43--P]:0.3—1.4 mg/L),高浓度的N、P有利于水华束丝藻的生长,但浓度过高([NO3--N]>245.1 mg/L;[PO43--P]>6.9 mg/L)时,则对其生长产生抑制作用;N、P在缺乏和浓度很低时可对水华束丝藻光系统Ⅱ活性(Fv/Fm)产生显著影响(p<0.01);本实验结果还表明,N、P浓度的改变可影响水华束丝藻硝酸还原酶、酸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在低N、P浓度下,水华束丝藻的硝酸还原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升高,显著高于正常BG11培养时的活性(p<0.05)。这一结果表明,在低N、P营养环境中,水华束丝藻可通过调节自身的酶系统来提高对营养的吸收和利用,从而满足自身生长和细胞增殖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藻水华 水华束丝藻 硝酸还原酶 酸性/碱性磷酸酶 光合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充分发挥高校实验技术人员的仪器维修职能 被引量:12
11
作者 廖晓燕 陈子林 +3 位作者 邱国福 吴育生 周小菊 肖玉秀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69-271,276,共4页
高校仪器管理过程中,仪器的维修是仪器管理中的重要内容,而实验技术人员是高校仪器管理的主力军,以高效液相色谱仪维修实例为引,探讨如何充分发挥实验技术人员的仪器维修职能。实验技术人员可以从掌握仪器工作原理、通过各种途径获得相... 高校仪器管理过程中,仪器的维修是仪器管理中的重要内容,而实验技术人员是高校仪器管理的主力军,以高效液相色谱仪维修实例为引,探讨如何充分发挥实验技术人员的仪器维修职能。实验技术人员可以从掌握仪器工作原理、通过各种途径获得相关维护检修方法,把握多种故障检修原则,培养观察仔细、胆大心细的习惯四方面来提高自身的仪器检修能力。高校则落实完善仪器维修相关制度、经费支持、人员继续教育和待遇等政策。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实验技术人员的仪器维修职能,使实验室资源得到更有效的管理,节约教育成本,促进科研和教学工作有序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技术人员 高效液相色谱仪 仪器设备 维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柱前衍生化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茯苓多糖的单糖组成 被引量:13
12
作者 吴建元 肖玉玲 +2 位作者 孙曼春 王智勇 方世平 《医药导报》 CAS 2009年第9期1213-1214,共2页
目的建立柱前衍生化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茯苓多糖的单糖组成。方法用稀碱浸提法提取茯苓多糖,用三氟乙酸(TFA)水解,通过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PMP)衍生水解后的单糖,衍生物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250 nm紫外检测和梯度洗脱,... 目的建立柱前衍生化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茯苓多糖的单糖组成。方法用稀碱浸提法提取茯苓多糖,用三氟乙酸(TFA)水解,通过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PMP)衍生水解后的单糖,衍生物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250 nm紫外检测和梯度洗脱,研究茯苓多糖的单糖组成。结果6种标准单糖的衍生物实现了良好的分离并具有良好的峰形。茯苓多糖是由葡萄糖组成的均一多糖,与文献报道的一致。结论该方法简便,结果准确,可用于茯苓多糖或者其他多糖的单糖组成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苓多糖 衍生化 单糖 色谱法 高效液相 反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香精油抗抑郁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6
13
作者 张业奇 邓鲲华 +3 位作者 杨怡 王玉婷 王诗 丁虹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1-34,共4页
为探讨乳香精油的抗抑郁作用及其可能机制,以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方法建立小鼠抑郁症模型,造模同时每日灌胃给药。用旷场实验、悬尾实验、强迫游泳实验对小鼠进行行为学评测,并用高效液相——电化学方法检测小鼠大脑内5-HT含量。试... 为探讨乳香精油的抗抑郁作用及其可能机制,以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方法建立小鼠抑郁症模型,造模同时每日灌胃给药。用旷场实验、悬尾实验、强迫游泳实验对小鼠进行行为学评测,并用高效液相——电化学方法检测小鼠大脑内5-HT含量。试验显示,0.1、0.2 m L/100 g的乳香精油可不同程度地改善小鼠的行为学行为,显著提高小鼠脑内的5-HT含量(P<0.05)。乳香精油具有抗抑郁作用,对中枢单胺类神经递质5-HT的调节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香精油 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 抗抑郁 行为学 5-羟色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芎嗪对小鼠急性肝损伤性脂肪肝保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3
14
作者 孙玉芹 高天芸 +2 位作者 周娟 洪蓓蓓 丁虹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7年第5期540-543,共4页
目的:研究川芎嗪对小鼠急性肝损伤性脂肪肝的保护作用。方法:用0.5%四氯化碳花生油溶液复制小鼠急性肝损伤性脂肪肝模型。造模前1h,川芎嗪高、中、低3个剂量组分别腹腔注射川芎嗪注射液50、25、12.5mg/kg,造模后每天给药两次,连续给药7d... 目的:研究川芎嗪对小鼠急性肝损伤性脂肪肝的保护作用。方法:用0.5%四氯化碳花生油溶液复制小鼠急性肝损伤性脂肪肝模型。造模前1h,川芎嗪高、中、低3个剂量组分别腹腔注射川芎嗪注射液50、25、12.5mg/kg,造模后每天给药两次,连续给药7d后,测定血清中谷丙、谷草转氨酶活性,肝脏中甘油三脂、游离脂肪酸、丙二醛含量及肝脂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并作肝脏HE切片。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川芎嗪组小鼠血清中谷丙、谷草转氨酶活性均降低(P<0.05),肝脏中游离脂肪酸、甘油三酯、丙二醛含量均降低(P<0.05或P<0.01),肝脂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升高(P<0.05),肝脏脂肪变性明显减轻。结论:川芎嗪可改善急性肝损伤性脂肪肝中脂肪的堆积,对肝脏有较明显的保护作用。其保肝机制可能与降低甘油三酯,促进游离脂肪酸的β-氧化,抗脂质过氧化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嗪 脂肪肝 脂质 游离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脂的分离纯化及高效毛细管电泳分析 被引量:9
15
作者 肖玉秀 梅洁 +1 位作者 何秀峰 程伟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0-34,共5页
采用溶剂提取和柱色谱法分离纯化市售大豆粉末磷脂(卵磷脂含量14.05%),得到高纯度的卵磷脂产品(纯度92.80%)。重点建立了磷脂的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MECC)分离分析方法。以分离度和峰面积为优化指标,对表面活性剂及其浓度、... 采用溶剂提取和柱色谱法分离纯化市售大豆粉末磷脂(卵磷脂含量14.05%),得到高纯度的卵磷脂产品(纯度92.80%)。重点建立了磷脂的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MECC)分离分析方法。以分离度和峰面积为优化指标,对表面活性剂及其浓度、电泳缓冲液pH、有机改性剂及其含量、缓冲液浓度、温度等条件进行优化,确定了最优化电泳条件:电泳缓冲液为35mmol/L脱氧胆酸钠-1mmol/L硼砂缓冲液/正丙醇(体积比为57:43)(pH8.30),柱温44℃,操作电压25kV,检测波长200nm;内加法定性磷脂组分.外标法定量卵磷脂。结果表明,MECC法能有效分离5种磷脂组分;0.1~1g/L的质量浓度范围内卵磷脂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90),平均回收率为98.0%,日内、日间精密度分别为1.36%和3.27%,定性结果与薄层色谱法、红外光谱法的定性结果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毛细管电泳 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 分离纯化 磷脂 卵磷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齐墩果酸抗环磷酰胺所致大鼠肝细胞损伤作用 被引量:19
16
作者 宫新江 丁虹 +3 位作者 邱银生 贾珍容 屈文 何映 《医药导报》 CAS 2006年第11期1114-1116,共3页
目的研究齐墩果酸(OA)对环磷酰胺所致大鼠肝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分离大鼠肝细胞,进行原代培养。检测实验大鼠肝细胞上清液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和肝细胞MTT值。结果环磷酰胺可使肝... 目的研究齐墩果酸(OA)对环磷酰胺所致大鼠肝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分离大鼠肝细胞,进行原代培养。检测实验大鼠肝细胞上清液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和肝细胞MTT值。结果环磷酰胺可使肝细胞上清液ALT、AST及LDH活力升高,肝细胞MTT值减小,齐墩果酸能抑制上述变化。结论齐墩果酸可抗环磷酰胺所致肝细胞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墩果酸 环磷酰胺 肝细胞损伤 原代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小鼠肥胖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9
17
作者 田辉 王玉婷 +1 位作者 陶莉 丁虹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016-1018,共3页
目的建立新型腹型肥胖实验动物模型。方法 30只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食量控制组。空白对照组一次性注射生理盐水并自由饮食;模型组一次性注射氯丙嗪4 mg.kg-1并自由饮食;食量控制组一次性注射氯丙嗪4 mg.kg-1并控制食量同... 目的建立新型腹型肥胖实验动物模型。方法 30只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食量控制组。空白对照组一次性注射生理盐水并自由饮食;模型组一次性注射氯丙嗪4 mg.kg-1并自由饮食;食量控制组一次性注射氯丙嗪4 mg.kg-1并控制食量同空白对照组,3组均喂饲基础饲料,共15 d。测定小鼠体重、Lee’s指数、内脏脂肪湿重、血糖和血脂水平,病理切片观察脂肪组织形态学差异。结果模型组、食量控制组小鼠均表现出内脏脂肪大量堆积,形成腹型肥胖,并出现GLU、TG、TC升高和HDL-C降低的糖脂代谢紊乱。结论一次性注射氯丙嗪的小鼠具有与中老年人腹型肥胖相似的临床特征,可作为中老年腹型肥胖相关药物研究的筛选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型肥胖 动物模型 小鼠 氯丙嗪 多巴胺 脂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杏磷脂复合物复合率的测定 被引量:10
18
作者 杨鸿波 邱国福 +3 位作者 梁淑彩 何建社 许健 胡先明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6-108,共3页
为制定银杏磷脂复合物的制备工艺的评价标准 ,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合物中黄酮醇苷的含量 ,计算复合率 ,以此为评估标准 ,用正交设计试验优化了制备工艺 ,确定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合物复合率的方法 。
关键词 银杏叶提取物 磷脂复合物 高效液相色谱 薄层色谱 制备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钱草提取物对炎症递质的影响 被引量:17
19
作者 陶勇 肖玉秀 +2 位作者 石米扬 聂希霖 刘晨曦 《医药导报》 CAS 2007年第8期840-843,共4页
目的研究连钱草提取物对炎症递质(PGE2、组胺、5-羟色胺等)的影响,探讨连钱草提取物的抗炎作用机制。方法分别制作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肿胀、蛋清致小鼠足组织炎症等模型,考察连... 目的研究连钱草提取物对炎症递质(PGE2、组胺、5-羟色胺等)的影响,探讨连钱草提取物的抗炎作用机制。方法分别制作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肿胀、蛋清致小鼠足组织炎症等模型,考察连钱草水提物(1 g.mL-1)和醇提物(1 g.mL-1)对模型小鼠组织中炎症递质的影响,测定炎症组织中PGE2、5-羟色胺和组胺相对含量。结果连钱草水提物与醇提物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均有显著的抑制效果;对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亦有显著抑制效果;连钱草醇提取物对角叉菜胶所致小鼠肿胀足组织中PGE2释放无抑制作用,而水提物则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连钱草水提物对蛋清所致小鼠肿胀足组织中组胺的释放有明显抑制作用,但连钱草醇提物无该作用;连钱草水提物对蛋清所致小鼠肿胀足组织中5-羟色胺的释放有明显抑制作用(P<0.05),连钱草醇提物作用较水提物小。结论连钱草提取物通过抑制内源性炎症递质5-羟色胺和组胺的释放而发挥抗炎作用,水提物抗炎作用较醇提物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钱草 炎症递质 组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腊梅叶醇提物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小鼠行为学及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 被引量:14
20
作者 王玉婷 丁虹 +2 位作者 邱春玉 宋伟 王诗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087-1090,共4页
目的探讨山腊梅叶醇提物的抗抑郁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以氟西汀为阳性对照组,采用慢性不可预知性刺激抑郁模型造模,用悬尾试验、强迫游泳试验和旷场试验进行行为学研究,并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方法测定其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5-羟色胺(... 目的探讨山腊梅叶醇提物的抗抑郁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以氟西汀为阳性对照组,采用慢性不可预知性刺激抑郁模型造模,用悬尾试验、强迫游泳试验和旷场试验进行行为学研究,并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方法测定其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5-羟色胺(5-HT)及去甲肾上腺素(NE)的含有量,观察模型小鼠给药前后的变化。结果模型组小鼠水平活动和垂直活动均显著下降,强迫游泳不动时间和悬尾试验不动时间明显增加,脑内的5-HT及NE含有量降低。山腊梅叶醇提物(10 g/kg、50 g/kg)能显著改善模型小鼠的行为学变化,并增加小鼠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5-HT及NE的含有量。结论山腊梅叶醇提物通过调节中枢单胺类神经递质具有一定抗抑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腊梅叶 慢性应激抑郁模型 抑郁症 行为学 单胺类神经递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